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历史教学(精选5篇)
——在2012年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报告
特级教师 孔繁刚老师
我觉得,海派历史教学能有今天,和我们从80年代制定课程标准,编订教材是分不开的。我有幸连续参加了三个版本的教材编写,第一个版本沈起炜版,第二个版本苏智良版,第三个版本是余伟民版。退休后,我还比较多地接触了上海一些中青年教师,当然是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我可能是承上启下的。要谈海派历史教育,我绝对不是最合适的,更不是什么权威,好在今天我的几位老师在,王铎全老师、金相成老师,我的同事也在,现在冒出来的一批中青年的,也许他们比我更加合适。
海派历史教学,从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一种风格,以我为主,以知识为主,以讲述为主。实际上,海派教学还有以於以传老师、朱志浩老师为代表的,讲究历史方法论的熏陶和培养,还有钱君端老师的两者兼顾,相互相成,相得益彰,可能还有第四种、第五种,这也是我们海派多元化的特点。但总体上来说,既然说到海派,首先应该是面向大海,视野开阔,胸襟宏大,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我们背靠人文底蕴的江浙一带,讲究整个教学的厚度、深度、力度,我们要求是站在世纪更替,新世纪来临,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来回过头去学历史,从历史的借鉴中,让学生有所感悟。现代化远不是当年所讲的四个现代化,恐怕更重要的是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我觉得这里有两个结合,一个是中国和世界的结合,还有一个要把历史学术、知识研究的前沿和主流意识做最佳的结合,我绝对把0.618放在史学这一头。
说到教学,无非是教什么,怎么教,当许多地方机械地理解注重学生整体,加强师生互动的时候,我们上海始终把教什么放在第一位,重视历史内容的真实性、前沿性,重视历史的过程、人物、细节,聂会长大声疾呼历史课要有故事,要有人有事,强调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更重要的是问how、why,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到价值观,我个人认为共性应该大于个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高于普世价值观,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和普世价值观的不同,我认为我们只有高于普世价值才是有价值的,否则还不如回到普世价值。
说到内容,海派教学与课本密切联系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沈起炜先生主编的高中教材,中外合编,把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放在整个世界现代化的舞台上,看中国历史的近代和现代的进程,至今谈到教材就会谈到这本中外合编的教材,在纪念新中国六十周年教材编写时也多次提到这本教材。第二版苏版教材,是文明史,把我们多年的斗争史、革命史放回了人类历史的文明过程中,它有重大突破,尽管它粗糙,有不少缺点,最主要是缺人,缺事,但正是这本教材提高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我们教学的层次。2006年秋天,我带杨国纬老师去大连八中上《拉丁美洲》,她上的是人教版,人教版的内容和80年代人教版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把独立战争放在东西文明交汇的背景下,作为殖民侵略是其中一部分,如果没有当初农业传到东半球,就不可能引发欧洲农业革命,也不能引发现代化,杨国纬把整个课重新组合,在大连引起了震撼。第三个版本,余伟民的华师大教材主线还是文明史。此外,在苏版教材中,在高三第一次编写了六个强国的现代化进程,正是这些教材提高了历史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除了理论引导外,但是实践一堂课是很重要。就上海来说,某种意义上,新疆空降来的李惠君老师对上海历史教学建设起到了作用。能上一堂课,能评一堂课,能作学术报告的老师,李惠君当仁不让。他自己上的《中世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改变了我们多少年来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中世纪的贵族把荣誉看得高于生命,贵族是道德和情感的结合,所以为什么现代化首先出现在欧洲,我更欣赏的是在他指导下陈宇静的一堂《法国大革命》,一节课解决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一直到拿破仑帝国的灭亡,特别是讲到原因颠覆了多少年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还有邹玉锋。还有钱君端老师培养林镇国的课,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松江一中的改革开放。我在退出江湖以后,因为参加了华东师大教育系科教合作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聚焦课堂,中青年教师的课远远超过了我们。第一,时代进步了,第二,整个教学手段也支撑了他们现在的课。我觉得我们的课应该是三个层次的。第一个,把课本整理以后进课堂,这大概是大量的,但是一般是应试的,走遍全国,这种课不少。第二个,把课本改造以后进课堂,一般优秀课都达到这种水平。最好的课是对课本创造,有一堂课登峰造极,但他本人不认同,那就是周飞的《新文化运动》,他利用学校的资源,把胡适作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主线,然后把《新青年》的创刊,民主和科学,白话文运动串起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产生了极大地反响。