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自设置20年以来一直没有统编的教材,加上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试图从政策和教学层面来分析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实效性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论文 篇1: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传承知识、培养能力、涵养品性、助长发展四位一体的功能,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形势与政策课程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其实效性有待提高。本文从课堂教学实效性着手,从课堂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学的考核等方面,就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效果这一问题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程 提高实效性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课程。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形势与政策课程超越学科限制,契合了大学教学传承知识、培养能力、涵养品性、助长发展四位一体的功能,兼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政治导向、思想保证、育人开发三者并重的教学功能。无论从现实知识维度上的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视角,还是从教育、生活、学校、社会教学原则和方法论视角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程都应该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互动的合作、体验、探究,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突出教学模式设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多方参与、优势为本原则创建教学管理机制与考核评价运行机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功能上的互补融通。

1987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要求各高等院校将“形势与政策”列入教学计划,以开设常规性课程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其他教学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由此可见,我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并把“形势与政策”当做一门必修课来开设。

接下来从四个方面对该命题进行论述。

一、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分析

自教育部1987年正式提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只有短短二十年时间,因此,目前尚未积累起成熟而科学的丰富经验;加之其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各环节和层次都需要该课程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这就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弊端。

(一)学生认识不到位,教学效果和现状不容乐观。

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阻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和症结所在。有人认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社会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现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空前普及和新闻开放,大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没有必要;也有人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完全可分解消化在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或者贯穿于党团活动之中;还有人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无需在各个年级开设,只需在部分年级阶段性开设,等等。这些片面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使得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现状不容乐观。

(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目标不明确,实际待遇偏低,教学岗位缺乏吸引力,教师队伍的准入条件不明确,缺乏具体的刚性制度,种种原因造成了教师队伍对自身素质、价值的误读,使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不稳,给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在职称评聘等工作上往往被边缘化,极大地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专职教师在职培训脱节或缺失,学术交流机会相对有限,使专职教师的学术视野趋于落后和狭窄。兼职教师首先要保证本职工作,能够投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上的精力非常有限。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方式、手段单一落后。

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落后。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定性而不是量化的层面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自我价值认识的不足使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形式任务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大话、空话、套话多,案例少,能够给予学生提供实际帮助的不多,针对性不强。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传统的灌输方法运用得多,入情入理的分析少,即使是某些典型事实的案例解析,也缺乏透彻的说服力,教法设计没有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实效性差。

(四)课程缺乏统一教材,教材编写的内容容易滞后于现实。

表现在与政策出台、时局变化乃至各种媒体宣传相隔的时段太长,显然,如果一种“形势热点”已经“冷却”了才进行教学,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教材的滞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授课内容基本靠教师自己通过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搜集、整理。因此,同一学期,同一年级,授课教师不同,往往授课内容也不一样,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失去了本应具有的严肃性,也失去了本应具有的重要地位。

(五)课程学习效果考察形式单一。

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以学习论文考查为主,由教师批阅给出课程学习成绩,缺乏科学的定量标准,难以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样既不能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改进思路

针对目前“形势与政策”缺乏实效性的问题,我们应把握教学针对性,坚持内容实效性。《形势与政策》课是以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地认同为教学目的。但是,它又不同于政策学,它既不是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又不是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以重点分析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因此,《形势与政策》课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而应根据省教育厅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把握现实的工作重点、焦点和难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兴奋点,坚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当然,如果一种“形势热点”已经“冷却”,或“难点问题”已经“解答”了,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发散性思维。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发生变化的兴奋点,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思想上存在的误区,及时加以引导和疏通。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做到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立足现实的原则,理直气壮地开展正面教育。

要牢牢抓住“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根本目标,利用现实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二)必须敢于面对突变的世界局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热点问题及时得到化解,使学生感到“解渴”、“来劲”。

例如: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011年8月5日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此举引起全球震动:全球各大股指全面下跌,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连续走低,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国内网民对此高度关注,美国信用降级到底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和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成为热议焦点。我们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加班加点组织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同学们做深层次的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危机意识,引导学生从世界、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

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方式上进行改革,这是一般的教学规律。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内容的广泛性、纷繁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方式应灵活多样。

(一)加强专题讲座教学。

专题讲座教学能够在单位时间内,系统地、完整地讲清问题,给学生一条清晰的脉络。搞好专题讲座,要相配套地对课时安排、教学单位进行相应调整,每周一课时,调整为两周或三周集中学习一个专题,教学单位也由单个教学班调整为3—5个教学班集中学习。既节省教师资源,又形成一种学习的大氛围。

