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文件管理流程研究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选取近5年来以“档案管理”为主题的档案学期刊上的文章,就档案收集、整理、利用三大方面进行系统的计量分析,以探索当前档案管理研究的热点,并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归档文件管理流程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档文件管理流程研究论文 篇1:

浅析如何加强机关档案管理流程

摘 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机关档案管理流程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根据目前机关档案管理流程现状,提出加强机关档案管理流程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新时期;机关;档案管理;流程

目前,机关档案工作是新的历史时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各地区机关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工作[1]。这不光是衡量机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对今后国家调取档案资料,了解历史事实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即使现阶段的机关档案工作有着与以往相关工作的长足进步,但我们也务必看到它存在的种种不足,有效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着力构筑档案工作典型,以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全面推进我国机关档案管理工作。

一、目前机关档案管理流程现状

1、各机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机关档案是各地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中所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档案工作的宝贵信息资源。各单位对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机关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经济建设上,整天忙于中心工作和施工建设,对与档案管理流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甚少,认识不深,许多基层干部档案意识十分薄弱。由于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没能把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档案工作不研究不安排,档案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场地、经费、人员没有保障,档案工作无法更好展开。

2、机关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

当今办公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需要进行改革,这就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原本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如果没有较好的專业素质就无法胜任档案管理工作。但在实际管理中,有的单位档案人员由于一岗兼多职,除了要对档案进行管理和保护还要完成单位交代的其他日常事务,这将导致他们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档案流程工作,加之工作需要变动频繁和业务素质欠缺,大大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另外,档案人员技能水平不足,无法正常操作计算机软件,致使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与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不够准确,档案不及时立卷归档和未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等情况时有发生。

3、机关档案管理所需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机关档案管理方面经费投入的欠缺会大大影响档案管理流程工作的开展,虽然有些单位一早就建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库房,但在后期工作中忽视了这方面的更新与投入,导致原来的硬件设施远远跟不上如今档案的更新与保管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大部分机关的档案室建设简陋基础条件差,档案柜不少是陈旧老化的铁质结构,通风性能不好,安全措施没落实到位,防虫防霉设施不配套。多数单位还达不到档案工作要求,综合档案室变成了杂物室,设备设施老化,有的综合档案室设施设备不齐全,档案柜也五花八门不统一,比较零乱。个别单位档案室设备防护意识不强,设施设备不完善,治理体制不到位,使一部分档案受到严重损害。

二、加强机关档案管理流程的具体办法

加强机关档案管理流程工作是新的历史时期机关档案工作的重点。各地区务必高度重视,聘请与建设一支专业档案管理员队伍,规范单位内部档案管理,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时时严格落实档案资料的保存、使用管理制度,坚持做好档案登记、定期清洁等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存放。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做好档案归类工作

机关档案的分类必须遵循机关文件材料形成的客观规律,保持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成果及其与机关档案工作的自然联系[2]。机关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作为一个全宗,按门类可分为:文书档案、专门档案(婚姻档案、司法档案、纪检案件档案、会计档案、党员档案、业务考绩档案、企业转制档案)、科技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特殊载体档案、实物档案。分类方法可分为:(1)党政工团档案,其属类可按组织机构或问题设置排列,前后保持一致,不可任意改动。(2)基建档案的一级属类,按工程性质或建筑项目设置。(3)设备仪器档案的一级属类,按种类或型号设置。(4) 会计档案的一级属类,按报表、账簿、凭证,工资单及其他设置。(4)已故人员档案的一级属类,按已故人员级别设置。(5)声像档案的一级属类,按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带设置。(6)专门档案(本机关形成的专门档案)一级属类,按问题或机构设置。(7)荣誉、实物档案。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面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队伍。这就要求各机关单位选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建立稳定的档案队伍。经常关心和支持档案管理员的工作,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落实相关福利待遇,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档案管理员要向组织部门推荐提拔重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档案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工作指导,通过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等形式,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通过业务学习实行持证上岗,并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档案队伍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档案主管部门则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建立健全档案执法责任制,依法查处违法案件,使档案执法检查变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3、加强档案管理流程中的硬件设施投入

