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几年,愈发激烈的人才竞争,加快了工商管理专业由应用型教学向实践型教学转变的速度,这便是产学研用被提出的背景。该专业输送的人才应以复合人才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为企业管理及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由此可见,对工商管理而言,实践教学是大势所趋。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论文 篇1:

产学研用模式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强调对复合人才进行大力培养的当今社会,各大高校均已对更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有所了解。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动力的工商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自然与以往不同,这也对相关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实证明,只有将产学研用作为落脚点,对教学理念及体系加以完善,才能使学生具备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的条件,进而确保自身价值得到实现。

关键词:产学研用模式;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引言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实践性强、创新性强、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时期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入,一些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被引入高职院校,如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这些新型的办学模式体现了“产”和“学”的结合。然而,受师资条件、办学经费及配套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办学模式并未很好地实现生产和教学融合目标。如何实现产学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的教育特色,仍然是高职院校需探索的重要课题。“产学研用”教学模式以行业发展为导向,融合了教学资源,将行业政策、产业链和教学连接起来,旨在从根本上培养实践性强、适应性强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该模式为工商管理专业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一、产学研用介绍

产学研用是指以开展综合研究为前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还有积极性。随后,利用学生得出的经验对实践成果进行检验,立足实践需求为研究工作指明方向,良性循环随之形成。该循环的作用,除了优化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外,还包括引导学生朝着企业及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基于产学研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关键点有四方面。一是确保高校固有专业优势可得到最大程度发挥,通过与大型企业达成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拥有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二是通过校企协调配合的方式,为科研事业发展助力。三是高校职责除了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还包括向社会推广研究成果,确保新兴产业对发展趋势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四是高校应全方位体现自身学科实力,通过创造科研途径的方式,在确保企业需求得到应有满足的基础上,使自身获得前进所需的推动力。

二、工商管理的教学特点

2.1专业技能扎实

虽然工商管理类学生需要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但依旧要求有较高的深入性和应用性,为以后从事管理类岗位提供牢固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保障。一旦对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泛而不精,毕业生进入管理岗位之前,在相同岗位上与其他毕业生相比将展现出很大的劣势,甚至有的毕业生无法正式转为管理岗。因此,在大学期间打牢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为自己的就业道路增加一块有力的铺路砖。

2.2善于分析解决问题

企业中通常会设置“管培生”,作为工商管理毕业生在进入管理岗之前的基层锻炼岗位,用来培养实操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类基层锻炼岗位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复杂、琐碎可以说是没有规律性,所以这就需要该岗位的职员有极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过人的应变能力和责任感,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方便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岗位职责。这些能力虽然需要在岗位实习中不断积累和训练,但是在教学阶段应当提前培养这种能力。

三、“产学研用”模式的意义

随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和“学”在高职教育中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产”和“学”互动合作的模式,实际上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发展。“产”和“学”结合,通过校外导师指导、校内定岗实习等手段将教学和产业生产融合。校内导师带队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一方面为合作企业增加了新的劳动资源,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也有助于推广企业品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和企业双方的指导,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对劳动市场的适应能力。

四、实践教学要点与保障

4.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确定学科培养方向必须符合高校的办学规定,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地企业的需求,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与培养目标,与学科的发展方向接轨,突出学科的特有优势。其次产学研用模式以高校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整合,并设立具有产学沿用的教育知识体系,确保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创新的理论知识。最后“产学研用”的培养模式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企业技术的需要、用人单位的需求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增加实验室资金与师资的投入;理论课程的设置可以加入创业教育课程与创新培养等必修课程;对于实践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要有课程设计环节。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要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高层次比赛。

4.2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在“产学研用”模式下,高校需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指标,建立多元化、系统性的评价体系。将“产”“学”“研”“用”四个要素都融入评价体系,激发该模式下各个主体的活力,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激发学生提升自身多元化能力。基于人才评价机制提供针对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进而促进产业、高校、科研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教学评价制度可以按照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教师的评价标准设计,将考勤、考试、答辩、实践业绩等各项成果计入考评,设置实践教学督导员指导并考核学生的实践工作,检验实践教学质量。

4.3结合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教学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向,学校设定不同培养目标,就是给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标准和培养方式。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应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力、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能力,也就是应当以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高校教师应当对当下企业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并紧随时代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符合当然下用人环境的教学设计,督促学生在校期间了解社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4.4建立校企结合的管理体制。

