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精选11篇)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1

一、微课程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微课程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实景拍摄、录屏制作、动画演示等手段。针对要表达的不同主题内容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需要制作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例如做菜、手工艺、农业技术,就需要使用实景拍摄的方式,这样能够较好地展示出演示者的操作,更加直接地展现给受众群体。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微课形式就是录屏,这类的微课多和计算机操作有关。

例如,如何正确配置计算机。如何在计算机上完成网络设置等方面的内容,这类知识大都只需要在计算机上操作,所以完整的录屏并记录操作者在电脑上所有操作无疑是非常好的还原知识内容的方法。录屏制作方便快捷,配合外部的音频采集,组合成声画一致的微课,对于学习计算机相关操作是非常好的方法。还有一种形式是动画演示的方式,这类微课多用于虚拟或者现实拍摄难以表现的内容,例如说医学相关原理、机械内部的结构知识或者是金融相关理念知识等,这些内容使用实拍和录屏都难以表达清晰,借助虚拟动画的演示是较好的展现形式,这样来帮助受众理解。以上简述的是几种较为常见的微课表现形式。当然有些微课为了更好地表现不仅使用了一种表现形式,例如有些就采用了实拍摄录加动画演示,在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制作一些动画加以辅助说明,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容。

在社区教育中我们的微课一般是针对社区居民,制作者也大多是社区的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技术条件和受众要求都不是非常地高。如何能够低成本地完成微课,并使社区居民能够学习和接受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二、结合社区特色,合理选题

在选题上,我们在决定制作一门社区微课程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选题,并且要充分考虑本社区的具体情况。针对居民百姓,选题上尽量不要选择太宽大、太复杂的内容,一方面,制作这类内容需要较多样的表现形式,相对来说成本较高,不适合我们社区微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脱离生活实际很难激发居民兴趣去观看学习。所以我们在选择选题的时候尽量结合本社区的特色,制作一些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课。这类内容制作起来相对简单,并且容易被百姓接受和学习。另外还需要考虑到本社区的居民年龄段层次,如果老年人偏多就尽量选择一些适用于老年人生活的,例如一些养生类的知识;如果年轻人偏多,那就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育儿、教育方面的内容。总之,选题是制作微课程的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选择和考虑适合本社区的具体情况的内容。

三、微课程教学设计

在确定了选题之后,下面要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设计。

如何编排课程,使用何种方式,授课时间的安排,都是我们要在这一步里考虑的问题。微课程的时长一般不宜超过 10 分钟,所以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全面展示所要传授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对微课程进行整体把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电影制作的方法,即制作分镜脚本,将脑海中每一分钟的设计想法内容都通过文字或者图像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推敲和确定最终的微课制作方案。当然在社区微课程里,不需要像电影那样做得非常精细,只需要把课程步骤和时间理清楚即可。在正式制作微课程之前还有一些前期琐碎工作需要我们做好。例如,说讲师和摄录人员的.确定、场地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

相对于实景拍摄来说,录屏讲解就简单得多了。因为录屏讲解最少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讲解者同时也是录制者,在讲解的过程中完成录制。当然录屏讲解的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即只能用于计算机相关操作知识的微课。使用录屏的方式来制作微课,需要有外接的音频录入设备,例如外置的麦克风或者带有麦克风功能的耳机均可,其次需要有一台装有专业录屏软件的计算器,还有就是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以免噪音干扰我们的讲解。在录制微课之前同样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设计。完成了这些准备我们就可以开始录制微课了。

专业的录屏软件,例如 camtasia studio,因为它能较少地占用资源,完成录屏,并且它还带有非常强大的后期剪辑功能,对已经完成的录屏进行再次编辑,这对于单纯的录屏讲解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补充。有了后期剪辑可以提高录屏时的容错率,因为如果没有后期的编辑,在录屏的时候就不能出错,一旦有口误或者意外中断就会导致录屏失败或者影响整个录屏质量。camtasiastudio 加入了后期编辑功能,可以让我们对已经录制好的视频进行二次加工,这就可以对错误的部分进行删除,所以在录屏时讲解出现错误,只需要重新再讲解一遍,然后在后期处理中将讲错的部分删除就可以了。另外 camtasia studio 还有很多强大的预设在其中,例如一些转场效果、主题、标语,包括背景音乐,这些预设使用方便快捷,可以大大提升制作微课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是动画演示形式的微课,这类表现形式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和质量,成本也有很大的差别,一些较高水准较为精确并且可以带有互动效果的动画成本相应会很高,就我们社区微课程来说,动画演示的部分可以作为微课程的一种补充,使用一些较为简单的动画演示穿插在微课中,在一些难懂或者难易理解的知识部分加以动画演示说明,可以达到更加好的效果。

