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

2000字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1: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们讲的形势与政策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

们观看最新新闻视频,学习时事热点政策,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引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在各个方面都会上升一个等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失去和平的环

境,那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一再的温和政策并不代表着中国的不闻不问,现在中国政府也在重视这个问题,也将在“钓鱼岛事件”后更加重视国家海权,包括中国在处理南海诸岛屿问题。我觉得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政府,跟着党和政府走。

同时,这也引起我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反思。我们做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祖国的美好明天。可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又几个人能够面对着国旗,负责任的说一句“我做好了一个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没有做到。面对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我不知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青年们,能不能肩负起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钓鱼岛事件启示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

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也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奋斗。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八大提出许多创新理论与我党以后最近10年的奋斗目标的详细构想,同时十八大精神尚有许多待我们去学习和实践,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十八大精神持续学习,落实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党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组织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武装下,让我们大学生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

药,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2:

今天,学校老师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隐性知识,Web2.0

笔者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发现, 高职教师在教学改革与专业发展方面最需要的是名师的成功经验, 其次是教学的策略和技能, 另外教育、教学理论, 课程改革, 教育技术,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也是教师的教学革新和专业发展所急需的。然而, 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教研室组织的交流讨论、共同备课的过程中, 深入交流的不多, 过多强调的是资源的共享, 也即是显性知识的共享, 欠缺的是实时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 隐性知识的交流明显不够, 隐性知识传递的途径也不丰富。

何谓隐性知识?波兰尼 (Polanyi) 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加以表述的知识, 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 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 是另一种知识。”[1]Polanyi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 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教师之间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要交流他们的隐性知识。

随着Web 2.0技术的发展, 网络交流手段的丰富和生动, 笔者认为高职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有必要构建虚拟学习社区,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加强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 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 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 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 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 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 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2]。

1 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必要性

虚拟学习社区可以给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供一个新的专业充电的平台, 通过Web 2.0技术可以很好实现教师的协作学习, 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反思的场所, 并提供多元化的评价, 使学习教师有条件进行自我诊断。既可以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又可以发展自身专业。

1.1 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日益成熟的Web 2.0技术, 如Blog、播客、BBS搜索引擎和导航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名师、教师与专家之间的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智慧碰撞, 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协作, 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通过TAG寻找兴趣爱好相近、资源需求相同、研究课题相关的学习者, 在社区中组成一个个相关的研究圈, 经常性的深入交流, 互动协作共同完成科研任务和备课任务。虚拟学习社区倡导的自由自在的交流, 气氛宽容, 没有压力, 这样大家的交流没有障碍, 隐性知识的碰撞也将是“激情之夏”。

1.2 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在虚拟学习

社区中, 利用各种即时在线交流技术, 如QQ、Blog、MSN、SNS (社会化网络) 、RSS、Wiki等, 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答疑解惑。除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教师与名师、专家之间的交流, 还可以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一个个班级群、专业群、专题群等, 这样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倡导的“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同时也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意境。学生咨询提问, 教师及时解答, 教师无法及时作答的, 专家群或名师群可以作答。

1.3 有利于形成一种专业性强的学习平台

创建一个充满生机、相互宽容、协作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 不仅仅是将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材料、作业设计、专题辅导等内容搬到虚拟环境中, 更主要是能形成一个能满足知识时代教育要求的、能有效组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的、专业性强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基于某一专业或学科进行交流信息、探讨问题、产生新观念、拓展新思路、交流学习心得、相互争论和达成共识, 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获得了学习能力, 提高了多种智能, 促进了团队合作, 提升了集体智慧。

2 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设计

“很少有人能讲清楚如何构建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 虽然可以利用技术建立类似真实世界的社区, 但却不知如何有效组织社区成员的社会性交互, 成员充满孤独寂寞的情绪, 缺少活力与激情。”[3]笔者在此做初步探讨, 谈谈如何构建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

2.1 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模式设计

虚拟学习社区的模式可以设计成基于浏览器/服务器 (B/S) 的三层体系结构, 分别为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客户显示层是为访问网站的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前台图形界面, 有助于用户理解和高效定位应用服务, 用户可以在网站界面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内容。界面实现可以选择通用的网络编程软件。业务逻辑层位于显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 专门为实现网站的业务逻辑提供一个明确的层次。这个层次封装了与系统关联的应用模型, 并把用户显示层和数据库代码分开。这个层次提供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服务之间的联系, 主要功能是执行应用策略和封装应用模式, 并将封装的模式呈现给客户应用程序。数据访问层是三层模式中的最底层, 采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 用来定义、维护、访问和更新数据, 并管理和满足应用服务对数据的请求。采用ASP技术实现用户界面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动态连接。服务器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 Web服务使用Apache与Tomcat相配合, Apache负责处理HTTP请求, Tomcat负责解析和执行代码,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开发工具为Eclipse 3.2, 它的界面美观实用, 系统运行稳定, 并且运行效率高、灵活、操作使用方便, 具有通用性。

