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参考(精选8篇)
一、钓鱼岛简介: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飞屿等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钓鱼岛列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可从历史、地理和国际法予以证明。
(一)中国最先发现、命名和利用钓鱼岛,早在十四、十五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其次,琉球王国与中国的边界自明代起便划分得很清楚。再次,钓鱼岛海域是中国的传统渔场。
(二)中国对钓鱼岛实行了长期管辖早在明朝初期,中国就将钓鱼岛列入防区。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确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明朝的海防范围内。1605年徐必达等人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及1621年茅元仪绘制的中国海防图也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中国海疆之内。清朝不仅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而且明确将其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
(三)中外地图标绘钓鱼岛属于中国
中国地图:1579年明朝册封使萧崇业所著《使琉球录》中的“琉球过海图”、1629年茅瑞徵撰写的《皇明象胥录》、1767年绘制的《坤舆全图》、1863年刊行的《皇朝中外一统舆图》等,都将钓鱼岛列入中国版图。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为1785年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该图将钓鱼岛列在琉球三十六岛之外,并与中国大陆绘成同色。1809年法国地理学家皮耶·拉比等绘《东中国海沿岸各国图》,1811年英国出版的《最新中国地图》、1859年美国出版的《柯顿的中国》、1877年英国海军编制的《中国东海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等地图,都将钓鱼岛列入中国版图。
从地理上看,钓鱼岛列屿属于中国大陆向东南延伸,为东中国海大陆架之隆起部分;从地质构造看,钓鱼岛列屿属于台湾北部大屯山火山带,而琉球群岛属于雾岛火山带。同时,琉球群岛和中国东海大陆架间,还相隔一条深达2700米的冲绳海槽。
大量古代权威文献证明,在1895年日本利用甲午战争之机窃取钓鱼岛之前,中国至少已先于日本500多年发现、认识并实际利用了这些岛屿。直到1895年1月14日才乘甲午战争得势之机,抢在《马关条约》谈判前先行窃取了觊觎已久的钓鱼岛。中国在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被迫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其中自然包括钓鱼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1951年9月8日,日美将对日作战战胜国的中国和苏联排除在外,私下达成《旧金山和约》,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1971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的声明指出:“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三、中日搁置争议,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7日举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第三次首脑会谈中,田中角荣首相主动向周恩来总理提出钓鱼岛问题.为了不让这个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碍,双方达到搁置争议默契。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四、日本购岛闹剧
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作出有关政府出面“购买”钓鱼岛的提议。
2012年7月7日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2012年9月3日 日本中央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岛主”展开正式“购岛”谈判,日本政府计划于9月11日在内阁会议上决定从2012财年预备金出资20.5亿日元(约合1.66亿人民币)“购岛”,并于当天与所谓“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日本政府上演“购岛”闹剧是试图通过显示对钓鱼岛的所谓“有效控制”,达到对国际社会宣示主权的目的。
中国的态度
2012年9月3日,在外交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重申,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洪磊表示,日方试图通过所谓“国有化”强化其非法立场的图谋是徒劳的。
2012年9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了交谈。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明了中方立场。胡锦涛郑重指出,近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方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作出错误的决定,同中
方一道,维护中日关系发展大局。
日本政府9月10日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对其实施非法“国有化”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发表外交部声明全面阐述中方立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各民主党派、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全国学联等纷纷发表声明表示抗议。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也发表谈话,谴责日政府的恶劣行径。
我国反制措施:
在日本政府宣布完成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谓“国有化”手续的当天即11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印发了《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与保护办法》,该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制定,目的是指导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和特别保护工作的实行。“在法律上,这也完全适用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以维护中国在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
11日,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预报台正式发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中国气象局亦于同日在国内板块正式发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天气预报。
美国东部时间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联合国秘书长助理发言人14日表示,秘书长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妥为公布。对钓鱼岛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管理
9月14日,中国终于以雷霆万钧之时势出手了:六艘海监船前所未有的进入钓鱼岛水域,执法巡示和宣示主权。9月15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公布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地理坐标,及其海岛监视监测系统中的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置图、示意图、三维效果图等。国家海洋局迅速宣布,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纳入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并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实施“常态化”执法机制。
中国政府已于16日表示,决定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目前中国已基本完成了相关的技术准备。中国政府根据国际法规定,一贯主张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从中国领海基线量起超过200海里。这是向国际社会进一步宣示和强化中国在东海的一贯主张,也是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的挑衅行动进行的一次纵深反制。这表明中国已经履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义务,完成了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的法律手续,在法律层面进行有力的主权维护和行使。
中国渔政部门亦宣布,将依据中国法律,派遣渔政船只,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等中国管辖海域实施巡航执法,以保护中国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9月2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白皮书强调,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毫无根据。
参考二
一、谢长廷访问大陆,行程定调:“开展、互信、分享之旅”;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个人身份访大陆。具体日程:4日启程赴厦门,然后前往东山岛祭祖;5日参访厦门大学并出席两岸学者座谈会,参观台商企业;6日赴京参观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场馆;7日出席世界调酒大赛;8日返台。
重要讲话:启程之前,他意有所指地说,“以前我写过一首诗,‘今日我足迹,未来后人路。’
10月4日 抵厦门机场:看到熟悉的语言文字,“就像去兄弟的家一样。10月4日 东山县铜砵村祭祖:政治不能超越人性,宗亲的热情让我感动。10月5日 与厦大学者座谈:两岸经济交流有获利,但要再提升,不能仅求同存异,要面对差异、超越差异。10月6日 与社科院学者座谈:提“宪法各表”论述,未来要面对、尊重、处理差异。10月7日 会见戴秉国:在国际上,不涉及主权领域,应给台湾更大的空间。
谢长廷大陆行 所 彰 显的多方面意义
首先,谢长廷是民进党掌权及“在野”以来参访大陆的党内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的这次大陆之行,可以称得上是民进党内最高层次政治人物的大陆参访。
其次,谢长廷这次大陆之行虽然是受国际调酒协会邀请,而且以个人名义前来,但是公开的,光明正大的,并受到大陆方面的高度重视,给予高层次接待。
再次,谢长廷到福建寻根祭祖,强调“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展现了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文化台独”的否定,所彰显的文化与政治意义非常重要。
