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1

呼兰区顺迈小学李龙

一、素质教育

社会不断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得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成为新的教育观下新课标的要求。每一个公民的素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素质,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现实要求,也使得学生时代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多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最终应该是既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潜力最大的开发,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又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空间,完成个性化的发展,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是实行全面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与任务。

二、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实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运动相关技巧的目的,同时达到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多重目标。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推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影响

学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更是其核心任务。顾拜旦先生倡导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竞技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教育

家斯霞老师曾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由此可知体育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体育教学与德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的觉悟,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活动。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体育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学使德育教育不再是生硬干瘪的语言,而是鲜活的动作与真切的生活实际。

其一,体育教学中团体合作、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

跟体育竞技活动类似的是我们现实的社会一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拥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接力跑、拔河、各种集体球类比赛以及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都与团结合作息息相关,若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单靠个人的努力与能力,往往面对失败;我们不但要有必胜的勇气与毅力,更重要的是懂得通过与队友的协作,依靠集体的配合与默契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教学中这种独有的教学环境与实践机会,将这种集体主义意识和协作精神很自然的得到了培养。

其二,体育教学中遵纪守法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任何体育活动或竞赛都有其规则的,我们教师可以结合体育的实际要求与国家法规、学校行为规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小事中、日常行为里时刻警醒自己规范行为。比如,上课整队是就要求全体学生整齐严肃立正站好,这就是规矩;在足球比赛中对于运动员的行为,有红牌和黄牌以及口头警告等处罚,这就是规则。以此告诉学生在做每一项活动,哪怕是简单的准备活动,也有它的规定和要求,若是不按照要求完成,那么最终可能会伤害到自身的健康。这就像国家的法规一样,2011年5月高晓松酒后驾车连撞多台车辆,事后同样被判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0元。不管社会地位,不管知名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学生将遵守纪律规则的好习惯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保持下去,以后带入未来的社会活动之中,必然为全民族全面素质提升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为学生终生发展做准备。

其三,体育教学中多种意志品质的全面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力争上游、追求卓越的进取之心,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胜不骄、败不馁,用平常心看待成功,用乐观豁达的心胸接受失败,然后重新出发,坚持不懈,直至成功。比如,在平时上课中接力赛跑这一环节,就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将学生分成多组进行接力比赛,所有的学生都有勇争第一、力争最后胜利之心,然而,第一只有一个,在比赛的过程中必然有领先,有落后。就在这时,面对暂时的领先的学生,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胜不骄,果断保持甚至扩大领先优势;面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应该发挥其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同时要注意依靠集体的力量,通力合作。

在体育教学中,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比如,在体育课上长跑训练中,总有学生半途而废。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鼓励学生顽强坚持、挑战自我;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可以以史为鉴,众所周知“西伯幽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著《史记》,在现实体育世界中,每一个出色的运动员的背后都是满满的汗水和坚持。

体育活动中,超越自我才是胜利,享受比赛过程才是成功。就像奥林匹克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一样,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学习生活,以豁达乐观的心境面对失败。

其四,体育教学中养成学生多方面的好习惯。

首先,公平公正是体育竞赛的基本要求,是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一种手段,同时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这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是很必要的。

其次,培养学生学会礼让。当代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每一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唯我独尊”的想法已经习惯成自然。然而礼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大家耳熟能详“孔融三岁让梨”的故事就是证据。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互谦让

再次,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上下课前整理体育教具,比如搬运篮球、足球等球类,并提出要求:不允许踢、打,拖拉,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在上课期间注维持上课地点的环境卫生,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等等。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公开表扬,树立标兵,注重榜样的力量;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批评,防止学生再犯,其他学生效仿。教育学生:取人之长,克己之短。虽然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普通的小事,但是坚持下来就是好的习惯。有这样

一句话:“想要做大事,先要做小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其五,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培养

室内体育课,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体育事业在发展过程的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比如,08年奥运会女子体操队重获团体金牌,全国人民欢呼雀跃,五星红旗飘扬在最高处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热泪盈眶;姚明在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飞人刘翔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记录。这一幕幕无不让人激情澎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之心,油然而生。

(二)体育教学与智育

智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体育为智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健康的体魄。大文豪苏轼曾说“厚自养练多少妙,养生有术文思涌”。这就告诉我们: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度、细致的观察能力,可以在数学学科中得到充分应用,如审题细致、思维敏捷;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这可以在语文作文以及开放性试题中得以显现优势;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记忆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学生阶段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三)体育教学与美育

美育应该是以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质、美的素养,让学生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美育在学校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以及每个人终生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在体育教学中,有讲授健美操、韵律操的环节,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讲授武术中太极的环节时,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能加深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全面的发展,注重了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使得学生成为身心俱美的人。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几点注意事项

