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共10篇)

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 篇1

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域分散性的增加,使得财务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思路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很多企业往往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境地。集团企业如何突破财务控制的窘境,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很难有所突破。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统一集团财务政策、搭建按需“控制”的柔性财务控制体系,则可以使集团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不但给下属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调动其经营积极性,而且集团公司能够对下属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规避财务风险,实现集团的规模效应。

按照传统的定义,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通俗地讲,集团财务监控对分子公司而言就是“允许各自为战,不许各自为政”,对集团来说就是避免“集而不团”现象的发生。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分为“集权式”和“分权式”两种,针对不同股权性质的下属企业控制程度又各有不同。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在“集权”管理模式之下,下属企业的财务决策权、管理权和控制权均集中于集团财务管理部门,各分子公司只有日常业务决策权限和具体的执行权,负责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资源共享,财务政策贯彻效率高,有利于保证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最大化,集团层面的财务风险也比较低。但不利的一面是这种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各下属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一线信息的传递容易失真,容易造成决策信息不灵、效率低下,不能够很快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做出反映。

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模式,财务管理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通过为来往驾乘人员提供餐饮、汽修、超市、加油等服务,来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营运秩序,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高速公路的经营收入。

1 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截至2014年年底,虽然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0万km,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晚、初期发展速度缓慢等原因,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大多还采用自主经营、外包租赁经营等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1)自主经营模式是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之后,由高速公路经营公司根据路段所处地理位置、车流量等因素,自主设定服务区经营范围、经营目标、从业人数等,自负盈亏,直接负责服务区的所有业务,考虑到企业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因此该模式适用于车流量大、盈利性较强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

(2)外包租赁经营模式是指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结合经营成本、盈利性、专业管理水平等因素,将服务区全部或部分设施、设备对外承包、租赁给专业的运营公司或团队,转让或出租经营权,高速公路经营公司根据合同向租赁者或承包者收取租金或管理费,并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环境卫生等方面对外包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或指导,以此来降低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运营模式。例如,国内很多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加油站,各经营公司因考虑到专业性、安全性等因素,会在服务区建成后,将设施、设备租赁给专业的油品公司经营,每月按油品

2 高速公路服务区财务核算及管理的现状

由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而且服务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足,再加上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管理理念、薪酬激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服务区财务核算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对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效益产生了影响。

2.1 财务从业人员水平不高,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高速公路办公地点大多远离城区,特别是服务区,更是处于偏远地区,除了在工作中能接触驾乘人员以外,从业人员很少能接触其他人或事物。再加上个人发展空间小、工作内容相对枯燥、薪酬待遇不高等原因,对高水平的财务从业人员的招聘和录用难度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人员紧张,出现新聘用人员尚未进行相关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导致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不能满足岗位需要,甚至存在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机构不健全及一人多岗等现象,既违反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财务基本要求,也不利于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更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甚至于出现差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而且,由于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或者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将工作重心都放在现金管理或简单的会计凭证处理等基础核算财务业务方面,忽略了财务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经营成果分析等,不能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适时的、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弱化了财务管理的作用,更不能起到基本的财务监督职能。

2.2 资产或设施设备管理不规范,导致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按照资产分类要求,高速公路服务区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分为货币资金和存货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因地处偏远地区,所以有时库存现金不能及时送存银行,库存量较大,或者出现坐支现金的现象,违反了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存货管理方面,时常出现存货采购或领用手续不全、人员变动或交接时不按规定对存货进行盘点、交接手续不全等现象。此外,随着服务区经营时间的加长,新增或报废资产逐渐增多,但不能及时办理资产变动的相关手续,导致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2.3 财务核算及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大多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很多只进行简单的凭证录入、生成报表等基础会计工作,没有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等模块,容易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相关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报送给经营层,不能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达不到财务信息化及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不能满足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二是要实现管理信息化及财务信息化的成本较高;三是财务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缺乏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即使上了信息化系统,也无法保证系统能够有效、高效地运行。

3 提高服务区财务核算及管理水平的建议

针对目前服务区的管理模式及财务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不断提高服务区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财务核算工作质量,实现高速公路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1 建立符合服务区自身特点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体系

服务区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会计核算办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按要求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及岗位人员,制定现金管理办法、材料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细则,并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加强监督考核,从体系上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加强财务核算及管理基础工作的建设

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应重视专业性财会队伍的配备和建设,要选择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财会人员,应有计划地组织财会人员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及到其他先进单位学习交流,保证财务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重视财务资料与信息的归集、整理、上报工作,不断强化财务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完善内部审计流程,使财务各岗位人员互相监督,必要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引进外部审计,实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财务人员出现舞弊行为的可能性。通过不断强化各项财务基础性工作,保证服务区的正常经营运转,保证各项资产的保值增值。

