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银行产业分析和竞争环境(推荐6篇)
1.1.1“粮食银行”内涵 “粮食银行”,为解决农民储存粮食的难题,通过“粮食银行”提供的免费存储服务,农民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后,不仅安全放心,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农家日常粮食储藏保管等方面不科学和占地等问题,从而构建了粮食系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1.1.2“粮食银行”背景
传统“储粮于户”的粮食储存习惯既造成了每年全国高达110-175亿公斤粮食的损耗,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倡导的现代化的家居设施格格不入。解决农户储粮问题并美化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早已在农村广泛存在的农村“粮食银行”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大的关注。
20世纪7O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广大粮食 主产区农村出现了以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兑换粮油为基本特征的农村粮油店和面坊等,由于这些粮油店和面坊能够提供一些类似银行的存取业务,后来被学术界称作“粮食银行”。这种“粮食银行”以粮油店和面坊为依托,根据“粮权在农、保管在行、农民自愿、存取自由”的原则,将农民的粮油吸储 入 店(坊),折算成相对应的成品粮油,记录在农民的储粮存折上,农民根据生活需要在一个粮食年度内凭存折提取成品粮油。这种早期粮食银行的主要特点是农户所交的粮食加工费是粮油店和面坊主要利润源。
20世 纪90年 代,这种早期的 “粮食银行”有了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粮食银行”开始以朴素的银行经营理念来经营粮食,按照“藏粮于民、存粮自愿、取粮自由、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开展代农储粮业务。农民往粮食银行存储粮食犹如银行客户往商业银行存储现金,可以一次性存入,也可分期分批存入。“粮食银行”的基层粮站、粮所、农家店等好比商业银行的代理处、储蓄所,农民存、兑粮地点由储户自由选择。商业银行给存钱客户发放存折,“粮食银行”给储粮户发放《储粮证》和《口粮转化证》。农民不但可以凭证提取成品粮油,也可以到粮食银行提取原粮,还可以将粮食以市价卖给粮食银行,并且在价格上实行“保底跟涨”。这种“粮食银行”往往以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由地方粮食局或粮油企业把农村原来的粮管所、粮油店等整合为该龙头企业的粮油连锁店,以粮油连锁店作为服务农民的窗口。其盈利模式从单一的依靠加工费盈利模式发展到依靠粮食加工、粮食运营等复合盈利模式。
农民不再在自己家中储存口粮,而是将原粮委托粮食购销企业储存保管,折算成 成品粮后记入储粮存折,然后农户根据需要凭存折从粮食购销企业所经营的放心粮油店里提取成品粮,或者按照比价兑换其他粮油产品。储存的粮食数量和取出的粮食数量比率每年由粮食局根据当年具体情况制定,大概是每储存100 斤原粮,可以取出67 斤的成品粮。扣除加工后的损耗,承担存储的购销公司会获得一定的余粮,这是其经营该项业务的收入来源。
因为多家粮站之间实现了“通存通兑”,农民可以将粮食在村中就近存入,其在城中工作的 子女也可以通过“存折”在城中就近取出粮食。此项业务的开展,大大增加了“粮食银行”的受欢迎程度。“粮食银行”意义(一)政策意义 “粮食银行”是美化农村居民居住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粮食银行”出现后,农民将自家的粮食存入粮食银行,粮食银行进行集中的存储,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方式进行熏蒸、保管和加工,这样不但减少了粮食损耗,确保了粮食品质,而且美化了家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加快农村“三集中”进程,促进农户逐步向各类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农民住房进一步向农民公寓房、农村别墅过渡,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二)“粮食银行”集中存粮,使粮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国家对粮食的掌控,并从根本上解决“囤积居奇”难题在传统的国家收购制度下,由于受国家粮食储备库库容和收购资金的制约,国家收购的规模一直处在相对较小的状态下,虽然2009年中储粮创纪录 的收购了8937万吨粮油,但是其比例仍然只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17%左右,更多的粮油仍分散储存在民间。在此情况下,国家实际上很难准确掌握粮食存量分别信息。在粮食银行运营体系下,即便发生粮食较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也很难引发民间粮食的囤积居奇,造成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其原因在于:在“粮食银行”运营模式下,虽然农户对其储存在“粮食银行”中的粮食仍然拥有所有权,但粮食的经营权实际上已经归“粮食银行”。农户养成将粮食储存到“粮食银行”的习惯后,即便发生粮食减产的情况,由于农户将粮食存入“粮食银行”后仍然拥有选择何时卖出的权利,再加上家中已经没有适宜的储存场所,农户理性的选择仍然是将粮食存入“粮食银行”。针对可能的粮价上涨,农户理性的选择是延长粮食储存时间或延长结算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对粮食价格上涨的预期最多只能带来账面上的“囤积居奇”,这种账面上的“囤积居奇”只要不演化成粮食挤兑,对“粮食银行”粮食经营就不会产 生 大 的 影响。只要监管好“粮食银行”,“囤积居奇”效应就很难产生。而只要不产生“囤积居奇”效应,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在市场自发调控下的温和上涨既不会带来通胀压力,也有利于弥补农民因减产带来的损失。而且,在粮食银行运营体系下,国家通过对“粮食银行”的监管,完全能够及时了解粮食存量动态信息,并根据各地粮食存量动态信息,及时、合理的指导各地商品粮的流通与调配,必要时准确 地向供求紧张的地区投放储备粮。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政府调节和平抑粮食价格的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囤积居奇”难题。(三)“粮食银行”是降低粮食损耗,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涉及到世界66亿人口的一半以上即30多亿人口,先后有10多个国家由于严重缺粮而引发了社会骚乱。造成这轮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世界粮食供给的绝对短缺毫无疑问是重要原因之一。这轮世界粮食危机也明白地告诉我们,虽然世界农业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世界粮食供给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重大的民生问题。
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我国每年的粮食损耗却颇令人震惊。国家粮食局2006年的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 由于储存设施简陋,方法不科学,虫吃鼠咬以及自然损耗等,我国农户储粮损失率高达8%到10%。传统储粮于户的粮食储存习惯保守估计每年损失高达150亿至200亿公斤粮食。
如果由“粮食银行”来替代农户储存粮食,凭借其先进的储存条件和科学储存方法和技术,可将粮食年损耗率从8%-10%降到3%,保守估计每年可减少100亿斤粮食损耗。100亿斤粮食虽然只相当于我国粮食年总产量的1%,但是却相当于世界两大粮食出口国泰国和越南每年出口粮食之和。此外,考虑到粮食是缺乏需求弹性的生活必需品,1%的粮食供给不足可能带来10%的粮食价格上涨。在世界粮食期货价格话语权被华尔街控制的情况下,中国粮食产量1%的下降甚至会引发国际粮价20%甚至更多、的飙升。如果中国能每年减少100亿斤粮食储存损耗,将相当于增加100亿斤粮食供给,这将为国际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四)“粮食银行”可盘活农户储存粮,解决 农户和粮食企业融资难题在“粮食银行”模式下,农户在提取一定比例存粮准备粮后,大部分粮食可作为资产进入流通市场,即:农户大量暂时不消费的口粮可被“粮食银行”资产化。这不仅盘活了农户储存粮,而且可有效 解决粮食经营企业融资难难题,有效促进粮食经营企业健康发展。显然,借助“粮食银行”的有效运作,粮食企业可掌握更多的粮源,并通过其转化的资金,解决了融资难题。此外,还可以获得稳定的农村市场。在“粮食银行”的帮助下,山东广饶县半球集团和安徽萧县皖王集团均由名不见经传的面粉企业先后发展成集小麦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粮食
购销等农科工贸于一体,年销售额10多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黑龙江“北大荒粮食银行”运行半年的效果还显示,800多位农户存储的18万吨粮食100%全部变现,比秋收时直接在地头销售增收近5000万元。同时,通过粮食质押,存粮农户从大连民生银行获得贷款3亿多元,有效的解决了秋种资金。
(五)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在部分地区,粮食企业通过粮食银行这个窗口将服务向粮食生产延伸,主动引导农民的生产,在不改变目前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的情况下,推进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稳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山东省平度市麦业协会依托青岛大度谷物公司开办了“粮食银行”,吸收了“订单农业”的一些特点,形成了“公司+协会+中心会员+会员”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对订单种植户实行供种、机播、管理、机收、收购“五统一”,变过去农民种什么收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就引导农民种什么,推进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因此,有人认为粮食银行是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一种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探索,这有一定道理。(六)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减轻国家宏观调控压力。以前农民一般等新粮上市后再集中销售陈粮,这可能加剧粮食市场的季节性波动,即新粮上市期间,市场供应量增加较多,市场价格出现下滑。而通过粮食银行这种集中储粮方式,农户的粮食通过企业更多地均衡地参与到流通之中,降低了市场粮食流通量的波动幅度,从而稳定了粮食市场,也减轻了国家宏观调控压力。(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粮食银行”为农民提供了安全、可靠、放心的粮食制品,农民可以根据需要到放心粮油店提取粮食制品,既提高了食物品质,也确保了食物安全,同时还减轻了农民加工粮食成品的劳作之苦。二是农民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后,改变了过去家家储粮、户户存粮的传统习惯,为解决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从而实现“村容整洁”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推进小康文明村的建设。
“粮食银行”竞争环境 一,产品的特殊性
