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精选10篇)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篇1

一、产业与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制

1、产业标准为课程体系提供结构依据

当前市场环境下平面设计所涉及的产业也逐渐丰富,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作为产业链条的重要的一环,虽然必不可少,但也决不能独立存在。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平面设计在整个产业链条的价值和作用,对整个链条的运行环境的研究和重要环节的标准把控就尤为重要。

2、产品规范为课程内容提供明确要求

在完善课程体系基础上,各个课程根据体系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并结合最终“产品”的规范为课程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闭合。

3、项目教学的实战模式

在明确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标准的同时,以市场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学生边学边做,学生的作业就是真实的产品能够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学习成果向商品的转化。

二、企业与学校定制培养的就业模式

1、合作企业选择原则

“定制培养企业选择是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最终端的环节,定制企业的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体系培养的质量。”因此,合作企业的选择必须遵循严格的选择标准和合作原则。

1)企业规模原则。为保证合作的稳定性、成功率和学生就业的质量,在合作企业选择时,尽量选择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作为合作目标。

2)行业对口原则。合作企业必须与定制专业有较高的对口率,以保证知识转换技能的成功率,进而保证学以致用。

3)共同目标原则。定制培养阶段是就业准备阶段,学校与企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方面要达成共识,双方具有童工意向、亿元和共同的价值观。

4)优势互补原则。校企合作不应该仅仅存在力量相加的基本合作层面,而应该在基本合作基础上争取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5)信誉至上原则。行业信誉是评估合作风险的最直接参考,好的信誉能够最大化的减少风险,提高校企双方合作的成功率。

6)校企共赢原则。合作的目的是共赢,对校企合作也不例外。

2、合作企业选择流程

1)搭建校企合作伙伴平台,在定制原则的.基础上,校企双方有一定的认可,学校专业领域与企业业务范围有交集,在宏观上建立合作意向。

2)拟定合作关系,通过对具体专业特色和企业特点明确合作方向和范围,拟定合作类型。

3)项目确定合作关系,根据具体的项目明确定制合作内容,签订合作合同,确定合作关系。

4)合作互评,参照合作协议建立对企业和学校的评价系统,运用科学的统筹、计算方法对合作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归档,为以后合作提供参考依据。

3、合作企业资源库建立与动态管理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篇2

关键词:学科竞赛,平面设计创新,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学生探索实践能力, 培养勇于创新精神。而学科竞赛正是基于此的一项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比赛。学生通过完成竞赛课题, 解决问题, 收获知识和友谊, 将学习转变为主动性。目前, 全国有不少企业、协会的发展都加大对此的扶持力度, 通过有偿奖励等鼓励学生参与报名, 从而推动发展。

一、创新性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

近十年来, 随着我国创新产业的发展, 全国大学生平面创新设计大赛举办的次数越来越多。从主办单位来看有:教育主管部门主办、企事业单位主办、行业协会主办等。

1.提升人文精神。在平面创新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预先思考活动主题和活动结果价值所在。如平面设计“韵达快递”车体的外观设计中, 紧紧联系了现如今物流快速发展的现状。选手在设计之前应该考虑到物流的大力发展对人们的影响, 并且从物流方考虑应该着力体现出快递公司较好的服务态度, 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公司形象的目的。因此, 无论是在决策、设计还是价值评价都应该渗透并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传达出品牌精神。

2.强化社会责任感。在平面设计中, 比赛背景往往是基于对现实的折射。例如:在设计“沙尘暴与保护环境”的比赛主题时, 大赛彰显的是:“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主题。因此, 学生在设计时更应该关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心人民, 关心环境, 致力于用一个较为可行的设计方案来转变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提倡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减少乱砍乱伐行为, 保护人类健康, 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培养优秀品质。设计创新比赛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比赛, 作为参赛者必须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及其他坚韧的意志品质, 从而保证活动决策的有效进行。学生通过参赛、思考、完成作品这些过程逐渐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将未知转变为已知。因此, 完成大赛作品的学生无疑都做到了锲而不舍, 表现出很好的坚持力。

4.培养创新精神。设计创新大赛就是基于创新的一项综合性比赛, 在考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出了很高要求。设计的作品既要保证新颖独特, 又要很好地体现出社会价值观。这些无不需要学生勇于打破固有的思想, 善于观察, 探索新的方法。这也是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相联系的过程。

