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之十八大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形势与政策之十八大(精选7篇)

形势与政策之十八大 篇1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2011-2 姓名:娄吉

学号:1106140209

形势与政策之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举世瞩目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十八大,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而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真正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是必要的,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之一。

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我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义。

第二个要点是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第三个要点是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四个要点是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我们广大青年学生的殷殷教导深入人心,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强调以人为本并就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了深刻阐述,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奋力开创,我们也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很喜欢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一个词——责任。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我们有自己不得不承担的的责任。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勇敢地承担这些责任是我们对祖国多年来培养的一种回报,也是我们成长的标志。在我们习惯索取的同时,也要将付出、责任作为一种习惯。只有每个人都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推脱责任,我们的民族才会更有凝聚力,才能以更快更好更稳的步伐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习主席的讲话让我十分动容。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无论是在对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的学习,还是在和班级干部讨论班级建设工作,责任意识往往是大家讨论的基础和核心。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懈奋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科学家钱伟民背后,是对祖国深沉的责任感;为甘肃省玛曲县的医疗事业奋斗42年,救助了无数个生命的王万青背后,是对社会厚重的责任感;为玉树地震后紧张的运送了30多名群众才敢回家的才哇背后,是对村民浓浓的责任感;而在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我们更是看到了对工人的高度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驱使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基础动力。强化责任意识也一直是我们党各级工作的根本,要抓好任何工作,都必须从强化责任意识做起。作为个,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尤其作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立足本职岗位,作出更多业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努力成为一名有热情,有知识,有未来的有志青年。

在习主席的讲话中,透过责任感,我们仿佛看到了我党、我国繁荣富强的未来,借用主席讲话中的一句话: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相信,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带领下,我们全党、全国定能团结一心,将我们的祖国、未来建设的更加美好。

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上,党领导着全国人民一定会赢得新的更大胜利。

形势与政策之十八大 篇2

关于党的相关知识该书两次出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究竟是党的纪律还是国家法律?尤其是第二个考点链接中材料明确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 笔者以为这里的平等是党员在党纪面前一律平等, 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之上的特殊党员存在。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教辅材料, 出现党纪国法混同的问题, 笔者以为这个问题绝非一时一人之误, 很有必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结合搜集的相关材料, 试对这一问题作一阐述, 以期对大家的学习、参与政治生活有所帮助。

一.关于党纪、国法及政纪的相关涵义简述

1.党、党员、党纪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党”的五种释义符合“党纪”的只有一种, 即:政党, 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代表人民的利益。

与“党”的释义相对应, 党员指政党的成员, 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即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员是组成政党的个体, 政党是一个整体或者说一个群体概念, 党员是个体概念。

党纪是一个政党所规定的该党党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政党有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特征, 组织性和纪律性是

筅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宋承惠筅河南省滑县第一高中薛兰字

其特征之一, 组织性是说政党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 通过各级组织把党员聚集起来, 以实现该党的纲领。比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系统大致为“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村支部”。纪律性是说政党制定的一些纪律条文, 以约束其成员的行为, 以更好地实现其纲领。党纪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包括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财经纪律、人事纪律、宣传纪律、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等。纪律检查部门对于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党员进行的相关处罚称为党纪处分。

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是按照党的纲领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根据革命、建设的进程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原则、规章制度、条例、决定的总和, 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言论、行动的规范。

2.国、国法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国”的五种释义中“国家”和“代表或象征国家的”两项较为契合“国法”中的“国”, 因此, 对于“国法”一种解释为国家的法律法规, 另一种解释为代表国家规范人们行为的法纪。不论何种解释, 其主体都是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 。

3.政、政纪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政”的四种释义中“政治”、“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及“家庭及团体的事务”在“政纪”都有所涉及, 一般简单理解为政即治理国家事务。