现有的农业竞争力研究范式是以农产品国际市场的自由化为前提,以各国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各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能力为主要考察指标的。这种源自以工业部门为主要考察对象的一般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范式,在解释各国农业生产与其国际竞争力关系时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却未能体现这种生产能力的优势。与此同时,随着入世保护期的结束,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趋势也使得中国农产品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上述背景下,科学评价中国农业竞争力意义尤为重大。
农业竞争力研究滥觞于国家竞争力研究,逐步从产业竞争力延伸而来。因而,其理论范式沿用了从工业部门视角形成的产业竞争力理论范式,而忽视了农业与工业在市场前提、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生产过程、产品实现等领域存在着的显著的差异性。为此,农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范式应做出调整。在综合评价已有产业竞争力、农业竞争力理论范式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农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范式。
农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前提应为地域的异质性、产业的异质性和受各国进出口政策制约的不完全市场;其内涵界定应为一国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养殖业在内的农业部门保障本国经济安全,在国际市场上比他国农业更多地占有、利用生产资源,实现产品价值,并由此提高该国现在及将来社会福利总体水平的能力;其影响因素应该包括生产资源、需求因素、相关支持产业、结构与竞争、政府政策;其评价体系应包括国家安全保障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三个方面。依据上述理论范式,我们对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竞争力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对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国家安全保障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具备了稳定的国家安全保障力,在国内市场剩余较大、国际市场偏好相似性较强的农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可持续发展力则相对较弱。
虽然中国农业竞争力总体上是低下的,但就长期趋势而言,中国农业竞争力正处于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而且目前所处的阶段应是快速提升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当前造成中国农业竞争力相对低下、阻碍其快速提升的原因在于,国内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人均土地、水资源匮乏,劳动力素质较低,农业科技相对落后,产品结构尚在低端,管理因素作用微弱,农民收入低、工业支持不足、社会服务薄弱等社会因素制约严重,土地家庭承包、财政补贴不足、贸易政策相对欠缺等诸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中国历来重视粮食的生产、储备和流通。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粮食银行是在中国中央和省二级粮食储备体系下建立的基层粮食储备方式的一种创新,粮食银行是在政策扶持下建立的非金融机构,它由政府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用以购买农户粮食,既解决了企业贷款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粮食银行向农户提供贷款,发展了农村金融信贷业务。粮食银行为农户储存粮食提供方便也解决了同时间集中卖粮使粮价下跌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粮食银行还是中国粮食储备体系和物流运输的基层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 年粮食市场全面市场化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得到了全面发 展,市场活跃程度和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粮食市场产区和销区、上下游之间的价格呈现明显 的协整趋势(黄季焜等,2008;蔡亚庆等,2010),但总体上看,粮食市场的季节性波动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以黑龙江和吉林的玉米市场为例,一般正常年份,农户玉米销售价格在每年新粮收获前达到价格高峰,随着新粮逐步上市,市场价格呈现明显下行,一段时间后开始回稳上涨,进入下一个市场年度和波动周期(图 1)。粮食市场的这种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特征主要由粮食生产周期长和新粮收获上市的季节性决定,但也与农户的粮食销售行为有很大关联。因为很大一部分农户选择新粮收获后集中销售,即便他们知道多数 年份这个时期价格都比较低,而且此时卖粮食在与买方讨价还价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特别地,当出现自然灾害和国内外较大社会经济事件时,农户的粮食销售往往会呈现“追涨杀跌”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波动进一步放大。农户的这种粮食销售行为不仅不利于国家粮食市场的稳定,不利于农户自身收入的稳定和增长。
理论上讲,如果农户能够避免这种集中售粮,转而采取分批分时段策略销售粮食的话,应该能够起到平滑市场波动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农户增加粮食销售收入。而且,事实上随着我国粮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多数农户对于市场的这种周期性波动规律已比较熟悉,市场价格信息的获取也已经不是问题,进行动态化分批销售也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是,无论从我们在农村实地调研掌握的情况,还是从图 1 描述的我国两大玉米主产省份农户玉米销售价格的波动规律来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在新粮收获后短期内集中上市销售的现象依然 十分普遍。另外,近年来农户家庭粮食储备水平的下降也间接反映了农户在粮食收获后集中销售的特征。理论上讲,农户放弃新粮收获即集中上市而选择将其储存以备后用不仅是农户实现粮食销售收入最大化的重要可选手段,而且无论对其家庭层面的粮食保障还是国家宏观粮食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就农户家庭层面而言,农户储备粮食可以储粮备荒,平抑农户家庭粮食年际波动,保障家庭粮食安全(邹彩芬等,2006)。其次,从国家层面来看,农户储粮相当于替代了国家储粮,储粮于民有助于缓解国家粮库容量不足的矛盾,在财政约束下,国家可将有限的资金更集中用于专储粮的推陈储新以及仓储设施建设(舒在习,2001)。但实际情况是,近年来农户层面上的粮食储备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闻海燕,2004;陈伟红、王炳焕,2006;史清华、卓建伟,2004;史清华、徐翠萍,2009)。世纪,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与有效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成为难以逆转的矛盾,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粮食是有生命的活体,且其生产与消费又具有独特性,因此粮食如何安全储存成为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我国粮食年均产量在 5000 亿kg 左右。其中,35%由国家收购,分别储存在国家储备粮库、地方粮库和粮食加工企业粮库;农户储粮约占粮食年总产量的 65%。全国每年由于霉变、虫害和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约为总产的 3%,折合 150 亿 kg。其中,霉烂粮食达 75 亿 kg,按人均每年 250kg 口粮计算,相当于 6000 万人一年的口粮。因此,发展粮 食仓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粮食仓储技术是集农业、生物、建筑、环境保护、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包括粮食仓储设施与方式、储粮技术及其支撑平台、仓储设备等。
当前农村粮食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于缺乏政府系统的组织、引导与支持,“粮食 银 行 ”在 更 多 的 地 方 仍 然 停 留 在 自发、分散和无序的水平。“粮食银行”普遍存在运营能力不强、经营效率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吸纳农户存粮的能力十分有限等问题。此外,有的还存在产权关系不够明确、参与其中的农户往往面临“粮食银行”倒闭或经营人卷款走人的风险。
(一)厘清粮食银行产权结构,强化粮食银行的独立经营主体地位 分析山东广饶等地目前已经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粮食银行”,不难发现很多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粮油企业的发展或者解决农户卖粮、储粮难题而主导成立的。普遍具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和经营主体不够明确的弊端。从形式上看,这些粮食银行往往在地方政府的倡导下,由粮食局在原粮管所或粮站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具有明显的政府背景和国有属性;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政府一般又不直接介入这些粮食银行具体运营,通常由集体、个 人或粮油企业直接运营。正因为如此,粮食银行和粮食经营企业往往被人们混为一体,政府、粮食银行和粮食经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往往模糊不清,“粮食银行”的产权关系比较模糊,独立经营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甚至缺乏基本的法人资格。这种模糊不清的产权关系往往将粮食银行的业务囿于当地或成为某个粮食经营企业的附属机构,显然不利于粮食银行健康发展。粮食银行要做大做强,首先必需厘清粮食银行产权关系,赋予粮食银行独立的法人 地位,强化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统一的粮食银行组织领导体系,规范粮食银行运营当前,要促进粮食银行健康发展,必须要规范粮食银行运营行为,改善粮食银行经营环境,提升粮食银行形象,提高粮食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具体可有两种方法。其一,在省级政府和省级粮食部门主导下,成立省级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并在该委员会下依次成立市(县)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由粮食银行监督委员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并对粮食银行进行监督管理,以此来规范和促进粮食银行的发展。其二,在省级政府和省级粮食部门倡导下,以现有农村粮食银行为基础,依次成立省、市(县)粮食银行协会(以下简称粮协),由粮协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并担任粮食银行市场的监管人,规范和促进粮食银行的发展。
