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精选8篇)

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 篇1

http://www.jy365.net 古典诗词鉴赏与人文素质提高(上)

程郁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前言

朋友们我们今天讲一下中国古代诗词和人文素质,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当中有很多丰富的珍宝,朋友们,诗歌毫无疑问是其中灿烂的一串珍珠,如果把状况的诗歌比喻成广袤的天宇,朋友们都知道,唐诗毫无疑问是其中最灿烂的银河,这条灿烂的银河是由大大小小的星星和大大小小的星座组成的。

一、《诗经》和《楚辞》的鉴赏

中国的诗歌第一是《诗经》,第二是《楚辞》,朋友们,《诗经》和《楚辞》像两条大河,灌溉着后世文学的田园,后来中国的小说、戏剧、散文等等没有不受这两条大河灌溉的,这两条大河主要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历史时期产物,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时期夏商周,夏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然后是商,商从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年,然后是周,周分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然后是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然后是战国,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朋友们,齐楚燕韩赵魏秦,秦变六国统一天下,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开篇,每个炎黄子孙应该记住这个开篇,这是社会形态最丰富的时期,这里不说了。

朋友们看,我们今年是2012年,一加才四千多年,老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你看看没到五千年了,所以现在中央财政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社科院考古文博所为主的给几个一的课题经费来做一个伟大的课题,叫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探什么源呢,朋友们,谈前面一千年,把这前面的一千年搞清楚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就非常的灿烂完整,这些我们都不说了。这个时期文学方面是非常丰富的,有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有三古神话,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有史传文学,春秋、国语、战国策等等,这些我们一概都不讲,我们主要讲诗歌。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从时代方面讲《诗经》和《楚辞》

1、从时代方面讲《诗经》

朋友们从时代方面说来,诗经主要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约公元前600年左右,这个四五百年时候的诗歌的总集,说到春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朋友们都知道是孔子,他生在公元前551年,去世在公元前479年,朋友们,孔子他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也是属于全人类的,他的思想和智慧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所以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在发表的巴黎宣言中这些人类的精英有一段我们非常自豪的话,他们说人类要想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就得回到2500年前,到中国的孔子思想中去寻找智慧,这时我们非常自豪的一段话。程老师认为,就一个人的思想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文化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久的程度而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超过孔子的。所以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朋友们他的生日年你最好记住,就像记住你爸爸的生日一样,你爸爸生日不记着那是不孝子孙,朋友们,如果你们工作实在太忙了,你要是记起来有困难,你就给我记住公元前500年,这个总能记住吧,孔子的生日、离世有争议的,朋友们,但是有一条是从来没有争议的,他肯定生在公元前500年以前,去世在公元前500年之后,这是从来没有争议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坐标,一代一代要传下去,我相信在座朋友们,程老师这么一说你就会永远记住了,今年是2012年一加就是2500多年前。

朋友们为什么要说孔子呢,因为有一种说法,诗经是孔子删定的,孔子删诗这个说法现在看来可能不一定可靠,为什么呢,因为近期的典籍我们查到在公元前543年中华民族的典籍当中就有诗三百这样的字样了,公元前543年孔子才8岁,8岁的孩子很难说能够成立诗歌,孔子整理诗歌可能是不太可信的。但是孔子非常推崇诗经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论语》中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这是最早的诗歌思想。

2、从时代方面讲《楚辞》

朋友们,从时代方面说,楚辞,主要是战国中期,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是谁,屈原,屈原生在公元前340年,有人说他去世在公元前277年,有人说他去世在公元前278年,朋友们,你们不研究文学的你们甭管,你给我记住一个坐标,公元前300年,在这儿,朋友们,这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百家争鸣,处士横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史上思想成果最丰硕的时代,我一说大家就知道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了,跟屈原同样生在公元前300年以前去世在公元前300年之后还有谁呢,还有伟大的儒学家孟子,他生在公元前372年,去世在公元前289年,你看,也是一个。另外伟大的哲学家庄子,程老师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能够跟西方苏格拉底相媲美,庄子一人而已,他生在公元前369年,去世在公元前293年,朋友们,庄子比苏格拉底就晚了整整一百年,苏格拉底是生在公元前469年,去世在公元前399年,这是苏格拉底。正好晚一百年。另外还有荀子,所以朋友们,这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咱们中华民族的主要思想,朋友们,除了后来秦汉以后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外,我们中国的主要思想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奠定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民家思想、农家、小说家等等,纵横家等等,这些都已经奠下来。

所以朋友们看,从大约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诗经结束到大约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楚辞开始,这个之间相隔300年,请朋友们记住,这个300年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低谷,但是这个300年它却是中国散文发展的浪峰,什么意思呢,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中国的散文蓬勃发展,诸子散文、史传散文,这些我们都不讲了。

(二)从地域方面讲《诗经》和《楚辞》

第二从地域方面说来,我们说诗经它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朋友们,我们中华民族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中国的地形有一个特点,北方是比较高的,华北、内蒙、陕西、山西是比较高的,南方是比较低的,我家是江苏的,我们南方的秀美和北方的壮美交相辉映。我们的西边有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面有最高的高峰珠穆朗玛峰,朋友们珠穆朗玛峰,8848年,最高的高峰珠穆朗玛峰,地球最高的地方,最高的高峰下来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下来是青藏高原,再下来是陕西的黄土高原,再下来是我们江浙平原,再下来就是蔚蓝色的海洋,所以程老师认为我们中华民族像一个伟大的英雄,昂着高贵的头颅,8848米,敞开宽阔的胸怀,面临着蔚蓝色的海洋,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地形的特点决定了在中华大地上的主要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

