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产业链分析的论文(共10篇)
关键词 数字出版;技术;网络;平台
伴随着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数字化浪潮和网络发行商冲击下的国际传统出版商遭遇了寒冷的冬天,数字出版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
1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1 政府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数字出现产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家已经将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后出台了《数字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 (园区) 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数字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期,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要达到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的25%, 并且要在全力建立10家左右具有各自突出特色、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园区或数字出版基地。
1.2 技术逐渐成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目前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 工业与信息化部发放“4G”牌照后, 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对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另外经过我国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与研究, “联讯读报4.0”技术平台的推广和应用, 标志着我国由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的开始。
1.3 媒体融合加速
2013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将新闻出版部署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两个部门合并到一起, 媒体产业“分隔发展”的局面被打破, 是媒体行业形成了科学、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 有利于促进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互联网络成为数字出版行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也加速了数字出版产业与传统出版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2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理念落后
“传统出版业有内容优势, 将永远保有对数字出版的话语权”是传统出版界根深蒂固的理念, 这种落后的传统思想理念,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随着我国“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了重大冲击, 如果传统出版产业不能够尽快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中“解脱”出来, 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 在未来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2 数字出版产业缺乏标准建设
出版行业具有其特殊性, 必须坚持前置许可制度, 实行准入退出制度, 而且还要制定系统和完善的行业标准。传统出版行业相对于数字出版行业而言, 起步早, 发展期长, 因而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比较完善, 但是数字出版行业却正处在起步阶段, 并且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领域需要处理和解决, 因而管理体制、行业标准、运行机制仍然不够理顺, 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有阻碍作用。
2.3 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十分短缺
人是简略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 人才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竞争的资源。人才是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基础, 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都需要由人才来研发和执行, 因而人才问题对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出版行业人才资源非常紧缺, 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随着数字出版行业的蓬勃发展, 其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 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瓶颈。
3 保障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3.1 积极创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理念
积极创新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拥有新鲜血液, 各级数字出版企业要以《数字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为指导, 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数字出版业的营销模式, 普及和推广数字出版产业, 努力把内容资源优势转化为数字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各种通讯工具, 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等进行数字新闻资源的传播, 另外我们要抓住4G网络的发展机遇, 利用先进的技术, 提高人们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度。
3.2 积极加快数字出版产业标准化建设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基础, 目前其出版行业内的一些规范还不明确, 出版社与出版社之间存在着内容不规范、格式不统一的问题, 制约了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加快数字出版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我们要不断加强数字出版标准的复合性测试和认证, 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对产品或对服务与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复合程度进行测试, 保障数字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使数字出版行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3.3 不断加快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资本, 21世纪各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谁掌握了最核心的人才, 谁就拥有取得成功的资本, 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快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培养。面对数字出版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我们一是要在高校内设立相关专业, 开设专业的课程, 培养拥有高技能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快对现有人才的业务知识培训与交流, 加快经验积累,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 不断培养复合型人才, 完善我国现有的素质出版产业的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 数字出版产业具有储存空间大、检索方便、便于查询、成本低廉、保护环境等优点,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面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要创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理念, 加快数字出版产业标准化建设和加快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培养, 保障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该文件的通过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怎样抓住机遇保障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各级部门的关注问题。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肖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区域、阶段的视角[D].南京大学, 2013.
[2]胡钧.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D].河北大学, 2011.
[3]王斌, 程静微.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潜力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4 (2) .
[4]赵晨羽.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探讨[J].传播与版权, 2014 (12) .
数字出版服务产业概览
1.数字出版市场容量
数字出版主要由提供原创内容的出版机构、数字出版服务供应商以及提供传播平台的渠道、媒介等三方参与者共同构成,其服务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其服务的数字出版环节主要有:内容资源数字化、编辑加工数字化、印刷复制数字化和内容管理数字化等。
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一定市场规模。据《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市场规模达213亿元人民币,2010年增长至1051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73%。
2.数字出版服务领域
数字出版服务不仅可应用于传统出版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目前主要分布在文化出版以及商业机构精准商业资讯领域。
其中,在文化出版领域,国内文化出版产业已进入数字化转型升级时期,数字出版服务市场具有较大市场潜力;而精准商业资讯领域中的数字出版服务市场情况也许尚不为多数人熟知,因此,以下将对其做重点介绍。
