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共8篇)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中国就业形势现状.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比往年要严峻得多。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在09年GDP增长速度保持8%都很难了,这和国家的财富有很大关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预计,本次经济危机的出口下降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
二解剖中国就业问题
总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了低谷,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
2高校扩招影响:2008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7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三关于提高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1政府: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政府可从不同角度如供给,需求等方面发展我国创业投资金的思路.,可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
2学校:搞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让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对创业教育的不断开展,高校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再次,要变单纯的精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大专业教育。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都应该有较为广博的知识。
3用人单位:
⑴企业应善于创新,强强联手,延伸优势,吸收更多人才.⑵不应过分关注文凭。不应存在性别歧视和生源地域歧视等。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应该能找到能与自己企业工作能力相称的人才.另外许多优秀女生的做事能力并不比男生差,能为企业争取较大的利润。⑶不要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应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4大学生:
⑴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另外还要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⑵应多元化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去外企工作,做一个白领,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在目前岗位需求总量萎缩的形势下,大学生们的择业思路需要转换,期望值需要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也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另外大学生应该放低心态从低层做起.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⑷放远目光,提早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行业的现状,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各种渠道途径,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搜集就业信息,规代好末来.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
⑸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⑹继续深造,重组知识。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大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深造,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参考文献:
王林萍 田美玉 国际金融.-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祁型丙 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包晓间,刘昆山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日韩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刘苍劲,谈方 形势与政策(学习指导).-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过去10年中进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201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超过50%,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5%左右。(见图1)比较全球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数据发现: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存仍然保持在较高的状态,这与中国经济全球化对出口方面的鼓励调整政策有很大关系。
然而,出口拉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中国在整个全球化过程当中能够分享很多好处;另一方面,出口拉动使得经济受到国际影响的程度增加从而使得经济的脆弱性加强。中国经济的几次硬着陆几乎都是因为外需迅速下降导致的。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GDP掉到6.6%,出口最大幅度跌至-23%。2001年有短暂全球经济衰退,单季度GDP也在8%以下,对中国来说8%以下是比较差的水平。2001年网络经济破灭以后,中国出口下滑幅度很大,最低增速3%左右。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GDP增速下降到6%左右,出口增长为-8%。当时由于国内的宏观调控,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硬着陆。国内的宏观调控一般不是经济硬着陆的原因,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中国国内在进行严厉的宏观调控,但是当年GDP并没有很低。因此,如果中国的经济出现硬着陆,大体都是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见图2)
另外,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在减弱。从图3以及表1中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2003-2007年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大,2007年以后出口的贡献开始有所减弱,从趋势来看现在要进入出口负贡献的时代。从政策调整来看,政府不应该阻挡这种趋势,应该顺应这个趋势做一些调整以逐步平衡国际收支。
二、出口负贡献常态化的原因
以上趋势表明中国经济正进入出口负贡献时代。出口负贡献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常态化,这一判断主要有三方面依据。首先,长期的出口可能已经达到天花板的状态。从日本、英国、德国这些国家的历史数据分析,大体上可以发现的特点是一国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很难超过3%,出口占全球贸易比重也很难超过10%。关于这个规律从理论上还没有发现很好的解释,但是从直观上可以做一些说明。因为当出口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以后还要保持高速增长不仅会给出口国带来很大的国际压力,同时出口国国内也会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