二、培养设计创新人才的新思路

1.健全学科竞赛机制。针对某些综合要求较高的设计创新大赛, 为强化学科竞赛的计划性、目的性, 需要相应的出台一些政策加以规范和扶持。相应的负责人应由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 负责指导竞赛、协调工作, 并展开一系列后期评分、奖励机制的建设。 从而保证学科竞赛有条不紊地进行。

2.组建创新团体, 构建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平台, 鼓励同专业或其他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学长学姐的经验交流, 给予低年级学生可靠的参考和学习平台, 从而有效促进后期工作的进行。另外, 参加的各项创新设计项目,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为今后步入社会或从事这一方面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将学科竞赛和高等教育教学相结合。在很多大学中参加竞赛的往往是高年级学生。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往往还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程, 且参赛知识储备不完善。而大三、大四学生往往因为课程较多, 时间和精力有限, 无法较好的统筹学习和比赛时间。且有些设计比赛具有前瞻性, 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 对于一些在举办时间、竞赛主题、评审要求有显著差异的比赛, 要有意识地将其与高等教学相结合。

4.组织教员、博士生等联合团队参赛。从竞赛的角度来说, 是希望争取到更好的名次。为此, 挑选出专业素养最高、经验较为丰富的人来参赛。但是若比赛的目的仅限于此, 那么比赛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在组织团队时, 有目的地加入博士生、硕士生等人作为辅导员, 形成梯队化结构的团队, 合理分工, 将训练和效率有效结合, 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提升的效果。通过对团队已有资源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经验积累模式和传递模式。例如:通过队员之间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文档的阅读、团队的协作等能够有效地增加技术的积累,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三、结语

21世纪的今天, 社会的发展, 促使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扩大。而学科竞赛环境下的创新设计比赛正是基于此的一项综合性选拔比赛, 这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的过程中, 创新型人才无疑会给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篇3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平面设计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壮大,根据教育部2010年的最新统计,全国共有230所本科院校设有此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也趋于专业化,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和技术专业化还不够,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现状

1.1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业层次低

针对目前广告市场从业人员需求分析,存在普通设计需求过剩,高级设计不足;平面媒体印刷从业人员过剩,新媒体如UI界面设计、淘宝店面设计、网页设计等从业人员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层次不高,“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层次的提高,是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1.2课程设置老化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范围更加广泛,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传统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课程设置除满足印刷媒体的需要还要增设新课程,对课程进行整合,分阶段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从市场调查情况,分析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就业岗位调查情況进行课程科目的设置及课时分配,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相应的课程设置。

1.3项目化课程改革不够深入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间断或项目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深化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不光需要熟练应用多种平面设计软件,还需要有相应的设计能力;不光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审美能力,创意能力,语言文字及交际能力,这些技能和素养,需要学生在求学过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掌握。

1.4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由于受到专业设置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队伍中大多存在懂艺术的教师操作能力不强,懂操作的教师不懂艺术的问题,设计与软件操作结合不够紧密。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平面设计课讲得生动形象,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还必须具有实际设计工作经历,懂得设计制作流程,印刷及后期处理等技术。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运用自如地举设计中典型案例,将设计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2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1树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

专业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办学理念正确与否,高职平面设计专业建设要树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就业和社会对职业技术的需求,在高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中,始终围绕着“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统筹规划,明确课程内容,用对教学方法,关注教学实施,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对平面设计岗位有充分的认知,了解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行业操作标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高效衔接。强调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做到“学以致用”。设置全面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性及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2.2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企业走访,专家论证,针对市场所需高技能设计人才调整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媒体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另一方面,可加大数字技术、界面设计等课程,满足印刷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需求,适时地引入新课程,对传统课程要大胆的进行整合,分阶段教学。教学中强化实践环节,软件与实例操作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软件与设计相结合。

2.3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结合,有效利用校外专业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2.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团队,教师应当具备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创业的实践经历和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精深灵活多变的专业素质,爱岗敬业、宽厚热情的品德素质,有教学创新和创业教育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和的和骨干教师培养,让教师深入广告公司等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扩大兼职教师的配置,选择一些具有教师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行业人员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把企业设计项目用于项目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同时提高学生对行业职业道德、职业素的培养。

