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共11篇)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篇1

这周进入到复习阶段,第三单元单元小结以及期末复习。

单元复习我决定跳出教材所圈定的局限,按照横向、纵向的历史结构,重新整理复习思路。第三单元,从明朝建立一直到清朝乾隆皇帝。单元小结我把横向历史分为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中后期、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个部分。再根据第15课至22课的内容,将纵向的历史填充完整。以此来复习第三单元,加强学生宏观历史思维的形成。

运用这种把历史时间轴列出来的方法进行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复习课上很有兴致,积极记笔记,积极找到每个历史事件对应的历史时间段。历史不是真的很难,历史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让学习历史有规律可循。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宏观思维,以及在其脑海中建立历史框架,让学生把握大的历史方向,是比死记硬背具体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基础教学工作。初一,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虽然初中历史中考开卷,但是,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为了高中至以后的学习,以史为鉴的教训,经验才能愈发自己体会出来。学习历史不光是为了考试,人们就处在历史当中,明媚的今日也将成为历史,从历史看自己,在历史中找到自己,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但是,历史这门学科要将其真正地教好,绝非易事。上到期末,学生们的兴致明显下降。学期伊始,学生兴致高涨,估计只是对我这个新来的实习老师颇感兴趣。时间一长,互相熟悉了,新鲜感消失了。学生一开始的兴趣点就不在历史上,想把历史学科的思想延续下去,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要让学生喜欢历史,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历史的恐惧感。学生普遍觉得历史难,学不懂,我觉得老师有很大一部分的责任,老师如何让学生理清历史复杂的纵横向顺序,用什么方法?这很关键。非拥有深厚教育经验的教师不得摸索出来。这不仅要教师自己设计好教学思路,更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者充分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才能碰撞出智慧和热情的火花。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篇2

一、善用渊博学识, 突显个性化教学

对历史课程本身而言, 时间跨度大, 从古及今;蕴含了多彩斑斓的内容, 涉及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学艺术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历史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识、文化底蕴、能力水平等, 结合教学目标, 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整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容, 实现个性化历史课堂教学, 既传递历史知识, 也穿插文学知识, 渗透审美教育、情感教育, 以培养学生历史意识,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文化素养,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 将美术欣赏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历史教学中, 尤其是教学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学习历史知识,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如学习高中历史《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时, 可引导学生以美术视角, 多方位地感知与欣赏长城。

(1) 远眺:感受长城的“长”及其磅礴气势。借助多媒体呈现万里长城的巍峨雄姿, 播放电视片录像《万里长城》或配上歌曲《沁园春·雪》, 让学生感悟长城壮观雄伟、磅礴的气势、自然和谐美, 认识长城建筑风格。 (2) 近观:认识长城的构成、功能与修筑智慧。展示长城结构照片 (玉门关汉代烽燧、嘉峪关关城、慕田峪长城敌台、城墙) , 认识长城各部分名称与功能, 体会长城建筑的智慧之美。 (3) 细看:感悟长城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课件呈现: (1) 北京居庸关长城云台石刻, 城楼建筑内部结构、绘画、雕塑等艺术图片, 让学生体会并谈谈长城的装饰艺术与建筑艺术。 (2) 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文学作品、民谣、诗歌等。要求学生朗诵长城的诗词, 讲述有关故事体会, 领悟长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2. 将历史教学与文学欣赏有机结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若教师文学水平较高, 并喜欢古代文学,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整合历史教学与文学欣赏, 如适当引入诗歌、历史人物事迹等内容, 让学生既学习历史知识, 也提高文学素养。如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内容时, 教师就需要适当引入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探究, 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 由欣赏《诗经》名篇引入, 看出自哪里:“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然后要求学生列举其他熟悉的诗经句子, 试着归纳诗经的特点, 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诗经》概况与价值。此外, 还可整合音乐、影视欣赏。如教学《音乐与影视艺术》时, 通过欣赏《天鹅湖》等音乐名作,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并学习音乐家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精神与情操。通过欣赏影视艺术, 体会影视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感受文化魅力。