第四,谢长廷对两岸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给予正面与肯定的论述,而且强调两岸“不能只是求同存异,应面对、处理及超越差异,并有耐心和互信”,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可能会对未来民进党的两岸思维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谢长廷受党内既定政治立场所限仍不承认“九二共识”,明确阐述“宪法一中”立场,较民进党内其他重要政治人物而言仍是一种进步,甚至是对“法理台独”的一种否定。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到大陆参访,受到大陆方面的高度重视,虽然此行还不能改变民进党的基本政治立场,但不可否认开启了民进党与大陆互动的新一页,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重要助益。
二、中国海军迈入航母时代”
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平台“辽宁”号(“16”作为舷号,),是由前苏联“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改装的,经过中国自力更生的改装修复后,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走进中国海军行列。航母舰长张峥,政委梅文。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三 :
一、关注十八大过去十年,全国党员从6600多万人增到8400多万人,如何保持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十八大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二、11月5---6日,为期两天的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来自亚欧各国的50多位国家领导人在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中重申,为应对共同的挑战并且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亚欧国家应深化各领域对话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更具活力的伙伴关系。在这次以“和平挚友、繁荣伙伴”为主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全球性问题发言。
三、美媒称奥巴马率先获得270张选举人票获得连任 11月6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奥巴马已经赢得足够的选举人票(270票),取得本届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奥巴马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连任的少数族裔总统。
四、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主犯糯康一审被判死刑11月6日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主犯糯康被判死刑。桑康、依莱、扎西卡均被判死刑,扎波被判死刑缓期执行,扎拖波被判有期徒刑8年。
五、中国首办全球卫星导航年会 “北斗”提升话语权
11月4日起至9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七届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ICG大会。作为当前国际卫星导航领域重要的多边平台,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是在联合国框架下的政府间非正式组织,旨在增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促进卫星导航全球应用。每年一度的ICG大会也成了世界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会议。中国举办本次会议,也是深入参与全球卫星导航领域事务一个表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可以提升中国在全球导航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也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自ICG成立以来,除第一届大会由ICG秘书处主办外,印度、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日本五国依次举办了ICG大会。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发射升空。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中国正式迎来北斗导航时代。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遵循“先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从1994年北斗卫星定位试验系统开始建设,启动“第一步”发展战略,到2004年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正式立项,再到2012年区域导航系统最终建设完成,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自2000年以来的短短十余年时间,中国完成了16星的密集发射。根据“第三步”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完成后,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独立拥有导航系统的国家。“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在目前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格局中,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开发了GPS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则致力于建设独立的伽利略系统,这些与中国的“北斗”系统共同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除此之外,印度、日本也在积极谋求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北斗”的竞争力,还在处于发展阶段的“北斗”,是一个建设中的系统,“在目前全球导航系统的四大供应商中,大家的发展路线既有大同之处,也有不同特色,在技术手段和技术路线上,中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这将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中一个有利方面”。
参考四:
第一、十八大日程安排与人事调整
十八大11月8日—11月14日 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主要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
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6、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7、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8、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15日上午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副主席:范长龙 许其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
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
●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要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
●要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规定要求在出访活动中,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在警卫安排中,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着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会议要求,改进作风,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
会议强调,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我国经济趋于稳定,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能够较好完成。
习总书记南巡改革春天可期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来到深圳、珠海、顺德、佛山、广州,走完整个珠三角,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12月11日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莫
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手里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李长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祝贺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五: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是针对这两个转变。“稳”就是要继续稳住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进”就是坚决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3、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4、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5、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6、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嫦娥二号,先后实现中国完成首次全月图、首次进入深空探索拉格朗日点、首次探索小行星三大记录。自2010年10月1日发射至今,该卫星从距地38万公里外的月球飞到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再到700万公里外的小行星,不断开拓创新试验任务,屡屡刷新“中国高度”。中国将在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着陆器与月球车软着陆月球,并首次开展着陆器就位探测与月球车巡视探测的联合探测。“嫦娥三号”所携带的月球车被命名为“中华月球车”,将使用我国首次研制的原子能电池。
三、12月16日,日本执政3年3个月的民主党在国会众议院选举中惨败,老牌执政党自由民主党获超过半数议席,重新上台,自民党党首、前首相安倍晋三将成为继吉田茂后二战结束以来第二名“梅开二度”的日本首相。参考六:
1、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是目标,文化软实力是手段。一个国家要成为文化强国即“拥有自己国家特殊文化符号的商品,文化固定遗产,和深入让他国了解熟悉的文化知识传承”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也就成为了文化强国,同样成为文化强国他肯定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如我们所熟知的韩国美女,美国可乐,法国美食,德国制造等这些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就代表着他们的文化软实力同样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文化强国。对于兴建文化强国之路我认为: 第一,应该好好学习,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做,而且能做好。
第二,可以利用学生的平台,宣扬中国传统优质文化,提高中国文化普及率。
