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根据国家以及教育部的规定,所有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逐步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本文从高校现阶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对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论文 篇1: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摘 要] 我国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一直十分重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这对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理论界也在不断积极探讨。笔者拟就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 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对策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陈明坤,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践;(江西 南昌 330013)

李素梅,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方法。(广西 南宁 530021)

为了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府部门正在加大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有关行政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动、离退休、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在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依法做出评价,包括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两种类型。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因此,从根本上看,任何一种审计都是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如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本文特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即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属于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

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组织)和专职人员接受委托,对有关部门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其内涵至少应包括:第一,同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一样是一种独立的经济评价活动;第二,独立的专门审计机构和专职人员是其主体;第三,被审计项目是其客体;第四,被审计人所从事、参与的生产授自活动以及反映这些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资料是其对象。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就是依法评价有关经济责任人在其任职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与现在所说的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虽然从广义上来说同属经济责任审计,都是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对第三单位的整体从事的审计活动,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众所周知,政府审计是由政府领导下的审计机构对自己所承担企业或者其他部门进行审计,侧重于监督和处罚;社会审计又被称作民间审计,是由私人机构所从事的审计活动,侧重于鉴证和评价。与这两者相比,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1.受托性。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它审计类型最明显的特点,既不同于列入审计计划的审计项目,又有别于上级或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必须是在得到上级部门或者单位提出委托审计的书面指令和申请后,审计部门才予安排的一项审计工作,是一种“被动”而非主动的审计行为。

2.专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计范围的专一性,即经济责任审计仅就授权或提请要求审计的部门在授权或委托书中所指明的范围内进行,包括审计的时间范围和审计的内容范围。前者是指被审计人的任职期间,后者仅局限于被审计人在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非对其德、勤、能、绩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二是审计内容本身的专一性,即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指定的内容进行审计;三是审计对象的专一性,即所评价的对象仅指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人,不针对其他人。

3.事后审计。这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因为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无法也不可能进行事前审计。

4.直接职能是评价。评价是审计机构完成对内审计人审计过程之后,向委托部门表明的对被审计人履行职责情况的最终意见。为管理部门提供考核,使用干部的依据。经济监督是其间接的职能和作用,是一种宏观监督,是审计评价的延伸和升华。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1.审计内部原因造成的风险。所谓审计内部的风险,就是指在审计工作本身中由于所存在的一些客观以及主观原因而造成的审计方法或者手段不明确使得肾计结果有所偏差。具体形式为:一是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形成的风险。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而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明显反映,或者是用审计手段难以深入查证,必须由有关执法执纪部门运用特殊手段进行审计,才能查清,如受贿索贿、收受回扣等问题。二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所形成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行政财务,又要懂得企业财务、投资基建的财务,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是评价失真产生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职能是评价,由于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发表的综合评价,涉及被审计者的切身利益,不实或不当的评价,均有可能引起审计行政诉讼。如“此次审计未发现被审计者个人有严重经济违纪违规问题”。假如存在违法的事实在后来被查出,就会影响审计部门的形象,产生审计评价风险。

2.审计外部的原因造成的风险。所谓审计外部的原因造成的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的由于部门、法律等一些客观的原因,使得审计工作的难度、以及风险增加。一是先任命后审计,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造成高风险。现实中,组织人事工作往往衔接不上,“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普遍存在,如果离任不审,形成的损失就会职责不清,无法追究;如果先离后审,就会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使审计流于形式。二是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有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导致的审计风险。评价经济责任和廉洁自律表现,必须以真实的会计指标为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更注重量化指标,审计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是靠数据说话的,审计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对应审项目主要事实说不清,重大问题发现不了,特别是对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不实,资产、负债、损益不实揭露不了,反映不出事物本来的面目,出具了不真实的审计结论,就会成为“假、丑、恶”的“保护伞”。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规避

