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金融分析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供应链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文以浙江省嘉兴市A银行和B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例,基于产业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通过银行视角,对金融机构和供应链服务商之间合作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产业链金融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业链金融分析论文 篇1:

数字贸易产业链金融、生态链金融分析

摘 要: 数字贸易概念蕴含三个层次,即数字产品营销的贸易、数字技术驱动的贸易、数字制造支撑的贸易。数字贸易中的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在维度上逐渐增加,对于金融服务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强。借助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和概率图模型(PGM)的有向分离(Directed Separation)规则进行分析,产业链金融的核心就在于信用价值传递,并通过传递进行产业链生态圈内的信用分享。产业链信用价值的传递途径有四类,分别代表着产业链生态链企业间的生产联系、商务联系、股权联系以及担保联系,建立在信用网络基础上的数字贸易企业共享着丰富多样的普惠金融服务。

关键词: 数字贸易 产业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

一、数字贸易概念及内涵

关于数字贸易的概念,目前全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说法。为了更好地定义“数字贸易”,理解产业边界及特征,经过梳理发现,目前对于数字贸易的理解一般来自两个层面:“数字产品”层面和“电子商务”层面。“数字产品”层面是指数字贸易可以理解为“数字(产品与服务的)贸易”,例如应用程序App、游戏、音乐、影视产品、文化作品、网络课程、数字化知识与信息交易等,事实上这是一个交易标的视角;“电子商务”层面是指数字贸易亦可以理解为“数字(技术驱动的)贸易”,与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货物贸易的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概念一脉相承,事实上这是一个交易技术视角。数字贸易(Digital Trade)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存在这样的二元解读,无可避免地会带来交流的歧义。本文研究的范畴将这两者统一起来,即数字贸易是传统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在交易标的和交易技术层面上的概念延伸,可以认为是对跨境电商的升级迭代(见图1)。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不仅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明显的改变和影响,也在重构和改变全球贸易模式和形态,其中“数字贸易”就是数字经济催生的一个全新概念。传统跨境电商模式在将来必然发展到数字贸易,未来没有纯粹的电商企业,也没有纯粹的线下实体,而是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线上与线下的高度融合。当前,国际贸易已进入数字贸易时代,国际贸易经历了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再到数字贸易的发展阶段。2019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服务贸易中有50%以上已经实现数字化,超过12%的跨境货物贸易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

传统贸易由区域型发展到全球型,主要驱动力来自科学技术的革命。数字贸易所反映的全球传统贸易的转型不仅体现在贸易标的由实体向虚拟化转变,而且反映在贸易方式由集中向分散化转变,其特征有普惠贸易、贸易碎片化、市场细分,以及中小企业、消费者参与全球贸易等方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统一的电商平台向分布式社交电商平台的转变,这是数字贸易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例如全球最大社交网络Facebook公司(日活跃用户数达8亿[4],每月有241亿活跃用户[5])2020年5月20日宣布了一项新服务:Facebook Shops。针对许多原本依赖实体零售或没有能力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家,为之提供网络平台展示和出售产品。商家不仅可以在WhatsApp、Message和Instagram Direct的聊天对话框中向用户出售商品,还可以在Facebook和Instagram平台的直播间里添加自己的产品,用户可以点击产品弹窗,直接跳转到产品购买页面,使人们无须离开应用程序,即可直接发现、浏览和购买商品。这对于传统电商例如亚马逊等将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

另外,全球数字贸易并非只是简单的跨境交易活动,其强调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以实现制造业智能化作为重要目标。因此,广义理解的数字贸易的内涵已经不限于交易本身,数字贸易的發生与其背后的生产市场以及关联产业都直接相关。即广义的数字贸易内涵中已经包含了供应链、产业链的概念(见图2)。

综上所述,数字贸易可以理解为涵盖三大范畴:

第一,数字产品的贸易:从交易标的角度来看,对数字化产品的交易,这也是狭义上数字贸易的内涵。

第二,数字驱动的贸易:通过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包括电子支付技术),通过电商平台在线实现产品、服务的电子商务。但数字贸易不仅包括了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货物贸易,也包括与货物交付相关的服务贸易,比如营销、支付、仓储、物流、通关、商检等产业链上所有服务环节。这也是对传统意义上电子商务所提供服务范畴的极大延伸(见图3)。

第三,数字支撑的贸易:这也是广义上数字贸易的内涵。即通过产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的智能制造,之所以能支撑着数字贸易的不断发展,完全得益于在供给端提供了交易产品的供应链与产业链。

二、供应链与产业链辨析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概念最早来源于纽约大学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演变为“供应链”。供应链的结构一般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及产品服务商以及往来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结合为一体,构成一个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完整供应链(见图4)。

其中注意两点:第一,供应链分为两类。供应链类型I,可以认为是M2M(Manufactory To Manufactory)模式。这种模式的供应链是在生产厂商之间形成的一种简单直接的模式。供应链类型II,可以认为是M2C(Manufactory To Customer)或者是M2B2C(Manufactory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也可以认为是第一种模式的衍生。正是由于具有通过非生产制造环节连通消费者的部分,使得供应链类型II区别于类型I,例如连接有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这也是我们常常在数字贸易中提及的供应链类型;第二,无论是模式I或II,供应链中属于生产制造的部分一般划分为其产业链部分,而且往往这部分并不是其产业链的全部。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交集的关系(参考图5所示),但如果只考察制造业部分,一般认为产业链范畴要大于供应链,因为供应链是仅对有供应关系连接的企业所构成的集合;而产业链则除此之外,还包含那些没有直接供应关系的企业,只要这些企业产品属于同一关联行业即可(见图5)。

总之,产业链是客观存在的,而供应链不构成供应关系就不存在。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深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分。①依存关系。产业链是供应链的物质基础,而供应链是针对某一产业链而言的。②维度关系。供应链是一维的概念,即从单个企业出发,涉及的是企业产品,其主体是企业及企业相关的供应商与销售商和用户,供应链涉及的范围只是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是二维的概念,即从整个产业出发,涉及的产品是整个产业的产品,其主体是行业或行业协会,因此产业链范围更广。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属性的概念。本文主要侧重于企业链这个属性。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一种产品生产分工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部完成逐步变为依托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实现全球范围的跨国分工与生产完成,从而形成了数字贸易产业链全球化的趋势。以产业链全球一体化为特征的数字贸易模式要求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规则也发生相应的变革。

三、数字贸易供应链、产业链金融

数字贸易的供应链、产业链金融可以简单理解为:在作为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升级版的数字贸易中,为其供应链、产业链所提供的一切金融服务活动的总称。

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贸易产业链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在深入理解数字贸易相关产业的基础上,运用新兴技术创新和平台化手段,逐渐实现了金融服务方式的转变和服务功能的提升,进而实现运营模式的升级和跃迁。随着数字贸易中企业的金融需求日益升级,互联网化、平台化、交易化的时代背景赋予银行业和各类金融服务企业拓展产业链金融服务供给的空间,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或核心企业基于自身的规模优势、业务优势和产业地位优势开展金融服务的供给,并构建系统的产业链交易平台,[HJ16mm]将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输出至产业链上。

四、数字贸易产业链金融、生态链金融分析

(一)产业链金融与生态链金融:服务维度的提升

产业链金融对产业中所有企业的金融需求统一进行全局考量,而不仅仅像供应链金融中只局限于有直接供求关系的企业之间,可以说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空间。以整个产业或者行业的视角,为完整产业链上的企业集群配置金融资源,提供普惠、高效、创新的金融服务,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产出效率,这是发展数字贸易产业链金融的意义所在。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产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为关键支撑的新型经济形态。而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对数字贸易中的产业链金融进一步拓展维度至数字经济,其金融服务可以上升为数字经济生态圈中的生态链金融(见图6)。