第三,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多宣传中华文化。
第四,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是实践,从自我做起,自觉践行传统文化。
2、请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流等几个方面简要谈谈中日关系如何处理。
历史上:必须以史为鉴,正确对待和解决历史问题以及钓鱼岛和南海问题。
政治上:尊重、坚持中日关系重要文件的基本原则(三个文件)
经济上:加强经济互利共赢
文化上:加强文化人员交流、社会人员往来
国际上:加强国际合作磋商,共同应对维持东亚的和平和发展
3、中日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坚决捍卫南海主权。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觉得应该如何正确的捍卫国家利息,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形势与政策》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观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 还要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此外, 还要分析国际关系、中美关系、台湾关系等热点问题。
(二) 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特殊的魅力。
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并相对灵活。自始至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该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形势出发,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 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所不可替代的。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及其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随着形势与政策课的不断推广, 各高校针对自身的特点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 但这门课程在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差距较大。同时采取的形式各异, 有的采取小组统一备课, 教师讲课为主的方式;有的采取讲座、报告的形式;有的考试以写心得体会, 采取开卷或闭卷考试的形式作为本课程的综合考察, 但讲授的内容基本相同, 保证学生无论接受哪种方式都能接受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知识的教育。近年来形势政策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关成效:一是当前各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 有院领导、专家带头和“两课”教师以及从事多年学生思想教育的老师一起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队伍。在各年级中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 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 也加大了教学研究力度, 不断收集有关材料。使得时事内容得到及时的更新, 基本上做到了与时俱进, 形成了不断完善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二是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 学生了解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也了解中国在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进一步丰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 拓宽了视野, 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一个有益补充, 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三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指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学会弘扬科学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高校的大多数学生能独立正确地看待当前的形势, 很好地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式单一化,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过程基本停留在教师讲课这一模式上, 没有形成多渠道教学, 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开小差、逃课、厌学, 考前仅靠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的现象较为严重。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很多同学宁可和同学在最后一排挤一把椅子, 也不坐在第一、二排的空坐上。老师在讲台上认真讲解, 学生在台下看闲书、做习题、听音乐、发短信、各行其是。同时, 一部分老师授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不强, 缺少互动, 只是拿着书本、报纸、杂志照本宣科,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学习效果不佳。
(二) 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任教师认识存在偏差。
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公共课, 不太重要, 所以对待教学不是那么认真, 备课时间不够充分, 教学设计也很难合理化。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取悦学生, 在课上花费很多的时间讲故事、说笑话, 只拿很少的时间安排课程内容。还有的老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是政治课, 必须坚持原则不放松, 这样当然没问题, 但他们往往拒绝开放的探讨, 以真理代言人自信实施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教学, 学生的思维创造性难以发挥, 这样反而会削弱真理的教化功能。
(三) 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主动性。
形势与政策课有着知识更新快的特点, 因此单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经分析发现, 学生并没有形成一种主动了解形势与政策的风气, 学习也只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 老师讲什么, 就听什么, 课余的时间根本就不能触及此类资料, 只有少部分同学也仅仅停留在读报纸、看杂志上, 没有结合当前具体情况进行探讨与分析。
四、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途径
(一) 采用多种教育方式。
采用多种教育方式, 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好感, 创造一个教学的新平台。经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对讲课式、报告会、讲座、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认同, 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影视音响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丰富了教学资源, 拓展了教学的内容与空间。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 形势政策教育模式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建立起来。现在高校教学体系中, 电教设备比较普及, 形势政策教育要尽量利用这一优势, 把一些重大事件用生动感人的形式表现出来, 吸引大学生关注国家与社会, 并在这一过程中影响他们的思想政治观念。这样彻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老套的教学方式。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 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养成每天读报、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新闻的好习惯。在平时或假期要积极开展参观考察、专题调研等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 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上, 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
首先,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 除了通过不同知识课程学习, 广博而高雅的文化氛围熏陶和学生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体验外, 还需要教师人格的感染和启迪。《礼记》中说:“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形象地说, 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 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 使之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心灵, 一旦要奏出这样的旋律, 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 而这种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因此, 教育人格的教育力量不容忽视。其次, 面对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比较缺乏, 缺少专门的培训, 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学校在选择教师时要严格制定录用标准, 根据上级领导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老师要做到“博、严、高、好”。博就是知识面广, 综合能力强。要求教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严就是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正确三观, 提高追求, 经得起考验, 耐得住清贫, 思想作风要求不谣传, 不听谣,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就是要以高超的技巧, 掌握课程秩序, 重点突出, 开发思维, 优化思考;好就是教学效果好。同时还要做到“亲、染、勤、朴”这四点。亲就是亲切和蔼。用心与学生交流, 使沟通无障碍;染就是要有感染力, 用广博的知识、积极的态度、分析问题的角度去感染学生, 使他们以老师为榜样争相模仿;勤就是勤奋、刻苦, 使学生清楚地懂得学习和掌握知识是靠勤奋和刻苦得来的, 安逸的生活不会产生奇迹;朴就是艰苦朴素, 不穿华丽的衣服, 只用朴实的语言传授知识, 不要把社会上流行的时尚带到课堂。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率先垂范, 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教师应以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的情感, 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以优雅的行为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三)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的, 使其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 把自我作为认识、约束、调控与改造的对象, 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是实现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形势与政策课有着知识面广、知识更新快的特点, 单单依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 学生的学习没有形成主动化, 形势与政策课学习的潜在意识没有得到激发。因此在课余时间要主动去了解形势与政策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当前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文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07, 19