另外,汪德武老师在呼和浩特二中上俄罗斯的改革和美国的内战,我们多少年来讲美国的内战焦点是废奴制,到了90年代,我们把统一的地位提高了,但今天我们对美国史的认识,通过汪德武这堂课,我们就认识,对美国独立战争更重要的是政治首创精神是三权分立,对林肯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民有、民治、民享,对罗斯福更重要的认识关心压在金字塔下的弱势群体,对肯尼迪的认识远不是美苏争霸,而更重要的是国内进行的伟大社会改革。还有市二中的张曦琛老师到北京116中学的一堂课,上的是《新中国的教育》,讲了很多优点,最后指出教育还是有问题的,第一,我们没有均衡发展,第二,我们没有突出人的培养,为了强调人,在人上加了一个框,后来发现出了一个纰漏,结果他说新时期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不能被一些思想观念、框框给束缚,不然人就成了囚。北京人大附中,全国著名历史教师李晓凤说这将错就错,反而成了点睛的一笔,显示了大将的风度和教师的智慧。多少年来,我不知道北京对上海历史教学的看法,但李老师说这堂课改变了我对上海历史教学的看法。80年代,90年代北京出了很优秀的教师,当时觉得上海和北京距离还是蛮大的。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北京出了一个纪连海,但接触整个北京教学圈,上海已经超出了北京。除此以外,彭禹在广东省实验中学讲了一堂《新航路的开辟》,结果广东教研员说引起了震撼,震撼之一,他把空间的扩大发展到了时代的突破,第二,他用一系列的地图重新构建这堂课,第三,他讲了菲律宾的两个雕像,一个纪念麦哲伦,另一个纪念枪杀麦哲伦的当地酋长。最近他又在广东上了一节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久前,在苏州上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也引起了当地很大的震动。还有姚虹老师在济南,在沈阳,济南的一位教研员说你们的来到引起了一场风暴。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是我们海派的一体。
我觉得我们上海能够做到这点,让很多外地羡慕的是,我们的中学基础教育界和高等学校的联动,这在全国很少。华东师大《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和华东师大历史系连续开了几次座谈会,有一次请来了著名文革专家韩刚教授,最近又开了一次辛亥革命的讨论,这在其他地方很好。还有我们的聂教授在理论上有研究,最近还亲自上场,面对中学生上课,暑假前以前,他去了太仓上课,最近他的辛亥革命在松江遍地开花,这次又到了广东,他在史学方面有个很大的突破,第一提到了武昌的枪声是偶然,但为什么革命能够成功,他肯定了立宪派、革命派和体制内的袁世凯迎来了革命的胜利,最后讲到隆裕太后退位说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这在广东引起了震撼。周靖老师主持的德育基地聘请的导师,不要说对中学,哪怕是一个大学,都是很少的,都是一流的学者,世界史的李宏图,冷战史的沈志华,思想史的许纪霖,古代史的姚大力,现代史的杨奎松,他们经常和中学老师接触。我自己从2007年开始,在社联支持下,办名教授与准名师的零距离对话,第一次请了王家范、金志霖、叶书宗、沈渭滨,第二次请了复旦历史系主任章清、古代史姚大力、中世纪史赵立行,第三次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叶书宗、萧功秦、黄纯艳,特别是萧教授的报告,太仓和吴广伦提出,这课没法上了,我说他把历史的真实告诉了你,而你怎么把它搬进课堂是你自己的事。这次又请了谢俊美、虞云国和李宏图。昨天接到上海大学的陶飞亚教授电话,希望合作办第五期零距离对话,办完这期我也可以退了。所以我觉得上海和高校的合作是对我们形成海派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听了於以传的报告后有启发,我们是有视觉化,历史课的价值在于他的真实,历史课的灵魂在于它的思考,历史课的精神在于它的情感,历史课的魅力在于它的细节。如果说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对读书的追求与享受,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对人权的珍重与关怀,对历史的温情与敬畏,我想我们这门学科的老师对学生,对教育是功德无量的。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华东师大二附中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城市精神的最佳写照。这一城市精神激励着上海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建设着上海这一东海之滨的国际化大都市,使其成为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东方明珠。同样,上海城市精神也激励着上海的美术教师在学科改革和自身成长方面不断取得持续的发展。从美术教学和学科育人的视角诠释上海城市精神,可以使美术教师重新认识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会深入理解美术学科发展的内涵,也会更加明晰美术学科教育改革的方向。
近年来,上海市双名工程第三期美术名师培养基地以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为宗旨,以海派文化为切入口,发掘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升美术学科的育人艺术。在深入解读和体验上海城市精神的同时,学员们产生了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美术教学的使命感。随着文化自觉性的提高、审美视野的拓展、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堂教学智慧的涌现,使基地学员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境界,将自己的教育追求融入了时代的脉搏,与上海城市的前进步伐融为一体。以下就上海的城市精神与美术教学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一个探讨。
海纳百川是鲜明的时代特征
