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总结(精选8篇)
转眼间,大学四年已然接近尾声。这四年里,除了学习,我们的的确确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东西。就拿《形势与政策课程》来说,关注时事,聚焦社会形势政策变化,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生活。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很显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生在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只做墙角的书柜,必须走出象牙塔,去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
课程期间,我们看了视频重走长征路、走进祖国成长奋斗史、回顾祖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关注着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状态下的社会现状和变化动态。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现有“适实务者为俊杰”。社会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大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我们不仅要依据形势和政策还找准自己的定位,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个人目标去制定可行的学习和实践方案,同时还要认清社会形势和熟悉政策措施,来为我所用,帮助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万花筒。当今形势,表面一片平和下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观念的冲突、理念的碰撞,新潮事物的成长,这些无不要求着我们每个年轻人去不断学习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从基层到高层,从国内到全球等等各个层面,都隐含着波涛汹涌的发展、竞争的态势。我们目前要做的是关注时事变化,居安思危。全球化的经济危机,虽然我国能继续保持着GDP的连续增长,但也难免出现了国内经济市场的通货膨胀率上升现象;全球环境变化引起广泛关注,各国政府和人民扮演者何种角色;各国政治体制的不同,对各自发展的影响各有千秋;中国内政问题的演变,台湾问题仍然处于僵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文化入侵,对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加剧等等。所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大学生必要关注的焦点。我们要把握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拓宽自己的见闻视野,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储备知识力量。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体验式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教学实际, 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的主要途径分别是:网络、电视、报纸、形势与政策课, 而他们对国内外形势的看法主要受媒体宣传、网络观点、同学交流、老师意见和领导人讲话等方面的影响。但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多采用照本宣科的纯理论教学模式, 偏重于传授、宣讲、灌输一定的形势知识和时事政策, 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 更无操作性强的实践经验。因此, 陈旧的授课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达到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体验式教学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形式, 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形势与政策》课程体验式教学应重视的方面。
一讨论:增进互动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宣讲一定的政策与信息, 更重要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社会问题、探索方针政策。因此, 理论讲授、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何况是达到期待的教育效果。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重视讨论就是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课题在课堂内外进行讨论,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具体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时事点评、开研讨会等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既能体现专题内容, 又富有争议性或对抗性的话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展开辩论赛或者沙龙活动, 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的生动性与互动性。
二开放:开阔眼界
如今是信息时代, 每个人获取资讯的平台非常多, 国内外形势也呈现多元化, 很多学生甚至比任课老师还要懂国内外形势, 他们关心的问题可能更值得关注。而如果我们仅把《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限定于给定的主题, 显然是较局限的教学思想, 也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无趣。因此, 我们要顺应多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开放教学思想, 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开放教学主题, 拓展学生的视野;三是开放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 教师要努力让课程实现开放化, 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多学科地收集相关信息和形势主题, 确保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实践:获得体验
胡剑认为,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题都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大事件, 加上当代大学生对现实问题具有比较强烈的批判倾向乃至逆反心理, 对社会现实问题更加笃信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得来的结论, 因此, 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 在《形势与政策》体验式教学中, 可以从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环节来获得体验。具体操作如下:一是通过情景模拟、专题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实现课程的实践性;二是以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 结合形势与政策的主题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三是以寒暑假为契机, 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 开展相应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形势, 返校后以“形势与政策话实践”的形式结合理论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分享:收获启发
《形势与政策》体验式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游戏或活动, 如果停留于个人的体验, 是无法让人有所成长的, 唯有经过同学之间的分享、相互借鉴, 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在成长。但是, 如果分享也流于形式, 自然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为了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在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授课主题提前分组, 每个小组推荐成员进行分享。同时要注意,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虽然很多, 他们的认识也多元化, 有些是正确的, 有些可能是偏激的, 这就要求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能在学生的分享中给予恰当的引导, 并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让其他同学也能从大家的分享中学会思考, 收获启发。
学生通过分享获得启发后, 即加大深度与层次的内化过程, 教师此时应通过有效的总结策略引导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与观点得到进一步升华, 理解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因此, 该环节的目的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本课重难点的基础上总结强化, 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学习和自主成长。
总之, 运用体验式教学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 需要教师充分创设好问题情境, 通过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开放、实践, 与学生一起探究发现;通过分享、总结和评价, 最后收获启发和提升思想。
参考文献
[1]胡剑.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学改革初探[J].沙洋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 (6) :41