总之,现代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略显单一。从国际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发展来看,发达国家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开放式、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教学要走出校门,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新媒体在教学中渗透,抓住新媒体就业市场,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域特征发展特色教学,强调平面设计专业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和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承贵,李兴慧.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2] 缪宁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电脑平面设计教学与设计意识培养 篇4

叶葵花

摘 要:设计意识作为贯穿设计活动的无形的主线,左右着设计的全部过程,它的作用巨大却又常常被忽视。创设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注重差异性教育,用好“层次性”教学策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设计不同时限、不同完成方式的实训作业来巩固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电脑平面设计教学 设计意识培养 探索 做法

设计意识培养是让学生获得自主对各种造型形象的独立研究,表现方法的评价,以及运用材料、媒介来表达个人主观感受和设计意念的能力。设计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具有现代艺术设计意识、现代科学技术头脑和现代思维的创新型设计人才。设计意识的培养是现代设计教育思想的主旨,设计意识作为贯穿设计活动的无形的主线,左右着设计的全部过程,它的作用巨大却又常常被忽视,所教所学往往限于表面的理解而缺乏创造性的开拓动力。所以,职中阶段的电脑平面设计教学既要发挥计算机作为设计辅助工具带来的优势,将平面设计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加强设计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学生设计意识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创设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为设计意识培养创造条件

设计意识是一种课本以外的知识,是一种可操作技能以外的思想能力。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说明“教”学生“学”,是为了学生“学”后能“做”,但是,学生要能 “做”,就必须会“想”,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进行电脑平面设计,就要知道“想”做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做,“想”怎么做最好,让学生“想”是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学生设计意识培养基本条件,如果课堂只是把知识、技能一味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达到设计意识培养的,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创设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教师自己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对所教知识全面掌握,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判断做好预期设计,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施展好教学调控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及收获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双边教学活动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教师要能给学生积极的反馈,不要碰到问题,就闪烁其辞,左右而言它。否则,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或者问了也白问,学习变成只是按步骤操作计算机„„,没有了自己思维,1 设计意识培养就无从说起,尽量为鼓励学生“想”、“问”创造机会。例如,我课前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设计《海底世界》海报实训作业,把画布大小作用、文字选区复制背景纹理、海报蓝色调协调等等许多抽象问题形象化,给学生直观的启发,并预先设计学习“陷阱”,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想”解决问题,设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对链接图层等问题的动态变化、还考虑到学生自主练习时的反应与预期效果、师生互动状态等等因素影响,然后教师再进行解答。结果,教学效果如预想一样,课堂学习气氛活泼,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设计意识也自然成为学生学习和设计的行为意识。

二、注重差异性教育,用好“层次性”教学策略,让设计意识成为学生实训练习的动力

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应用工具的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教学内容和要求也不同,如果按照同样的进度去组织教学,会出现学生不是“吃不饱”就是“吃不了”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授《闪电》技能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掌握很快,剩下时间就开始玩电脑游戏。发现问题后,我利用自己对这个技能的深入研究结果,马上改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研究如何生成两条交叉闪电的效果。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快的同学在理解了基本操作后就开始研究让不规则的闪电变成相对规则的闪电,经过他们的思索、观察、试验找到解决方法,而其他未解决问题的学生也已经完成基本技能训练,这时候经教师一提醒,问题就迎刃而解,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不同水平的训练。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辅导学生中要重过程的引导,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准许有差异,对“异想天开”的要肯定个性的不同,分别对待,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作品各放异彩,这样才会有“百花齐放”的可能。例如,在给卡通形象加眼镜练习中,有学生无法使用路径工具画眼镜而使用简单椭圆工具,我看到后就引导他制作成潜水眼镜,形象更有特色,学生学习能力同样得到锻炼。还有,教师在辅导过程要尽可能发现学生可贵的闪光点,加以扩大,在同学面前展示,让学生间不自觉产生竞争,为作品“成功”而努力,使设计意识在学生学习过程得到不断的强化。因此,要用好“层次性”教学策略,在实训作业中要采用分层次教学设计,将必须完成的实训作业细化为基本任务,再设计扩展任务。例如,教授运用描边路径制作邮票时,我将它作为基本任务,再结合动态画笔设置制作成流星效果是扩展任务,提高任务是发光球的运动轨迹使用多次色彩不同,画笔不的描边,是流星效果任务的再扩展,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应用到新技能上。实训的结果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能在完成任务中有所收获。也可 2 以采用相同活动、不同任务和目标水平,培养学生建立自己感兴趣的任务。例如,教授使用路径工具画“QQ”卡通图,我预先制作好基本形,让学生使用编辑工具按自己的想法修改路径,设计不同造型形象。两节课时间,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为“QQ”制作新造型,完成路径工具学习,明白编辑路径的目的,这样,设计意识自然成为学生实训练习理所当然的思想行为,教学过程也自然成了设计意识培养过程。

