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精选6篇)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 篇1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迁移理论的共同要素说,痕迹衰退说

2.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发现教学,认知结构学习论

l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3.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5.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7.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据美国的吉尔福德研究,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惟一正确解答。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9.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美国的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

10.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1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同化说

12.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成败归因理论

1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观察学习也是班杜拉提出的

15.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倒U曲线

16.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迁移理论的经验类化理论--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倍林认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

18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9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20.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于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1.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22.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科顿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布鲁巴奇等人l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23.劳伦滋,关键期,印刻

24.鲍姆宁,家庭的三种教养模式 25.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 篇2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

二、基本问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创立标志,各学者所作出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其他学派教育学的区别 4.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0910一个单选和一个简答1.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0904两个单选一个名解5.实验教育学08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5分)0804简答: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一个单选一个多选(共8分)0710一个单选和简答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0704只有一个单选2分 0610两个单选共四分一个多选一分名解5.文化教育学 0604三个单选共3分05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4分0504三个单选一个多选0410一个单选简答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404名解1.教育学 0310简答5.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210简答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0204简答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选择题型(补充)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一>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二>创立阶段必须记住的几个人物:

1、英国学者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在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立。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P9。从自然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P10

3、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803年《康德论教育》“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4、卢梭 代表作《爱弥尔》。“自然教育”的思想。

5、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 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漫话》中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主张绅士教育。

6、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 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7、裴斯特洛奇,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他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著名的教育论著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在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上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划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文化教育学 德国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四)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等人。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反对赫尔巴特以来的传统教育学把教育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一些师生个体行为的观察、分析、指导和校正上,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把培养制度亦即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与其他教育学派的区别是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六)批判教育学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 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显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育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比这种后果更严重的是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平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策略。第三节 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 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教育要素、教育起源

二、基本问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

3.奴隶社会教育与现代社会教育

4.现代教育的特征

0910简答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0904名解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0810名解1.教育;简答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0704名解

1、受教育者0610名解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0604名解31.教育0510名解1.教育影响 0504简答3.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0310名解4.教育、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304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210单选教育的起源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是指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09.04名解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0904单选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该文中,恩格斯通过劳动这把钥匙去考察人类的起源问题,对人类的起源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与在该问题上的历史唯心主义做斗争。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二、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补充: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章 学校

一、基本概念:学校、学制、学校文化、学校管理

二、基本问题:

1.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2.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任务

4.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配合

0910名解1.学制0904名解1.学校物质文化0810名解2.学校文化 0804简答2.简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0710简答2.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3.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0704名解2.学校文化

0610名解1.教师文化0510名解2.学校管理

0504简答4.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0410名解1.学制

0401名解1.学校 0304名解1.学校文化 0310简答题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 0210名解1.学校文化0210简答2.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0204名解1.学校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学校概说

一、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第二节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核心观念是价值观。学校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教师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 第三节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一)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四)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五)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第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第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第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

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2)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3)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观点。(5)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等。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有几个方面:一般性 针对性 分类 个别 相互配合的方法:互访 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途径:(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三章 学生

一、基本概念:儿童个体的发展、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主体。

二、基本问题: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3.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4.学生主体性与教育的关系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影响

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

三、辐和论

第二节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 皮亚杰 杜威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二)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之中

(三)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第三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一、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一)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四)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五)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二、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四)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三、学生主体性与教育

1、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2、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其原则

(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章教师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师、教师资格

二、基本问题: 1.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2.教师聘任制度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师职业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法》颁布时间

2、教师职业专业化尝试开始的标志

3、教师专业化要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教师地位的构成(影响因素);

谁把教师列入“天、地、君、亲”的行列; 教师节设立;如何提高教师的地位。

4、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应包括:(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1234

(三)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二节 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1、教师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的规定部门;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程序

2、教师的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形式:(1)招聘(2)续聘(3)解聘(4)辞聘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基本概念: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问题: 1.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5.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具体内容:

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0510简答 2..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0410、040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0410、040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四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名言。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主观依据:主要是受教育目的的确定者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第四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考察点和出题角度: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面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善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0810简答4.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框架:

一、基本概念:德育、智育、美育、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体育

二、基本问题

l.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2.美育的任务 3.体育的功能

历年真题:0710 名解 美育 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04、0204 名解 德育 0410名解 智育 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0401名解 德育 0310 名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030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第一节 德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04、0204、0401 名解 德育0310 名解.德育的教育性功能。考查题型是名解、简答和论述都有。德育: 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经济、文化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德育对其他各育的促进功能:动机、方向、支持

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任务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内容包括三个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第二节 智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410名解 智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从社会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三节 体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体育:

体育的功能: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第四节 美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030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蔡元培先生的观点 美育的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学校中实施美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第七章 课程 框架:

一、基本概念: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二、基本问题: 1.课程与课程论

2.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3.课程结构

4.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0604简答37.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0510名解3.课程设计 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410名解4.课程 0404论述4.2.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0304名解3.课程 0204简答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一节 课程概述

在本节中我们要重点掌握两个概念和一个简答。它们是:

课程,P218(0410、0304名解3.课程)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大体从内容上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一个是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二节 课程的一般范畴

课程的一般范畴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我们重点掌握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二)课程的其它结构 第三节课程设计

在本节中重点掌握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论家,其中1944年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其四个问题是: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论证了教育目标的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2)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第一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第二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给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的5条原则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 篇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9分)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798

B.1879

C.1789

D.1897

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关系。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5.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6.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 )、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个组块。

A.7±2

B. 5±2

C.8±2

D.9±2

8.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9.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10.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3.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14.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A.10

B.12

C.16

D.24

16.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 )。

A.服从

B.从众

C.信任

D.接受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17.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 )

A.文饰

B.转移

C.投射

D.幻想

18.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

A.升华

B.转移

C.文饰

D.压抑

19.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 )。

A.6~12岁

B.12~18岁

C.18~28岁

D.18~45岁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意的功能有( )。

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启动功能

E.适应功能

2.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3.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

A.独立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冒险精神

E.易怒

4.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 )。

A.内容效度

B.直接效度

C.构想效度

D.间接效度

E.预测效度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5.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E.主导动机

6.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

A. 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B.具有坚定信念

C.能够正确归因

D. 计较个人得失

E.不打无把握之仗

7.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E.紧张感

8.现在用于人格测量的著名投射测验是( )。

A. 罗夏克墨渍测验

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E.16PF

9.克服焦虑的原则有( )。

A.运用想象

B.放松自己

C.认清焦虑状况

D.不回避

E.正面迎战

10.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 )。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数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实验法

2.注意

3.信度

4.认知方式

5.挫折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5分)

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

3.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4.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如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 篇4

上海教师考试网(http://sh.zgjsks.com/)制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1.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2.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这是(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3.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是()。A.15世纪末的欧洲 B.16世纪的欧洲 C.15世纪末的中国 D.16世纪的中国

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5.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智力、能力和体力 C.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D.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观的观点。

6.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7.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A.内容 B.结构 C.层次 D.方法

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9.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为核心的常规管理。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

10.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教学原则相一致。A.学不躐等 B.长善救失 C.学而时习之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阶段|生 B.顺序性 C.不平衡陛

D.差异性

1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13.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15.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劳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6.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的()的法律制度。A.权益 B.权利 C.利益 D.权力

17.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补充,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思想性

B.互补性 C.特殊性 D.变化性

18.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A.系统化 B.体制化 C.全面化 D.多样化

1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论语》 B.《春秋》 C.《学记》 D.《师说》

20.教师或学校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1.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22.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A.班级 B.学校 C.家庭 D.社区