政纪在该词典中解释为“国家行政机关所制定的为行政机关人员必须遵守的纪律”, 是行政纪律的简称。所谓行政纪律就是行政组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一种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范, 比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属于行政纪律;而广义的政纪则包括一切组织中由行政机构所制定并要求其成员遵守的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 比如2012年发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可以列在广义的政纪之中。

二、党纪、国法、政纪之关系

综合前面关于党纪、国法及政纪的相关涵义简述、政治生活知识储备以及对现实政治生活感悟, 笔者认为“党纪”“国法”二者不能等同;由于政治生活中我们也需面对“政纪”, 为方便我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对三者的关系试作分析。

1.党纪、国法与政纪三者有严格的区别, 不能等同。

(1) 制定的机构不同。党纪一般由党代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定, 它所反映的是政党所代表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国家的法律法规主要由国家立法机关 (在我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制定, 它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政纪则由国家行政机关 (在我国主要由国务院) 制定。

(2) 适用的范围不同。党纪是约束政党中成员的, 党纪处分只适用于违反了党纪的党员;政纪是约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主要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 政纪处分适用于其中违反政纪的工作人员 (主要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 包括违反政纪的党员;国法制裁适用于一切触犯国家法律、法令的公民, 包括其中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还包括其中的党员。

(3) 约束的力度不同。法律实施的强制力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 是由国家专政机关实施;党纪实施的强制力是建立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组织约束力基础之上的, 由党的组织及其纪检机关予以实施;政纪的约束力亦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约束。党纪、政纪的约束力度相对而言要小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度, 惩罚的结果也就相对轻一些。

(4) 承办机构不同。党员违反党纪, 由党的各级组织与纪律检查部门受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政纪, 由主管监察部门受理。违反国法的, 要由国家司法机关受理。

(5) 查处的方式不同。对于违反党纪、政纪的人员,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主管行政部门 (监察部门) 可以令其交代问题, 可以调查了解;而对于违法犯罪案件需要进行侦查 (包括采取强制措施) 、起诉、审判的, 必须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办理;对于其他违法案件, 则须由司法机关或其他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办理。

(6) 处理的手段不同。党纪处罚是根据党员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和本人的态度, 按照党章的规定, 给予批评教育或必要的党纪处分;政纪处罚是根据本人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及其态度, 按照行政纪律的有关规定, 给予批评教育或必要的政纪处分, 对企业职工还可以实行经济处罚;违反国法的, 应由执法机关给以法律制裁, 对其中的犯罪分子则应根据其犯罪的事实、性质、后果、情节和认罪态度, 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分别判刑。

(7) 处理的结果不同。党纪处分按其情节从轻到重依次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五种;政纪处分按其情节从轻到重依次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违反国法的, 根据其犯罪的事实、性质、后果、情节和认罪态度, 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分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以及附加刑。

(8) 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时间不同。党纪处分的期限为:警告, 一年, 年终考核不得优秀;严重警告, 一年, 年终考核不合格;撤销党内职务, 两年;留党察看, 一年或者两年;开除党籍, 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政纪处分的期限为:警告, 六个月;记过, 十二个月;记大过, 十八个月;降级、撤职, 二十四个月, 受撤职处分的, 按照规定降低级别;开除, 解除其与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

2.党纪、国法、政纪是有联系的, 不能完全割裂

(1) 在我国, 党纪、国法与政纪所反映的意志和利益是一致的, 都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都有利于规范所规范对象的行为习惯, 构建和谐社会。

(2) 党纪、国法和政纪三者都是保护和反映制定者意志和利益的, 都是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 (法律法规规范力最强) 。党纪和政纪同为纪律, 都是一部分人共同遵守的。

(3) 党的纪律可以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纪律需要全民遵守的时候可以由党提出立法建议 (领导立法) ,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上升为国家意志, 具有法律约束力, 成为相应的法律法规。

(4) 党员干部违反国法的一般都同时违反了党纪、政纪, 需要党、政、司法机关协同处理。在遵守国法、政纪方面, 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遵守党纪的同时引领全社会的道德风尚。