(三)建立农村粮食银行准入制度
粮食银行必须实行准入制度,从仓储能力、注册资本、从业经验、具体业务等方面设立粮食银行最低标准。例如萧县为保证储户利益,就规定开展“粮食 银 行 ”业 务 的 企 业 必须将仓储一直保3万 吨以上,并在价格上实行“跟涨保跌”,使农户可以静观粮价涨跌,适时售粮给粮食企业,实现增值。实际操作中,可由市(县)粮食银行监督委员或粮协根据省粮食银行监督委员或粮协的相关文件,结合本市(县)粮食 银 行发展 水平,制 定相应的仓储能力、注册资本、从业经验等具体标准。
(四)实行存粮准备粮管理制度为了使农村粮食银行避免挤兑风险,可实行严格的存粮准备粮管理制度。但存粮准备粮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不同,无需缴存到粮食银行管理委员会或其它机构。只需要在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或粮协的监管下把规定比例的粮食严格存储于自己仓库中即可。同时制定统一的储粮账簿卡和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严禁将存粮准备粮用于市场运营。实际操作中,为了控制风险,开始阶段可将存粮准备粮比例定在50%左右,等运营规范了、成熟了,可逐步将存粮准备粮比例降到20-30%。
(五)加强风险管理,设立风险准备基金,催化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愿意农村粮食银行能否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提高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意愿。调查表明,粮食银行提供的自由兑取、随时结算、价格“保底跟涨” 都是引起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重要因素,但是农户最终是否参与粮食银行、参与程度有多深往往取决于农户对风险的感知与判断。实行粮食银行准入和存粮准备粮管理制度无疑可以从制度、源头上降低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风险,但这些措施对于风险的控制农户往往难以直接感知,事实上也难以完全化解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风险。为了从根本上催化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意愿,可以设立风险准备基金。一旦发生粮食银行经营人负债或携款外逃,可用风险准备基金先行赔付农户90%,再由风险 基金会向粮食银行经营人进行追偿。后续追偿金额如不足90%,则所追偿资金完全用于弥补风险基金亏空,超过90%部分继续补偿农户。之所以要让农户承担最多不到10%风险,是为了防止农户对粮食银行不加甄别进行存储。风险准备基金的资金来源可采取政府拿一点,粮食银行出一点的方法。具体可首先由市(县)政府从财政或中央“万村千乡”市场 工程项目等相关项目中拿出一笔专项启动资金,再由各“粮食银行”根据自身经营规模,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风险基金成立后,开始阶段金额相对较小时,可委托市(县)财政局托管。等到风险基金壮大后,可由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或粮协委派专人投资、管理。原则上,任何粮食银行在终止粮食银行业务后即可按程序提取自己所缴纳的风险准备金。但 是,为了进一步控制风险,可规定:因为粮食银行经营人负债或携款外逃等造成的风险基金损失,10%以内的,由粮食银行承担。在粮食银行退出时从所缴风险基金中按比例扣除。以此促进粮食银行之间互相监督,避免可能的粮食银行经营人负债或携款外逃等恶性事件。如没有粮食银行退出,因风险产生的损失可由基金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或政府专项资金补足。为了鼓励粮食银行主动缴纳风险准备基金,可对加入风险基金会的粮食银行发放统一会员标牌。在向农户宣传粮食银行时,明确规定只有将粮食存入风险准备基金会员粮食银行中才能享受先行赔付90%的保障。
真正的“银行”
“商品粮银行”所涉及的粮食是农民手里的余粮而不是口粮,这是“商品粮银行”和“口粮银行”的重要区别。而所谓农民获得的储粮“利息”,也是从此种差异所提供的空间中产生。
为了增强“粮食银行”吸收粮源的竞争力,太仓“粮食银行”在农民“存”粮时定出保底的基础价格。此前,各地粮食购销公司购粮时如向当地农发行贷款,也需负担利息。现在政府扶持下,它们选择了将这笔利息直接支付给卖粮后不结算粮款的农民———通过身份置换,农民取代了农发行,成为当地粮食购销企业的“放贷人”。除此之外,假如这批粮食在结算时价格比当初的卖价有所提高,粮食银行还会与农民平均分配新增的收益,此即所谓“二次分配”。
1.1.3“粮食银行”物流服务环节
粮食银行是一种服务于农村的新型组织形式,它以代农民存储、加工粮食及兑换米面油等为主要业务。具体地说,所谓粮食银行就是指农民将粮食存放于其中,自己拥有所有权,并可在需要的时候提取粮食或兑换成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而将粮食的使用权,如加工、贸易等交给该机构处理。这样既避免了农户储粮的惊人损耗,又可以盘活粮食资源,使大量闲置粮食在流通中增值,增值部分就是粮食银行的利润。另外,高度集中的粮食储备有利于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 控,保障粮食安全。当前,粮食银行正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许多地方都成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粮食银行。然而,随着粮食银行的逐步企业化、规范化与规模化,物流成本核算已被各粮食银行提上议程。此外,由于粮农居住分散和国际油价不断飞涨等原因,使得粮食运输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已超过40%。因此,有必要为粮食银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物流模型,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这一利国利民的新生事物不断发展壮大。
粮食银行的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2类:以粮食企业为主导的运作模式和以政府粮食部门为主体的运作模式。这2类模式虽然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其物流链模式却是一致的。该模式由3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供应系统,主要由粮农和各乡镇粮食收购点(粮食银行的营业点)组成。农民在收获后将粮食运到各乡镇粮食收购点或由粮食银行上门收购。
第二部分是配送系统,主要由仓储中心和加工部门组成。加工部门根据需要将稻谷或小麦从仓储中心调出,加工成米面,然后再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外部环境分析 (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1) 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产业政策来看, 摩托车国III标准以及下乡政策和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 对力帆集团摩托车业务来说都是一个有利的契机。
(2) 从政策管制方面来看,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 许多城市出于对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城市形象等因素的考虑, 逐步出台对各类城市摩托车的限制, 甚至禁止使用的地方政策, 迄今全国已经有上百个大中城市加入了“限摩、禁摩”行列。
(3)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 国家加强了对机动车辆的排放管理。根据环保部公告《关于调整国家第三阶段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放标准实施方案的公告》2009年第29号规定:2010年7月1日起, 工信部已不受理国II合格证上传, 意味着“国III”时代正式来临。
(4) 从产业政策方面来看, 按照财政部等六部委《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的规定:2009年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 农民购买摩托车可以按销售价格13%给予补贴, 购买摩托车单价5000元以上的, 实行定额补贴, 每辆补贴650元, 每户可以购买两辆享受补贴的摩托车, 以加快农村消费升级,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该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对农民购买摩托车产生持续促进作用。
(5) 汽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政策, 对力帆集团拓展出口业务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2.经济环境
近十年来, 中国宏观经济始终保持健康、高速增长, 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 消费逐渐从解决衣食问题向改善住行方向转变, 这为摩托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转暖, 国外摩托车需求量增长。我国摩托车出口的区域较广, 其中亚洲市场是我国摩托车出口的传统市场。以东南亚为代表,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 摩托车产品的关税逐步降低, 从而带动国内摩托车出口的增长。非洲国家对我国摩托车的认可度较高, 渠道也较为成熟, 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拉美市场增长也较快, 但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随着全球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 该区域市场也于2010年四季度回暖, 并有望逐步恢复到2009年之前的较快增长水平。
3.社会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的供给量始终慢于交通的需求量, 这是一个现实情况。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中有140个左右禁限摩, 使这些城市的道路上挤满了汽车, 也是造成拥堵的一个原因。据有关方面调查, 汽车的使用效率并不高, 特别是上下班时间, 大多数情况一个汽车中只有一人, 占用了较大的道路面积。另外, 从汽车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上来看, 是摩托车的十倍以上。因此, 无论从环保、能源上还是占用道路面积上, 摩托车比汽车更加环保, 更加经济。如果放弃汽车, 而购买摩托车, 也能很好地解决大城市汽车拥堵问题。随着摩托车国III排放标准的实施, 国家也正在考虑是否下令取消城市禁限摩托车的规定, 这将有利于摩托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4.技术环境
世界五大摩托车技术是电喷、水冷、多气门、多缸和大排量技术。力帆集团在这五大技术上具有行业领先优势, 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例如, 发动机技术是摩托车产品的核心, 而目前, 我国摩托车发动机的综合技术水平处于世界中游, 但在250ml以上的大排量技术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近年来, 行业内优势企业开始加大对大排量如400ml、600ml摩托车发动机的研发投入。当今摩托车发动机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高性能、低油耗、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 在此背景下电喷、水冷、多气门等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电喷相比化油器能够降低排放;水冷相比风冷能够为发动机更有效地散热, 提高了发动机的寿命和性能;多气门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摩托车发动机的性能。