1.建立承诺制度,明确法律责任。即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作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可靠。尤其是所提供的呆坏账,资产盘亏盘盈,报废损失,账外费用或收益等资料必须真实合法。审计组长应提供书面保证,保证按审计方案规定内容和操作规程实施审计,谁违反承诺,由谁承担责任。

2.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审计风险随时存在,迫切需要审计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审计风险意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只要有了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掌握审计方法,审计质量才会有保障,审计风险才能得以控制。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

3.恪守审计权限,排除审计结果运用的随意性。干部任职期间应承担的责任可能是多方面的,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仅限于经济活动,评价内容也仅限于其经济活动中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至于其它的诸如政治素质高低、领导艺术深浅大可不必论及。要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该到位的必须审到位。因此,必须依法框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经济责任审计还涉及到对人的功过评价,所以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也不能随意。经济责任审计只能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程序,其审计结果作用发挥的如何,由组织人事部门决定,审计部门主要是对审计事项负责。

4.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及时沟通、互递信息,共同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部门的联系,把了解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与组织部门掌握的领导干部考核情况有机结合,为深入审计提供线索。组织部门有责任提供领导班子和被审单位的有关情况,应与审计机关共同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以解决干部考核中群众举报或反映问题的疑点。当审计查证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需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应由审计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研究,共同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另外,对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权责结合原则,重要性原则。在重要性原则中,审计人员应从经济责任的性质、经济责任的大小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等三个方面把握经济责任界线。

五、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广泛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大量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表明,审计机关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够及时查处企业存在的违规问题,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而且能够向干部管理部门提供有关企业领导干部任期内,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方面的情况、资产质量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重大经营决策情况、内部管理情况、以及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人员遵纪守法等情况。然而在对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

1.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利用审计手段从财政、财务收支角度认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但并不是认定领导干部的全部经济责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也不是对领导干部的全部业绩的评价和鉴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局限性,审计结果只能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这一点是非常明晰的。但有的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着模糊认识。

2.少数部门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干部管理部门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中,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只是委托审计机关走走形式而已。

3.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4.审计监督覆盖面小。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开展得比较早但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已经开展的地方大多也是审计县级以下的党政领导干部。但是,将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对象限定为县级以下的党政领导干部,显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5.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缺乏标准等问题影响了审计效果的发挥。按照中办、国办规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在报同级人民政府的同时,抄送干部管理部门;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只对干部管理部门负责,不公开披露。干部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六、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推行

基于上述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应全面推行,并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重视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评价,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可信度问题,并直接影响企业,因此,各审计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审计工作应该从上级从基层从个人等各方面做起。

2.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针对部分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没有落实,以及个别地区仍然实行针对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审计的情况,应该从整个审计部门着手,从上级开始严抓相关文件的落实情况,与时俱进的发展相关条文法规,审计监督部门应该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其监督范围的完整性。

3.加强审计后续教育,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自身对审计的定位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审计部门应该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有着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审计评价中要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的陈述和申辩,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出客观的评价,切忌主观臆断而作出不切实际的审计评价。如某某同志一贯清政廉明或某某同志没有经济问题等武断的结论。而要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判断,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对一时搞不清的问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以保证审计评价的正确性和稳妥性。

4.保证审计评价公正、透明。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好坏事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因而被审计者十分关注审计的评价,会提出一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绝不能一味地满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要求或以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感情好坏,以感情论功过,作出不符合实际的评价而增大审计风险。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作出公正的评价,审计评价工作要做到高度透明,这样才能使领导者心服,对群众则更加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审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宋丽,李佳孝.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4,(88).

[3]王化成.企业财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孙建玲.谈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几点问题[J].现代会计, 2002,(4).

[5]罗佩英.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J].会计论丛,2002,(4).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暂行规定[S].1999.