中国拥有两千多个散落在各省市的产业带,如果用线上的方式把他们聚合起来形成产业链、生态链,那么金融服务与创新将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为产业链和生态链提供的金融服务形式多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包括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贸易清算结算系统、跨境人民币交易等要素市场,皆可为之提供金融服务。

(二)数字贸易产业链金融核心:信用价值的传递

在数字贸易产业中,传统的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正逐渐转向升级为面向整个产业链升級发展的产业链金融,同时也更进一步探索由产业链相关方共同组成的整个生态不断升级的生态链金融。

由于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最大特点是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技术,其显著特征是产品和资产更大程度的虚拟化、无形化,因此弱化了传统意义上通过实体产品和资产抵押方式获取金融服务的可行性。其次,在全球数字贸易中,信用流动是最便捷的方式,跨国建立起有效的跨国信用体系、让信用资产化、价值化,可以促进跨境贸易金融便利化、助力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中获益。因此,数字贸易产业链更倾向以信用方式来获得金融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金融的核心作用体现在链内信用价值的传递。在数字贸易整个产业链生态链中,起到关键信用输出的企业主要有两类:平台型企业(假设有多个,分别为P1…Pn)和产业链核心类企业(假设有多个,分别为C1…Cn)。

我们可以用贝叶斯网络(BN:Bayesian Network),又称为信度网,来建模和描述产业链金融。对于任意的随机变量,其联合概率可由各自的局部条件概率分布相乘而得出式(1):

[BF]p(x1,…,xK)=p(xK|x1,…,xK-1)…p(x2|x1)p(x1)[JY](1)[BFQ]

根据此贝叶斯网络,可知所有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式(2):

p(x)=∏[DD(X]i∈I[DD)]p(xi|xpa(i))[JY](2)

其中pa(i)是节点i的parents(父母)节点。

在贝叶斯网络中,两个变量X和Y如果直接相连,则表示它们之间有直接依赖关系,对X的了解会影响关于Y的信度。在这种意义下,我们称信用能够在两个直接相连的节点之间传递。另一方面,如果两个变量X和Y不直接相连,那么信用需要通过其它变量才能在两者之间传递。如果X和Y之间的所有信息通道都被阻塞,那么信息就无法在它们之间传递。而产业链金融相比较于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就在于增加了信用传递的公共节点,打通了原本被阻塞的信用通道。假设产业链中我们有Xi(i=1…7)7个企业,P(Xi)代表第i个企业的守信概率或信用度。其中X1、X2、X3分别是不同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他们为上下游企业X4、X5提供信用背书,当然如图7所示X4、X5又通过信用传递,为企业X6、X7进一步提供金融信用。我们可以通过下述例子并结合贝叶斯网络理论,明显地看出产业链金融对于企业增信的影响。

首先假设存在两条无关的供应链SC1和SC2,其中SC1中包含企业X1、X3、X5、X7,而SC2包含企业X2、X4、X6(见图7)。

借用图论中的有向分离(Directed Separation)规则,我们可以推断出:

第一,通过X4的已知信用,产生了Collider(碰撞点)[6]从而使得X2、X1;X2、X3信用关联不再是相互独立的(Head To Head[7]类型),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增信。

第二,通过X4的已知信用,X2和X7信用依然是相互独立的,相互并不能进行增信。但是X7同时也是X4、X5的碰撞点,因此可以通过X4、X5进行增信。

在数字贸易中通过打造平台赋能信用生态,在交易中、在融资中,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处于末端的中小微企业的弱势地位,让信用价值由核心平台和核心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多级传递,甚至通过线上化实现实时传递,将企业信用价值变现,这才是数字贸易产业链生态链金融的核心。

在将企业信用价值变现的过程中,在探索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服务和为实体经济服务过程中,要积极拓展思路。例如产业链金融不仅仅可以像供应链金融一样做债权服务或者资金支持,还可以从股权角度通过深入相关产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介入整个产业给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经验分享,让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附加值,从而为整个产业带来赋能和增值。