(1)精准商业资讯的概念
精准商业资讯是指在商业领域使用的,向目标人群传递特定商业信息的精准营销媒介。精准商业资讯的核心是信息分类和客户分类,目的是为目标人群提供其所需的分类信息,实现高效信息检索。因此,在客户分散、信息海量的情况下,其效果十分显著。
精准商业资讯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是仅次于报纸、电视的第三大媒体,如图1所示,其产品按形式不同可分为商品信息、海报、生活资讯、产品手册、旅游指南、会员手册、手机彩信、电视购物目录等。部分精准商业资讯样刊如图2所示。
(2)数字出版服务对精准商业资讯领域的影响
如图3所示,传统精准商业资讯的制作需要客户方、策划公司、摄影公司、图文公司、印刷公司、物流公司以及资料管理等多方的参与合作,由于涉及人员众多,因此难以制定统一标准、模块化程度低。在商业资讯制作涉及的客户需求分析、创意设计、编校定稿、色彩管理等领域中存在诸多不便,如客户在制作过程中须调整具体需求时,传统模式下,参与其中的策划公司、摄影公司、图文公司、印刷公司均须做出调整并保持协商一致,沟通效率低、成本高,且运作模式复杂。
而在精准商业资讯领域,数字出版服务能够替代传统的作业方法和工作流程,形成在线方案策划、中央图库、在线创意设计、图文制作、远程编校、色彩管理、数字化印刷生产、数字信息发布、数字物流、数字资产管理等完善的配套应用,以实现即时、在线、高效的数字化沟通,将传统业务完全整合在同一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推动精准商业资讯领域传统出版模式的转型升级。
(3)精准商业资讯领域的市场容量
从全球来看,精准商业资讯行业的发展与国民消费水平息息相关。以美国为例,其消费市场发展较为成熟,零售市场规模相对稳定,2010年零售市场规模已超过4万亿美元。
在此影响下,美国精准商业资讯市场成熟度也相应较高,以DM产品为例,如图4所示,2005~2013年美国DM市场发展状况良好,其规模占零售市场的比例维持在0.7%左右,2010年其市场规模已近290亿美元,处于稳定发展期。
再看国内,目前国内精准商业资讯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我国人均能收到10件左右的精准商业资讯,而欧洲消费者每年人均收到88件,美国则高达700件。随着国内消费市场逐渐步入升级阶段,与消费市场紧密相关的国内精准商业资讯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我们可以将国内情况与美国做进一步的比较。2010年美国零售市场规模约为4万亿美元,同时美国精准商业资讯市场规模达290亿美元,占零售市场规模的0.7%。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零售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如果国内精准商业资讯市场占零售市场规模的0.1%计算,则国内精准商业资讯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
数字出版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国内数字出版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我们可以从文化出版及商业零售机构精准商业资讯这两大部分入手,分别进行分析。
1.文化出版领域的数字出版服务竞争格局
随着我国文化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国内已有部分大型文化出版企业通过逐步投入软硬件设备及人才,自主进行数字化转型,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中小型文化出版企业由于受技术实力、专业分工、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主要以传统出版模式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文化出版产业逐步市场化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未来专业数字出版服务企业将进入文化出版领域,并推动国内中小型文化出版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
2.精准商业资讯领域的数字出版服务竞争格局
精准商业资讯领域的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传统服务模式和数字出版服务模式两种。其中,传统服务模式主要集中在竞争激烈的区域市场,相关供应商不具备一体化、数字化、在线服务能力;而数字出版服务供应商通过在线数字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市场份额逐步增大。
目前,国内规模企业中具备一体化数字出版服务能力的主要有华道佳集团(Altavia)、当纳利集团(RR Donnelley)、上海四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4space),竞争格局较为稳定。而其他区域性非数字一体化出版服务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市场较为分散,多半局限在区域市场,因而多以传统出版服务模式为主,或只提供单一及部分数字出版服务模块。
(1)华道佳
华道佳集团作为一家法国上市公司,是欧洲领先的出版服务供应商,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华道佳集团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均设有分支机构,主要服务于家乐福、屈臣氏等全国性客户,而服务项目中也包含为其提供精准商业资讯领域的数字出版服务。
(2)当纳利
当纳利集团作为全球大型印刷整合服务商,拥有超过146年的历史,为全球超过6万余名客户提供一站式整体传播方案服务,力争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回报、高质量的传播方案,目前在国内综合性商业零售领域主要服务于沃尔玛。
在精准商业资讯领域,当纳利主要提供一站式整体传播方案服务,包括印前媒体制作、印刷制作、物流配送等。
①印前媒体制作
在印前媒体制作方面,当纳利可提供从传统的印前处理到全面的印前媒体服务,如高精度扫描、色彩管理、设计、排版、文件管理等服务。
②库存、物流管理
当纳利还为客户提供库存管理服务,他们可根据订购的特点,帮助客户进行库存预测、计划、执行和控制;另外,当纳利凭借全球超过600个生产服务网点和广泛的物流网贴近客户,以及时、完整地将产品运送到客户手中。
(3)上海四维传媒
上海四维传媒是国内数字出版服务的先行者,在国内市场率先将数字出版整体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精准商业资讯领域,是行业运营模式创新及数字出版技术应用创新的引领者,在国内精准商业资讯领域的数字出版服务产业中居于先进行列。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促进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出版产业自主创新、优化升级,加快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现就促进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出若干意见如下:
一、本市促进发展的数字出版企业,是指从事以下经营业务的企业:
(一)从事数字作品的制作、集成的;
(二)从事数字作品的存储管理的;
(三)从事数字作品的传播与搜索的;
(四)从事数字出版物的销售的;
(五)从事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技术和咨询服务的;
(六)从事与数字出版相关软硬件的研发和销售的;
(七)从事数字内容与教具、文具、玩具等生产结合的。
二、本市新闻出版、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做好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资质认定和权益保障等领域的服务保障工作。
三、研究制定本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定期发布本市数字出版产业引导目录,不断完善数字出版产业引导目录的形成机制,建立和逐步完善本市数字出版产业分类统计、运行监测和分析发布制度。
四、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数字出版领域、从事数字出版经营业务,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环境。
禁止违法设置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准入障碍。
五、支持数字出版企业发起成立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探索建立数字出版企业间、行业间交流协作机制。鼓励有关主管部门将可以由行业组织承担的各种管理、服务职能转移或者委托给行业组织行使。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数字网络领域列为打击盗版专项执法重点。鼓励研发数字版权保护共性技术,探索开展适合数字出版企业特点和需要的知识产权侵权保险业务。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出版企业申请计算机软件登记的,按照《上海市软件著作权登记经费资助办法》给予资助。鼓励有条件的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和企业争创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并享受相关政策支持。
七、鼓励国内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入驻上海。这类企业总部移至上海的,在登记注册、开办运营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八、鼓励本市出版单位与高科技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主要从事数字出版业务的企业,并对其申报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动漫企业、高科技服务企业予以帮助和支持。对本市出版单位符合本市数字出版产业引导目录的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
九、对数字出版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产品和技术,经有关部门认定,纳入《上海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和《上海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在参加本市政府采购活动时可享受优惠政策,鼓励财政性资金予以优先采购。
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符合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数字出版企业两年以上的,可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两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十一、市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通过参股创业投资企业、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数字出版产业,主要支持起步期、成长期的数字出版企业发展。
十二、鼓励和支持数字出版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国家出版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及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等,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为上述国家项目提供一定比例配套资金支持。
十三、数字出版企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可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及其它相关扶持政策。