同样针对社区微课的特点,不需要动画演示在美感上有太高层次的要求,简单并能够表达清微课的知识点即可。

制作动画的软件也很多,这其中就包括三维和二维,三维的动画软件常用的主要有 MAYA 3dmax C4D 等,但这些软件操作难度大,制作周期长,并不太适合社区微课创作。还有一些较为简便的二维动画处理软件,如 flash,操作上相对简单,也比较容易上手,可以配合微课制作出一些简单的动画插入其中,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工具。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课程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成了我们教育者的选择。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符合现代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它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多元化, 还对推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 学生可以在优美的音乐中听解说, 阅读文字, 欣赏画面, 从而进行思考。一节微课长度在5分钟左右, 语言简洁, 通俗易懂。正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 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微课程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

同时,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 使用方便。学生除了可以在学校课堂上观看, 还可以在课前、课后, 用网络平台、手机终端等方式进行学习。

微课程内容浓缩, 主题突出, 有思想深度, 发人深思, 所以就要求制作者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积累, 并且具有思考归纳、审美的能力。微课程基于PPT (幻灯片) 技术, 后期转为视频文件, 人人可做, 但要求制作者有一定的多媒体知识基础。微课程每一节内容相对独立, 既可独立使用, 也可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 开发微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 微课程短小精悍, 重点突出, 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特点是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而时间较短的“微课”视频恰恰符合了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 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主干和核心内容。

其次, 微课程可以做到视听结合, 生动真实,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 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通过优美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 对学生多器官的刺激,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 落实重点。同时, 还适用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质疑的习惯。

再次, 微课程使用方便, 拓宽了课堂半径, 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 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 (如rm、wmv、flv等) , 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 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终端设备 (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 上, 实现学生的移动远程听课和反复学习, 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 既可查缺补漏, 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第二, 通过开发微课程, 可以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教师, 保持教学水平及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说, 参与微课程的开发对教师自我提升起着推动作用。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学核心内容的正确把握, 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考和突破的过程, 既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磨练过程, 也是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它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

微课程是一种载体, 记录了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 许多开发好的微课程可以直接供一线教师学习, 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 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同时, 参与微课程的开发工作还可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微课程是一种研究方式, 它可以引导普通老师开展适合自己的研究, 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使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问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 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从“使用类型”层面划分, 微课程可以分为:教学使用 (课前预习、课堂使用、课后复习) 和教育使用 (主题班会、德育故事、家长会、学生活动等) 两方面。

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看, 微课程又显示出以下几方面“功效”。

(1) 用于创设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让课堂增辉添彩。如在中职物理课中, 讲解天平的认识和使用中, 采用“微课”引领学生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用于复习梳理, 提升认识。如在中职物理课中利用微课对牛顿运动三定律、人造地球卫星运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引领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提升了认知水平, 并且学生可以利用中午、课后等时间反复观看。

(3) 用于课前预习自学, 课堂质疑,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 若要达到以上的教学效果, 势必会增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既要求学生能做到课前自学、思考, 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具有分层指导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这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样的微课实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的前景和设想

在网络时代, 我们相信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的尝试, 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以及在线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的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对于中职学校, 要将微课程研究落到实处, 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 建立机制, 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教学氛围, 建立“微课”资源库。

要形成校本微课程研究的浓郁氛围, 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 树立教师 (研究者) 、教研组 (研究组) 的观念, 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教育专家的专利, 而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探讨校本教研的具体开展方式, 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逐步建立校本微课程研究的保障机制, 从制度、时间、条件、指导督促、交流合作等方面为校本微课程研究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形成校本微课程研究的浓郁氛围, 必须要坚持这样的策略:第一, 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从理论上弄清微课程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定、方案的制订、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具体问题, 认识到校本微课程研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第二, 体验培训, 建立队伍。每一学科都要开展有关微课程研究的培训和研讨活动, 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建立微课程研究的基本力量。第三, 典型示范, 整体推动。选择基础好、教研气氛浓、教师素质好的学科作为工作重点, 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 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本学科微课程研究具体开展的方式、途径, 建立本学科微课程研究的工作机制。在学科试点基础上, 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表彰先进、推动工作。