海纳百川,是上海历史与现实交融,外来文化与本土艺术并存的最鲜明的特征。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成为外来文化会聚的港口,曾经是世界多国殖民势力争相聚集之地,外国人在上海设租界、建教堂、办教育、开舞厅等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国城市建筑和文化艺术。上海不少城市建筑至今还明显带有浓郁的异国特色,如英国和德国的新教传统色彩、法国和意大利等以拉丁文化为代表的天主教传统风格等。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传统,也深深影响着上海这座城市。特别是海派文化中兼容并蓄而又细腻、精致的倾向,与江南士大夫浪漫、颓废、唯美等心理传统融合在一起,为上海文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风格,是许多城市风格与江南地区城市民俗的综合。这一历史脉络,造就了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
海派文化体现了上海以博大的城市胸怀包容着丰富多彩的外来文化艺术,以深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厚重的本土艺术资源。海派文化所包含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美术、民风民俗等内容,为上海的美术教学提供了极其宽泛的课程资源,同时也孕育了上海人开放的心态和国际化的审美眼光。在深入解读海派文化的活动中,我们的学员实地考察了上海历史性的城市建筑和现代大都市的标志性建筑;研究了上海地域性的民间艺术和弄堂文化;观赏了具有鲜明海派特征的近代绘画艺术;重新认识了为上海海派绘画作出贡献的老一辈美术家。
二、追求卓越是突出的城市品格
追求卓越,是上海突出的城市品格。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是上海人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上海的开放,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精英纷至沓来,他们带来了各自领域的先进经验,也推动着上海城市精神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才和跨国公司会聚到上海,不少全球商界翘楚的总部落户上海,其原因不仅在于上海拥有出色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基础、政策支持、市民素质等,最吸引他们的是上海具有一种永远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这种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体现于上海城市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争当世界第一的精神。正是这种城市精神铸就了上海的美术教师在学科改革、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和自身发展中知难而进、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上海的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上海城市精神,弘扬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品格。
以上海市双名工程第三期美术名师培养基地为例,我们的学员经常在造访老一辈美术教育家、画家的活动中了解上海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从民国时期的图画课到建国初的美术课,从上海一期课改的审美教育理念到上海二期课改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从纯美术知识技能传授到引导学生全面成长。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我们深刻认识到美术学科发展的足迹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深切体会到美术教育前辈在为上海美术教育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体现着极其可贵的追求卓越、脚踏实地的上海城市精神。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将成为上海美术教师树立教育理想,提升教育境界,扎实工作、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三、开明睿智体现城市智慧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它深深烙下了中华民族的印记,海派文化也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上传承与发展起来的。上海的美术学科发展是基于这种传统文化的根基,这种影响也深深地烙在上海的美术教育领域,融入上海的美术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
开明睿智体现了上海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城市智慧。这使我们既感到自豪,又感到肩负使命的沉重。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上海美术教师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不断鞭策自己,不能躺在传统上停滞不前。对于上海市双名工程第三期美术名师基地的所有学员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基于海派文化的丰富资源,整合课程资源,改革美术课堂教学,在尊重传统美术教学规律和方法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形成新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智慧。我们对当下上海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进行多次调查,梳理了两百多个问题,并对其中十多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研究,如:美术地域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美术课堂教学示范的艺术;通过学生自主美术活动培养能力,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教学设计;美术语言的运用;美术作业的单元化设计;美术教学的多元化评价等。学员在不断对自己加压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学科改革动力。