2.2 虚拟学习社会的功能设计

虚拟学习社区分前后台两部分。前台部分主要包括资源模块和互动模块:资源模块包括资源发布模块、资源传递模块、资源检索模块、资源推荐模块。互动模块包括:个人社区模块、专家社区模块、名师社区模块、学习教师模块、学生群模块等;后台部分主要是管理员模块、知识库模块、人力资源信息库模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员模块:该模块为到访社区平台的教师、专家、名师、学生服务, 具有最大权限, 主要负责:社区网站基本建设;用户组的设置与管理, 用户使用系统服务和资源的权限管理和配额管理;系统数据的更新和数据库的管理, 这是社区管理员工作最重要的部分, 因为在开放性开发模式下的资源库中信息冗余等问题非常突出。管理员要做到对资源进行分类和组织链接, 使数据库高效运行。

3 形势与政策教师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策略

3.1 理念革新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革新理念, 放下面子和架子, 学会分享与交流,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互动协作。要学习名师、专家、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下载社区平台上发布的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阐述、对专业疑难的解答、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对课堂的辅助资料等方式获得, 但最重要的是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学习, 隐性知识是通过人们的行动和经验表现出来的, 包括授课方法, 课堂组织形式, 对各种工具、知识熟练灵活且有创造性的应用等。

3.2技术支撑

高职形势与政策教师在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过程中, 需要联合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的教师和技术人员, 开发出界面友好、功能完善、管理方便的虚拟学习平台和网站, 在应用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社区学习者中的潜在技术力量。多招聘一些有责任感的义务版主、群主, 由他们进行管理, 在交流中充分地尊重他们, 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考虑适度的物质奖励。

3.3物质激励与情感激励并重

形势与政策教师要建立一个网上虚拟的管理机制, 由一些教学经验丰富、为人热心、计算机技术较好的教师兼职管理员, 维护和管理虚拟学习社会。并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物质激励制度, 同时按“能位匹配”原则赋予名师更多的尊重感、权力和责任感, 进行目标激励。建立规范科学的激励制度, 注重情感激励, 通过丰富多样的激励手段, 鼓励教师、名师、专家、学生都能积极投身于虚拟学习社区中, 充分的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积极地交流共享各种有用的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心得等, 达到协作、学习、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8) :5-10.

[2]祝智庭, 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教社政[2004]13号文件中指出:“形式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不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大学生中1~4年级必须开设此课。”这说明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灵活性较强,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教材,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高校开设的形式与政策课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并安排学时,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所以许多高校的课由辅导员担任。许多辅导员很多年没有上课,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师资情况令人担忧。

最后,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念文件、学精神,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精髓与大学生这个活跃的群体结合起来,结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

形势与政策课着重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以及世界重大事件与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着重于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这些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稳定的教学内容,这是它与理论课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步伐,集中反映当前党和国家(政府)工作重心和社会现实问题。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或我国对外关系问题、世界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和事件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教学内容便被新的问题和事件所取代。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集中党的前沿理论,往往后来转化为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的调整往往伴随党的有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这时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便往往体现了这个时期最前沿的理论,从而弥补了理论课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而出现有关理论滞后的缺陷。实际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往往成为理论课教学内容,是理论课教学内容变革的先导。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思想上必须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位置甚至首要位置。只有观念得到了改变,认识得到了加强和重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普遍用上大课、作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这拉远了教师与大学生的距离,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缺乏情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由大课变小课,将作报告变为师生面对面的、零距离的相互讨论、交谈,在了解大学生个别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并形成正确的观念。

3.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二是加强培训。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之外,还应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学校要坚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4.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在形式上确实是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教学,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指导督查。然而到了各个高校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许多高校名义上也有相应的领导机构,有主要负责人主抓;实际上主要领导仅仅是挂名,从不过问,更谈不上为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其实,形势与政策较之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大学生上是最为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教学有人管、督查有人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人、有机构进行协调解决,评估有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一种正常、正规、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优势。

5.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是间接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使形势与政策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大学生接受并认同、内化,必须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体验感受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他们对党的信任,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闻莉.形势政策课要注意联系实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02):52—53.