十四、数字出版企业实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按照《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十五、数字出版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或者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等原因,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十六、对列入本市数字出版引导目录的重点数字出版项目,可由市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科技专项资金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支持。符合《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规定的数字出版重点项目,按照该《办法》规定给予补贴或贷款贴息的政策扶持。
十七、支持数字出版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对列入推荐名单的重点数字出版企业的申报提供指导和帮助。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自2010年7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
十八、支持数字出版企业申报软件企业,对列入推荐名单的重点数字出版企业的申报提供指导和帮助。新创办的数字出版企业被认定为软件生产企业后,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的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照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九、鼓励数字出版企业申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生产企业。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十、数字出版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二十一、对数字出版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数字技术转让,在一个纳税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十二、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数字出版企业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照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其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按照规定实施即征即退。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十三、数字出版产品被认定为计算机软件的且属于海关出口商品代码9803的(如海关出口商品代码发生调整,以调整后的代码为准),出口实行免税。
二十四、被认定为动漫企业的数字出版企业,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其自主研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确需进口的商品,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二十五、对数字出版企业投资建设的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除列入《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商品外,免征关税。
二十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数字出版企业引进人才,可按照《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被认定为软件企业的数字出版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包括已加入外国籍的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二十七、数字出版企业被认定为软件企业的,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设计人员的奖励,经市经济信息化委报市政府批准,免征个人所得税。企业以实物形式给予软件人员的奖励部分,准予计入企业工资总额。对本市服务外包园区内从事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外包业务、工作一年以上并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高级人才,经申报和认定,在市人才发展资金中给予一定奖励。
摘要....4前言....5第一章 数字出版及其特点....5
第二章 发展数字出版的必要性....5
第一节 发展数字出版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6
第二节 出版业数字化的重要地位....6
第三节 我们需要吸取教训,趋利避害....6
第三章 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和问题....7
第一节 我国数字出版的宏观成果....7
第二节 微观上谈我国数字出版....9
第四章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10
第一节 复合型人才急需培养....1
1第二节 技术支持和宏观调控相结合....11
参考文献....1
2致谢....12
摘要
本文首先对数字出版做了有关介绍,包括数字出版的含义,特点,出现的必然性和发展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分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宏观上阐述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然后结合具体的几种数字出版形式从微观上剖析了数字出版发展的新要求,穿插阐述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统一而非对立的观点。最后具体概括数字出版对编辑出版人才的新要求,关键词
数字出版 ; 编辑出版;数字化;网络出版
前言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就有出版社意识到数字出版这个发展方向,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由于市场环境、技术等因素,发展较为缓慢。2006年国家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出版业的5年发展提出了期望,希望出版社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真正利用自身内容资源适应行业发展,创造更大收益。
今年1月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有关网络文化建设的学习会上,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的五项要求中,也提到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规模化,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这一方面表明国家已经将出版行业的数字出版提到了一个产业战略化发展的高度,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已经到了出版社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的最好时机。
第一章 数字出版及其特点
在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作出如下定义:只需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围。其中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涉及版权、发行、支付平台和最后具体的服务模式,它不仅仅指直接在网上编辑出版内容,也不仅仅指把传统印刷版的东西数字化,又或者把传统的东西扫描到网上就叫数字出版,真正的数字出版是依托传统的资源,用数字化这一工具惊醒立体化传播的方式。
从行业发展来讲,数字出版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起步晚、行动快是它的特点。
从行业性质来说,数字出版兼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易沟通,易检索,节约资源等优势,同时我国数字出版仍属于起步阶段,与国外数字出版先进的地区同行业比差距还很大,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发展阻力也相当大。
美国数字出版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无疑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其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分工与合作清晰明确,并已成功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传统出版社是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底,因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网络和数字出版培训班,笔者有幸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学院听取了来自美国出版行业一线的22位专家讲授的课程,参观考察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Barnes&Noble)、圣智(Cengage)出版集团、贝克·泰勒(Baker&Taylor)配送中心、当纳利(Donlley)数字印刷等企业,很好地了解了美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此次赴美的所见所闻所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启示。一美国传统出版业对数字出版的投入非常坚定和果断,并已见到成效 美国传统出版商凭借富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商业头脑,看到了数字出版蕴含的巨大商机,把数字出版提升到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尽管其间经历过低潮甚至是电子图书泡沫的破灭,它们依然坚持不懈,十多年来一直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高出版的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
美国出版商将传统产品数字化,将传播渠道网络化,开展新业务,延伸出版产业链,努力挖掘新的发展空间和赢利方式。目前,美国80%以上的出版企业都开展了电子书业务,特别是美国六大出版商兰登书屋(Random House)、阿歇特(Hachette BooK Group)、培生(Pearson Education)、哈伯·柯林斯(Harper Collins)、圣智(Cengage Learning)、麦克米兰(Macmillan USA)都开发出了具有特色及成长性的数字出版产品。
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统计,从2009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3季度,在传统出版物市场销售减少的情况下,电子书的总销售额增长了70%,其中仅2010年兰登书屋电子书销售额同比增长就高达250%。