[责任编辑:熊一坚]

作者:陈明坤 李素梅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论文 篇2: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摘 要:根据国家以及教育部的规定,所有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逐步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本文从高校现阶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对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问题 对策

目前,根据国家以及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所有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都结合实际,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或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已经逐渐形成制度,成为经济监督管理机制和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包括届满(离任)审计、届中审计。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那么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我们高校审计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1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先离后审问题。许多单位当组织决定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配合难和执行难的问题,因为在审计前就做了干部任用或调离的决定,而继任领导又不了解情况或者认为与自己无关,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效的配合,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另一方面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不结合的现象,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起不到考核干部的功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

(2)审计任务与范围问题。高校办学自主权愈来愈大,办学经费筹措渠道愈来愈多,教育资源配置形式愈来愈广,经费支出愈来愈纷繁,使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同时审计工作除经济责任审计外,还涉及内控制度评审,办学效益、经济效益、无形资产评审、科技成果转让、高校各项收费,各项资金管理及校办产业情况,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宽。

(3)期望与现实矛盾问题。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无疑是一种制约措施,对此干部群众都寄予厚望,以为通过审计,问题就会水落石出。但由于审计具有局限性,审计人员无法查证,从而导致审计缺乏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造成某些结论失实,由此使群众对审计产生误解;部分审计人员也觉得,被审对象都是领导,高校内部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审计人员产生畏难思想和厌战情绪,即认真不得,又不能马虎从事,不能不审又不敢认真审代表了相当大部分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心态。不正确的心态面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致使一部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能主动、深入而顺利地开展下去。

(4)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问题。部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人员 知识结构单一,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征和行业特点不熟悉,有的具有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但实际发挥能力较差,导致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因人为因素质量不高。

2 解决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法规赋予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我们应正确理解审计工作在人事任免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利于分清是非曲直,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不仅要向领导汇报本部门的计划、做法以及在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和困难,争取领导的支持,还要汇报各高校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使领导在指导工作时更有针对性。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真正起到“矫正效应”,而不流于形式。

(2)严格工作程序,明确审计重点,讲究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有关部门的委托建议书必须明确被审计人员的任期时间,根据委托书下达审计通知书前,对被审单位和个人进行审前调查,明确审计重点和难点;在审计内容和重点上,既要注重真实性的审查,更要注重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查,突出审查任期经济责任目标的实现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和效果,国有资产的平安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有关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健全和执行情况;在审计评价中,应客观全面,尊重历史,注意划清任期内责任与任期前责任界限,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界限,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界限,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

(3)转变观念,强化内控制度的评审。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明确经济责任的审计对象、内容、范围、评价指标、程序等,研究制定相配套的经济责任审计手册,形成完善的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注重过程与实质,严格分清经济责任,做到奖励分明,避免走过场。

(4)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审计质量,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成败,因此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要提高政治素质,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需要审计人员不断摸索,大胆创新,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严格按审计程序办事,依法审计。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的把握政策界限,为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创造条件。

总之,实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对部门和单位既是责任,更是机会。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教育事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作者:储金兰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论文 篇3: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接受委托,对有关部门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本文分析了经济责任的概念、要素和类型,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和类型,经济现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采取的策略,并对如何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存在问题 策略 防范

Audits certain questions about the economical responsibility the discussion

Xiong Shuhua

经济责任审计成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是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审计工作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它实行时间不长,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为更好的发挥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履行的有效监督,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经济责任的概念、要素

经济责任是在财产权利分割的基础上,各财产权利主体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由经济责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的。

2.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和类型

2.1 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经济责任涉及两个责任主体,即第一责任主体和第二责任主体。第一责任主体将一部分财产权利分割给第二责任主体,第二责任主体在拥有这部分财产权利之后,对第一责任主体承担一种责任,并且要报告这种责任的履行情况。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为此,第一责任主体就存在着信息风险。为减少这种风险,第一责任主体须借助一种可靠的机制来鉴证信息,这种机制即审计。所以,审计的本质就是经济责任鉴证。

