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推荐9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 篇1

案例背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信息技术课中广为使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些尝试,因为笔者教授十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所以可以利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对普通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对比,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是相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主题:应用普通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对比,检验教学效果 案例事件:笔者有一堂课是教学生如何申请免费邮箱,并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笔者下午一共是两节课,分别是七(2)班七(3)班的。第一节是七(2)班。在第一节给七(2)班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软件,向学生进行屏幕广播,也就是我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屏幕,我按照教学步骤,打开传神2000虚拟网站,按照申请免费邮箱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讲解,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讲解完毕,学生再自己练习,练习过程中会出现比如“此用户名已存在”、“您输入的用户名不合法”等小问题,这时我就要给每个同学解释,把自己搞得很累,但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课后只有二十来位同学成功的申请了邮箱并发送了邮件。

因为七(2)班的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给七(3)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因为大家都是新升入初中的学生,为了学好这门课,同学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当着我的面可能不太好意思讲,因此可以通过给我发送电子邮件来实现。这样一说,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我马上又指出学习的方法,一是可以在课本中找申请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同学间合作探究学习,尝试着如何去申请免费邮箱,并且看谁最早完成,给我的邮箱中发送电子邮件。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成功发送邮件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我已经收到了某某同学发来的邮件了,然后这样我不断的刺激还没有成功发送的学生,此时这些还没有成功申请、发送的学生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已经完成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全班基本上都成功的发送了电子邮件,最后我还趁着同学情绪高涨的时候,问他们在申请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一来,申请邮箱需要注意的地方基本上都涵盖在所发生的问题中了,学生们都记忆深刻。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们还在津津有味的探讨刚才的过程,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案例分析与启示:通过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证实了在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较好,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去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乐趣,只要有了乐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从这个案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首先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感觉到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注意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激发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去完成任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是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败就在于任务的设计,好的任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要求,而失败的任务设计只能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无力完成的感觉,这样的任务,不管怎样驱动学生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一个好的任务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四点:

1、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不宜将任务设置的过深、过于繁琐,让学生无所适从。

2、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不怕困难的品质,通过完成任务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3、实用性,任务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其感到不是在学习很空洞的知识理论,而是在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而已。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 篇2

现在的教学基本上仍沿用传统模式, 注重理论基础而忽略实践, 课程设置保守, 无法与岗位需求同步, 导致个别学生不愿学、不会学, 部分学生想学而学不会的局面。我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并提出了“案例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二、“案例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含义

(一)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典型化处理, 引导学生对这一具体情景进行思考分析和决断,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 学中做”的形式, 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和规则。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精选个案材料, 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 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 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 哪些是新知识,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2]。

(三) “案例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

“案例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章为单元精心设计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 思考处理案例的所需知识和具体方案, 然后教师将案例以节为单元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将各节的知识点融入分解的具体任务中, 再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通过任务的思考、解析和完成, 掌握各节的知识点, 最终通过案例的实现完成各章知识的学习。

二、“案例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案例引导,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下面以Excel软件的学习为例, 介绍“案例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具体设计与应用。

Excel单元中各节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分别是: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功能、启动和退出;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输入、编辑、保存等基本操作;工作表中公式与常用函数的使用和输入;工作表数据库的概念, 记录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图表的建立及相应的操作。

(一) 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设计案例:用Excel软件实现班级人员信息管理。班级人员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信息两部分: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籍贯、出生日期、入党 (团) 日期和原单位的职务等信息, 成绩信息包括各个科目的考试成绩。

(二) 任务的设计与解析。

任务1:基本信息组建———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建立工作簿, 分别以基本信息、训练信息和成绩信息建立工作表, 在基本信息表中录入学生的姓名、学号、籍贯、出生日期、入党 (团) 日期和原单位的职务等信息, 在成绩信息表中录入学生姓名、学号和开设课程的名称等信息。通过任务1体验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功能、启动和退出, 掌握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输入、编辑和保存等基本操作。

任务2:成绩信息管理———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在学生成绩表中利用公式统计学生的平均成绩、单科的平均成绩等, 利用函数统计单科的最高和最低成绩, 学生的成绩排名等。通过任务2掌握公式和函数的组成和运用。

任务3:综合信息处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记录单管理学生基本信息表, 对学生成绩信息表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汇总和制作数据透视表, 对各班级的信息制作图表, 利用图表统计分析班级的情况。通过任务3理解数据清单、数据筛选, 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的概念, 掌握利用记录单管理数据清单, 数据排序, 数据筛选, 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的操作方法。