其次, 同伴互助, 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积累经验, 提高微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微课程研究要求教研组内的教师各展其长, 互帮互学, 优势互补。只有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 找出解决办法, 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微课程。对于典型的课题, 可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方案的方式, 由专业人员制作成PPT, 再转换成微课程, 在教学中实践,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 反复磨合, 直至满意为止。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堂实况用摄像机拍摄下来, 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播放, 解剖“麻雀”, 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 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的学生反应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发现其闪光之处, 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另一方面可以找出其中不足, 进行改进。还可以把有代表性的课例或教学设计做成微课程放到网站上展示, 供大家自由讨论。

再次, 反思实践, 开展微课程实施的课题研究, 引领促进微课程教学发展。

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有教师应该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 集体攻克难关”。教研组要组织个案研究,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同时将反思贯穿于微课程研究的整个过程——既有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 又有实践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 还要有实践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策略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通过反思与实践, 更好地提高教学多样化水平和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

基础教育领域微课程的创新开发 篇3

2013年是中国在线教育启动大势的一年,2014年则是中国在线教育蓬勃发展及变革的一年。2014年在线教育行业不断洗牌、重组,出版行业、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加入,微课程的开发、应用与实践备受关注。微课程在我国的开发现状如何?它会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在线教育的持续热点吗?它具有怎样的课程特性?相对于传统在线课程它有哪些不同和变化?微课程的开发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切入,探讨数字化时代基础教育领域微课程的创新开发思路、开发模式与应注意的问题。

国内微课研究和实践至今主要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

虽然微课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但在基础教育产品市场、基础教育教学课堂实践上依然发展缓慢。目前在线教育市场上的微视频课程产品还占少数。而且多数的微课程还是将名师课程简单录制下来放到网站;或是将在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使用传统教授方式录制的微视频课程放在网站供用户点播。这些微视频课程形式单调、用户体验差,且开发成本高,从事开发的企业、机构、个人少,发展相对缓慢,在基础教育在线教育领域里起到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革新模式。

总体而言,微课发展缓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用户体验不佳。传统的微课程多数形式呆板、缺乏互动和现场学习气氛,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有效教学的策略,视频表现形式虽然“短小”但并不精悍: 视频中包含的信息量(特别是无关干扰的课堂教学信息)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够新颖、教学活动过程不够清晰,大多数视频拍摄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师生的有效互动细节,不太适合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而高昂的开发成本也是制约微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

目前市场上的微课程产品还没有进入规模性开发阶段,直接面对用户的产品还差强人意。产品生产实际和理论研究还未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微课程所具有的优秀特质和功能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怎样才能突破微课程开发的瓶颈,进入微课程开发的爆发阶段?除政策上的引导和理论研究的指导外,作为微课程的开发者需要切实开拓创新的开发思路。现从几点进行探讨,希望有所裨益。

在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微课程的领导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化,对基础教育的考试与评价进行着重新定位。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也要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要捕获教改的灵魂、抓住教育的本质,做有领导力的课程,甚至是一种超越、引领。如依然坚守传统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授课模式,穿新鞋走老路,而没有独到的思考、科学的探索与不断地实践与修正,那么微课程的开发与制作将只能是无意义的重复,所有的产品制作、生产活动终究将被遗忘在教育发展史的某个角落。

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者的特点开发课程

中小学生具有直观化、想象力丰富、抽象及逻辑思维欠缺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会导致学生在微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易被外界因素干扰,中途退出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程内容设计、形式选择、学习过程的完整性等方面都做足文章,合理设计课程体系、课程的时长、内容、表现形式、互动方式等,以提升用户的体验,增加产品的粘性。如增加互动、及时反馈测验、游戏化学习元素以及使用各种平台、社区等学习交流的媒介。

适应移动学习的特性开发课程

微课程的移动化是未来学习的必然趋势。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包含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学习方式来看,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具有师生分离、以学习者为中心等数字化学习特点;其次从学习过程来看,具有移动性和碎片性,即学习者不必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完整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灵活的、片段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移动的;最后,从实现方式来看,其实现方式的技术基础是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技术,学习媒介是智能手机等小型化的移动设备。