二、善用幽默艺术, 彰显教学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一些严肃、复杂、抽象的真理, 幽默表达比单一讲解更能够让学生接受。对于教师而言, 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是教师独特风格的外在表现, 可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轻松吸收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幽默, 可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利用幽默, 可拉近师生距离;利用幽默, 可增强教学趣味,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幽默, 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语言, 如网络语等, 可集中注意, 并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利用幽默艺术来彰显教学个性, 提高教学效果。

1. 谐音法。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谐音将一些国家名称、历史事件等编成易于记忆、富有趣味的词语与事物, 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譬如“三国”名称:吴、蜀、魏, 可巧编为“无所畏”。

2. 简化法。

如讲解《天津条约》的内容, 可将其简化为“公开行贿”。其中, “公”即外国公使可进驻北京, 而“开”即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行”就是外国商船与军舰能够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而“贿” (有关钱财) , 即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通过这一简化, 既增强了教学趣味, 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条约内容。

3. 口诀、顺口溜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口诀将枯燥乏味、复杂烦琐的历史变得简单、生动, 提高记忆效率。如对东欧各国变革可编成口诀:“南铁托, 社自治 (南斯拉夫铁托, 社会主义自治) ;波兹南, 哥改革, 中计和企治;匈牙利斐俱乐, 57年, 民法遭毁, 卡达尔新政策有收获;60年捷克年, 杜布切克“布拉格”, 遭遇苏军断改革。”这样, 就利用口诀, 将历史事件巧妙串联起来, 使学生轻松记忆知识, 不再感觉历史枯燥乏味, 而是提高学习热情。

4. 联系现实法。

在分析历史现象或事件时, 可将其与学生所熟知的现实事物有机联系起来, 以形成幽默效果。

5. 巧用幽默漫画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既可运用教材中的幽默漫画, 也可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幽默漫画, 以增强视觉效果, 吸引学生眼球, 使其在愉悦氛围中积极思考。

当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若要实现个性化教学, 除了上述策略之外, 还有很多其他有效方法, 如:发挥扎实的基本功, 语言表达精炼准确、生动形象, 板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个性;运用灵敏的时事触觉, 做到与时俱进, 理论结合实际, 为历史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摘要: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善用渊博学识, 突显个性化教学;善用幽默艺术, 彰显教学个性。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篇3

一、大胆变革吃了教材的能力

长期以来,教材被视为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传输教材。而在单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学生的着眼点不再追求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与对书本知识的加深和拓展,而是强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判断反思,并到实践中去运用,从而增加对知识的感受和体验。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把握教材,并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作出新的构思和处理。历史教学中在变革处理教材时要注意两个原则。(1)整体性原则。首先要疏通纲目,宏观驾驭教材。教材的目录充分展现了教材严密的编排思路及科学的知识体系,把握好了目录,也就获得了宏观认识。再在此基础上认清每一节下有几个子目,每一个子目下又分为几个问题来论述,像剥竹笋一样层层分剥。其次要在明了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对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如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首先要注意其发展共有四条主要线索:其中资本主义的产生、确立、发展是主体;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对落后的地区和国家的掠夺,必然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由此引起民族解放运动这一线索;由于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必然引起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一线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争夺,便引出另外一条线索——国际关系。然后明确每一条线索所涉及的具体章节内容。这些事实上就是一个“研究”教材的好课题。(2)史论结合原则。史论结合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以论御史,即史实的罗列、材料的组织及逻辑推导必须体现看书的结论与观点。如在论证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作用时,所选取得史料应能充分证明这一点。一是论从史出,即所提出的结论与观点是在分占有史实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而得出来的。如通过对“隋唐文化”这一章基本史实的学习后,就可以把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概括为“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这一点是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变革处理历史教材的根本要求。

二、富有艺术性的指导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导”,指导、启导、诱导、疏导——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艺人,而不是单纯的“教书匠”。具体要注意一下两点。(1)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是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师不能仅将现成的定理、定律、公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证明,而改变教学程序,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甚至是误区,教师应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转折和新的教育契机,维持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状态。(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能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能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规范地撰写科研小报告,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学生在完成探究发现后,往往不能透过事物的外在表象抓住本质,也不能进行准确加工提炼,这时教师便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帮助学生流畅的表达,协助学生疏通思想、理清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概念,完成知识的内化。

