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护理专业,完成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满足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的要求。当前,高职高职护生就业存在主观因素困难。合理的学生就业策略是建立从学生入学到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业教育体系,结合学校现行的政策、教育教学、学生塑造,促进护理。各专业大学毕业生顺利完成学生就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论文 篇1: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护理专业中的培养

摘 要: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和意见》中,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倡导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培育纳入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创新创业能力。针对护理专业,强化创新创业培育,能够显著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文章基于此,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护理专业中的培养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学 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 培养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促进我国创新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自从2015年3月份被提出后,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各个高校关注的重点。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后,国际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国家的创新创业能力,直接反映着其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需求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在高等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转化、应用知识成果,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在推动经济发展、振兴国家上,也有积极价值。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的培育,还要锻炼其创新精神,促进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培育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一、护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在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当前还缺乏统一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的自主性,除了公共课程外,更加侧重于专业课程教学,在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目标培育、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评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在当前的护理专业中,课程主线是专业课程,尽管也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其中,但是,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规划还缺乏系统性,这一课程的地位普遍较低,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没有将理论、实践之间充分结合起来。还有部分学校利用创新创业竞赛或者实践活动替代理论内容,过于关注實践,忽视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在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上,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几个方面,课程安排不够规范、系统。

2.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在我国传统的思想理念中,就业上强调“稳定”,而创新创业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我国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比例并不高,在美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达到了29%,而我国这一比例仅有2.9%。在双创背景下,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各个学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在课程内容中,带有过多的功利性,即便开设这门课程,其内容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专业学习中,对创新创业内容的重视度不够,目标也不太明确。

3.课程内容脱离护理专业。有的学校在护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上,还是在采用一盘棋式的大讲座形式,缺乏针对性,与专业的契合度不够,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无法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内容相结合。在教材上,也大多是采用通用教材,缺乏专业特色,另外,护理专业大学生本身学习时间宝贵,仅有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对于创新创业也是心有力余而力不足。

4.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储备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当前,护理专业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专业性普遍不高,一般都是由辅导员、兼职教师来担任,教师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对创新创业的研究不够深入,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5.护理教学模式落后。在我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来,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进展,也更加侧重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各个院校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然而,在护理教学模式上,还有待创新。具体来看,多数院校在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上,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制定出成熟、稳定的教育体系,护理专业学生还是更加侧重于模拟病房学习,与临床工作的接触不多,校企合作不够紧密,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护理专业中的培养

1.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为了促进护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需要构建出多层次、多元化的保障体系。首先,成立组织机构,在学校内部成立创新创业护理人才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协调好教务处、办公室工作小组、科研处、教师、辅导员之间的关系,为师生提供包括技能培训、项目引导、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在内的个性化服务,做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落实到实处;其次,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坚持以创新铸造校园之魂,营造出追求创新、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新媒体等开展阵地式宣传,发挥出班会、广播、宣传手册、展板的作用,引进知名人士来校讲座,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活动,利用品牌效应,让学生认可创新创业工作,为护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的结合注入精神动力;最后,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遵循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构建一支“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轨制双创教师队伍,强化教师队伍的培养,邀请企业家、成功创业人士、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人员、法律专家等参与进来,通过专兼职教师队伍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构建一支能讲会做的专业师资队伍。对于校内导师,要强化培训,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演练等方式来夯实教师的综合能力,并通过与医院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丰富教师的创新创业实战经验。

2.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护理专业与创新创业内容的结合上,需要树立“以专业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理念,改变以往传统、错误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育方案上,将创新创业内容纳入人才培育目标中,用教学改革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发展。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其关注当前形势,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让学生成为兼具综合能力和医学素养的复合型护理毕业生。同时,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来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在课程开设上,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将创新创业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将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程,让创新创业可以贯穿到整个护理专业教学的培育过程,并开设与护理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真正从中受益,感受创新创业带来的体验。同时,发挥出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与兄弟院校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慕课、微课、精品课程等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并定期开设创业模拟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校企合作活动,促进理论、实践之间的深度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在护理专业与创新创业内容的结合上,要充分凸显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基于“全面放开二胎背景”与“老龄化社会到来”的特殊时期,根据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新生儿护理等需求来增设创新创业内容,让创业能够与专业深度结合。例如,可以从新生儿常见病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母婴护理等层面出发,制定创业计划,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来进行创业,应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