汉代有一首古诗叫《长歌行》,你说程老师我没读过,没读过不要紧,等一会儿我讲到最后两句你们所有的人都知道,不但你们知道,你们的孩子也知道,你们的父母也知道,全知道。它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勃,下面说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天来了万物枯萎,下面它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最后两句我相信你们都能背上,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看没人不知道,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的NDA,我们中华民族知道要珍爱生命,珍惜青春,及时奋发,3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有所作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晋有一位诗人叫陶渊明,等一会儿我们要讲到他的诗歌,陶渊明在《杂诗》的第一首中说盛年不重来,鼎盛的年华过去了不重新再来,一日难再晨,一天早晨过去了,就不会再有早晨了,朋友们,今天是2012年4月20号早晨8点钟永远没有了,哪里去了?就在您从家里到北大来上学的这个路上,您用你的足迹写下了您的历史,早到的写下了早到的历史,迟到的写下了迟到的历史,永远不会再有了,所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朋友们,这样的诗歌都非常好,如果您以前就背上那就算了,如果您以前没有记住,现在一看程老师这么好,挺好的,您赶紧记啊,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朋友们,要让您的孩子养成一个习惯,读书人不可一日无笔,要身上永远带着纸和笔,当然现在包括笔记本电脑,把自己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好的东西及时把它记录下来,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要是您不知道您赶紧记,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所有语录都是准确的,出错也是准确的,北大老师不能把错误的知识传给别人,传给学生那是误人子弟,传给你们那是误人父母了,这里有没有爷爷?如果有爷爷的话,那误起来就更厉害了。所以,您把它记一记,你不记在这里听程老师讲还挺有点意思的,晚上回去想告诉孩子又忘了,又忘了你打开笔记本看一看。

朋友们,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是空间上的河流,自然界中的河流,自然界中的河流,从西向东流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人生的河流,是岁月的河流,是生命的河流,光阴的河流,岁月和光阴是最特殊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是一维的,单向的,只向前走不会停下来,所以在中华大地上百川东到海。

古代有个词人叫李后主李煜,他有首著名的词叫《虞美人》,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开头引吭高歌,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朋友们,在中华大地上有三条大河,第一北方的黄河,第二中央的长江,第三南方的珠江,这三条大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

而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开始发源,经过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朋友们,我们黄河太长了,黑板太短了,画不下去了,黄河长5464公里,我们说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朋友们,诗经有305篇,160篇是国风,大小雅105篇,颂是40篇,朋友们,这个国风,这个国是诸侯国,一共有多少个诸侯国,一共有15个诸侯国,这1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个诸侯国主要分布在今天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和今天的陕西,所以我们说诗经它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而楚辞毫无疑问是长江流域、南方文化的结晶,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方面。

(三)从作者方面讲《诗经》和《楚辞》

第三个方面从作者方面说来,朋友们,诗经它是民歌为主,作者是谁,不知道,它是集体歌唱的产物,而楚辞毫无疑问是屈原个人独立歌唱。我们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楚辞是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歌唱,朋友们这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飞跃。从此以后中国诗歌的主流主要是个人独立歌唱。

(四)从内容方面讲《诗经》和《楚辞》

1、从内容方面讲《诗经》

第四,从内容方面说来,诗经是民歌为主,记住,任何时代的民歌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人以外的客观社会、自然山川、兵役徭役、风土人情、战争苦难等等,朋友们,人以外的社会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宇宙、无限广阔的社会。第二,人以内的主观情感的抒发,程老师认为,人以内的宇宙也是一个无限的宇宙,我们说民歌中反映人类人自身的情感方面在民歌中主要是男女爱情的歌唱。

我们说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朋友们诗经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诗歌,叫做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朋友们,什么叫嫁,嫁就是春天不播种,什么叫穑,穑就是秋天不收获,说你不嫁不穑,你春天不播种,你秋天不收获,为什么你们家有那么多流失?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说你不打猎,为什么你们家里挂了那么多好的兽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这种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这样一种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朋友们这是一种不好的社会,劳而不获,获而不劳,多劳反而少获,多获反而少劳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朋友们,这种不合理,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就开始抨击抨击,抨击了几千年,有的缩小了,有的还扩大了。

朋友们,你看北京这么多高楼大厦,记住没有一块砖头是北京人搬上去的,是谁啊,农民工搬上去的,北京有465万农民工,他们每天干着最累的活,最脏的活,他们吃着最一般的饭菜,他们中午吃饭汤碗就放在地上,手里拿着馒头,一阵风刮过来风沙刮到这个汤碗里去,喝不喝?不喝他下午怎么干活,他们拿着最少的报酬。

所以我在课堂上对我的北大学生说,同学们,要对中国的农民工有着足够的尊重,要常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怀感恩之心,你现在生活这么好,农民兄弟们的辛勤汗水,要常怀感恩之心,程老师认为一个人会学会了知恩、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报恩,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人格开始健全起来,如果一个人学会了知恩、感恩、报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人格开始健全起来。朋友们,程老师跟你们一起,我们一起都要学会这种尊重,让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这种尊重,我们的孩子学会了这种尊重,他就会派生出很多美德来,他一定会与人为善,他一定会宽容于人,要学会这种尊重,一个人学会了知恩、感恩、报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人格开始健全起来。所以朋友们,你看这样的诗歌几千年过去了,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今天朋友们到这个北大来自主选学提高自己,我们同心同德,跟着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干革命,干革命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要建设和谐社会,程老师认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公正和公平,我们祖祖辈辈多少次奋斗奋斗奋斗,奋斗的目标就是公正公平,要均贫富、等贵贱,所以像这样的诗歌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民歌的另一方面就是男女爱情的歌唱,朋友们,我们打开诗经第一篇是什么说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千古绝唱,朋友们,只要人类存在,这永远是最伟大的诗篇。马克思说人类有两种生产,朋友们,一种是物质生产,要是没有物质生产我们人类没得吃,没得穿,就没法活,一种是人本身的生产,要是人本身的生产我们人类就没有未来了,如果人本身的生产没有甜蜜的、纯洁的、热烈的爱情,那个生产质量就不高你知道吗。

