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体育活动总结(共9篇)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精神和新罗区教育局的龙新教【2012】16号文件精神,为促进本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实施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每天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组织机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邓文达 副组长:徐飙、张亮
组 员: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段长、体育组组长
2、实施工作小组: 组 长:张亮 部 门:教务处、政教处、团委、体育组、医务室及各年段 组 员:体育教师、班主任
四、实施内容、方法与要求:
1、实施内容:
(1)各年级保证每周开足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活动课及每天的两操活动。学校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构成为:15至20分钟的早操或晨练、25分钟的大课间、45分钟的体育课、20分钟的眼保健操,45分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冬天、春季长跑活动及各类球类活动为主要活动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执行。
(2)体育课内容:按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3)本学期大课间开展广播操、跳绳、兔子舞、跑操、俯卧撑活动。
(4)下午第八节,学校统筹安排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为长跑及跳绳、各种球类训练,高一每周三课外活动为春季长跑活动、周四课外活动以球类活动为主;高二每周二课外活动为春季长跑活动、周三课外活动以球类活动为主,高三每周三课外活动为春季长跑活动)。
(5)年段分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比赛,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项目,全面推进学校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11-1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段开展托乒乓球、跳长绳、篮球、广播操比赛;高二年段开展负重接力赛、跳短绳接力赛;高三年段开展二人三足、运输接力、拔河比赛。
(6)2011年11月举办第54届校田径运动会,2012年5月举办师生趣味运动会。(7)加强学校运动队的管理和训练,积极参加2012年10月份的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10月、12月份举行的市、区中学生男子篮球赛,力争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实施方法:
体育课由专职的体育教师上课;两操活动由体育老师指导,政教处、班主任全面参与组织和管理;竞赛、活动课由体育教师、班主任组织和管理;各班组织锻炼小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锻炼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严格考核评比,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情况纳入学生体育课程、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班级组织体育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把上好体育课、指导学生科学锻炼作为体育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方向纳入考核。学校每学年对体育教师、班主任进行评选“优秀体育活动组织者”,对班级和学生分别评选“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先进班级”、“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的活动,将评选结果列入考核、班主任考核内容,以此推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深入发展。
五、保障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发扬我校体育优势,体现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3)按一级达标和新课程要求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4)积极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5)学校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锻炼小组扎根班级,立足校园,持续开展学生班级体育竞赛。同时,融入社区,带动家庭,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健身活动。
(6)切实加强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活动器材设施的检修、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监督等各方面要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一、体育课与课外体育
体育课是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实际而进行授课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学时与教学内容等计划, 致使教师与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教与学, 并围绕着达标、考试而进行练习, 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锻炼兴趣, 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体育教学呈被动局面。从中学生年龄特征来看, 他们的兴趣、爱好不稳定, 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被动的体育课, 而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形式——课外体育。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学生体质, 奠定学生终身的态度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的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时间充足,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锻炼的机会, 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的个性。我国课外体育的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 即: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和体育协会。
二、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
课外体育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窗口, 它既是一项获取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增进健康、丰富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社会文化活动, 又是一种探索未知、发展规律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校园体育文化正是以其特有的健身、娱乐之功能, 不断充实和丰富校园文化, 为学校体育服务。为此, 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正确发挥其文化功能。
1、校园体育文化能促进课外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积极引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向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方向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既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又可以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 有利于增强体质, 培养终生体育意识, 提高技能和对健康个性的培养, 充实课余生活。