随着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实施,各地区档案馆档案数据库不断扩展,为使档案信息数据顺畅录入、安全存储、快捷提供,各部门应该对档案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给综合档案馆安装了档案库房安全保护综合智能管理系统,保证档案管理的齐全、完整、准确,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提供了先决条件,突出了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护的“十防”要求,实现了档案库房安全保护由被动人工管理向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历史性跨越。有效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3]。

三、 结束语

我国《档案法》与《档案法实施办法》公布实施以来,各地机关档案部门认真贯彻相关的指导思想及措施,我国的档案工作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机关档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有部分单位档案管理流程方面还并不乐观,仍然存在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有的部门档案治理意识相当淡薄,致使机关档案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搞好机关档案工作,应当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促进机关档案工作创新,不断加强档案室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等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英玮,高璐娜;关于修订和完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建议与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03)

[2]高亚兰; 区级机关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档案.2010(08)

[3]王娅; 网络环境对机关档案管理的影响[J].兰台世界. 2008(06)

作者:苏谦

归档文件管理流程研究论文 篇2:

近5年来档案学期刊关于“档案管理”的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选取近5年来以“档案管理”为主题的档案学期刊上的文章,就档案收集、整理、利用三大方面进行系统的计量分析,以探索当前档案管理研究的热点,并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

关键词:档案管理 收集 整理 利用 文献计量

档案管理研究是档案学研究的基础及关键研究领域,档案学界对档案管理的理解主要分为广义上的理解和狭义上的理解。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管理具象和细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基于此,本文所涉“档案管理”为狭义上的理解,它区别于广义上的“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主要包括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其完整的工作流程涵盖档案的接收与收集、分类整理、价值与期限鉴定、保管与修复以及提供各种档案服务和利用工作。同时,笔者综合档案学界对档案管理的狭义界定,在参考华林、陈忠海、邓绍兴等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将档案管理细化为档案收集、整理、利用三大方面。围绕档案收集、整理、利用,本文将文献计量方法应用于档案管理发文统计研究,横纵向对比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的发文数量、被引频次、下载量等定量指标,以期探索近年来档案管理研究的热点、发展趋势并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

一、文献计量的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以CNKI全文数据库“档案学、档案事业”中的“收集和整理、保管和利用、公布、出版”为数据来源。基于文献计量规律,并参考文献引用率等指标,本文以5年为一个计量周期,选择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2008年后,相关研究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文献,考量该周期内档案管理研究的发展规律。检索文献集中在2015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公布的档案事业类9种核心期刊上。在参考傅荣校等人在档案学热点问题分布调研中热点统计的办法,在被引频次与下载量临界值的选择上,为有效提取热点词,档案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文献量不少于15篇:将收集和整理环节的被引频次设为2,下载量的临界值设为100次;利用环节的被引频次设为10,下载量的临界值设为500次。具体的分析方法上,采用纵横向比较分析法,纵向分析档案收集、整理、利用各环节发文数量特点;横向分析档案收集、整理和利用各环节的发文总量及发展趋势等。考虑到引文分析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笔者拟通过实时统计下载量来弥补不足。

二、纵向对比研究

(一)近5年来,“档案收集”的整体发文量略有回落,年均发文量变化不大;其研究重点是新环境下档案收集工作、档案馆藏资源建设、档案收集的缺漏问题、特殊档案收集、档案收集理论

1.“档案收集”在核心期刊上的整体发文量略有回落,年均发文量变化不大,且在2008年达到最大发文量。涉及“档案收集”的发文量共计392篇,年均发文量78.4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27篇,占总量的32.40%。

