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语文课口语教学方法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推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教学应该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即以素质教育为依据,从技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阅读、生活三方面为中心进行口语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技校语文课口语教学方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技校语文课口语教学方法论文 篇1:

扎根职业素质 绽放职业光芒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一指示精神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核心就是落实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鉴于此,技校语文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面向技工教育的职业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企业需求,在语文学科领域内彰显职业特色、强化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技校语文新型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一、树立面向技工教育的职业素质教育观,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与企业需要相融合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使技工教育面临双重任务:一是承担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资源开发任务;二是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的重任。为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与学生创业潜力的激发,作为基础性、人文性、创新性兼具的语文学科,势必要站在技工教育改革的前沿,走在教学探究的前沿,树立面向技工教育的新型职业素质教育观,即不仅培养各专业学生必备的良好职业素养,也要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教学相融合,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其专业能力发展的助推器,形成就业创业能力的肥沃土壤,给语文教学着上浓重的专业色彩、披上鲜明的职业盛装。

1.教学主体由“教为中心”转为“学为中心”

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良好的职业素质,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和接受。语文教学应符合这一要求,要将过去教师的“教为中心”转为学生的“学为中心”,改变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强调“学为中心”的教学主体,调动学习积极性。如《语文》中应用文单元的《合同》一课,以汽车专业为例,分小组拟订不同种类的合同如《车辆租赁合同》《汽车购销合同》《XX汽车零件加工承包合同》《汽车保险合同》等,每组分别派代表进行协商拟订,共同完成作业,学生在拟订的过程中互相探讨合同的性质、格式、写法、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对各组的习作以及规范的《合同》文例进行评析与展示。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突显其“学为中心”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教为中心”的执行者,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利用有限的材料,立足于实践,从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一部分。从职业岗位分析出发,改变注重“教为中心”的传统做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2.教学内容由“知识导向”转为“岗位导向”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必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匹配。因此,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事先对所授班级的专业特点进行调查了解,深入企业,将学生的专业与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相接驳”,强调教学内容设计岗位化,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掌握有关的职业发展、就业方向和创业机遇等最新的资讯与知识,锻炼就业与创业能力。如《语文》中的《深圳求职去来》一文,不同专业的教师可深入企业中去调研,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在教学中设置不同岗位要求,如XX营销员、机械维修工、电气维修工、车、铣床工等,向学生传达有关企业发展中最新的动态信息,并分析模拟现场中学生求职的各种现象,提出相应的求职策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好求职技巧,另外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的文明礼仪、不良行为习惯、笨拙的表达方式等进行纠正,用“岗位导向”指引学生了解不同岗位都有“细节决定成败”等职业素质,摒弃单纯的学科知识导向,建立起与学生职业岗位有关的教学内容。

3.素质内涵由传统的“人文素养”转为“职业素养”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情感表达的工具,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各类文体都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但是技校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弱,职业素质更是严重缺失,“欲成才,先成人”,技校语文教学目标更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积极的职业素质因素,引导学生时刻“披文入景”善于联系现实中的职业事例,分析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强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等职业素养。如口语体单元中《感天动地 震撼你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滔滔雄辩 妙语如珠》等,可以利用文章的优美词句、审美意向、心理导向等因素积极开发潜在的职业素养,向学生灌输用审美、宽容的眼光对待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爱国爱业、诚实守信、就事论事等良好的职业素养,将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铺就一条快速的成才之路,切实做到语文教学专业化、职业化。

二、整合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语文教材极具鲜明的主观性、多视角性,使语文教学的开发空间和改革能量具有无限可能性。据此,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突破口,采取 “一文多教”、“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挖掘职业元素、专业因子,创新地整合语文课程结构

为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技校语文课必须从社会和岗位需要出发,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建立不同的语文教学模块,或组合本专业新的模块群,融合语文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紧扣专业与未来职业岗位需求,恰当地因专业、岗位而异实施教学,整化课程结构,构建一种全新的新型技校语文课职业素质教育模式,使语文课程更适应职业、专业需要。如教学内容可由基础模块(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职业模块(为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和拓展模块(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三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可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弹性处理,灵活拆卸组装每个模块,通过多重目标体系的设计,确保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2.了解职业需求、就业趋势,全方位地深化语文教学内容

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据此必须深入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及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把握好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与语文能力的黏和点,将最新的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引进教学内容中,以语文技能的训练为枢纽,兼顾、辐射至各专业、岗位,深化技校语文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教学。例如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社交语言训练,除了提高听问、听辩、听测能力外,结合职业活动中所需的职业技能,如接听电话的礼仪,商洽电话业务的礼仪等,安排模拟训练,使学生以专业角色的身份学习口语交际的一般技巧与交际礼仪,培养其相应的就业创业能力。只有把教学的内容贴近专业需求,符合专业学生需要,才能学以致用,并逐步完善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知识结构。

