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系统工作中安全事故发生的一类重要因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来源于其自身的不安、烦躁、紧张等心理因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1:

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

摘要:近年来,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提升教学实验室环境的安全系数,有效解决教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本文针对实验室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环境主要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实验室环境以及日常管理不够规范

在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日常管理时,许多高校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导致学生在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日常管理时不够规范,从而引发一系类的安全问题。大部分高校认为只要及时购置或者更新实验室的仪器设施就已经算是尽职尽责了,完全忽视了对实验室环境的规范化管理。由于动物医学属于比较冷门一点的专业,因此,高校也并不重视动物医学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甚至于高校的教学实验室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都是临时搭建的教学实验室或者借用普通的办公楼以及废弃教室来临时充当教学实验室,由此可见,教学实验室的环境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对学生和老师的人身安全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进程严重滞后,需要不断的加强建设。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落实,这也加大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从而很容易发生实验室环境安全问题。

1.2环境安全知识欠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的环境安全知识严重欠缺,而环境安全知识是方方面面的主要涉及到了物理性安全知识、化学性安全知识以及生物性安全知识,据调查结果可知,仅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学生全部了解以上安全知识,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概念、动物实验的生物危害因素等相关知识混淆不清,更关键的是他们连一些必需的急救知识和用电常识都掌握不了,甚至于实验室中装配的灭火器都不会使用。

1.3在进行实验时,没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学生们的表现都太过于随意,随意摆放自己的私人物品,乱翻东西,也不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不认真学习实验动物操作技术。肆意逗弄实验动物,如果使用不规范的手段抓捕动物,很可能会被动物抓伤或者咬伤,从而增加不必要的损失。处理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时,一定要细心,按步骤进行规范的操作,避免出现被感染的情况。

1.4化学试剂和废弃物管理不到位

化学试剂中也有很多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一定要对其进行妥善地保管,如果对其管理不到位,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在动物医学实验室中存放着大量的化学药品,其种类十分繁多,性质也有很大的区别,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相关化学试剂的基本性质,以免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失火、爆炸、中毒以及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从而对老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结束实验操作后,废弃的化学试剂如果随意排放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剩余的化学试剂应该进行相关的分类管理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5实验动物、组织以及受感染物品处理不规范

动物医学实验室与其他的实验室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需要不断使用动物或者是动物的尸体来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而且尸体上往往会有大量的病菌,因此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佩戴一次性手套,穿戴防护服都是有必要的。在实验结束后,与尸体接触过的手套、注射器以及针头都会受到病毒的感染,如果不能规范处理被感染的物品,就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健康。

二、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2.1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

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制度,逐渐完善相关的条例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验室的实际使用情况,不断优化日常管理措施。在实验室日常管理方面可以加强精细化建设,从基础做起,比如健全实驗室各种记录和日志制度、定期核查仪器登记表以及对仪器进行定期检修和养护。化学试剂是引起实验室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其蕴含的危险系数也比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对化学药剂的管理,使用一些危险的化学药剂时一定要做好登记,用完后不能随意乱放,放在指定位置。化学废弃物、动物尸体以及一次性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都要做好记录,将资料都整理好以便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2.2开展安全教育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学生们开展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它们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下意识地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有效杜绝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发生。

2.3规范实验室操作

正确的实验室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质量,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实验室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来完成实验,熟练掌握器材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技术。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力度

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力度,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可以轮流管理实验室,根据实验室的管理情况对工作态度好的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还可以划分管辖区,细分管理环节,从而不断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

2.5完善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

在进行实验时,由于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特殊性,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硬件设施,大功率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化学药剂对人体的伤害,为确保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需要时刻保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2.6建立应急机制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比如火灾,应急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和老师的人身安全,因此学校要不定时开展应急演练,设立应急小组,以免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出现人员的伤亡。

结语: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是学校重要的科研场所,因此需要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学校要不断加大对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力度,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从整体上提高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明凡,万博,杜永坤,金钺.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管理[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9):159-161.

[2]张旭,王海燕,陈清,张琳,马盛群.高校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7(29):152-155+165.