[2]于留成,等.如何教好形势政策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1,(03).

[3]聂彩林.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9):63—64.

[4]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7):73-75.

[5]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3,(06):217-218.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篇4

电子信息工程系08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刘泽友

10号

这个学期,学校给我们开了《形势与政策》这一门课程,课程的专题与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各个历史阶段下的形势与采取的相关政策;二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课题紧扣当下国家最新政策,让我们能及时得到最新资讯,在这个信息年代走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形式与政策》课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瞭望世界的窗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获得当代时事知识的平台。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当今社会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两个专题,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我们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有关精神,《形势与政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第一个专题中,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荣幸能够聆听哲人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的党历经风霜雨雪,百般挫折,在各种不同的严峻形势下,党中央领导都能临危不乱,泰然处之,制定出相关政策解决问题。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这一切都是党中央领导深刻的认识到当时的形势而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而取得的胜利;在以后的发展中,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方针。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在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上正式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2002年11月,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思想确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综上,使我们认识到,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二个专题中,就业指导办的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这个专题对我们的意义是重大的,毋庸质疑的。大学生生涯的资讯获得的途径由此得到了更宽的拓展。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自身素养,还陶冶了我们的道德情操,对养成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首先,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就业形势分析,主要表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二、“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

三、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

四、大学生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沦为大学生遗忘的角落,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德才兼备”始终是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些方面,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此外,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政府推行大学平民化教育,使大学扩招之风盛行,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不精,就业观念陈旧。金融危机影响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用人单位问题(短视行为,故意挑剔),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老师还告诉我们: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第二,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的怪圈子。所以要从根本改变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好地符合国际形势趋势,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针对各种原因,老师又对我们作出了解决方案分析:

首先得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表现在: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服务和管理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会工作的大学生,给与薪酬和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现在不光家电下乡,大学生也应该下乡。

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作。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

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离校之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

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其次还得从自身做起,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经济良好发展的时代,知识是不可没有用武之地的。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把理论的东西转化为实践的,实实在在的,实现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成为一个知本家。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用,学有所为,这样在面对一个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才可以真正的去做好,做大,做强。因此学习并运用好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自身站工作的基础。

二、放低心态,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说在应聘前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实事求是的分析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

力水平,为自己制定客观的就业计划,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目光短浅。

三、要转边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观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就业趋势。因此来说,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价值观。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方向。大学生中存在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这是比较片面的。正确的应该是先选择一种职业,然后去干好它,去实现人生价值。还有的学生对工作的要求过高与自身的能力不符,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招聘。其实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能去追求待遇好,环境好的工作岗位,因为自身的能力没有达到那个水平。虽然并不欠缺知识,但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基本上都是空白。因此,作为大学生来说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动力源泉。同理,社会的发展形势决定发展的政策,社会形势就是社会政策制定的源泉。通过这两大专题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关注世界,应该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首先,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其次,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篇5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

数据表明,20,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制问题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

2.2、财政约束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

2.3、资金管理问题

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

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下,出现“越位”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

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

3.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3.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3.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4、结语

形势与政策学习体会 篇6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就对我们大一新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眨眼间,我学习这门课也有三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形式与政策》就像我们高中政治里的时事,不过对比起来,它比高中阶段的时事重要许多。不管从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高中的时事课程不一样,而且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的丰富、详细。

大一到大三这三年的《形式与政策》课程,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形势与政策可以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也是我们每个大学生所必修的课程。《形势与政策》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清当前国内国外形势。

我们的《形势与政策》主要以老师授课为主,有时也会以播放录像的形式来上课。已经上过三年课的我,发现我们形势与政策的老师都非常的厉害,个个都是很有学识的人,可以说是满腹经文。而且,他们讲课都是滔滔不绝的,经常给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素材,而且有些老师在讲课时别有风趣,那种跳跃式的思维,似乎你一走神你跟不上他的节奏,就错过许多精彩的内容。在课堂上,我们不仅积累了许多知识,而且也被课堂的丰富内容所深深吸引,每次上完课,我都深受感悟。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仅仅学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既具体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就要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的发展。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进教育教学形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拓展课外教育教学渠道,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