(5) 依法治国, 法律至上。任何个人、任何组织不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党纪、政纪的制定实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6) 党纪、国法、政纪都需与时俱进。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不论是党纪还是国法乃至政纪, 都需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完善发展, 以更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纪、国法与政纪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有着严格的区别, 我们必须加以区分, 不能混同;三者又有联系, 需要我们去学习、体会, 以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浅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与政策

中央16号文件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然而,由于诸多原因,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教学的效果也参差不齐,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

首先,矛盾的教育制度对当代的大学生起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作用。

现在中国的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是应试制度,就是以考试的成绩来决定一个人的水平。读书将近二十载,考过来的学生比谁都清楚,一门课程的重要与否与考试有莫大的关系。而形势与政策课虽然作为一门必修课,其考核往往敷衍了事。由此,轻视形势与政策课就好像显得理所当然,这似乎很是合理。我们经常喊着“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上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的口号,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制度在这方面无疑起着误导作用。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现时代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因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反反复复的分化组合,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现象。但如今的大学生持“人生价值既在于对社会作贡献,又同时要取得社会的报酬”观念的人居高不下,倾心于“注重实用、偏求功利”的价值观念不在少数。大学生价值观的动荡和模糊不利于自身崇高信仰的形成,大学生普遍功利化、肤浅化,缺乏政治信仰,缺乏心系祖国发展的动力,缺乏胸怀全球的志向。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和热点、难点不感兴趣,总觉得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关。

此外,随着高校导入竞争机制和社会人才观的变化,大学生们日益注重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现在大学生们大都期望“工资较高、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的职业取向日趋虚化,一心向“外”(外国、外资企业、涉外单位)成为时髦,致使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感情比较淡化。这种具有务实性、开拓性、注重经济效益的职业价值观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和作用

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有利于使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未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理应多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思想意识,这是成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当今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科技的迅速发展,更需要我们具备全球的战略思维和眼光。所以无论是从增加个人的知识层面,成功应对以后走向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来看,还是从社会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要求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化。目前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过程还停留在教师讲课这一模式上,没有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形式与政策课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考前仅靠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的现象较为严重。一部分老师授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不强,缺少与同学们的互动,只是拿着准备的材料朗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任教师认识存在严重偏差。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公共课,不太重要,所以对待教学不是那么认真,备课时间不够充分,教学设计也很难合理化。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政治课,必须坚持原则不放松,这样当然没问题,但他们往往拒绝开放的探讨,仅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教学,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难以发挥。

第三,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主动性。形势与政策课有着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因此单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经分析发现 ,学生并没有形成一种主动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风气,学习也只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课余的时间根本就不能触及此类资料。

四、如何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

一、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现在有很多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一门“形式”课。没有对这门重要的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真正理解和达到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形势与政策课一学期就一堂课,一共才一个半小时,没有其他的活动;讲课的老师不都是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的专业老师,头衔很多,教学水平非常一般;最终的考核仅要求学生交一份“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等等。所以要想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这当成重要的事情来抓。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要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高校发展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认识改进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从制度、物质、环境等方面为形势与政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严格的按照课程要求加强管理。

二、从教学上进行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方式要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避免出现“形势课”向“形式课”转变的怪现象,如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片、举办时事政治论坛、讲座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新闻媒体的力量,如利用宣传窗、校园报纸、网站、广播台进行宣传、报道等。相对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时数比较少,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和课后布置相关专题的讨论研究, 让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本专题的内容, 并且在收集过程中, 也会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而教师在课堂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阐释, 并适当组织讨论,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要加强教学资料方面的建设,教学资料要以课堂的基本理论为主,重点介绍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形势与政策教育离不开课堂的理论宣讲,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精干化、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整体水平,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教育教学监督、评估体系。