2、课外体育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赋予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展示的舞台,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开展县级运动会、校级运动会等, 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吸取社会中的有益成分, 弥补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不足。
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安全措施等都属于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 并以其各自独特的特点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
三、校园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
1、校园体育文化有着辅佐校园文化的独特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从属于校园文化范畴, 是学校教育功能的补充, 它在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 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及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教育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来说, 不仅有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训的功能, 而且具有系统的思想灌输、典雅的审美熏陶和正规的体育训练功能, 它们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导向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集中体现着学校主体成员共同的体育价值观, 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着学校及其成员, 引导个体把自己的追求置于学校追求的目标之下。
4、健身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形式是各种体育活动, 而体育活动是通过人体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进行的, 这也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 决定了体育具有健身的功能。通过校园体育文化的多种活动, 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高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改善有机体的整体水平等。
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作为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校中, 两者更是密不可分, 它们也是中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 必须重视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1、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有组织有目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由于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和自愿性, 它尤其需要加强管理, 以达到系统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 否则只会流于形式或成为散乱随机的盲目活动, 因此, 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机构, 应采用校级, 年级, 班级一条龙的管理体制, 应以学校体育教学部为主导, 联络各年级班级, 形成有机的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在管理上应具备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以保证系统正常的运转;这些措施与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对常规活动 (如早操等) 实行必要的考勤制度, 定期组织可行的较大型活动 (如冬春季长跑, 球类和棋类比赛等) , 组织达标测验。
2、以体育竞赛促质量提高, 丰富校园文化形式。
体育竞赛既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其质量的促进和保证:一方面, 参加比赛需要一定的竞技水平, 而且它也是对锻炼效果和竞技能力的充分展现和发挥, 因此对广大课外体育活动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通过体育比赛的组织和激励, 能极大地促进赛前体育活动的开展。所以, 比赛是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手段, 为了搞好体育比赛, 应做好相应的规划并制定必要的措施。首先, 体育活动应制度化, 多样化, 合理分配学期时间, 定期举办各项比赛并要求广泛参加;其次, 竞赛过程应规范化, 科学化;其三, 让学生参加竞赛的管理工作, 通过参与以增长体育知识, 提高体育素质以及欣赏品位, 由此, 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3、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促进健康的校园文化。
中学开展课外余暇体育活动, 应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 发展适应当代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健身、休闲、娱乐体育项目, 培养他们的体育能力,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课外余暇体育活动运行机制, 为学生在课外余暇时间积极参加锻炼和娱乐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终生体育 正确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90-01
中学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中学生身心状态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校园中营造体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为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效的保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1.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及价值
中学校园当中的体育文化指的是一种以体育活动为主,能够对学生行为方式及心理素质等产生影响的特定校园文化。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种要素构成,物质文化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运动场地等物质形式,制度文化指的是开展体育竞赛、教学及训练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等,精神文化则是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等。由于体育文化可以将体育锻炼及体育思想结合在一起,所以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体育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主要包括提高运动参与度、强化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及心理健康水平等。
2.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分析
2.1强化硬件建设及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活动场馆及器材等硬件是保证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构建体育文化的物质条件。对于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应建立起配套的活动场所,如羽毛球馆、网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游泳馆及田径场等,同时为场馆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在建设体育场馆或对场馆中的设施进行完善时,不但要保证场馆具有实用功能,还应尽量确保外形美观及能够体现体育文化特征。此外,还应重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体育文化意识,并根据学生对于日常体育活动的需要优化教学形式,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体育活动及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条件。