2.关于“档案收集”方面的研究体现在:(1)新环境下的电子档案采集研究。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的采集范围、方法,包括电子签名的电子文件采集对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如周文佳等探讨了自动捕获软件结合人工鉴别采集归档电子文件的方法;陈勇等探讨了实施《电子签名法》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技术、方法的影响;许存芝则对高校各类业务电子档案信息全方位采集范围进行了探讨。(2)从档案收集环节入手,探讨如何做好馆藏档案建设与整合优化档案资源。潘积仁等在档案资源建设中提出将分散于各部门的各门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策略;在丰富与优化馆藏上,提出除国家收藏(在国家档案馆法定的收集范围)外,允许和鼓励民间收藏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3)反思档案收集工作中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消除收集缺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的障碍。如蒋如原在分析归档材料收集不全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对策;贾玲等则从单一立档单位入手,探讨了立档单位内各部门间如何互相配合以防止文件遗漏归档等对策。(4)基于宏观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记忆工程建设中的档案收集工作。如周平等就如何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优化其配置和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社会力量及民间团体的专业优势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关键;吕红则从记忆工程的视角探讨了档案收集工作,提出档案收集应边收集、边保护、边利用,突破传统的“收、管、用”方式等。同时,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及收集工作中存在的无法收集、延迟收集、收集成本、效率等问题也引起较多关注。

(二)近5年来,“档案整理”的整体发文量保持稳定,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略有下降;其研究重点是新环境下的档案分类方法、档案保管单位、专门档案整理研究

1.整体发文量保持稳定,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略有下降,且在2008年达到最大发文量。涉及“档案整理”的发文量共计317篇,年均发文量6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31篇,占总量的41.32%。

2.关于“档案整理”方面的研究体现在:(1)现代档案整理技术与管理程序研究。包括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实践探索,即探讨突破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采用能脱离网络环境的、不用制定也不依赖“档案元数据集”,应用于文书和科技档案并适用于不同载体文件和实物混合整理的档案整理技术;新技术环境下档案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研究,如为应对信息环境下归档文件形态与数量的变化,徐拥军等探讨了应对信息环境中档案整理程序界限模糊化的档案后保管范式。(2)面向不同类型档案的整理原则与方法研究。包括基建档案整理方法研究,如金向军等针对基建活动过程形成的档案,通过整理步骤的介绍阐述如何使档案有序化;重大活动与专项工作档案的整理研究,如李兴利等探讨了对具代表性的地区、行业、单位、事件和个人的档案进行重点管理的原则、方法;农业档案整理,如王雅戈等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档案整理中的问题、原则、方法、对策进行研究等。(3)档案整理具体业务如保管单位、排架、装订等问题研究。如袁尚华等针对档案插卷、排架等问题,提出“两号”(档号和流水号)并用,流水号排架,变插卷为立卷的整理建议等。同时,“档案整理业务外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值得关注。

(三)近5年来,“档案利用”的整体发文量呈先降后升再回落的趋势,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基本保持稳定;其研究重点是新环境下档案利用方式、档案馆角色、民生档案与社会化、开放档案与保密工作、政府信息公开

1.整体呈量发文先降后升再回落的趋势,且在2008年达到最大发文量。其总发文量共计2444篇,其中核心期刊746篇,占总量的30.52%。

2.关于“档案利用”的研究体现在:(1)网络背景下的档案馆服务模式与方法研究。包括数字化档案信息开放利用的服务机制研究,如李扬新等探索了“开放存取”运动在数字化档案信息开放利用服务新机制创新中的参考点和适用性:面向用户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模式研究,如梁孟华等开展了基于用户需求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指出档案信息集成服务模式是档案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如曹航等创新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深入整合中的借助信息技术、提倡创新机制、坚持区别对待等新原则。(2)档案部门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在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档案信息公开利用制度构建、档案信息公开与保密权限设立、划分及管理模式探讨等问题逐步引起重视。如王娅等基于政府信息公开背景,探讨了构建合理的档案保密与开放利用模式。杨霞则从促进综合档案馆有效履行档案信息服务的公共职能入手,重新探讨了综合档案馆以及档案形成机关、利用者的权限。(3)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用户多元的信息需求促使档案部门从内向型被动服务转向面向社会、民生的外向型主动服务。如饶圆等提出了通过转变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拓展档案馆面向社会的档案服务,实现档案室对社会的有限开放,培育档案中介机构参与档案服务等新举措来实现档案部门的社会化服务;张林华等也对如何利用馆藏档案服务民生的途径进行了有益探讨。同时,档案界对档案利用中的安全保护、档案编研工作等给予较大关注。