未来微课程的开发必然要适应移动学习的特点。优秀的产品必然是技术与内容的完美整合,是技术创新与内容灵化的结合、未来和传统的结合、大数据和微连接的结合。

使用混合式O2O学习模式

O2O指混合式学习,是将地面进行的教学活动与线上进行的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O2O模式以资源复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效果为根本目的。采用O2O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是教育行业的专业化特性所决定。从在线学习行为的倒金字塔结构图(见图1)中可以看出,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实际在线行为是远小于大学生和成人的,因此片面单一提供在线学习而忽视中小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习惯和现状,必然导致课程设计的失败。所以在基础教育领域微课程的设计必然需要O2O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图1 在线学习行为的倒金字塔结构图

实施O2O的几个建议:

(1)初期不要太复杂,要具备可操作性,不要硬性结合。

(2)将能固化的教学资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低成本固化:如知识点精讲、典型试题精讲等进行微课化、可检索化。

(3)提升面授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如实现面授过程结构化、课件讲义全面化、标准化、高质量化。

(4)线上和线下教与学结合的持续化。

学习过程游戏化

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特殊设计的多样化软件使学习过程“游戏化”,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和乐趣,提高用户体验,可以有效提升微课程的粘性,从而克服传统在线课程缺少互动、课程学习粘性小的缺陷。

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可以参考以下游戏化元素, 如:轻松、活泼的UI及UE设计、竞技元素、多样化的交互、模拟情境、角色扮演、音效以及社交元素。轻松、活泼的UI及UE设计能大大提升用户的体验;引入实时竞技、排名、积分、称号体系等竞技元素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借鉴游戏中多种多样的反馈可以使交互多样化;模拟情境的设置对操作性知识和技能特别有益 (如实验);引入角色扮演(RPG)有利于用户参与。

做好情境模拟,一方面在内容方面增加情境模拟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兴趣、拓展知识、开阔思维,如课程导入部分及课程背景知识的介绍等可以做很多文章。另一方面在音效、场景等方面利用现代动漫及动画设计技术,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

引入社区模式,一起学习的社交元素可以排除远程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如:edX(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建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引入同辈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在网络论坛上互相讨论,互相评论与打分等方式促进彼此的学习。

合理利用和吸纳游戏元素,可以使微课程的学习事半功倍,但在学习过程游戏化中要避免过度游戏化,避免进入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误区。课程设计者要理解学习者的技能水平和思维特点,真正为学习者搭一座桥梁,使游戏化学习真正产生学习的效果。

利用技术上的创新与规范

微课程的创新开发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移动学习的发展。未来的移动微学习活动将随着上下文感知、增强现实、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在专家支持方面更为完备、在情境体验方面更为真实。未来的课程开发者要有效利用和整合最新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微课程学习效果。如采用创新的课程录制工具、智能评测工具,整合诸如即时反馈、流程指导、信息采集及分析、交互协商等功能的各种移动学习应用于创新的微课程设计课程中。

重视用户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标准化问题

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微视频产品的品质提升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制作微课,从学生用的角度去评价微课,用需求引导课程设计,必定促进微课程品质的提升。当内容、产品、用户评价体系的标准化问题得以解决后,教育领域新一轮的创新热潮必然涌起,基础教育领域微课程的开发、建设将有更多的新机遇。

微课程培训有感 篇4

新亚洲学校

钟丽环

听说微课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课型,我怀着好奇、求知的心理,参加了一次培训。没想到收获良多!

开始接触“微课程”,并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只觉得这个词很新,但在丁尚清的微课程课件(5分钟幻灯片出示)的帮助下,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微课程是由文字、音乐、图画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此次讲座理论联系实际,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微课程范文 篇5

1、微课微信的关注:公众账号是 weike-weike2、网站的介绍:

二、微课培训

1、什么是微课程。

2、课的含义介绍。

3、哪些不属于微课程

三、微课程制作介绍

1、手机拍摄:协助修改软件有QQ影音、迅雷看看、格式工厂

(1)需要的工具:支架、桌面,一部完好有摄影功能的手机,胶带。

(2)拍摄要求:屏幕和定位框一定要对准,调试好再拍摄。

2、软件制作:camtasia studio 汉化版、数码大师

3、PPT制作:做好PPT,用屏幕录播软件录制成视频,再转码成所需的格式(屏幕录播软件请百度)

四、网站介绍:

1、可汗学堂

2、网易课堂

五、幼儿园微课素材介绍

1、生活类、学习类、建构类、2、其他:安全、国旗下讲话之类。

微课程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蔬菜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为了使幼儿了解更多的蔬菜特征及营养,知道多 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教育幼儿多吃蔬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我设计了《我爱吃蔬菜》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幼儿知道吃的是蔬菜的那部分及蔬菜的功用。

2.教育幼儿多吃蔬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蔬菜,了解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实物:西红柿、萝卜、白菜、大蒜、土豆、菠菜、芹菜等若干。

2.几种常见的蔬菜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猜一猜,它们是谁?