中国现在基本接近上述状态,目前出口占GDP比重达到2.8%左右,占全球出口比重大致10%左右。从今年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已经大体上达到天花板的状态,再继续大幅增长难度比较大,会引起贸易摩擦和汇率方面的压力。所以从总体趋势分析,中国现在的状况需要改变。
第二,中国的出口行业特别是一些利润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盈利严重依赖财政退税补贴,这是不科学的。中国出口行业中几大重要出口行业的盈利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如果把出口退税剔除,这些行业的盈利水平会更低。中国的几个重要出口领域比较低端,从经济结构合理性上分析保留这些产业并不是好事情,因此需要淘汰。用政策来扶持这些行业虽然可以勉强维持,但是对整体经济会有不利影响。
第三,中国逐步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经济政治风险也在增大。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达47%(见图4),投资品种非常集中,这容易被其他经济体绑架。如果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越来越大,被绑架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调整起来也会非常困难。
三、出口转型势在必行
“十二五”时期是一个转型的阶段,出口部门的转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经济转型大体在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需求层面,如表3所示,从需求层面看外贸顺差占GDP比重目前是4%,与之前8%~9%相比有所下降。因此目前出口进行转型调整是必须的。第二是产业层面,大量的出口会产生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在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的条件下这个状况也有其相对合理性。但是如果从目前情况看,出口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都非常严重。例如,冰箱里包含很多钢铁和有色金属的部件,这些部件在加工提炼过程中会消耗很多能源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同时造成很大污染。
第三是区域层面,相关的因素是劳动力。过去中西部经济还未崛起时,劳动力很富裕,中西部劳动力转移到东部就业。但是现在格局发生了变化,最近几年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得中西部经济开始崛起,对于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构成了对东部地区低端劳动力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调整对整个经济不是很有利,从大格局来看应该鼓励劳动力在中西部就业。这些劳动力如果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时就地就业对经济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东部出口部门做调整是必要的。
以上分析表明,出口负贡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难以逆转,中国要顺应形势推出促进出口转型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出口退税,过分支持出口刺激政策不利于出口转型。现在的条件很适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即使从就业方面来看也需要做这些调整。
第二,推进要素价格重估。目前出口竞争力实际上是刺激因素作用的结果,要素价格低估使得出口竞争力很强。因此应该鼓励要素价格重估,放开要素市场。
第三,应注意发挥人民币汇率在出口调整中的作用。保持汇率的弹性,在结构调整中发挥合理的作用,而不是把汇率看做一种刺激出口的手段。第四,调整产业鼓励目录,要对资源能耗多、污染大的企业做一些限制。
第五,应加强金融服务,降低内销企业资金链风险。出口部门现在确实出现比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成本、订单和资金,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融资方面。金融方面从目前的状态还有改进的余地,从中长期来看也需要做新的制度安排。现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措施是动员大银行的分支机构,但是大金融机构的结构功能特点决定了它们很难承担对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因此,应该建立一些微型银行或者社区银行,这些小机构跟大机构分支功能的本质不同在于他们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第六,应加强税收财政补贴在劳动力转岗培训中的作用。财政补贴的功能不应该用于出口退税,而应该用于转岗培训。如果压缩低端出口对于就业方面会造成压力,财政可以把从出口退税当中节省下来的钱用到动力转岗培训或者对企业的扶持上,让企业进行经营领域的转换或者鼓励出口产业升级。财政应该主要在以上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补贴出口以减轻目前暂时发生的困难。暂时的困难出现以后不应该维持现有的格局,而应该推进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
四、出口转型不会对经济与就业造成巨大冲击
对于出口调整是否会对经济发展和就业会产生冲击的担心,我们认为虽然冲击是有的,但是还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图5中对于2011-2012年度的预测表明,内需增长能够维持一定水平的GDP增长。短期来看,具有可以维持GDP增长率8-9%的能力。现在中国经济的问题不在于GDP增长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而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如果保证结构合理增长水平放缓一点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出口调整对就业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冲击。出口转型并不见得相关企业全部倒闭,这些企业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所以它们对就业的吸纳不会有太大的减少。在调整过程中服务行业也会吸纳一部分就业,城市化推进也能吸纳一部分就业。虽然出口部门就业人数有一亿多,但是实际调整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政府培训转到其他领域,出口部门做一些调整并不会带来对经济很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现在出口到了负贡献的阶段,以后每年都会是这样。尽管现在全球经济放缓,复苏并不强劲带来对出口的短期压力,还是应该对出口领域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具有正向的意义。第一,能够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第二,使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第三,低端劳动力紧张状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近几年来低端劳动力工资大幅度增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结构不进行调整,低端劳动力工资会继续大幅度上升。这种不是基于效率方面提升带来的工资上升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从整个宏观战略格局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会使得中长期的经济走得更好,增长带来的福利也会更多。
摘要:对中国的出口形势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客观判断,认为出口负贡献时代来临,结合经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出口转型势在必行,建议政策应该根据出口变化这一趋势进行调整。
关键词:出口,负贡献,国际收支,劳动力,资源消耗,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诸建芳.政策结构性放松将促使中国经济回稳[J].经济研??究参考,2010,(66)
[2]本刊编辑部,裴长洪,蔡进,刘奥林,左小蕾,包玲,曹远征,张燕生,王允贵,诸建芳,王元龙,陈炳才.顺差与顺收“双行线”[J]中国外汇,2011,(11).