2.2建设体育社团及利用校园媒体宣传体育文化
多数中学生喜欢在闲暇之余进行体育锻炼,并希望在体育活动彰显个性。因此学生团委或学生会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建兴趣俱乐部或体育社团,让学生能够通过社团参加校内外的各类体育比赛,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在竞争的氛围中感受到体育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另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让师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信息。例如,可以利用校报、校园广播及校园网络等及时报道最新体育新闻,并同时介绍校园当中发生的一些体育故事及体育明星等。由于校园宣传专栏的受众较广,因此可以在校园的宣传专栏当中开辟体育文化专栏,利用专栏将体育运动损伤预防知识、体育锻炼在心理、生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介绍给校园中的广大师生,从而使了解、参与及享受体育的文化氛围得以形成。
2.3利用体育节及阳光体育运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都有举行校运会的传统,但一般为每年举办一次,且运动会当中的竞技项目相对较少,因此难以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可以对校运会的举办形式进行优化,使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升级成建设体育文化的体育节。相对于校运会而言,体育节当中的活动内容更为多样化,例如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宣传体育知识,能够有效结合体育文化与单纯的机体锻炼,使体育在保持运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成为一种教育形式等。在举办体育节时,可以借鉴或模拟奥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形式,从而让广大师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文化。除了利用体育节建设体育文化之外,也可以利用阳光体育运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阳光体育是教育部所倡导的一项全国性体育运动,为了确保阳光体育的实施能够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性条件,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定期举行体育运动挑战赛,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挑战自己的极限,比赛项目可以包括跳绳、飞镖、排球垫球及定点投篮等,以便使学生的体育特长或运动兴趣得到培养。其次,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开展体育比赛,如羽毛球及兵乓球比赛等。通过进行师生交流赛,不但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频繁,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体育技能的机会及在比赛中收获成就与喜悦。
2.4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要确保中学校园当中的体育文化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则对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完善管理制度时,应注意为运动场馆、健身器材及健身房等制定标准的使用规章制度,避免学校在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被浪费。实践证明,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能够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还可以防止校园中形成对文化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此外,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程度及接受程度,保证学生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渐养成支持体育文化建设的自觉习惯,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实现进一步发展。
3.结语
一、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我校对图书室的环境进行了精心布置。保持图书室室内整洁,注重图书室的文化布置,一进图书室您就能看见请别把我的小脸弄脏、请把我放正等温馨提示;图书室各种制度上墙;墙上还悬挂着读书的名言警句,激励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阅览室里还开辟了一个读书。
二、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
1、严格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是阅览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爱书、护书,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我校制定了《图书室管理制度》、《借阅制度》、《赔偿制度》、《图书室管理员职责》《图书角管理办法》等制度。对于图书室全部图书,都按《中图法》重新进行分类整理,按要求统一编写标签。学校还配置了一套《博佳图书管理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
2、除节假日之外,图书室每天保证开放两小时(每天中午1:00-2:00、下午4:30-5:30),办理学生的图书借阅手续。图书管理员由护导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实行上岗培训制度。
3、检查到位。要求学生进校必进班,进班必读书。每天由护导老师对各班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公示,好的表扬,不足的及时指出,进行整改。
三、确保充足的图书资源
(一)为了扩充学校图书数量,使书的内容齐全,类型多样,学校每学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新书。对于书的内容和质量,校领导亲自把关,选择各种类型的适合不同层次的儿童阅读的书籍,绝不让那些内容不健康、质量不合格的书籍进入校园。
(二)班级图书角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它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通过书本了解人类的历史,探索人类的未来,而且可以使班级有浓厚的读书氛围。但是,如果管理不善,图书角就会变成死角,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1、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的营养
建立图书角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想方设法筹集图书。我们通常用的是自筹的方法。自筹,就是发动全班同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献给班级集体。每个同学购买课外书,看完以后就放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每个学期都动员同学们把自己的书献出来,这样,图书角就多出几百本书,同学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书。
2、健全管理小组,理顺图书角管理的脉络
要使图书角长盛不衰、富有生命力,就必须成立一个管理小组,制订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小组要做好如下工作:
(1)做好图书整理工作
A、图书登记。所有的图书编好码后,管理小组的成员把全部图书做一次详细的登记,以防图书遗失。
B、图书上架。所有图书编码以后,按顺序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方便同学们借阅和查找。
(2)做好图书借还工作。采取两项措施:第一项是同学们在教室阅读时,可直接向管理小组成员借阅,但放学后必须当即还给管理小组;第二项是如果同学们要借回家看,就要在管理员处做好借书登记。
3、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