三、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探索性的实验,教师在探索过程中既会产生成功的经验也会有失败的教训。这就要求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利用各种形式抽象和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出严肃的反观和内省,既要重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探索补救途径,也要善于总结或借鉴同行成功的经验,并努力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推广。这就是教育科研能力!已有研究者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育科研能力无疑是一种可以直接转化的教育生产力,理应内化为教师自我完善、积极适应新角色规范的内在要求——这也是本质上区别于传统教育,顺应新世纪全球教育发展宏观走势的一种“现代教育文明”。

四、善于处理现代化信息的能力

长期以来,三尺讲坛成了教师个性表演的舞台,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成了教师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的到来。未来学校教育必然要向建立信息化教育工程的方向发展,把计算机、网络、电子高速公路作为新的教育手段,逐步推行“网际学校系统”,实试网上教学,学生便可以自由地从网上获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就有不少学生“点击”了因特网。这种变化的结果必然要求教师传统职能的变化,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技术操作员、网络辅导员。教师要能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有效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篇4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主动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在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多个课时的课件,课后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做好复习工作。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知识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晋江市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以提升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此丰富之际的教育教学手段,并且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征求其他老师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狠抓学风。

首先,我是本年段的下年段行政,学生大都比较重视本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被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各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大部分同学对本学科还是很感兴趣的,学习劲头也浓,大部分学习考试成绩都不错,只有少数同学会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有针对性地在课上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通过一学期努力,我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才疏学浅,加之年段工作繁杂,无暇顾及整个年段面积较广的差生,使考试成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做好以下几点:

1、相信每一个学生可以教好。

2、从头规范学生行为,教会学生学习。

3、辅导学习基础差的学习,力求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高中历史教师教研计划 篇5

1.阅读新教材。四川省已确定采用人民版历史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的所有内容。为此,在本学期,组内所有老师都应合理安排时间提前熟悉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体系。

2.阅读相关专著。历史学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演变。史学观点不断更新,也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用史学观点去分析和理解历史。为此,阅读相关一些前沿的史学专著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等。以便更新教师自身的史学观念。

3.通过《中史参》等杂志,了解课改地区的情况。广东等地早在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课改,如今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并形成了相关的体制。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样既能和新课改接轨,也能为我们节约很多时间,避免走弯路。

4.收集近几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把握新课改的高考命题动向。

5.感受新课改,利用旧课新上的方式在现有的教学中融入新课改的理念。尽管四川地区现行使用的教材是老版的人教版教材,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和教育理念,融入新课改的新理念,让我们的高二高三教师提前感受新课改,做好迎接新课改的充分准备。

6.高一老师要积极收集资料,认真备课、讲课、赛课,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后来年级提供借鉴。

7.高一教师要多方参加教研,吸收外来先进经验,搞好研究性学习,开好选修课,做好学分认定。

高中历史教师教研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创建高效课堂

(1)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大“学案导学”、“分层次教学”的推进力度,严格落实“先学后教,模块达标”的原则,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提倡精品意识,细化过程,以高效的课堂铸就教学的高质量。

(2)优化教研组教学管理,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3)各年级大力倡导、引导教师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益和容量,深刻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改变“一言堂”“独角戏”的滞后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和水平。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围绕课堂抓常规, 并推陈出新,力争体现教研组的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的特色。

3、抓好集体备课。发扬组内同志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提高各年级的整体水平。

4、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年轻老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的指导,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5、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提升学科能力的开发,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具体工作

(一)狠抓教学质量,坚持不懈、深入细致地抓好教学常规

1、强化集体备课

遵循 “三备”、“四定”、“五统一”的精神,“三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主讲人。“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各学科备课组保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并展开小组讨论,每次主讲教师及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2、狠抓课堂

(1)严格课堂管理,认识到位,并常抓不懈。

(2)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案、学案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倡“三讲三不讲”。 “三讲”指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探索适合本学科不同年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教材整合、合作探究、课件运用、辅助资料选用、习题讲评等环节如何有效衔接,达到课堂的高效,仍需探索并反思总结形成较成型的模式。

(4)课堂小结要追求高浓度,简洁精炼,达到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5)作业布置和批改完全依照学校的要求。