[3]诸建芳.出口负贡献时代来临[J].今日中国论坛,2011,(11)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目前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堂师生互动或稀少或缺乏“真互动”,或缺乏主动互动。可采用互动形式教学,让“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有效性;师生互动;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8-0055-03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对进一步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笔者在实地课堂跟踪了10位教师的20多堂“形势与政策”课,发现课堂互动不等,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究其最大问题,根源在于缺乏师生间有效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师生互动有助于其政治导向功能的发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层次性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依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势与政策”课中师生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师生互动行为较少,互动类型以师班互动为主。首先,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必须坚持灌输原则。但是,“灌输”是原则,不是方法。在沉闷、缺乏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容易失去批判、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知识的有效内化。其次,经过实地考察,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中,10位教师仅有4位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其中有2位教师在仅有一次的师生互动中采取了师班互动形式。“思政课”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再用枯燥的方法进行诠释,没有必要的师生交流行为,便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影响课程的有效性。
(二)师生缺乏“真互动”,学生难以信服。师生互动不是一项点缀、一种摆设、一种形式,它应是一种有效的互动、一种“真互动”[1]。只有“真互动”才能够让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课堂观察中,有40%的课堂有教师互动行为,但是近一半的互动行为流于形式:首先,师生认知互动以问答为主,问题反馈能力有待提高。在“形势与政策”导入课时,有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群体发问,了解大家在寒假中关注了什么,对刚刚召开的两会有没有什么感想。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给予老师回应,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点名提问,教师的提问就没有起到导入课程的效果。也有教师预设了“中国中产阶级为何蜂拥去日本买马桶盖?”“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等题,然而都“无疾而终”,没有深入进行讨论与互动。其次,师生行为互动中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软件、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缺乏讨论、活动探究以及课堂反馈等活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率达到了100%,教学内容全部呈现在ppt中,教师说的一身劲,学生听得一头闷。再次,师生情感互动中缺乏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调查中只有20%的教师做到了运用眼神、手势等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三)学生主体性缺乏,被动参与师生互动。“形势与政策”课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还需要围绕学生的主观层面如理想信念价值道德等来塑造新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是一个更加艰难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如果缺少主体性的参与也必然是虚假的空洞的。在20节的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师生互动行为100%都是由授课教师发起的。在有师生互动的课堂中,B教师和C教师一节课向学生分别提问了三次,而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次数为0。在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低下头,学生也习惯于教师的直接点名或要求,并不想主动参与互动中来。
教师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干预学生的学,进而影响课程有效性的发挥。具体而言,影响师生互动的教师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形势与政策”课平均每个学期有两个课时,每个课时教学时长为90分钟。某些教师为了能将“两会”内容全面展现出来,不敢利用太多的时间与同学进行互动。殊不知这种过分强调教学计划性,持续一个半小时的“一言堂”,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二)“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课堂观察中,教师最擅长的是“填鸭式”的教学,而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运用不足。例如,在“两会”专题的“形势与政策”课中,教师可以启发性的提问“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四个全面从何而来”,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反思“两会”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来。
(三)未能全覆盖的教学内容。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每年下发两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但课堂观察总体上看,只有一半的教师能够全面覆盖教育教学要点,根据教育教学要点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标准来有效进行课堂教学。
(四)单一的课程考评体系。课程考评体系的是否合理也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评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考试成绩以最后考试成绩为主,平时出勤率和互动次数、质量占一小部分比例。许多学生认为“互动只占成绩的一小部分,互不互动无所谓”。单一的课程考评体系,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不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学安排的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教师的课程安排较集中,有数位教师在同一天有三四节课。同样的教学内容某些教师在同一天将会持续讲解三四遍,容易使教师产生“教学疲倦”,这无疑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发挥。
通过本次课堂观察以及实证分析,从师生互动角度出发,加强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独特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但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2]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有效教学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3]“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评论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意识,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形成现代教学效益观,即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真正起作用的有效教学时间的值。[4]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互动氛围,创设互动条件。《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5]有效教学的教师会建立并保持高度互动的课堂气氛——以师生之间的对话为特征,而不只是教师在讲话。首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为使学生敢发言、主动发言,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及非语言行为,如:走到教室的中央,给予学生眼神鼓励和肢体动作等加强情感交流,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其次,提供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第一,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形势与政策”留给学生至少10分钟以上主动活动时间,通过增加学生个别辅导、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合作探究、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为师生互动创造空间。第二,创造课堂教学反馈表、微博、微信、乐乎论坛等互动平台。