体育教育在学生时代是贯穿始终的,自小学至大学,这为努力实现将体育活动作为终身发展的一部分的目标。然而,每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每个阶段教学对象的特点——学生的学情决定的。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我根据小学学生的一些特点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制定教学内容。小学教育五年,此间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还是很大的,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注重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力量和速度略微薄弱,但是身体的柔韧性却好一些。那么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内容和容量要适中,如长跑就不太合适。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不大,仍处在好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阶段,但是喜欢学习新鲜的体育活动,总是充满活力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团队竞赛、个人竞赛的多种比赛、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体育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喜欢体育课,使得他们能主动的参与课堂,自然而然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同时体育课的纪律得以保持、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得以完成。

第三,注重言传身教。由于智育的限制,小学生学习比较复杂的动作稍显吃力。故而,教师首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然后要注重亲身示范,示范的同时注意动作分解训练以及反复巩固练习。所谓熟能生巧。但是,小学生对于单一重复性东西的学习耐心很少,因此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比如:优秀学生展示等等,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第四,注重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护和维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相结合,当然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科学有据的条件下展开的。课堂上,学生一方面有所收获,一方面感受体育课的独特魅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已经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日益提升,学校教育内容日益丰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日趋明显。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也需要体育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大胆尝试,注重自省总结,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丰富的实践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2

一、体育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 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我国教育事业以及体育事业必不可少的部分。体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在20世纪中期, 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身健体, 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 体育教育的目的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进一部的扩展, 其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 满足全体学生的实际需求, 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学习理念。这里的身体素质不仅包括学生体育方面的基础素质, 还包括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情操。可以说, 体育教育的目的从单纯地抓体质建设扩展为了包括身心发展在内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也因此而变得密不可分。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一个人内在素养的高低, 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体现。体育, 乍看与道德没有然大的关系, 但实际上体育学习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 体育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以及冒险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精神;其次, 很多体育项目单人是无法完成的, 需要集体团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 所以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协作精神;再次, 体育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能够激发学生勤劳刻苦、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遵纪守法、谦虚礼让的竞技精神;最后, 体育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能够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劳动者知识技能的提高, 而知识技能的提升则依靠的是个人智力, 由此可见智力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体育与智力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体育能够促进人体大脑的发育, 能够调节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有利于改善大脑机能, 从而为人们智力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据相关调查显示,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的大脑皮层厚度以及大脑重量都会高于常人, 脑细胞的神经树突也会得到提升, 这对大脑思维能力的扩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学生通过对体育动作的观察以及运动技术的练习, 能够锻炼自身的记忆力、思维发散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意识等。

3. 体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

素质教育, 强调的是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双重发展。体育, 则是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体育最大的功能就是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得充裕的活动时间, 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 如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篮球、跳远、足球等来达到身体锻炼的效果。此外, 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 也体现在课堂以外, 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巧就可以随时进行体育运动,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的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思想, 这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 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 体育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在体育课上,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是可以自由活动的, 其他学科则将学生固定在一个位置, 学生没有较为灵活的自由活动区间。体育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 在限定的范围之内, 学生可以随意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体育项目, 并得以提升。

5. 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 各个国家的教育历来都十分重视德育的教育。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每个国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体育教育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出发, 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激发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并提供富有刺激创造的环境给他们一个广阔的创新空间, 让其自主学习、自我设计、探索体验, 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体育对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善、助人为乐、信任彼此的精神, 而且还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健康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 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变得更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爱, 这是其它学科所给予不了的。

摘要: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 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它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最佳阵地之一。因此, 各学校要提高对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认知以及重视度, 要深刻体会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以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全面发展。本文中, 笔者就通过不同的方面来论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几点作用。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保安.当代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探微[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 (2) .

[2]陈果.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 .

[3]方永文.浅析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教文汇, 2009 (2) .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3

一、体育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根据不同的年龄、年级、性别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为学生日后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我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体质很差,有胃病,根据他的身体特点,定出训练计划,针对性的进行锻炼,她经过一年的体育锻炼,身体强壮了,发病率也减少了。又如长跑运动中,学生出现“极点”时,只要学生在自己心理上要求“再坚持一下”,那么生理上的难关就挺过去了,这项运动就锻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使之健康,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二、体育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健康的体质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智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上。大脑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氧。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机能的发展,心肺机能发展了,就大大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和氧的供应。这是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起到的间接作用。