三、横向对比研究

(一)2008年,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的发文量均达到最大。三者中,“档案利用”的发文量最大

以“档案收集、整理、利用”为主题的文章,在核心期刊中的占比分别为32.40%、41.32%、30.52%。其中,“档案利用”的发文量占77.51%,表明近5年来档案管理研究中“档案利用”研究最受重视。

(二)“面向新的信息环境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基于工作实践完善档案管理理论”“专门或特殊档案管理研究”是三者共同关注的内容

1.面向新的信息环境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其中,档案收集的研究热点包括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采集方法、范围研究;含电子签名的电子文件采集对策研究等;档案整理的研究热点包括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后保管范式与知识管理、档案数字化整理等研究;档案利用的研究热点包括网络背景下的档案馆服务模式研究等。

2.基于工作实践完善档案管理理论。档案收集中,体现为“大档案观”理论指导下的依据知识资源体系扩大档案收集范围的研究;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档案收集理论研究等;档案整理中体现为事由、来源原则在数字环境下的应用研究等;档案利用中体现为档案利用服务社会化的理论、服务机制创新研究等。

3.专门或特殊档案管理研究。档案收集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世界遗产档案的收集研究;档案整理中,关于重大活动与专项工作、基建、农业、城建、高校档案的整理研究:档案利用中,关于高校、工程及企业档案等利用研究。

(三)档案收集研究相对宏观,档案整理研究注重实务,档案利用研究则更为多元

1.档案收集研究侧重宏观反思,档案整理研究倾向实务探讨。档案收集研究强调收集环节的重要性或对档案收集工作的反思,如强调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探讨档案收集工作难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但探索收集中改革收集业务流程、操作方法等内容的文章偏少。而整理环节倾向于探讨档案整理实务,如探讨档案整理以“件”或以“卷”为单位的利弊,或档案整理过程中排架、装订方法以及档案整理业务外包等研究。

2.档案收集、整理研究面向档案机构内部需要,而档案利用研究面向社会拓展。档案收集、整理研究偏重于档案局(馆)内部档案管理理论、方法、模式的探讨研究,具有一定内向性。而档案利用研究则更多强调档案管理部门的社会服务职能,关注档案管理部门如何与政府机构、社会、公众对接,探讨公共管理环境下的政府信息公开及档案服务模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其外在服务职能。

3.档案利用研究更为多元。如新信息技术在档案利用的作用上,研究主题拓展至档案资源开发、共建共享技术、信息检索利用技术等;在档案资源开发上,研究主题拓展至多元机构(如档案馆、高校及企业等)档案编研工作及服务探讨,编研工作选题探讨及编研理念创新等;档案开放利用的研究主题拓展至档案开放利用中档案保密、个人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等。原因在于:(1)档案管理部门职能的演变,推动档案利用研究面向社会拓展。随着档案事业重心从政治建设转向文化、民生建设,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不断拓展,除肩负科学管理档案的重任外,还应致力于社会化的服务工作。档案管理部门职能向公益性与社会性的演变,推动了档案利用研究向社会领域发展。这要求档案管理部门除了履行面向机关单位的档案保管、服务职能外,还应努力实现其传统职能的拓展与创新。如在接收政府公开信息、提供现行文件与政府信息等资源开发利用上,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局馆合一”管理体制的优势,利用自身的馆藏优势提供查阅档案的场所,充当档案开放的窗口。(2)对档案利用的重视,促进档案利用研究方向的多元化。随着社会档案意识与需求的不断加强,档案信息获取途径的畅通,档案利用中公民隐私权的保障信息等问题,促使档案管理者面向社会公众,共同推进档案利用工程,这也极大促进了档案利用的研究。加之新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管理业务流程设计在整合档案资源,促进文档一体化管理中更加强化档案的利用功能。因此,相较于档案收集和整理研究,档案利用研究的成果更为丰富。