用五力模型分析摩托车行业竞争状态
1.供应商力量
目前, 供应商相对于摩托车的整车生产企业来说, 规模相对较小, 实力相对较弱, 大多数供应商管理水平较低, 生产一致性较差, 小毛病不断, 影响了主机厂产品质量及在用户中的口碑。在其他方面:供应商呈现出散、乱、杂的局面, 优质供应商集中度不高;供应商之间形成价格同盟, 正在改变供应商在行业中的地位;主机厂通过向后整合关键配套厂以提升零配件质量, 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供应商相对集中在重庆、广东、江浙三大板块;供应商已逐渐意识到产品多而杂的危害, 优质供应商开始对主机厂进行优化, 更加看重主机厂的管理能力、技术及资金实力、信誉等;整车合资企业有其自己培育的核心配套体系, 对这些企业的控制力较强, 对他们在技术及管理上指导力较高;另外, 除极少数较为强势的供应商外, 绝大多数采取向主机厂铺货2~3个月。
2.顾客力量
从顾客方面来看,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 摩托车行业普遍实行区域销售代理模式, 主要的市场开拓和客户关系维护由代理商掌控。其他还存在:顾客的信息比较充分;顾客的纵向一体化的能力不强;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高, 未来摩托车市场的竞争焦点, 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迫于竞争压力, 客户对摩托车产品的性价比看得比较重, 既强调产品的动力性能, 又强调产品的舒适性, 对主机厂的管理和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有实力并且能力较强的代理商受到各主机厂的青睐, 对其争夺也异常激烈, 其选择品牌的空间较大。
3.替代品威胁
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 是摩托车的低端替代品, 当前的市场发展速度很快, 受城市禁限摩的影响, 为了日常代步需要, 购买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越来越普遍, 特别是在平原地区, 已成为大众消费品, 对燃油摩托车的冲击较大。另外, 微车及轿车是摩托车的高端替代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快速发展。
4.摩托车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
(1) 生产准入壁垒。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摩托车行业实行生产准入管理, 即取得公告后方能进行摩托车整车的生产。
(2) 规模壁垒。摩托车行业规模效应和规模壁垒明显, 我国摩托车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 经过近二十年的竞争和淘汰, 摩托车行业逐渐从扩容向整合演变, 目前兼并收购和产业集中的态势已逐渐显现, 但新进入者很难再有成长和盈利空间。
(3) 出口认证壁垒。海外市场已成为我国摩托车企业重要的目标市场, 也将逐渐成为我国摩托车企业重要的目标市场, 而进口国出于环保、节能、安全的目的, 往往直接或间接采取限制进口的“技术壁垒”,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各类法规、指令、标准和认证等, 这就对我国摩托车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质认证提出了较高要求。
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1.摩托车行业发展概况
(1) 全球市场概况。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全球摩托车产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摩托车产量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回暖, 新兴市场国家摩托车产销止跌回升, 特别是占全球摩托车50%以上份额的中国市场, 产销规模已恢复至接近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2) 中国市场概况。2009年, 随着国内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及受国家“摩托车下乡”政策推动, 我国摩托车市场逐步恢复, 行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市场未来增长基本趋于平稳, 各品牌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 竞争方式将由比较单一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向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品牌、销售服务等综合竞争方面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
从上表可以看出, 国内摩托车市场需求未来会趋于稳定, 每年达到1300~1500万辆, 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另外, 随着经济和行业的发展, 原材料和人工费的上涨, 摩托车企业产品制造成本逐年增加, 各品牌竞争压力巨增, 二、三线品牌生存困难, 举步维艰, 面临洗牌。
(3) 摩托车出口概况。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 凭借良好的性价比, 越来越多的中国摩托车产品开始走向海外。2008年, 我国摩托车出口量超过1000万辆, 占我国摩托车整体销量的比重达37.4%。在出口区域分布上,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区域所占据的出口市场份额上升明显, 特别是非洲市场份额, 已成为最近几年中国摩托车出口增长的明星市场。总体而言, 中国摩托车出口, 契合了新兴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同时, 也带动了中国摩托车企业快速发展并走向全球竞争舞台。
2.行业竞争分析
(1) 摩托车行业竞争格局。2010年, 国内全行业在产摩托车企业共有106家, 主要集中在重庆、广东、江浙三大板块, 2010年行业排名前十位的摩托车企业销量合计占行业总销量的57.46%, 产业集中度不高。行业再次面临洗牌, 行业集中度将逐年提升, 预计到2015年, 随着摩托车环保国四标准的实施, 行业企业将仅存35家左右。因销量相对稳定, 因此, 各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会逐年提升。前十位摩托车企业中, 国有、民营、合资均占一席之地。其中, 国有摩托车企业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属的建设、嘉陵和洛阳北方为代表;民营摩托车企业以隆鑫、力帆和宗申为代表;合资摩托车企业则以大长江 (与日本铃木合资) 为代表。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
(2) 市场需求发展趋势。随着中国城镇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广, 农村经济、交通得到快速发展, 摩托车面向农村持续大众化方向发展。另外, 90后人群购买力的凸现, 他们对摩托车更追求时尚和休闲。随着经济的发展, 摩托车中、高端用户也呈扩大趋势, 更注重向产品的高性能、个性化、甚至向大排量高端车型发展。
3.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具备年产100万辆摩托车整车的生产能力, 依托公司在发动机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公司摩托车整车的市场份额, 从2005年的行业第六, 升至2010年的行业第三。公司摩托车整车侧重出口以及中大排量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提升了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 增强了盈利能力。国内前十大摩托车企业中, 民营企业在出口营销、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力帆集团作为民营摩托车企业的代表之一,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同为民营企业的隆鑫、宗申, 以及合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大长江。
公司摩托车海外市场开拓较早, 在利润相对丰厚的出口领域更具优势。截至2010年底, 公司拥有海外代理网点1105个, 在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地区均设有直销公司, 而且在越南、土耳其和泰国设有生产基地。自1998年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以来, 公司摩托车产品远销拉丁美洲、非洲、亚洲、欧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 公司摩托车出口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
通过五力模型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摩托车行业竞争非常充分, 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业集中度目前还不是太高, 随着竞争加剧, 行业集中度未来几年将会快速向优势企业集中。力帆集团处于竞争的第一梯队, 在竞争上具有较大优势。
结语
本文通过对摩托车行业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状态分析, 得出:我国摩托车行业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 适合力帆集团摩托车业务的发展。摩托车行业竞争异常充分, 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摩托车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已进入了成熟期, 市场增长基本趋于平稳。各品牌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 竞争方式将由比较单一的价格竞争, 逐渐转向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品牌、服务等综合竞争。行业集中度在未来几年将大幅提高, 行业内优势企业产销量未来将有明显提升。力帆集团处于行业竞争的第一梯队, 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对于力帆集团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也为力帆集团摩托车业务更好更快地发展指明了方向。
摘要:摩托车行业竞争异常充分, 行业集中度在未来几年将大幅提高, 行业内优势企业产销量未来将有明显提升。力帆集团处于行业竞争的第一梯队, 在竞争上具有较大优势。本文运用PEST外部环境分析方法和五力模型行业竞争分析方法, 为力帆集团摩托车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环境及竞争分析,摩托车,PEST模型,五力模型
参考文献
[1]孟卫东, 张卫国, 龙勇.创建持续竞争优势.战略管理, 2004.
[2]迈克尔.A.希特等.竞争与全球化.战略管理, 2002.
[3]费雷德.R.戴维, 李克宁译.战略管理, 2001.
[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www.mot orcycle-caam.org.cn/.