[2]胡剑.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 :135~137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289-0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特殊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从1987年教育部决定在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的,从该课设置以来,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让大学生对国情,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有了正确的认识,还进行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这些都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比较特殊,因为它的学分数和学时数与常规课程相比,有很多教学环节都不能用普通教学的管理模式来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特别强调思想教育性,但是学校安排的课时又比较少,很难保证能在课堂上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全面的专业的知识,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另外,在管理上是将课程建设纳入了高校学生工作范畴,变成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总体重视程度。
(二)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也不重视,据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 31%的学生认为重要,但没必要花太大精力学;32%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甚至可以不开设。[1]另外,有一些平时比较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的学生,他们经常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等途径了解新闻,但是他们不愿意上形势与政策课,认为自己不用上课照样就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来上课听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省下来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
(三)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形式,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学,导致教学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听起来也没有感染力、吸引力,课堂气氛非常沉闷,不受学生欢迎。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及性质特殊,所以,任课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往往投入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又加上学校给的学时比较少,导致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有一些高校采取的是开几次讲座,或者再加上零星授课就可以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还有一些学校也考虑到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但是也因为经费问题以及课时、学分数的限制而举步维艰。
(四)学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程归入教务管理部门管理,而且又无法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管理范围,所以,只能长期挂靠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这种两难境地直接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游离于学校普通教学体系之外,由于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那么所谓质量上的保障更无从谈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不到位主要是教材内容建设严重滞后和课程考核方式自由松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材很多学校是用自己自编教材或者是用上级行政机关统编的教材,有点甚至没有教材,是任课教师自己准备讲课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材内容建设严重滞后。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方式上,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开卷考试或者是写论文的自由形式,这样一来考试的严格程度可想而知,严重影响任课教师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高校应该重视形势与政策课
首先,学校应该开设专家、领导讲座,对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针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或领导来作报告,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他们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自身的知识面。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
其次,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不仅要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数量,也就是要增加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课时及学分数,而且还要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学、历史、法学、军事、外交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知识渊博,并且要坚持每天了解和掌握时事新闻。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量非常大,仅备课一项就几乎要占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所以学校应该给予任课教师一定的待遇,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新颖性和时效性,这也决定着其许多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所以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多参与科学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应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讲授方式。 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的特点,再加上有限的教学课时,决定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启发式讲授法为主,灵活穿插使用其它有益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说可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着力强调其课堂必须是学生"在场"的课堂,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情感和体验,其教学形式是多主体互动的民主对话方式,而不是简单灌输式。除坚持常规课堂讲授外,课内以班级为单位的爱国主义巡礼展示,课外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报告与道德体验报告等生活化、体验式的教学环节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做法。[2]
(三)教师对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熟练掌握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熟练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就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就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感性认识,能够较强的增强教学效果。当今电化教学的先进教学工具非常多,比如有电影、电视、录像,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师可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来观看一些电影、电视、录像或相关片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与讲授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能大大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课听课的兴趣。
(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改革教学内容基础性的工作是对教材进行改革。因为,目前各高校没有形成统一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材,所以必须构建一套具有立体的、开放式的、内容新颖并且不断丰富的教材。立体式的教材的基础是以政治理论为基石,政治理论的内容主要是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组成;所谓开放式的教材,是指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引出的时事新闻以及党的最新政策,同时,还要注意总结这些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引出的时事及党的新政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场讨论,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要对那些对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影响的事件以及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关心的事件进行讨论,如果能够组织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效果更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氛围,能够使得这样的教材的内容永远新颖、并且不断丰富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另外,高校也相对缺乏该课程的专职教师,造成了课程的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教学内容往往依据任课教师的知识面而任意调整和规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性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最好能做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有机地结合,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3]。