所以它下面写那个君子对那个漂亮而又贤惠的女子的追求,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什么叫寤寐求之,睡着和睡醒都在追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辗转反侧是什么,这个男的在床上烙饼了,你知道吗,在床上烙饼,程老师研究诗歌的,程老师认为从古到今把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没有写得比这个再生动得了,没有比这个烙饼再生动得了。下面两段程老师认为他想象之词,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他就说,我要是能够跟她订婚了多好啊,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然后再想,说我要把她迎娶回来多好啊,说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钟鼓乐之,就是敲锣打鼓把她娶回来,朋友们,钟鼓乐之现在成了新婚结婚的一个代名词,稍有一点文化水平的人看到钟鼓乐之就是指的新婚、结婚了,订婚典礼。

所以以前有一幅对联很好,它说一个人新婚了,说易曰乾坤定矣,周易中说,人结婚了,乾就是天,坤就是地,乾就是太阳,坤就是太阳,乾就是男人,坤就是男人,周易中说一个人结婚了,这一辈子算是定下来了,朋友们,古代人定下来,现在还未必定得下来。说易曰乾坤定矣,下面说诗云钟鼓乐之,你看对得多好,易曰乾坤定矣,诗云钟鼓乐之。所以朋友们,这首诗写得非常好,有人说为什么305篇把雎鸠放在第一篇,这是有深意的,这个我非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常赞同这个看法,我认为所谓的深意就在于朋友们,人类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从我们男女的爱情婚姻一代一代繁衍生殖开始,如果没有这个,我们人类任何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未来都无从谈起。所以这个是非常好。

2、从内容方面讲《楚辞》

所以我们说楚辞主要是屈原的思想,屈原第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朋友们,这是屈原留给我们炎黄子孙最伟大的精神遗产,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朋友们,这个我现在不讲,我讲到最后的时候讲怀念家乡的诗歌我们再讲这个。

屈原精神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追求真理,百折不挠。我相信朋友们都能背上《离骚》的名句,叫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非常伟大的一句话,您自己背上,让孩子都背上,人一定要实现一个目标,一定要上下寻求和探索,不断的奋斗,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今天再记住一句《离骚》的名言,它说亦余心之所善兮,我心目中认为美好的东西,追求这个美好的东西。虽九死其犹未悔,哪怕是九死也绝不后悔。朋友们,这是我们实现一个伟大理想的关键,一个人要想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一定要有认准目标,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九死不悔,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财能够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

所以我在北大跟同学们说过,我说同学们,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滴水穿石,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大家都知道,一是持之以恒,你看我也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每天滴能把石头滴穿吗,滴不穿,还有一个条件很重要,一是目标如一,一是持之以恒,一是目标如一,程老师认为有此精神,这人是将万事可成。如果有这样一种精神,人世间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让我们的孩子记住八个字,持之以恒,目标如一。

屈原精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自我修养,一尘不染。屈原在《离骚》中说民生各有所乐兮,朋友们,民生不是民生疾苦的民生,不是这个意思,民生就是人生,人生各有所乐,乐就是喜好,你喜好读书,我喜好开车,他喜好大牌,各有所乐。屈原说余独好修以为常,我独独喜好修养以为常性,以为常态,余独好修以为常。民生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朋友们,如果这个有点拗口,你给我记住四个字,好修为常,程老师再配上四个字,这是《离骚》中的名句。

屈原还有一首诗歌叫做《怀沙》,在《怀沙》中屈原有这样的名句他说“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怀瑾握瑜,朋友们瑾是美玉,怀里揣着美玉,瑜是美玉,手里握住美玉,美玉者美好的品行也,这是一个比喻。所以领导干部不要怀里老揣美元,美元揣多了会坏事,7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揣美玉,怀瑾握瑜,所以我对很多干部讲课我说在座的领导同志你们进修班回去以后找个人给你写上八个字:好修为常,怀瑾握瑜。写上八个字裱糊挂在办公室里面,每天上班读一遍对你的风险防范,廉政建设,少贪污受贿都有好处,人要纯洁自己。所以屈原从小就能够独立特行,不随波逐流。

屈原最早的一首诗歌我们都认为它是《橘颂》,《橘颂》说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构成橘子这样一种精神,独立不迁的精神,人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人要有独立的人格。

朋友们橘子这个植物有一个本性,它长在淮南的时候结出来就是橘子,把它移到淮北以后它也结果但是结出来就是枳了。朋友们,《晏子春秋》说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晏子是齐国人,栖居山东的济南、潍坊这一带,他出使到楚国,楚就是湖北、武汉这一带,楚王想侮辱他一下说等一会儿吃饭的时候你们绑这一个人从方桌前面过,我问你们什么人,你们说是齐国人,干什么绑他?他做小偷,楚王就问晏子了想侮辱他,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习惯做小偷?晏子一听要侮辱他赶紧站起来,说臣闻之,就是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一个植物在不同的地方结出来的果实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水土异也,水土不一样。这个人在我们齐国是不做小偷的,一到你们楚国就做小偷说明你们楚国的水土适宜于滋养小偷的,所以楚王说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自讨没趣。

朋友们这个人非常的聪明,史书上记载这个人是干瘦的小老头,很干瘦,很矮小,而且腿还残疾,一条腿残疾,上马车的时候要用凳子才能上去,他出使到一个国家去以后这个国王一看怎么这么干瘪矮小而且还是残疾,说你们国家没人了?怎么派你来?他说我们国家有规定,高大的人,英俊的人都派到好的国家去,差的人就派到差的国家去,我是我们国家最差的就派到你们国家来了。朋友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我们的智慧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屈原因为独立不迁所以他得罪了权贵,贵族们向楚怀王敬信谗言,楚怀王听信谗言把他贬到汨罗江边上,形容枯槁、面目憔悴,一个捕鱼的老人看了以后说你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何止于此?你怎么流落到这个地步?屈原说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整个世间都很浑浊,就剩我一个人非常的清白,众人皆醉我独醒,大家都醉了就剩我一个人非常的清醒,是以见方,所以我被流放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请,是以见放,所以我被流放了。渔夫说举世皆浊,大家都很浑浊你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你把泥水都弄身上不就完了吗?众人皆醉,大家都喝醉了,你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你也跟着一起喝,把酒喝下去醉了不就完了吗?屈原说我不能这样,我不能这样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我听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必振衣,朋友们,沐和浴在古代是两回事,我们男人古代也是长头发,只洗头发叫做沐,洗身上才叫做浴,所以古代等级很森严,哪像我们今天一天下班回家了从头到脚哪都洗了,古代人洗完头发的时候,他起来戴帽子的时候有一个动作要把这个帽子(演示)然后再戴到头上,因为头发很干净的,帽子上有尘土怎么办?弹一弹这个帽子,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我们洗完澡起来穿衣服的时候我们人都有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要把衣服抖一下再穿上身,因为身上很干净不能受外物的侵扰。