当今时代,我们中国在发展上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大学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而且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也是创造者。所以,在高校大学要对大学生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育,这有着重大的意义。

改进和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既是我们党总结的历史经验,也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1)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宝贵结论,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发展教育的一贯方针。(2)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国际国内形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因为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应贵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我们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渴望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主观需要。(3)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学会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式,有助于大学生自觉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而形势与政策教育重在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教育还是提高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与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的重要方面。

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在大学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高校大学必须认真落实和对待。这门课程在许多方面对大学生都是很有益处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所处的特殊背景

(一)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得不到领导的重视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实践接轨的重点与关键, 理应得到高度的重视以及支持。然而,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并未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还是存在旧的思想观念, 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不过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样, 只是例行公事的照本宣科, 只要给予适当的课时安排, 教师念念课本, 学生记记笔记就可以了。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成为了一种很难突破的现实背景和基础。

(二) 高职院校基础教学资源存在诸多限制

我国实施多级的人才培育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在诸多的人才培育模式中处于比较末端的地位, 其在基础教学资源方面根本无法和全日制的重点大学相媲美。无论是国家财政上的资金支持, 还是在教师资源、教育环境资源的培育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均存在着很多限制和制肘[1]。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强调授课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参与面广泛性, 这样才能发挥出课程实效。而高职院校基础教学资源存在诸多限制, 根本无法保障对应的资源供给。此外, 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也限制了该课程效果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举步维艰。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情况

作为课题的前期调研, 本阶段重点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程, 但是课程建设的层次却参差不齐。沿海、省属高职院校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的先行兵, 课程建设的基础普遍较为完善, 而内地、地方高职院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方面则存在较多的问题。根据统计数字显示,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仅20%的学校开展了较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 超过30%的高职院校到目前为止从未涉及实践教学[2]。本次调研重点针对我省地方高职院校及尚未普及实践教学的部分学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方面显存问题开展调研和分析。

(二)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现有教学模式

除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情况外,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也是本次前期调研开展关注的重点问题。从现状来看, 我省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大部分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十分简单, 教育的力度和深度相当浅薄, 无非局限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专题讨论, 撰写时事报告等层次, 没有深入的多样性实践基础, 也缺乏对课程的层次和多样化设置。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普及以及“形势与政策”网站或网页方面, 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做到[3]。整体来看,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本次调研重点针对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展开更为细致和详细的调研分析。

(三)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组织管理情况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组织管理情况也是关系到课程整体效果推进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次调研也将重点关注这一问题。从现状来看,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效果比较好的高职院校中, 虽然各部门的具体分工稍有差异, 但是基本上都已经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多部门参与协作的管理机制。然而大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效果比较差的高职院校, 其势与政策课程组织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苦难和不合理之处。本次调研将持续跟进尚未建立合理形势与政策课程组织管理机制的高职院校展开深入调研分析。

三、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亟待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点

(一) “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限制了课程与时代发展接轨

当前, 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这种不合理的观念严重地制约了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与时代发展接轨的步伐。本课题的研究将重点抓住这一问题, 从改善与提升的角度探索如何实现时效性的改进。

(二) 大班大课的教学模式限制教学形式实践的创新

基于高职院校的资源基础现状, 我国的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依然普遍采取的是大班大课的教学模式, 这种固有的模式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践模式的创新显然是很不利的。本课题的研究将重点抓住大班大课的教学模式限制教学形式实践的创新这一关键问题探索解决的模式。

(三)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参与衔接不畅

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不突出其突出的关键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参与衔接不畅。本课题的研究将重点抓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及其形成基础, 采取逐一攻克的分析模式, 从如何解决的视角上重点分析这一现实困境与问题, 争取为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提升找到出路。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策略探究 篇8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对学生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这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促进中职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涵

1.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含义

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指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分为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关系是:一方面,形势教育是基础。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外的形势,准确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政策教育是归宿。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不能割裂,要以分析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

(1)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包含形势和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形势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变性、突发性和复杂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开放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德育是开放的德育。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放性。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可以采取课内教育,也可以采取课外教育;既可以采取校内教育,也可以采取校外教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广阔的空间系统。