(三)产业链信用价值传递分析:四大途径

通过分类分析,产链链内信用传递的主要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见图9)。

1供需信用传递(生产联系)。在产业链中,存在紧密供需联系的供应链,链上企业间可以通过原材料和產品建立的生产联系,来实现信用的传递。这种信用传递方式就是供应链金融所采用的信用传导与增信方式。

2商业信用传递(商务联系)。在产业链中,针对并无供需关系但有商务往来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商务联系来实现信用的传递。商务联系与生产联系的区别在于联系的紧密程度,生产联系一般指短期内无可替代的关键供应商,而商务联系则是近期内可自由选择替换的供应商,增信程度会有所区别。

3资本信用传递(股权联系)。资本链接传递通常是指通过股权关系或者实际控制人关系构成的网络体系进行信用的传递。在这个网络体系下,集团内部母公司或者核心子公司输出信用,从而保障集团内部其他企业获得产业链金融服务。

4互保信用传递(担保联系)。在产业链中,针对并无供需关系也没有商务往来和股权关联的企业之间,可以单纯通过担保联系来实现信用的传递。在这个模式下,由信用较高的核心公司输出信用,从而保障产业链内其他企业获得产业链金融服务。当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借助互保增信进行融资。一方面可以提升获得资金支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总之,数字贸易利用其数字化优势,将整个供应链向上游延伸联网而形成产业链,更进一步将产业链集群形成生态链,对于链上企业的信用传递与增强,并获得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ZK(#]黄奇帆新形势下全球产业和贸易的新格局新趋势[J]中国经济周刊,2019(01):37-39+36

[2]肖瑾,李政浩,周小琪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走向21世纪的多边规则[EB/OL]https://www chinalawinsightcom/2018/04/articles/e-commerce/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走向21世纪的多边规则/,2018-04-24

[3]Salvador Rodriguez马克·扎克伯格宣布上线Instagram Shops,便于电商销售产品[EB/OL]https://36krcom/p/807337286025606,2020-07-24

[4]驱动中国Facebook财报出炉:每日用户数量超8亿[EB/OL]https://newsqudongcom/article/167957 shtml,2020-04-25

[5]驱动中国脸书月度用户数量达232亿,超过了全球基督教徒的总数[EB/OL]https://newsqudongcom/article/167957shtml,2020-06-13

[6]qjgodsD-Separation:一种概率图结构独立性的判断方法[EB/OL]https://blogcsdnnet/a358463121/article/details/94555888,2019-07-03

[7]XGBoost概率图模型之贝叶斯网络[EB/OL]https://blogcsdnnet/u012771351/article/details/53031468?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_t0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edu_weight&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_t0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edu_weight,2016-11-04

[8]万联网陈盛东:应收账款融资确权从0到1,金融科技是如何做到的?[EB/OL]https://wwwjianshucom/p/360a55054f8c,2018-11-09

[9]21世纪经济报道银保监会发布“商业保理”监管文件:2020年6月末前清理完成存量[EB/OL]http://financeifengcom/c/7rBzgo1jQ4u,2019-10-30[ZK)]

[10][ZK(#]邵理煜中国光大银行:创新供应链,构筑生态圈[N]中国信息化周报,2020-07-20(015)

[11]国资小新企鹅号“多家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线,立足产业链服务上下游”[EB/OL]https://newqq com/omn/20200724/20200724A04CZB00html,2020-07-24

[12]陆国红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链的融合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6(06):70-73

[13]王晖信用保险创新产品“贸易融资信用保险”或将成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新突破?[EB/OL]http://www rhd361com/special/news?id=867f7efcdc544bdf9e91c0a0 da27648f,2019-12-22[ZK)]

(史浩、戴小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作者:史浩 戴小红

产业链金融分析论文 篇2:

基于产业互联网视角的供应链金融研究

摘要:供应链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文以浙江省嘉兴市A银行和B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例,基于产业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通过银行视角,对金融机构和供应链服务商之间合作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 企业 供应链金融 产业互联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6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及存货规模分别为16.6万亿元和4.2万亿元;中国银行业协会估计,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供應链金融市场规模约为13.7亿元;供应链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基于产业互联网视角就如何做好、做深、做强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研究,通过A银行和B企业的分析,提出相关拓展思路及对策建议,为经济平稳运行打上一剂强心针。

一、产业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透视

供应链金融是根据上下游企业间的真实贸易,通过锁定未来现金流,提供整个供应链条企业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有以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为主体的核心企业,有以存货类、信用类为主导的物流公司、电商及第三方服务平台,不同供应链主体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各有千秋。我国银行业1999年率先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因其在资金流和信息流管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通过核心企业承担实际责任的不同,将它分为核心企业承担最终偿付责任和链条企业承担最终偿付责任两大类,其产品风险偏好和流动资金贷款相近。同时,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容易把握货物的运输和仓储,而电商和第三方服务平台基于数据优势,则对于信息流的把控更加到位。

(一)研究的意义

在产业供应链中,生产与销售周期、价格、需求等因素的波动将使企业在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上处在一个非均衡的状态。通过借力产业互联网,从链条的整合方面,可以实现产业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再造,可以去除供销通道中低效无用的冗余环节,通过共享模式汇集产业服务资源。

1.从银行端视角出发,和产业互联网相结合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出于对行业、客户审慎性的考虑,目前只考虑针对蚂蚁金服、腾讯、百度、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合作。针对头部互联网企业虽然存在“一户一策”的合作方案,但合作主要方面集中在结算领域,而因为缺乏第三方服务平台的真实交易数据,信贷投放仍然需要通过银行内部尽职调查。

2.从风险管控角度出发,通过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甄别风险点,达到技术赋能的目的。从信用的传导方面,产业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可以极大优化链条内的信用传导,打通产业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商流。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55个城市、269家企业成为供应链金融试点企业,国家层面也在全力培育领先的全球供应链企业。然而,根据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协会最近的市场调研结果,目前放贷规模在10-100亿之间的成熟型服务商数量占比仅为26%。一个优秀的供应链条中只有30%的供应链商可以被供应链金融产品覆盖。融资服务提供者往往只愿对一级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这暴露出来的是信息真实性无法传导的窘境。在产业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是各大供应链商纷纷由C端金融转向B端布局,然而供应链金融对产业场景和产业供应链各个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挖掘仍然不够细化,供应链模式、盈利能力、资金的需求强弱和周期性各不相同,如何基于产业场景进行解构和建构尤为重要。

二是单一金融机构或者供应链服务商的能力局限,如何提升协同能力、连接能力和ICT能力;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搭建智慧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真正解决信任问题,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1+N”转变为“互联网+1+N”,以真正发挥互联网优势。

三是完善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化建设问题。例如,国内尚无完善的动产质押平台与有关法律法规;人行质押登记系统不对应收账款真实性负责,应收账款的转让登记实质上并未实现法律关系上的转让。2020年4月24日,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就是为了推动应收账款票据标准化,解决票据真实贸易背景,使应收账款受到《票据法》保护。但对供应链平台的业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和系统安全保障要求较高,且供应链票据必须是电子商票并在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尚处于试水阶段。

(三)风险分析

1.法律与监管方面。目前供应链金融方面仍未出台独立的法律体系,供应链金融本身正处于创新与裂变的前夜,而法律与监管的滞后极易导致物流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信息流融资中出现较大风险,进而传导至整个供应链。

2.竞争与协同方面。一方面行业竞争的加剧将可能导致协作成为空谈,甚至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政府应适时引导各供应链主体加强合作,打击不法的供应链金融主体及违法违规行为。