又红又圆像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当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

兄弟七八个,抱着柱子过,听说要分家,衣服都扯破。(蒜)

一个胖娃蛙,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冬天拔,我们人人都夸它。(萝卜)

(2)小朋友真聪明猜的对,它们都是可爱的蔬菜宝宝,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蔬菜王国去参观,你们高兴吗?蔬菜王国里有许多蔬菜宝宝你们想认识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讲述

1.师出示实物,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自己看到的蔬菜宝宝叫什么?

2.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味道等观察蔬菜的特征。

(二)经验分享

提问:1.你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为什么?

2.你知道吃蔬菜的哪一部分?

(1)小组交流

(2)师小结

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叶、有的吃茎、有的吃花、有的吃果实。

三.实践应用

1.蔬菜是我们每天都吃的食物,吃蔬菜的好处很多,你能光吃就自己喜欢的蔬菜吗?

2.听故事《挑食的豆豆》

3.幼儿交流。启发幼儿讨论我们要和蔬菜做朋友,我们离不开蔬菜。

四.游戏《找朋友》

师做蔬菜国王,小朋友戴头饰扮蔬菜宝宝。1.找颜色相同的蔬菜宝宝。

2.找可以吃叶的蔬菜宝宝。3.找自己喜欢的蔬菜宝宝。

五.活动结束

小结:蔬菜宝宝有各种丰富的营养我们和蔬菜做朋友会使我们健康成长。

六.活动延伸: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微探 篇7

一、教学授课形式改革

笔者所在学校因为教师上课成本核算等原因, 一直以来采用的是“一对八”甚至“一对十三”的在教师琴房大组授课的形式。而这“八”乃至“十三”当中, 有从未受过钢琴训练的学生, 也有十几年钢琴弹奏经历的同学, 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接受一样的授课形式, 很难科学、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建议学生进校后, 教师详细了解其钢琴弹奏程度, 根据弹奏程度分组, 具体办法为:

1. 将进校前未受过钢琴训练的学生编为大组, 人数为1 0~2 0人, 每周2课时集体课, 主要学习钢琴基础部分课程, 持续时间为一学期或一年;这样的大组课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 如使用数码钢琴教室, 这样可以做到学生的分组练习、联弹、协奏等, 集弹、听、想、议、问、答于一体, 既缓解了课堂节奏, 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互动教学环境, 提高了上课效率, 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把相当于车尔尼《5 9 9》程度的学生, 分为4人一组, 每周1课时。

3. 将相当于车尔尼《8 4 9》程度的学生, 分为2人一组, 每周1课时。

4. 把相当于车尔尼《2 9 9》或以上程度的学生, 按3人2课时或1人1课时进行。

其中2、3、4程度的学生可在教师琴房进行授课。

二、中高年级学生提倡“教学互长”的教学措施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主要针对中小学音乐课进行, 因而很少有直接接触钢琴教学的机会。钢琴教师在钢琴课上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实践非常必要。教师可运用同伴互相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在钢琴课上自己互相指导、互相讨论。2007年Fredrickson在一项研究中发现, 如果有意识地让音乐学院高年级的学生去担任低年级学生的一些课程教学 (如一学期担任5节课的教学) , 这对双方的学习均有好处。因此, 组织高年级同学承担低年级的钢琴教学, 或者同年级钢琴弹奏程度深的学生教授程度浅的学生, 并由教师作适当引导与总结, 必然会对学生钢琴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为歌曲编配伴奏”能力

2006年11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将钢琴课程“与声乐教学相结合, 学生必须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歌曲弹唱能力普遍薄弱, 主要表现在键盘首调识别能力差, 即兴伴奏水平低, 或者是顾得了弹就顾不了唱, 能唱时手又跟不上等问题。诚然, 将弹唱综合能力的养成, 完全交付由只有短短的一个学年课时量的即兴伴奏课程来实现, 这确实使它“难以承受之重”。要想改变现状, 提高学生弹唱综合能力, 仅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一科之力远远不够, 应联合钢琴基础课程、声乐学科等共同完成。具体做法有:

1. 在一二年级的钢琴基础课上首先强调对基本功的夯实。要求学生熟练弹奏三升三降以内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 并强调边弹边用首调唱名唱音阶来熟悉键盘上各调的位置, 循序渐进地进行视奏与移调训练, 掌握首调识谱法和简谱读法。

2. 将声乐伴奏作品纳入钢琴基础考试范畴, 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研习声乐伴奏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伴奏视奏能力与即兴伴奏水平也得到提升。

3. 建议声乐老师在声乐课堂上布置学生互弹练声曲, 互相伴奏声乐作业, 加强学生声乐、钢琴的结合能力。

四、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1. 讨论、讲座、公开课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 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术研究观念普遍淡薄, 因而讲座或公开课内容、形式要新颖、多样化, 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 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 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 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2. 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在音乐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由于钢琴学习的年限短, 演奏技法提高也很缓慢, 要在短短几年内学有所成, 成有所长, 必须经历大量的弹奏实践, 特别是钢琴歌曲伴奏, 如没有大量的实践弹奏的机会, 要学好即兴伴奏课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 为学生适时地提供各种艺术实践机会非常必要。一方面, 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 特别是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 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 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定期布置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形式的钢琴小型汇报音乐会, 钢琴技能比赛等, 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 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 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机会, 充分展现自己。教师只需把关, 在活动以后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比, 找出差距。这样, 学生既可从中得到弹奏能力与表演能力的锻炼, 也可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一举多得。

摘要: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面对“一对多”的教学问题。本文就此谈一些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认为, 教学中学生宜根据实际水平进行分组教学;采用学生带学生的方式;强化即兴伴奏能力;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适应“一对多”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普敏.对高师声乐教师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8

微课程作为近年来网络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教育形式,在近年来的教育事业建设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持续升温。微课程,顾名思义,其特点在于微。课时简短,内容丰富,且在当下的教育需求中能够具备多元化的特征,因此而在我国教育体制建设中能够起到较大作用。作为视频教育的可行性途径,在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和专业性知识疏导中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而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视野下争议较多的环节,其发展近年来同样得到了持续关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往往在教育途径和教育内容上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学龄前儿童,其接受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足,且身心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教育资源的便捷性等问题,需要一个新的教育模式的建立。而在这两个问题上,主题微课程这一新体制具备一定的解决能力,因此在我国学前教育建设中,进行主题微课程教学十分必要,微课程也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阶段中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幼儿园教育中的微课程现状

国内现状。目前,我国在学前教育中微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建设的阶梯式进步,针对学前教育方向的微课程开展受到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主题微课程在国内教育体制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国内现有的微课程开发存在着开发手段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指导等问题。学前教育,面向的是我国学龄前儿童。此类受体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在受教育过程中的需求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灌输,而是更需要结合其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该年龄阶段学生较为缺乏的生活常识而进行结合的多元化教育。基于这一情况,主题教育这一新兴教育模式逐渐成为了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微课程作为主题教育的一大新型载体,其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可控性为主题教育带来了更多的组合方法,教师利用微课程作为载体进行主题教育,对现有的学前教育模式更加有优势。教师可以更加轻松的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深度发掘教学过程中的乐趣,且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更具便捷性。

国外现状。在国外的学前教育中,微主题课程的应用要比国内更加领先。国外的教育体制导致了教育方式的多元化,首先,其在授课过程中对多元化教学软件的应用更加频繁,充分利用着信息化时代网络教学所带来的便捷;其次,在教学理念方面,国外主要以幼儿心里建设为主体,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且在学前教育主题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当下,国外的主题教学方式主要存在着以下优点:首先,由于在教育体制整体而言重视人文精神建设,因此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较有优势;其次,由于主题教育是在网络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开展,因此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教学主题鲜明。且由于其在理论性课程之外进行的线下活动十分丰富,故在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强于国内,多领域多元化教育的建设十分完善。

学前教育中的主题微课程开发

根据上文所述,主题微课程作为现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其在学前教育的进行中对幼儿接受知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都存在着较大的帮助,与现今的学前教育教学开展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进行主题微课程开发十分必要。现就主题微课程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可行性,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中进行主题微课程开发。