(三) 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师提出案例———用Excel软件实现班级人员信息管理, 讲解案例并将案例分解为基本信息组建、成绩信息管理和综合信息处理三个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任务, 查找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点,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然后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任务来检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三个任务整合在一起, 完成案例, 最终掌握本章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案例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将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周旭.案例教学法在成人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中国市场, 2010, (39) :173-174.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实践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针对网络营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人在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将案例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目前网络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现状是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陈旧

网络营销教材内容的更新远落后于网络营销的实际发展情况。教材中的案例虽把理论内容形象化,但缺少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现有的考核方式以期末卷面笔试为主,较为单一,没有一套完整的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难调动。

二、“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意义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的讲授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而在“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通过把知识点融入案例进行分析讲授后,再提出具体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

由于提出的任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自学能力。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差异教学,这样不但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得到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三、“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模拟或重现真实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含义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进行自主探索或互相协作的方式来领会学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案例和任务驱动相结合,以任务驱动为主,具体教学以案例为基础,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案例,设计成一定任务,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具体实施

以下是我们在网络营销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网络营销策划为例探讨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

1.教学模式实施(见下图)

(1)确定教学任务,创设案例情景 。“任务”应以“真实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和适当性、开放性、层次性”为原则。教师精心创设与当前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分为案例的讨论和知识点的讲授。教师通过PPT将案例展示出来并进行适当讲解,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把任务巧妙地展示给学生。

(3)教学任务分解。教师将任务分解并设计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以抽签形式,派到每个学习小组,再由小组长将接到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小组各个成员。这样每个学生围绕自己承担的任务,进行相互探讨和交流,以实现自己承担的任务。

(4)教学任务实施。在学生进行方案撰写前,采用成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并挑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本小组的工作计划及成员分工任务等。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

(5)任务评价。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多元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2.教学设计举例(以网络营销策划为例)

(1)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网络营销知识,设计出一份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以及从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③德育要求。提高学生撰写能力,鼓励发扬个人的创新能力。

(2)案例情境创设。

①创设真实“案例情境”以及任务。王先生从农村到城市里来打工。三年来他一直在牛仔服装批发小企业里工作。现在他想自己出来做牛仔服装批发生意,以批发为主,不做零售。于是他决定运用网络营销的方法开拓市场。王先生手上的积蓄有12万元,工作上的帮手有他的妻子和哥哥。现在请给李先生做一个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

②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主要涉及知识点有网络营销策划的概念、网络营销策划的内容、网络营销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分析思路:从目标客户需求、竞争对手、自身优势来综合分析,确定策划的整体思路。

其次执行分解:将思路具体落实,需要分解为几个模块、几个步骤和环节。

最后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

③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网络营销策划方案制订思路,策划书包含的内容及注意问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解决网络营销策划方案中可能涉及的问题(例如需要搜集哪些资料,用什么方式进行,撰写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做好学生撰写方案技巧的指导等工作。

④实施任务。在老师的引导分析下,学生自己制订设计网络营销策划方案,完成学习任务。

⑤任务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由教师组织灵活多样的任务评价。首先由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对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畅谈自己撰写方案心得,总结自己在任务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给其他小组提供借鉴参考,以便共同提高。再以假设王先生开设的网店运营现状,设计网店未来发展,讨论网店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全面评价,任务评价要注意客观性,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虽然学生完成了任务,但还需教师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完成知识构建。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围绕教学任务进行积极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又让学生获得了实际工作经验。

五、开展“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1.分组

学生分组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为分组的原则、组员的搭配、组员的数量等直接影响组员的学习,因此采取互补方式进行分组,每组人数应控制在6人以内,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有个别组员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案例选择

教师选用案例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任务时注意,提出的任务要有综合性,要与专业相关,并尽可能做到贴近网络营销职业岗位。

3.任务由易到难

讲解的案例和布置的任务要由易到难,这样学生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培养了对所学知识的熟练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4.维持学生对任务解决的兴趣和动力

注意维持学生对任务解决的兴趣和动力,避免三分钟热度。任务要有创新性,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权威,而是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课堂的实施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六、小结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网络营销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学生既要学好基础知识,又要掌握操作技能。

因此,将“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网络营销教学中,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军,王冬霞.网络营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金灏,姚菊英.案例教学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人时刊旬刊,2012(7).