在学校和企业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构成的教学实践指导委员会,以及健全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同时高校和企业可以分别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若要对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方案进行专业指导,可以聘请国内有名的专家担任重要的职位,并对总体方案和相关的布置工作进行审批实践以此来提高委员会的专业性。在实践教学目标确立后,學校和企业应该将科学培养教学方案与编制教学指导结合起来,加强高校与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保持企业各部门与学校内部的有效沟通,对于各种突发状况能够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落实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结束语:

基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背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下,通过“产学研用”模式整合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产学研用”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为此,需进一步探究“产学研用”模式的内涵,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整合“产”“学”“研”“用”四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产学研用”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颂.“产学研用”模式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商业文化,2020(29):90-91.

[2]韩瑞.“产学研用”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营销界,2019(46):273-274.

[3]房昌盛.探究“产学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20):187-188.

[4]罗小丽,夏敏.“产学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8(43):237-238.

[5]刘楠,孙艳春.“产学研用”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1):13-14+21.

作者:马淑英 胡梦野 李明旭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论文 篇2:

产学研用模式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近几年,愈发激烈的人才竞争,加快了工商管理专业由应用型教学向实践型教学转变的速度,这便是产学研用被提出的背景。该专业输送的人才应以复合人才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为企业管理及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由此可见,对工商管理而言,实践教学是大势所趋。要想使其优势得到应有发挥,关键是引入产学研用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由学校联合科研单位及相关企业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力可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与强化。基于此,本文从工商管理教学应用、实践教学要点与保障两方面来探究产学研用模式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产学研用;工商管理专业

在强调对复合人才进行大力培养的当今社会,各大高校均已对更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有所了解。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动力的工商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自然与以往不同,这也对相关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实证明,只有将产学研用作为落脚点,对教学理念及体系加以完善,才能使学生具备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的条件,进而确保自身价值得到实现。

一、产学研用介绍

产学研用是指以开展综合研究为前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还有积极性。随后,利用学生得出的经验对实践成果进行检验,立足实践需求为研究工作指明方向,良性循环随之形成。该循环的作用,除了优化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外,还包括引导学生朝着企业及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

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基于产学研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关键点有四方面。一是确保高校固有专业优势可得到最大程度发挥,通过与大型企业达成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拥有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二是通过校企协调配合的方式,为科研事业发展助力。三是高校职责除了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还包括向社会推广研究成果,确保新兴产业对发展趋势有更为清晰的認知。四是高校应全方位体现自身学科实力,通过创造科研途径的方式,在确保企业需求得到应有满足的基础上,使自身获得前进所需的推动力[1]。

二、工商管理教学应用

(一)科学定位

虽然近几年各大高校纷纷将探索实践教学的工作提上日程,却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这是由长久以来稍显片面的教学理念所决定的。基于此,工商管理教师应明确一点,对人才进行高效培养的前提是做到科学定位。简单地说,就是将教学重心逐渐向校外培训倾斜,立足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有针对性地整合产学研用要素,为人才培养助力。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产学研用往往被视为一种表现形式,用来对培养平台进行构建,这点应当引起重视。

(二)确定方案

在产学研用视域下,高校拥有了更加系统且可靠的方案,随着培养方案可行性的提升,学生、校企乃至整个社会,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较为积极的影响。现将方案确定流程划分如下:第一步,立足实际情况确定培养计划;第二步,调整现有教学大纲,使其更符合校企需求;第三步,对教学体系加以完善[2]。若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教师应参考成熟经验与教训,在提炼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实践设计的方式,确保培养方案可由学业规划得到直接体现。

(三)理论结合实践

第一,产学结合。随着双师队伍得到推广,产学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对校企双方而言,产学结合不仅是保证合作效果的关键,还是加快合作发展的前提。该模式强调由校外导师为学生实践调研提供指导,而校内教师的职责主要是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实习。事实证明,这样做可使企业人员稀缺及流动速度缓慢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打造企业品牌的前提下,为其形象优化助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一机会,通过更新并完善知识体系的方式,为高效开展日常工作做铺垫。另外,在分配实习任务的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可以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同样不容忽视。