为了更大限度地用好图书角的图书,每半学期,同年级的各个班级之间互相交流图书,班主任和班级的管理人员要做好图书的交接工作,以防图书的流失。
(三)建立网上阅读平台
为了更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学校除了加大对校图书室的投入、建立班级图书角、激励家长建立书香家庭外,更把读书的空间延伸至无限广阔的互联网,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开辟了书海畅游栏目,为师生推荐一些优秀文章和网站,便于师生上网浏览。
四、搭建宽广的活动平台
1、学校抓住一切可以提升学生读书品位的契机,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读书、征文活动,捷报频传,让学生尝试成功带来的快乐,用学生的成功去影响身边的学生,达到共同提高。
2、创办莲花屿文学社,定期编印文学社社刊,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和文学社的活动风采;利用学校文化橱窗,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实行书香班级、文学章(星)评比制度……这些举措,张扬了学生个性,调动学生读写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一类是摘抄式,如有的班级每生一本《采蜜集》,学生随心所欲,可以抄词句,可以抄段落,可以抄短篇;另一类是心得式,如有的班级要求每生每人一本《读书心语》,学生读后有所感,读后有所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作过高要求,重在学生感兴趣。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评,加强读书交流。
4、组织读书沙龙,每学期组织师生分别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推荐好书。
5、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书香活动,如经典诗歌颂读活动、绿色童谣节、校园读书节等。学校还根据年级学生特点,组织各类活动。如低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中年级开展朗诵会;高年级开展课本剧表演等学生们乐于参与的活动。学生的读书成果在活动展示,在活动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高标准的图书室是学校必备的办学条件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阵地。虽然我校在图书室建设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示范图书室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以省示范图书室为标准,加大图书室改建步伐,尽快完成馨香世界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突显书香校园的特色。
一、指导思想:
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上的会议精神,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特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因此我校切实可行的中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活动,即能够更好的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保证学生在校1小时的锻炼时间,把我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目标和原则
目标:通过搞这项活动,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让学生学会自我进行锻炼,从而发现自己的特长,能够全面发展,为自己终身体育得到益处,即能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这项活动,以赛带动活动。
三、实施措施: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在其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其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以体促德,以体促美,以体促心的目的,使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三节下课后开始进行,时间为55分钟,第四节上课迅速在指定位置站好队,由体育老师指挥跑步来到练习区域,结束时按体育老师要求跑到教学楼前,且按一定顺序上楼进班,班主任总结。
中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一)、眼保健操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前
(二)、课间操时代在召唤(天冷时改为跑操)
(三)、大课间活动内容和要求:
1、大课间活动具体内容:切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七、八、九年级活动内容为广播操,两跳一踢,球类,身体素质练习,自编舞蹈等活动。
2、每天各年级活动内容由体育教师提前通知。
3、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开工后,为保证九年级中招体育达标测试,七八年级为九年级场地,教学区活动场地为九年级练习中招项目。
大课间活动要求:①各年级分区域进行活动。②活动时,学生的一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指挥,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活动规定的项目,不得擅自离开本班区域,否则通报批评。③活动区域为篮球场。④各班须准备以下器材:短跳绳15根,长跳绳2根,毽子10个,羽毛球拍6付,乒乓球拍6付,皮筋,沙包等。学生还可单独自备篮球、足球、排球等器材。⑤一切活动,安全第一。
四、大课间活动组织流程
1、进场组织5分钟
2、各组活动45分钟
3、结束放松5分钟
4、班主任总结
六、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侯丙坤
副组长:张启中孟明鑫李霖杨新才
成员:王环、韩伟、孔繁军及二十一位班主任。
实行体育教师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随班教师负责制、学生会负责制 体育教师负责制:
1、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场安排
2、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
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随班负责本班纪律
随班教师负责制:副班主任教师随班协助班主任教师负责本班
学生会负责制:学生会负责检查评比以下内容:各班人数、进场速度及秩
序、出操质量、各班自带器材情况、各班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时是否离开活动区域。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此方案解释权归政教处、体育组
惠济五中政教处、体育组
2012年2月15日
郑州市惠济区第五初级中学
中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实
施
方
案
郑州市惠济区第五初级中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校积极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树立“每天运动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全面实施“阳光体育活动”,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在全校掀起健身运动的热潮,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为有效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将工作落到实处,我校高度重视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杰,副组长李宗敬, 成员:郑应新 罗玉华 1-6年级年级组长.根据我们全校现有设备情况以及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安全。学校要求全体师生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坚持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二、精心安排,有序组织。
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我们的活动口号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我们的活动要求是——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团队 学校有比赛