(三)巧设教学内容,保持有效问答。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离不开有效的问答行为。首先,发问环节要注重清晰、简洁,“形势与政策”教师设置问题要与教育教学要点、教学目标、学生水平相适应。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不同的时刻互动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学生的思维处于平稳的时期,教师宜多提一些回忆性、总结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教师可多提一些分析性、评价性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还要把握住学生的认知冲突状态,通过学生的思考、大胆提问,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在相互学习中解决问题。其次,候答环节要注重等候时间。据研究,教师在提问后等3-5秒再叫学生回答的有效性平均值会提高。[6]延长了候答时间,学生有了更充足、更宽松的环境,学生对答案的自信程度提高,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但是,教师必须根据问题难度和学生的水平等灵活掌握,做到长短适宜。再次,叫答要注重机会的均等,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最后,理答要根据回答的正确与否,及时给予肯定及追问,注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及自信心。教师还要将理答的内容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连接,提高问答的有效性。
(四)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好坏往往与教学方法的得失直接相关。[7]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例如,学生的专业背景,性格特征,情感需求以及知识储备等,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质疑的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让同学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如“两会专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两会中的民生、改革、反腐,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民生政策中真的有与我们大学生相关的内容吗?”进而引出“两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与大学生紧密联系。例如D教师在谈及反腐问题时,从党员管理角度向同学解释如何从严治党,让同学了解到腐败问题不是那么遥远,党的重要方针政策一直与我们息息相关。
(五)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很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具有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或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采用的教学策略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效果的反思。其次,教师应通过经验记录的方式将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解析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扬长补短。再次,教师要善于打破自我封闭的藩篱,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协作互补。在协作体中,通过教学知识、资源的共享,教学经验和经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推动教学反思的深入。最后,教师应努力实现理论学习与行动相结合。教师领略教学理论的真谛,用正确的教学内容指导实践。教学理论也只有与行动相结合,才能被教师内化、改造,才能展现其价值和活力。
(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多样化的课程考评。首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为师生互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条件。其次,要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考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考虑“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考核方法要灵活。[8]以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为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学”、“真懂”、“真用”。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2.
[2][5][8]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选编(1949~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3.211.211.
[3]沈健美.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中静悄悄的革命[J].中国教师,2010(5).
[4]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5.35.
[6]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83.
[7]许青.关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内涵的这三个向度,既包括国际层面、世界因素,也涵盖国内层面、中国因素。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是形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是振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持续深化,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动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将其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一、当今时代面临哪些挑战及如何应对?
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与挑战:中美关系、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在大国关系方面,尤其在中美关系方面中国面临巨大压力。以国际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的出现,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中国来自国家内部的挑战: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民教育、文化建设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台湾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美国总统 特朗普的“一个中国”政策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大变局下,我国国民教育与文化建设均面临挑战。科技 革命是实现生产力爆发式提升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大变局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样面临挑战。中华民族 立足于五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发展之上,在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坚定方向的重要航标。
二、在国际交往中各国应当遵从怎样的多边主义原则?