按需印刷(POD)因具有低风险、低成本,更便捷、环保等特点,在图书印刷中越来越普及。书目信息服务商鲍克(Bowker)公司公布的数据中,2009年按需印刷书目总数首次超过传统印刷书目总数,达到了30万种。美国按需印刷业务主要来源于绝版书和有确切订数的新书,其中大部分是作者自助出版读物及专业类图书。大型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IngramBook.Co)旗下的按需印刷公司Lighting Source能使不同品种、不同印数的图书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低成本印制,其业务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地。该公司2009年的全球印刷总量超过了150万册。
在美国传统图书的发行中,图书批发商和连锁书店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出版的日渐活跃,它们已经预感到将来以销售实体图书为主的市场作用会逐步削弱,纷纷依靠渠道优势进军电子书销售行列。2009年5月,贝克·泰勒宣布与数字发行商LibreDigital合作,成 1
立“数字媒体服务集团”大型连锁书店,巴诺书店也于2009年5月开始在其网站上销售有声图书。2009年7月,巴诺书店成立电子书网店,提供超过75万种电子书,2010年扩大到了100万种以上。这标志着贝克·泰勒和巴诺书店这两个在传统出版物发行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在数字时代的电子书市场上成为竞争对手。
二美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分工合作较为清晰明确
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数字图书出版产业链结构,各个环节的定位也较为明确和专业,这些环节大致是:
1. 内容提供商
传统出版商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担任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源头和核心,是数字出版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 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商
电子图书批发商有英格拉姆、贝克·泰勒、OverDrive等,零售商有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店、巴诺的Nook电子书店以及CourseSmart、eBookpie、FictionWise等大大小小数百家电子商务网站。其收费方式,有的提供在线阅读,有的提供包月服务,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3. 终端阅读器生产商
有电子墨水阅读器生产商,如亚马逊、巴诺和索尼;有平板电脑和手机设备生产商,如苹果公司。它们的产品大都与销售平台中的一家或若干家提供的服务绑定在一起。
4. 图书数字化服务商 亚马逊、英格拉姆等可以将出版商提供的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并在自有平台上销售。鉴于电子图书销售平台的不同,其格式多种多样。目前美国六大出版商基本采用国际数字出版联盟推荐的EPUB格式,以抗衡亚马逊在线Kindle平台和移动阅读业务中的格式,目的是防止亚马逊垄断数字化技术而挟持出版商。
5. 技术提供商
以Adobe等为代表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提供商,主要为电子图书销售平台提供版权保护技术的服务。如Adobe提供ACS4服务,为出版商和分销商提供数字证书认证服务。
6. 电信或移动运营商
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如TNT等。美国的出版商大都只与销售商联系,而且在以麦克米兰为代表的出版巨头的强烈质疑下,六大出版商和销售商的合作模式也由零售制逐步改为了代理制,出版商将电子图书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比较而言,国内电子图书产业链结构还不太清晰,上下游关联度不强,各个环节之间定位模糊,并且都试图成为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者。出版社需要与技术服务商、技术运营商、移动运营商、销售商等打交道,深感数字出版“水深”。只有保证全产业链企业尤其是出版企业的合理正当利益,才能保障作者和出版社有足够的热情和信心去继续支持数字图书市场。在这个方面,美国同行坚持的分工合作等产业分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三技术提供商介入出版,出版市场呈现整合趋势
美国数字出版呈现出市场整合的趋势,其竞争边界逐渐模糊。一些技术提供商也参与到数字出版内容的整合、加工及创造中来,他们将内容资源整合与聚类,根据市场需求创造出有效的商业模式,为读者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
亚马逊在开辟网上书店、搭建电子书库的同时,开发出Kindle阅读器,将内容生产、运营平台、终端阅读器集于一体,这种模式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给运营商以利润回报,并且可通过源源不断的内容服务来维持与读者的客户关系,不断提升用户忠诚度。目前Kindle电子书库中约有50万种图书,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大部分新书。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亚马逊已发布了可供苹果iPhone手机阅读其电子书库图书的软件,并逐步将电子书库向其他阅读工具开放。目前,亚马逊电子书库中来自iPhone终端的电子书阅读销售量是Kindle的2倍,在有电子书和纸质图书可选择的情况下,电子书已占销售额的40%。
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提供商无疑是谷歌。2010年12月6日谷歌电子书店正式在美国上线,提供约4000家出版商的近300万种电子书供用户购买或下载,其中200余万种为免费的公共版权图书。谷歌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书提供商。
谷歌与美国六大出版商中的5家达成合作协议,采取代理定价制,即每出售一本电子书,谷歌将获得30%的利润,出版商获得70%的利润。谷歌与合作的各出版商主要使用传统的批发定价模式。美国专家认为,谷歌电子书店对非畅销图书的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扩大纸质图书的销售,但它对传统纸质图书销售店的冲击将是致命的。作为技术供应商,谷歌必须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其商业模式才可能成立。因此,谷歌以尽全力帮助出版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读者为主要任务,并充分考虑内容提供商的利益。对此,谷歌对待内容提供商有三条原则:一是充分尊重并保护版权;二是自主选择,如果内容提供商不希望再把内容提供出来,那么他们可以随时把内容拿回去,或者不让人们再搜索到相关网页。谷歌的原则是内容提供商对此拥有选择权;三是利益共享,谷歌将广告收入的50%分给内容提供商。
谷歌将它的电子书店描绘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海量内容+终端兼容开放”,声称可以让读者像买传统书籍一样方便地购买电子书。笔者在美国上网试看了一下,谷歌的图书搜索不仅能帮助读者搜索到其所需要的图书,而且还能帮助读者快速就近购买。
从谷歌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其搜索引擎对专业类的非畅销图书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图书品种越来越多,畅销书就那么几种,大量的书停留在书店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快速增长的品种与有限卖场的矛盾,图书较长生命周期与短暂展卖时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网络展示与检索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电子书店及其搜索引擎为图书销售打开了一块新天地。
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关键:把握数字出版的本质,建立相应的商业及赢利模式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成立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能否持续产生现金流即销售收入以及产业链各环节各得其所。一是商业模式必须能被市场接受,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带来持续的商
业回报。美国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的有B2B的数字图书馆模式、POD(按需生产或印刷)模式和掌上电脑(PDA)业务模式。在某种意义上看,商业模式就是服务模式,像亚马逊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面向多种载体、服务大众和小众的数字出版内容平台;谷歌是向网络开放其图书搜索资源,并建立一个与其他网络服务互通的系统;圣智学习的定位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服务机构。它们呈现的是多元的客户价值。
二是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有效分工与分配。美国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分工与合作,如培生集团、麦格劳·希尔(McGram-Hill)、英格拉姆等的商业构建都植根于各自的优势,其在产业链中的定位极为合理。出版商的重点在于其内容的独特性、垄断性。Kindle模式的成功在于终端与内容的整合。但这种模式只能借鉴,不能复制。美国拥有最新的技术以及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因此美国的数字出版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立体性开发:在教育出版、科技出版、旅游图书出版等领域,将出版与服务、培训、资讯相结合,延伸在线教育、在线服务业务,将读者的需求无限放大。同时,美国数字出版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特征:第一种是建立图书数据库,实现纸介质图书市场扩容的“网络营销”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于大众出版领域的数字化业务;第二种是建立在海量内容数字平台基础上的,提供在线服务的“网络运营”模式,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专业期刊、专业图书和大型品牌工具书的数字出版业务;第三种是前两种模式的混合体,也就是传统出版网络营销与在线服务同步开展,进而形成叠加效应的“网络营销+网络运营”模式,这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出版领域采用最多的商业模式。
目前美国教育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的商业模式主要有6种类型:一是在线课程,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在线学习;二是家庭作业管理;三是在线测试,利用所开发的软件系统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四是电子图书,并提供在线下载;五是在线课外辅导;六是虚拟的体验性材料,如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游戏学习等。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认为,短期而言,家庭作业和电子图书的营收最高,在线课程和虚拟的体验性材料在近期也有发展机会,但长期来看,网上教育社区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五谁是数字出版未来的主导者?