3.创新护理内容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来应用教学方法。例如,推行案例教学模式,针对各个护理专业知识点来为学生讲解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带领学生创造、主动地分析案例。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育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其创业热情和创业精神。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传授与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内容外,还可以举行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实践性较强的创业竞赛、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学习活动等等,通过该种方式,拓展学生的眼光,使之不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和把控,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实习场所和教学实践平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深度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锻炼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4.构建客观的护理专业评价方法。护理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全国护士资格证统一考试,方可获得职业资质,在传统的评价上,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理论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该种评价方式无法凸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要求,需要构建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上,将护理核心教学能力作为重点,利用调查、自评、他评、结构化考核测试等评价方式,构建出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创新思维、人际沟通能力、互动能力、自我专业成长几个目标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打分,促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结合,实现护理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强调人文教育、综合素质和创新理念的平衡发展,以培育能力、素质、知识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护理专业教学融合,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具体的教育渠道上,需要构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出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引导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构建出公正、客观的护理教学评价体系,从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多个层面来对学生评价。并为学生搭建全新的创业平台,培育其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该种方式,能够有效锻炼护理人员的进取心、事业心、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大有裨益。

[项目名称:基于智慧型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研究(2019D027)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第四批支柱工程(项目编号:2019.33号)]

参考文献:

[1] 张凤利,黄赤兵.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7(2):10-13.

[2] 王智璇,彭林珍,罗家洪,等.某职业学院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1):43-46.

[3] 刘永俊.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20(13):174-175.

[4] 李士婷.我国“医养融合"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20(12):234-235.

(作者單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责编:玉山)

作者:佘兰 曹建平

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论文 篇2:

高校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现状与指导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护理专业,完成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满足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的要求。当前,高职高职护生就业存在主观因素困难。合理的学生就业策略是建立从学生入学到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业教育体系,结合学校现行的政策、教育教学、学生塑造,促进护理。各专业大学毕业生顺利完成学生就业。

关键词:高校护理;本科学生;就业现状;指导对策;

引言

随着基础高水平医学和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和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护理本科毕业生总数也在不断增加。过去医疗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已经改变。如何在“供需”上满足,“在“双选”的市场竞争中增加医护本科生就业备受关注。中华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发展,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进一步解决就业全过程中的困难。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其不足,为医学院校采取对策提供参考。

1.就业观的正确概念及其意义

1.1 就业观的相关概念

职业选择的概念是学生在自身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在社会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形成的一种对就业岗位和个体行为的认识。评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情况,做出决定和选择的意识形态。合适的工作选择理念是指在综合考虑自己的综合能力、专业技能、操作流程工作能力后,可以根据这个基本标准进行比较,明确自己非常适合的工作。

1.2意义

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塑造合适的职业观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和奉献精神,获得时代的认可,为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自己的工作发展趋势。

2.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

2.1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与地区人才需求不平衡

从护理专业就业情况看,部分地区社会发展对优秀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诊断、治疗和护理管理水平不高,需求量很大。优秀的医护人才,但在市场对优秀人才需求的威胁下,护理专业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现阶段,我国护理学院毕业生总数有所增加,但就业却在逐渐减少。

2.2经济形势的影响

世界各国相对严重的经济发展导致就业大幅减少。它首先受到国家当前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伤害,许多领域的就业需求缩水。其中,生产过剩、高耗能、高耗能的领域最为显着;其次,在全球经济危机环境下,不少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企业甚至處于债务边缘。大量学生就业岗位外流,就业需求骤降。部分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计划,减少岗位总数;部分企业聚焦人力资源,谋划优秀人才升级,提高岗位要求;最终,中国最大的贸易国欧盟背上了欧债。危机的危险性、外商投资公司的要求总数急剧下降等。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中缺乏具体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实现公司的选择标准。这种情况加剧了就业问题,加剧了供需矛盾。