[3].崔景明.“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形式及实践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5
[4].邓纯余.《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07, 25
[5].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孙志华.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6
[7].陈立永.对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考[J].文教资料, 2007, 15
[8].李宪海.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2
关键词:厦门理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辅导员;规范化
中国分类号:C41
“形势与政策”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由于各高校师资力量和授课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的千差万别。
一、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
(一)教学计划与安排
厦门理工学院将“形势与政策”课完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之中。具体做法包括:
1.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以必修课形式纳入学籍管理。
2.每学期规划教学班级,安排时间,排入课表。
3.选派优秀老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老师。
4.每学期下达正式教学任务书,无论是专任老师还是兼职老师,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书。
5.“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老师要求提供基本的教学文件(讲稿、教学课件等)。
6.定期召开“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小组研讨会,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集体备课,并及时修正授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开课形式
厦门理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特点,确定了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基础,以专题式教育为教学形式的授课办法,具体做法包括:
1. 注重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和整体性:在每个学期的期末,由“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召集下学期任课的老师,紧紧围绕教育部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根据当前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点要求,确定下学期上课的具体教学专题和教学计划。
2.专题负责人制度:每个专题指定一名负责人。由负责人管理与联系本专题小组成员。
3.集体备课制度:由“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出具大纲,各专题小组集体备课,并形成基础课件和授课讲义。
4.定期反馈制度:每次上完课后,教研室主任组织当天授课老师开会,了解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5.适时监控制度:每次统一上课期间,由教研室主任牵头,对各班级上课情况进行听课,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任课老师。
(三)授课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这需要在短短的三个学时内,将一个专题讲深讲透,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上,厦门理工学院采取平时听课考勤加最后的心得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包括:
1.明确考勤纪律,规定凡旷课一次或请假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学生,本课程即视为不合格,需要到下个学年再重新学习。
2.第一轮授课教师在上课时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专题,由学生自选其中一个专题写一篇论文或体会。在最后一轮上课时,由最后一轮授课老师统一收取作业。
3.学生所交论文必须现场完成,以杜绝网上下载和直接复制黏贴。心得论文只需要600字,不一定需要长篇大论,最主要的是看学生真实的体会。
(五)管理体制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由教务处下达;
2.“形势与政策”课日常管理由“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负责;
3.“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辅导员老师由学生处协助“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选拔。
二、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几点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课程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每次上课都必须有不同的内容,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很不容易,我校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严格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是根本
形势与政策课是两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一定要从学校层面规定落实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内容包括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选拔教师、加强教研室建设、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反馈教学情况,以此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基础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广泛,实效性强,教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对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较为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又要熟悉学生的思想情况,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三)正确的教学大纲是前提
教学大纲是指导“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进程与方向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教学开展的基本依据,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详细地表述当下的时事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基本形势,理解当下的基本政策,因此,好的教学大纲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前提。厦门理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大纲由专职思政教师确定,能掌控好基本的导向,设置合理的内容,梳理出清晰的脉络。
(四)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重点:
大学生在校期间已接触了多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还和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复的话,必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
三、教学效果展示
(一)从学生的反映来看
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教学较为满意,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学生能及时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看待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家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世界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以及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立场。自2007年开设形式与政策课以来,我院形势与政策课学生出勤率高,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从任课教师的反映来看
授课老师普遍反映,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收获很大,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是每个学期在变更的,也督促任课老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时了解最新形势,最新动态,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能流畅的表达,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其次,任课老师大部分都是辅导员,辅导员在上完课后,可以利用备课中准备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从上级部门的检查来看
从学校教学督导团听课的反馈情况来看,老师备课认真,熟悉授课材料,学生上课秩序良好,自开课至今,没有一例教学事故,得到了学校和主管部门的认可。
考答案
1.什么是大学生“族化”生存现象?其特征有哪些?