3.渗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多渠道地优化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和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因为就业结构始终是个动态的发展性网络,学生也必须具备转岗的能力、再就业的能力、创业的能力、继续深造学习的潜质,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语文课的教学方法须具有实践性与多样化,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为中心”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基点,多渠道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渗透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把知识转为能力。如汽车销售,可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根据所教专业的实践岗位群、具体工作场合以及职业环境等要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策划出仿真度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语文能力训练,具体拟订在营销环境中如何运用交谈技巧和销售技巧抓住顾客的消费心理成功完成销售计划,尤其是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面对顾客既专业又刁难的提问,如何保持文明的职场礼仪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这些因素模拟真实的交际环境,实践学生拟订的汽车销售计划,通过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内容相融合,仿真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不仅掌握职业技能,也锻炼自身的职业素养,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创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为今后胸有成竹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又如申请书、求职信、信函等职业人员必备的文书写作,可采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紧扣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岗位需要,为学生安排一定的职业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体验完成任务的喜悦,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宽学生独立思考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另外结合一些经典名篇,延续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的德育感化功能、人文侵润功能、美学熏陶功能等特有的学科优势,辅以当代最新的教学观念与策略,如职场演讲、行业辩论、项目规划等教学策略,基本可以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训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要将职业化元素和内涵渗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其艰巨程度“难于上青天”,这对我们广大技校语文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1.复合型语文教师是实施技校语文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课堂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主渠道,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教师。因此需加强复合型语文教师的培养,培养他们既具备语文教学技能及所教专业的相关知识,也具备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原则与目标等职业素质,以实现语文学科与各专业学科的深度融合,正所谓“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2.课堂全方位专业化职业化是实施技校语文职业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核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践职业素质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需大幅度地调整和充实有关专业、职业知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由备课到教学等任务都应着重辐射各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只有课堂全方位专业化职业化,才能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宗旨。

3.“双师”型教学是实施技校语文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是教学活动中特有的规律。语文教师可以联合专业教师,尝试“双师”型教学,即语文的一些模拟课堂、实训课堂,如求职现场导航、竞聘演讲训练等,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教师,共同和谐地执教于课堂。课后作业和考评测试也可以实现语文课与专业课的“相接轨”,如指导学生制定写作计划、进行总结时,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操课(如钳工、焊工、汽车养护等),将计划、总结的写作练习延伸、跟踪至认识实操、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的阶段,以便于学生写作实操计划、实操总结报告,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互补与融通,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技、就业、创业谋生的催化剂。

根深才能叶茂,“根”是职业素质,“叶”是专业技能,只有深深地扎根于职业素质,才能绽放炫烂的职业光芒。技校语文教学应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训练,坚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本,以语文能力为重,立足现状,把握形势,把职业化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和其他专业学科相配合,促进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的整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林 勤

技校语文课口语教学方法论文 篇2:

谈谈技校语文课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推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语教学应该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即以素质教育为依据,从技校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阅读、生活三方面为中心进行口语教学。

关键词:口语;教师;阅读

口语教学是指以会话为基本形式,培养学生在交际中使用口头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口语形式进行交际。”口语表达是人的一种直接本能的反映,并且有情感的介入,在技工学校中,学生的语文课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主要是他们对语文缺乏兴趣,而口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它侧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与教学改革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开展口语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教师:口语教学的推广者

口语教学,首先对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好的口才能表现一个人的良好文化素养,能提高成功的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使用口语表达的同时就在进行思维训练,还要动脑筋选用表达方式和语速语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来自语文教师极高的口语素质。语文教师良好的个人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多方面的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着学生。

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现在许多学生很内向,他们不善言谈。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他们的思维不活跃,跟不上周围说话人的话题变化;另一方面,更表明他们有自卑心理,怕自己说出的话语不入时,或说话不当而被人指责或耻笑。教师不应歧视学生,要让他们参与课内外的问题讨论,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学习“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是进行口语教学的一个前提。这一点在技工学校中尤其重要。因为技校生绝大数的素质普遍较低,学习兴趣不高,对立情绪较为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是我们做好口语教学的前提条件。

其次,作为技校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猎取其它学科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知识,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口语教学水平。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的口语得到较大的提高。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如果你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旁征博引,那么你的语文课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如果你能说一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匀称规范、清秀隽永的粉笔字,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听”你的语文课,不“抄”你的课堂笔记呢?且不说语文教师具备以上的素质便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单从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这一点来说,已具有相当大的教育魅力。而这些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因为说到底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口语教学。

二、阅读:撑起口语教学的天空

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语文课的范文是学习口语的前提条件,而技校学生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便是阅读,因而阅读是培养学生口语的重要途径。古人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不少教育学者也强调,人在反复的阅读中,脑海里会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课文中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还原生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就会克服心理障碍,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就会带着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关于阅读的方法,很多文章都有所介绍,包括朗读,泛读,精读,细读,品读,等等,类型不同对口语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从培养学生口语角度出发,我对学生阅读特别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一)、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该把阅读感受课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能站在学生前面,努力把学生引到教师事前设计好的圈套中去,用理性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站在后方,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与作者感情的撞击,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今后的不教,所以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语文》(第四版)《项链》这篇课文,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路瓦栽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虚荣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在教学时,要得到答案主要侧重于学生的阐读,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反复阅读其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去体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其间,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只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的评析与适度的指导。