(一)、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凝聚全球抗疫合力。
当前病毒频繁变异,疫情延宕反复,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迫切希望加强团结合作,消除免疫鸿沟,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也有个别国家将疫情溯源政治化、污名化,破坏了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努力。
(二)、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疫情加速国际格局演变,国际上“小圈子”愈演愈烈,个别国家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以民主和人权为幌子干涉他国内政,损害了各国共同利益。金砖国家都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肩负着重要责任。
(三)、提出中国方案,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疫情之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还在抬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挑战,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缩小发展鸿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践行多边主义,中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一)、积极加入各种国际多边组织
中国非常重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二)、推进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比如,组织推进了朝核六方会谈,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举办上合会议;举办金砖会议;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式启动,2019年,希腊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升级为“17+1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加深。2012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
(三)、积极参与多边议程
在事关全球发展与和平的行动,中国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方和贡献方。比如,在经济恢复、解决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推进多边抗疫合作、防范恐怖主义、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方面,中国一直在贡献力量。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与维和摊款国,也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常任理事国。
(四)、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中国倡导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此外,在新冠疫情防控广泛开展多边合作;在气候变化领域承诺力争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等。
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了挫折和低谷。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认真分析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党和国家将如何带领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
参考资料:(1)王玮,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王玮,2019.12.17
(2)王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与挑战,2020.07.07
对安阳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
数理学院11级应用物理学
2013年5月12日
摘要: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日益成为未来都市经济管理和再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旅游管理对塑造都市形象也具有重大影响,如何调控和规划旅游业,从而使其对城市管理产生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是每一个城市所要面临的难题。安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城市旅游管理方面无疑已取得巨大成功,但也仍面临着一些困惑和难题:旅游业带来的拥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个性的丧失,如何将安阳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环保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政府在旅游业中的权利的合理有效的实施等,我们对安阳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做一下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旅游开发构想。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开发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会处,西依太行山,北临漳河水,东南与华北平原接壤。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著名中国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写诗赞誉“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1986年国务院公布安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并称中国七大古都;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作为我国七大古都之首,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安阳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旅游业发展极具潜力。
一、安阳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藉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认识、正确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因为它关系到资源的开发模式、开发程度、利用方式和建设规模,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安阳作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最让人引以为傲的自然是她的人文古迹。最著名的当然要数2006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安阳殷墟。殷墟作为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同样作为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汤阴羑里城也十分有名。羑里城又称文王庙,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同时也是文王据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 之圣地。位于汤阴的岳飞庙,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今址是明景泰元年重建的,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中原第一宅”之称的安阳县蒋村乡的马氏庄园,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此外,位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除了人文古迹外,安阳的自然景观也可圈可点。最著名的当然是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修筑的红旗渠。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此外还有风光迷人的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等一些景区。
二、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
(1)地理位置优越
安阳在历史上就是较为著名的商贸集散地,区位优势十分的明显。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东望黄河近齐鲁,西依太行接山西,南经新乡达郑州,北隔漳河临河北,距省会郑州180公里,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境内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辐射性强。京广铁路、汤鹤铁路、汤台地方铁路、即将建成的京港澳客运高速铁路和长日铁路连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林高速、107国道、219国道、302国道纵横交错,通向四面八方。
(2)市场空间大,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发展规律看,国内旅游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世界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消费需求迅速膨胀,旅游业将出现爆发性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河南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预示着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国内旅游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从发展阶段看,旅游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结构正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旅游并重转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发展空间大大拓展,蕴藏着弯道超越和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3)政策环境好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旅游业发展的底气更足、动力更强。2006年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两大跨越”的历史任务,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大支撑。
