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体现,它渗透到中学阶段的每门课程中,包括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促进学生智力、心理等健康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体育教学活动要结合这一特点,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科学而有序地进行素质教育渗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级中学应该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更应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究。

一、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社会,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付出越来越少,肌肉能量的付出越来越少,于是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体育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在体育中完成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尤其是高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索质

1.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护弱者的品质,教育学生办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使学生具有善裁正直的品格。这样的学生思想素质好,道德水平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应该是师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的,只有形成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很苦很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体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4.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

5.培养学生的敬业思想

学习体育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韶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的思想。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索质教育的方法

1.转变传统观念

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将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份量,改变过去只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教师“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素质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素质教育

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效地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在进行各项体育项目教学时,讲解各项目的发展史和近期我国在奥运、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我国运动健将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一些伟人、科学家等注重体育锻炼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实现理想,体质是成功的支柱,否则,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就无从谈起。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体操项目跳箱、跳马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进行田径中长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各种比赛中,无论胜负,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总之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因材施教原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证素质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特别是高中体育教学要结合实际,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陈光武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体现,它渗透到中学阶段的每门课程中,包括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促进学生智力、心理等健康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体育教学活动要结合这一特点,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科学而有序地进行素质教育渗透。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何采取具体的方法、策略达到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呢?

一、注重体育教学中学生“德”的塑造

在中国人才观中,“德”是首要的参考标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需要灵活安排,具体到一些可操作性行为的合理化,不可以理论性较强地说教,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一些行为后果,让学生一边锻炼,一边接受美的熏陶。第一,重视体育教学组织工作。教学组织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第二,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内容。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球类、田径等正式运动类和游戏等闲暇非正式类。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安排,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规则、技巧,而且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精神、机智勇敢等素养的培养。第三,合理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通过合理化评价系统的构建,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識。

二、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

新课标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塑造和培养。为此,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也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启发式”“探讨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运动中进行智力开发和情商培养。体育教材的内容有些有趣,有些无趣,对于无趣的内容教学时,教师教学手段不能千篇一律,要让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缺陷,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实施的是普及性的体育教学活动,不容易发现特长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建不同的体育项目兴趣小组,每个小组的负责人是轮流值班的,小组负责人带领大家进行项目训练。另外,教师课余时间多组织体育项目比赛活动,通过适当的比赛竞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身体锻炼,更多意义上是学生内心成长的机会。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创新性的体育教学活动。

作者:李增乔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3: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而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燥。

二、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强适应社会功能,以顺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抗力量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思维能力、快速判断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如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身体素质,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分具体对象,采用“千篇一律”“一视同仁”的相同内容,相同强度,同等运动量的要求和方法,要完成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很困难。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发育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认真探索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多种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让“体格健壮者”吃饱,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而一刀切,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吃好,并鼓励争先,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学生的现状,对“弱体格学生”给予热情关怀,耐心指导,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上进,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只要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就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

3.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毕竟时间有限,而这个时间既要学习知识、技术,又要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效果不会很明显,只有通过对课外活动以及两操时间的充分利用,才有效果。因此,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四、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应仅根据智育的考核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和毕业、肄业,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和考核,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丰富的知识、健强的体魄和动手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繁荣昌盛。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认真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使体育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思南县第五中学)

作者:李超琴

上一篇:大型企业选型方案下一篇:机关效能建设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