3.3 实行有效的激励模式,推行绩效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服务区效益的因素很多,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停经服务区的车流量等,但笔者认为,在任何企业,人为因素对管理业绩的好坏影响也较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服务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模式,既可以吸引高水平的专业财务人才到服务区就业,又能激发财务人员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提升服务区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3.4 不断提升服务区财务核算及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要管理层提高对服务区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开发或引进相关财务软件,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并不断向员工灌输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二是要尽可能地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信息化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三是要加强所有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使财务信息与管理信息能够尽量融合,为经营者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赵颖.浅析如何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1(21).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嬗变 篇3

构建全要素城市管理新模式

记者:北京市建设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初衷是什么?

武利亚:传统的城市管理非常明显的缺陷是信息滞后,城管信息获取成本高、效率低,造成城市管理工作被动,发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随着城市的发展,管理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管理工作混乱无序,“有的事无人管,有的事多头管”,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的成本越来越高,推诿扯皮经常出现,加之管理方式上过多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粗放,缺乏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使城市管理始终处于一种综合协调缺位,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尴尬境地。

因此,城市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城市的发展需要先进的城市管理模式,时代呼唤着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6月下发了“京发[2005]7号”文,要求加快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还明确要求“立足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理顺市区两级政府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切实发挥市区两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根据“数字北京”的总体战略部署,依据7号文件精神,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经过市、区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于2005年12月建成,初步构建全要素、全时段覆盖的信息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记者:全时段、全覆盖比较好理解,什么是全要素城市管理?

武利亚:信息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简称GBCP模式。G(Government)为政府、B(Business)为公共服务企业、C(Citizen)为公众、P(Public、Product)为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是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载体,“公众”是“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对象,“政府”调节并维护公共秩序,监管“公共服务企业”、“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并服务于“公众”;“公共服务企业”作为“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的提供者接收来自“政府”、“公众”的信息,通过改善“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公众”的需求。GBCP之间的信息快速传递和互联互通,可以理顺公共管理服务信息在政府、公众及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来开展城市管理,从而满足公众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需要。依据这一理念,着眼城市管理全局,理顺条块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依托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立以接收、分发、处置、反馈为基本工作程序,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各类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数据等一系列数据库、责任监管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等为技术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应用城市公共管理服务GBCP系统,有助于实现管理有序和社会和谐。对政府来说,在公共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可以做到“责任清、数据明、协调快、决策准、服务好”。对于公共服务企业来说,可以实现“服务规范、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对于公众来说,可以“反映情况方便,请求援助快捷,获取服务及时”。而且,通过提高事后处置效率,降低损失;加强事前规划、事中监管,减少事故发生,长远来说,能够极大地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预期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八城区万余网格实现城管全覆盖

记者: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平台投入正式运行已有2个月,请介绍一下该系统的建设情况。

武利亚: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市区两级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和市民为主体,集成网络技术、3S技术、移动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包括专职城市管理监督人员及监督与指挥中心的具有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的综合系统。系统通过联网、数据共享以及资源的整合,为不同的权属单位搭建了统一的事件处置工作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公众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基于“1+8+N”的运行架构进行的。这里“1”即1个市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8”即8个区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包括东城、崇文、朝阳3个区分别设置了独立的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西城、宣武、海淀、丰台、石景山5个区设置了监督指挥中心,以保障信息平台的运行。目前,各区监督指挥中心在岗人数约200余人。“N”即指多个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委办局和公共服务企业信息系统。系统截至到2006年3月,覆盖了全市约269平方公里的71个街道,1104个社区范围,共划分城市管理网格11063个,城市部件137万个,城管监督员到位1706人,配置“城管通”手机4600个。此系统是我国第一个率先建成的覆盖大部分城区范围的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了对6大类、92小类城市管理部件,5大类、69小类城市管理事件的动态管理。预计到2007年底前,网格将覆盖中心城区约1000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一经投入试运行即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截至2006年3月底,在试运行的3个月时间内,城8区共处理案件110766件,办结90324件,结案率达到80%以上。各区上报市级平台处理部件、事件问题共3384件,在相当程度上使北京市城市管理的面貌为之一新,随着系统运行机制的逐步理顺,各种技术的应用更趋合理,以城市管理新模式为指导的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必将发挥更大的功能。

部件事件全天候动态监控与掌握

记者: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具体有哪些?