[3]丁霞军,蒋晓丹,韩双霞.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子商务,2010(9).

[4]陆施予,何红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2).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 篇4

一、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的原理是运用案例与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具体教学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前者的侧重点在于教师的讲,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同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后者则是侧重于学生,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以完成任务为主线,把知识点巧妙隐含在任务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

二、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原理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设计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功能相对完整的案例,然后根据每次的讲授内容将案例分割设计成多个具体且相对简单的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每次讲解完后,向学生布置相似的任务。

本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部分为例来讲述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根据这部分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了相应的案例和任务。

1.课前准备:

确定了运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后,重点工作就是案例的选择或撰写,任务的设计。

如何设计案例,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对于部分word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几个原则①案例内容紧扣课本,适当可以加一些技巧性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就更加熟练、更加容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案例的分割要与教学知识点相匹配,同时分割的案例在功能上保持一定的完整性。案例中涉及的各知识点及其间的.联系,要循序渐进,难度适中,避免跨度大。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操作性较强,许多知识和经验需要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获取,计算机毕业论文这样做不仅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读书和上机实践都很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实践才能学会。因此任务的设计在此尤为重要,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案例的知识点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合理的提出任务要求。同时任务的要求与案例要有既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要有一定的区别性,通常相似度在70%-80%左右。区别点与相似点在知识结构上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尽量综合已学的知识点,避免学生感到无从入手;同时由于只有70%-80%的可参考性,避免了完全模仿抄袭的可能,在消化、理解、掌握这70%-80%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主动学习。

2.课堂实施

课堂上实施的重点案例的讲解和任务的布置。将word部分分割成四块内容:第一块是word的介绍、基本功能、如何在word中输入文字;第二块是word对文字的设置;第三块是word对段落的设置;第四块是图文混排及其它的一些设置。每一块内容都会通过两个例子来讲解,把每一步的多种操作方法及操作的技巧逐一给学生讲解,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则只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讲解,这样便于学生去巩固、掌握其它的方法。在第一块内容讲授完时把每一块的任务都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将每一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写成实验报告,来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掌握,对于第一块内容后面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看资料和动手实践去自主的学习熟悉这些内容。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将存在的问题记下,便于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缺补漏。

三、对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会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学生成为了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还能按照学生基础的不同,量体裁衣,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够在较少的课时内,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报.,(6)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篇5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老师讲解知识点后布置任务,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启发、然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任务;每组成员以6-8人最宜。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说,小组式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小组式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小组式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任务的提出

第一,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第二,在设计“任务”时,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科学处理“双基”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则需要在关注“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向能力目标倾斜。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会背出 多少概念的意义不大,而是看他们会做多少,比如 “窗口”、“模板”、“网络协议”等,不一定需要学生背出它们的确切定义,而在于学会怎样操作“窗口”。“模板”,怎样遵循“网络协议”。尤其对于中专学生,信息技术常规性的知识和操作已经基本具备,更需要发展他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第三,设计”任务“时,自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即使对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

小组式任务驱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着将任务简单化的倾向。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把任务简化为以教学目标的问题的提出,就有犯形式主义错误之嫌了。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一节的示范课上,教学目标是: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网络。作用。分类和组成,教师依此提出了四个问题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②计算机网络的作用?③计算机网络的分类?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认为这就是给学生提出的四个任务,而后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从教师做好的网络课件中,分别单击”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作用“ ”网络的分类“"网络的组成”等超级链接,通过看到屏幕上呈现出的与书本上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来完成“任务”。这种对“任务”与“问题”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这里提出的四个“问题” 不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建构知识框架,而只需要打开书本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取正确答案,它不是“任务”,不构成“小组式任务驱动”的前提,自然也不属于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这位教师所做的课件自然也属于“课本搬家”。对于中专学生,这种照搬课本的信息技术课是不会受欢迎的,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们不需要“课本搬家”,他们渴望获得在教师引导下的。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事物本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小组式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关注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乏

走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篇6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立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分析化学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明确任务,一步一步进行,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任务驱动主动参与自立合作探索创新。

