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式培养电子商务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物流与配送作为物流领域基础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将物流与配送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课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进一步阐述了该教学法在物流与配送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为提高物流与配送教学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进而促进物流与配送专业课程的顺利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驱动式培养电子商务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驱动式培养电子商务论文 篇1:

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本文站在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来建立与市场、与行业接轨的人才培养方式。着重阐述了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并且探讨了在这种教学培养体系下,教师角色的转换问题等。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 电子商务 应用型人才

0 引言

自2001年全国各高校开始开办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已陆续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有180余所,其中在校本科生七万余人,每年本科毕业生一万余人。然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大量的人才供给却未能使当前就业市场出现电子商务人才供求两旺的红火景象。相反,一方面是企业对于人才匮乏的抱怨,另一方面却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窘迫。如此尴尬的局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行业需求、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横跨多种学科和领域的交叉复合型专业,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应用技术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就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意识。因此,在人才培养环节中,采用以项目为驱动的培养模式将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探索。

1 项目驱动法概述

所谓“项目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的培养理念,它主要指学生通过行为或具体项目的参与实施来完成课程学习和专业培养的过程。这样的培养方式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的实践历史,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多的是软件人才培养领域,但多数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应用。具体到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环节,实施“项目驱动式”培养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从事具体的电子商务项目活动中展开四年的学习生涯,而专业培养的体系也将围绕着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来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可以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加以评价,从而改革目前的学生评估体系,从项目实施能力的角度更加科学客观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操作水平。因此,以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基本功能如下图1所示。

2 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是构建主义理论,而构建主义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获得知识往往不是靠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参与,在一定学习情景和学习资源的辅助下,通过自我构建、自我体会而获得的。因此,将项目开发、设计、实施等环节融入传统教学环节之中,力求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利用项目驱动的原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实践教学、实训教学、课堂教学合为一体,才让学生能真正掌握实践动手的技能,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培养更强的学习兴趣,增加更好的实践技能。这对于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能避免再次出现人才匮乏和就业困难的两难窘境。

同时,项目驱动式的实施应该体现阶段性、科学性。对于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应该紧紧抓住专业特点来构建。其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按照循序渐进,从“微”到“宏”的原则来开展,如图2所示。

2.1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具体要求,进行相关的需求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计划项目实施的基本步骤和环节,以及所需要的相关设备和人员安排等等。这个環节主要培养学生的项目规划能力。

2.2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驱动教学体系的关键和核心,这个环节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分为三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是“微型项目+课堂实验”、“小型项目+课程设计”、“中型项目+专业实训”。

2.2.1 “微型项目+课堂实验”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环节为基础开展“微型项目”的实施。所谓“微型项目”,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的一些小设计,这些设计将配合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通过这样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微型项目”实施的基本能力和方法的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基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考虑,要求学生以构建某个特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小模块为主,比如:购物车,访问登陆界面,库存查询模块等等。以分组合作方式完成,最后以提交项目实施内容和实施报告作为项目结束的标志,并以此作为对学生专业课程评估的基本依据;

2.2.2 “小型项目+课程设计”模式 在微型项目实施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实施小型项目的能力。小型项目与微型项目主要区别在于项目的完整性,微型项目一般只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部件,而小型项目则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功能系统,比如小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小型的库存管理系统等等,这个过程主要借助课程设计环节来完成。对于应用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个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对某一门或几门学科的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情况,并且培养学生以独立方式完成相应的项目设计工作,了解和熟悉项目设计的整个流程。因此,借助课程设计环节,采用小型项目设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项目驱动学习,以项目驱动实践,最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2.3 “中型项目+实习实训”模式 中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主要依托实习实训环节来完成。对于应用技术本科的学生,实习实训主要是学校联合一些合作企业共同来开展。因此,学生在这个环节要完成的项目往往是根据实习企业的实际要求来开展的,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和针对性,对功能的完整性、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要求较高,一般实施起来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我们称之为中型项目。对于中型项目的实施,不仅仅是学生课堂知识的检验,更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完成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实施,实现能力拓展培养。事实上,“专业+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一直都是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在“项目驱动式”的培养过程中,应逐步探索与企业合作,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来实现对人才培养的拓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项目的参与,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和相关行业、领域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方便我们进一步调整专业培养的方向和具体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了解企业的具体运作,增强工作抗压力和心理抗压力。

2.3 项目测试与完善 这个阶段主要是完成项目的功能测试和改进的工作。要求学生掌握项目测试的基本方法,并能完善对相关项目的具体测试和完善工作。完成以后,提交相应的项目实施报告和项目实施的内容,以备后续评估和答辩所用。