作者:李海涛 钟浩纯 宋琳琳

归档文件管理流程研究论文 篇3:

核电设备偶发流程下其完工文件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剖析了核电项目设备完工文件管理现状,对容易出现管控漏洞的偶发流程下的设备其完工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管控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偶发流程; 核电设备;完工文件;质量控制

引言

核电设备完工文件是核电文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日后核电设备检修维护提供重要信息资源的文件保障。但是由于核电大大小小的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管理情况复杂,除对设备及其文件按合同要求进行正常流程采购、接收、存储管理外,还存在较多偶发流程,如设备补充采购、返厂维修、设备调用、设备出厂带开口项情况等。面对这些特殊流程产生的设备完工文件,由于其发生的不定期性及偶然性,导致在设备文件日常管控流程中容易疏忽,文件归档完整性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更需要设备管理工程师及档案人员多加关注。

1 核电项目设备完工文件管理现状

1.1 设备文件的管理要求落实到各级合同中

在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核电项目中,总承包合同及总承包单位与设备供应商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中,均会明确设备文件移交的质量要求、移交时间以及归档范围(包括照片、射线底片等特种介质档案的移交)等。并且总承包合同中的管理要求会传递落实到设备采购合同中,最终实现管理要求的落地实施。

1.2设备文件的管理要求落实到质保程序文件中

在核电项目各级单位质保体系文件中,都有针对设备文件的专有程序,内容包括管理职责分工、文件归档质量要求、文件移交范围,移交流程、归档时间要求、案卷整理要求等,文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基本是设备文档工程师及文件移交人员的工作指南。

1.3设备文件的管理要求落实到各类指导教材及培训中

由于核电项目设备供应商众多,供应商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为使不同供应商都能提交符合核电要求的设备完工文件,总承包单位往往会采取一些有效提高供应商档案技能的管理措施,比如编制完工文件组卷指导教材,逐步讲解组卷要求、注意事项以及易错项提醒等,或者开展一些面对面或者远程的培训,对供应商进行指导。

2 核电项目设备完工文件需进一步改进之处

2.1各类管理文件对偶发流程下的设备,其完工文件归档要求不够清晰

纵观各类管理文件,如合同及程序文件,都有对设备文件的归档规定,但基本倾向于正常管控流程下的要求。比如,设备根据合同要求进行制造产生制造文件,设备供应商对制造文件按档案要求整理、组卷,形成设备完工报告,然后总承包单位及业主先对电子版完工报告进行技术及文档规范性审查,审查通过后,纸质完工报告跟同设备一同发运至项目现场。这个管理流程已比较成熟,虽偶有文件与设备不同步的现象,但也都在管控范围内。

但除了上述的正常管控流程外,核电项目根据设备实际管控情况,大概率还会发生几种偶发流程(见图1:设备偶发流程框架图),例如:设备补充采购流程,设备返厂维修流程,设备重新制造流程,带开口项的设备出厂文件管控流程,设备调用流程等。这些流程发生没有规律性,都是偶发事件,但一旦发生,依然牵扯到设备完工文件的归档。对于这部分流程的管控,在各类管理文件中要求不够具体明确,对于档案人员尤其没有经验的设备文件档案管理人员,即使熟读这些文件,依然不清楚还存在如此之多的特殊流程文件需要管控处理,容易造成管控疏忽。