3.信用与标准方面。供应链融资多环节多主体的特征导致信用的真实流转出现瑕疵,如何确立标准可信赖的模式事关信用传递的真实有效。

二、嘉兴市A银行和B企业供应链金融分析

(一)嘉兴市A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分析

1.A银行供应链金融2.0模式。A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仍然是根据系统直连核心企业为核心的线上的供应链金融,也就是供应链金融2.0模式,即“1+N”。A银行搭建的供应链金融融通平台是建设银行通过其子公司C基金公司,并和国家电网、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多家央企一起设立,进而用来搭建银行端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平台推出了名叫“融信”的E产品,产品通过锚定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实现信用多级流转,并可拆分使用。核心企业既可以持有到期,也可以再向供应商全部或部分转让,也可通过融资产品E直接向银行申请融资。“融信”并无追索权,谁持有“融信”谁便获得其相应的权利,而“融信”主要占据的是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核心企业将为持有“融信”的上级供应商提供网络保理,每项业务最终都会上报建信融通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起到的是放款中心的作用。A银行虽然未能掌握供应链中的物流情况,但是掌握了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在真实交易的背景下,线下控制核心企业风险,确保线上信用层层穿透。

E业务优势巨大,是A银行的新型网络银行产品,功能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类似,但E产品全流程线上操作,融资最快T+0当天到账,具有收款有保障、融资价格低、拆分灵活、到账速度快、简单省心且安全级别高的核心优势。

对于基层客户经理来讲,E业务相比较传统信贷业务,工作量大幅降低,可以有效加速资金流动,改善企业现金流情况。对于核心企业,其较高的信用层层传递真正普惠供应链条的中小企业,只要做到产业链协同,就能实现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提升,同时收集链属企业的信息,方便供应链数据的完善,打造供应链生态圈。

2.A银行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及拓展思路。首先,由于缺乏完全主导性的核心企业,各个核心企业之间关联性不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和各个核心企业之间进行反复的确认与证明,金融的服务效率较差。如何在未来产业链条之间的竞争中实现有效的服务值得深思。目前除了在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大多数供应链条仍缺乏协调管理。E业务也大多只针对一个核心企业开展,缺乏核心企业相互之间的互动。目前拓展的思路是针对多个核心企业之间的关联,做好核心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之间的融合。

其次,要想方设法在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多级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平台要实现标准统一、普适可拓展,实现交易结算数据的互通有无。通过将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物流公司及金融服务机构逐步整合吸纳进来,可极大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并汇集数据。目前E业务仍然处于供应链金融2.0阶段,未能有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除此之外,虽然放款环节仍然可以和多银行渠道对接,但供应链只针对建行系统内的客户开展,多个银行之间不能建立统筹协调的供应链体系,缺少多维度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必将缺少多维度的企业合作,也无法将此项业务做深做透。

另外,由于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依赖与银行提供的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封闭管理,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愿意进入封闭平台内进行交易和结算,这无形中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部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上的业务属于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法律上并不禁止,但实务中存在合规风险。E业务仍然存在法律上的部分瑕疵,也提高了管护权客户经理尽职调查的难度以及贷后管理落实的困难,信用多级流转实际落地中存在风险。

(二)嘉兴市B企业供应链金融分析

1.B企业的供应链3.0模式分析。B企业是典型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早在2011年B企业主要通过线上数据库,为化工行业的公司提供包括化学物的反应路径、核磁图谱、工艺路线及海关数据。随着接入查询的供应商增多,B企业逐渐演变为撮合交易服务,为化工行业的公司提供B2B业务。这得益于前期足够全面的数据积累,如B公司已经集合全球4500万条化学信息和7000多万种化合物,因此B公司具备了充足的业务流量。然而,撮合业务很容易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B公司通过三年多线下的全覆盖式的探查,包括对省级化工园区企业生产及销售规模的调查,提高了信息匹配的精度,逐渐开始进行一部份自营业务,通过扮演供应商角色赚取差价。而化工产品账期长、易拖欠的问题一直较为严重。刚开始,B公司尝试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资金匹配,但P2P平台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问题,2016年以来B企业开始与保理公司以及银行合作。