三、安阳旅游业发展的劣势与面临的威胁
(1)尚未形成龙头品牌和拳头产品
品牌打造重点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品牌和龙头产品。现有的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等景点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进入性、可逗留性较差,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已成为制约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
旅游项目设计和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产业链条有待拉长。目前安阳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游客在文化娱乐和购物方面的消费还不够,其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安阳旅游景区大部分处于低层次的经营水平上,文化娱乐项目类同,缺乏娱乐性、参与性。旅游观光多以爬山、看庙、聊风情为主,休闲娱乐仅能提供简单的食宿和棋牌、钓鱼之类的活动,无法满足游客休闲娱乐、文化风情体验、学习考察等多种需求,吸引不了回头客。另外,作为旅游资源大市的安阳,旅游购物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者的主要购物对象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文化内涵不高,种类单一。
(3)对外宣传和推销力度有待加强,方法、手段有待创新
整体看,围绕旅游的对外宣传和推销力度小,方法、手段不够丰富。目前,除殷墟博物苑、红旗渠等少数景区外,安阳所辖各县景区的宣传推介工作较为薄弱,在新闻媒体上做广告的还不多。另外,许多新的方法、手段还没有尝试,难以完全覆盖各种游客群体。与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4)旅游服务条件及环境条件不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设施不健全。通往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道路较差,景区之间缺乏专业旅游线路,停车位不能满足旅游旺季的需要等。二是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在一些景区,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对苍蝇、蚊子等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设施不健全。中高档次的涉外宾馆、饭店和能够为散客提供医疗保健、金融保险、加油检修等综合服务的游客服务中心较为缺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
(5)周边地市的“先发优势”给安阳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安阳周边地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占据了“先发优势”。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等著名的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出了郑汴洛“三点一线”沿黄文化游、太行山水游等精品旅游名牌。这一方面给安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榜样和区域联盟、共荣共赢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安阳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四、安阳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一些策略
(1)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规划,对旅游项目的投资方向和方式、产品开发、建设布局等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对各重点景区、星级饭店、大中型度假村的规划管理,科学安排景点、线路,注重周边环境和文化品位。同时,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重点投资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创造一个优良的旅游公共服务环境。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以及食宿设施升级改造的力度。
(2)安阳的标志性的地标物几乎没有,或者说不够显著特别,我们要塑造旅游形象。关键其实还是在于宣传,以便进一步用好独特的旅游资源——殷墟、周易、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四大品牌”,向外强力推介。借助我们这“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代表安阳旅游形象的旅游符号和城市名片。
(3)开发自己的旅游产品不能局限于门票,可以重点建设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和旅游购物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借鉴香港迪士尼、深圳欢乐谷等国内外旅游景点的成功经验,在旅游六要素上做足、做好文章。用高水平创意实现产品创新,让游客得到超值体验和享受,从而延长逗留时间,超越“门票经济”。
(4)强力宣传与推介,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
利用多种媒介资源进行高频率、立体宣传,树立安阳旅游形象。一是策划与安阳名胜有关的电影、电视剧,提高安阳知名度。二是制作安阳旅游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重要客源地及周边县市新闻媒体上投放,提高全国人民对安阳旅游的认知度。三是编印与安阳名胜有关的照片集、连环画册、书籍等,向更多的游客展示安阳独特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联网、手机平台等新型渠道开展经常性的广告宣传,使安阳成为游客和旅行社关注的热点。
(5)加强与各地旅行社、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拓宽市场。
一是加强与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安阳旅游。与重要客源地旅行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办事处、联络点和联营等多种形式,为安阳输送游客。二是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荣共赢的格局中。例如,联合新乡、鹤壁、济源、焦作、邯郸等城市,实施南太行旅游协调开发和统一营销,积极打造南太行联盟。
(6)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一、引进、培养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人员。推进旅游人才的交流,营造有利于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引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善经营、懂管理的精英人才。
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尤其要对导游、宾馆接待、餐饮服务等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服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景区中的居民大多参与景区管理、景区保护和旅游服务等相关工作,部分居民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居民长期面对游客,他们的素质和形象影响着安阳的对外形象。为了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在景区形成人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礼貌待客、文明经营的良好风气,应对居民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水平、生产经营的技能技巧和环境保护知识的集中培训教育,鼓励景区居民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提高旅游开发者、经营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实现旅游生态、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安阳市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品位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繁多的资源种类在地域上互补性强,安阳区位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基础较好,旅游开发条件优越。根据本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带状分布特点,结合区内各地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等旅游开发条件的差异,采用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深化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多种投资主体,走企业集团化发展道路,定会实现安阳旅游业的飞跃。作为半个安阳人,为安阳的今天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为安阳的将来和近期的努力感到欣慰,相信安阳的明天会更美、更好。
六、谢辞
感谢在调查报告写作过程中全体组员的通力配合与协作,感谢任课老师在报告的撰写上给予的写作指导。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帮助,调查报告也不会这么快的完成,感谢每一个人的参与和付出。
七、参考文献
1、《安阳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 吴丽霞 赵现红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4年4月
分析与见解
(2017年6月)