所以后来诗经有个诗人叫做左思,左思有千古名句,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在千仞的高山上抖落一下世俗的尘埃,仞之八尺为一仞,千仞者形容很高,在千仞的高山上抖落一下世俗的尘埃,在万里清流中,濯就是洗,洗一洗自己的脚比喻高头出师一尘不染,在座的朋友们都是领导干部,这样的话都非常好,你把它记下来下次做报告的时候时不时的蹦出两句来,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时不时的引出两句来,你到北大学完了以后回去再过报告都有几句新话,不能老说这几句话,你得有几句新的,好的闪光的语言,像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非常好,诗经中左思的名句,《咏史八首》。

他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哪能以干净的身体受外物的侵染呢?所以我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我也不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于是他就投江自沉,投汨罗江自沉。

老百姓听说伟大的诗人投江了,赶紧划船去救他,留下一个习俗叫做龙舟竞渡,没有救上来老百姓非常的悲痛,在河边把芦苇的一支撇下来,然后包上豆子扔到河里去说鱼啊,虾啊你不要吃我们伟大诗人的遗体,我们送东西给你吃,留下一个端午节吃粽子,朋友们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对我们伟大诗人最好的纪念和怀念,记住,一个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了他的。

所以朋友们现在我们端午节放一天假,国务院前几年开始决定的时候征求意见,我们坚决支持,朋友们放一天假主要不是想自己多休息一天,你知道吗?主要是通过放这一天假来强化我们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朋友们这个记忆不是个人记忆,是我们民族的记忆,要通过放这一天假来强化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朋友们这个意识不是个人意识,是我们民族的意识,是我们集体的意识。我家是江苏的,小时候我们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好东西,端午节可以吃粽子,中秋节可以吃甜饼,春节可以吃肉丸子馒头,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五月初五吃粽子初四母亲早晨就开始起来泡糯米了,糯米不泡一下不能包粽子的,全泡开来也不能包粽子的,泡了一两个小时以后慢慢把糯米弄起来空一下水,这时候糯米一般张开了,再包上粽子一煮正好满满的,粽子都是满满的,我们家里是木桶,妈妈在包粽子我们都围在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旁边看着,新鲜,一会儿就吃粽子了。妈妈一边包粽子一边说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吃粽子吗?因为我们古代有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怎么怎么,一代一代的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传统传下去,程老师认为把一个优秀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我们把我们的传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所以朋友们屈原我们就讲这几个方面。

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 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人文情感

《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 :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 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2],二者相互依存。而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美术学科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更适合开展情境教学,以画之美、形之真、情之切融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美术自身的丰富美感、鲜明的形象,伴以教师情感的抒发、渲染激发学生的情绪。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耳朵听、靠眼睛看,还被情境驱动,用“心”学习,促使认知能力及心理品质共同发展,以取得完满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 学生的耳边同时响起凝重、高古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不仅唤起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畅想,还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点、线、面,形、色、质记录着人类发展的悠远历程,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当美术课堂中人文情怀得以张扬的时候,美术文化背后蕴含的情感因素就会更好地凸显出来,丝丝缕缕,融化学生的心灵,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血脉里。

二、课堂互动,体验人文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课堂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美术教学中,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点,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及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也就体验到美术人文文化的情趣。

三、放眼生活,培养人文素养

生活中优秀的视觉作品是人生的教科书。人们往往凭借丰富的思想内涵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人们的心灵世界,使人们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发生深刻变化,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砥柱,培养一种关怀之心,启示并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所以在课堂内外,借助现代视觉图像、媒体的力量, 让学生从更广泛的美术作品中获得崇高的思想感情、坚强的性格培养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公益广告《少了这一点,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学生敏锐地观察作品, 引导学生对社会课题进行更深入多维的探讨,形成关注社会生活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让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一个理想纯洁的人,一个内心充实的人,以达到改善学生的情感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四、拓展视野,尊重多元文化

美术的视觉图像再现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美术作品和文化的连接,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如反映反法西斯的作品:《地道战》、《格尔尼卡》这些作品反映法西斯兽行的谴责和抗议, 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不同,但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与我国的潘鹤等艺术家对于这一野蛮行径都表现出无比愤慨, 通过这些中西美术作品不难想到万恶的法西斯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无比灾难。

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 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是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及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学生感悟到的正是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对多样并存文化的尊重。

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 篇3

【关键词】影视鉴赏 医学生 人文素养

影视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个多世纪来,影视艺术在变革和发展中不断给人类带来新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体验,融入了人类的现实与梦想,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在教育领域,影像资料亦成为促进教学效果的手段被应用到各类课程当中。影视鉴赏选修课作为人文素质基础课在大部分高校开设,均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升人文素养,影视鉴赏课在医学院校的开设显得更加必要。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中国自古就把医学定义为“仁术”,晋代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Luria S E 深刻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她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滋养。”“妙手仁心”是对医学工作者最高的评价。然而,什么叫做仁呢?孔子在《论语》里做过这样的解释:“仁者,爱人。”因此,关爱生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拥有一颗善良仁厚的心对医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受国内专业教育的特点及医学专业课业繁重所限,尽管人们意识到人文精神培养对医学生的重要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医学生对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影视鉴赏、音乐欣赏等一系列人文素质基础课也缺乏重视。