(6)做好测试、批改与试卷讲评、试卷分析。及时反馈,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

3、有重点地完成不同学年段的教学任务

高一年级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的具体条件及学生的接受情况,重视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纠正、培养和指导,把握好教学起点,既要高度关注尖子生的拔高又要突出对问题学生跟踪管理;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高二年级要认真研究课标,上好必修课,开好选修课。发扬学科优势、弥补劣势。面向全体学生,抓边促优。注重教法和学法指导,并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思辨能力。

高三年级要瞄准高考,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课改省市近三年高考试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扎扎实实地进行每一轮基础过关复习。加强教学研究,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适时、适当、适量进行文综学科知识的综合。推广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科能力培养,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高考命题动向,注意和加强地方史教学。抓住关键、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适时加强阶段性测试,营造备考的氛围,理顺、优化学生的心理和情绪。

4、继续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和管理

抓边促优,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课后辅导,随时了解学情。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长期坚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二)贯彻落实学校常规计划,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

1、落实学案教学,做到“先学后教、模块达标”。

2、做好高一新课改推进工作和高二学考的研究。

3、配合学校“名师工程”,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4、进行组内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活动,并鼓励青年教师踊跃参加学校创新课比赛,以此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5、积极参加学校定期举行的教学讲座和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浓厚科研和教研、学术氛围,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组内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注意升华自己的实践经验,本学期至少要撰写一篇教育或教学论文。

(三)努力争创先进教研组,建设特色历史组。

1、严格贯彻和落实学校和教研组的各项计划要求。

2、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一家。

4、顾全大局,不斤斤计较。

5、努力探索和反思总结教研组的特色教学,创建特色教研组,并争取在市里的教研活动中发挥作用,扩大影响和知名度。

高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6

一、日常教学方面

本学,本人担任高二年级历史与高三历史的教学工作,虽然我工作已经八年,但是由于学生水平差距较大,而又刚刚接触新教材,教学理念与教学体系都是全新的情况下,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上下联系,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等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同时把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同时从本学期开始,我还担任了历史教研组组长与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组长,感觉重任在肩。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我认真听取各位老师对于教研组的希望,然后分析,制定本教研组的奋斗目标与计划,同时给每位本组提供展示的机会,在高二年级第二课堂活动中,每位老师认真准备,努力工作,最终在各位高二历史教师的辛勤工作下,完成了《中国古币收藏与鉴赏入门》讲座,参与的学生达300多人,虽然这个讲座还没有最终结束,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二.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概要》、《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取得成绩方面

1、本学,我制作的《三民主义》课件,获得县二等奖,后也报市级参赛。

2、本学,我参加县市级赛教,均获得一等奖,而且参加县第二届示范课教师评选活动,最终成绩尚未知晓。

3、本,我担任2011级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的编写,现在已经完成了编写任务,同时还为所有的历史教师编写整理《高考考纲考点知识汇编》。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展望2010年我将继续努力,一方面要使自己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要带动本备课组、本教研组不断进步,为石泉中学的将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论文 篇7

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专业训练, 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教学水平、教育管理学生水平, 自觉追求, 不断更新, 持续发展, 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由于差异教学的科学性和复杂性, 所以, 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 历史教师要具备适应差异教学的能力, 以及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构建差异教学模式能力

差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测查, 掌握学情, 然后对学生、备课、课堂教学、练习等进行适当的分层, 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能够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与反馈, 帮助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向优势方向转化。[2]同时,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差异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所以, 分层与合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分中有合, 合中有分, 而且要做到隐性动态分层与优势互补合作相结合, 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的交替合理运用, 防止学生产生标签效应, 挫伤学生积极性, 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为此, 本人作了如下尝试:

根据班级28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将其按4:4:6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 六个学习小组, 分别是A层次的学困生两组共8人, B层次的中等生两组共8人, C层次的优等生两组共12人, 每个中等组和稍差组再加入一个优等生。然后设计出“难、中、易”三个层次的问题。较容易的问题, 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 但要把这个层次的问题留给稍差组的学生解决;稍难的问题让给中等组的学生完成;较难的问题然让优等生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由相应组经过合作后完成, 允许同组同学补充, 然后由其他组抢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单边的, 也就是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层次, 只由教师单方面掌握具体的分层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使学生产生标签效应, 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学生都不会感觉自己与众不同, 不会产生厌学和骄傲的情绪。另外,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动态的, 也就是说对学生层次的划分应该是动态的, 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动态调整其所处的教学目标层次。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 感受到合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增强合作意识。同时, 也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