在技术快速发展和劳动组织方式的不断改革过程中,现代企业的员工除要掌握快速变化和不断深入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是发现评价和促进这些能力发展的一个持续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变得无能为力。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一定要有实践教学环节,以往我校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权力控制之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收获就是验证实验目的,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在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借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既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任务应该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巩固的技能和相关的知识点,但任务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仅以某些操作性的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也有悖于教学的目标。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在分析化学中的有效数字修约的教学中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主要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还可结合实际应用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能里入手做,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更加细致。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教师明确任务,分组,让学生使用量筒、移液管、滴定管、托盘天平、分析天平并读数。教师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效数字组成,四舍五入修约规则是否合理。

第二步,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在教师引导后,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单独辅导。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紧张的高潮期。每组拿出自已的读数结果和拟定的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由每组选出代表阐述各自原观点。

第三步,进入交流讨论期,主要是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讨论,互相展示操作或交流实验,让学生在思路上能否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这一步骤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在教学节奏上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学生交流讨论每组读数,教师引导,指出学生在读数和修约规则上存在的问题。

第四步是总结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给出有效数字明确的定

义,总结出科学的修约规则。

三、如何把握教学与任务设计的关系

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来设置任务,同时任务的设计要注意,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布置的任务要遵循循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探索新知识,这样逐步提高,并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适应学生,贴近学生。

(一)把好任务设计关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学习目标,如分析结果的处理。

第二,“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与特点,做

到因材施教。

第三,“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分析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四,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二)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以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任务趋动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学生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这个目标的驱动下,自己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技能培养这个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实践任务的指导者,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组织起来,引导学生自学,互相帮助,努力探索。教师表面上是个“旁观者”,其实是个“导演”。

(三)重视任务完成以后的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 篇7

关键词:MAYA,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1 MAYA教学现状分析

MAYA是目前最受欢迎、普及率最高三维特效软件, 被广泛应用在模型制作、动画制作、影视特效、可视化设计、游戏制作等诸多领域。目前, 在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动画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设计、游戏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等专业都开设了MAYA课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该软件应用是目前最为复杂的, 倘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集中讲解, 然后再进行实践训练, 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有三点:首先, 由于软件功能强大, 应用复杂, 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其次, 对软件应用的命令及操作讲解脱离实践, 学生后期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混乱、遗漏及综合运用能力差的情况。

利用“案例+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将MAYA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教师以小案例穿插知识点的方式传授知识, 学生通过案例训练完成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例如, 教师教学中以游戏道具模型制作为例, 进行案例讲解, 讲解之后给学生布置另一个任务, 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讲授的案例及布置的任务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多次的练习, 使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够灵活运用。最终, 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单独完成一组复杂的游戏模型制作。

2 “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介绍

案例教学方法是指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基本点, 通过具体的案例,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实现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说, 案例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分散的知识点, 通过具体例子的具象、有机阐述, 为学生的学习、思考、实践提供一个更开放、更具表现力的平台, 丰富了教学的内涵, 使课堂更具生气,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高职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高手”, 解决教学中最普遍的“怎么干”以及“干什么”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若干任务为线索, 课程的推进围绕任务展开, 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任务中再现。课程学习之后, 完成相应部分的任务, 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思考、学习能力的培养, 并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 在实操过程及课后练习中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两者互相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案例辅助教学, 以丰富的专业设计案例, 使学生从众多案例中确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以一个或几个主要任务为教学方案设计的线索, 例如, 在MAYA建模课程教学实施中, 课程开始教师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课程任务,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游戏人物模型的制作, 还可以根据任务内容要求学生制作若干个课程子任务, 包括武器道具的制作、服饰道具的制作等内容。将整个教学贯穿其中, 具体到每节课实现这个任务的一个部分, 直到最后完成。

3 “案例+ 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3.1 对教学案例和课程任务的设计

教学实施过中“案例”和“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必须是互相对应关系, 即任务中所涉猎的知识内容, 在案例中应先一步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教学案例与课程任务的设计、组织是“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能否推进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 也应尊重教材的知识体系, 并适当予以重新拆分、组合、排列, 以达到对MAYA理论知识的系统覆盖。同时, 有几个方面, 是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与课程任务时予以注意的。

第一, 对教学案例选择应该符合真实商业项目, 增大案例对学生吸引力。第二, 依照“案例+ 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案例”与“任务”的选取上要注意代表性。选择具有专业代表性、知识涵盖点比较全面的“案例”和“任务”为最佳。第三,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应遵循由浅入深原则, “案例”和“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习的渐进性, 要有递进式地增加难度。

