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3篇)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作 者:黄海 Huang Hai 作者单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6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27(23)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 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 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 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现
2.1 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 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 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 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 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任务, 它强调要构造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境, 一个曾经发生过、将来还会发生的任务, 这是一个大的任务, 它可以分成一系列小的模块或子任务, , 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
2.2 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 再将子任务往下分, 直到每个子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子任务中, 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 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 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 (任务) 的欲望, 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创设任务情景, 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 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 在计算机教学中, 每一章是一个大任务, 每一小节是一个子任务, 每一小节中又包含几个二级子任务。如Word的使用这一章, Word的使用是大任务, 大任务下有四个一级的子任务:编辑文档、制作表格、插入图片、排版与打印, 在四个子任务中又分别有若干个二级子任务。在教学时, 先让学生完成一个个二级子任务, 学生可自由发挥, 教师指导。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 使整个章节不断完整, 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 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然后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 制作出一个完整Word文档。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例以供参考, 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 树立信心, 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2.3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 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 因此, 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完成一个个的任务。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 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独立完成任务。
2.4 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 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 教师适当做出点评, 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 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 (如一个文档或是一个板报) 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 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但还不完善, 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 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 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增强自信, 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 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 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 更强调“授人以渔”, 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 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 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 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 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 激活思维状态, 传授思维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 鼓励互相合作, 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 使用任务导向法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给出了一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精益求精的学习途径, 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来说, 通过伴随着学生的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 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的角度, 其减负增效的巨大效能, 都使它不断焕发出无尽的异彩。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 探索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 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技能,个性
参考文献
[1]毕淑芝, 王义高.当代国外教育思想研究[Z].[1]毕淑芝, 王义高.当代国外教育思想研究[Z].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教学;应用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术。计算机教育是一项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不仅对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任务的研究性学习,即以完成一个相对综合的任务作为主要目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笔者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只是填鸭式地给学生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只能机械地使用一些软件,动手及灵活应用能力较差。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把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计算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
1.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行为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2)任务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任务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任务的选取,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工程任务。
(3)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批判各种观点和假设,协商解决各种难题,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4)要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任务来设计和展开的,因此,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定。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施过程
(1)精心设计任务。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任务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高质量的任务能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一,创设可行的问题情境。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第二,掌握任务设计中的层次性。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設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有层次感。
第三,“任务”的设计要留有余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出空间。现在的计算机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许多应用软件和学习内容都有帮助功能或相关学习资源,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探究、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角色转变应包括:一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二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实施准备工作:准备学生支撑文件清单,制作学生演示文稿范例,设计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及时做好学生作品评价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发表并推广应用学生的成果。
(3)组织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在项目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教师在提出“任务”之后,要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根据需要作必要的补充。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识。其次,要求学生寻找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及大体思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第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单元计划。在任务完成阶段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鼓励,让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去解决问题。教师要走进学生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使学生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后,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果已有知识不足,为了完成项目活动,学生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主动、自主、探究、应用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在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后而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有其他任何权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教学从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变为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计算机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海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7).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职业教育中心 李红秋 066300 当今社会,知识瞬息万变。