大脑的发展除了必要的营养外,关键还在于提供足够的信息刺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想象、思维,然后亲身练习来完成,体育活动的过程给予大脑一种开发性的刺激,使大脑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由于体育活动的各种动作,多是在短时间或瞬间来完成,并要求准确、轻松、优美,这也对大脑产生强烈的刺激,有利于提高大脑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及分析综合、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位学生,由于学习紧张,极少参加体育运动,学习效率低。记忆力特别差,思维反应非常慢,有时对一些数学题看起来似曾相识,但总是解答不出来,后来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他坚持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使她的智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他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觉得轻松多了,后来他考上大学,因此,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创造了物质条件。学生的智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就轻松容易,这就大大地促进学校教育前进的步伐,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体育对学生德育有促进作用

体育活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运动的特殊性,为学生自由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直接交往的时间。体育还要求学生必须有更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这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时机。如组织拔河比赛中,参赛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团结一致,共同拼搏,这就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老师借助比赛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优良的班风,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又如身体练习中教师提出具体的保护帮助措施,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保护,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在组织学生长跑时,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德。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及时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后进生”,当发现他们取得进步时,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热心和温暖,从而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交还体育器材时,教师还可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公物等。除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结合教材的特点也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在短跑起跑前讲明起跑在思想品德上的要求——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可起跑,而绝不能猜测,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取巧行动“抢跑”,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结束语

论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篇4

【摘要】

本文从创新的定义出发,着重论述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如何利用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人才,提出在现代社会里学校教育融入创新教育的新模式,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提供一方面的借鉴。【关键词】

创新 创新型人才 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教育模式

【引入背景】

曾经在新东方学校的网站上看到一则征集论文的信息,要求的主题范围是有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由此想到创新在当今飞速变革命的社会中的重要性是日渐突现,那么我们当今的教育是否能担负起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巩怕当今的中国教育界,还未对创新在教育中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所定位。笔者想借用此文对创新在学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一点探索。【正

文】

既然要谈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就不得不先谈一下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型的人才。

创新一词早有专家研究过,起源于英文词汇Innovation翻译而来。在20世纪初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在他的著作中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

从熊彼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只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组合即为创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创新其实可以分为两种方面。第一种方面即为一种原始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这是一种难度很大的创新,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第二种方面的是对世界上已有的东西进行再加工,把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也就是创新。

从以上创新定义的分析,其实做到创新未必要创造出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只要对已有的东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见解加以改造都可以视为创新。其实微软公司的很多软件也是在借用其它软件技术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那么我们必然应该思考什么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是否必须要象爱迪生那样有自己的原始创造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根据现代创新理论的研究,其实不是这样。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包括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博精深的知识

74101227.doc 这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一个基础条件。这里所谓的知识不只是指学校教授的学科知识,社会间接信息也是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很难有给创新的逻辑联系条件。

(二)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智能。

这一个人具备创新能力的一个核心条件。包括这几个方面1.创新的求异思维2.敏锐的观察力3.创新的想象力。这是一个人有创新思维过程的几个必要的环节。

(三)创新的个性品质

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必然有创新相关的品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自信与乐观2.善于独立思索的习惯,而不盲目从众。3.善于向合作者学习,增加自己的思维面。4.有强烈的好奇心。5.有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

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为我们该去培养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创新培养须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以造就一个富有创新活力的教育环境体系,使我们的育人环境能真正地培养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到作用的人力资源。那么创新在教育中能起到什么的作用呢?这是我们重点要分析的问题。

总的说来,创新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推动人类教育向前发展和人类自身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创新在教育中产生的作用分别加以论述:

(一)创新是推动人类教育自身发展的原动力。

凡是教育工作者皆知道,自人类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便出现了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这可以看作社会教育的雏形。但那时的教育手法显然很单调,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经非常发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学习。若没有创新作为动力,人类的教育始终就停留在原始社会的水平上,无法进一步发展,满足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

(二)创新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的造就者。既然是未来社会的造就者,若没有创新的精神,就无法开拓未来社会。当前教育界提到的素质教育口号已多年,但真正有多少学校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恐怕很少。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为了所谓吸引生源,满足家长的功利思想,就一味地按照中考,高考的出题方式进行教育,制约了人才的真正素质培养。学校教育成了考试辅导教育,而非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为了能培养出具有未来社会造就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种很博大精深的活动,须要不断地根据需要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只有教师具有创新的品质,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同样,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是只会依葫芦画瓢的操练工具。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敢于质疑思索,并勇于实践解决问题的

74101227.doc 精神。

(三)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当前的社会无不充满革新的需求,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当前教育体制下,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老是守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就无法解决教育在新的社会时期所遇到的众多矛盾。教育中的评价机制问题,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教学手法问题,教育理念问题对我国教育已经困扰已久。若不加快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加以创新,若干年后我们的国家的接班人可能就不能适应当时的世界民族的竞争。所以用创新的手段改革以往的陈规,是一条不可绕开的路。