因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各有各的优点。专职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理论功底,并且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并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干力量;而兼职教师是辅导员,一般都是在学校做各系部的学生工作,因为他们经常接近学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最为了解学生,这样以来教学针对性就相对的比专职教师要强。如果把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起来,双方的优势能够相互补充,比如说,专职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兼职教师拥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相结合,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益处。有了这些后,下面就是怎样把教学内容应用到每一次的实际教学中?因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时有限,所以要好好利用这些有限的时间。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提出讨论的话题。因为学生自己讨论选择的话题经常会是他们自己最感兴趣的,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最关心的话题。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比如在当前形势下的就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讨论,对他们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也大有裨益。[4]因为,学生人多,个人的认识程度不同,见解不同,所以这样他们之间就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差异,讨论起来肯定出现很多分歧。所以,学生在讨论,教师一定要做好总结,进行引导,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五)形势与政策课的考试方式应进行改革
每学期结束后的考试,不能采取一贯的笔试考试方式,也不能太自由松散,否则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形势政策课的考试方式可以采用通过写小论文、心得体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这一学期的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考核。可以把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也可以把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测评。这种考核方式能够使学生告别了死记硬背的"苦日子",而真正使党的方针、政策入心、入脑。[2]
参考文献:
[1]方海峰.新时期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 2006, (2).
[2]莫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改革[J].法制 与社会,2010,(14).
[3]文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19).
自从担任形势与政治课任课教师以来,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教学工作,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得到了新的提高。并且更新了教学观念,加深了对于教师工作内涵的理解,圆满的完成了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工作方面有了更大的收获。我现将自己在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对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论及教师的教育素养时,他说,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最主要的交接点,可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也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基础,作为一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经常性、一贯性、必须性的工作,如果脱离或松懈,就会使我们的思想引导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发生分离或留下隐患。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加正确的思想政治影响,成为我们专职工作部门的工作补充,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和深入。那么要使这项工作既全面、经常性开展,又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同时又使学生乐于接受,就有赖于我们授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其作用更显著,意义也更深远。教师影响既生动又直接,成效更显著。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要胜过一百篇理论说教。利用教师自身示范对学生施以正面引导和潜在影响是学生比较直接、生动地接受正确思想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
1.明确教学目的,多与学生交流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高校细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我自身的经历,谈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艺术地运用好自身综合素养,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点滴感受。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了让课堂气氛活动起来,我们教师可以调动自身所有素养和灵活驾驭课堂节奏来实现,但要活而有度。为此,教师在平常的交流中就要明确告诉学生,上课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它不等同于课外的生活。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提问一要注意“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将要提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
2.教学内容紧扣时事,与国家政策方针一致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即时了解和正确对待过内外重大时事,是大学生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区别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典型特征,在于它的时政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时代脉搏,高扬时代主旋律,尽可能选取典型的热点时事作为教学案例和素材,巧妙地选用热点时事,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抽象、深奥的哲学道理变得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任务、发展要求及成就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关注和分析时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领悟力,树立大局意识,客观分析、科学对待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找准发展的目标,加强品德修养与和谐人格的塑造,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等都具有重要作用。3.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人格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虽然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然而“身教重于言教”,再强大的知识力量还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十分重要。
三.形势与政策课与社会实践
形势与政策课不是一门理论课程,社会实践也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实践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且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既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又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对大学生加深党的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党的领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关键环节。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指导作用和引导作用。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共6学时,本学期成绩满分为20分。
一、授课安排
把《时事报告》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
二、考核方式
1、每人完成一篇小论文,字数在1000字以上。
2、论文要求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特别注意:须在文章的题目之上注明学期、学年、班级、姓名、学号。如:2010-2011-2班级:工程2姓名:xxx学号:12345673、论文提交日期:11月7日。由班长收齐,按学号排好,交老师。
4、论文题目由任课教师从《时事报告》中自行选取。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指南(小题目自拟):特别要求:与党和国家观点一致!