2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过程。

A.知识 B.能力 C.个性 D.品德

24.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25.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26.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7.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28.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9.以别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3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A.有效控制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B.加速个体发展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E.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下列关于《学记》的教育思想描述正确的是()。A.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C.主张启发式教学 D.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 E.提倡“有教无类” 3.教学目标的特征有()。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A.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C.班级组织的教育者 D.班级制度的执行者 E.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6.文艺复兴时期,很多人文主义思想家都很重视教育问题,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等人。

A.意大利的维多里诺 B.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C.德国的赫尔巴特 D.捷克的夸美纽斯 E.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7.德育的主要途径有()。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主任工作

8.关于讲授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B.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C.注意启发 D.讲究语言艺术 E.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9.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A.环境文化

B.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C.规章制度 D.角色规范 E.价值成分

10.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A.整体性原则 B.可操作性原则 C.迁移性原则 D.合理性原则 E.生理适宜原则

11.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A.《教师资格条例》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12.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13.“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的特点是()。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

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

E.课程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E.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5.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A.教师的权威

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16.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A.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 B.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 C.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D.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E.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17.运用说服时要注意的要求有()。A.明确目的性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注意时机 D.以诚待人 E.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18.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B.因材施教 C.学生机会均等 D.责任明确 E.分层管理

19.重视科研对教师的影响有()。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感情 B.有助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 C.促使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E.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20.以下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 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D.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外在条件 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1.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是: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2.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3.教师的专业性就是指精通所教学科。()4.拓展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5.学生因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打骂或罚站。()6.西周以后我国的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骑士七技教育。()7.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引起社会变革。()8.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要注意宽严相济、张弛适度。()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10.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杜威。()

11.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经济制度。()12.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13.考试时为照顾部分落后学生,应尽可能降低试题难度和分量。()14.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15.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6.教育目的只对受教育者具有目标导向作用。()17.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18.教育先行,就意味着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19.一个班的学生群体就是班集体。()20.教师职业是普通职业。()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一)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李某,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A.学校教育评价方式单一,只以“分数”论英雄 B.班级管理不注重学生的民主参与 C.不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道德教育 D.教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2.我国学生学业负担重,最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学生作业多 B.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多 C.参加各种培训班 D.片面追求升学率

3.我国为什么要推进素质教育?()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C.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4.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做?()A.改进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 B.降低对学生学业的基本要求 C.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推行有效教学

D.减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学业负担

(二)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家长: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

1.材料中,刘老师采用投票的方法区分好差生,这种做法你是否赞成?()A.赞成 B.不赞成 C.无所谓 D.不知道

2.下列有关刘老师的做法叙述错误的是()。A.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B.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C.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D.体现了家庭和学校相互协调的原则

3.对于像曹某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怎样进行教育?()A.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 B.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C.进行赏识教育

D.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4.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班主任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B.班主任应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C.班主任工作应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D.班主任有权批评教育学生,对于情形恶劣的可以劝退 师资格笔试群:371175465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 篇5

练习题:教育史上的新三个中心是()。

A.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B.教材中心、教育中心、课堂中心

C.教师中心、教学中心、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答案】A。

考点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考点3:课程内容

1.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其中,课程设置也就是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教材的编写方式主要有直线式和螺旋式。

练习题:宋老师要上一节高二数学课,他备课的最重要依据应该是()。

A.历年高考题

B.习题集

C.课程标准

D.教学参考书

【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考点4:教学原则

1.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其意义在于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2.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

4.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5.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6.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7.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练习题:“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这句话反应的教学原则是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答案】B。解析:题干中“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体现了知和行的统一,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故选B。

考点5:中学生心理障碍

1.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2.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3.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4.恐惧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考点6: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练习题:李大力最近发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李小力难以始终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李小力个体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好的阶段是()。

A.主动感——内疚感

B.勤奋感——自卑感

C.角色同一——角色混乱

D.信任——怀疑

【答案】C。解析:该同学处于中学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正处于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考点7: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7.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练习题: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德育原则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答案】C。

考点8: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4.个人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 篇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