中国.郑州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大学生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
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近几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2017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94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陈宝生说,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种种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17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
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陈宝生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
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
不要仅仅把就业教育的对象锁定为大
三、大四的学生,更要注重对大
一、大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观越早形成越好。
其次,改变单方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现在的大学课堂与初、高中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既死板又缺乏效益。所以,应该使学生参与教学,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时,可采用角色扮演,使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中,并即时进行应对;对于有歧义的知识点,开展辩论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使课堂的内容更便于记忆。
最后,课程安排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一直是学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会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更贴近社会的需求,创立一些实践课,比如模拟公司流程,使同学们处于不同的岗位,应对不同的挑战,熟悉公司的基本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近几年, 西方国家出现的次贷危机以及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金融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周期性规律, 但是许多制度上的不合理也是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 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阻止危机蔓延, 因此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 甚至有些国家出现了短期的负增长。在危机背景之下,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受到很大的影响, 新的秩序也在重新建立。但是, 作为正在逐步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中国金融市场, 却似乎很少受到危机的冲击, 虽然GDP、PPI等数据被短暂的调低, 但是国内金融市场依然十分稳定, 经济的增速也维持在近几年的水平。从宏观上讲, 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是稳定的, 这体现在金融市场依然活跃, 未出现大的波动, 国内资本依然对市场有很大的信心, 国内金融市场未出现大的资金断裂, 同时热钱的流入也被有效控制, 国内资本市场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波动。在经济层面, 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从2008年至今都在9%的增速上上浮, 今年我国预期GDP增速会有所放缓, 在7.5%左右, 因为经济过热可能会导致资金的贬值, 同时对经济金融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 也可以理解为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调整的周期, 但是在宏观上依然保持稳定。经济金融形势的宏观稳定还表现在股市上, 我国股市经历了前些年的高热状态, 近年来趋于稳定, 虽然小幅波动不断, 受我国经济政策 (如存贷款利率调整) 的影响而小幅波动, 但未出现股市崩盘等现象。从2008年到现在, 股市资金的变化比较大, 经历了几次小幅缩水, 相信会归于理性, 尤其是国务院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 相信股市会趋于稳定。
二、不确定因素
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整体保持平稳, 但是仍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威胁着这种稳定。这源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较晚, 有许多方面不是很完善, 同时经济发展过热也放大了这种不稳定, 我国经济金融受到国外资本的影响也是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
(一) 通胀压力
我国这几年一直在控制经济金融维持稳定, 防止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 但是通胀压力依然很大, 并且成为威胁经济金融稳定的主要因素。2009年, 我国大中城市房价增长速度过快, 导致“买房难”成为当年的热词。随着通胀指数的增长, 物价也全面攀升, CPI涨幅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给党和政府的经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入2011年后半段之后, 房价逐步回落, 2012年上半年在某些城市房价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 同时物价增长也有所放缓, 慢慢归于理性。这显示了经济发展过热引起的通胀压力是可以控制的, 也显示了中国政府应对通胀压力的信心和能力。
(二) 热钱流入
从2007年开始, 热钱的流入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扰乱金融市场的迹象, 在当时情况下, 热钱俨然成为了一把由黄金铸成的斧子, 威胁着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在发现这种情况之后, 我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热钱流入, 防止热钱集中流向某一领域, 导致这一经济领域被冲击陷入瘫痪, 同时在抗击热钱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分配布置经济工作, 防止热钱以其他形式流入我国的金融市场,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在抗击热钱的斗争中, 我国政府已经拿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热钱的流入被有效控制。跨金融体系的经济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形成一套防止热钱流入的有效行政手段。但是, 热钱是一个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 它的存在持续给国内金融稳定造成威胁, 因此这个不确定的因素还会威胁着国内的经济金融稳定。
(三) 银行利率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然主要依靠存贷款的利率差赚取利润, 虽然国家几次调控银行利率, 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几次调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 但是目前依然处在3%的水平上。世界商业银行目前的平均水平是1.2%, 我国整整高了2.5倍。因此, 这个问题也是威胁经济金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 银行贷款如果遇到危机不能及时收回成本, 会导致存款的大量流失, 从而对消费造成巨大破坏。
三、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受到的威胁, 作者将提出几点政策建议。首先要打赢通胀战争。这是一场无声战争, 却事关整个中国几十年来建立的经济金融体系, 事关今后的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应对通胀压力, 在放缓经济增速的同时, 要对房价和物价实施有效调控, 防止经济泡沫的产生。要在刺激消费的同时, 完善分配制度, 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 继续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 使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更加健康稳定。
总结
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虽然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但基本面是好的。在继续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应当注意采取技巧性的政策来完善我国经济金融体系, 使其更加健康稳定。
摘要:我国经济金融起步较晚, 但是依托我国经济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 以及党和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政策指导, 我国经济金融在大环境上比较稳定。但是随着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经济金融形势会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应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徐诺金.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J].南方金融, 2010.8
[2]李德.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和相关政策解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8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农业政策;创新;分析