摘要: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指出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迎合高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对商业模式概念和创新综述的基础上,基于本文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商业模式和物流企业模式的概念。进一步,本文论述了在当前的高竞争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包括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圈商业模式。
关键词:物流企业 高竞争环境 现代物流体系 商业模式
一、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产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当前,我国物流业所处环境较之前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国内外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水平回落,国内外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深度调整时期。我国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明显收缩,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我国GDP增速继续下降达到7.3%。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给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物流规模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降低。
(二)物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当前,我国市场低层次物流需求,即传统的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需求基本趋于饱和,服务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油价、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物流要素价格成本的上升使得基础物流服务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单纯的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和大量的资源投入已经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受到中国物流需求市场的吸引,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如UPS、TNT、FEDEX和DHL[1],而在中国本土也成长起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外运、中铁快运、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宝供物流、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顺丰快递等。国际上一些已经形成较为完善体系的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不断成长,受到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我国物流业的高竞争格局开始形成。
(三)客户需求趋向于多样化
就物流需求市场而言,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企业将加快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专注于专业化,对于物流功能多数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分离外包,第三方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要求更高,客户的物流需求将不再仅仅停留在运输等基础物流服务方面,精益化、差异化、专业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将会有新的增长。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也让物流企业面临更多的变化[2]。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将面临着高竞争的格局。但是同样应该看到,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物流企业如何在变革时期拓宽视野、抓住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是每个企业更应关注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发掘适应新环境、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商业模式对我国物流企业极其重要。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实现我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二、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一) 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综述
国际上开始对商业模式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那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互联网企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赚取了丰厚利润的现象,进而专家学者展开了对商业模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商业模式的初步概念最早于1957年由贝尔曼提出。泰默1998年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界定,他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3]。莫里斯等(Morris et al.)对商业模式提出六方面组成因素,分别是: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市场、内部能力、竞争战略、盈利模式和增长模式[4]。走特等(Zott et al.)对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近期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商业模式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的企业商业运作,是公司为利用商业机会,设计交易的结构、内容和治理方式以创造价值[5]。约翰逊等(Johnson et a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对商业模式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商业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客户的价值定位;利润模式,包括企业在对客户价值定位基础上,设计企业与外部交易方的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以及所形成的盈利模式和收益模式。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不过短短十多年,其理论来源虽然深厚,但是比较统一的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研究范式尚未出现[6],对于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比较稀少。本文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以及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 商业模式概念
综合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其资源、能力价值化的核心逻辑和思维方法,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为了创造价值。因此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和过程来说,商业模式是在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定位、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最终实现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商业模式的架构如图1所示。
商业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1、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能够达到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进而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2、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商业模式的存在总是有一定前提的,即为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将不再适合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改善或者重构。
3、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商业模式形成后,是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就是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
(三)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概念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生产制造等产业的特征。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商业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下,识别企业核心能力,合理配置资源,提出价值主张,营造价值实现方式,发掘价值潜力,高质量地满足客户物流及其衍生需求,进而实现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企业对物流服务、成本、柔性和准时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整个物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
三、 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从我国物流业所处宏观和行业环境来看,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不再适合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或重构。本文基于对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分析,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
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主要是做好客户定位,提高公司对某一行业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甚至竞争对手形成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整合供应链上游资源、内部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为核心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并通过服务从采购、物流、分销等多项增值服务中获取利润。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集成商的角色,能够有效地获取供应链上游资源,并且能够快速地分销产品,协助客户更专注的从事核心业务,实现了多方“共赢”,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需要物流企业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信息资源,对所从事行业供应链具有较好的掌控能力,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实施供应链集中管控的一体化服务商业模式,所供应链管理总成本降低、所服务企业准时交货率提高,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库存降低资产运营业绩提高现金流周转周期加快[7]。
当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物流公司开始采用这种商业模式。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怡亚通深入挖掘企业发展需求,整合供应链优势资源,在中国率先构建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帮助不同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实现从研发、采购、生产到市场营销、分销终端等各环节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最大限度促进所服务企业价值增值和提高竞争力。怡亚通目前所从事行业包括了电脑、通讯、服装、百货等多个不同行业,其网络覆盖了国内外。怡亚通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约116亿元,同比增长53.85%;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80.33%[8]。
(二)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物流金融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客户主要定位在进行物流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中小型客户,这一类客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信贷资金的缺乏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缺乏,资金不足的风险成为这些企业的发展瓶颈[9]。金融服务能够解决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和快速扩张方面、有效地盘活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10]。物流企业作为客户和金融机构的纽带,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帮助减少客户交易成本,通过增值服务从中获得收益。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方式包括:质押、担保、垫资、租赁、信托、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是多种模式的混合,物流金融为主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未来开展的热点。目前,我国开展物流金融实践活动的物流企业包括中国储运公司、中远、中铁物流、宝供物流、深圳怡亚通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有些公司,物流金融已经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中储于1999年开始开展质押监管等物流金融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物流金融业务的领军企业。公司发展物流金融在客户定位方面选择定位在中小客户,这类客户数量众多,亟需缺乏资金支持,因而较易发展成为稳定的客户群。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储物流紧抓客户需求,不断尝试新的物流金融模式,为公司赢得了发展先机和发展空间。截止到2010年,中储质押业务已经推广到全国27个省份,年质押监管规模超过了600亿元。监管品种具有保质期长,质量检验标准通用,用途广泛(主要为原材料方面产品),价格稳定,易保管,流动性较好,易变现等特点,包括黑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有色金属材料及其矿产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家电、轮胎、玻璃、化肥、纸业以及农产品等十二大类。中储物流的主要物流金融模式有动产监管、质押监管、抵押监管、贸易监管,并在原有的提单模式、保兑仓模式和供应链模式融入到其中,进行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11]。
(三)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起源于平台经济。徐晋等认为平台是一种现实或虚拟空间,该空间可以导致或者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12]。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平台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如苹果、淘宝、亚马逊、中国移动、各类超市等。物流行业中,各类大型交易和流通市场实际上就具备了平台商业模式的雏形。
物流企业平台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多边市场实现资源的集聚。平台可以将需求方、供给方、信息提供商、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咨询机构及软件商等各类主体聚拢在一起,满足各主体物流、资金、信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13]。物流企业通过经营平台或者直接为平台上主体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价值潜力,当平台用户超过一定规模时,其网络外部性将大大增加,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进行收费来获取巨额的收益,同时物流企业也可直接提供平台客户各种服务,如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获取收益。平台商业模式因其网络外部性而受到瞩目,在多个行业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但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平台商业模式的要求也很高,在资金、客户资源等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积累。在平台商业模式建设初期,如何增加客户规模,让平台良性运转将是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双平台”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本。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公司通过构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中心的“双平台”打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圈。在早期的经营中,国际物流集团积累的丰富的客户资源,具备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客户和资金方面得到了保障。国际物流公司逐步将原来只对上游,或者只对下游的单边市场拓展成为同时面对多类型客户的多边市场,并且,在运营过程中,国际物流公司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运作,如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物流金融、贸易等高端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持续吸纳新客户。 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构建平台商业模式,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亿,利润超过了6亿元。
(四)生态圈商业模式
生态圈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的一个升维度状态。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就形成了生态圈商业模式。生态圈商业模式业务范围很广,能够实现从客户需求开始到库存计划、订单下达、仓储运营、干线调配、末端配送、线下运营、全国仓储圈地、线上协同、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等的全方位可视化完全供应链服务[14]。生态圈商业模式对于物流企业的规模、在供应链上的影响能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人才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构建难度很大。当然,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建立一个状态良好的生态圈,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总体来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开放协同大背景下,物流企业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选择一个良好的适应当前环境的商业模式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既是高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需要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15]。内部需要物流企业的管理层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敏锐的抓住市场契机,尝试开展创新性业务,在管理层面上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创新,开展更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商业模式;物流企业要培养良好的人才队伍,重视物流人才的团队建设,加强物流商业模式的学习;营造创新、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外部环境中,政府要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落实对物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引导推动物流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升级转型,提升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扶持发展大型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1]丁依萍.如何将现代物流建设向纵深推进[J].金融经济,2009(2):26—27
[2]周国华.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谢乃明,刘思峰.关于家电流通企业商业模式的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0):31—35
[4] Morris M.,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
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72—735
[5] Zott C.,Amit R. The fit b-
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Implication for firm performanc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26
[6]Mark W J ohnson, Clayton M
Christen,Henning Kagermann. Rein-
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86(12):51—63
[7]霍春辉,刘力钢,张兴瑞.供应链服务集成商业模式解析[J].经济问题,2009(7):52—53
[8]卓志坚.供应链管理研究——怡亚通公司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7
[9]夏露,李严锋.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
[10]戚琪.物流金融——物流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N].中国保险报,2009—06—30(2版)
[11]张墨晗.我国企业物流金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14):88-89.
