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信贷配给研究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都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和投放的市场。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过程需要经过内、外部两个资本市场。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认识不够深入,对两个市场的功效产生错误的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本市场信贷配给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资本市场信贷配给研究论文 篇1: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研究

[摘要]金融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进行研究,得出金融主要通过间接融资为主的信贷市场和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两个作用渠道,以及利用市场和政策两种作用机制,分别作用于产业供给结构的调整和需求结构的调整,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并通过支持技术创新,作用于产业技术结构优化,间接地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市场机制;政策机制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通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经济管理风险、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等功能作用于经济各个部门,促使经济平稳增长。金融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

一 产业结构优化

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技术结构相适应的状态,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以各产业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效率提高为原则,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在一定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对产业供给结构调整,即对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间可以供应的比例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产业需求结构的调整,即家庭、企业、政府以及国外各部门需求结构变动而引起的对经济社会要求的国民经济各行业产出水平适当比例的结构性调整。从调整方式上来看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存量结构调整,二是增量结构调整。增量结构调整要通过促成存量结构调整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在产业结构达到合理化状态后,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对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升级,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推动型模式向技术创新驱动型模式的科学转化。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根本动力就是科技创新,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核心因素。

二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架构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高级化的动态过程。本文也将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分为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和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来研究。为了便于说明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本文特别画出了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性架构图,如图1所示。

(一)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方向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两个基本方向:一是作用于产业供给结构调整,二是作用于产业需求结构调整。产业供给结构调整是对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间可以供应的比例进行结构性调整。产业需求结构调整是对经济社会要求的国民经济各行业产出水平适当比例的结构性调整。

(二)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渠道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两个基本渠道:一是通过间接融资为主的信贷市场,二是通过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间接融资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行为将其所聚集的资金向不同的行业进行分配,包括生产信贷和消费信贷两种方式。直接融资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证券来筹集资金,并在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流通市场将资本市场聚集的资金向不同的行业进行分配。

(三)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机制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两种基本机制:一是市场机制,二是政策机制。市场机制主要表现为通过市场化的利率、最大化收益原则下的投资活动以及市场自发的购并重组活动,影响银行信贷资金以及资本市场资金的流向,使资金自动流向高利润率和高投资回报率的行业,促成产业供给结构的调整方向与需求结构相符合,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政策机制主要是政府通过政策性金融贷款、信贷倾斜、差别利率和市场准入等政策机制来引导资金流向,以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重新配置和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

(四)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途径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途径,是通过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作用于产业技术结构优化间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同样包括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

三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

(一)政策机制下通过信贷市场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

在既定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以及通过信贷倾斜、差别利率、信贷配给或行政指导等金融政策,影响生产信贷资金、消费信贷资金的流向以及生产信贷资金的投资方向。一方面生产信贷资金的流向,将影响增量资本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分配,进而作用于存量资本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配置比例的调整,同时带动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其他生产要素在各行业之间配置比例的调整,从而促成产业供给结构的动态调整,并与产业需求结构相适应,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另一方面消费信贷资金的流向以及生产信贷资金的投资方向,将影响经济社会对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需求,作用于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和投资需求结构的调整,从而促成产业需求结构调整,并引导产业供给结构调整与之相适应,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市场机制下通过信贷市场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

在有效的市场机制下,市场化的利率必然影响生产信贷资金、消费信贷资金的流向以及生产信贷资金的投资方向。在市场化利率机制之下,信贷资金将自动流向持续盈利能力较强、正处于良好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政策性间接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的一样,从作用方向上来看,生产信贷资金的流向将作用于产业供给结构的动态调整,消费信贷资金的流向以及生产信贷资金的投资方向将作用于产业需求结构的动态调整。

(三)政策机制下通过资本市场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

政府通过市场准入政策,即在证券发行市场上规定上市发行标准和再融资政策,引导资本市场资金流向符合既定产业政策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使产业供给结构的调整方向与需求结构相符合,最终实现各产业协调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

(四)市场机制下通过资本市场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机理

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在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之下,通过市场主体收益最大化原则下的投资活动和市场自发的购并重组行为,资金将自动流向资本边际收益率高的优质产业和部门,将促进效益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和部门的发展,并抑制效益低、竞争力差的产业和部门的扩张,或淘汰无法再获得资金支持的产业和部门,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四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

(一)政策机制下通过信贷市场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及相关金融政策,一方面引导政

策性金融机构对技术创新型项目实施低利率的政策性贷款,并为技术创新型项目贷款提供便利的操作服务,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倾向进行干预,通过积极指导或利差补贴的方式,激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对技术创新型项目的低利率贷款业务,从而有效改善产业技术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二)市场机制下通过信贷市场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