答:在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催生出各类“族化”生存现象,例如“蚁族” “校漂族” “候鸟族”和“啃老族”他们经历着、体味着“生存以上、生活以下”摇摆的、流动的青春。他们有:多为80后、90后来自农村、乡镇;收入普遍不高缺乏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社会交往有限生活圈子较窄;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反复迁徙;因为学习等原因留在学校或附近等特征。
2.如何理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答:所有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民生问题。是稳疆兴疆之本。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1、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发展是手段。保障民生对落后地区意义突出。群众的要求更为迫切。
2、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打造“四个认同”需要民生支持。思想教育是一个大系统,由社会福利、社会意义和社会组织等三个系统所支持。小平:单纯的思想教育对少数人可以,对大多数人不行;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民生保障。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扩展就业渠道。少数民族一次性就业率20%,全国为70%。
3、是社会和谐的直接目标。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思维、统筹摆布。和谐社会必须最大程度防止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人力资本失灵。防止人力资本失灵,是解决不同群体电入差距,防止弱势群众被边缘化。屁股指挥脑子?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贵在贯彻落实
1、实施富民安居工程。安居是民生之基。2020年完成牧民定居任务。对口援疆的资金用主要用在民生方面。
2、大力推进教育事业。教育是民生之始,双语教育也是民生工程。双语教育有利于增强四个认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职教育发展。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3、积极拓展就业机会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根本还是解决就业问题。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群体,末就业大学毕业生,农村富裕劳动力三个群体就业问题。
4、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是民生的依托。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经济波动的减震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人口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对承担守边任务边民的补助制度。
5、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是贫困地区民生之路。坚持开发式扶贫。抓好连片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三项扶贫重点工作。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不能让边远地区同志既守边又守穷。
三、保障改善民生必须夯实责任
1、转变观念、更新工作思路。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执政理念、发展思路的深刻变革。切实关注平均数字之后的民生实情,有多少人没有达到平均数字。
2、切实脚踏实地、追求务实效果。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民生工作的成效既是各级党政执政理念、能力、效果的标准。也是衡量各级干部对群众是否真有感情的标准。
3、切实接受监督,注重群众认可。;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把公众认可度作为衡量民生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
3.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请列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
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更加突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带来的矛盾增多。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
价过于高昂,环境质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由于缺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产业技术,或是有了这些技术而又缺乏推广应用的动力,致使我们难以走出粗放型增长的怪圈。
二、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投资体制改革明显滞后。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习惯于借助预算内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而不善于通过政府消费来提供公共服务。对全社会投资重监管、轻服务,缺乏科学的、有预见性的宏观产业导向。政治领域的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诱发增长速度攀比和数量扩张冲动。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公共教育资源向高等教育过分倾斜,而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重2003年上升到24%(通常为20%左右),农村义务教育却面临危机。公共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倾斜,而农村缺医少药仍很严重。强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高涨,而贫困群体和社会边缘群体的呼声往往被忽视。人口发展态势仍然严峻。基数大、增长偏快、素质偏低、“未富先老”,是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多重经济社会压力必将接踵而至。
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要害并不在于经济发展差距,而在于社会发展差距。目前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还不够,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还较低,还没有明显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还不能普遍提
高欠发达地区的全民福利水平,因而也将不利于逐步改变目前全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状况。
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各国和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持续,并且可能发生分化重组。参与全球化将给我国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我国符合开放型经济要求的宏观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带来持续的贸易摩擦。今后我国还会遇到绿色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新贸易壁垒”。
此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鲜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威胁。这种复杂局面必将对我国完善趋利避害的机制和艺术提出更高要求。
4.党的十八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
1、据新华网2013年10月29日报道,中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正式发布。据报道,2012年9月,“万人计划”正式启动实施,这一计划准备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请了解“万人计划”相关信息,并结合“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工程等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工程,谈谈对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注意结合自己的专业。
2、据新京报2014年1月8日报道,四名院士联名要求中科院将涉嫌学术抄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除名。对此王正敏表示,“我会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也相信组织能给出合理的结果。” 请全面了解王正敏涉嫌学术造假事件,中国设立两院院士制度的初衷和历年来的成果及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的表述,谈谈自己对于院士制度、学术道德、人才培养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据中国政府网2013年12月19日报道,中国政府网入驻人民微博和新浪微
博,微博表示将主要发布国务院领导同志政务活动信息、国务院重要会议信息、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的政策文件及解读、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进展情况等政务信息,欢迎关注。同时,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已于2013年10月11日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
请结合近年来网络社交平台的飞速发展,网络参政议政功能的发挥,中央各部门及各级政府开通微博平台,南航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开通微博、微信平台等信息,谈谈你对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社交平台的功能,促进政务公开,扩宽公民参政议政渠道,拉近政府与群众间的距离,当前网络社交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等的理解和认识。
4、据新华网2014年1月6日报道,习近平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表示“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
请全面了解近年来中国在航空航天事业上的飞速发展成果,收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在工业布局、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对比,以及载人航天精神、“负重奋进、献身国防,唯实创新、志在超越”的南航精神等,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对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
5、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12月25日报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公告九次提到食品安全,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会议还强调,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请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表述,以及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等问题上的政策、举措、落实情况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谈谈你对于中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6、据华西都市报2014年1月8日报道,四川某乡党委书记在获悉村民办事找了媒体后,说:“感觉是你来威胁我,本来想给你解决,(因)你说法不对,不给你解决,你威胁共产党!”,此时被网络解读为“威胁我就是威胁党”并进而引发舆论热潮。7日晚间,当地政府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经初步调查,网曝达川区罐子乡党委书记罗某“威胁我就是威胁党”等不当言论属实,罗某已被相关部门停职,接受调查。