[12]徐晋. 平台经济学(修订版)[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13]白雪.我国物流信息平台商业模式分析[J].企业导报,2011(5):121—122
[14]龚英.虚拟供应链的商业生态圈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90—92
[15]王海萍.物流产业的经济性软环境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丛刊,2012(3):46—47
〔本文系中国物流学会2014年重点课题“高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CSLKT2-001)阶段性成果〕
一、粮食行政机关和国有粮食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廉洁和干部管理方面。
1、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部分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粮食行政机关与粮食企业没有处理好政企分开的关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与权限,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个别单位“一把手”权力过大、过于集中,没有得到有效的限制和制约。领导干部权力的分离、制约和监督不够,缺乏民主决策机制,为个别人独断专行和不廉洁行为提供了条件。
4、一些单位和部门没有真正形成群众监督机制,领导干部活动圈子不断扩大,出现了对领导干部行为的弱监、空监现象。
5、干部管理方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机关内部管理较松懈,执行制度不严。一些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深入基层处理问题、指导工作上不够。没有很好的实行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制度,一些领导干部长期得不到交流,工作失去了热情和激情。
6、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纪检监察部门缺乏责、权、利的相互统一,工作繁、办事难,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纪检监察人员工作长期得不到交流,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思想被禁固,得不到解放,积极性被挫伤,得不到发挥。
(二)财务资金管理和监督方面
1、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粮食部门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编制、资金收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资金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资金收支缺乏全面的全程监管。收支行为不够规范,存在“灰色”收支现象,国有资产的清理、登记工作存在漏洞。
3、企业财务行为不够规范。资金管理的“收支两条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不同程度存在着资产负债不实、虚列支出、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财务公开”落实不够,机关、企业职工对本单位资金收支状况不了解。企业职工对本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了解。“暗箱操作”为别有用心的人隐匿、转移国有资产开了方便之门。
5、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落实制度不够。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得不到交流,对经济活动的行为长期得不到全面的审计和监督,导致个别领导小问题得不到纠正,发展成大错误。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方面
1、一些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改制和产权转让不够规范。存在着管理层自卖、自买的行为,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监督不到位,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维护等问题。
2、政(企)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够。公开披露本单位国有产权状况、国有资产转让信息等方面透明程度和公开程度不够。
3、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管不够。对重大投资项目缺乏全过程监管,导致了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对粮食行政机关和国有粮食企业的监管
(一)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
1、督促机关、企业 “一把手”履职到位。“一把手”要对本单位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企业的廉洁经营以及下级的廉洁自律情况负主要领导责任;要组织领导班子讨论、研究有关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并作出安排部署;要了解班子成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检查、指导领导班子成员分管的工作落到实处;要督促检查下级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情况;要负责处理职工群众重要的来信来访,认真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防止发生违纪违法和不廉洁问题。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作为代表国家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及中纪委提出的有关规定。
2、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一是在全面履行教育、监督、惩处、保护
四项工作职能中突出抓好监督工作。二是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重点抓好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廉政考察和考核,并作为对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发挥监督的组织协调作用。全力支持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主动查找和解决问题。四是研究制定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相关的配套制度。五是抓好责任制贯彻
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考核、责任追究工作。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市粮食局国有独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之中。
3、规范领导权力运作,建立权力的制衡机制。绝对的权力必将出现绝对的腐败,只有对单位“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的限制和制约才能防止和减少腐败。实行领导干部权力的分离、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单位主要领导的独断专行,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上下勾结、内部勾结、内外勾结犯罪行为发生。坚持领导干部 “一岗双责”制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五必查”制度,即对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落实责任制情况每季度必检查,公开“述廉”时必检查,考察干部时必检查,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必检查,年终考核时必检查。抓好 “三结合”即定期组织班子自查和个人自查结合;开展党风廉政调研和组织群众评议相结合;日常重点抽查和年底专项考核相结合。
4、明确监督职责,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政企分开是指政府机关与粮食企业的职能要分开,并不是分而不管,而是要转变观念和方式,由计划经济的管理向市场经济的监督转变。行政机关要正确行使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与权限,真正做到监管有力、服务到位,在监督工作中搞好服务,在服务工作中加强监督,努力创新,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抓好“五个一”责任制新模式,即每项工作只确定一名局领导挂帅,一个责任部门牵头,一个责任处(室)承办,局纪检组一个“漏斗”下达责任目标,年底考核“一把尺子”量全体,从机制上有效解决责任不清、工作不勤、督察不力的状况。
5、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管制度。要严格把好选拔任用关,坚持德才并重的选人用人标准,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用人机制就必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要不断完善和规范领导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考察、考察预告、投票表决、任前公示等程序和环节,力求做到规范、科学。从而防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暗箱操作、“一把手”说了算,个人专断等现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实行主要领导的任期时限制和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交流或调整职权职责制度。
6、加强干部纪律监督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干部举报信访监督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三是认真落实党委讨论任用干部之前征求同级纪委的意见制度;四是严肃惩处选人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五是要建立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制度。六是建立干部推荐、考察、决策工作责任制,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对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1、深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粮食部门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的预算编制,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
2、加强对资金收支的全程监管。规范收支行为,清理整顿单位银行账户,清理“灰色”收支,做好国有资产的清理、登记工作,制定出监督管理、规范运作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3、严格财经纪律,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按照《**市国有粮食企业资金管理办法》(成粮发[2003]1号)进行规范操作,严格资金管理的“收支两条线”制度,按照资金的使用渠道,做到专款专用。防止发生资产负债严重不实、虚列支出、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尤其要对改制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审计评估。特别是对粮食收购资金坚持封闭运行,对粮食风险基金筹措和使用直接介入,防止风险基金到位后又被抽回或挤占挪用,4、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大力推进财务公开,单位的成本费用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指标和经营状况要定期如实的向职代会报告和向企业职工张榜公开,允许职工提出质询,并认真回答职工提出的疑点,切实防止隐匿、转移和暗箱操作。
5、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行为的审计和监督,坚决查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单位领导人,卡住领导干部乱开支的路子。
(三)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
1、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监管。规范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改制和产权转让。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体系,依法规范企业改制,坚决做到严格报批、严格清产核资、严格财务审计、严格产权交易和转让程序、严格交易管理、严格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严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严格管理层收购,尤其对自卖、自买的行为要严格审查监督,规范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工作,使国有产权交易行为运作程序合法规范、信息公开、监督到位。对不正当行为要及时告诫或查处。
2、严格实行政(企)务公开制度。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中储粮代储资格受理上报、省市级储备粮承储资格认定、仓储设施审批,以及单位的物资采购、企业的资产经营、粮油购销等都要按规定实行公开制度。要公开披露国有产权转让信息,使国有产权在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以竞价方式进行交易,保证交易公平、公开和透明。尤其要严格推行资产评估结果分类分项明细公示制度,将评估结果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公布于众,接受社会和群众尤其是本单位知情群众的监督,增强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及结果的透明程度和公开程度。
及百盛战略规划
一、竞争环境分析: 1.大型连锁超市
1.1 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或者潜在进入者指此前未进入零售市场或未经营连锁超市的企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取决于进入壁垒和现有企业的预期反应。如果该产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并且预期现有竞争者会对新进入者实施较为激烈的“报复”措施,该产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力量就较弱。
连锁超市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平均成本递减的经济现象。如果新进入者无法实现比现有连锁超市更大的规模,就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但是,若现有连锁超市企业规模不够庞大,新的进入者在进入过程中的进入壁垒就较小。而规模小是我国现有连锁超市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就是超市企业的连锁店个数偏小,销售额业绩偏小。而且,零售业的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几乎不存在技术壁垒。按照有关规定,注册一个零售企业,最多30多万元,而且禁止性的要求并不多。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零售业尤其是超市业成为竞争最为激烈、平均利润率最低的行业之一。