商业银行是以预期收益率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银行的信贷偏好必然是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较强、正处于良好发展阶段的项目或产业。技术创新项目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产业的产能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因此,在不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商业信贷支持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故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获得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从而改善产业技术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政策机制下通过资本市场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

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为目标,政府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再吸收部分社会资金,克服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因难以承受风险而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缺陷,为高新技术产业初期的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资金支持。在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中后期,一方面可通过政府全资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债券提供低费率担保,另一方面可通过政府设立创业板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提供渠道。

(四)市场机制下通过资本市场渠道作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可通过资本市场交易机制,由上市公司并购高新技术项目,为其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后期,可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等直接金融方式获得资金支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故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归根结底是作用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技术变动、需求改变、资源供给、产业政策、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将不断地引起产业供给结构和产业需求结构的变动,如何动态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和转化成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厘清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将有助于将金融政策于产业政策相结合,有助于深化金融发展以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董彦峰

资本市场信贷配给研究论文 篇2: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比较分析

【摘要】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都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和投放的市场。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过程需要经过内、外部两个资本市场。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认识不够深入,对两个市场的功效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对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市场进行比较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使得企业了解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更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筹资,促进发展。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 外部资本市场 比较分析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都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和投放的市场。企业集团的资本配置过程需要经过内、外部两个资本市场:首先,社会资本通过外部资本市场(包括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把资本配置给各种不同形态的企业;其次,企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把资本配置到各个分部或子公司,并通过它们把资本配置给不同的投资项目。通过外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增加了企业可用资源的绝对规模,而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把有现金流节余的分部的资源分配给有资金需求的其他分部,或将低收益分部的资源分配给高收益分部,不仅可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还能降低外部融资约束。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认识不够深入,对两个市场的功效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对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市场进行比较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使得企业了解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更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筹资,促进发展。

一、内外部资本市场概念界定

外部资本市场由一些金融中介机构组成,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它们一般从事贷款、股票、债券、基金或其他资本工具的交易活动,但不从事生产活动,也不进行实物商品和服务的交易。金融中介机构从投资者或存款者那里筹集资金,然后通过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把资金转移给企业、政府或个人以获取债权或股权,这些债权或股权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这种资本市场之所以被称为“外部资本市场”是因为它处在借款企业的外部,不受企业控制。所有企业都可以利用外部资本市场进行筹资和投资。总之,外部资本市场是解决资金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分配问题。

Wulf(1999)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含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狭义的概念仅从资金融通的角度,把企业联合体中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资金划拨等形式的资金相互融通称之为内部资本市场;广义的概念主要是从多个成员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角度考虑。企业联合体在协作中经常需要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资源的相互转移,这种资源可能是技术、人力或资本,在资本转移中的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不仅限于资金融通,还可以通过其他交易形式来实现资源转移的目的。因此,只要在实质上造成了资源在成员单位之间的转移,我们就把它看作一种内部资本交易行为,并把这种交易行为的总和称之为内部资本市场。吕洪雁(2007)总结说,内部资本市场是使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置的市场。由于企业内不同的业务部门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及现金流,为了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总部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投资机会,将现金流配置到最具盈利性的部门,这就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

二、内外部资本市场优劣分析

(一)资本方面

内部资本是指企业控制的自有资本,外部资本则是指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其他资本。在内部资本市场上,企业总部拥有经营不同业务分支部门,并且为企业内部的所有项目配置资本,对企业资源使用具有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而在外部资本市场上,外部投资者不拥有它所提供融资的企业或项目,项目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由经理们所有。外部资本市场资本来源广泛,数额大。内部资本市场资本来源窄,主要是来自企业集团总部,受到集团总部筹资能力的影响。一旦企业总部财务出现问题,整个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链会断裂。外部资本的取得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比如企业通过发行股票,须向一些证券服务机构支付一定的承销费等。而在内部市场中,一般是企业集团总部直接将资金分配给各个分部,交易成本没有或者很小。

(二)信息披露要求

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在筹资前必须向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在筹资前必须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如根据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筹资,必须要公布招股说明书或债券募集说明书,在发行证券上市期间,公司的重大信息必须及时公告并定期披露年度报告。如果采用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方式,集团各子公司只需要向集团总部汇报资金用途、预计投资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项目未来的市场需求等信息,这些信息不需要经过审计和对外公布,集团也可以根据决策需要,要求子公司披露一些其他与投资项目有关的信息。

(三)融资条件约束和融资速度

外部资本市场融资条件比内部资本市场条件更严格。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等。受这些法规的影响,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速度较慢,相比之下,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主要由企业集团总部设定,具体条款可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子公司投资项目要求等灵活变动,基本筹资程序也比较简单,因此融资速度较快。