二、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

较高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也是教师进行差异教学不可缺少的要素。因为无论是对学生、备课、课堂教学、测试与练习、辅导等进行分层, 课前、课上和课后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如分层备课, 首先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然后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和练习等。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历史学科综合化的特征, 需要历史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更加充分地发挥历史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 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差异教学模式必将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这赋予了历史教师新的历史任务, 同时也为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空间和舞台。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 增强素质, 在历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 在新课改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差异教学”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促进了历史教师在构建差异教学模式、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差异教学,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程向阳、周鸿敏:《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 《江西教育科研》, 2005 (9) , 8。

[2]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 146-1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4]樊广宏:《学习、合作、创新—基于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几点思考》,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8) :528。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篇8

一、具备历史学科特质的素养是历史教学的前提

教师,为人师表,品格的重要性当然勿庸置疑,相对一般学科而言,教师的品格也许并不防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历史教师则不然,教师的品格直接关乎历史教育的本质与终极目标的实现。那就是:历史教育要服务于人生,目标是人格教育与公民教育,进一步了解国情,热爱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深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理想,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本国主流价值的熏陶。因此,历史教师的思想倾向价值取向,对上述目标的实现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一个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历史教师,一个没有国家民族观念的历史教师,一个与主流价值背道而驰的历史教师,一个天天抱怨学坏了手艺的历史教师,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历史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利用历史学科塑造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才。

二、过硬的专业素养是成为历史教学的根本保障

历史是社会百科,包罗万象,历史教师必须拥有过硬专业素养。

首先必须拥有渊博知识。

历史从内容上看是过去发生的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非常庞杂。历史教师从课本上学得的知识只是苍海一粟,根本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好奇心是人的天性,过去发生了什么是人们谈论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正值青春时代,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尤其感兴趣,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虽然有一些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但大多数是有一定程度了解的重要史实,这往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足够多的历史知识,能够随时解答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疑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一些历史信息的机会也就越多,说不定哪天就会拿他还不是很清楚的历史知识向你咨询,如果当教师的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说法,那老师的形象将在学生心目中大大受损。更不用说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调查发现,一个拥有广博知识的历史教师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成级优秀的历史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更受学生崇拜、模仿,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因为他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位知识渊博型的历史教师。

其次,历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

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样不能让学生信服,特别是让文科学生信服。热热闹闹,课堂气氛不错,感觉还可以,实则是不够的,现代高考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随便翻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你就会发现“八股取土”的做法已成为过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充沛其中,几乎翻遍课本都很难找到一道题的现成答案。这在告诉老师靠题海战术和知识灌输是行不通的。对学生的要求实际也是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对历史知识要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原始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尤显重要。高考历史材料几乎都是学生与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因此平时的训练要求也必须是全新,这已逐渐成为一个共识。全新的材料就是在基础年级的练习中也非常普遍,如必修一中有关宗法制的一段材料出现在高一学生的课堂练习中,“丰启作宝祖甲齐公尊彝”,这是在山东考古发掘的一个铜器上出现的一句铭文,它要求学生从铭文记载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这不要说学生,就是老师对材料的翻译都成问题,更不用说选择正确的答案,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不能给学生一个合理的理解,那将是一件令人很尴尬的事情,教师接触到的历史信息较多,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能总盼着那些似曾相识的信息出现在你的面前。

再次历史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尽管历史课本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起来的,但其编排的依据只能是某一标准。如新教材必修课本的编排侧重在同一性质的历史放在同一章节作一比较,探讨历史规律,而旧教材往往以编年体的形式,把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串联起来,同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交待的比较清楚。应当说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前者对历史规律的把握比较容易但对某一时代的知识则是支离破碎的,而后者对某一时代的认识比较全面,却看不清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方向。高中历史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把两种编排的优势结合起来,也许基础年级在宏观世界把握方面的要求不高,老师只要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适当作一些前后方面的联系比较就可以了。但如果学习内容太多了,特别是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对历史老师的概括综合能力的要求就高多了。