开发主体。众所周知,幼儿园中直接与学龄前儿童进行教学接触的主要教育工作者就是教师。由于其与幼儿生活接触的频繁性以及在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中的主导地位,幼师作为学前教育中主题微课程开发的开发主体最为适当。且我国相关学前教育文件中也曾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的工作开展中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且较为灵活的执行。因此,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及引导的过程中更能直观的运用主题微课程这一工具进行诱导教育,且在课程的内容方面更容易把握教学进度和幼儿的接受程度而对现有的教学进程进行改善。

内容选择。由于学前教育其位置的特殊性,在主题微课程的内容选择方面同样需要足够的重视。由于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往往存在着受教育年龄偏低、接受能力不足等特点且往往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起步阶段,所以在对内容进行选择时应以学生为主出发,在内容的选择方面更多考慮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学习活动,主要涵盖了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五大方面,且由于接受能力的限制,在学习生活中应对其接触到的知识加以筛选,争取在学生进行主题微课程教育时接触到的内容同时兼顾其知识面的普遍性和知识深度的浅显易懂。除此之外,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生理卫生、手工绘画、亲子游戏、玩具制作、数字故事等都可以成为主题微课程的内容选择。

开发技术。由于主题微课程开发的难度较小,在学前教育的课程开展中更容易被掌握,因此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主题微课程开发阶段教师可以较为轻易的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往往通过智能手机或相机等基础设备就可以满足对微课程素材的采集。因此在主题微课程开发的技术方面不存在难度门槛,唯一需要加大重视的一点教师在进行素材采集时对素材质量的把握。在素材采集过程中应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控制幼儿接触到的内容,且在素材质量方面应加大重视。

全国微课程比赛文件 篇9

为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有关“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要求,组织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特制定发布此竞赛规程:

一、大赛宗旨

——此项赛事着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职业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重点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此项赛事着力搭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此项赛事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点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机制、新方式和新模式。

二、组织机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三、参赛对象

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师

四、比赛内容

本次比赛分为公共基础类和专业技能类两大类,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两组别。

1.公共基础类。主要指职业院校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法律基础、德育、历史、艺术 2.专业技能类。主要指教育部201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欣赏、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程。

目录》和2004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各类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

参赛教师参照公共基础类和专业技能类两大类专业及课程,选取有关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按照微课技术规范和标准录制微课,同时允许在两大类课程之外选题,制作微课并参赛。

五、参赛方式

1.组织形式。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参赛报名形式主要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同时接受教师个人经单位同意报名参加比赛。以学校为单位参赛需指定一名校级负责人,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参赛。

2.竞赛网站。大赛参赛报名、参赛作品提交和获奖成果发布均在“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进行, 有关比赛的通知、公告、规程、技术规范及评审规则等均在本网站及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同步公布。

3.报名方式。报名分学校报名和教师报名两个部分。

(1)学校报名:参赛学校负责人登陆“爱技能网”,注册成为网站会员,进入“微课大赛专区”,下载学校参赛报名表,填写加盖学校公章,扫描成图片后,通过网站上传,完成学校报名流程。

(2)教师报名:学校负责人完成学校报名后,教师直接登陆“爱技能网”注册成为网站会员,按要求填写个人参赛报名表,提交参赛作品、教学设计、课件等。

六、比赛阶段

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分为启动与立项、培训研讨与作 1.启动与立项阶段。2015年3月-5月,各参赛职业院校或教师可品提交、评审与表彰三个阶段。

通过“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注册报名,填写参赛报名申报书,确定参赛作品选题。每个参赛学校参赛教师数量不限,每位参赛教师限提交一份参赛作品。在此期间,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会议解读大赛规程、技术规范及报名组织事项等。

2.培训研讨与作品提交阶段。2015年6月-8月,大赛组委会将组织开展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制作技术等培训和研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制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参赛作品的质量。参赛作品统一在线提交至“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

3.评审与表彰阶段。2015年9月-10月,大赛作品提交后,网上公开展示,大赛组委会将参照参赛作品点击率等情况,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并对评审出的优秀作品及参赛学校或教师进行表彰。

七、奖项设置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设优秀组织奖和参赛作品奖,分别予以奖励。

1.优秀组织奖:面向各参赛院校,根据参赛教师人数、参赛作品质量等评选优秀组织奖,分别予以奖励。

2.参赛作品奖: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公共基础类和专业技能类分别按照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优秀奖若干的比例进行评选表彰。