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培养的学生应与时俱进,具有独立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形式,拥有一个美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对于职业教育中如何找到一套通用的教学方法,成为了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探索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色,针对不同的课程有着各自独到之处。而其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效果显著,非常适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可以作为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通用教学方法。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而实践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不同教学内容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学生有学习热情,容易掌握本节要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在该过程中教师合理设计学生能积极参与的任务,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目的明确,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教学中讲Excel中的自动筛选的使用时,不是孤立地介绍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本月我最棒”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利用本班一张“本月学生课堂表现”表,通过操作找到一名各方面表现最佳的学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本月课堂表现” 表给同学。同学们看到这张表格,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这些都是身边真实的素材。这时候,教师再分析这张表格。课堂表现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字符型数据“学习态度”、“违纪情况”;数值型数据“出勤率”、“测验成绩”、“作业上交次数”。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理解了两种数据类型的本质区别,垫定了筛选的基础。接下来教师再分别讲解如何具体进行这两种数据筛选的方法。最后,将“本月我最棒”找出来,并引导学生为该生鼓掌祝贺。接下来老师可以继续布置下一个相关任务,找到“明天我努力”,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显得条理清楚、任务明确,学生有学习动力,容易把握学习要点,同时又起到了鼓舞学生的作用。
二、执行“任务”时合理引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时,我会将具体任务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适当进行启发引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WindowsXP“显示属性”的授课过程中,我把预先设置好的两个桌面背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比较分析两个背景的不同,判断使用什么操作方法得到现有的背景效果,并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相同的设置。结果全班学生都能够合理的使用“主题”、“桌面”选项卡正确完成部分设置。但是他们共同发现了一个问题:设置的结果与老师的有一定差距。在我的引导与提示下,大部分同学想到的了“设置”选项卡,当他们合理应用了分辨率后,得到了完全正确的结果。进而我继续引导学生:“是分辨率大一些可容纳的实际内容多还是小一些容纳得多呢?”答曰:“大一些。”再问:“那生活中的数码相机设置格式时,如果想多拍一些照片,将分辨率设大些,还是小一些?”学生认真思索一会儿回答:“应该设小一些。”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动脑解决。这样,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为学有所用,大大增强了知识的灵活性。
三、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认识能力,使学生得到“授之以渔”的收获。
当前计算机专业发展得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我通常在专业课中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可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实践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快捷方式”创建时,设计任务为:利用至少四种方法创建快捷方式。在发现学生困惑时,引导学生可利用以前学的“新建文件”法,或用刚刚学过的“复制”和“粘贴”法,还可以用“快捷菜单”法及右键拖动法等,不拘一格。学生恍然大悟,趁学生兴趣正浓,及时进行适当教育,使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该过程中,不是把当前步骤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而是将培养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得出同样结果,这对学生是个无声的教育,使之认识到:遇到问题多思考,充分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学生得到的是“渔”而非“鱼”。
四、不设具体“任务”,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体现在作品之中。
多年以来,无论是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在实操教学中,我多次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每每都因材施教,设置适合学生当前能力的任务。如“新授内容任务”简单易读,“复习总结任务”只划范围,大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我就在“任务”设计时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例如,在“AutoCAD”立体图形的创建、编辑和渲染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我来设计赵州桥”。不是要求学生做出固定模式的图形,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索、创新,使用渲染手段,通过不同渠道、巧妙方法得到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样,学生不拘于一种模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出的立体拱桥形象逼真,渲染既合理又具有个性特色。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才能无拘无束地将知识用活,创作出有新意有个性的作品,而这正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 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提高和激励学生前进。
因而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
一、任务驱动的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与学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 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 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多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通过驱动教学方法就能快速掌握与熟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情景设计、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就会派上用场。
例如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快速查询需要的相关资料时,就会必不可少地使用到搜索引擎。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和概念并了解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和网站,掌握复制保存网页中和信息内容和图片和方法并储存到指定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和探究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学会操作计算机带来的便捷。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实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独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围绕某个学习目标,由浅到深,由深到精,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与主动性。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学习与探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管哪个学科哪个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迫切。一支粉笔,一言堂传统教学的弊端日渐显露, 计算机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集于一身,计算机教学虽然是学习新鲜的事物,但是计算机的基础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学习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这么重要但乏味的东西,怎样让它变得生动起来呢?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极佳。
例如在很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室中,就很好地运用到了“任务驱动教学”,老师课前设计好PPT演示稿,以动画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丰富的动画教学情景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能让学生富有趣味性地、思考探索学习,激发学习好奇心,轻松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的好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 , 化枯燥为有趣,神奇之处在于要我做和我要做。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美,体验到美的满足和兴奋,让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乐趣无穷。愉快地学习,并学有所成、学为己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加强学习创新、开动学生大脑、提高学习兴趣与专注研究的一种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地教学能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能充分显示出优势。文章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以及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兴趣;创造;技能;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47-1
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被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并逐渐被一线的教师所采用。要想运用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必须深刻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它的特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步骤和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新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1.任务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flash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每涉及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都是以演示运用了本知识点的动画开始教学的。
引:欣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和“动感超人”的动画,提出问题:蝴蝶的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沿自绘的曲线运动?请学生打开“小球运动的.fla”源文件,研究怎么做才能实现曲线运动。
2.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往往就有要尝试练习的欲望,这时就便可以适时地提出任务。
本课设计了五个教学实施环节,分别为探—试—导—练—评。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任务。
探: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进行着曲线运动,你能举上几个例子吗?