三、具体安排:
(一)、活动时间安排及要求:
1.早操
(1)时间:早上8:00-8:20,20分钟。
(2)活动内容及场地:集体跑步活动,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一二年级在校内进行,三至六年级在体育运动中心进行。
2.大课间活动
(1)眼保健操:上下午各做一遍。上午9:55-10:10,下午15:10-15:25,共计30分钟。
(2)广播体操:10:50-11:05,15分钟。3.课外体育活动
(1)时间:10:50-11:05,30分钟。
(2)活动内容及场地:一至三年级在校园西广场活动,四至六年级在校园东操场活动。
一、二年级以跳绳、打沙包、跳橡皮筋、丢手绢、老鹰抓小鸡、军棋、五子棋等内容组织开展活动;
三、四年级以跳大绳、跳橡皮筋、踢毽子、乒乓球、跳棋、五子棋等内容组织开展活动;
五、六年级以跳大绳、跳橡皮筋、踢毽子、呼啦圈、竹竿舞、蓝球、拔河、象棋、五子棋等内容组织开展活动。
(二)体育课: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2.根据我校活动场地小,班级多,离县体育运动中心近的特点,为了保障学生上体育课有足够的活动场地,特规定一、二年级体育课在校园内进行,三至六年级体育课在县体育运动中心进行。
3.各年级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场地、器材,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动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切实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坚决杜绝体育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放羊式”,使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都能运动起来,达到要求的运动负荷;克服体育课堂教学忽略运动密度、运动负荷的倾向,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动负荷较大的内容,尽快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
一、二年级以队形队列、广播操、跳绳、打沙包、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前滚翻、模仿各种动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鸭子走、螃蟹爬、虾子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内容组织教学;
三、四年级以队形队列、跳大绳(双人跳、多人跳、、加减跳、童谣跳、双绳跳等)、立定跳远、后滚翻、跨越山羊,投掷垒球、50米跑、乒乓球、羽毛球等内容组织教学;
五、六年级充分利用县体育运动中心的场地、器材以队形队列、立定跳远、沙坑跳远、跳高、投掷垒球、实心球、400米跑、排球、足球、蓝球、跳长绳等内容组织教学;以立定跳远、扶膝直腿走、踮脚尖走、高抬腿走、高姿俯卧撑、连续深蹲跳、原地高抬腿跑、各种形式的手持器械的迎面接力跑等加强素质练习。
(三)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各班体育任课教师每学期期中后,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测试项目:一、二、三年级坐位体前屈、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跳绳 投沙包;四、五、六年级40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投实心球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练习测试,登记学生成绩,在学期结束前两周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上报教导处备案汇总,教导处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将学生体制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中心。
(四)训练工作。为了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组建成立棋艺、拉丁舞、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田径队等体育兴趣小组,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各种比赛,努力提高学校运动成绩,并做好输送工作。
(五)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运动会。每学期举行4—5次以年级为单位的跳绳、打沙包、拔河、乒乓球、竹竿舞、篮球等单项性体育竞赛。每学期举行2—3次教职工单项性体育竞赛。激励师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争创优秀体育成绩。
四、安全保障措施:
1、行政做好值班巡视工作,体育教师做好协调指导工作。
2、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组织活动。
3、活动器材由学校准备一部分,班级或学生个人自备一部分。
4、值周教师做到每天巡视,防止学生意外事故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救治和上报。
5、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在活动前积极向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做好热身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五、关注过程,加强考评。
在“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仪式上,校长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到我们每个人心中,用实际行动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体会运动的快乐。
为了扎实开展,有效推进,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我校把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纳入了学校常规检查之中,对各班各区域学生的活动进行不间断地评估检查。一方面督察班主任在岗在位的情况,确保各班活动有组织有秩序有成效;另一方面能够发现成功洞察漏洞,确保学生活动期间的人生安全。
总之,随着我校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全校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活动,使广大师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进一步树立了全民体育、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有力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活动照片:
山丹县城关小学
1 校园体育活动内涵
校园体育活动具有教育的实践性, 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内,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 由学校内部有形的体育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学校体育社会环境共同形成的, 具有校园特色的、健康的生活氛围, 是体育文化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
1.1 校园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态
校园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态集中表现为师生的体育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及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 它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体育健康观, 代表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
1.2 校园体育活动的实践性
校园体育活动是以学生运动练习活动为基本方式, 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强的特征, 这为高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 学生一切理性的精神的东西, 都必须鲜明地见之于具体可见的身体练习的物质活动过程中, 是学生具体实在的练习行为。
1.3 校园体育活动的教育性
校园首先是教育场所和教育环境, 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拿名次, 提高学校的声誉, 更是为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 强壮他们的体魄, 健全他们的身心, 达到普遍范围内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校园体育活动更能体现人文精神和个性解放, 体育对身体行为放纵的同时激发了情感, 解放了思想, 对中国主流文化教育的影响意义重大。