2.4 项目评估与答辩 这个阶段是项目驱动式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比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任何一个项目完成以后,无论是微型的,还是中小型的,都必须进行评估。这个评估的过程可以由项目实施者(即学生)和指导者(老师)共同来完成。评估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学生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另外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了解项目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和缺陷,使其能在下一次设计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还应该对学生开展项目答辩环节,要求学生阐述项目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重要环节、关键技术等等。这样做能加深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3 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称之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其角色一直被定为在传授知识的神坛上。但是,这样的定位在“项目驱动式”培养过程中并不完全适用。事实上,教师的角色应该要经常发生转换,在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是“传道者”;在项目的策划分析过程中,教师是“领航者”;在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是“协调者”;在项目评估过程中,教师则是“评估者”。由此可见,教师角色应该是根据需要来改变,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绝不应该只是站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而是应该更多的走入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领悟,甚至一起动手来实施项目。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体现一个教育者的高尚风范!

4 结束语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主要通过“项目”的驱动来提高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但是,这并不否认理论教学的关键地位,理论教学仍然是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理论教学为“项目驱动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而“项目驱动”又为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因此,只注重某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电子商务应用本科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加科学,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军,王育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浅析[J].人才培养,2009(10):9-11.

[2]王永茂.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9):164-165.

[3]钟增胜,许江.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59-160.

[4]许礼捷.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技能实训课程中的作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12):42-46.

[5]卓翔芝.项目驱动式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81-182.

作者:吴卫华

驱动式培养电子商务论文 篇2:

关于物流与配送课程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思考

摘  要:物流与配送作为物流领域基础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将物流与配送课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课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进一步阐述了该教学法在物流与配送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为提高物流与配送教学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进而促进物流与配送专业课程的顺利发展。

关键字:物流与配送;驱动式;教学方法;构建;实践

一、“课题驱动式” 教学方法概述

“课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理念,主要通过学生主体主动参加具体课题项目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国外在类似教学法方面已经历经多年的实践,而国内在应用方面远不如国外,往往存在诸多方面的限制。对于物流与配送这门课程而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物流与配送的教学质量,则需要注重课程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加强其他学科知识的通入。在保证该教学方法得到科学应用的同时,要注重通过课题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来进行 “学习综合状况” 和“学习能力” 的评价,以此来创新传统评价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知识点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总而言之,物流与配送教学中通过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实现了当前教学工作的新尝试。驱动式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不具备的优势,解决了传统物流与配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弥补了其不足,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构建

根据对“课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研究发现,其核心在于知识体系的构建,核心理念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并非教师单方面传授的,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物流与配送教学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课题,并在课题引导下,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学生放置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以此来实现自我获取知识的感受,增强学生的情感自信。此外,通过“课题驱动式” 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实现了物流与配送教学模式的创新,打破了传统教学格局,实现了自主学习、课题教学、实践教学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物流与配送这门课程的精髓,同时也有助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物流与配送课程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该课程的特点,由点及面逐次进行设计,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其一,课程特点分析:综合性强、极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理论更新快、发展迅速。其二,课题初步构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课题构建,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考虑,例如人员编排、教学设施等。在具体构建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奉行小课题、大综合的构建理念,同时要保证少理论、多实践,要保证所设计的课题囊括物流行业的方方面面。

三、“课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为了进一步明确“课题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本文主要以大课题、中课题、为案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此来证明该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内容:其一,大课题。在进行大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运营,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实验课程所需道具、小型电子商务网站、以及计算机教室等。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研究中,由学生负责在网站上搜集相关方面的资料,及其他方面的工作,待准备工作结束后在进行课题研究。其二,中型课题。该课题研究主要是大课题的分解,其中中型课题包括物流公司选取、建立合作关系、电子商务网站经营范围、以及具体经营模式等,并且要注重将课题分解到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根据基本教学需要,逐步建立善于自身的电子商务公司,而后在进行后续的虚拟经营管理。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学生要认真完成课题报告,做好相关方面的总结工作。总而言之,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课题驱动式” 教学方法在物流与配送教学中的应用,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發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物流与配送课程的研究发现,“课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取得了较为显著性的应用效果。通过当前这种教学法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慧敏.物流管理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82-283.

[2]周晓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1,v.30;No.24017:242-243.

[3]王洁,张晓忠,白兰,邓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v.12;No.4702:255-258.