(四)创新是人才不断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的发展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人自我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那么人如何才能不断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人才,其实就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不断地打造一个变化的自我。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第一,须向前人的先进理念学习,增加自己的见识面,为自己的创新奠定基础。第二,要善于独立思索,发现前人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也符合熊彼德关于创新的定义。举例来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提出惯性定律之间,就已有其它的科学家,如伽例略等对物体的惯性运动作出了研究。牛顿在考察其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之后,完善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惯性定律。

(五)创新是学校的教育工作做出特色的前提条件。

基础教育改革,口号提出已多年,然而应试教育的统一性,使几乎使所有的学校都走的是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之路。其原因根源可能在于中国长期的科举文化使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观简化为了人所拥有的学校毕业证,而非人所有的社会贡献力。这是一种对人才观的曲解。

然而随着考试升学制度的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的教育之路恐怕还得要从真正培养人的能力入手。这要求学校的办学当中要体现自己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从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出发去思考办学思路,而不是盲从学生的升学优率。学校要办出特色,就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而不能停留在考试辅导教育上不思进取。尤其是学校的人才观要有根本的创新,这样才能教育我们的学生,改变他们的人才观。否则,学校的教育总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总结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创新在教育上的作用之后,我们不勉要问,在学校的教育模式中,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是具有创新教育的模式?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要离开我们当前的课堂教育阵地的。

创新教育模式是指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学校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

74101227.doc 氛围,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的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1] 下面笔者对当前主要的创新教育模式加探讨。

当前主要的创新教育模式有探究教育模式,试错教育模式,问题教育模式,案例教育模式。

(一)探究教育模式中体现的创新。

探究教育模式在新课程提出以来就开始提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现在已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的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去,并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手段,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的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最终形成新的结论。

从这一种教育模式来看,具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的优点,这对于形成人的创新思维力,并形成本人对知识的建构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课堂教学的操作中要有相应的步骤。首先是引导,教师要根据本堂课达到的目标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对新问题的发现。然后创造适合的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这个过程是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过程。教师要鼓劢学生想象各种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验证问题的结论。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我思考总结,归纳,发表学生的看法。这是对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形成创新升华的一个必要步骤。

当然,课堂的探究教育模式并非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内容适当地采用。

(二)试错教育模式中体现的创新。

试错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该教育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各种学习中的误解,再由教师点拔,对比正确的解答,使学生深刻思索,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习过程中,发生了理解上的错误并等于是坏事,桑代克的思想是学习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返应联结”。而这种联结主要又是通过试误建立的,即在重复的尝试中,错主的反应逐步被解除,正确的反应则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大胆尝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学生集体分析,辩论,抢答等手段,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敢于发表自己看法,实际是引导学生创表思维的开展,而不据于权威。

(三)问题教育模式中的创新

问题教育模式的提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马赫穆托夫。其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形成问题情境,以对话为直接交流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下进行积极的思维探索活动。其核心是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要提出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须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做到问题精炼,能够激起学习的思考兴趣,特别是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因此设计问题时,须要明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提出的问题,学生才能乐于思索,学生的创

74101227.doc 新才能成为可能。操作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想问题的解决方案,尽力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四)案例教育模式中的创新

案例教育模式首先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的方法是教学中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使学生接触现有的案例,让学生把自己处在此案例的背景中,作为一个当事人的来思考对待事物的方法。操作步骤是课前要将一个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并准备好自己的思考。课学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记录,并加以评价,学生将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和课堂上其它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案例教学法不需要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而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其实这一切的行动都是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案例无非是给出一个给学生思考的素材,但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思考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了解他人的先进之处,扩大自己的见识面。

以上讨论的是几种创新教育模式中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操作过程。我们在懂得了这一些教育模式中的创新原理之后,对学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方向。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无止境的过程。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基础教育的涉及面广而复杂,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好人才须要有长期不断的努力和大胆的创新魄力,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成为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事业。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5

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核心是优化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各科教学在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重要性,其 优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的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甚至和音、体、美等学科比较,它课时 少,每周每班只有一节课,而且几乎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笔试,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作用决不亚于任何 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首先是由它的系统性决定的。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任务。然而其它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 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各科教学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最经常的途径。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主渠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又表现在它的.情感性。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所以在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阶段,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斯霞 的母爱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奥妙也就在于有情。各科教学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 德课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贯穿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始终。 如果思想品德课这一教学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强烈的道德情感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 ,进而促使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实施。

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也表现在它的辐射性。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必须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 度。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的途径。校级、班级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少先队教育(www.xfh