(3)知识性

知识的传授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载体。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4)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广、跨度大、变化快。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无的放矢。应把握学生的心态和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是指它在学校德育中所处的位置。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归宿,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就学校德育的内容来说,它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一是灵活的、可变性的内容。前者可称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层次。其中思想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处于德育的最高层次;政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民族、阶级、国家、政党、社会制度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它处于德育的高层次上;法制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它处于德育的较高层次;道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教育,它处于德育的基础层次;心理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它是德育的最基础的层次。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根据教育的目的、德育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的,具有系统性、相对完整性和稳定性,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如今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大纲中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而且通过思想政治课与日常德育活动得以具体实施。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现状确定的学校德育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可能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应由学校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以及学生的思想变化加以确定。因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三、中等职业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人为本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1)要尊重学生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的人。

(2)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教育是德育实施的关键,脱离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伪善的。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研究中职生的心态和情感需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当前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看,他们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竞争观念;有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是硬道理,而时事学习可有可无。这些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当代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因此,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要坚持实事求是,贴近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内容上力求避免“假、大、空”。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触及思想,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教育效果。

(3)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哲学上讲,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方法上多采用平等对话式、座谈讨论式、演讲答辩式等。如果一味单向说教,势必压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样的教育既不合乎现代教育所必具的民主精神,更不符合德育自身的规律,不会生产真正的德育功效,有时甚至是非德育或者是反德育的。

2.方式多样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要求

(1)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课堂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务管理,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有学分、有考核。同时,学校要建设一支精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这是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中职学校在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各种讲座和形势报告会。社会实践是学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从而推动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3)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走进校园生活。互联网不仅增强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科技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学校要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适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创办精彩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广泛宣传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3.体制建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保证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建立有力的领导体制

中职学校要成立党、政、工、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宏观领导。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的整体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共同行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校党委是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团委要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科应负责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教务科则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

(3)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制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硬件建设,购置必要设备,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9

姓名:占峰松 班级:自动化一班 学号:20112519 转眼间,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已经陪我们走过三年的时光,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让我们能够客观的对当前的形势和政策进行分析,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了解国内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了解了形势与政策,并经过客观的分析后,才能更好的定位自己的方向以及发展目标,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成长计划,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一名适应社会潮流发展要求的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形势与政策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成为只会读书的机器。我们要抛掉陈旧的观念,与当今社会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有激情有活力有思想的新时代青年。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大体分析 国内形势

在国内方面,这么多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政治治理的方法逐渐科学起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都可以看到中国政治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果仍然存在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从前段时间的热点事件,比如中菲黄岩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并且最近频频出现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恐怖暴力袭击社会事件,比如近期发生的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乌鲁木齐爆炸案,导致人民安全保障降低,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不足,我们也要发现我国在政治发展上所做出的成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用户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年龄层也在逐渐变广。一些新兴的互联网交流方式也开始不断涌现,如微博等,各个政府机构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与民众交流,以及加快政务透明化,公开化,都逐渐的开通了官方微博,并且安排了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这些新兴的方式,得到了广大青年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国外形势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呈现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世界局势仍有动荡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从中获得不可估量的好处。当然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阻碍,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对其造成威胁,从而对我们采取阻遏措施,给我们的经济贸易等方面设置壁垒,中国威胁论也因此而出。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国际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而且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国敌对势力实施西化以及分化的战略图谋并未改变。国际上对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的经济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国家政策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闭幕,中国在各个方面的改革也吹起了号角,党的十八大是我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党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了解我国在未来十年的政策新走向,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加快法治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调整政府,市场,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最主要的就是将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而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所以我国在未来必定会完善关于行政审批方面的法律体系。只有通过制定更加具体法律法规,明确行政审批部门的职责权限和范围,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行政审批部门的腐败现象,让政府在公民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作用

大学是我们思想构架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构建价值观,形成客观正确的思想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让我们了解了最新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还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和信念的 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着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 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 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学习收获与改良建议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学习形势与政策近两个月,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我国最新的政策有了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收获颇丰。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主要学习了国内外环境形势、军事形势、政治形势,还有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中我国最新的政策方针,尤其对一些近期热点话题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使我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问题的见解也更加全面、客观。

在现今这个“新时代”,中国昂首阔步走上“新征程”。当今世界与中国都在发生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改革,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方面的关系越发紧密,中国与世界的命运与利益交织在了一起。而在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能够自豪的说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这样的话,因为我们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了。但是,这却并不代表我们已经能够称之为“强国”了,中国海域所面临的问题,国际反动势力的虎视眈眈,都说明我们任重而道远。所以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所以国际关系就凸显其重要性,中国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关系都处于积极状态,对于国际盟友也表示欢迎,但从不迎合、奉承。中国对待国际间交流与对话从以前的一味谴责到现在真正付诸行动,可见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之重,这就是所有华夏儿女想看到的!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国际关系说到底就是人的关系。只要国民整体素质上去了,祖国在世界舞台上才有发言权。回归到底还是要抓教育。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有理想、有抱负,更要珍惜大好时光不断学习、奋斗。只有我们年青一代有资格成为祖国栋梁之时,祖国才能在“新征程”上走的更远。