作者:姚桂銮

驱动式培养电子商务论文 篇3:

专本衔接的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摘 要]物流行业的迅猛高速发展,加速了物流行业对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单纯的重实践或重理论的“跛脚”型人才已经达不到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应该针对目前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现状,对在当前形势下物流管理专业的专本衔接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物流人才;专本衔接;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更加重要,物流行业对人才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专业人才早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如何使高校人才真正符合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如何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成为高校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专科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000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第一家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标志着规范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规范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物流管理行业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和逐步往成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一)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专科人才培养是以就业和岗位素质要求为导向的层次相对较低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制通常为3年,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规律,构建课程体系,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师资方面由“双师型”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培养过程普遍采用分阶段学习,顶岗实践(或实习)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学时总和与理论学时的分配在2∶3左右,毕业生的大多岗位趋向于仓管员、业务员等一线基础岗位。

(二)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本科人才培养注重学科性,理论体系完善,但实践体系相对不足,培养层次较专科高,4年学制,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混合式培养,重点在课堂教学及自主研学上,该层次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一些物流技术研究,学时分配上大多采用3.5+0.5或3+1模式,毕业生要求在物流理论知识和物流方法或技术的整体思考与研究方面要有一定的水平,了解基层岗位,但更多的趋向于非一线的管理岗位,层次比专科高。

(三)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几年的新提法,该培养模式即要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要超越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要适应高技术的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的工程生产技术。这样,就必须要大量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予以保障,学制一般为4年。这种培养方式更加考虑操作与理论的平衡,既要对理论操作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研究,又要对实际操作有一定的掌握,不同于单纯的专科或本科侧重于某个方面。目前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以及相对应的保障和效能考评体系也是一个需要完善的过程。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提出,我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在招生计划增量、专业设置、财政投入等方面都将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倾斜。2013年6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5所高校发起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广东省专门设立“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支持转型发展,2014年国家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系列举措正是“高校转型是解决就业的关键”的具体体现,以期从实质上解决就业问题,

“能力本位”已是很多高校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设置应用学科专业,推行通识教育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教学,鼓励个性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这个能力是岗位能力、专业能力、操作性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要求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以大量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予以保障,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的工程生产技术,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着本身的特点:

1.培养方向和模式须与市场需求相符。行业企业需要“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人才,高校因此需要转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符。

(1)探索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类似“定向生(或委培生)”的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崭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商流、金融流、物流操作管理人才。

(2)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地区差异,行业对专业人才在层次、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素质等多方面的要求,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加强物流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

(3)系统化实践能力培养,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交叉安排实训内容。

(4)加深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同推动校办企业或研究所工作,加大学生参与物流实践的机会,在不保证效果的情况下节省教学成本,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可实行性。

2.知识与技能上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基础理论的加强与拓宽;二是要加强实践能力提升,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综合型的物流人才。

3.培养过程上,同样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其体系有本质差别,在深度、广度、层次上均有不同,同样岗位但层次不同,专科人才通常为一线工作岗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则要求具备一线岗位与管理岗位双重技能,岗位范围扩大了。

三、专本衔接式培养模式探索

在新形势下,行业企业导向促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建设目标提出:“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在转变,简单的专科、本科或正在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可能都将不能满足自身和行业需要,物流技术正在向成熟发展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阶段,其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因而,应用型本科发展和专本衔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专本衔接不是单纯的专科读了再读本科,它需要在专科的水平上继续加强,在深度上加深,宽度上扩广。应用型本科是专科与本科的衔接的一种模式,要做好衔接还要突破普通专本科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型人才或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这个固势思维,培养出既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即“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人才。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思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

1.理论上衔接,加深,本科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专科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较普通本科人才培养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深加强。

2.实践教学的深度、广度要提高,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普通本科人才的理论水平,又要有比普通本科人才更熟悉的实践操作能力。

3.解决专本衔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有效推进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

四、专本衔接过程中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目前,专本衔接的类别有:专插本、专升本、成人本科,各具特点,专插本最终趋向于普通本科模式人才,专升本和成人本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人们为了学历上的提升而学习,从实质上没有真正体现本科人才培养的作用,更不用说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和专本衔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了。

(一)政策问题。最先推选多重方式的专本衔接培养模式的高校有广西大学等高校,但这些高校也只是对成人教育推选。正规的专插本是一种专本衔接模式,但其培养往往和当年入学所在级最初的普通本科培养模式相同,是否在此问题上有所改进,对专科生通过统一考试的学生进行不一样的应用型培养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适用人群。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适用人群有限,通常面向参加高考未能获得本科学习资格人群、专科毕业后参加工作但希望继续提升人群以及立志成为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的人群。