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6

西和县实验小学

杨非

2011年9月8日

摘要---------3 关键词------3 引言---------3

一、情感概述-------------------------3

二、情感在教学中的意义----------3

三、情感与教学实例对比-----------4 结论----------6 注释----------6 参考文献----6

摘要:简要介绍情感教学的大致内容,通过对教学中的实例分析,提出小学教育中情感对学习的作用。关键词:小学教育;情感作用。引言

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不断发展变革,不管是“满堂灌模式”、“合作学习模式”还是“三三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情感”越来越被家长和教育者重视。影响个体发展和学习兴趣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固然很多,但是不管是学生的主体学习发展还是个体发展,都与情感密不可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者与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学结果,这也是此次研究的课题。

一、情感概述

情感分很多种,有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等,狭义的情感也可认为是个体的喜、怒、哀、乐、愁等。是人的精神体验,诸多情感中唯教者与学者的情感最为特殊,在小学教育中的情感是友情又别于友情,非亲情胜似亲情。这种情感能促使学生心理成熟,能督促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情感依托,需要关心与交流,这样能使孩子建立信任,责任感,以及健全道德人格。在教学中如果缺少情感,孩子将会发展为“问题学生”,甚至厌学惰学。现代教育不仅需要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需要道德和精神的发展,所以重视情感在小学教育的作用,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情感在教学中的意义

现代实际教学中教者面临着很多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和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结果不理想,“问题学生”指导困难,而情感对小学的教育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情感在学习中可以起到一个无形的监督作用,在管理中可以成为约束力,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可使学习兴趣有增无减,个体发展更加健康全面。能保护环境,热爱生命。

在小学教学中情感的监督胜过严肃的脸庞,在孩子的心中会因为情感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做任何事都会分析对与错,因为后果与情感息息相关。有了情感孩子会注重行为,会思考自己所做的事在教者方面会怎样理解。教者与学生建立了情感,孩子们会对这门学科有着特殊的兴趣,这种兴趣会因为情感的程度而变化,没有情感的建立与交流,孩子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与情感成正比了。并且在情感的感召与教育之下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认识会健全的发展。

对教者而言,情感的建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建立了情感可以方便的管理班级,能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教育,提高孩子的技能水平,使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能彻底的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便于自己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一、实例对比

1、教学阶段小学

教学对象固定班四年级1班 教者固定 时长2学期

教法“合作学习”

教者与学生没有情感

教者与学者建立情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问题学生11%

问题学生10% 学困生25%

学困生25% 不稳定学生59%

优秀生5%

一学期教学成果

没有学习兴趣者20%

及格率30%

优秀率6%

主动学习者20%

2、教学阶段小学

教学对象固定班三年级4班 教者固定 时长2学期

教法“三三六模式”

教者与学生没有情感

第一学期

问题学生13%

学困生30%

不稳定学生42%

优秀生15%

不稳定学生%59 优秀生6% 一学期教学成果

没有学习兴趣者0% 及格率96.6% 优秀率20% 主动学习者80% 教者与学者建立情感

第二学期

问题学生5% 学困生25% 不稳定学生%40

优秀生30%

一学期教学成果

一学期教学成果

没有学习兴趣者25%

没有学习兴趣者2% 及格率42%

及格率80% 优秀率10%

优秀率20% 主动学习者30%

主动学习者70% 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情感对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的作用,情感不仅提升了科学知识的掌握,更提升了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学生的可塑性。结论

在有效的教学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决定了教者,更是小学阶段学者精神体验与技能掌握和道德观念的前提条件。所以教者要通过情感营造更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总之,情感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只有了解和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实施管理与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释

三三六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推出的教学模式,三个特点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是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论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7

一、游戏对于幼儿教育起到的作用

游戏, 这个概念宽泛且复杂。追溯其产生, 大概要说到古社会形成那会了。且看《教育大辞典》中对于游戏的释义:“游戏, 是儿童在适宜的年龄特点下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并且通过想象与仿效来反映其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是儿童所表现的一种基本活动。”从此释义中, 可以看出游戏对于幼儿来说, 具备以下几点作用:

其一, 游戏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良好发展。孩子寄予着父母与社会极大的期望, 如今很小就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 而在游戏中, 不存在制式的规定与要求, 游戏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并且为孩子们带来欢乐。因此, 游戏不仅能让他们的身心放松, 也可以让他们因压力而产生的紧张与不安感在游戏中得到释放, 以此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 促进身心发展。

