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推进研究性学习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运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将演示实验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培养初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多样性,进而为高质量的初中物理教学奠定基础。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物理教学中推进研究性学习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教学中推进研究性学习论文 篇1:

初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行业也随之改革和完善,初中物理教学逐渐向研究性学习发展。物理学科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初中物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析,对物理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性学习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来独立完成任务,成就一番大事业。本文通过谈论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并探索提出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措施,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良好的空间。

关键词:初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对策

1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学的侧重点逐渐由理论知识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原来传统的教育转变成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程提供良好的基础。物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仅仅通过讲述理论不能使得学生完全接受,因此要通过开设各种研究性活动进行巩固和练习,当代教学不断地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应该将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考核的主要项目。

2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1 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吸收和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有利于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初中生在刚刚接触物理之际,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再加上初学生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难免会处处碰壁。所以,针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压力及其他种种因素,应提倡合作创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和能力。

2.2 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不仅包括力学还有电力学,同时也有各种发明制作的原理,可谓是包罗万象。学生要想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会物理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知识巩固,在不断进行的实验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前提。

3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3.1 结合实际生活,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论生活化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比如老师讲到某个概念时,就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得学生更直观透彻地了解概念。以密度这一概念为例,仅仅讲述密度的字面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讲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北京的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呼和浩特等等,用过实际的例子来深化物理概念。

3.2 学生应该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和期刊

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初中生不能总是被动地学习,应该培养主动好学的精神,以拼搏进取的精神战胜别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判断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地面对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凭空地去钻研,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能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查阅相关资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相关知识的理解,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纸空文。

3.3 开设各种科技和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往往觉得很抽象,难以透彻地理解和吸收,因此学校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开设科技制作和手工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些废弃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制作出不同的科技制作成品,比如量筒,望远镜,天平等等。通过科技制作和手工活动,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学习物理难免会做一些实验,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同桌一组或者三人一组再或者小团队一组进行讨论和突破,众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过人数过多反而不利,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能更有效地是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由小组或团队来展示本组的成果和心得。

4 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物理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物理教学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绩表现,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升学甚至不如社会的良好保障,对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以及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周忠武.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顾宝华.浅议初中物理课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N].学知报,2011.

[3]符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黄琪(1973-),女,江西于都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江西赣州 341000

作者:黄琪

物理教学中推进研究性学习论文 篇2:

浅析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摘 要: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运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将演示实验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培养初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多样性,进而为高质量的初中物理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观念;演示实验;教学方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45

物理作为实验操作性极强的自然学科,其通过对物质结构、行动轨迹等规律的研究向人们展示其中的奥秘。由于大多数物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學中利用演示实验将现象与理论相结合,能够通过直观的演绎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主要就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分析。

一、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演示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直观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人对世界的客观认知是通过形象直观的思维进行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直观的机会,帮助学生调动其思维活力。初中生刚接触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相对匮乏,难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及规律,而教师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

(二)演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巩固,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及规律的重要手段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教师在进行新知识讲解时时常会通过演示实验进行反证及分析,使学生在了解抽象概念后,再通过演示实验有更加透彻的认识。

(三)演示实验是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自身实验水平的方式

初中生对于物理的实验操作是较为生疏的,例如在实验中选择哪种仪器,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如何制定实验步骤等都没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师的示范性实验就是学生学习的机会,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方式进行模仿、学习,能够对实验操作方法有所掌握并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水平与实验能力。

(四)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兴趣和探索前进的基石

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初中生处在成长的黄金阶段,自我约束能力一般但好奇心较强,他们喜欢探索未知的奥秘。基于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使用演示实验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五)演示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演示实验作为现象的直观呈现,为展示客观规律而服务。它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将现象进行总结,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物理实验的准则,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其中原因,通过反复的实验操作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借助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具备一定难度,因而不少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都会感到困惑与不解,特别是在学习物理新知识时更是难以进入状态,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果不够理想,将会影响到学生之后的物理学习和学生的物理成绩。同时,受初中物理知识自身性质的影响,不少初中学生难以提起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过度依赖教师,只是机械被动地学习物理知识,难以发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不利于保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此,在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演示实验来导入物理新课程,并在课程之初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探究物理知识、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初中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进步。

(二)利用演示实验构建表象,促进学生积累感性认知

初中物理包含着诸多概念与知识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单一运用语言表述的方式来讲述物理概念及相关知识,则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难以使学生清晰、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与枯燥,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厌倦情绪。对此,教师应积极利用演示实验来构建表象,促进学生积累感性认知,让学生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劲头十足,兴致勃勃。

(三)利用演示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巩固物理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会更加具备可靠性。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前,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需求,有目标地选择演示实验的主要内容,并设计好各项程序,有针对性地将所需表现的现象,尽可能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对其进行充分观察。可见,演示实验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巩固学生的物理学习,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基于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演示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合理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深入观察整个实验过程,提升学生在实验期间的参与程度,吸引学生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细微之处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真正强化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水平,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四)创设教学情境,以其为依托开展演示实验教学