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是一个战略家型的。

三、熟练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是历史教学的助推力

正如前面所说,历史知识包罗万象,课本作为历史知识的载体也只能详其大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教材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更多的历史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以生动的方式传送给学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良好效果。同時,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它来丰富自己的历史信息,瞬间查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这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为博知型历史教师的重要手段。所以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充分学习和利用现代化的一些教学设备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不能让自己的教学手段也成为历史。

四、与时俱进是维持历史教师专业活力的不竭源泉

首先,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不能拘泥于历史,要把历史与现实、与时代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时代的气息,服务于社会、人生,培养学生的国际观。这些都要求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历史教师要把时代主弦律贯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用现代主流价值观去诠释历史,让历史焕发新的生机,饱含时代的气息。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时,历史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史学动态,及时把史学界达成共识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用来指导我们的历史教学,教材编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历史教师眼光,思想不能滞后。例如旧的历史教材阶级斗争史观,贯穿古今,但史学界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早已流行,并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学术理论。朱熹说的好“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历史教师要想永葆青春活力,必须是一位学习型教师。

高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故事随笔 篇9

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优选教法,把历史教材所蕴藏的知识和用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我认为高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意识和品质。而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史料浩如烟海,如何选取典型而又有代表性的知识,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不能紧紧局限于书本,且有不可过多地使用补充材料,为此,要求老师必须谨慎地精选材料,优选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历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从而达到“授人以渔”、自我发展的目标。

⑵全力投入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高中的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单靠课堂的教学,很难保证将学过的知识全面理解透切,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辅导时间,与学生逐个交流,搜集问题与困难,针对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既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学们的学习推向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习兴趣、动机、技巧、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互推进”,较好地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保持广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历史教学内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篇1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我当上教师的那一刻起,这几个字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这简短数字所概括出的教师风范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境界。我深知,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所以一直以来我能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和集体活动。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与教育活动。愉快接受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爱岗敬业。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重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正气,具有较强的敬业、务实和奉献精神。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尽的职责,

二、教育教学工作

1、积极转变角色,在变化中求生存。

中国有句古话,“人挪活,树挪死”,仔细想想这浅显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变化。对于我而言,这次工作的变动就是一例。20____年表面上看我是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变化不大。但其实不然。这个变动将教学环节中的诸多方面都改变了。首先,个人身份的变化。原来我是班主任,现在是科任。班主任就意味着你了解所教的学生,你不需要为课堂纪律操心,而科任不同,对于每个班级七十几个性格迥异的学生,要把他们真正“掌控”好实在不容易。其次,教育对象的变化。原来我教的是十六七岁的青年,现在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过五四青年节的和过儿童节的人显然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诸多不同。再次,就是教学侧重点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学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初一的教学则偏重于兴趣的培养。

最后,以前我在教学中最多同时教四个平行班,就是一个进度至多教四遍,而现在要教九个班级,这意味着相同的内容要反复讲九遍。所以,在工作之初,这些变化让我产生恐惧,一种消极的情绪时时困扰着我。然而,在我不断调试自己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变”的快乐。不当班主任让我能够以更平和和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这样我就能够看到他们身上更多的美好;初一的孩子少了一些高中生虚假的成熟与事故,因而多了些未经雕琢的可爱;当课堂教学少了些应试的功利色彩,课堂自然就生动和亲切;一个进度讲九遍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我自己在讲述中不断改进,教学主体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些因素都让课堂潜伏着许多不可知的精彩。当我的心态变化了,一切都变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在变化中生存,变化也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精彩。我想这种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会让我受益终生。

2、树立精品意识,上好每一节常规课。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九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每周两个进度,十八课时。在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在历史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尝试着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争取把每一节课都上的生动、优质。在教学的设计上我注重提问的艺术,合理运用游戏、知识竞答、小组对抗赛等形式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快乐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传授、迁移和内化。我力求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能够体会合作的快乐,研究探索的快乐,质疑创新的快乐。

同时,我非常重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学史做人”,我把这种教育理念贯穿于我的课堂。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功利主义”似乎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功利主义教育体系里,考试成功与否被视为目标,学生品德、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人兴趣培养统统都要让位于考试。这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缺失,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教育现状。这虽然是一个人、一所学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关于教育宗旨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因此我认为,今天的历史教育也不仅仅是历史史实的传授,更是人文道德的传授。在我的课堂上,我在讲述丰富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发掘历史学科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历史在传承文明、启迪人生中的积极作用。