其二, 如上述, 游戏能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 孩子在游戏中能够天马行空进行想象, 完全不受现实生活的束缚, 这对于拓宽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思维散发能力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也发表理论证明游戏能够促进孩子思维技能的发展。若有意观察孩子的玩乐, 你可以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令人咂舌, 他们能够将完全不相干的事物通过想象“融合”在一起。无疑游戏既能够打开孩子的思维空间,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太过笼统的游戏模式让孩子不能够在玩中学

毕竟游戏教学经验在我国积累并不是很多, 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对游戏教学的认知也不足。很多教师认为游戏就是游戏, 随便让孩子们凑在一起自己个儿玩, 只要没有什么安全问题就达到目的了。但是这样散漫无目的的让孩子们自己去玩, 长时间下来, 不仅老师本身会怠慢, 慢慢的将这一教学时间当作自己休息的时间, 而且对于孩子来说, 这就单纯的变得是游玩, 根本没有通过玩乐来汲取知识, 也没有得到锻炼或能够发泄自己的紧张与压迫感。这样的游戏模式连游戏教学中最基础的“寓教于乐”准则都达不到, 也就更不用说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了。

2、游戏教学的针对性不足

在一个幼儿园中, 存在着不同年龄, 不同性格的许多孩子。各个年龄层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与意识都是不同的, 那么对于游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然而, 很多幼儿教师却缺乏这种认知。在游戏的过程中, 往往会主观的设定游戏的标准, 再通过这种硬性的标准去和孩子进行游戏, 既不顾不同年龄层对于游戏的要求, 也不顾孩子的喜好。而且在进行一些引导性游戏的时候, 往往还混淆了游戏主次之分, 在孩子还在认真思考的时候就迫不急待的将正确刻板的答案或知识告知孩子。游戏教学是有针对性的根据某一孩子群体或者认知面进行指导的。如此一来, 孩子在玩乐的时候不仅不能完全的释放自己, 在游戏后也并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 当然是不见成效的。

3、幼儿家长对游戏教学的不了解以及不认同

孩子一天除了在幼儿园接触教师, 再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了, 因此, 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也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现今一个家庭中最宝贝的就是孩子, 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巴不得他们成龙成凤。因此, 许多父母会过早的对孩子进行学业教育, 给孩子报学前英语班, 教孩子算数, 背唐诗等。当然, 这种早期的教育不能缺少, 但是过多的占用原本就属于孩子玩乐游戏的时间却会给孩子造成学习是负担的感觉, 从而对学习造成阴影与排斥。

三、对改善游戏教学的策略

1、重视游戏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

游戏教学对于孩子起到的作用就在于既能让孩子得到放松, 又能让孩子学习一些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因此, 游戏教学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所以, 为了能够使游戏教学效果更好, 教师不仅要引导孩子的游戏, 而且还要对游戏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教师引导孩子游戏, 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指引孩子游戏的正确方向, 在游戏时, 只有孩子决定要做什么、说什么,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而游戏后的总结也要有针对性, 根据孩子在游戏中的不同做法从孩子的角度引导他, 告诉他这些可以怎么做而不是应该怎么做, 给孩子留一个思维空间, 使游戏教学更到位。

2、做到游戏教学的因人而异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旨在让每一个孩子释放天性的同时得到锻炼。这一切的实现是基于孩子愿意玩游戏的基础上。若只是“少数服从多数”进行游戏, 必然会打击到部分孩子的积极性, 教学就是失败的。因此, 在教师对孩子进行游戏教学时, 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与游戏的兴奋点, 了解到每一个孩子的性格, 知道这个孩子对于什么样的游戏全身心热衷的投入, 对于什么样的游戏只是敷衍。孩子是游戏教学的主体, 因此只有真正的与孩子形成互动达成共识, 游戏才能达到效果。

3、改变家长对于游戏教学的认知

井深大曾是日本著名学者, 他曾经这样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第一间学堂, 亦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爱玩乐的孩子不代表不务正业, 也不代表没有出息, 游戏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是孩子变向社会化的必经道路。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与领导者, 家长也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幼儿园可以根据家长的时间定期邀请其来到幼儿园陪孩子进行游戏, 只要能向家长展示在孩子快乐的玩乐同时, 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认知变相的教授于他们的这一成果, 家长们也自然会改变对游戏教学的看法。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心尖尖上的一块肉, 家长若能看见孩子快乐主动的学习, 又会有哪位家长再对孩子实行“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呢?