加强宏观指导,形成教育教学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估的监督体系。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比等多项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发展。最后, 建立评估制度。对于区域行政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合理的评价, 就需要建立一套监督与评估体系。监督与评估的组织须要由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同协商成立组织来执行, 并与区域行政决策、执行的组织脱离关系, 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会同有关部门及专家, 在已经开展的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综合评估办法和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2004-08-26.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许浩.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 熊培西.论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科技,2005(11)

[5]布占坡.新形势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形势与政策论文党的十八大 篇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

所属课程: 院系年级: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阿 宾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2013 年 12月

感悟党的十八大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行了深刻归纳和阐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科学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又如,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还如,报告初步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作出了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中国 特色现代化道路的新部署;突出了“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主题。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以及新举措

党的十八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提出了发展战略要求。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 ,十八大报告更加坚定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一步丰富、明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第二,实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即把科学发展观列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走向成熟,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三,形成了党和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则是党的建设上的五位一体、第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建设”到“建成”,虽然是一字改变, 但切实让我们感受到离达成这个目标不远了。第五, 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上进行了界定。我们要深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 科学发展观的新表述和新定位

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实践要求,对科学发展观作了一系列新表述,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等作出了新的阐发,提出了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是明确把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一系列新思 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二是把“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道,确定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要求全党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三是在十七大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点根本要求: 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报告指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强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就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定位。

三 小康建设的新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这一目标被称为中国式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目标能按期实现吗?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来看,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9.8万亿元(约6万亿美元),如果翻一番,就是近80万亿元,年均则需要实现7.2%左右的发展速度。达到这个速度应该不是太困难。十六大以来的这10年,我们实现了年均10.7% 的经济增速,今后10年,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7%~ 8%的增长速度是可以实现的。

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来看,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翻一番将分别达到38218元和11838元(考虑通涨因素,实际会超出这个数字),年均则需要增长7.2%左右。通过努力,这个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十六大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 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而这两年,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已经为实现10年收入倍增计 划开了一个好头(2011 年,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了8.4%和 11.4%,2012年估计分别为8%和10%以上)。十八大已明确提出了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走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等要求,各级政府在改进民生、提高人民收入方面的努力和政策措施将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有保障的。

四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新话迭出,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突出“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主题,明确要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充分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具体来说: 在教育方面,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在就业方面,强调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

在收入分配方面,在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 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强调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 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要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要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

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强调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五 个人心得体会

在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中,“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理念的最高标准”等执政理念话题几乎贯穿始终,作为一个普通网民,通过聆听总书记的报告,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党要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就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都是民本思想。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对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是心系群众还是心系自己,是为群众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党员干部政治上合格不合格,作风上过硬不过硬的分水岭。只有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党要有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绩,就必须把求真务实作为第一要求,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全党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古人曰:“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一个领导干部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简单地说就是在具体环境、具体岗位上体现出来的模范行为。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党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要求。修养好廉洁就要知足。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是“福”之所至,无欲则刚,心无欲则人清廉。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要学会坚守,真正做到操守可比寒梅、品格赛过修竹、气节重于泰山,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暨党的“十八大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之十八大精神 篇5

期待已久的寒假终于到来了,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身上背负的不只是密码箱和书包,还有学校布置下来的实践报告,往年的寒暑假实践报告不只一个主题,今年比较例外,只有一个主题: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看到这个主题,心情特别舒畅,因为这段时间家里变化特别大,这也是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了百姓的点滴生活吧。就拿买火车票来说,从原来的通宵火车站排队买火车票,到现在足不出户电话购票,网上购票,民生建设落实到实处。网上购票,我是深有体会。刚来上大学的那一年,由于涡阳到芜湖只有一班火车,票源严重不足,再加上黄牛党泛滥,能买到站票已经很不容易了。铁路部门进行体制改革,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认识到铁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和铁路科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化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这不,出现了方便人们购买火车票的其他途径,实名购票,让黄牛党无处藏身,于是后来每次回家来家都能买到坐票,十分开心。但是网上实名购买火车票也给一些农民工带来的难处,不会上网的一部分原来还可以通宵拼体力买票,现在倒好,会上网的早早就把票买光了。当然,一个新事物出现总会存在不足,我希望火车票这一块早日更加完善,让需要票的人都可以买到票。