近段时间来,关于群众找地方政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这样的情况与旨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相违背,与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人亲力亲为走进群众,关心群众困难的榜样相背离。请结合中央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相关规定,近年来媒体就相关问题的报道、评论,自己生活中的体验等,谈谈对你党群鱼水情的故事,脱离群众的危害,以及如何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学生党员责任的理解和认识。
7、习近平2013年12月31日在新华网撰文《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文章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中国新闻网2013年12月31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境外华文媒体分析指出,由总书记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展现出了其“一肩扛”的魄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深化改革的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如何破除各种阻碍,科学制定深化改革措施,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党和国家的重点课题。
请详细了解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结合中国(上海)自贸区、天津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等的建设,中国深化改革可能面临困境等等,谈谈你对中国深化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8、据新华社2013年12月5日报道,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信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据新华社2013年12月19日报道,中宣部部长刘奇葆19日出席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近年来,以顺利完成亚青会志愿服务为代表,南航在志愿服务上颇有建树。但泛滥的志愿服务也让这个本来光荣的行为蒙受了一定责难,比如对于前往偏远山区支教的质疑,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青年如何在社会志愿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热门话题。请结合中央相关政策,联系自身实际和感受,谈谈你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解认识。
9、据《人民日报》2014年1月3日报答,“北京‘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PM2.5的平均‘贡献’不足4%。”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一位研究员最近发表的研究结论,与此前环保部及中科院其他课题组等多家研究机构的结论出入较大,引起媒体关于“环保部、中科院就北京雾霾真凶存在分歧”的热议,一些人还质疑,一线城市控制机动车上牌量等政策,是否有实施的必要。1月2日下午,中科院紧急召开新
闻通气会,表示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认真探讨,得出一致结论认为“这一数字被严重低估”。
近年来,全国时常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给“生态文明建设”敲响了警钟,关于雾霾的成因,政府、企业、个人如何防止雾霾危害等话题往往成为舆论热点。
请了解雾霾等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就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可持续发展、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等等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10、2013年11月末,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文章在网络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请查找此文,了解各方评论,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爱国主义和青年责任的认识。
11.结合你所关注的其他时政热点,进行论文撰写。
论文格式要求:(2000字左右,各班班长收齐后17日交到518办公室)正文标题:黑体、小2或2号、加黑、居中
作者姓名:楷体、4号、加黑、居中
正文:宋体、4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
白驹过隙,转眼四年,2012年已经接近尾声,我的大学生涯也进入了大四,16节形势与政策课程我已全部听完。纵观世界,中国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形势呢?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很应该去分析一下眼前的格局。
随着前段时间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改变。究竟 应该怎么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准确 把握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上对 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多的争论,而我们始终强调中国的定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11年 5 月,温家宝总理走访捷克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会上温总理特别指出,“中美 共治”的论点是毫无根据的,是错误的。总理之所以要这么讲,是因为“中美共治” 这样一论点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现况的疑惑、忧虑,特别是我们的 朋友俄罗斯,他是中国在欧洲重要的合作伙伴及重要的战略基础——广大的发展 中国家。这一论调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我们争取尽可能多的朋友带来了非常负 面的影响。所以,总理做了这样一个明确的表态,目的就在于要尽快把这种论点 遏制住,尽快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主 要有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第一,实 力地位显著上升。刚步入 21 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仅在世界排第七位,GDP 约 1 万亿美元。21 世纪的前 8 个,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排名几乎是一年 上一个位置,2008 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 年或 2010 年可能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 2008年1年达到 4.4 万亿美元,提前 12 年实现“到 2020 年经济总量比 2000 年翻两番”的 目标。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第二,除经济实 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在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 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 军等实力相比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有了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明显扩大。科技 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更是让不同国家不同领域 对中国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的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 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却在持续下降,从反面再次体现中国 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主 要盟国的极力反对,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也有所下降。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使其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信誉度严重下降,对此美国不得不有所调整。所以奥巴马、希 拉里、佩洛西,走遍世界都要“倾听”,他们现在外交的重点是要改善美国在世界 眼里的形象。在美国国际地位下降的同时,俄罗斯实力和国际地位也在持续下 降,其经济实力正由二流国家沦为三流国家。普京于 2001 年曾说: “10 年前中 国的经济实力是苏联的一半,10 年后俄罗斯的实力是中国的一半。2008 年俄罗 斯的经济实力是中国一半的一半”。近20 年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国内改革步履 维艰,实力地位不进则退。欧盟进入新世纪后也在原地徘徊,经济发展勉强维持 低速增长。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 无法追赶中国。现在所讲的“金砖四国”,实际上四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三 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加在一起才相当于中国,甚至还差一点儿。第四,金融危机 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没有受到根本性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 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中国 2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 的充足资本,使中国成为危机中世界极少数中坚力量的一员。中国银行和企业的 实力以及国际地位在攀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第五,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 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 的信任、肯定和信心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对外关系得到持续改善,其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 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 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第六,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 方主流舆论中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这在奥运会境外火炬 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毒牛奶”和“毒饺子”等事件中表 现得尤为清楚。我们在世界眼中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 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而没有民主、没有 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更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对于这 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国际体系转型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历史机遇