八、其他要求

1.大赛指定网站为“中国职业教育视频课程网”(),只接受参赛作品在线提交,不接受光盘报送,参赛作品不收取评审费。2.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参赛者须同意授权赛事主办方享有3.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网络传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向社会免费开放,主办方授权相关单位享有专属出版权,出版后,原创者有署名权及获得报酬权。

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赛资格,责任后果自负。

九、联系方式

赛事联系人:轩照振(***)

孙林营(01052452581)

赛事专用邮箱:vikeds@126.com 赛事交流QQ群:171096589

微课程心得体会 篇10

安县桑枣中学赵天顺

2014年5月30日在安县教师进修校举办了“中小学教师为课程培训”,由绵阳市电教馆老师景吉星为我们讲解什么是微课程,以及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二、微课程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三、个人见解

微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11

关键词:“聋教育”;微课程;初中数学;运用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93-1

“聋教育”是特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方式的选择更加需要教育者引起重视。对于一般的教育而言,我们需要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播与疑难指导,而对于“聋教育”,我们更加需要在教育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组织开展学术与生活性的双重培养。因此对于“聋教育”的初中数学的教学,选择“微课程”这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方式就变得尤其重要了。那么,微课程科学是如何运用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呢?下文将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1.时间长短。

我们传统课程上,一节课时间大约为45分钟,而“微课程”一节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时间上要远远短于传统课程。时间短则专注力强,而聋校的孩子由于存在着感知能力上的缺陷,专注力普遍低于正常孩子,因此选择“微课程”更加符合学生们的学习规律。

2.知识点数量。

在我们的传统课程中,一节课一般包含了多个相联系的知识点,具有知识的连贯性。而“微课程”一般是针对一个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具有专注性。

比如,在我们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数学课程时,传统教育一节课大致会同时包含“有理数”,“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等多个知识点,而“微课程”一节课就只会以其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这种精讲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聋学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微课程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具体运用和思考

1.运用微课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特殊教育机构的孩子与正常教学机构中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是有区别的,特殊教育机构中的孩子往往更加敏感,因此在学习中也就更加需要带入教学情境。

比如,在我们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的时候,传统“聋教育”中由教师板书相关定理,绘制图形的方式往往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缺少教学情境,孩子们难以进入一种知识学习的氛围中。而运用微课程,则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实例,比如展示火车轨道,十字路口风隐含“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的生活实例,这样的展示就构成了一个“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教学情境,使得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学习之中。

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对“聋教育”下的孩子构成一种启发,有利于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微课程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聋学院”的孩子而言,学习要更加的困难,因此也就更加需要学习兴趣去驱动学习。因此我们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孩子们的学习从一种被动的状态转化为一种有兴趣为主导的主动学习状态。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便是增加我们教学的趣味性,只有我们的课程有趣了,学生们才能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兴趣,却并不等于说不能够通过改变事物的趣味性去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我们讲授七年级上册第四长《图形认识初步》的时候,如果只是板书相关图形的名称与描绘一到两个例图的话,这样的课堂就会是沉闷枯燥的,也会使得课程失去魅力,使学生们对相关学习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而运用“微课程”则可以在课程中插入相关知识为主导的小动画,是丰富多彩的图形在课堂上“活过来”。这种教学方式在视觉上大大的刺激学生,因此更加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学习兴趣,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学习发展认知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运用微课程为学生们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微课程往往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相对于传统课程而言,微课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比如,我们讲解“方程式”这个知识点时,由于方程式为初中数学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在课堂上将它完全掌握,而想要复习却无从下手。而“微课”的运用就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可以在课下通过自主观看“微课”来进行学习补充,且“微课”播发时带有字幕,更加有利于听力缺陷的孩子进行学习。在“微课”的观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快播”或者“慢播”,看一次或是看很多次,这就使得学生完全掌控课程进度,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教育必须顺应受教者才能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因此在“聋教育”中必须运用“微课程”对一般教学进行补充,这样既能够使聋校的学生们获得更好的体验,也能够大幅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微课程”的运用中,我们必须注重“微课程”本身的改造,我们必须强化其中以视觉为主导的教学元素,使之更加适应于“聋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对我们的教学法做出调整,务必使得我们使用的教学法符合学生们的学习规律。

[参考文献]

[1]张美怡.关于微课程运用于特殊教育的思考[J].沿海教育出版社,2014.

上一篇:写字比赛策划书优选下一篇:浮来中学献爱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