2.2实际设备文件归档过程中,对偶发流程下产生的设备文件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实际设备文件归档过程中,大家对某个采购合同项下的文件是否移交,移交的文件是否与合同对应等,都比较重视。但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其他的一些偶发流程,这对于控制设备完工文件归档完整性以及设备文件管理提升也是非常关键的控制点。

但在实际文件归档过程中,对这部分文件归档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比如,核电项目一般每年度都会编制文件归档移交计划,包括年度的、月度的,但在这些归档计划中,基本还未对这些特殊流程产生的设备文件列入归档计划。所以,对这些偶发的特殊流程产生的零星设备文件,就很难做到日常管控,及时收集文件归档了。

3、偶发流程下的设备,其完工文件质量控制措施优化建议

3.1梳理偶发流程,明确质量控制点

梳理设备偶发流程,图1所列的几种偶发流程基本在每个核电项目都会发生。对于这些流程,发生的情况不尽相同,流程控制关键点也各有不同,只有抓住关键的控制点,才能理顺文件收集移交各个节点。比如:对于补充采购物项,较重要的控制点就是档案部门需知悉补充采购信息,而这些补充采购信息的获取,则需要设置一个合理的流程。因为在大部分的核电项目实际管理过程中,专业部门发起补充采购流程时,档案部门基本不参与,所以在流程发起环节档案部门掌握不了补充采购信息。那就再考虑其他渠道,从物项管理部门入手,物资管理部掌握着项目所有物项采购及到货信息,那就要求物资管理部门给档案部门提供物项采购管理台账以及物项现场到货台账,根据物项采购及到货台账信息,核对文件移交完整性,如发现某一批次的补充采购文件未归档,采购责任工程师需找设备供应商催交文件。

其他偶发流程同样采取这样的分析方法,找到关鍵控制点,然后以控制点为中心开展文件归档工作。

3.2完善文件,增加管控要求

目前从合同、程序等各类管理文件来看,虽然规定了设备文件的移交要求,但要求内容还不够细致,对于核电项目普遍存在的这些非常规流程,规定的还不够具体、全面。比如补充采购的物项,一般物项采购数量较少或仅零星的小物项,需归档文件数量也很少,这种情况下的供应商完工文件审核、组卷、移交流程是否与批量采购流程一致还是规定特有要求,都需在再管理文件中提前明确。

物项调用流程是核电项目现场设备常有发生,更需值得关注的一个非常规流程,所以在此单独做一描述。物项调用常发生于同一核电项目不同机组间物项调用,或者不同核电项目间的物项调用,伴随物项调用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对应完工文件的关联调用。一般在物项调用发生前,设备完工文件基本已组卷归档入库,调用发生后,需对这部分完工文件进行再次处理。目前从实际操作来看,档案人员建立一张物项调用文件信息索引表,然后在系统中将相应的文件进行调用信息的标识是最高效,效果较好的一种操作方法,既便于检索利用,也不需对归档文件进行档号、编码更改等繁琐操作。

3.3强化执行,做到文件应归尽归

在管理要求,管控流程都明确的前提下,则需提高工作执行力,从设备供应商到总承包单位,对设备完工文件的归档要求应思路清晰,熟悉各类文件的管理要求,并按要求及时归档完工文件,不漏归一份设备文件,也不错归一份设备文件,真正做到应归尽归,归准归对,为以后设备检修维护提供良好的文件保障。

结语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越是容易疏忽的环节,越容易发生问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偶发流程下的设备,因为其发生没有规律性,发生频次或多或少,在设备完工文件的日常管理中,这部分文件常常容易被忽视,也是容易出现归档漏洞之处。所以,建议各核电项目在设备完工文件管理过程中,也应将这部分管理内容纳入日常管理项中进行管理,确保文件及时、完整移交,并便于后续使用者的查找利用,为核电安全稳定运行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DA/T28-2018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S)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作者简介:李春颖(1982—),女,吉林省榆树市人,工程师,学士,现主要从事核电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李春颖

上一篇:业务成本管理财产保险论文下一篇:水利科研院所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