使学生从最简单的案例入手, 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引发学习的兴趣, 在后续课程中逐渐加大案例和任务的难度, 达到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已学知识, 逐步提升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避免“学不透”也要避免“不够学”的现象出现。

3.2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由于MAYA课程的特殊性, 必须采用“多媒体机房全程授课”, 这样更有利于教与学, 学与练的结合。在案例讲解时学生可以全程清晰地看到教师操作的过程, 同时完成练习, 教学效果能显著提升。在教学上, 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 通常控制在40% 与60%, 通过实践课学生的练习, 教师在旁指导, 激励学生自主性学习, 创造性学习。而教师的身份是传授者与引导者并重, 教师的任务则包括:第一, 案例的分析和讲解, 知识点的分析和总结;第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辅助学生参与实践练习,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度地指导;第三、总结知识, 综合评价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及最终质量, 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MAYA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仍然有非常大探索空间, “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适用于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相信其对MAYA及其他类似课程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兰, 胡惠娟.高职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4) :128-140.

[2]魏敏, 韩杰.MAYA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12) .

[3]孟红霞, 段蕾.浅谈Maya三维动画教学改革与实施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4]吴莉.三维动画软件MAYA教学改革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1) .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落实 篇8

本人观摩过不少信息技术同仁们的公开课,结合自己从事十几年的信息教学实践,深切地感受到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课堂也不再单调,一会儿师生互动,一会儿生生协作,一会儿教师讲解演示理论,一会儿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大家都围绕着“任务”动了起来。但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教学目标和任务得以完成了吗?我们又该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任务并保证任务得以顺利进行呢?以下是我对如何提高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关系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然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往往被误解,如过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没有做好“导”的工作,教师只负责布置一个任务下去,没有研究这个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指导,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果差。所以,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首先要研究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任务的执行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负责设计教学情境,处理教学细节,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二者紧紧围绕着“任务”这根主线展开活动,各司其职,不可偏废。

二、设计有效的任务

有效的任务从哪里来?设计任务时要遵从哪些原则并考虑哪些细节?简而言之,肯定离不开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教材和学生是必然的研究对象。

(一)、鉆研教材

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设计的任务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学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教学目标为: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常用软件了解和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其次,要全面了解教材,清楚每册书、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清楚某一知识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具体到某一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作到彻底理解,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能够灵活运用。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做到:

1.能分析出教学重点、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难点。

2.对于教材中设计到的某个教学内容,教师要知道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知道此知识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什么基础。

3.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任务,保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技能得到提高。

4.能准确熟练操作教材中设计到的教学内容及任务。

(二)、研究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又是教学的对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设计出符合学生情况的有效的任务。只有事先深入研究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关于任务的落实

一旦学生开始独自上机操作,课堂秩序就比较难以把握,初中学生好动自由度太大,对老师来说,课堂秩序的管理就是一件难事。特别是装有网络的电脑室,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很多一线教师对此都有同感。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课堂有序进行,让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呢?

首先,教师严格要求.在许多学生心中,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总是和玩联系在一起,所以从主观上就没有认真对待。加之有的教师也认为信息技术课没有得到重视,玩就玩吧,反正也没有什么升学压力。在某些课堂上,教师三下五除二地布置完教学任务之后,就给学生“放羊”了,自己忙起了自己的事情……

“正人先正己”,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自身在思想上要端正态度,不能把信息技术课当作“闲杂课”或者“游戏课”,要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担当起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为学生任务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保证。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否则,困难得不到解决的学生任务没有办法向下进行,就会”不安分”起来,任务也无从完成。

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现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细致的组织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一开始就要进行严格要求,让学生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必须等完成任务之后再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学习习惯,有规矩才能成方圆,这也是要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基本前提。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篇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筑企业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现教师从“ 知识型“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实现“教师主角式课堂”向“学生主角式课堂”转变。所以我校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一、基本要素的建立

(一)教师应该怎么教

1.教师必须在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尽可能丰富的专业实践。注重企业实践锻炼。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短处(不懂学科体系,不善于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值计算、理解表达,不断的失败严重打击了自信心等)的同时,更要找出学生的长处(喜欢做的事、喜欢的运动,喜欢成果展示、竞赛、游戏等参与形式),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发挥学生潜能来研究设计课堂教学。

3.要教“课”不要教“书”。“课”的目标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授课的内容和顺序不能仅仅以课本为准。