2.2 经济责任审计的类型。

2.2.1 单项经济责任审计是以某种单一经济责任为对象进行的审计。现存的各种审计类型大都属于这种审计。其特征为审计对象的单项性,即以单项经济责任作为其鉴证的对象。

2.2.2 多项经济责任审计即以两项或多项经济责任为对象而进行的审计。

2.2.3 综合经济责任审计综合经济责任审计就是以所有的经济责任为对象而进行的审计,通过一次审计,同时对财产安全责任、最大善意使用责任、合法使用财产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等同时作出鉴证。其根本特征是审计对象的综合性,即以全部經济责任作为其鉴证的对象。

2.3 经济责任审计多样性的原因。

从历史来看,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大致是从单项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到多项经济责任审计,进而到综合经济责任审计。从现实来看,三种类型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同时并存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呢?

首先,现实社会中的经济责任关系本身就是单项经济责任、多项经济责任和综合经济责任并存,所以,作为对经济责任进行鉴证的审计也就必然存在三种类型。其次,受经济责任鉴证需求影响。如果经济责任主体对现存的经济责任无鉴证的需求,则与此相应的审计也就不可能存在。

3.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以来,各地审计机关按照“两办”颁布的《暂行规定》和审计署颁布的《实施细则》要求,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与现有审计人力资源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的任务越来越多,特别是适逢届中调整和换届,组织部门委托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与审计机关现有人力资源的矛盾尤显突出。基层审计机关业务科人员都较少,每年都有审计项目计划任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往往临时交办,要求时间紧,业务科承担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太多,给经济责任审计埋下质量隐患,同时也给审计机关带来许多潜在的审计风险。

3.2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目前,实际工作中通行的做法是,审计机关接到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书后,按照内设职能科归口对应分配承担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接受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科对所审计对象的情况和有关政策比较熟悉,利于审计工作开展,但由于业务科不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专门机构,有自己的审计项目计划任务,承担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纯属“额外”工作,加之他们的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擅长搞财务收支审计的人多,因此,他们审计中的关注点、发表的审计评价都带有浓厚的财务收支审计味道,缺乏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甄别和评判,很难做出准确的审计评价。

3.3 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审计指南和准则。

由于目前的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都是各自凭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去具体操作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统一、有效、具有操作性的经济审计指南或准则,这样就势必造成同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由不同的审计人员去审计,就会审出不同的结果,做出不同的审计评价,出具出不同的审计结果报告。

3.4 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有待规范。

实际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在向审计部门委托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时,存在着有的领导人员都已离任了再委托审计、有的委托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时间太短、有的将不是法人代表的人员委托给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些不规范的委托,都给审计机关实施审计、依法行政、提高审计质量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

4.经济责任审计采取的策略

4.1 成立规格较高的、专职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

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应在同级地方审计机关中设立规格较高、专门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机构,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服务、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利于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利于解决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

4.2 加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机构应改革现行的届满或离职时才接受委托审计的传统做法,实行任中审计、建立档案、离职结论的新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还能克服和缓解换届时审计任务过分集中带来的困难和压力。

4.3 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审计准则或操作指南。

统一的、具有操作性的经济责任审计准则或指南,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防范和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

5.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

5.1 注重和加强审前调查,制定细致可行的审计方案。

以查账为基本手段的审计不易分清是领导责任还是管理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因而要全面展开审前调查,广罗信息、精于筛选。

5.2 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的审计。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审计的重点不同,但家底的真实即领导者管理的资产负债和資金的状况的真实,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5.3 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附加程序,防范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审计结果也是作为认定审计对象实绩和经济责任、并对之作出考核评价或处理的依据。在实施审计时,要充分利用其应有的附加程序帮助找出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除按法定程序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外,还应有将审计报告向被审计者个人征求意见的附加程序,从而使审计结果更准确客观,达到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河清.《经济责任审计管见》,财会月刊,2004(3)

[2] 朱孔桥.《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5)

[3] 陈思维.《现代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熊淑华

上一篇:酒店年终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自查方案(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