B企业主要接入平安银行及广发银行,平台通过筛选符合银行要求的客户推荐给银行,银行会给予B企业一定授信额度,通过线下尽调和业务申报,给予B企业推荐客户一定的融资额度。通过B企业掌握的信息流和银行线下尽调防范金融风险,然而这种模式实际成本较高,无法匹配低额、高频、短期的融资需求,且實际操作成本较高。

2017年,B企业和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合作,接入了线上化第三方交易系统和线上结算系统。通过系统端的对接,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一方面掌握了客户贸易信息、交易结算信息,虽然目前仍然需要通过网银端支取,但已经可以摆脱线下繁杂的尽调,通过控制信息流和资金流,完美实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落地。目前B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接非银金融机构的“行易通”及对接银行的“银企通”,主要针对供应链下游企业;第二类是针对应收账款的“赊销通”和货压类融资的“企融通”,主要针对的是供应链上游企业。目前,B企业每年供应链金融融资规模可达10亿元,在B企业供应链金融撮合业务中,70%业务合作为银行,10%的业务合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2.B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及拓展思路。B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3.0模式,B企业目前对接银行的供应商中,主要还是以中型客户为主,目前客户群体中仍然存在大量“长尾”客户群体,这类客户融资金额较少,单个订单可能只有30~50万,账期约为3~6个月,单户年融资金额约为100~200万左右。这是目前B企业资金端触角无法涉及的客户群体。而通过大数据风控对信息流的把握、交易系统对资金流的把握以及通过“云仓库”对物流的掌控,完全可以实现完美的风控。目前B企业拥有20多万家注册会员,数万家交易客户,而仅有数千家供应链金融参与单位,B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中的普惠业务进行拓客。

目前,B企业供应链金融依然是一个集中化的过程。而区块链技术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虽然对B企业威胁较大,但B企业仍然要探索去中心化后的供应链金融何去何从。另外,可以看到B企业仍然是在打造以核心平台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仍然无法实现信用的多级流转。传统意义上讲,仅能为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提供融资,无法满足二级供应商的融资需求,也不能满足不同供应链条之间供应商之间的融资需求。究其原因,是无法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层层传导,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的就是物流、合同和资金信息的真实不可篡改。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三流”信息的掌控,核心企业可以逐步扩展到中小型企业,对整个链条的金融需求测算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B端市场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点,短期应找到做大做强的支点。

供应链金融发展不光是简单的技术性问题,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需要主次有别,供应链的链条之间的成熟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建筑类和化工类企业就是供应链金融扎根的绝佳土壤。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输送金融血液的“主动脉”,在短期内应该承担起供应链融资发展主力军的角色,以足够的风控实力和服务能力去统筹对接大数据公司、供应链核心企业、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服务平台。

短期内商业银行要解决以下痛点:一是找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几个关键行业作为突破口,真正深入产业链条。二是提高风险容忍度,不良率可较全行不良率增加5%,开发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技术,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抛开客户信贷政策,仅参照行业信贷政策,用数据说话。三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针对不同的行业开发出适配性较高的企业ERP系统;积极谋求和各供应链金融主体之间的合作,真正做到“一户一策”。

第二,從中期来看,需要完善供应链发展的基础化建设,做到多链条协同。一是搭建完善的动产质押平台并通过立法进行保护,搭建真实可靠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并逐步推动应收账款的票据化。二是加强对信息披露的重视,抓牢信息真实性的首道关卡;提高评级与审计的广泛性,降低中介机构费率,增加信息披露的渠道,实现数据的供给全面、处理及时与应用广泛。三是增加信息安全的管控,从法律上真正重视创新对信息安全的挑战,从教育上提高民众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从技术上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

第三,从长期来看,只有实现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全面应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苏应生,张宇婧等.供应链买方中介融资模式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视角[J].财经科学,2020(05):43-51.

[3]姜浩.信用多级流转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与国内实践研究[J].西南金融,2019(09):33-39.

[4]邓黎桥,王爱俭.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理论与实践[J]. 国际金融,2019(5):23-28.

[5]申云,李京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9(02):46-53.