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不外乎中国的十九大。就在最后一周,正值十九大闭幕的新闻联播,老师为了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十九大,于是在课上和我们一起观看新闻联播的直播。在新闻联播中,十九大被精炼成了数十条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其中,我国主要矛盾的改变是一大热点,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写入党章也标志着中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仅是帮忙我们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同时也是帮忙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不仅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035-02

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并把“形势与政策”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开设。那么,如何搞好这门课的教学,进而激发出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性质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政治学、政策学、社会学等有关社会科学知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思想特点,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依据课程的基本性质,“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自教育部1987年正式提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因此,目前尚未积累起成熟而科学的丰富经验;加之其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各环节和层次都需要该课程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这就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弊端。具体表现为:

1.学生的社会构成呈现出多样化,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泛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家庭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地区、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学生家庭成员所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方式都趋于多样化,这些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日趋明显,学生之间不同观念、价值取向的碰撞也日趋明显。这种差异的多样性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经济状况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对不同的观念、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受教育对象思想、观念、行为方面的多样化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应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当前“形势与政策”教学单纯采用合班甚至超大合班的课堂讲授和讲座形式,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要说针对每一个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这样的结果违背我们的教育目的。

2.时代发展迅速,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适应性滞后、缓慢。

现在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现代人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和学习也概莫能外。一方面,网络给学习带来巨大便利,它提供的广阔学习平台使学生接触和掌握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使轻松学习成为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远没有适应这种新变化。不但老师的知识储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以及单调的灌输、呆板的说教也无法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其在传播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也使多种多样的低俗信息、谣言甚至是别有用心的煽动性言论迅速流传和蔓延。如果对学生上网不能积极引导,提高他们的判断和选择能力,网上不良信息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甚至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如何趋利避害,并使其成为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辅助工具,是新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当下的“形势与政策”课反应与对策明显滞后。

3.教学内容偏多、偏全,缺乏时效性和具体性。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范围广、弹性大、选择性强,但课时与师资力量却有限。以有限的课时和师资力量要讲好范围广、弹性大的内容,极易造成重点不突出,分析不深入,热点不及时。实践证明,这种面面俱到式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内容的层次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在尊重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除了总体上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要点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普遍关心、困惑的热点、焦点问题安排内容之外,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有相应的针对性。如对一年级新生的教学,侧重于了解国情,树立理想信念,可以配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安排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的内容,如大学环境、大学生活规划、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等各方面的适应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结合学校的特点和特色,对新生进行校情介绍,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配合新生入学教育,安排校规、校纪教育、主要奖惩制度介绍,使新生尽早树立大学和人生追求目标。对本科二、三年级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和时政热点分析,使其理性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热点问题,引导他们如何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大四学生,则可以配合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进行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和创业历程,做好就业、创业的各方面准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择业观。通过针对不同主体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并贡献社会。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可以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多样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活跃课堂气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形势的认识,加强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如:案例式教学,就学生较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相关案例进行教学,组织讨论,增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演示教学图片、播放时事影片,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时事点评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以竞答的方式发布一周要闻,并对新闻做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养成关心时政、动脑思考的习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知识竞赛、研讨会式教学,通过举办“形势与政策知识抢答赛”、“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不是任务式,而是快乐式,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学業考评的综合化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卷面知识考查不能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加即为本学期总成绩。这一评价标准,一是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也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逆反心理。

4.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与其他教育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有其特殊性,它既需要注重形势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又应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因此,要将“形势与政策”教学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尽量安排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集中与分散、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加大这一环节的分量;二是可以将“形势与政策”课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党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以暑期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代表的学生实践活动载体结合起来。三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启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多种创新,采取多种对策,我们一定可以探索出符合实际、富有实效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新模式,实现对大学生开展立体全面的形势政策教育,进而提高他们的各种人文、社科理论修养及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鲁高工委[2006]19号

2 熊晓梅、赵兴宏.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8:3~16

3 张文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师大学报,2007.6:173~175

上一篇:学校国庆致辞下一篇:写李清照的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