4.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书是可以照本宣科的。因为写书的逻辑与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

5.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知识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职业教育的出现,要求我们要为“知识的应用”建立自己的体系―――知识的“应用体”系。

6.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盲目积累知识,以为“有了知识就有能力”的想法、做法都是不现实的。职业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盯在“能力”上。

7.教师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不误人子弟。要有承认客观效果的科学精神,要有容纳不同观点的开放态度。

(二)学生应该怎么学 要很好地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1、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实际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反思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辅导,善于发现问题,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手把手的帮助,也可以采用“小教师”协助教师辅导;对基础较好的同学遇到的困难及时点拨;对较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控制课堂,对知识点进行演示或讲解。教师起到辅导和帮助的作用。

2、协作学习: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小组通过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二、怎样确定任务链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环节,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任务设计要涵盖关键知识和关键技能。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并培养关键能力。

2、任务之间要具有关联性。之所以称之为任务链,就是因为任务之间要具有关联性和先后次序,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让学生既可以通过单一任务掌握部分知识点,又可以通过任务链掌握课程的所有关键知识点。

3、任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来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目标来达到这个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的事件来设计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进行任务分析。确定任务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任务的分值、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任务的实施方式(小组/个人、讨论课上/课下、信息搜集/分析、方案设计/理论探讨、实地训练/学习报告、角色扮演等等)、任务的考核方式。

三、具体过程实施

本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市场调研:针对了解建筑企业对三年制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等情况(图片、报道、岗位环境、案例等),对岗位发展状况展开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建筑企业现场技术人员

2.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对建筑施工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而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进行讲授。

3.典型工作任务选取:在相应的学科中,结合施工现场典型工作,按施工流程、工作顺序等选取适当的工作任务。4.学习情境设计:主要利用图片、岗位环境、案例等符合实际工作的情景进行设计,任务情境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因此它要遵循一定的原理,结合任务进行设计,情境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要形成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要合情入理。合情即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入理即符合科学的教学原理。脱离学生实情,违背教学规律的任务情境创设对教学而言是画蛇添足。5.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任何课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在逻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在组织教学内容上,我认为选择的是课程的逻辑,而不是课程的知识。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更多的关注课程的内部逻辑,而不是具体的知识点。

6.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实施中首先按照岗位流程、工作过程、活动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等,设计学生能力训练过程;其次根据能力训练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设计知识学习过程。

7.教学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推进安排

为满足示范校课改要求,紧密依附优质课执行安排,计划2013年上半年开始试点运行,在本教研室选出2-3名教师参与执行,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参加优质课评选,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并在下半年逐步推广,预计在2014年全面实行。

五、案例(有待加工)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各章节任务总汇 单元一 砌体结构的构造

课题1 掌握墙体的设计要求并观察教室及周围建筑的墙体有何特点。

课题2 掌握细部构造中门窗过梁、墙脚及墙身加固的砌筑要求。

运用砖墙构造知识,识读建筑施工图纸。课题3 掌握砌块墙的砌筑设计要求。

课题4能根据砌块墙的细部构造进行施工指导。单元二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课题1 能够运用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识读建筑施工图纸。

课题2 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根据图纸掌握建筑的结构特点及构造形式。

课题3 运用结构施工图的有关规定,识读基础等结构施工图纸。

课题4 掌握平、立、剖面及建筑详图的识读。单元三 砌体结构施工

课题1 掌握砌筑施工常用施工机械及工具的最基本使用方法。

课题2 掌握砌筑脚手架搭建的基本要求。

课题3 能够根据不同比例进行砌筑砂浆及其他建筑材料的配制。课题4 掌握砖墙及砌块墙的砌筑工艺和施工要求。单元四 砌体结构施工方案

课题1 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课题2 能够指导砌体结构工程进行施工。

课题3 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检查砌体结构的质量及安全保障是否符合要求。

课题4 掌握施工方案的组成及要求。单元五 砌体结构质量标准及检验 课题1 能够对砖砌体进行质量检验。课题2 能够对砌块砌体进行质量检验。单元六 砌体结构施工的安全技术

课题1 能够在进行指导施工的过程中进行脚手架安全措施的防护。

课题2 能够在进行砌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安全施工的指导。

单元七 砌体结构季节性施工

上一篇:试用期员工转正自我鉴定下一篇:16春季福师《旅游电子商务》在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