有调查表明,现阶段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以下共同特性:(1)人文知识匮乏,知识结构失衡;(2)道德观念淡化、价值功利化及现实化;(3)综合能力水平欠佳,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人文素养缺乏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医学生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不容小觑。知识结构失衡会影响医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写作及表达上的劣势对今后的论文撰写、医嘱书写及医患沟通上会产生直接影响。人文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道德观念淡化会使医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摒弃仁爱精神,造成职业素质低下。不仅如此,医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繁重,现代社会竞争也导致就业压力增大,使医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冷漠等心理问题,心理素质下降,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而人文素质基础课中讲授的历史、优秀作家作品中传达的观念和态度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疏导压力,得到启示。

199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教授Engel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其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患者看作具有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而非单一的生物体,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五个因素考虑疾病和健康问题;二是把医疗工作看作医疗制度、管理、教育、科研和服务质量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工作而非单纯的医疗工作;三是把医疗工作看作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系统工作,要从政治、法律、科学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考虑医疗与外界作用所产生的问题。医学模式的转变表明现代医学已发展成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要求。

二、影视艺术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

调查显示,有近10亿观众每天花2-3小时收看电视,电影院观众平均年龄为21.7岁,即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影视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影响着他们的认知习惯和交流方式。然而,影视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继传统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戏剧之后的第七、第八艺术,影视艺术对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给学生讲授电影发展的历史,电影基本理论,赏析优秀影片,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影视鉴赏水平,优秀的电影作品也作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方式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影视鉴赏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必要的。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显示,在大学生平常观看的影片中,好莱坞影片以高达41.2%的百分比占据第一位,港台影片以33.6%的得票率紧接其后,观看中国大陆电影的数量只占总量的10.8%。好莱坞和港台电影中强烈的视听冲击和娱乐享受是吸引大学生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电影类型的接受比较单一。好莱坞电影纵然也传达了美国式的乐观自强精神,单一的电影趣味也导致大学生容易受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好莱坞注重娱乐性,工厂式的电影生产方式出品的作品只是电影世界的冰山一角。影视鉴赏课程处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交汇点,不同影像文化带来的观念和认知的碰撞,对学生认识外来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拓宽眼界,促进开放心态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开放的心态,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与理解,沟通与交流,正是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影视作品往往是通过将镜头对准历史或现实,展现人生百态,包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的成长环境中,亦真亦幻的影像世界向他们敞开了一扇认识现实,追逐梦想的大门。通过接触影像了解世界,增加对世界的敏感,理解不同的人群、种族、国家,自然,是培养仁爱、宽容之心的最佳途径。

三、针对医学生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影视鉴赏课程作为选修课,所占的课时较少。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观影视野,向学生们传达一种正确的鉴赏态度,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医学院校的影视鉴赏课程应与人文医学理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及职业特点,在题材选择上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立足诗意,疏导压力

医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进入职场后,高强度的工作及精准的工作要求也会增加工作压力,产生烦闷心态,如果不及时疏导,将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在教授影视鉴赏课程中,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应该选择一些充满诗意的电影,如讲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诗人聂鲁达如何改变了一名普通人的生活的电影《邮差》;讲述一名父亲如何实现女儿梦想的《钢的琴》等。充满诗意的电影,能够疏导现实生活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启迪他们以新的眼光及视角去看待日常生活,复苏心灵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感受。离开课堂之后,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能自主选择类似的优秀影片陶冶性情,提升鉴赏品味,恢复内心的活力。

2.多元类型,开放心态

在电影类型的选择上,应该避开学生接触得最多的电影领域,尽可能给学生介绍不同的电影流派及经典,如形式主义影片及现实主义影片。接触不同类型的影片可以拓宽学生的观影世界,促进开放心态的形成,增进宽容与耐心。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医务工作者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开放的内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人群,增进体谅及医患双方的沟通,促进医疗优质服务。

3.精选短片,优化教学

要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多地介绍讲解不同的电影类型,除了剪辑优秀影片的片段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精选放映不同风格的优秀短片。短片的优势在于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及风格,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产生整体感受,组织现场观摩讨论,优化教学效果。

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社会学,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最终目的是保障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有效利用影视鉴赏课程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符合时代的需要,亦能丰富医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性灵,有助于医学生意识到人文修养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对医学事业的热忱,对患者的理解关爱,实现医患双方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包丽娟. 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甘肃科技,2012(1):79.

[2]杨林波,覃翔. 浅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1):183.

[3]林艳芝,王碧艳. 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意义的再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19.

《游山西村》古诗词鉴赏与答案 篇4

1. 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以上是广州中考题)

(以下是08年连云港中考题)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以下是08年徐州中考题)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以下是08年河南中考题)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答案: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 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3.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8. 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落花意象与诗词鉴赏 篇5

摘 要:古典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意象昭示了我国诗词鉴赏中意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物化表现。花朵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落花”恰恰代表了一种伤感,落花不仅仅是伤春、惜春的情绪,进而成为韶华即逝、容颜不再的深惋悲戚。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人世沧桑的慨叹,成就了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而把握住落花这一重要意象,在诗词鉴赏中成为一个理解诗词创作主题的捷径和钥匙。

关键词: 意象 落花 暗示 象征

在古典文学意境营造中,意象是情景的统一,心物的浑融。意象是意象思维物化的结晶,或者说就是主体通过感观接触外物之后所引发的想象、体验而形成于心中的意象。先秦的《礼记•乐记》最早从心物交感的角度来论述音乐的本质,“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质在人心之感于物者也。”强调的就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钟嵘《诗品》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们讲的这样一种心物交感过程中的感物兴会、情以物兴的诗之生成方式就是诗的意象思维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更加深入一步地阐释了心物交感、“睹物兴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是“情以物兴”,作者的情因物的感触而起兴,在观察或接触外境万物之时,物引发作者的感受、诱发他的想象,物是起主导作用的。另一方面是“物以情观”,从“物”的角度看,它不仅仅为了表达自身,而且是作为“情”的体现者而出现的。感物的意象生成作用,决不仅仅是“物”本身,而且它的指向与根本意义还在于物所蕴蓄或所激发的情思。他还进一步地阐述了“随物婉转”的意象思维规律: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意象的虚实相生而形成的意境的空灵之美是意象意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一般认为,意境的形成是诸多艺术因素相生的结果。主要由意象及其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所形成。简而言之,由“象外之象”而生成“象外之境”。这种虚实相生的诗学观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易经》的乾坤感荡,阴阳相推的观点,老子的“有无互立”、“大音希声”的思想,荀子的“形而具神生”的主张,至魏晋哲学中的“得意忘象”、“寄言出意”的玄论,都是意象与意境虚实转化论的哲学思想资源。诗歌的意境实际是由意象组合而生成的实境与虚境的结合。