(二)、重视整体阅读。作为课文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感情充沛,形象感性的文章,这些只能是作为整体的课文才能传达的,而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整体的思路,往往喜欢分割课文,以便使学生理解接受,然而这恰恰造成学生与课文的疏离和隔绝,所以,现在的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中提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的表现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还是以《项链》为例,路瓦栽夫人的人物性格必须是从《项链》的整体中才能看出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一条假項链付出了十年艰难的代价,是什么导致这场人生悲剧的根源,这些都必须通过整体阅读才能理解的。

三、生活:口语教学的出发点

和其他功课相比,语文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没有一门功课像语文那样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有人没有上过语文课,却没有人能离开过口语交际,即没有人可以离开听、说、读、写。语文课课堂只是培养学生口语的一个场合。实际上,从幼儿开始学习语言时,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在进行口语交际。口语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淡化语文课堂与非课堂的界限,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善于在学生的口语学习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技工学校学生语文成绩可能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但是技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不一定差,具体而言,技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前面两项,有时反而更胜一筹。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各种潜能发挥出来,才能提高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质量。

要让学生多说,教师就得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去训练。课前可让其讲述见闻,课内注意多提问,让学生复述课文、朗读课文和口头作文等。还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欲望。①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语言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正确,不能出现歧义,要克服粗话、俗语和语病。②要思路清晰,说话要有一定的中心,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③语言要得体,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不要闹出笑话,避免陷入尴尬困境,被人耻笑。④要态度端正,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推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学科都在创新中寻求教改的最佳途径。我认为口语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 教育科学出版1980年版

《语言是大海》于根元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语言以人为本》赵俐等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留心各种语言现象》于根元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丁维裕

技校语文课口语教学方法论文 篇3:

语文课挖掘学生“表演天赋”

案例:翻开技校语文课本的第一页,屈原的《国殇》首先进入我们的视线。这篇文言文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字词较难懂,多为生僻字;二是带有浓郁的战国楚地特色,学生背景知识积累不够;三是结构不够清晰,理解通读需下苦功夫。

在《国殇》教学中,针对技校学生的特点,我实践了两项特殊的教学活动:(一)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主动性,通过查阅文言词典,弄清字词含义,亲自登上讲台现身说法,充当起老师的角色。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学习课文知识,还能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同学分享,我则站在一旁进行细致点评。(二)授课的最后环节,我在翻译、理顺句子的同时,一旁则有学生根据内容进行现场表演,充分挖掘学生的"表演天赋"。这样,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形象的表演加深了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谈谈学生站上讲台教授课文。10数控3班的小浩同学带给我很大的惊喜。他在讲课过程中,做到了自然、大方,能够将文言词语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用身边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当学生提问到"若"的含义;他解释道:ⅹⅹ长的像ⅹⅹ,我们可以说ⅹⅹ若ⅹⅹ,若也就是好像的意思。这样的解释通俗、生动而又准确,从中可见,学生身上存在很大潜力,需要我们老师充分的去发现,积极的去挖掘。

其次,谈谈学生的现场表演。由于文言文较难理解,学生学起来有些乏味,于是我便将"表演"引入课堂,形象生动的将诗文内容展示给学生。例如:"操吴戈兮披犀甲"一句,有一个学生在表演时,则径直走向教室后,拿起拖把充当起道具,只见他威风凛凛的站在讲台上,左手拿起象征"吴戈"的拖把,右手潇洒的披上外套,昂首挺胸的在教室走了一圈,将诗歌内容清晰的表达出来,还将战士们那种内在的精神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后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反思:这次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诗歌演绎"兴趣,也让我从改进教学方法中收获到了许多经验。

首先,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潮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引导的教学新形式可多加尝试、推广。其次,授课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设计;例如,语文课上重点要锻炼学生四种能力(即所谓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要求我们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细听,勤说,巧读和重写"。再次,学生有着无穷的表现力,类似"诗文表演"这样的小活动可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寓教于乐"说起来很简单,如何将课上的生动、有趣、同学喜欢听却非常难,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具体的实际授课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反思,留下宝贵的经验,改掉存在的不足,努力形成具备独特个性,学生喜欢听,愿意听的授课方式。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讨论、演讲、辩论"等口语表达技能,又让我们做老师的明白了许多道理。学生是我们的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合理要求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作为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来征服学生,成为他们心目中符合"说+潮"要求的好老师。

作为语文老师,要更多的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寓教于乐"说起来很简单,如何将课上的生动、有趣、同学喜欢听却非常难,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具体的实际授课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反思,留下宝贵的经验,改掉存在的不足,努力形成具备独特个性,学生喜欢听,愿意听的授课方式。

作者:王晨

上一篇:多元化管理模式后勤管理论文下一篇:大学理工科本科毕业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