(二)大力倡导参与式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从其性质而言,要求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学生发言、提问、讨论的频率较其他课程高,要将参与式教学延伸、拓宽,必须广泛开展课堂讨论,教师应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并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开展参与式教学,要控制好课堂规模,以单个教学班为最佳。

(三)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中的作用和效果。

当今时代,以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年轻的大学生热衷于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生活,上网浏览获取信息已成为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易为学生接受,其生动形象的特点,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搞好这项教学,教学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实施到位。

坚持教学内容的层次化。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在尊重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总体上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要点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普遍关心、困惑的热点、焦点问题安排内容之外,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如对一年级新生的教学,侧重于了解国情,树立理想信念,可以配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安排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的内容,如大学环境、大学生活规划、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等各方面的适应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结合学校的特点和特色,对新生进行校情介绍,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配合新生入学教育,安排校规、校纪教育、主要奖惩制度介绍,使新生尽早树立大学和人生追求目标。

对本科二、三年级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和时政热点分析,使其理性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热点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学生,则可以配合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进行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和创业历程,做好就业、创业的各方面准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择业观。通过针对不同主体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资源发展自己并贡献社会。

(四)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教材体系。

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完善和规范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教材,才能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在教学的环节和过程中开展教学研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教材适用时间很短,这就给教材编写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教材要与时俱进、实用,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点,构建教材体系,成立由授课教师组成的中心备课组,中心备课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学习每个专题前编写出专题辅导材料,及时送到学生手中。

(五)积极探索,完善考核制度。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具有知识性、实效性、现实性等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角度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运用考核方式,既不能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又不能用一种固定的万能的考核模式。应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点,大胆探索其考核方式,现在每年暑期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已成为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利用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社会调查,写好社会实践报告,这也是一种考核方式。它不仅能测评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测评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5]。

四、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与其他教育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有其特殊性,它既需要注重形势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又应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因此,要将“形势与政策”教学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尽量安排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集中与分散、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加大这一环节的分量。二是可以将“形势与政策”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党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以暑期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代表的学生实践活动载体结合起来。三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而且应关注学生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启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进教育教学形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拓展课外教育教学渠道,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只有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综合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范松仁,涂平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法的实效性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102-103.

[3]文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19).

[4]刘国兵.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5]周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0.

作者:黄克琼 蒲清平 罗涤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论文 篇2:

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自设置 20 年以来一直没有统编的教材,加上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试图从政策和教学层面来分析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987 年 10 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开始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必修课设置。1998 年 6 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更进一步明确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地位,标志着全国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完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实施的"05 方案"则把原来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合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及《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仍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显示该课程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是 21 世纪新形势下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体现。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书呆子",而是综合素质高、具有善于捕捉信息、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做出正确判断的、能主动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当前,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二是课程管理不到位。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该课程,但管理不够规范,随意性强,有些甚至不能保证学时,有些虽能保证学时但是没有相应的考核和质量评估监督;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没能配备或配齐专任教师;四是长效机制不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等等。在笔者看来,这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教材的缺失可谓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设置虽然已经 20 年了,但目前尚无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教材。在课程设置之初,一些示范单位也曾经试编过教材,但在试行中均不了了之。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搜集素材,庞大的工作量往往让老师们望而却步;并且,很多专题的讲授因为其"一次性"特征,亦即重复利用率低,而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叹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教材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与传统教材承载力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教材缺失的主要原因。《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区别于其它课程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政策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体现着鲜明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2) 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中,"政策"的制定要以"形势"为客观依据,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必要的凋整。形势与政策的内容都是动态的,因此,必须根据现实的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及其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

(3) 针对性。在当今社会,变化着的世界时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会产生许多疑惑和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惑、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中的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等各种关系,防止对"形势与政策"认识的片面性、表面化和绝对化,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组织及体系构建能一劳永逸,必须具有动态特点,内容变化速度及频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它不仅要反映形势与政策的整体态势,而且要追踪其动态演变,特别是其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突发的事件。这些特点当然为编写增加了难度,也为编者或著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其时效性特点,直接会导致一种可能:书一出版,形势发生改变,热点不再是热点。 因此,"形势与政策"课这种超常规的特点与传统教材纸质承载载体的静态性必然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当传统的纸质印刷出版业遇上了时效性强的教材时,就会出现滞后现象,当热点已过,形势不同,将会浪费大量的纸张,大量的人力、物力。显然,把"形势与政策"这门特殊的课程附着在传统的纸张载体上,有点不合时宜。

参考文献:

[1] 康强,阎昭武. 形势与政策新论[M].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2] 张松德. 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 学术论坛. 2006,(1).