(三)起点和衔接的方式问题。局限的看,本文所讲的衔接在形式上可以考虑类似于专本连读、专插本、在职本科三种模式,其起点分别是高中或专科起点, 专本连读类似于本硕连读的模式,大学期间确定一个时间进行综合考核,通过考核者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未通过者取得专科毕业证书毕业;专插本即为毕业前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后获取本科学习资格的学习;在职本科类似于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三种模式的培养方案需要有所区别,主要原因是学生是否具有物流岗位工作经历,学校需要考虑不同起点采取不同学制培养。

(四)学制问题。专科通常采用3年制,本科为4年制,但物流管理类专本衔接模式采用几年制需要在时间上融合,学制年限直接影响学时安排,理论与实践学时的划分直接决定人才培养效果,涉及时间和精力问题,在总时间和精力一定的情况下,侧重一方则另一方受损,而且还必须考虑不同起点的学制区分,类似于正负博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双赢培养则可以考虑延长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的培养年限,但绝对不能只是单纯的时间叠加。

(五)师资要求问题。可以由理论和实践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理论学习一般在学校,实践分校内校外两部分,校内可以由全职理论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来担任,但真正的专本衔接物流人才由于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两个高度同时提升而要求师资必须具备更高的水平,而目前来看这方面的人才缺乏,是一个瓶颈。

(六)理论加深矛盾。在知识结构与深度上的矛盾,专科生重实践,本科生重理论,二者各自的优势互补即是应用型高级人才,但实际上现行正规的专插本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后也顺应变成了普通的本科培养模式,专科生考上专插本后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是采用所插入班级的培养方案,其培养思路仍然是普通本科培养思路,与专本衔接式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理论要求是矛盾的。专本衔接式培养需要在理论上实现宽口径、复合型的课程设置教育目标。

(七)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出现矛盾。1.应用型本科的专本衔接式培养模式要求强调理论性与系统性,可能涉及一些管理核心内容,而这往往可能是一个物流企业的核心,企业不愿意与高校共享,两者出现矛盾,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实现捆绑式发展和捆绑式人才培养,比如“委培生”方式。2.学校与企业的目标不一致,高校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而“借用”企业资源,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营利;高校可能采用的“广播种”的方式,最终去向不定,企业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二者不同步。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必须先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八)毕业条件。一是学科性理论知识,主要涉及的是专科起点的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在专科阶段可能已经学习过如物流基础等理论知识,可以考虑承认学分;另一方面是实践,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重在实操水平,需要把深入企业实践作为硬性学分,以从根本上解决专本衔接,同时要求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问题

(九)准入准出问题。入学门槛可以适当降低,以宽入多出的方式,效仿医学本硕连读的人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相应要求给予什么层次毕业,获得高一级资格学习的学生在最后两年进入单位参与实习,实行导师制。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专本衔接式培养的学生需要专门开班,不能与普通本科生混为一谈。

当前,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要求更多深谙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掌握经济、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与应用技术知识,在物流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上要有一定的水平,与之同时还要熟练从事物流实际工作的相关学科知识和一定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及研究能力,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人才要求,简单的专、本科层次人才已基本不能满足,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能解决这一难题的很好途径,但物流人才专本衔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需要广大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同时还需要政策上的关注,相信以物流专业为试点,全面推行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必能适应经济发展与行业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鲁昕副部长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 / OL].新浪网.新浪黑龙江教育,http://hlj.sina.com.cn / edu / news / 2014-06-23 / 120866578.html,2014.

[2] 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EB / OL].教育部.领导讲话及文章,http://www.moe.gov.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moe_176 / 201401 / 161814.html,2014.

[3]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 / OL].教育部.领导讲话及文章,http://www.moe.gov.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moe_176 / 201401 / 161993.html,2014.

[4] 浅析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EB / OL].中国报告大厅,http://www.chinabgao.com / freereport / 63979.html,2014.

[5] 广东省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和发展分析报告[EB / OL].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审网,http://www.gdmec.cn / shenbao / zdzy / ts / kecheng.asp?bid=52&id=366.

[6] 物流行业.懂IT的物流人才身价高[EB/OL].广州日报,http://gzdaily.dayoo.com / html / 2015-03 / 09 / content_2877544.htm,2015,03,09.

[7] 2015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EB / OL].易考吧。职场新闻,http://www.etest8.com / news / zhichang / 20235.html2015,03,06.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唐伏龙 刘炳康

上一篇:自来水工程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一年工作打算(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