谷歌等IT企业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力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数字出版市场,并建立了可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尽管谷歌的搜索引擎对纸质专业图书的销售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其与传统出版相悖的商业模式还是在很大范围内遭到了传统出版社的抵制。从美国六大出版商与亚马逊、谷歌等的博弈可以看出,传统出版商还是取得了话语权,这促使IT企业在这次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中更多地站在技术供应商的位置,从而有利于形成转型中内容提供商和技术供应商合作共赢的局面。
让人深有感触的是,美国几大主要出版商能够暂时放下竞争,联合起来和技术提供商谈判,成功捍卫出版商的共同利益,迫使谷歌、亚马逊等技术商承诺充分尊重和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出版企业的策划权和利益,坚持出版企业在合作中的自主选择、知情同意、可上可下;
最终迫使他们一方面为出版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工具,另一方面按页面广告收益与出版企业进行五五分账,并努力开发新的赢利点,让出版企业分享更多的商业收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谷歌、亚马逊等IT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出版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是因为传统出版企业具有一定的内容生产、集成和创新能力,及相应庞大的内容资源。因此,如何维护老的出版品牌,打造新的出版品牌,积累更多的内容资源,建设一支经验丰富、富有创造力的专业编辑队伍,是出版企业在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任务,是传统出版安身立命之本。
笔者认为,国内的传统出版社在和技术提供商合作时,一定要坚持自身利益。如果仅仅满足于把内容廉价地卖给技术商,很可能会使自身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失去话语权。对于有足够资金、人才和技术力量的大型出版集团来说,可以做“资源+平台+终端”,可以给用户提供包括载体在内的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对于中小专业出版社而言,因为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试图进入技术段和运营段是很困难的,因此定位于“内容提供商”是恰当的。这就要求中小专业出版社必须在“内容”上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有足够的“内容集成和创新能力”,当然其“内容表现形式”必须与时俱进,要满足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营销要求。数字出版短期看终端,中期看平台,长期看内容。所以,中小专业出版社在今后完全有一席之地,而且可以活得很好。
一、我国数字媒介的阅读率逐年提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 这些层出不穷的数字媒介带来了用户体验的日趋改善。虽然传统纸质阅读拥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 数字媒介海量的内容, 多媒体互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等优势显然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杀手锏。《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 2008年以来, 我国成人数字媒介阅读率呈逐年提升趋势, 到2013年我国数字媒介阅读率已经达到57.8%。
根据2008年到2013年的全国国民数字媒介阅读率统计, 对数字媒介阅读率贡献最大的当属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其中, 网络在线阅读率, 从2008到2013年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而手机阅读率的提升显得更为明显, 尤其是2013年, 增长了10.7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说明了手机的阅读用户数量在增加,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手机出版是数字出版行业的一块巨大的蛋糕。
我国国民数字媒介阅读率的变化情况, 不仅反映了用户对数字媒介的接受状况良好, 数字媒介的使用率逐年上升,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重要发展领域应该是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
二、数字出版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一) 我国数字出版的用户规模逐年增长
从用户的数量上来看, 我国数字出版用户的规模随着产业的壮大而不断增长, 就拿手机阅读的活跃用户来说, 根据各年度的《数字出版产业报告》统计, 2008年手机阅读活跃用户为1.04亿人, 而到2011年已经达到3.09亿人,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体。这里还未把互联网期刊用户、电子图书用户、数字报纸用户、在线音乐和网络游戏等用户纳入, 如果把这些数据加起来, 我国数字出版的用户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2011—2012年的出版产业报告显示, 截止到2011年年底,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经超过16.31亿 (包含了重复注册和历年尘封的用户等) , 这些逐年增长的用户规模无疑给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消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 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品数量持续上升
从产品数量来看,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数字出版物种类不断丰富, 规模日益扩大, 用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据统计, 互联网期刊产品在2007年有9000种, 增长到2011年的2.5万种, 增长率高达177.78%;而电子图书产品从2009年的60万种, 涨到2011年的90万种, 其增长幅度也有50%;另外数字报纸产品的增长率也非常显著, 由2009年的500种增长到2011年的900种, 增幅达80%。除此之外, 还有互联网原创作品、多媒体互动期刊等, 虽然有个别数字产品因为技术的更新或者读者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就整体而言, 产品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三) 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收入节节攀升
从产值收入来看, 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收入从2006年到2013年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2013年的产业收入已经达到2540.35亿元, 比2012年增长了31.25%, 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2.15亿元, 电子书收入达38亿元, 数字报纸收入达11.6亿元, 博客收入达15亿元, 在线音乐43.6亿元, 网络动漫22亿元。对产值贡献最大的是:手机出版579.6亿元, 网络游戏718.4亿元, 互联网广告1100亿元, 三者的收入规模远远高于其他数字出版产品, 牢牢占据了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绝对主体地位。
三、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环境好坏并存
(一) 相关政策陆续推出
2009年9月1日, 国务院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10年1月5日,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同年8月6日, 出版总署又发布了《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 同样是当年10月10日,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发布了, 2011年4月20日, 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 又明确对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作出了分析, 并提出了数字出版战略发展的重点等等。这些政策性的文件对我国数字出版作出了规划与指导, 为我国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 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进一步解决
自2005年以后, 中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快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版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力度都在加强, 与此同时, 版权保护技术的进步也给数字产品的版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5年9月, 北京海淀法院对百度公司MP3侵权一案作出了判决, 百度公司败诉, 2010年, 当当、互动百科、盛大文学等公司要求百度删除百度文库中的侵权书籍, 随后, 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关于互联网传播数字化产品侵权的热论, 最终, 在舆论与司法的压力下, 百度不得不采取付费分成的模式或者广告分成的模式对版权拥有者进行补偿。这一案例说明近年来, 社会各界的版权保护意识在不断的提升。
在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面, 2005年5月30日, 我国第一部网络著作权行政管理规章《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正式实施;2006年7月1日, 国务院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在法律层面, 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011年,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正式启动, 这给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水平的改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性环境, 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传统出版单位的利益壁垒
改革与转型是需要触动利益的, 由于传统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以事业单位形式存在, 权责利的关系未必都处理得非常科学, 加上既有利益获得者的重重阻碍, 使得出版企业走向市场向数字出版这一领域发力显得很力不从心。而且, 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进程关乎中国数字出版的整体进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目前, 国外大型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做得卓有成效, 而国内出版集团数字化整体水平则比较落后, 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收入非常少, 基本上都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传统出版单位拥有优质的内容资源, 但很少转化为数字化产品进行盈利, 这可能与还没形成明确可靠的商业模式有关。
(四) 数字产品内容创新力不够, 同质化严重
当下, 很多数字化的产品, 仅仅是死板地将纸媒上的内容搬上屏幕, 没有结合数字媒体的特点和用户需求进行创新与改造, 导致这类数字出版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且, 很多数字出版的内容是用户直接上传的, 缺乏把关人, 致使数字产品的内容良莠不齐, 同质化严重。以各大城市的手机报为例, 无论在内容、编辑、发行还是传播方式上, 都呈现了同质化的现象, 使得手机报内容缺少特色, 最终会流失客户。而在这方面, 传统出版社反而掌握了内容质量与把关的先机, 如果能够与技术公司进行合理的开发, 必然能够在数字出版领域获得理想收益。
(五) 数字出版领域标准问题难以统一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特别是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目前已经完成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出版物发行等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 但距离建设层次清晰、分类科学、完整适用的标准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基础性标准和关键性标准缺位, 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数据库出版等新型出版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每个企业的格式不统一, 难以进行协调。数字出版标准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数字出版行业的顺利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 我国数字出版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果。不论是用户习惯还是产业规模都发展得非常理想, 而且行业内外的环境总体上呈现健康的发展趋势。虽然仍然有些障碍性的因素, 但随着技术改革与行业转型的继续推行, 这些不利的因素必然会越来越少,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 新问题与新机遇也会随之出现, 有待产学研各界进一步地探讨与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志强, 左键.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张立.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4.