自从在二零零四年后,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出现较大变化,并且农产品供给能力也在全面提高,农业收入也得到增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根据现如今情况分析,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其发展形势带来一定的调整,因此在日后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与高度重视,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的经济得到不断的提高。
一、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式具有着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现阶段农业经济总体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形势好于预期,为实现全面增收以及种民生、稳粮的目标提供良好的基础,金融危机没有对我国农业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走势产生任何的改变。一是,农业生产得到比较稳定的发展,但是对于农产品而言,其供求紧平衡一直属于长期态势;目前由于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足,价格相对来说总体稳定,全面粮食以及农业生产都能保证其稳定的发展态势,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居收入的不断提高,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产品会处于平衡状态;二是,在二零零九年的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状况比预期的要好,但是持续增长这一趋势会出现变化;二零零九年上本年,农民在收入上存在困难,但是对于人均现金收入,进一步达到两千七百三十三元,实际增长为百分之八点一,对年初的预期要高。所以农民增收受到的主要影响就是市场因素;三是,农民公外出进行就业的这种形势已经出现好转,农村劳动力进转移的主要格局就是大规模的对就业进行转移;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劳动力在转移的速度上一直都出现减缓现象,但是根本没有对其转移的基本态势进行改变。现阶段,农民工外出就业基本上能够对二零零八年底的水平进行恢复,就业过程中的形式已经得到好转,但是对于就业中的压力,还需要持续相对来说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在整体上的就业形式还存在不乐观现象。四是,对城乡进行统筹发展已经得到比较不错的进展,但是关键领域改革依然是任重而道远;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进行充分的建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试点范围进行不断的扩大,普遍建立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农村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有些地区对该试点进行开展,对农村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由于农村公共品以及公共服务供给具有着比较大提升空间,但是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相应的矛盾。
二、在对金融危机进行应对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特征
现阶段,由于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出现比较大变化,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表现的相对来说比较明显。农业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和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仅使产前环节,还是产后环节都会加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源等一系列相关产业以及农业的融合业在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比较突出,可以更好的去抱我金融危机的契机提高其向着新的阶段进行不断的演化。二是,农业产业布局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化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并且政策引导对其区域布局的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农业农村经济对其冲击表现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并且大国效应主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从而凸显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其波动以及调整将会日益频繁。
三、农业政策的创新
(一)对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进行不断的完善
以往在更多时候主要擅长对农业生产进行严抓,并且在农产品的实测中其宏观控制也缺少相应经验,并且缺少有效政策方面工具。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出现的新形势,必须要根据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农产品特点从而对价格的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对波动周期进行掌握,不断完善农产品调控手段。与此同时也要统筹考虑生产者以及加工企业等自身效益,重点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因此在日后需要对其给与高度重视,保证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政策基本上的导向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农产业数量供给,在促进生产方面也不遗余力。然而其越来越为明显的趋势为连续丰收后,一部分农产品也出现区域性以及结构性等,所以必须要改变追求增产措施,从而尽可能的根据市场信息引导农业的结构调整。同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必须要积极的传递市场信息,然而并不是对其市场信息进行扭曲,政策也要在稳定产量的目标基础上关注增收目标,因此在日后必须要对其给与高度重视,保证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水平得到全面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必须要提高户籍制度的改革
针对于户籍制度而言,主要制约二元结构转换以及农民快速增收的关键所在,十多年以来,根据沿海较为发达的省份以及小城镇作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开展户籍制度的改革试验地点,但是没有能够涉及到户籍制度核心,主要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福利制度,比如:住房保障以及养老等。所以户籍制度的改革其关键主要是剥离和其联系在一起的各种福利制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城乡的基本权利,并且也能够让城乡居民共享到平等发展的机会。
(四)必须要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
现如今农村的低保以及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得到稳定的推进,并且农村社会的保障社会水平也在全面提高,但是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城乡之间存在着两种不相同的设计、相互隔绝的社会保障制度。然而根据近期情况分析,必须要提高试点进度以及提高财政投入,从而提高补助标准,更好的实现应保尽保,抓紧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方法。然而根据长期分析,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不断的统一。另外,还要对国棉收入分配格局进行加快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第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土地以及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育保证农民在除此分配环节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外,政府还要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尽最大努力向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地区、贫困农民倾斜。
四、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现如今伴随着工业化以及市场化的全面推进,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自然以及市场等方面不确定因素以及调整,要想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必须要对农业政策进行不断的创新,同时也要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布局,从有效降低农业以及农村经济非正常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带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红宇,孙立刚,张海阳,李伟毅,李娜.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判断[J].农业经济问题,2009,12(24):120-124.
[2]回良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7,12(24):147-151.
【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时事报告11-17
形势与政策分析论文06-10
形势与政策报告会12-12
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心得10-08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07-02
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形势09-13
《形势与政策》课06-01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格式要求12-04
形势与政策论文要求06-21
形势与政策复习试题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