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物理学习作为研究物质结构、行动轨迹及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而初中生正处在形象思维成长的重要阶段,虽然其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发展,但他们拥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应通过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将课堂教学知识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压强相关知识时,由于人类虽然在大气中生活,但并没有感受到气压的存在及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大气压强如何存在?”“压强究竟有多大?”进行思考,无论以多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分析,都不如进行演示实验。例如,教师选用水杯與A4纸进行覆杯实验:(1)将装满水的杯子倒置,看看纸片会不会被水压下;(2)将装1/2水的杯子倒置,看看纸片会不会被水压下。在讨论后教师拿出马德保半球,看看是真空的时候可以拉动还是进入空气后可以拉动。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明确的实验教学情境,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建立正确的认知的同时深化知识记忆,进而将其概念知识进行有效掌握。

(五)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团队精神

演示实验的使用不能只局限在教师为学生进行演示操作中,如果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时学生只能采用观察、思考的方式,就难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当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自主学习、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演示实验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浮力知识时,为加深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在根据书中内容做出理论讲解后,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带领学生进行“浮体”演示实验,要求每组A取一只烧杯,B选一块石蜡(保证石蜡表面平滑)将其放入杯内,C对其缓慢注水,在水没过石蜡时停止,D则进行记录。教师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为什么作为附体的石蜡下沉而不上浮呢?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互动讨论得出结果。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激烈讨论得出结论:液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与其对向上向下的压力差有关。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乐趣,培养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物理学习上的进步。

(六)合理运用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对演示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科学性的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初中物理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结果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对学生实验学习的态度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表扬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同时,教师在运用教学评价时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例如,在水的沸腾演示实验中,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水在加热时水杯会出现许多的小气泡,在持续加热后这些气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持续加热中,水温如何变化?停止加热沸水后,水温有什么变化?气泡有什么变化?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察,通过有序的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在向教师汇报时,有的学生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记录报告交给教师,有的学生采用大而化之的态度进行记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求证的科学态度,进而使学生在日后的实验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另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表现进行观察并记录,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与肯定,发扬其优点;对表现稍差的学生进行纠正与鼓励,指导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挥自身长处,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发展。

三、结语

演示实验教学法虽然是物理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手段,但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时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知识。演示实验的有效发挥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习效果,同时使学生养成对事物细心观察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琼.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才智,2019(17).

[2]陈喜燕.研究性学习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D].湖南科技大学,2015.

作者:白广虎

物理教学中推进研究性学习论文 篇3:

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目标,深入挖掘高中数学教学的新内涵。本文主要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高中数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让高中数学教学能够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符合新课改针对学生培养所提出的“能力本位”的要求,最终为高中实际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高中数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能力 培养

提到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就不得不提到新课改形势下的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作为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衔接和扩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素质教育所体现的特点,而不再是单纯应付考试的学科,所以,高中数学教学的重心更多放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数学的学习是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实际的数学教学形成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数学素养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在高中阶段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正是高中数学自身举足轻重的学科地位,及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1 融合新大纲的思想精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为高中数学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拥有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素养和探究创新的能力,这对进一步开展数学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成为全社会教育观念转变的重点。由此可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高中数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应该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教育教学担当着传道授业的重要使命,只有做到顺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存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中阶段的教学大纲突出了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所以,在高中数學新课改大纲的要求之下,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调整教学方式和转变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探求课本以外的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将数学放到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切合数学的最初来源,数学知识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探求,已达到对数学的再学习,再理解、再创造。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中增设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教学模式,这种内容的扩展不仅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发散思维是对源于同一个材料的问题探求不同答案的辩证思维过程,具有很大的变通性和创造性。但是从小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思维定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尤为明显。所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最基本的就是很多数学问题直接要求学生必须用多种方法作答,这就是所谓的一题多解。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解答问题,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论是运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作答的巩固基础知识的一题多解的问题,还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运用问题的共性来解决问题的多题一解的问题,都与学生发散思维密切相关。

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充分拓展数学的想象空间,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监督学生掌握好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其次,创设各种积极的数学学习情境和想象情境,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新技术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诱发学生的灵感,哪怕是学生一点新奇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地进行肯定。最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数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以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纵观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贯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始终的有大致两条主线,最基础最核心的一个就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最起码的数学常识;另一个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基于新时期课改下教学工作的新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人们更多时候侧重的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论证假设的作用,将过多的教学重心放在了基本数学知识的教授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往往被人们忽视。

由此可见,在高中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重新为学生建立起思维能力培养渠道:一是教师可以将数学课本中反应的数字和图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直觉来简化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恰当的价值观念,训练学生选择探究最佳解法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选择判断能力。诸如此类数学思维能力比如数学探索能力、严密的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今天是必须摆上高中数学教学日程的。

4 结语

在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关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才能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好的教育。走在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的路上,仍然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有很多阻碍数学教学发展的绊脚石需要大胆的摒弃。同时,也要注意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用开放的视野看待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尊重高中数学在高中课程设置中的学科地位,切合好高中时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稳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浩.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7):55.

[2] 速中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Z3):30-31.

[3] 庞红军.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心得[J].新课程学习(中),2011(8):111.

[4] 袁建清.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4):84.

作者:张凤侠

上一篇:消防组织企划方案下一篇:行政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