武利亚:首先是实现了城市网格化、编码化、动态数字化管理。通过划分网格,对网格内部件进行普查,并登记造册、建库整合,实现了对城市建成区的网格化、编码化、数字化动态管理,使网格化区域内的公共设施部件的状态及各类事件的发生处置,均处于动态监控与掌握中。在划分了网格的城区范围内实现了城市部件精确定位,初步形成以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与专业巡查处置队伍相结合,全时段监控,敏捷反应的工作机制。

其次是规范了流程,实现了城市管理网络化。北京市市属各相关委办局和行业单位接入平台后,消除了专业管理孤岛现象,具备了实现管理网络化联动的可能性。初步梳理了市级与城市管理有关的各部门及所属公共服务企业的职责权限和职能分工,对条块结合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

三是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加强日常和应急指挥能力。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整合了扫雪铲冰作业监控系统和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日常和应急指挥系统。

全市市属作业单位的扫雪铲冰车大部分已加装了GPS定位系统,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可结合交通路况实时信息对这些扫雪铲冰车在道路上的分布、作业情况进行实时视频和位置监控、跟踪以及作业调度、情况查询统计。一旦发生大雪、暴雪,可基本做到情况明、调度及时,确保城市交通畅通。

北京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一期)整合了来自18家公共服务企业的现有12种地下管线数据,初步实现对城市四环路内的大部分区域的地下管线查询和抢修、抢险指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将管网数据与网格数据整合到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更好地实现了城市应急、安全维护与日常管理的结合。

四是建立了评价监督体系。依托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梳理城市管理业务流程,从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和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方面较全面加强了监督评价体系。

五是拓宽了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渠道。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除建立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还设立了外网网站、短信平台、城市管理广播媒体互动等多种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手段,拓展了服务渠道,加强了城市管理的透明化和公众参与,强化了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城市日常和应急管理中,在强化了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属地管理同时,建立了政府、企业、公众间顺畅沟通的渠道,减少了管理中的环节与层次,建立了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话语权,形成了三者间的联动协调制度,为城市管理中各类问题的快速发现、敏捷反应、及时处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社会全面和谐

记者: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相比,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创新。

武亚利:首先是创新全要素、全时段、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北京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在东城区及各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了城市管理模式。围绕提供优质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市区两级政府、企业、公众间的和谐互动开展城市管理。建立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依托,围绕“1个目标”,抓好“2条主线”,调动“3个主体”,实现“4个和谐”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1个目标:即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地提供优质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

2条主线:即以区域的网格化管理与行业的网络化管理推动信息化城市管理体系的建立,抓好两条主线的结合,加强条块协调与联动,强化综合管理、系统管理,以信息化切实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创新;

3个主体:即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市民3个主体,以民为本,三者和谐互动开展城市管理;

4个和谐:即通过政民和谐、政企和谐、企业与市民和谐这3个和谐,达到社会全面和谐。

二是区域管理网格化、行业管理网络化,建立了信息整合、条块联动的雏形,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除与8个区级平台对接外,还与相关的委办局、公共服务企业实现了对接,围绕城市管理公共部件、事件处置的完整闭环,实现了专业管理的网络化,为理顺条块关系,推动建立城市管理“条”、“块”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

三是整合重要基础设施,把握城市生命线。我们在部件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北京市各大型公共服务企业的涉及城市安全运行的37种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兴趣点落在了网格图上,纳入了系统管理。为提升城市的日常与应急管理水平,实现精准定位、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奠定了基础。

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网络技术、3S技术、移动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城市管理中广泛应用,为第一时间现场发现并高效处理问题、敏捷反应提供了手段。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推动流程规范和再造,使得信息畅达、流程公开、多元信息良性互动,保障了政府在为市民提供高质、高效公共服务中的流畅运转。

五是系统建设重塑城市管理模式。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重新明确了政府、企业、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和定位,有利于建立公开、透明、充分回应公众需求、全面接受市民监督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解决三大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记者: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请谈一下这个系统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计划。

武利亚: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初步建成,为推动城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是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们将在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加强市区两级系统的运行磨合;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平台与公共服务企业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交换,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龙头,建立和完善数据的采集系统和更新机制。研究建设地面、地下、城市空间全覆盖的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其次是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加强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但由于系统处置问题和预防问题的运行体制尚不完善。我们将以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城市管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的研究,将管理视角前移,改变被动处理问题的局面,加强城市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的衔接和配合。

公共服务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正和朝阳区一起,以打造三环路朝阳段标准化大街为突破口,研究标准化管理、规范公共服务企业行为、充分发挥企业主动管理作用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挥社区及各类协管人员参与监督的作用,丰富公众监督的手段,降低管理的成本。

第三,城市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素质还有待提高。各区聘任的城管监督员多达4050人员,他们工作热情高,对巡查区域的社会情况熟悉,但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较差,对各类部件的属性、权属比较陌生,需要经过较为深入、全面的培训和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才能逐渐胜任工作。城市管理系统专业性加强,综合管理人才缺乏,人员整体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文化与生态型管理模式 篇4

社会发展观的变迁使生态型管理模式成为管理创新的重要趋势.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优秀内容是催生生态型管理模式的内在支撑.国内企业创建本土化的生态型管理模式必须树立整体利益观,确立企业的管理生态,营造艺术化管理风格.