2 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
2.1 校园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
校园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 其主要包括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等。
德育功能主要表现:校园体育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信念, 如公平、法律、规则、纪律、尊重、合作、民主、竞争等, 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 如勇敢、顽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对困难的忍受力等。
智育功能主要表现:校园体育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创造性。
美育功能主要表现:校园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塑造身体美, 而且可以塑造心灵美和行为美, 运动中的形体美、动作美、节奏美及服饰美都将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体验, 其可以培育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有着极强的实践性。
2.2 校园体育活动的健身功能
校园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 为学生用更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学生可通过直接参与体育活动来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自我调控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3 校园体育活动的娱乐功能
校园中, 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 使学生感到焦虑和疲劳, 而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是松驰情绪、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校园体育活动的任何项目, 普遍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 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让其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 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
校园体育活动主要通过创造特殊的文化环境来达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 学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活动, 除了具有引导大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增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友谊等德育功能以外, 还有以下德育功能。
3.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校园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体育精神中最为核心的精神。体育健儿夺取金牌, 为国争光, 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激励他们为国家多做贡献。校园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 参加者都是集体的一员, 都必须为集体荣誉而拼搏。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增强校园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2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社会参与意识
校园体育活动以竞技体育项目为手段, 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竞争超越意识, 培养学生在一定规则指导下形成公平竞赛、平等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求真务实等体育道德规范, 能帮助学生在形成求真务实、公正公平、明理诚信的基本职业道德, 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能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形成完善的人格和社会意识。
3.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亲和力
校园体育活动需要需要克服身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 其能培育学生的生存能力、抵抗挫折能力、接受挑战能力, 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奋发的、不气馁的精神状态面对人生。校园体育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独立思考与活动的机会, 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享受体育活动, 参与体育活动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身心和情感的对话和交流, 可以培养大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判断力、亲和力等方面的能力。
3.4 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体育精神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 在高校体育活动的建设中, 应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 把体育精神与校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来, 使学生投身于多姿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生活时, 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发奋努力的情感, 校风学风才能真正成为师生的行为指南。
4 总结
校园体育活动在育人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身心双育, 即不仅对人的身体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还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活动氛围, 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对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视, 通过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发挥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摘要:校园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活动内涵的介绍, 分析了校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 重点研究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校园,体育活动,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杜光宇.论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功能[J].体育与科学, 2001 (4) :66-67.
[2]李林, 周登嵩.现代学校体育功能探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19-21.
[3]杨威, 刘晓军.论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4]戴志燕, 黄欣加, 曹桂祥.高校体育文化与学生德育关系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6 (12) .
[5]唐炎, 宋会君, 刘昕, 周登嵩.对我国学校体育功能研究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8) .