[3]肖东发.出版经营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关键词]传统出版业;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
[作者简介]张振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当前,频频传出的产业链向全产业链延伸和整合的消息,无不昭示谁的整合动作早、动作大,谁将最终赢得出版业的话语权。如今的传统出版商已不再将核心内容拱手让于服务商,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决心从内容提供商变身为数字出版商,最大限度地发掘二次利用内容的价值。而服务商和平台提供商也希望能摆脱上游出版单位的挟制,彻底解决内容来源问题,因此都在积极联系读者,建立原创基地,尝试web2.0环境下用户创造内容的新途径。
然而,无论出版业由谁来主导或整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在产业链上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打造由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商、渠道运营商、终端提供商和消费者构成的出版生态结构链,才能实现将我国建设成为出版强国的目标。
一、出版产业链内涵及其价值
出版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其主要指出版关联企业为了出版价值增值而构成的战略同盟。通过关联企业,出版产业链可向出版物及服务不断追加价值,使之形成并提高出版业的整体价值。由此可见,在整个出版产业链中,任何出版产品的价值都是由联盟企业共同创造出来,而不是由哪一个企业单独完成的。比如,出版物的文化与精神价值主要由编辑和策划环节的企业组织创造;物化价值则由印刷环节的企业组织完成;而发行企业主要创造的是空间价值。这样的价值增值模式,能够使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及优势来整合与组织出版资源,有利于提高出版物服务及其产品的价值和质量。此外,从连续性的价值增值而言,出版业价值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追加的过程,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出版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基于使广大读者需求得到满足而建立同盟关系,其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当然,各节点之间存在严密的“时空顺序和逻辑关系”,即从上一节点到下一节点是因为下游产业部门对上游产业部门服务及其产品进行价值追加的工序。也正因如此,出版产业链的价值在不断追加的工序中得到提升。总而言之,价值增值体现了出版产业链的本质属性。
二、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差异分析
1.传统出版产业链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构成
传统的出版产业链主要由出版社、印刷企业、销售商和物流公司等构成。其中,出版社为出版物的生产者,主要承担图书选题策划、书号申请、审稿校对等方面的工作,处于整个出版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印刷厂主要承担图书印刷、内容排版、装帧设计等方面的工作。物流公司主要承担印刷成册图书的运输和仓储。销售商主要负责图书的销售,其包括零售商和批发商。
目前数字出版产业链一般由内容提供商、数字销售商、数字服务商、通信运营商、技术提供商及终端阅读器生产商等组成。其中,内容提供商就是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出版社,他们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仍然承担着出版物的生产。数字销售商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承担各类出版物的销售,如亚马逊、英格拉姆等网上书店。通常情况下,数字销售商也是数字服务商。通信运营商主要负责数据传输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技术提供商主要承担保护数字销售版权方面的工作。终端阅读器生产商主要负责消费者电子阅读工具的提供服务。
2.传统出版产业链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差异
根据产业链的相关属性来看,我们可以从价值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供需链四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首先从企业链而言,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存在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物流企业、印刷企业及其实体销售店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及终端阅读器生产商等。由此可见,传统出版产业链和数字出版产业链除内容生产商和一些网上书店一样外,其他的企业主体都有所不同。
其次,从供应链而言,构成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企业主体数字服务商与传统出版产业链中存在的印刷厂类似。他们主要把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出版物转变成电子图书,同时也是为出版物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而通信运营商与构成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物流公司类似,所不同的是,通信运营商负责的是出版物的即时传输。数字销售商则类似于传统图书零售商或批发商,只不过所销售的出版物形态为电子出版物,而非纸质物。
再次,就价值链而言,在传统出版产业链各个链条上的价值曲线十分类似于“微笑曲线”,也就是说处于传统出版产业链上游的策划、出版环节和下游发行环节具有较高价值,处于价值链的高端部分,而印刷环节附加值则相对较低,在整个价值链中处于低端部分。对数字出版产业链而言,与出版物内容紧密联系的价值分成也如同“微笑曲线”,即销售和出版环节附加值较高,其他环节的价值相对较低。但必须强调的是,销售环节同其他环节通常重合性较大,换言之,数字销售商通常也是终端阅读器生产商、数字服务商或者技术提供商。因此可见,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微笑曲线”存在被“拉直”的可能性。
最后,就空间链而言,传统出版产业链与数字出版产业链实际上无多大差别。在传统出版产业链中,如果出版商要把纸质出版物销售给不同国度的读者,就需要遍布世界的物流服务和书店。对数字出版产业链来讲,如果出版商要把电子出版物销售给不同国度的读者,就需要通信运营商建立遍布全世界的通信网络服务。