1、关于经济热点问题研究
2、关于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3、大学生如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4、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5、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6、日本核泄漏带来的问题
7、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局势
8、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与中国的影响
于佳琪
我很感谢学校为我们请来这些各个方面的专家,开设了这堂课。使我能对很多国际大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我不仅仅盲从于信息的洋流之中,而且能跳出信息的洋流,透过事件的表象,认清事件的真相。
而且在我看来,形势政治课的开设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钓鱼岛的争端,骤然在民众间爆发,各种网络消息充斥着我们的视听。各种各样的观点,流传甚广。网上各种观点疯传,在有关钓鱼岛的贴吧上,有人转帖“国人必转:日本永远是中国的世敌,除非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群情激奋,一时间日货,日产被群情激昂的国人弃之如敝履,游行抗议活动在全国此起彼伏的开展,就连学校也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就在这时,学校请来了一位专家为我们讲解了钓鱼岛问题由来的始末,为我们讲述了这次事件爆发的起末4月17日,石原慎太郎: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中国外交部回应: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举措非法无效。一直到近期事件发生的最新进展。并为我们剖析了隐藏在此次钓鱼岛事件中的真正厉害关系。指导我们如何理性爱国。
理性爱国,表达爱国热情,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爱国绝不是僭越法律的借口。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要建设法治国家。在日本政府做出侵犯中国主权行动时,我们当然要亮出自己的态度。但爱国应该在中国法律框架内进行,僭越法律底线的“爱国”行为只能授人以柄,损害国家形象,使亲者痛、仇者快。戾气并非正义,只有理性爱国、奋力强国、精心治国,才能真正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此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给我们讲的十个经济热点问题。这些经济问题虽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但其实,我们都生活在这些经济问题的影响下。从宏观的经济政策到物价,消费,就业„都与我们密切相关。因为老师的讲解,我开始关注宏观经济学。老师的讲解使我发现宏观经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并不是只有政府官员才需要学习的。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的,都行该学习的。
一、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虽然, 我国很注重高校的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教育, 但是在实际教育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课程定位模糊, 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
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对形式与政策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不够清晰, 在政策制定和资金师资建设的投入不够, 使得教育目的难以落实, 教育形式化, 最终导致该课程的教育目标无法实现, 达不到最佳效果。而学校对该课程的定位模糊, 也最终导致学生对形式与政策课程的不重视, 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 自己不想学业不愿意学, 甚至还有些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开设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 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作用不大。还有些学生认为如果要了解国内外形势通过电视、网络和报纸等途径即可, 没必要花时间去上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学习。
2. 师资队伍薄弱, 教学随意化
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职教师, 大多都是由一些文科老师进行兼职担任, 更有一些高校的形式与政策老师就是由一些担任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党委书记和行政秘书来进行教学, 由于他们的工作精力有限, 不可能对该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精细的备课, 所以最终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有的高校形式与政策老师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兼任, 课后各自回归原单位, 使得该课程的教师不稳定, 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 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形式与政策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教师的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 过于随意化。这样会导致一些教学内容的纷乱, 课堂成为老师对社会发牢骚的场所。甚至有的高校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就是抽几个国内外社会热点来进行讨论应付了事。
3. 教学方式落后死板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都已经超过万人, 而且课程教学的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本科的大一到大三的学生, 还有专科的大一、大二的学生, 要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开展形式与政策的教育其难度是很大的。有些高校不愿意花精力在此课程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就简单的以座谈讲座、教师报告和观看影片的方式来进行形式与政策的教育, 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谓不敢恭维, 教学方式的落后和死板, 最终导致了该课程流于形式。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1. 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
形式与政策课程由于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这就要求在师资队伍的结构建设上要达到专业化和多元化, 在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方面也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要根据课程的不同专题和性质来对各个级别职称的教师比例进行合理分配。
2. 教学内容专题化
形式与政策的课程由于每个学期的课程比较少, 那么是运用有限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还是根据老师的喜好来对学生进行指定社会话题进行探讨, 这两种方式其实都不可取。要做到教学内容的专题化, 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和需求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化设置, 要在教学内容方面下足功夫, 完成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 授课模式讲座化
在授课安排方面, 教师如何备课, 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又一话题。本课题组认为课程组应该组织教师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授课教师根据所选专题集中备课, 深度挖掘专题现有各种资源;学生根据教学系统公示的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选题, 根据自己兴趣及时间进行选课, 选择学习专题;
4. 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
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形式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还是过于死板和单一, 教师要做到“教有常法, 但无定法”。在形式与政策课程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例如:多媒体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情境设置法, 专题研讨法、案例分析法等等。根据所教授学生的不同专业性质、素质特点和身心规律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如何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方面选择最佳结合点, 这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又一重要亮点。