试:请学生动手试一试,修改“纸飞机.fla”文件,使纸飞机能够按一定的轨迹飞行起来。
导:教师演示作品的操作过程,讲述相关概念和操作要领。
(1)添加图层“纸飞机”,并转换为元件。(2)添加一运动引导层,绘制一运动轨迹,在第50帧处插入帧。(3)在“纸飞机”图层的第50帧处插入关键帧。调整第1帧和第50帧纸飞机的位置,使之能贴合轨迹的起始端,创建动作补间。
练:说明任务内容:共有4个任务,并设有帮助说明,学生任选一个完成运动设计。《小小蜗牛》《神七》《游泳的小鱼》《速跑小车》。
评:(1)是否掌握了引导层与被引导层。(2)是否掌握了绘制引导线的技术。(3)通过学习,能否灵活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课前任务实例的精心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任务的设置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情感需求。
3.延伸任务,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中职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
延伸:试一试《蝶舞》同时完成三只蝴蝶的飞舞。
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
4.自定任务主题,培养个性发展 。
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技能,学会相关知识点,而不是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实例。任务实例只是一种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软件的手段。因此,越到学习的后期,任务越要模糊化,只要规定任务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创新意识,自由完成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任务驱动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
任务驱动教学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和应用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因此,我们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双向交流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意识 。
任务驱动教学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因独立学习能力缺乏而带来的困难,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时,老师既要学生自主学习,又要鼓励进行协作学习。适当分配一些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把握好导学与任务探究的关系 。
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求知,并不是一概否认教师的讲解。这里的讲解是一种引导,它区别于强制性的灌输;所以,把握讲解的时机和内容非常重要。一要忌匆忙,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索、醒悟的时间;二要忌在学生“困惑”尚未形成时讲,否则难以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三要把握好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在恰当的时候予以点拨。
4.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 。
计算机学科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求异性的特点,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产生强大的动力。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在中小学信息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 建构主义,任务驱动,驱动任务设计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计算机多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配合传统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容易,更深刻,更牢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本人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体会。现在本人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特别是是以“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一、看。通过“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如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或图片等,增强形象记忆;看课本:通过看书自学,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他们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看网络: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玩。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如扫雷、纸牌、拼图、“射击”游戏等。
三、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让学生先学习操作,再学习理论知识,甚至只要会操作,可以不学理论。充分利用这个主动探索的学习工具和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能者为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或互相帮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四、展示。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如通过网络向全班、全校同学乃至在互联网上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网页、小报制作等;参加各种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比赛,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能力,增强自信;在网上交朋友,互相介绍学习体会,互相促进;积极投稿,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培养他们从小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社会。
五、任务驱动法。同时还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要想玩游戏,必须完成某些学习任务之后方可进行。下面本人就以“任务驱动法”来谈谈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控制、督促、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提高和激励学生前进。
1、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因而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例如,“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开机与关机”“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方法”等章节中的教学中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2、“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3、“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由学生来完成。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
三、如何来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需按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1、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因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分析任务。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3、探索研究。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把问题讨论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4、评价检查。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采取更为活泼的形式,如:让他们玩一会益智游戏等。
四、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设置成一个问题,在讲授前先向学生提出,让同学牵着问题去学习,在分析解决的同时掌握到新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其中一次课“排样设计”的教学进行举例说明.
作 者:秋艳 杨印安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4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71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工程实践能力关键词:计算机学科 高职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60-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寻找适合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方法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大问题。根据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点、高职学生自身的层次性差异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高职计算机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1 任务驱动的含义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是以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2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步骤
2.1 创建情境,提出学习任务
情境,是指完成某一任务后形成的结果或作品。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习word图文混排前,就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杂志的版面设计结果。在学习PhotoShop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照片处理效果图等。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 它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任务,任务的设计必需以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为指导,情境的展示是为了交待某个工具或软件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习任务以生动直观的作品的形式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使学生头脑里分散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形成认知结构框架,通过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的隐含在相应任务主题中,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2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完成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开放型任务,例如:在word学习中,提出设计电子小报的明确主题,对任务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描述,使学生理解任务的规划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该任务设计如下:每个学生使用Word制作一张精美的电子小报。要求:(1)发挥个人想象力构思一张电子小报;(2)合理使用表格规划版式布局;(3)小报中必须包含图片,艺术字,背景的设置。任务设计的重难点是如何合理、有序使用表格规划电子小报版式布局,并且加入图片、艺术字,整体风格要协调一致,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整体规划能力和良好的审美观。在逐层分析任务的过程中,对各个小任务的实现加以引导和提示。以此任务为基础激励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发挥,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现个性。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已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引导作用。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电子小报制作的资源(图片、电子小报样本等)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探讨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引起对先前知识的回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整体上来把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点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沟通后,最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并作出分析、比较,大大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整个的课堂倡导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增强了师生间的朋友伙伴关系。随着 “任务”的完成,学生在成就感中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3 总结评价
在完成任务后,通过演示学生作品,交流学习体会,从电子小报制作的构思,内容,形式,布局,创新等要素进行评价,淡化个体之间的比较,在肯定的同时,大胆指出作品的不足,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自学能力不断发展。在相互交流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总结归纳本节课所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总结提出解决方法和可行性建议。
以上各教学设计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能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各个层面均获得发展的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
3 “任务驱动”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重要问题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必须根据计算机课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出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
(1)“任务”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要将教学总目标分成多个小的学习目标,并将学习模块再细化成若干个容易掌握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2)“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任务”的大小要适当。设计“任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3)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是合作,协作。通过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学容量远远超出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 王健.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学中的应用.