第一,整个国际体系转型是和平转型,而不是战争转型,这个和平转型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对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是非常有利的。第二,美 国主导的霸权体系在缓慢地走向衰落,但仍有相当大的主导能力,而美国缓慢走 向衰落的过程,正是中国崛起的良好机遇。第三,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 系尚未形成。不管 G8 还是 G20,都摆脱不了联合国体系。无论未来世界将处于 怎样的一种体系,中国在里面都将唱主角。第四,新兴大国群体崛起,这些国家 积极合作可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合理权益,并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寻求通过协商与合作来修正国际体系,构建国际机制。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 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故所遇的阻力会大大减小。第五,中国 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中国未来崛起后的国际角色、国际地位都是建立在和 谐世界的框架里,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而且不会给世界带来重大的灾难; 实际上这也正是和平崛起的要义所在。
三、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的障碍和挑战
这些障碍和挑战在我们今后 20 年中将影响我们地位变化,甚至会导致我们 上升过程中断,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第一,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结 构的低层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绝对不是中国的全部面貌。经济总量 的低层次是中国的特征,中国目前是大国但远远没有成为强国,要把低水平的量变成高水平上的量,这个问题很大。第二,中国存在各种形式的潜在社会危机。这些危机我们不能小看,如独生子女造成的年龄结构问题,今后中国的劳动力也 许会严重短缺,劳动力价格则会急剧上涨,我们所有的竞争力将面临改写,而这 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三,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内外统筹能力的不协调性,包括 各个部门统筹能力的协调,这样的制度建设往往都滞后。第四,资源的有限性和 生态的脆弱性。倘若我们要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甚至于高质量地成为第一经济大 国,资源上和生态上都无法得到支持。第五,我们周边地缘环境极其复杂和多变,像朝鲜和巴基斯坦,谁能预料到它们今后政局会怎样。也许有一天我们将面临核 武器的包围,也可能周边海洋问题变成尖锐问题,亦可能生态恶化导致周围国家 对我们产生敌对情绪。因为所有的亚洲大河都来自中国,中国如果破坏上游,所 有的亚洲国家都必受难于中国,现在哈萨克斯坦就在跟我们抢水源。第六,中国 统一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例如解决**问题、台湾问题将成为长期的任务,路途 也必非常艰辛。第七,跨国非传统安全和国内矛盾结合的危险性。第八,中国与 主要大国的共同利益和战略利益冲突并存。随着我们个子越来越大,战略空间越 来越大,战略冲突部分自然会上升。这一块必须尽早地考虑,一是要积极预防这 类冲突,二是要使共同利益的增长快于战略利益冲突的扩大。第九,全球治理能 力和国民素质的准备不足。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普遍是国民全球意 识不足。今天国民大规模走出去带来的危机,都是因为我们国民素质跟不上,而 这也正是许许多多问题的根由所在。
四、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探索,实践
对高职院校来说,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课程。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度明显不够;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单一, 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师资队伍的质量良莠不齐, 授课效果不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考核机制不完善等。要改善这些情况, 高职院校必须做出以下几点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提高
针对形势与政策教育, 高职院校一定要站在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上提高对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抓紧的同时, 要抓出实效。高职院校可以在宣传部门、教务处以及学生处和团委等的领导下建立一个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小组, 这个小组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规划和督查, 真正落实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要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 适当拨出一定的建设经费, 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展开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顺利。争取建设和完成职责分明的思想政治全方位教学管理体系和教育格局。其次, 高职院校还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纳入各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方案之中, 每个学期至少要保证6个学时。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根本, 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进行提高,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使课堂具有感染力及吸引力, 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二、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法, 开展实践教学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高职院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时一定要顺应社会发展, 使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 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清晰的影像资料, 把形势与政策中的长篇道理简洁化, 化抽象为具体,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其次, 高职院校要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该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专业方向与实际思想水平结合起来, 在重视课堂教育的同时, 着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课外时间, 可以多组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 利用一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此外, 高职院校还可以把“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与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利用知识。这些, 对学生政治意识及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三、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考核方法要灵活化
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行准确的把握。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的有效出路, 也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提高的关键。高职院校在选拔完优秀教师后, 不能放手不问, 而应该对这些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师的教学能力, 只有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改进, 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其次,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各自的院校实际, 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考核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而不是千篇一律。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要把考核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 对学生的课堂考勤严格化, 对学生们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突出的考核。在期末时, 要采用闭卷或开卷的形式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书面的考核, 也可以把学生的课堂参与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归纳进考核成绩内。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写论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结合国内外形势, 写一些评论性地文章或者社会实践报告。总而言之,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考核上, 方式一定要灵活、规范, 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度必须提高, 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实行实践教学, 并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在考核上也要灵活化,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章松寿.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J].南昌高专学报, 2010, 11 (36) :52—5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主渠道重要组成部分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自然也就成为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课题,要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取得实效,必须把握学生认知形势与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驿站,同时也是大学生直接感知形势与政策的主窗口。大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在学校接受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家庭对形势与政策的感受和研判加以对比,如果两者相符合、相一致,大学生就会坚信学校的教育,从而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如果经过对比,发现明显不一致,甚至和家庭的感受截然相反,大学生就会质疑学校教育的可信度,从而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经过多方调研,不难发现,家庭对大学生认知形势与政策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发生作用。
(一)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为大学生认知形势与政策奠定了情感基础
一般来说,家庭成员是大学生情感上最亲近的人,父母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首任教师。由于天然的血缘联系和后天的亲情养育,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父母的价值观会通过自身的言行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子女,使其在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与父母趋于一致。家庭背景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至关重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二)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影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物质基础