通常新进入者要分配很多资源用于消除顾客对原先产品的忠诚度。为此,新进入者通常会降低产品价格来赢得顾客。零售业将面临很多挑战,包括技术创新对于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产品价格的冲击。世零售业即将进入商品价格透明化的时代。现有的超市必须在自身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差异化。但是大型的连锁超市在资金和资源上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这点来说对他们构不成威胁。
虽然零售业在各行业中处于中下等水平,但是对于大型的连锁超市来说,进入壁垒还是很高的。济南市主要的连锁超市就是大润发、银座、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超市的进入壁垒较高,所以在这点上,大型连锁超市新的市场进入者很少。
1.2替代产品生产者
大型连锁超市与小型超市相比,小型超市对大型超市还是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大型超市拥有小型超市没有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
零售连锁企业提供的很多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但对于零售连锁企业来说,最危险的替代威胁来自新兴业态,另一种替代威胁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来的。应该说,中国目前的物流体系、信用体系及信息化程度还不是非常发达,但这是一个趋势,网络交易势必会从传统零售业中夺走一部分顾客。按照国际经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人们提供更加专业、实惠与便利的便利店、折扣店、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将获得很快发展。这些替代业态的兴起实际上就一定程度限定了连锁超市的价格、服务等。当连锁超市的销售价格或者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时,用户就可能转向替代品。而在零售行业,消费者的转换成本非常低,于是替代品对产品的竞争将产生重大影响。
以大润发为例,虽然洪家楼大润发离学校很近,但是我们也只是会在需要日用品的时候选择去大润发,其他时候会侧重于网购。如今中国电商的崛起对零售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力量。
1.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连锁超市供应商的力量主要体现在提高商品价格或降低商品质量方面。如果企业无法通过价格变化来消化商品供应成本的增加,供应商的行为将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强大的供应商是产业的威胁性竞争力量。
大型连锁超市的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很多大型连锁超市都采用自己制造、加工商品的经营形式,对于供应商来说,不具备讨价还价的能力。
以沃尔玛为例,一直以来,沃尔玛固执地坚持“营采分离”,它的零售体系与采购体系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其采购模式是通过供应商相互压价,谁的价格低谁得到订单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沃尔玛而言,如果它发现有哪家厂家供货比现有的供货商更便宜,哪怕只有几分钱的价差,也会立即转移订单。
1.4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型连锁超市的各种服务都比较周到,比如说免费停车、便利的交通等,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消费者的选择因素还是会侧重于商品的价格。但是就统一银座24小时经营来说,它提供的是一种便利,价格上升10%也不会对需求产生很大影响。
1.5 现有企业的竞争
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都是相互制约的。如果竞争者数量众多,竞争将较为激烈;如果竞争者数量较少但规模实力基本相当,行业竞争强度也会较高。目前,连锁超市企业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截至2007年,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的70%已经在中国登陆。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国内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91%,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3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如果内资零售企业只顾一味地盲目扩张店铺数量,这将可能使已经较低的利润率更加“雪上加霜”。
另外,不同连锁超市所经营的商品都大同小异,差异化很小,在服务和广告方面也没有什么创新,价格就成了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现有的连锁超市在相互竞争中往往会选择打价格战,最终不但没有提高盈利能力,还通过自贬身价便宜了消费者。
济南几家大型超市的竞争十分激烈。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以及覆盖人群等因素决定了各大超市的客观竞争条件。但是纵观这几个大型超市,大润发和统一银座覆盖面要大于沃尔玛、家乐福之类。但是以泉城沃尔玛为例,它拥有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以万达、恒隆为例的shopping mall竞争环境
shopping-mall具有如下2个特征:
一是大:占地面积大、公用空间大、停车场大、建筑规模大。由若干个主力店、众多专业店和商业走廊形成封闭式商业集合体,从严格意义上讲,大于10万平方米且业态复合度高的方可称作mall。
二是全:功能全,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甚至金融、文化功能于一体,进行全方位服务。
这种商业地产投资巨大,对发展商的资金、管理、招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Shopping—mall跟百货商场最大的区别就是,shopping—mall经营的是业态,是各种各样的商店,而百货商场里经营的是各种各样的品牌。一个完整意义上的shopping-mall必须拥有多种不同业态的主力店。
以济南恒隆为例,位于济南市中心历下区泉城路,总楼面面积171000平方米。恒隆广场集精品超市、名品名牌、豪华影院、世界餐饮等于一体,网罗了国内外300多家品牌店铺,其中超半数为国际时尚品牌,且40%以上为初次进入济南,如:代表国际最高水准的豪华影院PALACE(百丽宫)、倡导都市全新生活方式的Ole’精品超市,并引进范思哲、纪梵希等国际一线大牌。恒隆广场的开业无疑建立了济南本土中产及中产阶级以上的消费人群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济南shopping mall的代表,恒隆无疑成为了新时代消费人群的最佳选择。
从波特五力模型的角度分析shopping mall的竞争环境:从市场新进入者的角度来看,大型购物中心的进入壁垒高,其对资金、技术以及招商能力的要求很高,一般的企业无法在一个地区支撑起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就现有竞争者而言:现在济南正在筹建新一家万达广场,规模与经四路万达相同,但是万达的总体经营模式不变。新加入的济南世茂也是新进入者之一,世贸广场开业不久,位置就位于恒隆附近,两家shopping mall的竞争意味十分强烈。济南世茂国际广场东依金街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北靠黑虎泉北路,济南世茂国际广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初步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拟规划建设写字楼、公寓、商业等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涵盖街区商业、大型卖场、世茂影院、世茂百货、世天儿童发展中心、休闲美食广场、5A甲级写字楼、时尚生活中心等。世茂股份将有效地通过自身优质业态及商业体系的建立,与区域商业实现高度融合,济南世茂国际广场也将成为济南未来最耀眼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而济南老商厦例如贵和之类,相对世茂来说,竞争力要小。
大型购物中心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出租店铺,就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来说对它的发展影响较小。而大型购物中心内驻的都是大品牌,针对的消费者也是中产阶级以及中产阶级以上的消费者,所以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影响水平一般。而替代产品生产者的生存能力更是没有万达恒隆这种大型集团旗下的购物中心强,所以综合分析,大型购物中心的竞争环境是比较利于其本身的发展。
二、百盛超市的SWOT分析
百盛百货是金狮集团于1987年创立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发展显著,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马来西亚吉隆坡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连锁百货商店遍设马来西亚各主要城市,至今已开设了三十余间购物中心以及精品专卖连锁店,成为全马百货店最大、最成功的零售连锁集团。济南百盛于2012年入驻济南泰府广场。2014年5月,济南百盛内部八成商柜已退出商场,这说明在济南经营了仅仅2年时间的百盛正在衰退并且即将退出济南市场。
优势:
1、百盛作为金狮集团旗下的连锁百货超市,能够很好地利用金狮集团本身雄厚的资金、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是金狮集团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金狮集团在马来西亚享有“管理好、效率高、名声响”的美誉。金狮集团的管理优势以及较强的竞争能力是百盛超市的一大内部优势。百盛于1994年进驻中国零售业市场,并在北京复兴门内大街开设首家百货店,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百盛是最早在中国经营时尚百货外资连锁企业之一,并且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时尚百货集团之一,拥有覆盖中国18个省34个主要城市的最广泛的营销网络。对中国日益富足的中高档消费群体而言,百盛已成为家喻户晓并标志着品味和时尚的知名品牌。百盛与许多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百盛能够不断的在商品和品牌组合等方面得以完善,并通过引入质量好、价值含量高的品牌或创新产品系列提高商品的吸引力,从而加强并巩固百盛的领先地位。
2、百盛很多品牌都是第一次来济,不仅让济南市民了解到更多的时尚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空白。“品牌是一个商场经营的核心,品牌结构是否合理对经营成败至关重要。”济南百盛招商全部由北京总部统一规划,品牌甄选的原则十分严格,即引进的品牌既要符合济南百盛中高档的定位,反映时下流行趋势,又要符合济南当地目标消费族群的品位。
3、如今,温馨舒适的购物环境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商家的重要理由,也是消费者完整购物体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百盛集团深谙这一道理,始终秉承“为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提供最丰富、优质、优雅的商品选择,提供最舒适的购物环境”的理念,使其在国内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和不错口碑,成为追求时尚、优质人群首选购物场所。舒适的沙发、免费的茶水、惬意的休闲杂志。当然,各种时尚主题的沙龙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更为您提供了交流生活方式的平台。劣势:
1、济南百盛的定位不准确,导致百盛走下坡路。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一个企业很难成功经营下去。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分化,消费群体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所以即便大商企也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必须明确自己为哪个群体提供服务才能做得更好。在泉城路商圈,定位明确的恒隆等大型购物中心吸引的是年轻的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提供的商品主要是高端服饰、珠宝等。而百盛商场2012年刚成立初的品牌就没有叫响,大家不能清楚地知道百盛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商品,满足自己什么样的需求。
2、最初的市场目标不清晰。济南百盛的摆设等十分传统,但是商铺提供的商品又是一些高端的品牌,但是这些高端品牌并不是大家都熟知的高端品牌,所以消费者在百盛不敢消费,百盛的市场目标也不明确。机会:
1、优越的地理位置。济南百盛超市选址于泉城路泰府广场,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泉城路独特的商圈优势,能够给百盛带来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泉城路紧邻芙蓉街和大明湖,济南两大景点的客流量十分大,这也是百盛竞争优势之一。
2、近一年内随着万达广场、恒隆广场、和谐广场相继火爆,济南原有的商业格局发生裂变,这为泉城商业提供了升级的契机。
3、周围商铺的相互影响。济南百盛入驻济南泰府广场,百盛的兴衰与泰府广场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关系,百盛商场、泰府广场相邻,加之南侧的红尚坊以及潮柜地下商城,此处形成了完整的大商圈。此前,百盛商场西侧一二层都有门口直通泰府广场,而百盛地下停车厂也与红尚坊停车场相连,几处商场可谓唇齿相依。威胁:
1、来自恒隆、万达以及最新开业的世茂强大的竞争压力。恒隆等大型购物中心之所以能在济南站稳脚跟,是因为他们的市场定位很明确,而百盛的市场定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模糊,不能竞争过规模庞大的恒隆、万达。而且百盛与恒隆等地相隔较近。实体市场接近饱和。
2、与济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相符。虽然百盛本身的定位是“精致、年轻、时尚”,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并不是最初的设想。
3、来自电商的威胁。现在很多消费者习惯在网上选购商品,很多年轻消费者习惯在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买东西。实体商铺需要很大的成本支出,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如果是休闲一般选择恒隆、万达等商场,环境好吃饭休闲的地方也多,而买东西则网上购物比较多,真正在实体店购物少了很多。多方夹击之下,使得百盛的定位成为了鸡肋。
三、基于业务层战略的百盛战略规划
业务战略强调了各单位在各自产业领域中的生存、竞争与发展之道。如何整合资源、创造价值,以满足顾客,是业务战略关心的重点。在进行业务战略制定时,可以分别从以下六方面来构思企业的业务战略:产品线广度与特色、目标市场的细分方式与选择;垂直整合程度的取决相对规模与规模经济,地理涵盖范围和竞争优势。
1、产品线广度与特色产品是企业与顾客问最直接接触的介面,是企业求生存最基本的依据,是最容易掌握与描述的企业特性,也是企业在战略上可以具体追求精进与变化的所在。因此产品线的广度与特色,是描述企业业务战略的首要项目。在产业所有可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项目中,本企业提供了哪些?产业有的,本企业是否全有?或只提供单一产品?如果产品线不只一种,则选择这一产品组合的理由为何?产品线或服务项目大约可以划分为几大类?它们之间如何搭配?同业间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共有哪些?本企业所提供者的特色又是哪些?这些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凭什么可以创造这些特色?