作 者:丁瑞莲 Ding Rui-lian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刊 名:科学・经济・社会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ECONOMY・SOCIETY 年,卷(期): 23(1) 分类号:G04 关键词:传统文化   生态型管理模式   利益相关者团体  

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篇5

房东为甲方,身份证号为: 租赁房为乙方,身份证号为:

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将水产路中西段的一套房屋租赁给乙方作为住房使用,为了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特定如下协议,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甲方的房子位于水产路中西段一楼,面积约60平方米。乙方在租房期间不得在房屋内从事任何违法犯罪活动;不能随意改变房屋结构和使用性质。该房屋只能作为住房使用。

二、甲方房屋内现有的家具及家用电器不得损坏;不得在墙上乱涂乱画;电缆线路不得私拉乱接。如有损坏电器及家具,乙方照价赔偿。

三、乙方每月按时自觉到自来水公司交付水费,电费由电管员采用刷卡缴费(水表号:0300052972,电管员电话号码:***)。

四、房屋租金,一年为(),每月按()计算。租期暂定一年。租金一年一交。如需续租,甲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满足乙方;乙方中途不得退租。到期后不再续租,乙方应提前一个月通知甲方。

五、甲方将房屋租给乙方后,中途不得随意涨价,房租未到期不得随意终止合同。

六、房屋押金壹仟元整,乙方在退租时结清水电费后,家用电器及家具完好无损时,甲方退还乙方押金。

七、乙方应讲究卫生,搞好邻居关系,和睦相处。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乱丢,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房屋租赁到期后本合同自动失效。租房起始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甲方:

乙方:

关于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思考 篇6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会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极大的阻碍。认识这些模式的弊端并予以克服,将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实现突破性进展的理念。I.从教学目标分析有如下弊端:

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认知目标独尊而人格目标、情感目标缺失;知识目标凸现而学力目标缺失。

2.教学目标的划一性——对存在差异的教学对象实施同一教学目标,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

3.教学目标的规约性——严格限定课堂教学目标,钳制了课堂教学丰富的动态生成性。

Ⅱ.从教学活动分析有如下弊端: 1 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2 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

3、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局限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

4、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学习,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

5、教学活动缺失支持创新学习的心理卫生环境——宽松、愉悦、民主、和谐及高评价、高激励。、Ⅲ.关于传统教学的弊端可作如下描述性评价:

在这种传统教学中,我们只看到功利的浮躁而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火花受精心呵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而看不到“会学”的收获、“乐学”的体验。

我们九鼎教育一直致力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带着积极性的去学习,去思考。真正做到认识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的综合培养,并采取因材施教的原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最适合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从而取得潜能最大的开发。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和创造。充分的展现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我们拒绝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局限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 并且,我们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Ⅳ、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

⑴不在于学校安排了多少课程,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⑵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能否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⑶不在于教师的教法如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课堂中是否有主动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⑷不在于学生接受和记忆了课本中多少内容,而在于他们有多少质疑和反思。

⑸不在于课后布置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孩子们课外能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心灵的空间。

⑹不在于学科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孩子们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信心。

⑺不在于孩子们有多少琴棋诗画的艺术特长,而在于他们是否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渴望。

⑻不在于教室悬挂了多少名人名言的条幅,而在于学生们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有多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在对课堂教学的改善探讨过程中,不少名家的论述对我们认识真正有意义的课堂很有帮助,并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顾泠沅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际过程,用两三个指标来评价无比复杂的课堂是非常困难的,他认为叙事式研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化和教条化是窒息新课程改革的两大杀手,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形式(如多媒体,合作学习,实践性体验等)而不考虑是否需要运用和运用是否合理。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要淡化公开课,提倡研讨课,而研讨课应该是真实的、不刻意粉饰的、值得反思的、有待研究的课。叶教授说:“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

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长期以来, 受国情制约, 国内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沿用传统的机关人事管理模式, 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及法律体系等方面逐步完善, 而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完善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成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要从思想和理论高度层面上升到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才能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效果。