三、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训作业,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加速设计意识的培养

电脑平面设计课实训作业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桥梁,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依托。实训作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生活与心态,关心社会时事,这样才能设计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而且,很多时候教学的成败却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学生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获得来自于作业的完成情况,完成的好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有信心、有毅力深入学习,获得更成功的经验。所以,实训作业内容是学生容易接触到的内容,既方便学生理解,稍加努力就可自己完成,又可以达到启发思维,增强信心的目的。例如,学完卡通形象设计,学生已经掌握CorelDRAW软件造型技能,布置一个跟学生的生活贴得很近的动物生肖贺年卡设计,学生对设计对象的实用性很容易理解了,加上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完成作业就“得心应手”,学生设计意识培养也水到渠成。

四、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并存,单独完成作业与合作完成作业交替,强化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

设计意识作为电脑平面设计行为的指导性思维活动,需要在长期实践锻炼中慢慢形成,在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习进度设计不同时限、不同完成方式的实训作业来巩固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设计的短期作业是一些模仿性练习,突出技能的训练。例如,学习设计软件各个工具的实训作业,或者学习调整图片色彩的实训作业等等。设计的长期作业是学生自主探索模仿性练习,在已经掌握一定技能和设计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地模仿设计作品,能让学生长时间处在一种构思设计状态。例如,实训作业《XX公司标志设计》,让学生在掌握基本造型能力后去构思标志的新造型。由于可以参照的各种标志的构成形式、造型非常多,学生自然不只从一个角度去寻求唯一答案,而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向思维,寻求多个设计方案,再定位、完成设计。单独完成作业是一种个性化的训练作业,可以锻炼学 生充分自主、独立探究的设计能力。例如,《公益广告》海报设计,由于公益广告是我们经常接触到,又是国家一直在提倡的宣传主题,同类作品也很多,学生单独设计可以不受同学间的互相影响,自己寻找灵感,自己完成,这样能够突出作品的个性化。与同学合作完成的作业是个性化实训作业的延伸,可以锻炼学生们互相配合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间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对巩固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是一大促进。例如,《茶叶包装》设计,学生有的负责优秀包装收集,有的负责商标设计,有的到茶叶商店了解营销要求,再将信息进行综合、讨论,然后分工制作,这样完成作品令大家耳目一新,非常成熟。学生在这些不同实训作业中得到的充分锻炼,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也更加全面了。

总之,职中阶段的电脑平面设计课不同于大学里的设计类专业课,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美术美育课,在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意识,“授之以渔”,是 “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的充分体现,也是电脑平面设计课教学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参考书目: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篇5

2.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授课方式不切实。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国内本科院校大有不同,一味地对工业设计理论知识进行专注和深层次的探究并不能够完全适应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业设计的专业素养。但事实上,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仍然以一贯的理论讲学授课方式为主,这种授课方式既可能使学生丧失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更容易造成工业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脱节状态。

3.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充足。在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及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但现实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却有很大程度上的欠缺,而高校内已有的专业课教师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应用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教学能力及经验。所以,专业师资力量不充足的因素会影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当中,高职教育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对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和进步,现今国内高职院校也把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的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思维,并能将理论结合实践应用于工业设计开发行业中的工业设计人才作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及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究

1.完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标准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与进步,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标准课程体系,因为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安排上应该把专业课程划分成五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是包含工业设计设计史和基本概论、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方法等科目的工业设计理论相关课程;第二个部分就是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表现方法以及设计造型方法等科目的工业设计造型相关课程;第三个部分的工业设计工程相关课程则主要包括产品模型设计及制造和机械设计工程等科目;此外,还有第四个工业设计表达相关课程的部分和第五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课程的部分。通过这五个部分的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可以很好地将工业设计专业的所有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建成一套完善的工业设计标准课程体系。