3.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各具特殊优势
通过对传统和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比较,不难看出它们各具优势。首先,不管是数字还是传统产业链,内容提供商始终都是出版产业链出版物的生产者。尽管数字出版凭借其网络技术及图书的即时传输等优势占据了出版业的核心地位,但传统出版仍然存在独有的优势。从理论上而言,迅猛发展的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强烈冲击主要在于非出版环节,比如销售商对实体书店的冲击,数字服务商带给传统印刷环节的冲击,通信运营商给物流公司带来的冲击等。
nlc202309051427
其次,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出版商相对传统出版商而言,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数字出版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将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内容向读者销售。不过这还与内容提供商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整个数字产业链并取得盈利有关,倘若内容提供商被产业链中的任一主体制约,其竞争力反而会降低。
最后,实际上,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存在先天的互补性,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它的技术能力和整合营销能力,而传统出版机构的重要优势在于对内容的把握与开发。以《裸婚》为例,它正是专注于纸质出版的华文天下和以女性网络文学见长的红袖添香网站携手策划的一个婚恋系列选题。
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产业融合机制构建
在实际的产业链融合过程中,要协调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关系,就必须构建良好的融合机制,使两者在内容生产与渠道传播过程中开放边际,共同受益,从而促进出版市场的发展壮大。
1.出版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机制
尽管数字出版在出版模式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但对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的环节仍然存在, “内容为王”始终都是不变的定律。因此,传统出版社在与数字出版融合过程中,首要的任务还是挖掘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不断为数字出版商提供丰富的上游出版资源,从而与数字出版商达成共赢。其次应将 “内容为王”视为指导方针,用记录介质、载体、版式及其显示终端等外在表现形式,不断依照用户需求变化,调整传统出版品种结构,将出版物内容与形式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协同出版能够在更为丰富的发行渠道方面使内容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内容与形式的关联融合,并使得二者之间的边际通道更加无阻。这样的融合方式,无疑使得传统出版突破印刷设备及其物流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竞争力。企鹅集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他们根据图书的不同类别设计了数字化特色产品,通过与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多种数字出版平台展开合作,其电子书销售额几乎占全球销售总收入14%。
2.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的融合机制
大多数情况下,传统出版社在与数字出版的技术提供商或运营商合作中,只是作为内容提供商,将版权授权给技术提供商或运营商而实现利润,传统出版单位在产业链中只处于被动地位,所获得的利益分成也较少。由于数字出版产业运作模式尚未成熟,在利益分配时缺乏第三方监控,销售数据分配不透明、不合理,导致产业链上下游无法形成成熟的合作经营模式。因此,必须在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方面加强融合,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具体而言,一方面可采取 “应用+终端”模式,以用户体验及需求为指引的这种模式成为出版业最盛行的竞争模式。如中国网络文学知名品牌盛大文学,就运用这种模式在谷歌Android系统及苹果IOS系统中发行了客户端产品“云中书城”; 在苹果商店上,新华文轩数字阅读网站九月网也添加了应用。另一方面可采取运营商模式。传统出版企业与运营商配合应该内外一起发力,就内部而言,首先出版社必须解决好电子书和纸质书间存在的利益博弈问题,建立合理利益分成体系,共同完成出版业务。其次还要不断加强版权意识,出版社必须在电子出版物的定价方面拥有话语权。
3.管理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的融合机制
人才是支撑和推动出版业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因此,要使得产业链各环节发力,必须加强管理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的融合。现在发展出版最大的障碍是编辑与经营脱节,编书的人不懂市场,跑市场的人不懂编辑,很多管经营的人对书没有感觉,不知如何将书介绍给读者。从创造产品的角度来说,数字出版选题论证应该放到顶层设计之中,在传统编辑队伍尚未完全转型之前,技术提供商或运营商的营销策划人员必须要参与其中,这样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对双方的队伍建设都有好处。同时在分工问题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技术提供商或运营商与出版业共创数字出版事业应当分工协作,技术提供商或运营商以数字资源的评估与引入为主,传统出版业以内容编辑加工为主,如果双方协作达成默契,则数字出版先行或是纸质出版先行的双向通道就能打开。将数字发行渠道和传统营销渠道叠加起来,才能建立一个立体的营销网络,传统出版机构在要求数字内容获得收益的目标下,应该提供相应的配套支持,传统出版机构可以提供传统渠道的平面宣传资源、广告资源,技术提供商或运营商可以出网络广告资源、短信推广资源,等等。
[1]铙毅. 浅谈美国亚马逊公司数字出版商业模式[J]. 编辑之友,2012(7).
[2]高英杰. 亚马逊模式对我国数字出版的两点启示[J]. 新西部,2012(8).
[3]陈金川. 论数字出版背景下的内容创新[J]. 出版发行研究,2012(5).
[4]陈丹,张志林. 数字出版产业创新模式分析与展望[J]. 中国出版,2011(7).