百盛之前定位在精致、年轻、时尚,提供的产品还包括一些新的高端品牌,这些新品牌在两年的营业中别没有杯很好的开发,很多消费者不敢轻易购买。百盛可以在新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上投入精力,将重点放在新品牌的推广上,这样服务项目和产品线的扩大实际上是加强了百盛的竞争力。
同时,百盛还可以扩大服务项目,不仅仅是提供服装百货的销售。可以借鉴其他大型购物中心的做法,提供免费的停车位等服务。百盛内部的商铺也可以更加多元化,电影院、咖啡屋等等也应该是考虑的范围。
另外,百盛应该利用好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加强与泰府广场等周围商铺的合作以及资源利用,共同提供一些新的有特色的服务。
2.目标市场的细分方式与选择
百盛应该明确自身的目标市场,是针对年轻有活力的消费者,还是针对大众消费者。竟然济南百盛自身的市场定位是精致、年轻、时尚,那么他的目标市场可以考虑更加贴近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生活方式等等都较为时尚前沿,所以立足于这一个大范围的目标市场应该能够为百盛带来转机。
3、相对规模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可能表现在产能的充分利用、采 购上的谈判力、全国性广告的运用,以及人员训练与研究发展等。而这些效益的大小又随着产业特性而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个产业,也会因为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演进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百盛之所以撤出济南市场,在于百盛自身的定位以及管理上的失误,而百盛的规模本身也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在济南,它的规模不及恒隆、万达,所以经营规模上的弱势直接带来的是竞争上的弱势。百盛作为金狮集团的公司,可以灵活利用金狮集团的资金进行市场规划,调整好自己的规模,确定自身的能力。
百盛在济南的开业实际上只宣传了一周,而一般情况下宣传期往往是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所以百盛匆匆忙忙开业给它带来的就是两年后的撤出。在现在的形势下,加强宣传以及相应的品牌提升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可能是营销方面的优势,例如品牌知名度和渠道的掌握也可能是在生产和财务方面,例如生产效率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也可以是技术的独创与领先。但这些战略上的竞争优势,有时彼此并非互相独立,而是互相支援、互相呼应、互相配合的。百盛应该明确自身的特点,专攻新品牌市场,将这个打造成百盛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1. 粮食银行的内涵。
粮食银行并非新鲜事物。1983年, 山东广饶县就开展了代农储粮业务, 并不断延伸, 具有了粮食银行的雏形。江苏太仓在2007年正式挂牌运行国内首家的粮食银行———“易裕粮食银行”。除此之外, 黑龙江北大荒、湖北洪湖、吉林榆林等多个地区都有不同形式的粮食银行, 对粮食银行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粮食银行是将农户手中的储备粮作为货币, 取得粮食的使用权 (所有权仍归农户所有) , 以存取自由、保值增值、自由兑换为基本经营原则, 通过加工、贸易等市场化方式进行粮食运作新型农业产业组织。粮食银行的主要有粮食收购、代户储粮、代户交易、代户加工、粮油兑换等业务。
2. 粮食银行的本质。
粮食银行是将银行存储、信贷功能和相关管理方式运用到粮食流通领域, 是粮食流通、生产、经营方式的组织制度创新, 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从其参与主体而言, 粮食银行是农户与粮食银行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推动了粮食市场的高效、合理运作, 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二、粮食银行产生背景
粮食银行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是在我国农业政策支持下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1. 农户的“经济人”特性是粮食银行产生的基础。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 我国农户粮食的生产经营以单个农户为基础, 粮食的储存、销售由农户独立完成, 经营方式分散。我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在400亿斤左右, 平均损失率为8%。[王红茹.国家粮食局局长:每年农户储粮损失近400亿斤.中国经济周刊网站, 2012]单个农户粮食存储成本高、损耗大、收益低, 导致了农户都不愿意长期存储粮食。同时, 单个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差、销售成本高, 农户愿意寻找收益更高的方式来销售粮食。农户的这些“经济人”特性会使农户寻求更高效、更便利、更高收益的粮食存储销售模式, 也为粮食银行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城镇化进程是粮食银行产生的推动力。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大量农民进城务工, 农民的劳作由田间地头转到工厂车间, 农民也就不可能在粮食的加工与获取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 许多农民在城镇扎根落户, 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农户更愿意获取粮食深加工产品以及更丰富种类的粮食。粮食银行适应了城镇化的趋势, 解决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户的需求, 让农户更好的融入到城镇生活当中。
3. 我国农业政策的不断改革与支持是粮食银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府支持各种形式的农业组织进行探索, 努力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粮食银行利用农业政策的支持, 完成单个农户与其他产业的对接, 解决粮食交易中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 粮食银行也为农户谋取了切实的利益, 让农户低价且便利的获取生活所需的粮、面、油、面条等产成品, 符合政府为农民谋福祉的初衷。我国在2006年废除了农业税, 改变了农民上交粮食作为税款的局面, 国家的粮食储备也需要通过市场来运作。通过政策的扶持与规制, 粮食银行可以在粮食市场交易中发挥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市场供应的作用。
4. 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是粮食银行产生的沃土。
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原有的粮所、粮食企业、国有面粉厂也加入到粮食的交易中, 同时市场中其他各类资本也投入到农业的运作当中。社会资本的进入为粮食银行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也为粮食银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需要更有效的方式来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流通效率。
三、粮食银行作用
粮食银行的经营运行中, 主要涉及农户、粮行本身、外部市场、政府四大主体, 粮食银行对于每个主体都有一定的作用。
1. 对农户的作用。
(1) 降低了农户在粮食存储中产生的损耗, 避免了因为鼠疫、虫蛀、霉变而产生的损失。 (2) 粮食存储过程中农户不必投入较多的劳动力, 降低了存储成本。 (3) 农户通过粮食银行的运作改变原有单一销售方式, 可选择在高价时卖出粮食, 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4) 粮食银行改变了农户原有的存储方式, 不需占用生活场地及购置相关存储设备, 改善了农户的居住环境。 (5) 农户生活所需的粮食深加工产品可在粮食银行的兑换点获得, 无需去集市购买, 方便了农户的生活。 (6) 粮食银行减少了农户的劳动付出, 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提高农民兼业化水平。 (7) 为农户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给农户带来粮食贬值、粮行破产等风险。
2. 对粮食银行自身的作用。
(1) 粮食银行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用很低的成本获得了大量的粮食, 减少了资金的投入, 积累了较多的资本。 (2) 粮食银行可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可以获得较高的规模效益。 (3) 粮食银行积累了大量粮食, 同时也面临经营风险、市场风险。
3. 对市场的作用
(1) 提高了粮食的流通效率, 增强了粮食市场活力。 (2) 大宗粮食交易的增加, 有益于粮食市场价格稳定。 (3) 粮食银行可为粮食生产企业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 推动粮食产业链的发展。
4. 对政府的作用
(1) 粮食银行将农户分散粮食销售变为集中销售, 有益于政府监测粮食市场运行状况, 调控粮食价格, 维护市场稳定。 (2) 粮食银行有益于维护国家储备粮食的安全, 减少国家在粮食储备上的投资 (场地建设、维护费用等) 。 (3) 作为一个新的领域, 对政府的市场监管提出了挑战, 需要政府在法律、政策方面进行投入。
参考文献
[1]孙登慧.中国粮食银行的起源、典型运作模式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5:76-77.
[2]盛夏.“粮食银行”:像存钱一样存粮食[J].农经, 2011, 11:36-40.
[3]章力建, 顾卫兵, 王先锋.“粮食银行”:作用、本质与发展[J].调研世界, 2004, 08:17-20.
【粮食银行产业分析和竞争环境】推荐阅读:
粮食银行项目计划书10-25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11-14
中国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06-03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论文11-25
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重组的分析06-03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介绍12-12
世界粮食日珍惜粮食标语12-23
银行综合办公室经理竞争上岗演讲稿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