[3] 张御冬.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步认识.
[4] 郭昭清.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中国电化教育,2006,7.
[5] 李艺,李冬梅,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一、初探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1.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含义
所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其实是基于学习理论中的构建主义学习法来讲的, 从本质上讲属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强调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任务以及完成任务来进行知识以及相关能力的综合培养, 在这种教学法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有效沟通, 增强合作性, 通过对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的完成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而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加载到任务当中, 将教学的核心定为任务的有效完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对任务进行研究讨论, 通过自主性的对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和应用, 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来有效的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价值。
1.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特点
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来讲, 首先从教师来讲, 可以说教师是整个教学法的指导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教学的主体, 而学生则是出于被动地位, 但是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进行制定教学任务。同时对构建有利于学生完成任务的良好环境。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以及辅导, 还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给与合理的评价。
其次是从学生来讲, 可以说学生是整个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主体, 学生通过与任务的分析以及完成来获得知识以及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被动的进行学习, 而是主动探索, 自主进行学习。
最后是从教学方式本质上来讲, 主要是以任务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载体, 教师以及学生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活动, 同时完成教学目标[1]。
二、探析计算机教学中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
2.1以知识点模块做教学主线
在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上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点讲解作为教学主线, 而是切实依据教学目标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知识点进行具体的划分, 将不同的知识点根据其中的关联性构建成任务模块, 使学生按照任务模块进行知识点的探讨学习, 而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模块的完成来构建起学习计算机的成就感, 从而增加学习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以及提高学习热情[2]。
2.2以任务事例展开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布置任务开始教学,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任务事例在教学的一开始引起学生想要探索、想要解决的兴趣。具体来讲就是在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讲解中通过一个有趣的生动的事例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VB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论讲解中, 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放在一个形象的小任务中, 让学生制作一个闹钟, 同时要求必须能够显示时间, 而学生对于这样类似小游戏的任务事例会非常的感兴趣, 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以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完成。
这样学生就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 通过任务兴趣的引导转变到自出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课堂初始阶段中小任务的完成来增加引起学习的兴趣, 进而完成计算机教学课堂中后续的任务。
2.3采用分组竞争机制完成任务
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实际应用驱动式教学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分组竞争的任务完成机制, 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分组进行任务的完成, 通过对学生的分组可以增加小组之间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以及完成任务的竞争性, 这个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热情, 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合作, 通过一起合作努力来有效的完成任务, 并且由于小组之间存在竞争, 因而更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对于技能以及知识上的探索, 因为只有对技能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才能完成任务, 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过程中不断思考能力的养成[3]。
2.3.1提醒学生增强合作学习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驱动式教学法时教师应该应该提醒学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自己闭门造车, 应该在小组中和其他成员一起进行任务的讨论和分析, 对于小组中其他成员良好的建议和方法要积极的吸取并且引用, 同时再此基础上改变自己固有的学习知识方法, 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渠道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采用发散型思维来完成任务。同时在进行计算机学习上的不断探索以及学习知识上的不断创新, 而这个过程中也是学生增强学习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2.3.2进行驱动式教学法评价
计算机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门学科的多样以及复杂性, 同时还要考虑到计算机学习的求异性, 对于布置的任务, 学生在完成之后不能以传统标准给与任务的评价, 而是要建立与驱动式教学法对应的评价体系, 对于不同难度的任务、不同性质的任务要依据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 评价主要是建立在表扬的基础上, 对学生给与正确的纠正建议, 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任务完成的自我满意度, 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后续的计算机学习任务中更能积极的去完成。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对学生的完成效果以及质量和中间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归纳与总结。最后还要对欠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从而促使整个计算机学习任务呈现出良性循环的特征[4]。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因而进行驱动式的教学法是其解决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将驱动式教学法应用在极端及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枯燥的计算机知识点能够以任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自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技能的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 现代社会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不仅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还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制约作用。在计算机教学中, 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产生,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结合了计算机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以及合作性, 本文就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内涵以及特征进行着手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析其教学结构以及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最后探讨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以期为后续任务驱动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上参考依据。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计算机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芳.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27:206.