作者:祝振兴

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心理因素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系统工作中安全事故发生的一类重要因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来源于其自身的不安、烦躁、紧张等心理因素。为探索心理学方法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基于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结果,分析了风险认知、风险容忍、风险态度等心理因素与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学方法在军队、航空运输、采矿等高风险行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心理因素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心理学方法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和途径,明确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心理学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因素;试验室安全;风险认知;心理评估

[课题项目] 2017年度南京理工大学科研项目“化学物质的爆炸危险特性研究”(1171031179)

[作者简介] 张 刚(1982—),男,陕西咸阳人,学士,南京理工大学汤山科研试验中心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实验室安全技术研究。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国家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试验的重要场所之一,承担着众多科研攻关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贵重仪器设备,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规模和科研任务量迅猛增加,与此同时,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应对新时代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風险、减少安全事故,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和试验人员对实验室的危险性有基本认识。然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处在宣传贯彻法规、普及专业安全知识、吸取事故案例教训的非体系化阶段。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很多学者和专家在不同程度上认为人因(Human Factors)是引起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人因事故占比之高,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研究人员应该至少投入与其引起事故占比的等量研究,然而,对于人因的研究更多属于人文社会学科范畴,以自然学科工作者为主的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并不擅长。一些学者对其他高风险行业发生的人因导致事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尝试找到少数“易出事故者”和大多数“不易出事故者”之间的差别,这些研究主要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揭示了风险认知、风险态度、风险容忍等心理因素的作用机理和途径,部分研究成果卓有成效。本文将就试验人员的心理因素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影响进行探讨。

二、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心理特性

(一)风险认知对实验室人员安全心理行为的影响

风险认知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风险的认识和感知,是影响个体冒险行为的关键[1]。风险认知的测量范式也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其测量量表在测量维度和赋值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还未形成普遍适用的方法。影响风险认知水平的各种因素,包括个体年龄、性别、能力、性格、教育程度、文化、事故事件经历及职位等。Botheju和Abeysinghe研究发现,公众与安全专家之间在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所使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也没有必然关联[2];Leslie Bretherick认为化学实验室安全与试验人员的知识素养和对试验潜在危险的评估之间存在直接关系[3]。

风险认知对人的安全心理行为的影响路径和机理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Rundmo通过2次大范围调查研究发现[4],风险认知水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对于同一风险事件来说,风险认知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采取更安全的行为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而风险认知水平低的个体倾向于制造事故。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层面,应对实验室内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使实验室人员认识到风险无处不在,产生危机意识。

(二)风险容忍对实验室人员安全心理行为的影响

风险容忍是个体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情愿接受风险的数量和程度,通过个体对风险厌恶的一般倾向和特定情境目标的重要价值来表达。Lopes认为个体的风险容忍水平受机会及能够从冒险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影响[5],如果个体在风险中损失至无法承受的水平,就会容忍较少的风险,同样,如果个体在风险中的损失可以承受,即能容忍较多的风险数量及风险水平。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层面,必须杜绝风险容忍心理,实验室内的人员,包括试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时刻牢记危险无处不在,试验没有绝对的安全。因此,所谓行业中的风险容忍是一种侥幸心理的体现,事故虽然不一定发生,但是一旦拥有这种心理行为,事故的发生将是必然的。

(三)风险态度与实验室人员安全心理行为的关系

风险态度是个体对目标有不确定正面或负面影响时所做出选择的一种心智状态,一般分为三种: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个体对与危险相关的情境及事件做出反应的一种特定倾向,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目前,在不同的领域编制了有针对性的风险态度量表,Weber等编制了冒险领域特殊性量表[6],该研究认为个体因在不同的领域(娱乐、健康/安全、经济、社会和道德)表现出不同的冒险倾向而持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例如,在航空领域,飞行员风险容忍水平越高,那么风险态度水平就越高,其驾驶的安全行为水平也越低;相反,飞行员风险容忍水平越低,那么风险态度水平就越低,则其驾驶安全行为的水平越高。汽车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也表明,风险态度与冒险驾驶行为存在相关性[7]。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层面,对待风险的态度应与飞行员等交通安全领域截然不同。对于飞行员或汽车驾驶员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能够承受或者敢于涉及相应的风险,即寻求刺激;但在实验室内,无论是化学化工反应,还是物理试验、生物试验等,都是解决科学问题,而科学问题研究的唯一要求就是客观和公正,不能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尤其是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明确的风险态度,即风险厌恶,才能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

(四)影响实验室人员安全心理行为的其他因素

风险认知、风险容忍、风险态度的共同作用是决定实验室人员安全心理行为的关键因素。此外,根据Lardent等学者针对飞行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发现[8],有事故记录和无事故记录的飞行员,在天赋、智力、技能等诸多方面有人格特质或人口学上的显著差异,其他学者在交通、能源、采矿等领域开展的此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人格特质或人口学上的差异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层面,管理人员与试验人员的技能、责任心、交流能力等因素与心理行为同样重要,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