四、大气谦和体现科学理性精神
大气谦和,是上海现代化的基石。大气谦和体现了一种科学理性精神,其中包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自由进取、提倡法治等一系列核心价值。上海美术教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发扬大气谦和的精神,要站在大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要提倡科学理性的学科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态度,摒弃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以做真人做实事的态度进行学科教学改革实践和学科育人艺术的研究。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沉浸在课堂教学第一线,改革探索、实践研究,最大化地发掘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最大化地创生美术教学智慧,实实在在地解决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真真切切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体现美术的学科价值。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这块牵系几十个心灵成长的沃土上,扎扎实实练好内功,勤勤恳恳地播种,认认真真地反思,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种坚持和努力就是源于上海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一个城市的历史和现实铸就了这个城市的精神,城市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我们在解读和诠释上海城市精神的活动中获得的不仅是上海的历史文化、艺术文脉、学科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感悟和责任。作为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美术教师,我们肩负着与时代共进的教育使命。近年来,正是在上海城市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基地的全体学员为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践行着高远的美术教育理想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以开放的审美心态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改革美术课堂教学,以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智慧的教学方法,探索美术学科的育人艺术,凸显上海国际大都市美术教师的风采。
2) 我喜欢他,很单纯,我喜欢他会逗我笑,我喜欢他凡事不爱斤斤计较,我喜欢他,当别人对他做了不好的事,他也从来不会记恨。 《海派甜心》
3) 从来没想过这三年甜蜜的回忆,在这时刻竟然是如此的痛,原来认真谈一场恋爱,竟然让人是这么难过,如果是这样,那我再也不要认真谈恋爱了,再也不要 《海派甜心》
4) 切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不是尝过苦涩的滋味,我想我不会发现,你早已悄悄在我心中,注入一口甜蜜,这是触动的感觉。 我无法想象,如果这世界上,没有这股淌入内心清新沁凉的滋味,还有谁能带给我幸福的感觉。 《海派甜心》
5) 有没有怎么样啊,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你呀,如果你死了,那我要怎么办 你那么激动干吗? 我干嘛不激动啊,因为我爱你啊 《海派甜心》
6) 我那个时候人出车祸了,我人躺在医院里昏迷 你要我怎么去见你,如果可以 我爬也去见你了 可是我没有办法,你要恨我也没有关系 因为我更恨我自己 《海派甜心》
7) 命运让你失去一个达浪,最后一定会还给你一个达浪 《海派甜心》
8) 那你还爱我吗? 三年了,我从来没有停止一天爱你 《海派甜心》
9) 没有她你会死啊, 会,我会死,如果她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海派甜心》
活动的方案(草案)
为深入挖掘浦东地方特色菜肴、特色点心、特色小吃和餐饮文化内涵,打造“美食浦东”餐饮品牌,倡导绿色健康的大众消费理念,让每个浦东市民直观感受浦东美食文化,让每个外来的客人探访“舌尖上的浦东”,知道到浦东吃什么,引导大众消费和促进浦东餐饮行业和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举办,达到既定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继承发扬、创新发展”。挖掘浦东地方特色菜肴的内涵,推出一批富有浦东特色的菜点和烹饪人才,展示浦东地区民俗文化和餐饮行业风貌(建议专为“美食节”出一本书)
二、活动时间
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11月21日前(具体待定)
三、活动地点
浦东新区(具体待定)(由三林或高桥街镇推荐)
四、活动组织
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同街镇组织浦东新区各街镇居民家庭非专业人士参加,浦东烹饪协会组织餐饮企业专业人士参赛,分专业组、非专业组进行。
支持单位: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 主办办:浦东新区烹饪协会 协办:(待定)
为加强对“美食节”筹备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建成立“美食节”活动组委会。组委会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美食节”筹备工作的指挥、协调、调度:
2、负责主题活动的策划、方案的讨论以及各工作组方案和主题活动操作流程的安排、汇总、审定;
3、负责前期有关会提活动的组织筹备;
4、负责邀请上级领导参加“美食节”开幕式、闭幕式;
5、负责活动总体工作方案、工作简报、工作汇报等文件材料的起草、存档;
6、负责活动新闻发布会、开幕式、闭幕式等各项主题活动的综合协调;
7、负责活动邀请函、嘉宾证、出席证、参赛证、工作证的设计制作;
8、负责参加活动的上级领导、嘉宾、参赛企业、参赛选手等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9、负责活动期间各类会议、活动现场等的组织、指导、协调、筹备;
10、负责参与活动联络接待人员和街镇、部门联络员的抽调、组织工作。组委会下设行政工作组:
1、负责“美食节”活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有关事宜;
2、负责邀请开、闭幕式有关的领导及接待;
3、负责活动奖牌、证书与工作胸牌、选手牌、指示牌、嘉宾牌制作采购;
4、负责活动的宣传策划与落实工作;
5、负责活动的选手动员与组织等工作(发放通知与报名人数整理);
6、负责活动的财务预、决算的工作。下设活动工作组:
1、制定活动工作流程,负责排定各比赛场次的工作,赛场布置和落实场地;
2、负责赛场工作秩序、安全、处理赛场汇总发生的其他事宜;
3、负责参赛选手的报道、编号、检验与引导工作;
4、负责比赛作品的翻号、传送与比赛分数的结算整理工作等。下设裁判工作组:
1、制定比赛项目于评分细则,邀请比赛各项目的评比裁判;
2、制定比赛各项规则与各类表式的设计工作;
3、负责各比赛作品的评判打分和评出获奖名次;
4、负责各比赛现场的监督评判工作;
5、负责解释参赛选手提出的问题,处理比赛中发生的其他事宜。
五、活动形式
面向浦东新区餐饮企业(专业)和居民家庭(非专业)以厨艺大赛的形式,寻找最具有特色浦东本地菜点和最佳厨王、民间食神。分专业人士及家庭非专业人士参赛。
六、报名时间
2017年4月1日起各街镇、各酒店5月底前确认参赛家庭、参 赛单位和参赛项目上报组委会。
七、参赛方式
非专业组(家庭)2人参赛,专业组团体和个人参赛形式,寻 找最具有特色浦东本地菜本地点心本地小吃和最具人气家庭厨师和专业厨师。
八、报名方式
参赛家庭需提供:
1、参赛人员的资料,表格至所在街道领取或网上下载,2、参赛菜肴名称,主辅料、制作说明等; 参赛酒店需提供:
1、参赛人员的资料,表格至浦东烹饪协会领取或微信或网上下载,2、参赛菜肴名称、主辅料、制作方法等。
九、实施程序及时间安排 4月1日推广期: 1、4月1日期发布报名信息,进行选手报名、单位报名征集;
2、媒体跟进报道赛事前期筹备情况、相关花絮,发布活动相关信息及报名工作;
6月27日前海选筹备:
1、建立报名点、组委会热线咨询及报名电话和邮箱、微信等。
6月27日开幕式:邀请上级领导、嘉宾以及媒体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社会各界代表,介绍浦东新区“美食节”活动的基本情况和主题活动,领导致辞、大赛组委会领导讲话、参赛单位、参赛选手代表发言,宣布“2017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开幕。
2、活动场地联系、现场布置及前期工作等;
3、海选开始前根据报名时提交的菜点说明等,由烹饪协会专家团老师进行赛前培训指导。6月27日、7月11日、7月25日、8月8日(周二)海选(初赛)
1、分东、西、南、北四个赛场进行;
2、具体根据报名情况适当增减赛场;
3、比赛活动执行依具体情况实施。8月9日至8月21日复赛筹备
1、通过媒体、网络等对外发布海选(初赛)晋级名单;
2、复赛活动场地联络、现场布置及前期工作;
3、对晋级人员的复赛菜点由烹饪协会老师对选手进行赛前辅导、指点。
8月22日至8月29日
复赛实施
1、美食节活动复赛场地执行;
2、分二个赛场具体进行实施。8月23日至9月4日 半决赛筹备
1、通过报纸、媒体、网络等对外发布进入半决赛单位和个人名单;
2、半决赛场地落实、活动现场布置及前期工作;
3、对进入半决赛的菜点由烹饪协会老师对其进行赛前指点、辅导。9月5日
半决赛
1、半决赛活动现场执行;
2、美食节半决赛具体实施; 9月6日
决赛筹备
1、通过媒体跟进报道赛事情况及进入决赛单位和个人名单;
2、决赛场地现场布置及前期工作。10月7日前决赛和闭幕式
1、“美食节”家庭组(非专业)酒店组(专业)决赛评出各组前六名等奖项、颁奖仪式,为获奖选手等颁奖授牌。邀请上级领导、嘉宾以及媒体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社会各界代表,介绍浦东新区“美食节”活动的主题活动和活动成果。
十、评奖方法
1、比赛形式:海选(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均采取现场制作、现场评分的办法;
2、评比标准和办法:依照菜肴的色香味形意,挖掘传统性、创新性、健康性和实用性等,满分为10分,在评委出示地方分数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总和相加,确定胜出选手。
3、评委:由主办方聘请烹饪协会国家级裁判评委专家组成(或再加观众评选20%比例分,专家评委80%比例分相加积分)
4、整个活动由报名开幕式(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闭幕式5个环节构成。
5、比赛进制:初赛按360进120,复赛按120进60,半决赛按60进20,决赛按20进6比例分配。
十一、参赛须知
A、参赛家庭、参赛单位和选手所有原材料自行购买; B、队员确定后(2人为家庭非专业)不允许更改和增删、不允许请外援,否则按零分处理;
C、各社区和单位代表队队长要加强对本队参赛选手的组织、纪律、安全管理,严格按约定时间、地点和程序组织选手参赛,以确保良好的竞赛秩序;
D、参赛选手应按时报到,比赛开始前15分钟未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
E、比赛灶具和常规油盐酱醋基本调料由主办方提供; F、比赛用盛器(装菜盆自带)需10寸盆以上; G、注意安全、爱护公物(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H、不准使用他人原料(物品)及半成品;
I、比赛过程中,一切操作过程需在现场进行,不得提前准备;若有特殊情况,需事先向组委会申请,经同意方可进行,无关人员不得参与,否则将视为作弊,取消参赛资格; J、比赛时间为每组一小时,操作超出时间的成绩无效; K、比赛结束后搞好现场清理工作。L、领队、选手要尊重评委裁判,服从评委的评定,评判标准按照指定的评分标准执行。如对评判有疑问者由领队向大赛组委会据实反映,不得当场质问评委,如有重大争议,提交大赛裁判工作组集体研究裁决。