摘要:《形势与政策》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和教育阵地, 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来看, 暴露的问题有很多, 例如:课程定位模糊、师资队伍薄弱、教育方式落后等弊端。而这些弊端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不够重视, 认为该课程可学可不学, 使得教育目的流于形式。笔者身为一名大学教育者, 通过自身的教育经验针对该课程所存在的教育弊端提出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几点建议和设想, 希望能给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何伟纲.田世锭“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建议与思考[J].教研教改, 2008 (9) .
[2]曾庆栋.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反思[J].高教高职研究, 2009 (1)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 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尤其是中国周边安全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也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依据和总体原则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具体表述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3]。
在总体原则上,主要把握好三点:一是确保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二是采取适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三是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操作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培养目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建立“3+3”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分为“时政新闻播报”、“热点话题讨论”和“专题演讲点评”等三个环节,其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性。第二部分为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包括“开展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创办一份时政小报”和“举行一次主题摄影活动”等三个环节,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一)课堂实践教学
1.时政新闻播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准备最新的时政新闻材料并制作成PPT,并指定一名或两名学生代表作为主持人,在课堂上进行时政新闻播报。也可以允许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小组在课堂上将该小组课前制作的时政新闻播报视频进行播放。时政新闻播报内容包括国内外的最新时事新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也可讲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当代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或者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
该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提前自主学习进行发现和探究,然后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呈现。
2.热点话题讨论
授课教师课前精心挑选当前发生的热点话题,课上通过新闻报刊内容或视频等提出相应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开展课堂大讨论。在这个阶段,各小组可以提出不同见解。授课教师可适当进行穿插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启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引导。教师通过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专题演讲点评
各小组经过组内交流讨论得出集体意见后,选出代表进行专题演讲。等所有小组完成以后,授课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和演讲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
该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口头表述,能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和体会。
(二)课外实践教学
1.开展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由各学生小组选定其中一个主题,在校内外开展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撰写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该环节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和调查中自我感悟和体会,对将来踏入社会给予一定启发和指导。
2.创办一份时政小报
针对时政新闻及社会热点,各学生小组自行命题、设计、编排、摘抄、撰文等,创办一份时政小报。学生可以在小报上刊登最新时事政策、热点话题、专家评论等,也可以将学生自己社会实践调查的心得体会、对时事的微观点等上报。
该环节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实践形式,也是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分工合作,身心两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均得到有效教育。
3.举行一次主题摄影活动
结合该课程某个专题内容,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学校大学生社团—摄影社合作,积极鼓励和发动学生参与摄影活动,一起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使学生能全面了解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真切感受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巨大变化,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美丽江苏、美丽中国而努力学习。
该环节通过学校的大学生社团,对课堂教育进行合理的延伸,有效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
三、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
作为主体性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必须注意“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考核策略;二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成果,这从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二是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包括新闻播报、讨论、演讲等;三是课程论文,即指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在学期末完成相应的课程论文,主要就某个形势和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使学生成了课程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改进了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在个人学习和团队合作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养成平时关心时政的自主学习意识,再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整体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Z].2004.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10-21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11-12
2024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11-24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07-02
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形势09-13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格式要求12-04
《形势与政策》课06-01
形势与政策试题01-07
形势与政策论文要求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