D【解析】“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中。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C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汇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思想,也包括了他的教育思想。

3.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

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

A【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创立的为保证各种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文化形态。

4.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A【解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5.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的属性。

A.实践B.现实C.社会D.自然

D【解析】每个个体在其早期与社会实践接触的机会少、范围窄,更多地表现出的是自然属性的一面。

6.学科专家的建议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C【解析】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发展趋势、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方法改革B.观念改革C.课程改革D.内容改革

C【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B.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

A【解析】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习动机,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9.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A.根本目的B.主要任务C.基本任务D.辅助目的A【解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10.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A.政治、经济、文化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C.社会、知识、儿童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 C【解析】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

11.课的类型是指根据()划分课的种类。

A.教学规律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任务

D【解析l教学任务不同.课的类型就不同。

12.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

D【解析】夸美纽斯在其年轻时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

13.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凯洛夫B.杜威C.布鲁纳D.赞柯夫

B【解析】杜威在20世纪初提出了“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5.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A.升华性问题B.突出道德争端C.澄清与总结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B【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突出道德争端;(2)询问“为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

16.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

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

17.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C【解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发展的关键时期。

1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主要部分B.基本部分C.主要途径D.基本阶段

D【解析】教学过程各阶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教学过程的结构。

1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洛克

A【解析】夸美纽斯奠定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20.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是()。

A.小学教育B.初中教育C.高中教育D.大学教育

B【解析】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B.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D.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 E.社会出现了阶级 ABCD【解析】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从生产中分离出来,这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文字,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这时学校便应运而生了。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C.影响教育的内容D.影响教育的质量E.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 ABCDE【解析】这些都是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的具体表现。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机制D.教育E.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ABE【解析】见大纲中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部分。

4.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B.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C.学生的学习质量D.教师的教学质量E.教育方法的选择 ABCD【解析】教育方法的选择与题干不符。

5.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B.有硕士学历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E.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ACDE【解析】学历不是专业化要求的特殊条件,可排除。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B.权威性C.普遍性D.义务性E.基础性

ACE【解析】权威性和义务性不属于其基本特征。

7.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

A.教育目的B.学生的年龄特征C.学科特性D.教师素质E.教学的时空条件

ABCE【解析】教师素质对教学任务的确定没有影响。

8.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A.提问方式B.程序学习方式C.小组学习方式D.研究方式E.讨论方式

ABCE【解析】研究方式无交流传递。

9.德育是()的总称。

A.知识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E.审美教育

BCD【解析】德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因此,德育是这三者的总称。

10.班级管理常用的模式有()。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E.质量管理

ABCD【解析】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10分)

1.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2.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3.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5.个体呈现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

7.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8.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课程评价。

9.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10.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 【解析】课外辅导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2.德育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

× 【解析】教学仅仅是德育的一个途径,德育还有许多途径。

3.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 【解析】夸美纽斯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

4.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 【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应以学生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5.智育就是知识教育。()

× 【解析l智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

6.隋唐以后盛行的察举制,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 【解析】隋唐以后盛行的是科举制。

7.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决定了教育与文化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

× 【解析】教育虽然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但它有不同于文化的特殊的发展规律。

8.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都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是内发论。()× 【解析】题干所指是外铄论的主要观点。

9.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目的也不相同。()

√ 【解析】不同的社会制度,对教育的要求不同,因此教育目的也不同。

10.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以了,没必要有高深的学问。()

× 【解析】教师要能够把所教学科内容放在更为深远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上考虑,才能够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取其左右而逢其源。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4.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5.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近代社会在制度、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2.简要说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答案要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完成一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能测量,但目的不能测量。

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要点】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主张“有教无类”,他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差异不大,所以注重后天教育;(2)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3)教学纲领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4)承认先天差异,重视因材施教;(5)提倡启发式教学。

4.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导向性原则?

【答案要点】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七、论述题(共10分)

试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XX年关于驻村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上海市浦东新区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