家庭的价值观奠定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情感基础。那么家庭究竟是怎样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关于形势与政策认知的具体区别究竟体现在哪里?某高校“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大学生思想动向调查”课题组根据研究的需要将中国社会人群划分为九个阶层:工人、农民、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省地中央各部、事业单位等处级以上干部、县乡科级以上干部、军队团级以上干部)、教师和科技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一般干部和办事人员、下岗职工等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分别调查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工人、农民、国家与社会管理、教师和科技人员、一般干部为主人群对国家正面评价高。自由职业者等相对较低。该项调查虽然是针对社会阶层分化对大学生思想动向的影响调查,但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对大学生认知形势与政策认知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是大学生认知形势与政策的物质基础,脱离了这一物质前提,就无法理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过程。
二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认知的影响
学校是大学生系统接受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内的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提供了精神土壤
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校园文化专指精神层面。为研究方便,本文取其狭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校园的政治文化氛围影响到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热情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两千多所高校星罗棋布地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特性决定了每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所在地区文化的影响,因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高校校园政治文化氛围相对比较浓厚,几乎每所大学都有学生自发成立的政治理论社团。南方沿海地区高校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由于地处沿海开放前线,校园商业文化氛围相当浓厚。
2 高校不同的学科类型和专业背景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文科类高校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关注度显著高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关注度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
(二)高校通过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或讲座直接培养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观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二是举办形势与政策讲座。此外,为了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高校一般同时还编订下发形势与政策学习资料、光盘等课外辅导资料。通过各种形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直接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观。
(三)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间接提高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能力
目前,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各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该类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并不直接培养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观,但由于通过开展两课教学提高了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间接提高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高校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可以坚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可以通过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大脑,提高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这些对于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能力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影响
学校是大学生系统接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时事报告、参观访问等,认识和接受各种形势政策信息,分析时下形势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所要求的形势政策观。但社会作为大学生获取形势与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供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主要素材
社会提供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主要素材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三个:社会矛盾、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这三大素材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影响各有侧重,总的看来,社会矛盾的激化引起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关注,社会思潮的活跃促进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思考,而社会舆论的导向则影响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判断。
1 社会矛盾的激化引起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关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各阶层分化日益严重,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时隐时现。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渗透,他们不仅通过扶植代理人公开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妄图从内部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而且在中国周边不断挑起事端,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敌我矛盾随时有激化的可能。这些无疑也吸引了思维活跃且饱含爱国热情的大学生的关注。
2 社会思潮的活跃促进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理念大量涌入国门,西方敌对势力及其代理人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大肆宣扬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论,美化资本主义的所谓“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于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大学生便开始关注各种社会思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思考。
3 社会舆论的导向影响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判断
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趋同性。这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感染。当社会舆论对形势与政策的某一具体环节评价较高时,大学生的评价也大多比较积极,相反,如果社会舆论的评价多为负面时,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也会相应呈现出消极的一面。
(二)互联网是社会影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生活环境所致,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校园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不仅遍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而且校园的各项现实资源被各种先进的信息手段数字化,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字空间使得现实校园在时空上得以无限延伸,巨大而深入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为大学生获取形势与政策信息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道,网络成为大学生认知形势与政策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化形势与政策认知的有效方式
社会实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为了研究的方便,这里的社会实践取其狭义,即校外社会实践。
1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意义
实践是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对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首先作为国家、社会、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社会实践类型,是体现教育与社会生产活动相结合,体现受教育对象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充分实现教育使命,充分实现教育目标的实践活动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完成我们的教育任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走进社会,真正融入社会的实践类型。第三,这种社会实践以整个社会为广阔平台,远比课程实践、校园社会实践更具有现实性和开放性,同时也更具有挑战性。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在学校学得的形势与政策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相对照,如果理论与实践相一致,就会进一步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如果理论与实践相背离,则势必会激发大学生进一步思考社会问题,反过来又会促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学习向深入发展。
2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的影响机制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参考】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标准的论文范文11-18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07-02
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形势09-13
形势与政策论文要求06-21
形势与政策南海论文01-05
形势与政策分析论文06-10
形势与政策论文建设新农村11-11
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09-22
形势与政策论文1_能源安全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