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一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文学意象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是创作主体传达思想情感的有意味的象征性符号。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 “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它既有自然物象的个别特征和属性,更有作家赋予的所谓优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纷扰中体验到人性特殊内涵和情感意蕴。咏花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不朽的题材,无数的诗人吟咏歌叹,借以抒发忧思。落花诗又是全部咏花诗作中最重要的一支,落花诗中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意蕴深长的佳作。落花的意象由来已久,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小雅•裳裳者华》)以花的枯黄陨落来传达濒危履艰的生命摇落意识,如“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小雅•苕之华》)在《诗经》中,花意象被赋予了生命盛如花,亦衰如花,盛衰遽变只在瞬息之间的哲理意味。《诗经》亦曾出现了对灿烂生命进行礼赞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千古名句(《国风•周南•桃夭》)。再如屈原《离骚》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包括落花在内的“草木零落”之景与生命摇落意识明确地联系在一起。《诗经》、《离骚》开启的落花意象中,《诗经》主要是抒发一种对生命必将迟暮的哀愁,而《离骚》更倾向于哀叹生命流逝而功业无成。前者是一种莫名的哀愁,见芳草萋萋而思其终将枯萎,看花红叶绿而叹其必将落英缤纷;而后者则是把落花与经国大志的破灭、美人迟暮生命衰逝联系起来。这都是后来文人吟咏落花题材的重要类型。

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实践中,落花无疑是一个起源极早的原型意象。《诗经》以后,落花意象的这些意味被不断发挥拓展,逐渐形成一种积淀特殊心理内容的意象,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深刻的悲剧审美观照。《古诗十九首》中“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亦以花之姣好喻人之盛年韶光,奈何嫁不及时,青春蹉跎,实则悲叹士不遇也之词。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潇洒飘逸,亦有”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杂诗八首》)到的落花意象的暗用。到南北朝萧绎《荡妇秋思赋》“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再到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云: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难在。”更进一步将落花意象与女儿命运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特别的象喻意味。诗圣杜甫的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叹息的是人生变幻莫测,际遇因时而变。小杜在《金谷园》中也有“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之佳句,一代佳人坠楼以身殉情,如同落花一般玉殒香销。五代之后,宋词元曲亦无例外。李清照词亦多以花为主体意象,如《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再如“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自飘零水自流”。以上所举皆是,以落花譬喻自身之生命。朱淑真的“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谒金门》)恰切的反映了诗人悲寂寥落的心情。朱淑真另有一首题目即为《落花》的诗作: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相传因朱淑真所适非偶,婚嫁极不如意,终日抑郁寡欢,后归家,竟以亡终。其诗词作品描写了个人寂寞生活,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我们可以分明的看出朱淑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那份对爱情的决绝。

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落花意象有以下两种尤为突出的意蕴,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是以落花常以替代女性。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中却不断赋予了这一意象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如下几种意蕴:

首先是把落花作为单纯的一种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试举诗作为例:“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春光灿烂,春风和煦,花姿摇曳,在风中轻扬曼舞,“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天籁之声,落红点缀,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王翰《子夜春歌》)春色满园,春光明媚,表现的是牵手春游之乐。“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人闲情逸致,看到落花与流水,并没有因之伤感起来,而是觉得春色浓如许。其次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的是年华易逝,容颜不再。试举几则词作为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绪。流水落花的意象增加了诗词的表意容量,使得诗词蕴味深厚,情思邈远。张先的《天仙子》:“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些诗句都是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唐张泌的《寄人》诗:“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宋晏几道的《临江仙》词:“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些都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词人的郁闷之情,相思之苦。题为徐君宝妻的那首有名的词作《满庭芳》“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则抒发的是一种家仇国恨,胡虏长驱而入,好似风卷落花,大好河山惨遭蹂躏。何等的凄切,何等的悲凉。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中一句,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深沉绵切之悲苦。林黛玉《葬花吟》中尚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读之令人触目惊心的诗句。则完全将花之命运等同于人了,花落之日,便是人亡之时。

最后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清人龚自珍有名篇《西郊落花诗》与《己亥杂诗》其中的一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均借落花意象暗喻自己内心的不屈不挠,虽然不为世所用,但依然充满豪情。吴调公在《诗词欣赏与审美感情》如是评价:如龚自珍兼取于一壮一优之美的剑气箫声。从广阔的历史背景说,它反映了启蒙诗人呼唤时代风雷的身影,但与此同时,还可以看到这一位神往六代风范的诗人因为“揽辔澄清”之志未酬,深心中萦回着凄厉飙发的幽怨。深入到这一奥区,我们也就能聆听到诗人的心声了。” 的为确评,通过诗作我们可以体验到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由此,不仅可以窥察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还能洞悉其气质风度。