2.提高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我国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过程中,培养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关于工业设计人才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塑造,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的培养,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作画能力和模型制作技术、基本绘图软件的掌握、三维造型软件的基础操作、设计时间的准确把握以及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是必须具备的一些技能。另一方面,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也尤为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没有锻造出自己独立的、创新的设计思维,那么学生在进入工业设计市场后也不会有更好的就业及发展前景。综合上述,通过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不仅仅决定着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篇6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目前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中,环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其依托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逐渐发展起来,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各高校开始研究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些高校开始扩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诸多高校先后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到了21世纪,各大高校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陆续开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构建起较为系统的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环境设计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建设离不开环境设计,人类共享生活环境。现在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作为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地位不容忽视。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进一步分化,教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素质教育对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设计是一门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性学科,其能引导环境不断向着最优化的目标发展。人与环境本身都在时刻变化,书本上的知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学校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设计师的身份,处变不惊。环境设计师的角色是不断分化的,其知识面要非常广泛。学生个体具有多样化特征,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

三、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取向

当前,中国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方向,整合、优化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同时,以人和环境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培养高素质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学校应综合考虑专业方向设置、理论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新时期的设计师要一专多能,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要爱岗敬业,在校学习期间要多实践、实习,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要有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学生只有具有出众的岗位适应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取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模式要注意与地方文化融合,培养出的人才应为地方发展服务。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各不相同,而环境设计本身就是解决自然与环境等问题,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熟悉当地的文化特点、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多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语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篇7

在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制定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 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因此,中职生跟普通高中生是不同的,他们是特殊的学生群体,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所面对的特殊人才培养目标。他们毕业后要作为“社会人”“职业人”走入社会,必须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技能以便能够顺利上岗,“能力为本”“以人为本”是中职学生的两个鲜明特点。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平面设计又称图形设计,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方式,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用来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完成创作计划。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商业广告依赖于计算机的制作和加工, 计算机和平面设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平面设计课程,是针对目前广告行业市场人才需求所设立的应用性专业。其课程通常包括PHOTOSHOP、3D MAX、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的应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分析。有的中职学生是初中分流出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学生。为了把这些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中职学校肩负起了此重任。有的中职生存在着文化水平偏差、素质偏低的现象,一些学生厌学思想严重。有的学习无目标,缺乏动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佳,一看专业书就疲惫,难以坚持;逃课现象严重,借故不听课或随意逃课;考试作弊不以为耻,违规违纪现象增多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集中在一起, 对优秀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不良影响。为了遏制住这股不良学风, 针对中职学生这些问题,教师要从思想的源头抓起,要治标更治本,端正其学风,明确其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从入学初的第一堂课起,就要明确告诉他们,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学好平面设计对于今后的毕业工作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这有助于中职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今后的成才、成功。

(2)如何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水平。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①良好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比如,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国内外优秀的广告作品,课上再逐一讲解其设计的结构特点、色彩喻意,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案例教学与动手操练教学法。让学生用广告摄影课上拍摄到的照片作为素材,结合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进行再加工,使学生在加深对广告图形图像的理解同时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让制作出来的作品更具生命力。③多媒体投影教学法。④荣誉鼓励教学法。每上完一个单元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设计作品汇报,评分作为平时成绩。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技能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激发学习热情。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安排到学校实训工厂实践学习,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为毕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⑥在教材的选取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基础,选用合适的更通俗易懂的新式教材,更多的案例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

(3)克服教学工具短缺问题,保证中职教学质量。教学条件的制约,也影响着平面设计的教学。例如,为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广告摄影课,需要用到价值三千元以上的数码单反相机,学校提供的教具只有一台,全班30个学生,很难满足教学需求。为了保证学生都能学到摄影技术,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上课以小组的形式使用数码单反相机,课后动员学生利用带拍摄功能的手机进行摄影创作,上课时把自己的作品导入计算机,老师再逐一辅导,这样就解决了教学工具短缺影响教学的现象。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数码单反相机的基本结构。部分同学能够独立完成摄影创作,还选送了作品参加全区中职学校摄影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中等职业教育短短三年,除最后半年的离校实习,实际在校只有两年半时间,时间紧,课程多,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对此,我们提取课程的精华,讲精讲实,很好地利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时间,课后布置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基本上都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多样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平面设计作为与商业广告及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在迅速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跟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更新和提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国内国际设计理念,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要转变思想, 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加实践学习,提高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用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商业广告依赖于计算机的制作和加工,社会上对既会计算机操作,又有平面设计能力的人才需求很大。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中加入平面设计教程,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水平,可以培养高素质设计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印刷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 篇8