[6]张玉婵.科技型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规避研究[J].天津经济,2019(08):31-35.

[7]张伟,崔万田.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模式及管理对策[J]. 改革与战略,2018,34(4):54-59.

[8]胡慧慧,傅为忠.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方法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J]. 武汉金融,2016(3):51-55.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嘉兴分行

作者:俞树杰 向贇

产业链金融分析论文 篇3: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塑像落成 等

我国首个文化产业

项目服务平台上线

中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于2013年11月9日在第八届北京文博会上线。据介绍,这是中国第一家提供全方位文化产业项目服务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整合政府、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资源,汇集数千个覆盖全国、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文化产业项目、上万条财务数据和项目资讯。该平台由中国人民大学联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专家,研发了全国唯一的文化企业信用评级系统、文化产业项目评价系统、版权资产价值评估系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金融分析系统。

此外,中国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还可为用户提供文化产业线下项目对接、文化金融专业培训、文化金融决策咨询、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文化企业融资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据了解,该平台未来将全面覆盖电脑、手机等移动多媒体终端,全面支持IOS、安卓等主流移动平台,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等主流移动终端。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塑像落成

2013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家协会(前身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贺绿汀同志诞辰110周年。2013年11月16日下午,贺绿汀纪念塑像落成仪式在上海市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意遐苑举行。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王依群,上海音协秘书长郭强辉等与文艺界代表,贺老生前的同事、学生及家属代表出席揭幕仪式。贺绿汀纪念塑像由雕塑家严友人创作完成,铜像高3米,上部为贺老半身像,下部为流线型基座。随着纪念塑像的落成,贺绿汀同志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也拉开了序幕。2013年11月下旬及12月中旬,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纪念座谈会和音乐会,《牧童短笛》《游击队歌》等经典音乐作品在贺绿汀音乐厅再次奏响。

(上海市文联)

上海音乐学院首届

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圆满落幕

本刊讯 上海音乐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整个赛程历时两周,并于2013年11月6日进行了隆重的总结会及颁奖仪式。此次大赛不仅是对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考察,更是青年教师展示教学风采、促进自身成长的一次机遇。

大赛初赛共有4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以10~15分钟多媒体说课形式展现教师的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共19人进入决赛。决赛采取深入课堂听课的形式考察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养、教学效果等多方面教学要素,全面衡量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上 音)

首届海峡两岸

胎教音乐节在京举行

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和北京宝岛妇产医院联合主办的“HELLO BABY——首届海峡两岸胎教音乐节”在北京宝岛妇产医院举行。据该院院长余坚忍介绍,首届海峡两岸胎教音乐节由“宝岛音乐胎教体验营”和“两岸胎教音乐会”两部分组成。2013年11月16日至30日期间的“宝岛音乐胎教体验营”为报名参与的准爸爸妈妈们提供音乐胎教体验、美术胎教体验、精品瑜伽胎教体验及台式医疗全体验等精彩项目。

20万台日本废弃钢琴流入中国

翻新乱象愈演愈烈

上世纪90年代,日本钢琴普及率逐趋饱和,由此开启了日本废弃二手琴流入中国的贸易大幕。每年数万台质量不一、历史无迹可循的二手琴进入珠海、上海的翻新工厂,零件偷换、以次充好的猫腻层出不穷,在过去五六年里竟累积了20万多台。

(转自新浪财经)

东莞首场民族音乐走进校园

聆听国韵,品味经典。2013年11月17日,东莞第六高级中学举办的全市首场民族音乐会给全校3600多名师生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当晚,音乐会采取讲解与演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著名指挥家、星海音乐学院李复斌教授指挥。

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是东莞六中继芭蕾舞精品赏析、交响音乐会赏析之后第三次将高雅艺术引进校园,旨在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

本次“聆听国韵,品味经典”音乐会是东莞中小学首次系统地引进民族音乐赏析专场供师生欣赏,此前在东莞市中小学尚无学校如此系统地引入民族音乐专场的演出。

上一篇:护士护理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扶贫帮扶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