三、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应用心理学方法的途径探讨

得益于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经过长久探索、反复修正,心理学家编撰了不同应用领域的量表,构建了相应的分析模型,以预评估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安全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实验室危险性高,试验风险大,试验人员的心理活动和实验安全有直接关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领域开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对于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

(一)采集相对完整的高校实验室事故统计数据

当前,在不同口径统计的实验室既遂事故中,对实验室安全的系统研究还不够详细,不仅应该统计险兆事件和既遂事故的信息,以消除未遂事件的“幸存者偏差”,还应该统计可能影响试验人员心理的个人特征信息,用以对人因因素展开分析;安全专家应该联合心理学家开展跨学科合作,设置符合判定人因因素的统计项目。另外,还应该统计所在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专业知识素养和试验设计的安全水平,以及试验选用的化学品、仪器、人员技能水平等方面信息。要不断地检验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使统计结果真实有效,能够自恰和相互佐证。近年实验室事故的统计中,美国西北大学和爱荷华州立大学两所学校的校级安全事件统计表明[9,10 ],在剔除动物咬伤项目后,发生频率较高的伤害类型基本一致。

(二)评估和提高风险认知水平

高校人员仍存在对实验室的风险认知水平较低的现象。在Ayi和Hon的研究中,59%的试验参与者认为他们的工作相关风险水平低或很低[ 11 ]。邬亚华等对3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对实验室物理性危害的认知率为28.9%,对实验室化学性危害的认知率为47.6%,对实验室生物性危害的认知率为13.6%,对三者均存在认知的学生比例仅为0.9%[ 12 ]。曹洁梅等针对某医科大学9个专业5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52.6%的学生经历过实验室伤害事件,但只有18.0%的学生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3.8%的学生知道如何处理生物实验室发生的意外事件[ 13 ]。李洁等人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认知研究相比国外较少[ 14 ]。风险认知水平是影响冒险行为的关键因素,安全管理部门针对如何提高试验人员的风险认知水平开展了诸多工作,主要从安全责任确立、安全氛围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

个体的安全责任直接影响安全认知水平。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明确了不同身份的试验参与者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但是试验参与者和管理人员对自身安全责任的认可情况各有不同,应该以司法的严谨态度确定试验参与者和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高校在确立安全责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为有一定自主裁量权的个体创造适用的规则。不同责任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经常出现不对等的情况,责任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在合议、协作、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由多部门共同管理,而不是依靠威权机构的分配、处置。考虑到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及保密性,面对高校中声望较高的学者,末端监管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在监控和约束试验活动方面经常处于劣势,并且,受管理者对自身安全责任的不完全接受更会加剧这一现象,进而主张他们的科研活动不应受外部过多的干扰或监管。

安全氛圍建设对风险认知的影响。安全氛围是理念、看法和态度的合集,可以被认为是广义版的安全文化。良好的安全氛围是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和安全工作成效的重要工具。在影响安全氛围的诸多因素中,管理水平、事故经历和安全培训对安全氛围的影响最为显著。安全氛围具有相对稳定的持续性和传承作用,可以使师生处于良好的安全氛围之中,有助于稳定地保持风险认知水平,发挥持久作用,增强安全理念。

(三)跟踪评估安全教育的效果

安全教育是提高风险认知水平的直接手段。现阶段,高校普遍能够开展不同层级的安全教育,但安全教育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安全教育的内容还不够具有吸引力。因此,应该对安全教育进行评估和改进,跟踪研究安全教育与风险认知的关系。Cullen等人的研究证明了利用故事、案例以改进安全教育培训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15 ]。相对于规章制度条款的学习,人类天生就喜欢听故事,故事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传递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改变或影响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建立个人经验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情感层面的思考。除了改进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外,还应该考虑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加强记忆中的作用,优化安全教育的开展频次,使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内容保持长期记忆。