&&首先请大家来看两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第一份是2013年4月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调查结果页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有下降,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上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阅读方式多元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在2009年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超过750亿,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业产值。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另外一项《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则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935.49亿元,同比增长40.47%,产值再创新高,并呈现出整体收入规模持续上升、用户规模平稳增长,继续保持了强势增长势头。&& 在12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中,网络期刊收入达10.83亿元,电子书达31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15.9亿元,当然这些都只是占了一小部分而已,在数字出版产业中手机出版、网游共占半壁江山。手机出版486.5亿占了总体的25.13%,网络游戏达569.7亿元,份额比较大的项目除了手机出版和网游以外还有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广告达753.1亿元
国外方面,国外对数字出版的研究成果颇多,国外在数字出版的探索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成果突出,数字出版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模式。&&国外数字出版产业的突出特色为,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出版单位多为产学研一体结构,集团能够形成立身于市场的特色:如美国的培生集团在线学习业务其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形成研究——投入市场——反馈研究的循环模式,另外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子书出版机构的研究成果多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另外,从搜索引擎搜到的国外的研究论文中,相关研究的资料也较为丰富。
未来发展趋势
1原创网站将会迅速崛起,内容原创将会从平而媒体向网络媒体发展
大概从2008年开始网络原创纷纷涉足出版(含授权给传统出版中一位以纸介质方式出版和提供网上付费阅读),现在商业气息已经很重了。新兴的技术提供商从起步开始就涉足于内容生产,他们的技术实际上是与内容完全捆绑在一起的。与其说他们是在提供技术,不如说他们是在通过技术手段向用户提供内容。
2数字出版的内容平台管理、内容质量将进一步被制度化
目前,在为数不多的几种数字出版成功商业模式之中,内容平台成为了众多企业争相上马的项目。内容平台,其实就是数字出版物的集散平台。此外,早己受到业内外垢病的数字图书的内容质量问题,也到了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时候。由此,关于数字出版物的平台建设和数字内容质量管理制度,应该会在近期出台。3手机将会从单纯通讯工具向移动媒体发展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13年3月底全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2011年Q2手机阅读用户2.69亿。08年启动3G“中国标准”将手机推向了移动媒体的高端,现在的4G网络能带来….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效果。(3G是“高速公路”,4G就是“磁悬浮”)数字出版的下一个拐点很可能就是手机出版。4,传统出版单位将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目前,我国出版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方而纷纷加快了步伐。比如说“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的建立。此外,四川出版集团、湖南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等也都在数字出版方而进行了许多投入和探索。除出版集团外,报业集团也加快了数字化的步伐,比如说等等等等报业集团等纷纷建立数字化部门或推出数字化产品。可以预期,随着技术与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会更加快速。,P2P技术日益普及,网络传播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移:传播形式的革命。直接连接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上次内容、交换文件,不用接服务器去浏览或下载。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出版业态。由于其存储海量、搜索方便、传输快捷、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特点,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很重视数字出版的问题。
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以新技术和市场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因势利导作用,共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重视科技创新对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提高数字出版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出版产业现代化;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以资源、资产、业务为纽带,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发展模式。
——新兴产业和传统出版转型并重。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对繁荣和发展新闻出版业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新媒体;巩固传统出版单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地位,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推动传统出版升级转型,增强其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
——东部和中西部共同推进。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对东部等沿海发达地区有实力的企业,扶持其尽快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引导其按照各自优势,走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推动数字出版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可管可控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建设绿色健康的数字出版产业。
(二)增强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形成体制合力
(三)理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关系,提高协作水平
目前的产业链基本是各自为战。从作者到内容到平台到终端到读者。每个的提供商或者运营商,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
(四)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数字出版法律制度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加快数字出版法制建设;进一步明确数字出版企业的法律责任;完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提高保护效果。
(五)大力实施数字版权战略,推动数字版权相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网络授权纠结不清,法律法规对于该领域的缺失等
(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占领数字出版技术高地
加大数字出版科技研发投入,也就是整合协调几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来攻关一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七)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章 绪论(2500字以内)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情况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4研究内容和结构
1.5研究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3000字以内)
1.1出版产业发展简况
1.1.1分类
1.1.2 简况
1.1.2挑战(体制转型、互联网冲击、市场竞争)
1.2相关理论概述
1.2.1SWOT分析法
1.2.2教育出版社
1.2.3数字化转型(部分与数字化出版相关理论)
第三章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及商业模式分析(5000字以内)
2.1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
2.1.1发展特点
1专业电子书阅读器走向边缘化
2海外巨头加快拓展中国市场
3智能手机领跑移动数字阅读
4电子书包上升为国家战略
5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
6立体复合出版日渐风行
2.1.2现状分析
1.传统出版社纷纷加大数字出版转型力度
3.数字出版新业态、新终端层出不穷
4.媒体融合发展态势明朗
5.娱乐化、碎片化内容消费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2.1.3问题分析
1.移动阅读:终端不是问题,内容建设才是关键
2.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
3.人才仍是制约新闻出版业实现发展、转型的关键因素
4.数字出版行业的统一标准尚未形成2.2数字出版社的商业模式
2.2.1专业期刊和图书的商业模式
2.2.2教育服务模式
2.2.3电子书销售模式
2.2.4移动增值服务模式
2.2.4“用户创造内容”模式
第四章 教育出版社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现况及趋势(5000字以内)
4.1我国教育出版社数字化出版发展现况
4.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3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趋势
4.3.1技术创新将愈加明显
4.3.2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再到“运营至上”
4.3.3数字化的平台建设将会受到重视
4.3.4消费群体的分众化需求将明显加大
第五章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SWOT分析(4000字以内)
5.1内部优势分析
5.1.1传统出版物的竞争不具优势
5.1.2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了市场
5.1.3电子阅读器和手机阅读的出现。
5.1.4新兴媒体业务模式的诞生。
5.2内部劣势分析
5.2.1管理机制僵化
5.2.2创新意识不足
5.2.3效益不高
5.3外部威胁分析
5.3.1赢利模式尚不成熟
5.3.2版权保护比较薄弱
5.3.3资金投入不足
5.3.4专业人才缺乏
5.4外部机遇分析
5.4.1政策支持
5.4.2集团组建
5.4.3数字产业形成规模
第六章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实例研究(7000字以左右)6.1教育数字化出版的成功模式
1.牛津大学模式
2.“高筑墙、广积粮”
3.丰富信息的接受模式
4.寻求网络公司的合作
6.2实例研究
(暂定外研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6.3思考或借鉴意义
第七章 推动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举措(7000字以左右)
7.1资源战略:整合内部资源,推动数字化转型
7.1.1整合出版社内部资源
7.1.2搭建数字化平台
7.1.3有效利用资源
7.2市场战略:洞悉市场行情,开启新的营销渠道
7.2.1加强专业数字出版的市场调研
7.2.2注意广告传播的专业化
7.2.3开辟直接销售渠道
7.3品牌战略:打造行业品牌,探索新模式
7.3.1.树立品牌战略
7.3.2.打造品牌特色
7.3.3.进行品牌创新
7.4人才战略: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软实力
7.4.1加大社内培训
7.4.2高校委托培养
7.4.3内部进行挖掘
【数字出版产业链分析的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出版社管理的论文06-30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分析论文10-03
四川出版社中国的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11-1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及发展方向论文11-09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1-12
出版社文员简历10-29
学校管理中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具体应用论文05-23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05-29
出版物发行员07-20
出版社图书购书合同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