第二,学研结合。在国企基本完成改革的当下,产业背景较之前更加完善,这也为电子商务提供了诞生的条件与发展的空间。现阶段,电子商务全覆盖目标初步实现,多数人均将移动支付作为首选支付方式。无论对企业还是用人单位而言,上述变化所带来影响均有目共睹,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关键要对现有内部管理体系加以完善,通过全方位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方式,为行业乃至社会的进步助力[3]。而在长期培养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均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这也对业务模块与流程科学分析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双方可借助学术竞赛或其他活动,使企业需求和教学达到平衡。对师生而言,这样做有利于自身对相关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与此同时,企业也能够获得日常运行所需资金和理论支持,达成双赢。

第三,学用结合。该模式强调以行业发展提出得需求为依据,通过深入开采内在素养的方式,解决教育结果流于表面的问题,促使学生朝着应用人才、实践人才的方向前进。随着学生素养与技能逐渐向岗位需求靠拢,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人才匮乏的情况自然会得到缓解。另外,该模式的优势还体现在对专业教学缺乏实践性加以弥补的基础上,强化教学针对性和目的,确保在推动教学方面,企业价值可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便引入了订单教学模式,力求使教学与实践应用充分结合。并通过定期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在确保培养目标符合用人需求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深入了解学生质量的途径,为其日后开展人才储备等工作提供便利。

三、实践教学要点与保障

(一)重视过程监管

校企教学能否发挥出应有作用,主要取决于管理体制是否科学。校企结合教师使用的管理体制,特点可被归纳如下。首先,指导委员会成员以教师和企业员工为主,出于使委员会更具专业性的考虑,高校可选择聘请社会专家,在为教学方式提供指导的基础上,确保教学安全更具合理性。其次,校企双方应搭建沟通桥梁,通过协调沟通的方式,确保监管体系与产学研用特点相符。要想实现该目标,关键是对审批教学方案的相关工作引起重视,基于企业的意见与要求,在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对教学所用教材进行编写。事实证明,此举可使教学方案更具稳定性及合理性,应当引起重视。再次,将实践教学纳入管理范畴并建设管理制度。研究表明,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各大高校应更多关注基地建设、成果考核与教师指导,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教学全过程处于管控状态。这样做可使教学体系得到落实,即使有突发情况出现,专业人员也能够及时应对,确保实践教学拥有符合预期的良好环境。最后,对实践教学进行科学且系统的评价。在建设评价体系时,有关人员应对三方面内容引起重视。一是教师评价,二是实习效果评价,三是实践督导评价。其中,教师评价以现行管理制度为依托,以相关评价标准为参考,通过将评价结果与薪资挂钩的方式,对教师积极性进行激发;评价学习效果的依据,通常为考勤、论文答辩与日常成绩;关于实践督导评价,只有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其价值才能得到应有实现。

(二)完善相关机制

立足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相关机制,对产学研用的落实与作用发挥有重要作用。对高校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环节中,通常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通过提升综合素养的方式,保证学生有可供模仿与学习的榜样;二是加大科研力度,为科研实效性的增强助力。此外,各大高校应对培养人才的工作引起重視,酌情加大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在对长效机制进行建立的前提下,与科研单位及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源源不断输送优质人才的方式,确保自身信誉度得到显著提升[4]。

(三)大力建设教师队伍

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教师发挥着无法被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由教师提供引导,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出现走弯路的情况。本文所讨论产学研用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特点是对教师质量相较其他模式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尤为明显。就是要想扮演好引导者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对复合人才进行培养的工作。要想达成该目标,以下内容应当引起重视:其一,各大高校应对师德教育相关工作引起重视,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方式,使教师明确育人为先;其二,强化教师观念和技能,帮助其了解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加大技术研究力度的方式,为企业攻克难题助力;其三,教师应树立起对自身能力进行不断提升的意识,在夯实理论技术的前提下,前往合作企业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其四,高校应对主动进修的教师持鼓励态度,必要时可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建立科研、教学奖励金的方式,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为核心教师、骨干教师和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提供出国学习或与国外教师交流的机会,这对教师能力的优化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亮明.“产学研用”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3):193-194.

[2]唐敏,朱静.大数据导向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群教育创新与过程重构综合改革与实践——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8):158-159.

[3]房昌盛.探究“产学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20):187-188.