【关键词】印刷设计 高技能人才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舞台表演举世震惊,其中的一个关于活体字印刷的表演更是精彩绝伦,激起了人们对这个古老行业的关注。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我国从印刷企业数量和人均需求上来看,都可以称得上是印刷大国。未来,我国将朝着印刷强国的目标前进,希望成为重要的印刷产业基地。

印刷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印刷前、印刷、印后加工等各个环节专业人才,不仅包括技术操作人员,还包括艺术设计人才以及企业管理人才等。这其中,既懂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受企业的欢迎。印刷专业的高速发展,对印刷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职业院校中如何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印前艺术设计人才,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印前设计高技能人才

何谓人才,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自身就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对于企业来讲,人才是那些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职业素养和较高工作技能,能够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我们可以将印前设计高技能人才理解为把文字、照片或图案等视觉元素在印刷品上进行美术创意及版面编排以及图像处理和晒版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如何培养印前设计高技能人才

随着数字化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印前设计人员的需求也逐步增高,不仅要求要有一定的设计理念,还要求掌握印刷知识。在印前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传统的理论知识授课和操作技能训练已经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印前设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

1.理论知识授课

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注重理论学习,弱化与就业的结合,学生就业后,企业又不愿意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培养新职员,就业难以保证。这要求在印刷设计的教学中要分阶段的教学。理论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专业素质培养阶段、专业基础培养阶段。

(1)专业素质培养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主,主要进行设计理论的教学。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以学生自行设计练习和计算机实际操作。主要课程有:构成基础、平面设计概论、版面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PS、CDR、ID、方正书版、方正飞翔等平面设计软件等。

(2)专业基础培养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为主要目的,针对印刷技术的使用性特征,理论知识授课的时间不是很多,在内容上严格执行按需讲授的原则,专业课程有:美术鉴赏知识、印刷概论、印刷色彩知识、色彩管理手册、印刷企业管理、印后工艺等相关知识等。

2.操作技能训练

操作技能训练即专业强化及提高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由教师和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课题式训练。后期教师带队到企业中,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指导、训练、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从设计命题——设计定稿——电脑完成——成果展示——晒版,这样完整的印前设计工作。并要求学生与实训老师交流,调整数据,进行真正的实际训练,真正提高操作能力。

3.互动交流

以座谈的形式展开,让学生与企业人员一起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邀请企业印前设计工作人员与学生面对面,就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所交流的问题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带来启迪,可以使学生建立全局观念,少走弯路。

4.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是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院的学习积极性。在竞赛的推动下,在行业中形成大家努力学技术、学本领的好气氛。

5.考察调查访问

提供机会让学生到优秀的企业中学习和调查。让学生建立全局观念,真正感受优秀企业的氛围,成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6.实例参与

要求学生在学期末自带一份认为成功的工作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相关教师也应准备许多典型案例和样品。在学习过程中,精心安排教师和学生对各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使学生能广泛了解工作实践的案例,通过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极大提高学院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篇9

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即综合素质较高、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管理技能水平较高且科学理论较丰富的人才。不仅要帮助专业人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对其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强化,促使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方面,必须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进行合理有效地创新与发展。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育者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高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环境设计人才的社会实用性。

1创新型人才的主体特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及挑战。要想促使创新型人才效能得以充分体现,首要条件是明确认知其主体特质。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以及精神的人,具体表现为拥有冒险精神、想象力较丰富、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坚持不懈以及精力充沛等。创新型人才的特质有五个方面:一是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较强;二是自我探索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强;三是具有扎实且广泛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四是在道德方面具有良好的修养,且具有合作精神,可以与他人和平共处;五是身心健康、体格硬朗,可以执行条件较为艰苦的任务。在实际生活或是工作中,影响创新型人才能效全面发挥的因素有很多,最为显著的是主体特质。人力资源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点,人力资源具有依附性、能动性、时代及区域性、时效性、增值性以及替补性特征。首先,在依附性方面,人才资源的存在形式需要依附于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性;其次,在能动性方面,具有主观能动性、感情以及思想的人,是人力资源的主要载体,相较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而言,可以有目的的实施各项活动;再次,在时代及区域性方面,普遍而言,人力资源具有时代特征与区域特性,即生活地区、时代存在差异的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例如,习惯、意识、素质以及文化等;第四,在时效性方面,时间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性以及保值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不等同于物质资本;然后,在增值性方面,人力资源的存量直接受到人力投资的影响,即人力投资越多,人力资源的存量越大,继而提升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益,最终推动整体效益;最后,在替补性方面,如果人力资源具有较好的素质,可以对其他资本进行充分利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其他资本不足之处实施有效的弥补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创新人才的科研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科学理论,均体现出了人力资源的特点。例如,不可计量性、不可质押性、不可逆性、隐蔽性以及私有性等。除此之外,最明显的体现便是能动性,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促使人才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专业人才的自由性。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篇10