[2]李秀滢, 王建新, 彭静.Matlab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02:104-105+113.
[3]余俊杰, 吴方, 罗回彬.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 (综合研究) , 2010, 11:101-102.
3总结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应用中还是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课堂中对角色关系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以提高。这也符合新课改中对课堂的要求,也让信息技术课程更加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师只有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因材施教,才能帮助学生未来成为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淑然.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应用研究[J].科技风,(03):238.
[2]范银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6):160~161.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问题,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法
目前,中职学校一年级普遍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打造学生本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基础为目标,因而,对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小学、初、高中三阶段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科学,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累累重复,学生进入中职前已有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给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乏发展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我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现就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谈一些想法。
一、以掌握理论精髓为目的,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概念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活动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进行批判型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更容易获得个体的学习风格。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一般有五个环节:(1)设计任务;(2)提出任务;(3)分析任务;(4)探索并完成任务;(5)评价任务。例如,在学习Word2003时,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已经美化好的文档,其中包括在Word2003中制作的表格、插入图片、艺术字、绘制图形等。然后组织讨论,分析如何制作这些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以《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制作一份精美的电脑报。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活跃,上网搜索,查找资料,自由创作,进行各种尝试:有的学生把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制成表格;有的学生以专业的名人、品牌、名产品等作为插入图片;有的学生则通过制作艺术字和绘制图形来介绍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的空间。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巧妙地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重点是设计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任务”,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具有专业“情境”的任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学习Powerpoint2003的内容时,面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向他们展示以唐装为主题的Powerpoint课件,并重点向学生演示课件中的设置背景、插入文本框、插入图片、设置动画、链接等部分,鼓励和激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服饰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充满个性、反映时尚潮流的演示文稿。而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则以“车世界”为主题,创作一系列不同概念、不同品牌的汽车主题课件。与专业密切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能够促进个性发展的任务
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使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专业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强调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式与速度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以满足学习的需要,最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有专家认为,每个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一般只用了某一软件的20%的功能。这种情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在网页设计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1)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网页性能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
(2)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强调不同的制作要求。对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版面要求和视觉效果上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3)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可在网页内容和版面要求方面提出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高的要求。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和弹性教学。
(三)培养合作精神,设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任务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设计出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这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进行:(1)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来分组,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或者熟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生的搭配。(2)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带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结合就业思想教育活动,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项任务:上网查找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资料,应用word2003制作一份职业生涯专题报纸;应用Powerpoint2003制作《我的未来》演示文稿;应用FrontPage制作个性网页。(3)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等形式实现多向交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探讨任务评价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这种主动的建构是通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制作某种产品(如电子作品)等活动体现出来的。任务
驱动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任务,其评价对象从面向知识转向面向能力,注重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评价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在“作品评价”环节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公布的作品评价量规表,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学习作品,台下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台上台下的学生可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与争辩,加深理解,获得共识。最后教师点评,指出每一学习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选取各班的优秀学习作品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供学生互相学习。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
三、以顺利进行教学为目的,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
现有教材的不合理性已不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线性方式展开教学内容的,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例如,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在这本教材中没有提供例题,只是将基本操作的步骤加以详细地叙述,就像一本应用软件的使用说明书。可以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与小学、初中的教材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中职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衔接要点,力求以任务驱动法开发校本教材,收集任务驱动法教学课例,教材编排的风格与体系应该能够为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素材和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眼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以发散思维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就像出行一样,任务驱动法只给出学生目的地,而不要求学生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不要求是坐飞机去,搭火车去或是走路去: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如同不同经济能力的人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一样,只要他认真体验出行这个过程就足够了,走路虽慢,但可以看风景;飞机虽快,但成本高。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在不同时空下也需要不同思维特点、不同办事风格的人。这也应是我们职业教育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11-18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的应用11-06
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09-09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07-04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07-16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09-17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案07-06
任务驱动型作文讲评教学设计05-31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