1 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国家多位领导人都反复强调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要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观念, 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受国情影响, 国内事业单位的工作比较呆板, 缺乏创新意识, 缺乏工作激情,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 就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营造和谐的工作状态, 转变管理模式, 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时, 要谨记无论何时人力资源都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根本, 始终坚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心, 尽最大可能做好新进人员的岗前技能知识培训和继续深造教育, 突出对高层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保证高素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 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过程中, 事业单位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体系建设

2.1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步转变, 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

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体系, 要从调整人才结构出发, 坚持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做到人才为组织所用,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深化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做好人力资源的成本预算规划, 做好人力资源的第一手资料, 避免人才浪费, 建立科学的有梯度的人力资源成长环境, 完善人力资源开发,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步转变。

加大对事业单位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开发力度, 做好细致的职位定位和职业要求, 明确不同职位的不同任职条件, 根据不同的职务和事业单位的需要拟定职务说明书, 让事业单位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明确工作岗位要求, 对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事业单位要引导中高级管理人员建立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清晰反映出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 开发管理人员的晋级图。要进制订完善的人才储备计划, 尤其是那些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作岗位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保证岗位人才不会出现短缺, 在制订管理人员的开发方案时, 要采用在职开发与脱岗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对中、高级管理人员, 在开发活动上让其承担较大范围或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任务, 在上、下级职能之间转换, 另外在开发技术上可根据目的分类进行。

2.2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转变, 完善人力资源的培训

对企业职工进行职业技能知识培训是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是事业单位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过程。因此,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工作职责来抓。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结合单位岗位的特点, 结合社会发展趋势,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发展原则, 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做好精确核算, 保持适当超前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 并对整个培训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做出系统的规划和安排, 健全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转变。

事业单位要建立起从开发培训到实践考核、确立总结评价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中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 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学习接受新技能、新知识, 化被动为主动。引导核心员工进行自我知识培训和自我技能提升培训, 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考核, 并及时给予评价总结, 使培训与实践相结合。按人力资源的层次要求, 积极分级组织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 科学合理地制定技能培训计划, 坚持以职工职业技能素养建设为中心, 拓宽人才培训和教育途径, 加大关键岗位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和梯队人才建设, 力争把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打造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顶尖人才和整体团队质量优秀的人才聚集地。

3 科学完善薪资体系, 深化绩效管理

按照国家和实际要求, 职工的绩效补贴应同员工的任务数量和工作质量挂钩, 但传统的人事管理大都是人治大于法治, 存在薪资分配不均的现象。这就需要企业完善薪资体系, 深化绩效管理。人们常说的绩效评价是不同于绩效管理的, 绩效评价仅仅是对职工工作结果的考核, 是相对孤立的;绩效管理则是联系企业发展实际, 全面的对企业职工进行整体性的考察, 强调对整个人才使用过程的监控, 是组织战略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因此, 绩效管理是企业对职工的整体的评价依据,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完善薪资体系改革, 深化绩效管理, 是当前事业单位首要做好的工作, 要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花费, 精简机构管理, 优化人才使用模式, 减少人才浪费。事业单位的薪资发放要让员工有满足感, 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符合员工所劳所得。完善薪资体系,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保证人力资源的活力, 提高单位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

4 塑造事业单位的企业文化

对文化传统的继承,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 以新文化为基础充实传统文化,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精神需要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 并对原有文化进行更新填充。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模式对不同阶层的文化影响是不同的。事业单位的企业文化的塑造, 需要政府部门加以引导, 并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和所有企业职工共同努力, 打造健康科学的先进的核心价值理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晋级机制, 不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考核, 优胜劣汰, 加强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 使员工在忧患中不断发展进步, 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的竞争力的提高。要打造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文化, 就要加强同其他企业的交流合作, 加强职工职业素养的培育, 把事业单位的价值观灌输到员工思想行动中, 帮助员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使单位群体精神成为促进单位发展的无形力量。

5 结语

事业单位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 不是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上的微调, 而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发展资源, 对提高单位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突出的作用, 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还伴随着探索性, 因此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做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建严.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9) .

[2]谢亚曲.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以青海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 2014 (4) .

[3]高明.论事业单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塑造[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011 (1) .