前言

家具行业是受到互联网影响较早的行业,虽然,家具是在销售中重视体验的产品,实体店销售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怎样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价值是每个家具企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当然,家具和互联网的有效融合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其人才的培养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家具设计人才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1通过“互联网+”实现课程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的出现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携的平台。互联网的出现冲击着传统教育,为高等教育变革带来了机遇,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从传统高等教育的角度看,老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讲述为主,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学生学习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学生们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根据自身需要,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1]。通过互联网对家具设计人才进行培养,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互联网学习的平台,将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在课程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老师应该对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让学生在课前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相关内容的预习、学习。在课堂上,老师针对学生们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涉及到实践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专业设计师进行在线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最后的设计方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模型的云打印,优秀的设计方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2]。例如:在进行设计史教学时,可以采用交互设计的方式让教学课件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模式,也可以借助相关的APP软件完成线上课程的制作,让学生能够通过手机平台来学习。

2通过“互联网+”丰富教学和实践资源

学校不同,其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不同学生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和教育的有效结合,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快速传播,扩宽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任何地区的任何学生都能参与世界上最好老师的课程,而不负责这些在线课程的其他老师,则可以花时间直接为学生提供指导[3]。”家具设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非常多,如艺术设计、美术、工程设计等各个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然而,这些专业并非都在同所学校,要想将家具设计学精、学透并非易事。从目前家具设计教学的角度,都没有重视家具设计学科的相互融合,及多元学科体系的构建。无论是哪所院校都有属于本院的特色课程,同样也一些不足之处,这为家具设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隐患。通过互联网课堂,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校际间的差距,为家具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4]。当然,学校也应该制定配套的管理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知识、技术的学习,并对表现突出,获得网络课程合格证的学生给予加学分的奖励。家具设计和其他设计类专业一样,关于学生实践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主要是通过传统项目教学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项目源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通常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些虚拟项目,由于虚拟项目中缺少真实的甲方,因而,设计任务不具有完整性,无法和甲方进行沟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从内容上看,虚拟项目是事先就已设计好的,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不易出错,但是,这样的一种方式无法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所以,真实项目来源成为实践教学中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互联网+”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传统项目教学中的不足,成为了家具设计服务的重要平台。例如:猪八戒网、彩虹网等,都是利用网站发布相关设计任务,面向广大群众征集最佳的设计方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类平台挖掘与设计教学相关的任务,从而达到利用项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5]。

3通过“互联网+”培养复合型家具设计人才

互联网的出现对家具设计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培养满足互联网、大数据的复合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复合型人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复合型人才指的是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人,而这里提到的复合型人才是在满足传统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够适应大数据变革的设计人才。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进行知识、技能的讲述,还应重视对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借助互联网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也就是信息检索能力。从目前家具设计的整体情况看,大部分家具设计风格十分大众化,缺乏个性,展厅中的家具和居民家中的家具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别,家具尺寸与房间大小不符、款式不新颖等问题普遍存在[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具的色彩搭配、样式、风格等要求也逐渐提高,一些高端产品的出现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家具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借助互联网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大众喜好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另外,在未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家具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渠道。创意行业将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家具设计更加个性化、新颖化。当然,在此过程中,对设计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师们除了要掌握设计基本知识、技能外,还应该具备业务交流、品牌推广等方面能力,为未来创业打下基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远比我们看到的更深刻,未来教育的发展必定是以学者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指导服务。对于家具设计来说,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更新自身理念。作为老师更应该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去考虑,从而培养适应“互联网+”的家具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会管理学论文下一篇:成人毕业典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