下了火车,走到汽车站的途经县政府时,看到公告栏上,说近期涡阳县采取“四措施”加强民生工程资金筹措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要求,准确详细做好资金测算;二是确保将县级应配套资金打足打满列入预算;三是及时向人大汇报,履行完善相关程序;四是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确保将新增财力向民生再倾斜。据测算,今年涡阳县共实施32项民生工程,投资超过21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为7.5亿元。还要求机关全体人员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和夜壶时间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切实把是发达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做到学习之用,以用促学,积极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时间,促进工作,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感慨万千,我对发展中的家乡的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

形势与政策论文-反恐形势 篇6

1、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出炉。

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3、目前我国的反恐形势。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

摘要:针对目前暴力恐怖事件频发,我国出台了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极少数极端势力来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和日趋多元化的暴恐活动手法。

1、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出炉

14年5月6日我国公布的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分析指出,严峻的反恐形势和日趋多元化的暴恐活动手法,都要求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极少数极端势力,切实保障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外媒分析说,恐怖威胁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蔓延全球。新的趋势对各国的反恐行动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先发制人。

上述蓝皮书指出,原来在新疆实施恐怖袭击的“东突”恐怖组织正将攻击目标向疆外扩展。从恐怖分子的意图分析,他们是一直都希望通过攻击政治色彩浓厚的地区与地域来扩大其影响、宣传其主张。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系教研室主任吴绍忠指出,恐怖分子向疆外实施恐怖袭击主要处于两点考虑,一是新疆以外的地区,防范、打击恐怖主义的经验和能力与新疆相比非常欠缺。对于恐怖分子而言,他们实施恐怖攻击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二是内地部分核心城市,人口集中、媒体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遭受恐怖攻击,其危害会更广、影响会更大。【1】

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正如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所指出的,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包括:

(1)、“东突”和“藏独”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直接影响中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全;

(2)、本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恐怖袭击,海外的公民和国家财产遭受恐怖袭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恐怖主义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活动频繁,出现向中国境内渗透的趋势。

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东突”势力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来自恐怖主义的最大威胁。“东突”分子以实现建立所谓“东突厥斯坦国”为目的,试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长期在中国境内、主要是新疆地区从事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恐怖暴力活动。调查表明,作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突”与“基地”组织在武器、物资、培训等方面关系密切。“东突”分子在“基地”组织受训后,除针对中国进行恐怖暴力活动外,或是加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或是参与俄罗斯车臣恐怖势力的活动,或是参加在中亚的恐怖活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危害到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3】此外,近年来“藏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也呈现出恐怖暴力倾向,**集团中的激进组织,如“藏青会”和“藏妇会”等极力主张开展暴力恐怖活动。可以说,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亚、南亚和东南亚都是恐怖事件频发的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的一些组织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境内,如宗教极端组织“伊扎布特”从90年代末开始向中国新疆地区渗透,这些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4】

3、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反恐形势

中国现在面临的恐怖袭击处于高发期,反恐形势会日趋严峻。从恐怖袭击次数上判断,以前沿海发达地区很少发生恐怖袭击,此前也曾有一些“东突”恐怖组织宣布在上海或者福建一些大城市制造了一些事件,但是这些事件都是子虚乌有的,是他们自己宣传的,目的可能是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2001年,他们制造了至少200余起恐怖暴力事件,造成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5】同时,他们还在国外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恐怖暴力事件。据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新疆暴恐案件有190余起,从数字上看,恐怖袭击事件的数量增加的幅度很大。

我国未来反恐形势,暴恐活动高发的势头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在我国调整一些反恐策略、手段之后,才会把这个势头给打下去,所以从目前来看,总体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6】

注释:

【1】 中国国家安全蓝皮书引关注 全球面临反恐新形势,中国新闻网,5月7日电。

【2】 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2002年2月2日在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国外交部网站。

【3】 王毅:“新挑战、新观念——国际反恐斗争和中国的政策”。【4】 “伊扎布特”是极端伊斯兰教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境内的主要传播者之一。该组织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哈里发国家——以伊斯兰教法典和圣战思想为基础的、好战的伊斯兰教专制政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2002年1月21日,见新华网。

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 篇7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2-02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通知》中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样,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在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转变思想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和良好效果,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建设。因此,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虽说我校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已被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之中,但在实际的课程运行中,仍然存在着思想上不够重视,概念上认识模糊,课程建设上缺乏发展规划的思想,进而产生对课程定位、认识、管理上的许多误区,导致“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难点、弱点和盲点。下面谈谈我对该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必要性

1.“形势与政策”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现实性等特征,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比而言,其与日常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现实中教育要为生产力发展服务,回归现实,而该课程就是利用大学生熟知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来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带领他们去认知、去批判,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用鲜活的现实素材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实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生活的回应,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形势与政策”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鉴别力的有效载体。大学生能否清醒认识形势、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最终教学目的,也事关我们能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今社会网络媒体发展迅速,传播范围广泛,面对潮涌而来的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事件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息,大学生需要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鉴于形势的复杂性和大学生自身政治鉴别力的局限性,要正确辨析形势政策绝非易事。而“形势与政策”课就是结合时事要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引导他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认清国内外形势。

二、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撑,课程开设形式单一,覆盖面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学时计算,本科计2个学分,专科计1个学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而目前我校只是在一年级开设,且一学年才16节课(每学期8节),即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随意性仍较为明显,系统性和连续性较差,“形势与政策”课有时还仅落在计划之中,无法具体实施,就算实施也都采取一种教学模式——讲座。“形势与政策”课程要讲活就必须与学生互动,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大课堂就会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只能是“一言堂”和“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该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的基本理论相互衔接不够密切,严重制约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和发展,并也给该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考核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

2.缺乏政治责任感,对“形势与政策”课认知消极。当代大学生虽然对时事政治表现出普遍的求知欲望,但仅限于个体意识,尤其是涉及到具体的指向时,往往出现价值困惑,从而出现对“形势与政策”课产生消极认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不愿意”、“不重视”、“不必要”三种具体表现。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没有功夫和时间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即使认为有必要的也说看看报纸、上上网、听听收音机就行了。无疑,这样的消极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教师政治素养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广而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还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能力,并能掌握和使用最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关键。而目前不仅是我校就整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不规范,教师素质不达标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该课教师多以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组织而成,缺乏对政治前沿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对待一些敏感问题抓不住关键。尤其是年轻辅导员缺少多学科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更有甚者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摇摆不定,与他们的角色任务极不相称。

三、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

1.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以完善的保障机制为依托。目前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的保障机制相对于其他几门思政课来说要弱许多,在一些重要的硬件要素上,明显存在缺陷,如学时的设定与实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课堂教学和讲座混为一谈、受教育的学生面较窄、时间短等。基于这种局面,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性质和课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对一些基础的保障配套完善,在制度安排上适当增强硬约束,规定课时、规范教材。另一方面针对二、三年级学生,由宣传部、教务处、社科部、系部联手,邀请专家、院领导、系领导或辅导员,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校情,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为切入点,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知识融合程度高,所以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学术研究水平,又要有课堂的传授表达能力。因为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去分析和看待现实问题,总结和抽象出规律性的结论,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因此,该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迅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原则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该课教师队伍离这一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师资又紧缺,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为这支教师队伍的水平提升与能力增强,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用这一平台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凝聚起来,消除“兼职”“临时工”心理,从而逐步建设一支持久稳定、坚定不移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反过来推进该课的课程建设。

上一篇:老猫和老鼠的故事下一篇:培训学校招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