四、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笔者的上述观点证明, 目前幼儿教育这一基础要想打的坚实, “寓教于乐”的游戏教育融入幼儿教育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做起来并没有说的那么简单, 目前的游戏教学仍存在漏洞。因此, 我们还要努力, 做到让游戏真正属于孩子, 这样才能发挥游戏教学的最大价值, 这也是现今幼儿素质教育的诉求。

摘要:本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的理念, 我国现在对幼儿教育非常重视。但是幼儿教育有着它自身的特性, 有别于初高中生这类有自主意识和控制能力的学龄较大的群体, 幼儿年纪尚小, 也无社会经验, 因此, 幼儿教育更加要偏向多样化, 避免制式教育抑制了幼儿天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本文旨在以此为目的来讨论游戏教学于幼儿教育来说起到的作用与现状。

关键词:游戏教学,寓教于乐,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北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03) .

[2]马莉萍.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幼儿园研究为例[J].学周刊, 2012 (32) .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和谐教育;思想素质;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1-0035-03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关系,有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和谐教育”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活动有两种职能:一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二是自我表现。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主要表现在学习上;而自我表现则是多方面的,如:性格、意志、信念、观点、学习态度、思想品质、智力以及文体活动、劳动创造、处事接物等等,这些都是形成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所主张的“和谐教育”就是把学生的这两种职能良好地结合起来。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与他的精神状态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精神上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才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克服困难,不断努力,才可能将所学课程学好。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部分老师过分重视第-种职能而忽视第二种职能。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抓好了学生的学习,就自然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他们把学生的学习看作一切,把分数当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学生从书本以外的所有活动中排开,似乎他们除了上课、做作业、考试以外,其它一切如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等,都是额外的负担。结果导致学生的第一种职能与第二种职能发展严重失调。其实外国语种的学习和其它课程的学习不同,学好它必须有一个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更应注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第二种学习职能。那么,怎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这两种职能在教学过程中和谐地发展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 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教学英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只有在他具备了热爱祖国、是非分明、勇于献身等美德,在他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之后,他才能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当遵循两个原则:(1)不要使学生感觉到你是在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而应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因此,对不易进行思想教育的教材,决不能生搬硬套。如果那样,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假如在教table、desk和chair的时候,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从table、desk和chair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是怎样来的,一直讲到伐木工人在荒山野林中的艰苦生活,就达到了要学生学习工人们高贵品质的目的。(2)不做空洞的说教,要以教材中一些鲜明生动的事例为依托,把教育内容和英语知识融合在一起,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活动

要把英语教好,就教师来说,除了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应当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活动。这是发展智力、开阔眼界、培养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课外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决不能只让学生死啃教科书。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些难度适宜的英语课外书籍。不要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课内学习,相反,课内所学的知识可以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得到复习、巩固、加深和扩大,这些深化了的知识,反过来又会促进课内学习。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书的世界中去”,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和喜欢读书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程度分成若干个课外阅读小组,给予不同的材料。要求学生读完后用英语讲述(或汇报)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概括、归纳。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他们好学英语的积极性,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智力,使其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2 英语演讲或戏剧演出

为了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时举行一些英语演讲,演讲的讲稿或戏剧演出的台词,应当由学生自己创作,教师修改。学生必须动脑筋,综合运用自己以前所学的一切知识,将其重新组合,使之适合于自己的需要,这本身就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过程。这些活动应当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融入思想教育之中。比如演讲和戏剧演出就可以围绕“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这些内容来进行;也可以对学生中所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如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求上进等)进行批评。这样,英语课外活动就把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3 建立师生间和谐的关系

3.1 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一视同仁

教师最忌有偏心。师生间不和谐的关系,往往是因偏心引起,慢慢地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学生不偏不倚,同等对待,是教师处理好师生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习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到学习差的学生;提问时,既要问学习好的,也要准备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问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到,教师是关心他们的学习的。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适当地加以肯定,或及时地给以表扬或鼓励,是恢复后进生学习信心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3.2 对学生既要有耐心,又要有同情心

个别教师对后进生毫无耐心,只要他们在学习上一有差错,便是训斥、挖苦或讽刺,结果搞得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汉语和英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从用汉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到用英语来表达,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必须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办到。教师应当想到自己开始学英语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然后,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和自尊心的人。对全班学生,除掌握其共性外,还要看到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有的学生这方面有优点、那方面有缺点,而另外些学生这方面有缺点、那方面有优点。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优缺点。对于后进生,应多看他们的优点;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应指出他们的缺点。这样,对后进生才能爱得起来,对学习好的学生,才能促使他们扬长避短。在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从来都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敬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4 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包括言教和身教。教师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更多的是身体力行,当好学生的表率。行动比语言更重要。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只有这样,你的话才有说服力,因为在你的身后,耸立着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教师的思想品质对学生的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同样,有其师,必有其徒。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一个英语教师来说,思想品质和专业知识同等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随时注意自身思想品德的陶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既精通业务,又具有高尚情操、内心世界充实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5 效果