2.3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要求偏离

现行标准人才培养方式造成毕业生就业不足。说白了,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能够感染客户的综合能力和潜力,并投入到个人身心健康中去”。目前人才队伍建设方法标准较多。注重学员专业技能的塑造,个人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塑造是不够的。如今,用人单位更加重视护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看重护生的医学和人文素质。它不仅要求医学生精通临床实践,更要求医学生关心病人。以他们最高的历史和人文关怀。用人企业要求改变优秀人才标准,明确提出医学院校文教医学人才培养方式新规定,改变一向重视医学、忽视人性化服务的布局。

2.4实习培养方式一元化致使学生就业面窄小

医学院毕业生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相对而言,学生就业模式单一。大多数医学院毕业生选择门诊作为他们的工作编号。这种学生就业发生的单一因素与大学学徒制的形成方式密切相关。由于医科大学实习产业基地集中去医院,学生只能在去医院实习的基础上获得实践活动操作技能培训。惯性思维是医院门诊学生就业的理想目标。但是,“这种统一的实习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就业视野,减少了学生在医院门诊以外与相关医疗部门接触的机会。

2.5毕业生学历低,受高职学历限制

近年来,国内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教育水平显着提高,各行业从业人员学历标准也在不断调整。根据实践活动调查,本科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好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一些医院门诊对医务人员也有文凭要求。例如,排名前三的医院要求医务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这导致现阶段高职护生在工作全过程中立即降低学生就业标准,选择档次相对较低的定点医疗机构的发展趋势。虽然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其相对声誉相对较差,这也损害了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

2.6学院对护理专业的办学热情度高与学生认可度低形成矛盾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趋势取决于就业。为更好地便利招生,学校全力宣传和谋划护理专业的高就业,但对学生的认可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当社会发展公布的就业标准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不符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放弃这个就业机会。自然,这种情况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因为学生们的期望很高。

2.7医院对本科护士的培养和任用与其他学历护士差别不大

医护工作职责大致相同,很多护理人员在实习期间造成职业倦怠。此外,由于医院门诊部的大部分妇产科护理工作都非常繁忙,医院往往忽视本科护理人员的重塑,因此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本科护理人员的优势和价值。此外,由于连续轮班、劳累,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治和医患矛盾加剧的今天,让不少一线护士产生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医疗领域早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工作疲劳的工作。

3.高校护理专业本科学生指导对策

3.1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师特别是一线职业指导教师的基础建设,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应用他们取得职业指导技术资格,使他们达到职业化、现代化。标准。其次,高校要准备好将职业教师特别是一线职业教师配置到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信息,更好地协助高校毕业生开展工作,提升就业指导服务项目实效。近年来,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但是,由于受训人员从一线职业导师那里得到的信息很少,经常会出现受训人员签订协议后违约的情况,危及用人单位在未来招聘时的心态。职业指导员与学生沟通,使指导工作引起学生思考,做出自己的选择,增强职业指导的实践效果,如帮助一些就业机会相对困难的学生将实习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

3.2培养学生信息,作出明确职业规划

在实践活动的调查中,认识到当前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并不关心。近年来,随着用人企业需求的增加和创业政策的不断调整,高职护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就业问题。因此,应提高就业自信心,从招生教育到就业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走出失败的阴影。高考,重拾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信心;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让学生确定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形成“学生先就业后就业”的意识,使一个好的职业发展计划。

3.3引导学生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仍然是学生完成工作的基础,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近年来,各卫生服务机构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解决环境卫生行政部门监管部门对卫生服务单位的检查。另一方面,它响应了每个人都明确提出的对医疗保健的更高规定。这也是健康服务机构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卫生服务机构会对前来参加面试的学生进行笔试和实践考试,作为选拔人员的主要方式,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来选择根据 。

3.4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实现客观自我认知

护理专业不同于其他技术专业。本专业对扎实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与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没有太大关系。因此,提高护理学院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增加雇主雇用的可能性。当前医疗、诊疗发展趋势良好,尤其是近年来医疗与世界接轨。这显然为优秀护理人员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好的规则。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护理教育和科研工作。以此,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工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技能。通过全面的文化教育塑造,帮助学生全方位地分析自己,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素养水平,从而建立相应的认知能力。目前,我市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行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证明,我国定点医疗机构正在不断发展。除综合定点医疗机构外,民营定点医疗机构也在逐步完善和发展趋势,护理学院毕业生应客观对待此类组织,积极调整自己的就业前景,在客观审视自己的前提下,大胆开展就业试点,以创新理念发展就业和学生就业。