3、教育是一门艺术,当“懂艺术”的老师。

书上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了教育艺术的老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也想成为优秀中的一员,于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在有意识的尝试和总结。教师的教育工作多半是在嘴上进行的,所以我觉得教育的艺术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上。其实教师的语言要想“艺术”并不难,只要你能控制情绪,多动脑筋,转换表达的角度,就能有所收获。这种技巧我在本学期教学中试着应用了一下,小有收获。

(1)用幽默来缓解危机。

本学期刚上历史课的时候,我力求在各个班级营造一种井然有序的课堂氛围。可是当我在某一个班级上第二节课时,课堂里就总不是很安静,下面“暗流涌动”,总有“压抑的”笑声传到我的耳朵里。我的心情很糟,几次想发火。后来我观察,问题就出在一个男同学身上。原来那节课我讲到北京人,课本上有一张北京人的图片,由于远古居民长的跟现代人有所不同,嘴巴向前突起,于是他就做鬼脸,模仿北京人,引得同学们发笑。我看到他的样子真是既可气又可笑,想要发火也发不起来了。我就对全体同学说,“大家注意北京人的相貌特征,哪位同学能形象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能模仿。”

(2)把问题抛给学生。

每节历史课都有课前三分钟演讲,采取学生自主报名的形式。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进行的比较顺利。可是到了学期中间,由于每个文科课堂都有课前演讲,再加上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另外表现欲较强的同学都已经讲完,所以个别班级就有一种倦怠情绪。同学参加演讲不积极,演讲质量不高。我当时就想如果强硬的命令或者简单的说教、批评,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抵抗情绪,如果他们消极对待课前演讲,应付了事,那么对于宝贵的课堂时间是一种浪费,对于学生个人也起不到锻炼的目的。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课前演讲的问题。我说:“不知大家如何看待课前演讲这件事,听说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了一种负担,不是很积极。如果大家不太喜欢,那我们就把历史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取消。在别的班级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讲,因为有限,我深知我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述职人:______

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师用语的研究 篇11

一、教师用语存在的问题

教师用语是教师职业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属于教师的言语行为,是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衔接性语言,主要包括教学开始时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境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一个教学内容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的语言、控制课堂干扰性行为时的教师用语、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述性的语言以及课堂教学结束时收尾的语言等。例如:“你总是迟到”“这不对”“再这样就联系家长”“你太粗心和马虎”“张×是好学生,以他为榜样”等这类语言都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苛责强硬的教师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你总是……”这类教师用语,教师用这种应激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行为的不满,但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考量,明显欠缺考虑。苛责强硬的语言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

2.单向主导式的教师用语。

“老师给大家说……”这类语言是另一种消极的教师用语。教师掌握课堂主导权,教师根据课本教,学生跟着教师学,无法真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快乐,也无法真正体悟历史、提升历史文化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辩证思维逻辑能力,这样单向主导式的教师用语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用语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我意识感不强烈。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无法快速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中,他们运用的语言依旧是第三人称方式,用“老师”头衔获得职业威严,无法宏观把握历史课堂教学全局,被动使用消极的教师语言。由于这些教师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意识感不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自我认同感,缺乏教学热情,并且不能准确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依旧把学生当作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运用“老师给大家说”“跟著老师来学”等消极的教师用语。

2.教师专业功底不扎实。

有些教师因为专业功底不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信心不足,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讲解,担心自己出错。这些教师将注意点局限于自己的表现状态而不能转移到学生和教学的意义上,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用语不规范的问题。另外,虽然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历史学科在高考中不属于必考科目,师生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充分投入教学时间和精力;教师不主动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从而导致师生对这一门学科的教授与学习存在懈怠感,久而久之进入恶性循环。

三、规范历史课堂教学教师用语的几点建议

1.形成正确的知识认知,明确为什么而教。

知识不仅具有认知价值,还“是认知的媒介,更是精神态度、价值论理的载体……因为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但人类在探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所展现的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让人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

2.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更新教学价值观。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新课改下的教师必须要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学价值观,制定基于学生历史认识发展的教学目标,构建师生间的良性平等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教学价值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相信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相信他们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结构的内化,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上一篇:阿Q的人物作文下一篇:马原实践与认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