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和谐教育”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帮助。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他们自然就喜欢上英语课,这样英语教学水平就自然提高。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好,有的甚至很差,他们讨厌英语。只有通过多与他们接触、交流与谈心,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和精心辅导,使他们慢慢地对英语感兴趣,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所谓“精诚所至,精石为开。”

参考文献

1 Steven T. Bickmore: The Role of contexts in learning to Teach:English Education Volume l38,No.1 Oct.2005

2 王立非、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J].外语界,2003.6

3 任文.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J].中国外语,2007.6

4 吕乐、戴玮华.教学研究;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J].外语界,2007.4

5 卢盛莽.思维模式迁移-外语教与学的重要的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8

Simple Explanation with Function of“ Harmonious Edu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

An English teacher should establish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ach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apping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n the texts at any time. He should imply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permeate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operl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ut an end once and for all state of English teaching at presen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nglish effectively.

论直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9

密州街道中心校 韩平臧运芳

直观教学是利用实物、模型、图片、挂图、卡片、图表、表情、表演、简壁画、形象语言一系列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概念,发展智力创设条件,便于不通过母语直接学习外语,达到易记、易用、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目的。直观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直观教学使英语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迅速得到鲜明、具体的表现,立即形成概念,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的语言材料。

(2)直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

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视觉、动觉、听觉、器官都参加活动,使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多样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直观教学可以避免过多地使用母语翻译手段,而是用英语教英语,不但能

论诵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浅谈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

谌雨 霍山县东溪小学 ***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优良品格的重任。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进行古诗文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教师应追本溯源,讲求诵读质量和诵读效果,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声音中体会汉字的灵性,体会古诗文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诵读;现状;对策

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本,无论在语言、内容、形式、精神情感等方面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代的后人。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古典诗文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直接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惜与传承,让古诗文这股文化血脉不断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课程标准》中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要求,并分学段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量化标准9年共240篇(段),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并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涉及诗人三十多家。这些诗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由此可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古诗词,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意义重大。

由于古诗词语言凝练、形式特别,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词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所以在学习诗歌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每一首古诗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加之距离现在时代久远,我们很难界定诗人最初的创作意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见仁见智。《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小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文化底蕴和认识水平有限,但不代表他们的见解就是错误的,我们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做法不仅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而且使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也深受影响。诵读法是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自古代蒙学起就被普遍运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古诗教学中重视诵读的作用,有计划地改变了以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诵读的教学态度。希望以此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目的。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一.自由朗读,感知诗意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诗歌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从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慢慢读,细细品。把诗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兴趣,读多了,感悟多了,学生对诗句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三分。不必强让学生说诗意,就以读代译,意会古诗不可言传的语言美。

二.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朱光潜《诗论》对中国诗的音乐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声、韵、顿的特点和在诗中的运用,认为声、韵、顿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巧妙运用产生了中国诗,尤其是古诗的音韵与节奏的谐和,形成了强烈的音乐美感。音乐性是诗歌的艺术生命,音乐美是诗歌的文学特质。诗歌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镪,平仄的协调、声调的抑扬顿挫。想要深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就要靠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或集体放声朗读,如潮水奔腾;或自由低声微吟,如细流涓涓;或一人登台独诵,众人赏听;或男女分队轮读,比赛吟咏。让学生读的根本目的,并不仅是让学生懂得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要领,而是为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效果。如:教学《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诗句时,我是这样引导的:首先,教师示范诗句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接着,提示注意读的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诵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吟诵得高而平,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以教师如能经常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诵古诗,借此体会古诗的音乐美,这种美的语言就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口语中去,有利于净化和美化学生的语言,增强他们语言的感染力。

三.诵读入境,读中悟情

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手段,依靠充分诵读,能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诗人带来的忧伤是巨大的。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灵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情感升华和寄托。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诵,将身心完全融入到诗中,读入其“境’,悟其“神”,会其“意”,对诗歌内涵的领悟更加深刻,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升华,既陶冶了性情,又感染了情操,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

古诗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学好古诗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让充盈于耳际的诵读声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广阔的世界。让我们的学生养成诵读的好习惯,读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傲岸,读出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独,读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患,读出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愤怒和忧愁,读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细细体味古诗文独有的魅力,诗意地栖居在充满灿烂文明的语文殿堂上。

参考文献: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创新;语文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119-01

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语文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化教育。

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素质化教育和创新教学,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大家探讨。

1增强创新源泉,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以下几点:

1.1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1.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1.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的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2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学

初中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学,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Innovative Teaching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Quality

Han Haifeng

Abstract:Education today is more or less innovative. Innovation becomes the mainstream of the times. This essay focus on the func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上一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下一篇:组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