据笔者利用工具粗略统计,《全唐诗》中出现“落花”的诗句即有近三百之多。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大诗人均有题为落花的诗作。石田先生沈周竟然有《咏得落花诗(三十首)》,而唐寅则有和作《和石田先生落花诗(二十首)》,文徵明亦有和作。“落花”所代表的时令恰好为暮春时节,“伤春悲秋”亦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落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无数经典意象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从本义、比喻义到引申义、象征义的多重变化,正表现了汉语的模糊性,并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深邃而又清新的审美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意象的存在。意象是在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和接受惯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由于意象本身在流传、沿袭、接受的过程中,意义不断地扩充、附加、衍生,所以自身便具有了话语蕴藉的特点,并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和多义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为诗歌批评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契入点和学习借鉴的范例。因此,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必须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而话语蕴藉、多义性和暗示性正是作者、读者审美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落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出现,它不只停留在意义的表层,而是具有了更深的含义,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春花凋零,便悲叹韶华即逝,芳龄不再传达对春天的惋惜、哀伤,对离人、恋人的思忆、眷恋,对悲欢离合、世事无常的感叹,都含有对人这一生命本体的关怀。对于唐宋诗词中频频出现的落花意象,日本学者青山宏先生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什么会产生伤春、惜春之情,这是因为春天原来是一个快乐和美丽的季节,人们希望它能长久的延续下去,但春天的消逝是那样的无情,而且最明显的表示春天消逝的就是落花。”这种通过落花来暗示春天消逝,传达伤春、惜春的感情,是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的例证。可见,意象是创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运用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出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是读者在阅读接受中通过语言文字所感受到的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它有情景交融、寓意象征的特性,它立象以尽意,追求神似,讲求多义性和独创性,在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中体现出宽泛的意蕴。

以上通过对”落花”意象意蕴的梳理与分析,并辅之以美学上的观照,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无限,意象的蕴意也许就是其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词也许有了意象意义的深层潜伏,使得诗词的意蕴咀嚼不尽、欣赏不完,它们的艺术价值也必随着时间之水的淘漉、洗濯而更显其如月的光华和如花的娇美。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正是由于对意象、意境的创设,才产生了深厚的意蕴。

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 篇6

【摘要】美术鉴赏对学生情操和审美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教育内容,也是提升人才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培养内容。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而美术鉴赏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教学重点,对学生自身的美育素养的养成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鉴赏;核心素养;教育

所谓的美术鉴赏,就是利用积累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最直观的视觉感知,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甚至进一步分析、联想和判断,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理念和情感,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美术鉴赏改变了人们观看的方式,使人们的欣赏行为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感知范围内,而是超越了最直观的视觉感知,上升到思维联想以及情感体验和共鸣,对拓宽和发展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鉴赏的影响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美术鉴赏教学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起到三个作用

(一)奠定学生的审美素养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态度、选择和判断,都反映出人们的美术鉴赏能力以及个人的审美取向。但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培养对个人美术鉴赏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生活经历、文化教育以及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其中文化教育对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使学生积累了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美术鉴赏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联想、创新、情感共鸣等方面素养的发展和进步。

(二)塑造学生热爱祖国和了解世界的人文情怀

美术作品不仅仅是创作者对于美的一种表达,更蕴含了艺术创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包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情怀。所以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民族文化更是在无形中融入人的血肉,人们的日常行为、思维逻辑模式、情感表达方式无不显示出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特性,而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也正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穿越了时空,融入了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之中,通过美术鉴赏教学,使学生脱离个体的局限,以更高的起点欣赏艺术作品,感觉从古至今民族文化的生成过程以及强烈的民族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是塑造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方法。正所谓意识引导人的行为,只有培养学生具有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才能让学生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学生作为具有个性特征的??体,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空间环境中,拥有自己鉴赏美的能力。从远古时代开始,世界民族文化就处于不断碰撞交流的阶段,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被人们鉴赏和流传,使人们能不断从民族文化鉴赏中,突破个体与自我,突破局限,在审美层面上,感受到自我生命的价值、民族历史和人类文明的精神气质。教师通过视觉审美教学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三)提升学生的想象、交流和创造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精神层面综合能力逐渐提高的具体体现,包括想象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塑造和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图像这种信息体现方式成为主流的信息体现方式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识读和接收图片信息,必须加强个人对图片信息的识读能力。通过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和品味以及情感理解,进而加强学生对图形图像的想象、交流和创造能力,这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适应现代文化生活必备的技能。

二、美术鉴赏教学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下的基本点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之一,其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态度、判断能力以及人文情怀。在美术鉴赏的教学活动中,其教学基本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整体观念

一件艺术作品必然包含许多元素,丰富的元素共同作用,构成精美的艺术品。任何艺术品的组成元素都不可能是单一的,所以无论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还是鉴赏者鉴赏艺术作品,都不可以简单地局限于某一元素或某一部分,必然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甚至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和创新。所以整体观念是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学习美术鉴赏的学生来说,在见到一件全新的艺术作品时,必然要先体会到艺术作品整体带给学生的视觉震撼力以及浓厚的艺术气息,只有在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整体艺术性之后,才能逐一地对艺术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单一的分析,因此让学生学会整体感受艺术作品的美。这是美术鉴赏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审美这一核心素养养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创意表达能力

在图形图像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这种与声音和文字完全不同的信息表达和交流方式,对人们的美术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声音和文字不同,图像既能表达实际的具体形象,同时也能超越具体形象,将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信息包含在内,如情感、态度等等。如果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不足,可能就无法解读出图像中所包含的抽象信息。如美术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风景画,山、水、树木、花草等是具体的信息,而风景画所表达出的宁静、雄伟、清幽等美感,就是抽象信息,如果个人不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就很难理解图像中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信息,无法对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解读。因此,就需要美术鉴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例如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应该注重让学生不断接受新事物,并且在面对新事物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以达到启发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目标。例如《大卫雕像》这幅作品鉴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什么它被人们视为一种文化异常?有的人认为其还原了人体自然本性,是艺术的一种塑造,而有的人则认为,大卫雕像太过于裸露„„所以,在学生鉴赏不同美术作品的时候,根据自己不同的思考,能判断学生的个性和自我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美术鉴赏价值观。

(三)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以及对艺术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能力

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会将个人的思想观念、对美的理解和审美趣味以及个人的艺术情感等等,融入进美术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手法,创造出风格独特的艺术形象,也表达了艺术家的个人审美观念和艺术品位。这些都是艺术语言,作为鉴赏者,想要理解这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艺术培养,如对艺术历史、美术形式和原理等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美学理念以及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四)理解文化层次并在此基础上鉴赏艺术