3.5注意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各卫生服务机构也逐渐提高服务水平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患者。因此,卫生服务机构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身材和外表。这使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增加到一定程度,高等院校要特别注意。为此,高校应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就业。

3.6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都应当为护生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完善职业指导,积极改进护理教育学生就业方式和专业技能。例如,大力发展学生的新型就业方式——养老、社区照料和居家照料等。在学校德育层面,一方面要推动学生持续再教育,改变自身传统医学培训意识,增强学习培训热情,增强对技术职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他们也应该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工作能力,或许可以为未来走向世界,满足海外医学人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3.7搭建四个平台

“四个平台”是指学生就业战略的文化艺术、学生就业工作的数字化、就业培训的适宜性、经验总结的常态性。一是在就业工作中,将学生的就业步骤和学生就业常见问题交给文化艺术,通过打印、网上提交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使高校毕业生建立自己的就业岗位。就业工作;二、学生就业数字化是创建专业的学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并即时提交和升级信息内容。还有高校辅导员博客、新浪微博、QQ群、飞信、手机微信等,加强就业指导和学生就业信息的传递。三是就业培训的适宜性。针对不同时期大学毕业生的面试需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学员提供相应的就业培训。第四,经验总结的常态是重视对大中专毕业生的经验总结,用言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学生就业心理状态。

3.8正确引导就业期望值

在掌握护理教育职业选择理念的基础上,了解护理教育中最实用的理念,分析其潜在的误区;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引导护理教育开展精准的自我意识,塑造合理的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理念;高校利用假期护理教育参与实习主题活动,增强护理教育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认识和认知,使高期望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3.9重视护生情商的培养

护理教育多在17-20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后半期,生理逐渐好转,但精神状态和心态尚未健全,易受自然环境或心态的影响别人的。因此,也可以从教师和护理教育兩个方面来塑造护理教育的情商和智商。例如,医学教育工作者首先纠正观念,统一认识,对护理教育情商的塑造有着深刻的认识,这对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起着关键作用。 ;护理教育应掌握情商的基本理论,塑造和增强情商的自信心,增强情商本身的塑造。

3.10创建多元化的实习基地,促使学生拥有

多元化的就业机会。现阶段,护理实习生实习在门诊较为常见。一般来说,医科大学以自己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生的主战场。以某医科大学为例,该校的大部分学员都被分配到了该校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其次是上海、南京等大都市地区排名前三的医院。但医院对本科生的需求相对有限,导致学生实习机会越来越少,随着目前医学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建议增加一些二甲医院,全国地市级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和门诊,作为医学生实习点。本科毕业生与学生就业匹配度高的试用点,将提高他们在练习中的掌握程度,提升就业岗位。

3.11调整课程设置,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调整课程内容,融合科研与人文情怀,新增《思考与交流》、《大学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历史人文课程内容,开展医学与历史人文讲座,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素质,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当今社会,医患矛盾、焦虑、焦虑和复杂性的发展,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临床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令人欣慰的是,这显然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历史人文素养提出了更多规定。因此,医学院校通过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帮助、监督和约束学生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心理发展与转变过程,将其培养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知识技能、良好审美素质的21世纪复合型医学人才。

3.12调整心态,克服错误心理

首先,学员首先要摆脱抑郁,依靠心理状态,看好当前的就业前景。他们遇到了各个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实习生就业问题无形中得到改善。如果学习不好,就要主动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如果不学会主动出击,不参与市场竞争,往往会错失良机。二是大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状态。大部分护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或多或少都有焦虑情绪,过度担心学生就业不顺利,不断为学生选择就业公司。这种焦虑如果不能立即得到缓解和疏导,就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的,不仅找不到工作,还会继续危害自己的健康。

3.13各大医疗机构都应当积极完善临床护理的管理机制

医院后勤服务体系应有更有效、更专业的职责分工,从而缓解医疗岗位压力,体现对医务人员的人性化服务,使门诊优秀医务人员总数和素质医院可以稳定下来。此外,用人单位应重视对包括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内的优秀本科医护人才的再塑造,给予他们优先升学的机会。它们不应与专家甚至中专文凭结合使用。员工具有完全相同的职业的工作职责不能在工资和工资方面没有区别对待。尤其是独立学院和大学的大学毕业生,本科学历是国家承认的,他们应该得到与大学本科护理人员同等的工资。用公平的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来增加在岗护士的工作激情和动力。