[3] 唐耀华. 和大学生谈形势、政策与个人发展---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切入点的探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5).

作者简介:杨雪林、男、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伦理学。

作者:杨雪林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论文 篇3:

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探析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教育效果?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及时准确地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到每位大学生心中,这将成为形势与政策教师的首要责任和任务。如何将这门没有教材、时政性强、听课率低的课上好?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要完成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其教学目的和要求,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不必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应发挥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功能、特点和作用,反映其思想的教育性,明确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体现鲜明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二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教学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才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努力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体现时效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栏目

每个专题(四个学时)我设计了四个栏目。在这些栏目的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主题内容的疏理,又有文字及音像资料的支撑;既有相关内容的回顾,又有本专题的内容的巩固,使整个课堂显得轻松、自然、流畅。

1新闻播报

上课之前利用40分钟时间,以抢答的方式提问,让学生回顾播报上一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并选择1-2个与社会热点、生活相关的新闻,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观点和看法,来检验学生在上课之前关注时事的程度。最后,结合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生国内外重大事件,看待问题要由现象到本质,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习惯。由于一周一次的形势与政策课,时间间隔较长,用这种方式做开场白,将同学们远去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主题,学生迅速安静,精力集中,等待进入角色。

2课堂讲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讲解本专题涉及的话题的来龙去脉,入情入理分析成因、经过、结果,明确指出作为大学生应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起什么作用、担当什么角色等,让学生对本专题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时事大家谈

讲课结束后,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提出疑问、发表看法,联系学生的“困惑”点师生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让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的“独唱”变成师生的“合唱”。

4课外资料

在完成每一讲的课堂内容之后,给学生准备与课堂内容有关,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课外资料作为课堂的补充,主要以图片新闻和音像资料为主。比如:讲“东北亚局势”时,给同学们下载编辑有“朝核计划”、“美日军演”、“韩日军演”、“美日韩军演”等课外内容。

三正确把握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

形势是客观的存在,政策是人根据客观提供的条件制定的主要指导性原则,二者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从根本上来说,形势决定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形势是动态的,教师要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正确评述国家政策,切实消除重形势轻政策现象,否则就会出现就现象进行讲解而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不能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深层次含义,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例如:台湾问题是形势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教师在回答此问题时,要结合两岸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评述政策的变化,在两岸关系紧张时期,结合“九二共识”和“反分裂国家法”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其深层次的意蕴;在两岸逐渐走向对话的今天,结合两岸三通以及其他经济政策把握台湾问题的未来。

2热点教学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形势教学中,大学生往往更关注局势变化中的热点,而且捕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因此,以讲解国际形势变化中的热点为切入点,联系事件的背景,联系历史,教给大学生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如2010年9月7日本巡逻船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以及2012年9月11日的“购岛”事件,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告诉学生钓鱼岛的历史。钓鱼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目前该岛实际由日本控制,被划为冲绳县石垣市,日文名称“鱼钓岛”;针对日本的行径,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自1970年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称为“保钓运动”。总之,热点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准备把握热点的本质,从而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形成。

3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

形式与政策教学中要把握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亦即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在形式与政策教学大纲中,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自己的主题教学内容,在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中,联系国家政策实际与大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比如在2008年突出奥运的主题、2009年突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2010年突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主题、2011年关注中印关系、东亚新变局和国内民生改善等等。通过主题的学习,突出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理论性、完整性、逻辑性特点,同时要避免教材的动态性不够问题。另一方面,要根据教育部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国内外形势政策的变化,安排有经验的专职教师自编讲义,同时把教育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影像信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更加注重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教材的权威性、严谨性以及单纯的文字符号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故而教学中要充分影像资料。“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浓缩500年世界史,从中国人的特殊视角探寻了9个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复兴之路”系列纪录片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国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这两部纪录片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难得的影像资料,对于大学生正确史观的形成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在道德教育专题中,选取“道德的力量”,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影像片为教学资料,学生在模范事迹的触动中完成了道德观的完善或重塑。

总之,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中心内容的需要。形势与政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是一项长期、动态的艰巨任务,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如保障机制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方式的探索等都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需要教学工作者、教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娥,傅根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J].中国电子教育,2009(4):64-66.

[2]薛兴国,罗卫萍.钓鱼岛问题的由来[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0-2011(2):108-110.

作者:吴德强

上一篇:社区总结与安排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