【摘要】随着全面健身理念的提出,加强大学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发扬大学体育的人文精神,整合大学与社区的体育资源,而且可以推动全面建设体育氛围的形成,其中,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过程中主要包括互帮互助、集中管理以及资源共享三大模式。
【关键词】大学校园体育 社区体育活动 互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2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健身运动,应当加强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而实现对资源的共享。然而,在互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动力机制,导致互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加强对大学生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互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活动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发扬大学校园体育的人文精神
大学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为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体育长期实践过程之中,逐步地积累、整合以及提炼的健身目标、信念、体育传统以及行为准则等内容,将其称之为大学体育的人为精神,具体包括以以下几点重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真”“善”“美”的人为精神;第二,奥林匹克的精神;第三,终身体育的理念等。
大学体育以及社区体育在互动过程之中,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第一,传播体育知识;第二,传授体育技能;第三,完善体育设施;第四,拓展体育项目;第五,组织体育竞赛等。在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过程中,起到宣扬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作用,让人文精神注入至社区体育之中,奠定大学生体育的人文精神的实践基础。
(二)整合大学校园与社区体育资源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首先,体育基础设施的不足;其次,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阻碍着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大学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体育设施闲置的问题,每逢暑假与寒假大量的体育设施处于闲置的状态,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可以有效地整合体育资源,具有资源的互补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校园拥有富有专业水平的体育人才,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其次,大学拥有数量众多优质的体育器材,不仅可以弥补社区体育缺乏体育设施的问题,而且避免寒暑假大学体育设施出现闲置的问题;最后,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精神以及国家的文化政策相互对接,可以为社区的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
(三)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
大学生选派专业教师以及学生亲临社区,对社区居民的体育运动给予必要的指导,有利于推动社区体育运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有利于大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宣扬。此外,大学教师以及学生加强与社区运动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大学生感受到社区生动有趣的体育项目魅力,在丰富大学体育师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可以让大学生师生受到社区体育精神的感受,推动全面健身热潮的形成。
二、基于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活动互动机制运行模式
(一)互帮互助模式
互帮互助的模式主要是为处于困难的对方提供必要的帮助,构建大学校园体育以及社区体育的互帮互助模式,一方面推动和谐校园的建立,另一方面推动和谐社区的建立,其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可以推动实现大学体育以及社区体育的互帮互助模式,例如:首先,大学可以免费无偿地为社区提供所缺乏的体育运动场所;其次,大学生可以免费无偿地为社区提供必要的体育指导人员,而且互帮互助模式核心内容便是无偿性。
(二)资源共享模式
虽然资源共享模式与互帮互助模式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是两者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区别就在于资源共享模式下,所提供的任何服务是有偿性的,基于资源共享模式下,大学校园与社区通过自身资源的利用,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例如:每逢寒暑假大学校园的篮球场以及足球场等处于闲置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租借给社区,同时收取一定的收益。通过资源共享模式的应用,双方不仅可以获得自身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三)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由政府主导,在大学校园体育以及社区体育不断地深化的背景下,要求需要由第三方加强对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管理,而且在中国社会环境下,由政府管理属于最佳的选择。所以,政府会为大学体育以及社区体育的互动专门在体育局设立单独的管理部门,由其负责加强对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院各项事宜的管理,例如: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如大学体育设施租用制度等,同时处理好在负担过程中两者存在的纠纷。通过集中模式的设立,一方面推动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全面健身的计划。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然而,受到社区资源不足的限制,阻碍着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大学应当发挥自身资源丰富的优势,树立起体育服务的意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应当为社区体育的发展贡献自身的理念,开辟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体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志豪,朱曦.大学体育教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融合[J].学术交流,2013,S1:229-231.