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 篇8

[关键词]传统型企业 现代型企业 管理特征

一、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传统管理体系与现代管理体系的差异源于两种管理思想体系的差异。在近代由于面对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环境的复杂度展示不够充分,人们对管理本身的认识还不够完整和深入,因此其思想特征具有五方面的集中表现:一是突出物本观念,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物料等的管理。二是突出个体观念,即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面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大多是就事论事,通盘考虑不多。三是突出简单决策观念,即决策是直观的、经验的、线性思维的决策。四是突出战术管理观念,即管理问题的揭示、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方法的调整大都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或某一工作环节的、或眼前的状态变化而进行的。可归为五个方面:一是突出人本观念,即一切以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的管理思想。二是突出系统观念,注意个体与整体的配合协调,强调一切从整体出发,旨在优化整体功能的管理思想。三是突出择优决策观念,即决策必须是多角度、多因素分析之后的多方案比较,然后择优。四是突出战略观念,即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进行的,它强调管理行为要高瞻远瞩,管理者要具有超前思维。五是突出权变观念,即管理行为必须是随机应变,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第一,人与物管理的侧重点差异,即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管人,重在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第二,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用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它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搭,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老总们大都会说,它的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才,是员工。这是一句绝对讨好、“永远正确”的话。

第三,单维管理与多维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因素实施,不管是在对问题的揭示、问题的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基本上是直观的线性思考。思想管理问题的交错联系,复杂关系。

第四,数量优先与技术优先的差异。传统企业管理偏重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产品实物量的增大。现代企业直接利润的大小决定于企业产品是否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决定于产品从质量到包装,从内容到形式,从基础使用价值到延伸消费功能是否能为消费者所青睐,以及能否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一切实质上都取决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有先进的技术才有先进的质量,先进的功能,甚至也才有先进的生产规模,因此技术优先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品牌与商誉: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在市场中持久生存的关键所在。

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关系

首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着质的区别。传统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是静态分析、个态分析、近态分析,把经济系统基本看成一个封闭系统。而现代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处理基本上是动态的、系统的、前瞻的。如2003年,我国造纸行业整体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不利环境。由于竞争激化、价格下跌、利润下滑,使得降低成本成为造纸企业的共同关注点。淄博博汇纸业把市场与企业经营动态地联系思考,把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各人员有机地联系思考,把成本构成作为一个成本系统来思考,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较强市场适应力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最终在成本降低,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令同行惊羡的业绩。反之一些就成本论成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寻求降低成本的做法,或只图一时见效而采取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行为的企业却始终未走出买方市场带来的困境。

其次,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现代管理是“上层建筑”。传统管理并不是现代管理的完全对立物,现代管理也并不完全扬弃传统管理,而是包含了传统管理,提升和完善了传统管理。如淄博博汇纸业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系统思想,现代管理会计原理、行为科学、目标管理等作为理论基础的,可谓不折不扣的现代管理,但如果缺少了科学合理的定额制定,缺少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度,缺少规范的工作操作程序,这套现代管理方略能否奏效,恐怕没人敢持肯定的态度。事实上,实行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传统管理中的制度约束、定置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数量规模效益等就不需要了。恰恰相反,没有这一切成熟的传统管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效开展现代管理。

第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用对象不同。传统管理与技术水平较低、规模程度较小的企业相适应,而现代管理与技术水平较高、规模程度较大的企业相适应。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一种方法在彼企业有效,而在此企业失效;一种管理模式在甲地区失败,而在乙地区成功一个管理者在小企业得心应手,而在主管一个大企业时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其启示在于企业管理不能不看对象搞一刀切。如满负荷工作法作为改革年代的新事物在石家庄诞生并应用成功,却在移植重庆后难以立足;曾在中国企业管理舞台叱咤风云一时的马胜利、步鑫生、史玉柱等,在其创业之初时管理方略频频得手,而在其企业壮大之后又都频频出现管理失误,最终退出了企业家舞台。这一切事实都说明了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能奏效,它并不绝对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完全的现代管理或曾经非常有效的传统管理。

传统美容院的经营模式及弊病 篇9

弊端:传统美容院顾客如流水,留不住。

1、老板花几万元去学习,为的是把店经营的更好,但是自己再努力,员工是没有激情的,更没有忠诚度。不能当成自己的店经营,原因是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正比。

2、有时顾客转介绍顾客时,老板不会拿自己的钱给顾客回馈,但因此顾客介绍的较少,老板还要赔钱,打掉门牙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3、很多人让员工入股或入干股(为的是留住好的员工)给员工工钱,但往往自己的生意却都不好。怎么给员工分钱。

4、找能力强的员工,有经验,有能力的。但是老板得看员工的脸色,一时对不住立马跳槽。因为平时美容师和顾客接触最频繁,此时会拉走你的顾客。

5、找不好的员工,销售能力差。老板会每天绑在店里,没黑没白,两点一线。老板累,成了真正的做老板,而不是当老板。

6、自己亲手培养的员工,什么都学会了。某天会在你不经意时在你的旁边开一家店,成为你的商业对手。或者跳槽去一家美容院做,等于你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管别人叫妈,自己却永远处于养小孩的阶段。