人对美术作品的印象首先来源于视觉,因此视觉层面的鉴赏也是美术鉴赏最基本的要素,但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绝对不是仅限于视觉层面的。因此?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除了对于审美的表达之外,必然要与民族文化传统、对世界的认识、自然环境、时代特色等元素结合起来,将多种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和合理创作,最终成形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作品。因此鉴赏者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时,除了视觉上感受到的美感之外,还要对美术作品中包含的文化、自然环境、生活、世界观、民族传统等多个方面的构成元素进行鉴赏、分析、理解和判断,这就是美术鉴赏的“文化理解”,是基于视觉鉴赏得到的感受之后,超越了视觉感受获得的美术鉴赏享受,是精神层面的鉴赏,相对于直观的视觉鉴赏,文化精神层次的鉴赏要更加高级,同时也需要鉴赏者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才能够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五)提高学生对本土美术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要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就要加大对学生的美术鉴赏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特别是要加大对中国美术文化的教学比例,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能力,更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加深学生对我国本土传统美学的理解,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免学生将美术鉴赏局限于西方美学理念,从而限制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更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加强对本土美术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塑造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中国文化经过千年传承,已成为全球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对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化文明在信息时代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这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位,对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 篇7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 为语文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尤其是现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多存在语言贫乏、内容浮泛, 缺乏厚重的质感和内在的蕴涵等问题。这固然与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生活阅历直接相关, 但究其根源还在于他们缺少文化底蕴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底蕴。然而, 导致中小学生“大部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误解颇深”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不够上, 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为长期以来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片面强调对一些所谓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因此, 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课本中经典古诗文作为载体, 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是当今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过:“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 忽略了这一点, 语文教学就会在有意无意之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当今的中学古诗文教学, 在对字、词、句准确理解的基础上, 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 正确评价作品, 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 侧重挖掘古诗文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将文化教育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纵览我国古代传统文化, 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很多闪光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流。中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篇目, 均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如《论语》中, 孔子“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谦虚勤学;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的坚贞不屈和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唐雎不辱使命》中, 唐雎义正言辞, 力退强敌, 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甚至愿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换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的高尚的悯缅民众的人格力量;《陋室铭》中, 刘禹锡“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安贫乐道的节操;《岳阳楼记》中,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人后已, 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爱莲说》中,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品格;——这些都是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优秀范本。

同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诗文的背景介绍和一些文言文后附有的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知识短文, 如《醉翁亭记》一文的阅读提示中简介了欧阳修“四岁丧父, 家境贫寒, 母以荻秆画地教读”, 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那种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的精神, 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太守能与民同乐的思想根源;另比如, 通过讲述“推敲”二字的来历, 让学生了解贾岛炼字入迷的故事, 进而促使他们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古诗文教学只有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 才会相得益彰, 让人兴趣盎然。

语文学科一直与中国文化共依共存, 语文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极为重要的载体。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漫长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等, 都在语文学科古诗文篇目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体现, 因此, 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培育青少年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

古诗文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但也包含着文化的糟粕。如《陋室铭》中, 既宣扬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流化的高尚人格精神, 也包含着躲避尘世的消极思想。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情感的流露。

古诗词鉴赏与人文素养 篇8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教材 教法 延伸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一点的感想。

一、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古诗词中人文素养的内涵

在洪编教材初中六册书中,“讲读部分”有十首古诗词,“诵读部分”共有四十二首古诗词,加上专题涉及的古诗词有十七首,合计六十九首,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入家庭、社会,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关注亲情、友情,联系自身实际,感悟人生哲理,提高个人素养。

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文天祥更是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深沉地倾吐了为国捐躯的心愿。总之,历代杰出的诗人都关心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诗词中涉及到忧国、爱国题材的还有杜牡的《泊秦淮》,杜甫的《登岳阳楼》等。

表现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古诗词也很多。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通过对早春典型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陆游在《游山西村》中,通过对山西村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此外古诗词中还有表现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关爱同情与体恤悲悯,志向信念与责任使命,蔑视权贵与超然脱俗,批判意识与理想追求等方面的。

古诗词中蕴蓄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精神富矿,等待着我们语文教师去勘探开采,充分利用。相信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利用古诗词中的人文素养去感化学生。

二、研究教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根据不同体裁的诗词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的加以运用。

1. 吟咏诵读法

这是诗歌中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吟诵。特别重视范读,特别是一些著名播音艺术家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会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诗中美的境界。范读只是一种先导,只有学生自己去吟诵才能体味出诗歌的情感,作为教师,我经常指导学生根据平仄规律,节奏来协调音调,指导学生吃透古诗词中人文素养的内涵,体悟、意会主人公丰富的情感世界。

2.詩词改写法

朗读古诗词可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而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反过来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它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想像力,引导学生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在教学《木兰诗》时,我要求学生采用第一人称,把此诗改写成一篇五百字以上的记叙文,并从写法、谋篇布局上予以指导,让学生再次感受诗中所具有的人文气息。通过写作,学生脑海中花木兰那勇敢刚毅,轻视功名利禄,热爱家乡的英雄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深刻。

3.创设情境法

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积极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气氛,以境动情,适当运用现

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合理增设一点音乐,用音乐来渲染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4.配画法

苏轼说:“观摩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画相通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条教学通道。在教学时,可以运用课件,准备一些对课文内容描述的图片。如在教学《春望》时,我准备了一些有关泰山的图片,当巍峨高大、神奇秀丽的泰山从不同角度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更能直观的感受到泰山的魅力,更能走进“敢于攀登绝顶”的诗人内心世界。

三、延伸课外内容,丰富人文素养的教材

在学习一首古诗词时,我会布置学生搜集与这首古诗词相关的材料。比如诗人其他的一些作品,或者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有针对性的材料搜集,是对诗歌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观的取向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情感,通过课外内容的融入,进一步丰富人文素养的容量,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教学陆游《十一月风雨大作》后,我要求学生收集陆游的其他诗歌,进一步了解他的爱国情怀。学生收集到《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是陆游直至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仍是他深深爱着的国家……爱国之心,其何切切!

学生在收集整理课外诗歌中,通过阅读思考,会一点一滴地积淀着课外教材带来的人文素养气息。

上一篇:课前演讲外语下一篇:关于呆账核销办法实施中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