十二、奖项设置 非专业组(家庭)
A、冠军1名授予“2017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民间食神称号; B、亚军2名授予“2017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民间高厨称号; C、季军3名授予“2017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民间绝勺称号; D、特别奖1名;最佳拍档奖一名;最佳创意奖一名;
E、社区团体奖3名,视各社区代表队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组织规范,并参照各社区参加决赛的选手总得分高低,评出社区组金、银、铜奖。专业组(酒店)
A、冠军1名授予“2017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最佳厨王称号; B、亚军2名授予“2017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最佳厨神称号; C、季军3名授予“2017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最佳厨艺称号; D、特别奖1名;最佳传承奖一名;最佳创新奖一名。
E、酒店团体奖3名,视各酒店代表队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组织规范,并参照各酒店参加决赛的选手总得分高低、评出酒店组金、银、铜奖。
2017上海海派美食文化节组委会
一、海派文化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我校海派文化课程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并且鼓励对文化的认同和认识上的多元选择。但若要实施成功的教育,我校还要吸纳不同的优秀民间文化,兼容并蓄,使之成为人类的背景文化。这一理论为海派文化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是我校海派文化课程的指导思想。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校海派文化课程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利用和开发了社会资源,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海派文化课程的特征
一是都市性。我们认为海派文化是一种都市文化。我校学生基本上是上海本地生,学生在选择课题研究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体现出都市性的特点,如光明中学周边地区红绿灯的设置、城市的垃圾处理等。因此,海派文化课程主要立足于上海,上海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是海派文化课程主要内容。
二是兼容性。我校在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了其他地域的文化,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收、有容乃大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海派文化。
三是人文性。海派文化传统充满宽容并蓄的人文精神。我校以“和谐发展,人文见长”作为办学理念,海派文化课程秉承学校传统,注重海派人文精神的传承,注重学生精神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
四是创新性。海派文化的优势一是开放,二是兼容。开放加上兼容,吐故纳新,便有创新。我校海派文化课程在传承以往学校课程和吸收其他学校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课程的创新。我校的“灯文化”课程,这是一门由物理教师开设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包含电学、电灯的发展史,课程形式有授课、实验、调查、课题研究等,课程文理结合,拓展型、研究型相结合。
三、海派文化课程的目标
海派文化课程的课程目标是致力于形成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基础宽厚、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的“光明学子”。我校海派文化课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上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需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我校通过海派文化课程,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通过海派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夯实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基础,使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个性人格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海派历史教学】推荐阅读:
历史细节教学01-01
历史课改教学论文:浅议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探索与思考12-08
历史计划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01-06
外国中学历史教学06-14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07-04
历史教学期末总结09-21
历史教学片断反思09-27
历史教学反思报告10-31
历史教学论重点11-19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