7、现在人比的是档次,美容院装修过两年后虽然赚了些钱,但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顾客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再次投入到装修中。

8、产品市面上好多的化妆产品,顾客用久了会没有新鲜感,老板会考虑到再换品牌,但选产品和上项目是老板最头疼的问题。

9、搞促销,会费很多的钱。而且苦于没有好的促销手段。

10、美容院也有很多的健康食品,但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健康理念让顾客从内到外真正健康起来。

11、再好的护肤品只会对皮肤有一个很好的保养作用,真正的好皮肤是七分调三分养。

12、再好的护肤品解决不了顾客因 便秘、身体功能失调导致皮肤损坏的问题皮肤。

玛丽艳的特色

1、锁定顾客,顾客持卡终身在全国任何一家完美专卖店购物都和自己有关系,无形中在顾客家中开了一个空中超市。

2、锁住美容师,当自己培养一名美容师后让她看懂玛丽艳的前景主动让美容师到另一家美容院应聘,将来这家美容院会成为玛丽艳养生会馆。

3、顾客转介绍顾客时,公司将给顾客发工资。

4、自己的员工也将成为老板,工资将由完美公司发放,自己不会因生意的不景气而为员工发工资而烦恼。

5、完美玛丽艳自己将亲自培养八个员工,教会八个员工后,让这八个员工再各自教会自己的八个员工。以后会越教越轻松,当真正的老板。而不是亲自做老板。

6、玛丽艳终身只须投资一次,不用再为选品牌和上项目而烦恼和头疼。•

7、不再为频繁的装修而头疼,节约大量的装修费用。

8、玛丽艳加上完整的清调补产品,让顾客真正的健康起来,皮肤问题迎刃而解,让顾客真正的表里如一。

9、玛丽艳是传统生意和销售网络相结合,领先一步,绝对领先一路。• 美容院如何拓展自己的团队

1、在自己的顾客群中快速的找出几个大喇叭客户,让她们体验产品,办卡消费。快速锁定顾客,教会她们自己美丽自己做主。

2、将自己的美容院的美容师挑出几个精干的,送到基地学习深造,开自己的横排。让回来后带动能力较弱的美容师,让这些能力弱的美容师在能力强的美容师下面办卡。

3、自己必须以消费带动消费,经营带动经营,每人配齐5万,6千放家里。6千放在美容院,沟通顾客用,车上放一套。永远是改变自己影响别人。• 整合身边的美容院资源

• 通过参加招商会借力让美容院老板看懂模式,每次带1-2个老板。• 七家就可以

• 重复四个月,服务一年半,重复做邀约的动作两年,一定可以成功!• 没有知识和条件的伙伴也可以通过借力成为玛丽艳的老板!(自用,借力)• 你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 你打算怎么办?

• 是犹犹豫豫,害怕恐惧,不愿改变? • 还是真诚合作,全力行动,抢占先机? • 晚一步改变,少一些市场

传统财务管理的模式 篇10

【摘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局限性,难以用传统教学方式破解,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通过对教学流程的再造,构建了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智慧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29-03

【作者简介】1.鲁永进,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25)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2.黄秀娟,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25)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时代,作为“班级授课制”核心标志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下降,学生学得枯燥,教师教得辛苦,教学效率低下。这与社会各界对学校教学质量不断增长的期待形成巨大的反差,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课堂教学怎么了?

一、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诊断

我们熟悉的传统课堂教学情景是这样的: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完成备课。课堂上,教师将准备好的新知识按计划地讲给学生,学生听讲、记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穿插提问,学生的回答如果正是教师预设的答案,会得到表扬;如果没有“正中下怀”,教师会继续“启发”或提问下一位学生,直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能有机会发言的毕竟只是部分学生,教师会从他们的回答情况推断全班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因为教师无法真正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位同学的需求,一般会“抓中间,促两头”,认为大部分人已掌握就不错了,所以,部分同学因被冷落而变得心不在焉。下课前,教师能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讲完即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整堂课如果全班同学有多次异口同声的回答则意味着师生互动频繁。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少部分优秀学生“吃不饱”,会自己找题做;一部分后进生没学会,常常抄作业。第二天所有作业上交给教师批改,教师下次课上讲解反馈。

这种传统课堂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基于经验的学情分析;第二,一成不变的教学预设;第三,非对称性的单向交流;第四,步调一致的学习进程;第五,粗略滞后的评价反馈。这些局限性难以用传统的方式破解,而“智慧课堂”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

二、“智慧?n堂”对教学模式的变革

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出智能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一)智慧课堂的特征