(四)在试验人员准入测试中增加心理评估

人格特质在一生都具有稳定性、延展性。基于人格的稳定性,在军队、航空、采矿等行业,对高风险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心理评估,筛掉高风险个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美国军队利用多种心理测量工具进行评估,这些工具有助于提供有关症状、征兆、技能方面的客观、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包括三军资格测验、军事职业倾向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米伦临床多轴量表、本顿测试和霍尔斯特—雷顿测试等。芬兰军方应用青年自述量表作为义务兵征募时的选拔工具,它能有效地分辨哪些人适于参军,而哪些人应临时或永久地免于服兵役。比利时、丹麦和德国多应用结构定向心理评估作为筛选工具。航空运输业由于其特殊性,事故预防必须考虑在前端,因为一旦有灾难发生,能够挽救的可能性很小。心理评估在飞行员的选拔方面被长时间、大范围应用,尽管初期效果并不理想,但近些年心理评估为飞行员的选拔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校試验活动风险高、危险因素多,不仅要求试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强,更对试验人员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应激调控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对高校试验人员在准入阶段开展心理评估,从风险认知、风险容忍、风险态度等方面进行测量,构建适当的评估模型,探索减少事故发生的方法。在当前安全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少数人实施多数违规,占用多数安全管理资源,应对这部分少数试验人员提前预判,加以防控,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率。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心理因素对实验室安全的影响,人格特质构成要素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列举了其他行业基于心理因素开展的安全工作,并提出了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采取的心理学方法。尽管心理学方法在军队、航空运输、采矿等行业的高危岗位具有广泛应用性,但是针对试验安全领域开展的研究仍不足,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未有实质性应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缺少心理学专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心理学背景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加强在安全管理中应用心理学方法的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进行计算决策,其计算的基本信息是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并且,精确地评估心理活动至少需要计算所有因素(变量)在神经系统触发的全部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而且模拟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出奇地复杂,计算神经学现在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当前采用的各种心理量表,其测量项与赋值更多是基于个体对感受和想法的描述而量化得出,计算模型也未必接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另外,我们还未充分掌握所有因素,仅凭已知因素进行模拟,其结果会与实际产生偏差。但是,经过心理学的长期验证,在安全管理领域应用心理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OOPER T, FASERUK A. Strategic Risk, Risk Perception and Risk Behaviour: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 Analysis,2011,24(2):20-29.

[2]BOTHEJU D, ABEYSINGHE K. Public risk perception towards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y: Comprehension and Response Planning[C]. Europea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Conference,2015:453-460.

[3]BRETHERICK L. Chemical laboratory safety: The academic anomaly[J]. Astronomische Nachrichten, 1990,65(1):109-112.

[4]RUNDMO T. Risk perception and Safety on Offshore Petroleum Platforms — Part II: Perceived risk, Job Stress and Accidents[J]. Safety Science,1992,15(1):53-68.

[5]LOPES L L. Between Hope and Fear: The Psychology of Risk[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86,20(3):255-295.

[6]WEBER E U, BLAIS A R, BETZ N E. A Domain‐Specific Risk‐Attitude Scale: Measuring Risk Perceptions and Risk Behaviors[J].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2010,15(4):263-290.

[7]Ull EBE RG P, RUNDMO T. Personality, Attitudes and Risk Perception as Predictors of Risky Driving Behaviour among Young Drivers[J]. Safety Science,2003,41(5):427-443.

[8]LARDENT C L. Pilots Who Crash: Personality Constructs underlying Accident Prone Behavior of Fighter Pilots[J]. Multivariate Experimental Clinical Research,1991,10(1):1-25.

[9]GOSAVI A, SCHAUFELE M, BLAYNEY M.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ompensable Injuries in University Research Laboratories and the Possible Prevention of Future Incidents[J]. Journal of Chemical Health & Safety,2019,26(2):31-37.

[10]SIMMONS H E, MATOS B, SIMPSON S A. Analysis of Injury Data to Improve Safety and Training[J]. Journal of Chemical Health & Safety,2017,24(1):21-28.

[11]AYI H R, HON C Y.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Compliance in Academic Laboratories:A Canadia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hemical Health & Safety,2018,25(6):6-12.

[12]鄔亚华,徐良贤,吴红波,等.353名学生实验室安全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4):70-71.

[13]曹洁梅,罗荣兰,梁海韵,等.某医科大学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10(4):279-281.

[14]李洁,张舒,李丹丹,等.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认知研究进展及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1):166-173.

[15]CULLEN E T. Tell Me a Story:Using Stories to Improve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J]. Professional Safety,

2008,53(7):20-27.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ZHANG Ga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Center of Tangsh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94, China)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factors; laboratory safety; risk perception;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作者:张刚

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篇3: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近年来,我国动物医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执业兽医师制度的施行使得该领域更加规范化,对于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作为培育动物医学专业的高级人才的摇篮,我们应该探索如何改进对研究生的实验教学模块。积极地给予政策的扶持并落实行动是探索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实验条件,丰富的教学人才,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基础;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良好地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是最终教学改革成功的结果。动物医学专业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将会建立探索与实践相融合、共享、高效的动物医学科研模式,加速动物医学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研究生培养;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是以各种动物为对象,系统地研究其疾病诊治方法和发病机理的学科[1]。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本专业学生由基础理论学习向深层次专业学习的过渡阶段。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学会采集、分析病例资料,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更深层次地了解、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2]。实验教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能否胜任未来临床工作,进行动物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改革模式,建设内涵,向外开放,提高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文件等进行完善。按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促进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研究生实验教学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政策支持与落实