[4]周艳华,陆煜颖,罗永全.高校“产学研用”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模式探索——以工商管理学院助残帮扶项目为例[J].知识经济,2019(7):173-174.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2-23 修改日期:2021-04-08

作者简介:黄尹琳(1988—),女,广西梧州人,中级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工商管理研究。

作者:黄尹琳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论文 篇3: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认定标准越来越高,仅仅拥有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从工商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务必要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策略

工商管理是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专业,其教学内容十分复杂,囊括了多种行业的理论基础,还涉及到管理活动的基本体系知识,因此整体教学难度非常大。只有不断的对其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和研究,从改变组织形式入手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新时代社会的需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都存在不足之处,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现阶段来看,很多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理念不够先进。首先,很多教育人员没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没有积极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这就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顺利完成过渡。所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务必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培养,增设创业就业指导课程,聘请创业经验者到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受到全面的培养。其次,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都偏重于理论教学,没有足够的实践尝试机会,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熟练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却难以拥有全面的实践能力,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2.教学手段久未更新,教学实际效果难以保证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很多高等院校为尽可能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都引入了素质教育的有关教学方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仍然有一大部分的院校,在教学工作中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本没有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只会将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某一个区域内,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所以说想要提升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合理性,我们还需要尽快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3.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

众所周知,和某些单一性学科不同,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做好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进步。现阶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都不够合理,将理论教学、理论研究放在教育体系的第一要位,这必定会制约学生的未来发展。另外即使有一小部分高校安排了实践课程,其课时也远远小于理论教学的课时,导致学生的实践时间严重不足,这种不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果不能及时的修正,那么即使学生们付出努力,也很难在高等教育期间积累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相对抽象,并且知识量比较大,和实践活动相关的内容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想做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常规的高等院校教育相比较而言,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要更加健全、更加新颖才能使之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1.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科学地规划教学重点

和基础性教育有所不同的是,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大批量的基础知识,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拥有足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实践尝试,并且在走进社会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遇到的问题。所以说在构建和完善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及筛选,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第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所谓的核心能力可以理解为对异常情况进行识别,根据自身拥有的能力及知识储备调整现有管理方式的能力。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核心能力是必备要素,只有拥有核心能力,才能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发现管理策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弥补和调整,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定和快速。第二,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拥有计划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才能更好的完成管理和统筹工作。最后,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发展能力,也就是对他们的统筹、策划能力进行培养,并且以发展能力为基础引申培养学生们更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调整现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尽快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

二十一世纪可以说是我国各项社会事业高度发展的新时代,也是社会对人才要求更新换代的新时代,过去那种偏重理论的人才在今天已经不再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了各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对工程管理专业现有课程的价值进行分析,明确每一个课程设置是否有必要性,并且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课程取舍。这种考核评价应该是双方面进行的,除了要考虑到其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之外,还要考虑到课程本身对学生学时及学习精力的消耗程度,这样一来才能得出综合性的、最为准确的评价标准。同时还应该根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不断进行精简使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得到提升。第二,要对跨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工商管理专业中有一部分课程的内容联系比较多,对于这种交叉性课程,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及学生本身能力情况,合理调整学科融合的策略,保证课程体系趋于科学化。最后,要从知识拓展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入手,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促进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为学生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实践理论共同发展的平台

众所周知,想要强化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就必须要从实践教学入手,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一些过去无法理解的知识内容,同时,实践教学的优点还在于,学生们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将会拥有突出的创造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说,在调整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基础技能培养、专业技术提升、实践学习锻炼三个方面分别入手。首先,要让学生们学会应用定量分析方法,安排统计学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经营的数据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们在分析实践数据的过程中熟练运用专业课程的有关知识。其次,应该根据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调整现有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为学生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给学生们提出一些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问题,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有关知识。最后,要从实习阶段入手,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由教师牵头带领学生们深入企业管理的一线工作,让学生们在掌握实践管理技能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三个教育体系的构成部分是相互递进的,它们互相配合、互相推动,共同构成了学生们在四年高等教育期间学习的全部知识和能力。除了这三个基本的教育体系构成要素以外,我們还应该根据教育行业发展,积极引入课内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新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模式,争取让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趋近科学合理,为学生们创造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条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努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文中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除了加强理论教学以外,还需要注重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建平,刘笑笑,刘会芬.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4):140-141.

[2]宋成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S1):148-149+154.

[3]程春梅,杨守丽,张凤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84-85.

[4]郑绍濂.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设想[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05):15-17.

作者简介:房昌盛(1986--),男,汉族,山东坊子,山东现代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作者:房昌盛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上半年工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