第一,数据化――基于数据的课堂。传统课堂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进而设计教学,智慧课堂则是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来调整教学策略。第二,效率化――高效教学的课堂。智慧课堂的数据挖掘等方法可以使教师精准预知学习者潜在的学习需求,虚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资源的智能推送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三,协作化――合作探究的课堂。智慧课堂中的群组服务能够帮助有相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习者自动形成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也能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束缚实现便捷的在线交流。第四,个性化――个性化学习的课堂。通过课前预习测评分析和课中随堂测验即时分析,准确把握每个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状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和辅导策略,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服务。第五,动态化――动态开放的课堂。随着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堂系统超越了“班级授课制”原先的物理时空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活动在师生的立体交流和观点碰撞中不断生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发、智慧得到发展。

(二)智慧课堂教学的实施条件

构建智慧课堂需要具备若干条件,撇开教学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不谈,学校至少需要在以下两方面创造条件:

1.构建信息化平台。

从信息化视角构建的智慧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智慧课堂需要构建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概括来讲,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是由“云”“网”“端”构成的。“云”,是在后台支撑数据存储、处理和服务的教学平台,如“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端”,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如教师使用的电脑、电子白板,学生使用的iPad、手机;“网”,是连接“云”和“端”的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和高速互联网。

2.建设数字教学资源。

有了教学平台并不意味着拥有了数字教学资源,除购买部分实训仿真软件,真正适合本校教师使用的数字教学资源无法直接购买,必须自建或与企业共建。数字资源建设要全员建设,全校共享。

(三)智慧课堂对教学流程的再造

总体来看,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智慧课堂是“以学定教”,即通过技术手段采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具体而言,传统课堂和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如图

1、图2所示。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媒体学习资源,包括学习任务单、学案、音视频、PPT、预习测验等。学生通过PC机、手机等“端”工具登录学习的平台进行课前学习,遇到困难可以与同学、老师在线交流,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教学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给教师的学情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设计。

课中,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的预先安排分组汇报,学生除了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汇报,还要自选内容分享学习收获,就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当堂向同学或教师求助。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对学习中的问题予以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习中的难点问题重点讲解,并拓展深化,提出新的更具难度的问题或任务。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并在小组中交流。教师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学习情况,在大屏上展示统计结果,做针对性讲解,最后总结。

课后,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难度系数不同的题目,有的题目重在巩固基础知识,有的题目偏向知识的拓展。学生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可以在讨论区留言,其他学生解答,教师也可参与。当学生完成客观题后,系统会自动批阅,并有答案解析,学生即刻获得反馈;教师批完主观题后,从统计数据中找出错误率高的题目,制作讲解的微课视频上传,供学生观看学习,学习困难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学会。

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比较,可以发现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特点:第一,教学环节及其过渡离不开“云、网、端”的技术支撑;第二,课前、课后的学习能充分展开;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精准化的学情诊断伴随全程,以学定教、动态生成的特征明显;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学习资源按需推送,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第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畅达、反馈及时。

三、“智慧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实践

比如笔者在教读《氓》这首诗时,就采用“智慧课堂”模式,作了教学尝试。

前期工作:学校引进了“超星泛雅”教学平台,教师在该平台建好了“高职语文第七册”的课程(其中第一课就是《氓》),再将所任教班级的同学名单“添加”到这门课程中。这样,师生登录教学平台后,进入该课程的《氓》这一课,就可以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了。

课前,学生通过PC端或手机端在教学平台上学习,学习内容是教师建课程时推送的媒体资源,包括《氓》的朗读音频、情景剧视频、学案、PPT。同时提供学习任务书,要求学生学完资源,做完题目,并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等等。在教学平台的教师端,可以看到能直观反映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进度条、曲线图、柱状图等,教师可以知道哪些题目学生错得较多,哪些同学没有学习,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哪里,要重点提问哪些同学。教学设计的精准是传统课堂模式下很难做到的。

课中,学习内容的深化。此处仅以《氓》的朗读教学为例,学生由于在课前已听朗读录音(部分同学会反复听),朗读情况比较好,基本能达到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这已远超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预习后的朗读效果,显示出“智慧课堂”的高效。当然,要进一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对诗中人物形象做深入分析,这是“课前”学习难以完成,需要在“课中”深化的内容。

课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阅。客观题的作答,系统会自动批阅,即时反馈,并提供答案解析;主观题可依个人情况选择完成,如“《氓》这首诗中男女主人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根据难度可将后一题的分值调高些。教师批阅后,在线反馈,并督促未完成的同学,系统会将督促短信发送到他们的手机上。

(二)教学反思

上一篇:社会公德教育总结下一篇: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