4.结束语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客观角度看待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并能够根据就业形势客观评价自己,明确自身优势,增强就业自信心。另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不应在心理形成负面情绪,要正确看待该职业的重要价值,及对社会服务及发展的贡献。针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发挥其教育与引导作用,通过专业生涯规划等教育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系统的就业观念,并能够正确审视自身。学校还应积极构建就业指导平台,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渠道,提升其就业率。护理专业毕业生除了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以外还可以积极尝试创業,发挥护理专业优势,根据自身实际能力进行创业设计,以促进自己知识与技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吕冬梅. 110 名护理本科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37-39.

【2】郝继伟,陈超然,黄志红. 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2007,21(2): 332-333.

【3】范字莹,赵士斌,郭盈.护理本科生就业满意度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0,24(5):1151-1153.

【4】万美玲,王惠珍,刘宏华. 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24(1):15-17.

作者:华吉振

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论文 篇3:

浅析成人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护理专业学生成人护理课程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剖析,阐明加强学校成人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探寻在成人护理课程中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人文素质 护理 教学

随着医护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教学已经从以前单纯的生物医学范畴的授课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护理既是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又是一项最具人性、最富人情的工作,它必须是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学识与技巧,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关心人的理想、生存及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授课,同时在授课中还要重视人文知识的渗透,教育护生不仅能够帮助病人解除身体上的病痛,还能够消除病人在治疗中的顾虑,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真正使护理人员做到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把病人放在首位。

一、成人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1.对人文教育认识、理解、重视不够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医学人才的时间较短,所以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注重增加专业课学时,而尽量压缩与培养人文素质有关课程的学时,因此造成成人护理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2.成人护理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缺乏衔接

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虽然也开设了心理护理、护理礼仪、法律等相应的人文课程,但课程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的程度较为有限。例如在成人护理专业授课时,老师所引用的案例分析就只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容,甚少能对人文综合素质内容展开分析。

3.教师人文知识不全面,认知水平较低

护理教育者自身人文知识不全面,所以在授课中无法将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很好地融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人文认识非常有限,从而导致护生对人文知识理解不足,进而降低了护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削弱了人文教育的效果。

二、成人护理课程中提高護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

1.增强人文观念,加强人文教育

以往的护理教育观念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护生的全面发展。许多国家的护理教育者均认为:在护理课程中融入人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指导护理工作,促进护理工作。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成人护理课程的教育者要在原有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护理肿瘤病人内容时,可以引入具体病例,让护生扮演肿瘤病人的角色,换位思考病人得病后的心情,掌握病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了解病人的宗教信仰,引导护生体会病人的人文护理需求,进而达到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2.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创新人文知识培养模式

成人护理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模式,不能局限于理论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在整个实践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中融入人文护理教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成人护理实践操作知识与人文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和示范性作用,将自身的人文素质渗透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课堂实践中,护生通过不断观察、思考、练习,最终将人文关怀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例如在“手术体位”护理操作中,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扮演患者躺上手术床,另外一名学生扮演护士帮其摆正体位。操作完成后,扮演患者的学生阐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让扮演护士的同学了解被操作同学的感受,同时由教师示范正确操作手法,进而让护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的要点。在接下来的护生实践练习过程中,针对护生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帮助护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这样,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强化,最后使护生养成关爱病人的习惯。

3.让人文素质教育走出课堂

除了在成人护理课程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注重人文知识的渗透外,我们还可以举行各种人文专题讲座、辩论赛及知识竞赛,将护生个体文明修身与社团活动等有机结合。多样的社团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切入社会热点问题,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影响作用也将更深远。

总之,成人护理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应是多途径、全方位的,只有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成人护理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当然人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只靠成人护理单门课程速成、短期的培养,应在课程中学会人文知识学习的方法后,继续经过长期、持续的终身学习,这样才能推动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梁立.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护士人文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

(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陈宇清 蔡少莲

上一篇:诚信建设考核方案下一篇:农场流域水环境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