[2]苏寸草.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作用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55.
[3]陈文烈.社区体育与大学体育之间的互动方法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06:105-106.
[4]孙旭辉.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4,08:93-94.
活动实施方案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全校师生风采,汇报素质教育成果,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发掘学生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将举行第二届校园体育、艺术节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本次艺术节以“展青春风采、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充分体现我校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青春和谐、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表现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追求,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增强学生爱校情感,激发学习、工作热情,促进学校新的发展。
二、参加对象:
全校教职工、全校各班
三、领导小组:
组长:李忠明副组长:王世垒曾七〇王永松 组员: 郭松黄自海张贵梅宗文乔邓坤容翁昌秀徐远梅夏钦秀许志兴刘林鸿刘长云
安全保卫组:(安全预案附后)
组长:曾七〇
组员:左开胜王胜强丁贵强高小龙赵长丽张庆
仲裁组:李忠明王世垒曾七〇王永松郭松
四、节目安排及要求:
总体安排:
(一)、展评类:
1、美术展评----30日上午举行,宗文乔老师负责收集、评比并布置展区。
(二)、体育类:
1、队列体操、武术比赛----31日上午举行,刘长云老师负责。裁判:李开群刘小华陈茜杨云先王胜强
2、体育竞赛项目----30日下午举行,刘长云老师负责。(秩序册、裁判员名单及单项计分表册具体由刘长云制定。)(三)、文娱类:(张贵梅老师具体负责)
全校教师合唱《校歌》、全校六个班级除《校歌》为必唱节目,自选三个节目(经彩排后择优参加比赛、原则上每班两个节目)、最后由学生会准备一个压轴节目,一共20个节目。
(四)、班级团体积分总表由郭松负责制定;31日全部节目比赛完后由张贵梅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拉歌”比赛。期间进行比赛结果统计并填写奖状以备发奖。具体要求:
1、节目要体现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校园特色与学生特点,要渗透德育教育,力求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统一。
2、要结合工作、学习、生活实际,鼓励自编自创,提倡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参与班级的节目演出。
3、节目形式不拘一格,如:舞蹈、街舞、歌伴舞、相声、曲艺、小品、独唱、合唱、音乐小品、健美操、快板、三句半、乐器演奏等等均可。
4、每个节目不能超过5分钟。
5、节目演出时所需要的服装、道具、伴奏或碟片要提前自行准备。
五、时间安排:
1、节目准备:各班文娱类节目由班主任组织报名,于12月24日前将节目
单及串词交到张贵梅老师处。
2、活动时间:
(1)、12月30日下午13:00举行开幕式(李忠明校长致辞并宣布开幕)。上午9点整进行美术作品展评;下午1点30分开始进行队列体操、武术及文娱类节目汇演(具体情况另行通知)。
(2)、31日上午8点30分开始进行体育竞赛项目的比赛,之后进行各班团体奖颁奖仪式。
(3)、王永松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宣布闭幕。
六、奖励设置:
1、班级分别设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计入班级考核;
2、团体积分设置:
(1)、队列体操项目不设单项奖,只计入班级团体积分,第一名积5分、第二名积3分、第三名积2分、第四、五、六名积1分;
(2)、班级文娱类节目设单项一等奖3名(积5分)、二等奖5名(积3分)、三等奖7名(积2分)、优秀奖3名(积1分)。
(3)、美术作品每班20份共120份,评奖由宗文乔统筹;一等奖20名(积5分)、二等奖40名(积3分)、三等奖60名(积2分)。
(4)、体育竞赛类项目比赛积分由刘长云老师制定。科技作品比赛项目积分由周宇老师制定。(具体见相关方案)
七、队列体操及武术、文娱类节目评委: 李开群刘小华陈茜杨云先王胜强
八、计分:陈刚卢静
九、摄影、音响设备:郭松黄自海丁贵强
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附:评分细则
文娱类节目评分标准:
綦江区北渡中学第二届校园体艺节组委会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綦江区北渡中学第二届校园体育、艺术节
活动安全预案
为了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保障我校第二届校园体育、艺术节活动比赛的顺利开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安全领导组 组长:曾七〇
成员:左开胜王胜强丁贵强高小龙赵长丽张庆
二、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活动前各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楼道安全、不追打、不拥挤、会场秩序、回家途中等的方面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加强楼道管理。学生上、下楼时由班主任带领,本周楼道值班人员提前到达岗位守护。
3、加强校门守护。活动进行前和活动进行中,门卫要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制止闲杂人员入内和学生外出。活动中,张庆、高小龙负责学校大门处安全保卫。
4、维持好会场秩序。各班要禁止学生随意走动,学生离开座位必须经过班主任批准。各类人员到以下岗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班主任、各班科任教师深入班级,左开胜、赵长丽负责维护会场秩序。
5、特殊情况处理。如遇天突然下雨、打雷、气温太高等特殊天气,各班级不得私自离开会场,必须听从大会指挥,有序地带领学生安全离开会场,同时楼道等相关值班人员到位。
6、成立防暴组、救护。组长:曾七〇,成员:刘林鸿、刘小华、周宇、陈刚,如果发生暴力事件,防暴组、救护成员要立即制止、及时救治伤员,并马上报公安机关,同时在第一时间报区政府、区教委。
7、如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疾病,该班班主任立即报告救护组,并配合救护组送医院检查治疗,科任教师(或安排教师)负责维持本班会场秩序。
綦江区北渡中学 〇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中学校园体育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五队中学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06-13
中学学校校园防灾减灾工作总结10-08
万宁市大同中学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06-16
大坝中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工作总结10-29
中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总结11-15
中学校园网07-20
中学校园应急演练10-26
中学校园书画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