1.强化教学管理、推进研究生实验教学规范化。从学校到教研室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统筹协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制定并修订《研究生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加强教学实验室设备类建设项目立项管理》、《实验技术项目管理办法》等多部实验教学相关文件,全面规范研究生实验教学,促进研究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2.完善独立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申请并建立国家、省、校三级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人员负责制。建成针对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实验教学、二级学科实验教学、专业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接轨。

3.重视研究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坚持研究生为主,创新与动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对研究生注重科研成果和试验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在研究生导师之外,选择实验导师,开展研究生创新实验计划,为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大实验教学建设投入。通过世界银行“高等教育发展”项目、“211”工程项目、“985”工程项目、“教育部修购项目”,以及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专项经费,不断增加实验室建设投入,完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二、实验条件及环境

1.教学场地及设备。硬件建设是基础,是相关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建立独立的实验教学大楼,针对不同学科分类整合为设备齐全、功能配套的先进专业教学实验室。建立与实践相结合的农业试验基地、教学动物医院等,促进研究生在深层次研究的同时不脱离实际[3]。对大型仪器由专人管理,及时地为研究生提供指导。

2.辅助项目建设。实验教学大楼内配有标本馆、档案资料室、实验材料库、中央纯水制备系统、专用消防设备与网络系统,各实验室配有中英文对照门牌、装置洗眼器、配备医药箱,有专门的病理解剖室、生物废物储藏室。全程进行实验录像,让研究生更好地检测自己的不足。

3.环境安全。生物学实验带来巨大的环境安全问题。研究生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按照数字化、环保型实验教学标准建设[4]。实验台采用防强酸碱、阻燃的环保材料。教师与研究生全部进行安全环保知识培训,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严格实行实验室水、电、火和有毒有害药品管理制度。危险药品均定人定量取用。实验动物必须购买检验合格的标准动物,进入实验室前再次检测,确认无人兽共患疾病方可进入。生物实验垃圾及动物尸体均存放于大型冰箱,由防疫部门定期集中处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验模块重组。对各类实验进行汇总,去掉重复实验、验证性实验,整合相关性实验,探索创新型实验,合并重组动物医学各方向实验课程模块。同时将动物公共卫生与实验动物专业的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并入研究生实验教学,期望可为国家管理机构输送高水平人才。

2.多种实验教学手段结合。合理应用计算机模拟、多媒体网络、动物模型、视频录像、现场指导、临床病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从感官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研究生应依照其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做到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课堂实验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科学研究与探索发现相结合、必做实验与选择实验相结合[5]。

3.推广前沿技术。注重对国际相关分子学研究的先进技术普及,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及技术。注重对国内相关先进科研成果的展示,在研究生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其对我国科研水平的认知,增强其学习信心,增强其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创新实验精神。

4.多元化人才培养。在进行研究生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交叉、促进与国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互访,增加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开阔其眼界。培养研究生自主地从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6],独立完成试验,缩小研究生与国外研究生的差距,为动物医学研究生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做出努力。

研究生阶段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教育环节。动物医学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必须形成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综合的实验平台,完善以人为本的配套设施,完成实验教学基本任务,同时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在上述基础上将教学、科研、医疗、生产合为一体,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探索有效措施。积极地改进并实施有效的措施提高动物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动物医学专业的对外交流、扩大社会服务和社会影响[7]。相信动物医学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将会建立探索与实践相融合的、共享的、高效的动物医学科研模式,加速动物医学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讯,黎德兵,宋薇,等.谈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与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3)(下):40-41.

[2]骆艳秋.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畜牧兽医,2012,(11):61-62.

[3]黄建云.对畜牧兽医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牧业通讯,2008,(11):29.

[4]王丰.绿色化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方法探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72-74.

[5]黎丽.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畜牧兽医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2.

[6]张秋菊,周第先.创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最佳情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7):880-881.

[7]巴珠.浅谈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1)中:16.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2011G095,2012G026)。

作者简介:李赫(1975-),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研究生与科研管理工作,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作者:李赫,王开宇,解胜男,郝永亮

上一篇:如何英语演讲及演讲技巧下一篇:竞聘公司分店经理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