(四)资源配置效率

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主要取决于市场容量、信息披露透明度、市场投资者的素质、政府对资本市场监管的效率等。而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集团总部对企业集团投资战略规划的正确性、对子公司投资项目审核标准的合理性以及子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正性等。在外部资本市场容量较小、投资气氛较浓、市场监管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要低于内部资本市场。

(五)投资机会发现方面

不论外部资本市场还是内部资本市场,在资本的争夺过程,有关各个投资项目的信息会在市场中进行传递,市场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发现投资机会。不过,由于外部资本市场所披露的投资项目信息较简略,而内部资本市场中子公司向总部提供的投资信息更详细,所以觉得者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

(六)对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方面要求

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需要在组织形式、经济效益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符合要求。如按照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企业如果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必须是公司制企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盈利足以支付债券利息或股利;股票上市公司必须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包括独立董事、董事会等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功能健全。因此,企业集团若采用外部资本市场配置资本,则子公司必须在组织形式、管理水平和治理结构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当然,如果企业集团采用内部资本市场配置资源,则集团总部完全可以根据子公司投资项目的收益以及集团发展战略配置资本,而忽略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以及以往企业业绩的影响。

三、内外部资本市场相互关系分析

内外部资本市场之间有密切联系。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外部资本可以以权益资本的形式进入内部资本市场而形成企业的内部资本;内部资本也可以以让渡其所代表的所有权的形式重新进入外部资本市场。二者的性质也会因此经常发生转换。图1显示了内外部资本市场之间的转换关系。内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具体关系将在下文介绍。

(一)替代关系

内外部资本市场均具有资本集聚、资本分配、监督激励和风险分散的功能,功能上的相似性使两者相互替代成为可能。如果外部资本市场是完全有效率的,那么依靠外部资本市场就能够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但事实上外部资本市场远非完全有效率。外部资本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起的交易成本。不过,由于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并且外部资本市场本身也由于发展阶段、外部法律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外部资本市场通常是不完善的。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也为资本配置形式的创新留下了空间,内部资本市场就是替代不完善外部资本市场的一种制度安排。Khanna和Palepu(2000)认为多元化企业集团的存在取决于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对比,内部资本市场是一种替代性的制度安排。随着外部资本市场的发展,内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将会降低,建立和维系内部资本市场的成本将逐渐超过其收益。

(二)冲突关系

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会使大量资金留存在多分部企业(企业集团)体内循环,从而减少对外部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这样可能导致集团外的一些较好的项目因得不到资金而被迫放弃,进而降低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Almeida和Wolfenzon(2006)从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宏观角度考察了内外部资本市场间的冲突。在存在有限承诺问题的情况下,企业外部融资需求的增加或经济中集团化程度的下降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这是因为,当单分部企业所拥有的项目没有价值时,它就会将项目资本供应给外部资本市场,资本供应和融资需求的增加提高了外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使资本流向效益较高的项目。但对多分部企业(企业集团)来说,由于外部资本市场存在有限承诺问题,即便是高效益的项目也不可能完全补偿其机会成本,因此,企业总部宁可把资本通过内资本市场投向集团内中等效益的项目,也不愿意把资本投放到外部资本市场中。简言之,企业集团把资本留在集团内部,减少了对外部资本市场的资本供给,从而有害于资本的均衡分配。

(三)互补关系

外部资本市场在资本配置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却使外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大大降低。相反,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监督激励力度、放松融资约束方面却具有显著的优势。因而,内外部资本市场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关系。Peyer(2002)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外部资本市场并不冲突,企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配置资本,实际上改变了它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能力。按照这个逻辑,只要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率的,并且外部资本市场能认识到其有效性,则拥有内部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企业就能更多的从外部资本市场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外部资本市场的发展;反之,外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会为企业集团融资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从而促进企业集团及其内部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简言之,内外部资本市场可以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互补关系。这一结论与现实中的证券市场、信贷市场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同步增长现象是相符的。

四、结论

外部资本市场和内部资本市场是企业集团资源配置的两个场所。外部资本市场与内部资本市场各有所长,比如外部资本市场资金供应量大但是信息披露等方面要求严格,而内部资本市场资金来源小但是信息披露方面没有严格限制等。另外,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存在替代、冲突、互补互动关系。企业集团在筹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优势,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以较低成本融入良好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

作者简介:涂小艳(1976-),江西省余干县人,研究方向:会计学。

作者:涂小艳

资本市场信贷配给研究论文 篇3:

中国上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利用深市中小板企业2006至2009年的财务数据,考察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良好的财务状况有利于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资产规模与信贷融资正相关,但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信贷正相关,企业控股权性质对长、短期信贷融资产生不同方向的显著性影响。实证表明,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关键词:上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逾1亿户,占企业总数99%,创造全国60%以上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上缴税收占国税总额50%,集中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资难问题依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块的财务数据,对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策略。

一、文献回顾

Stiglitz和Weiss以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为基础建立的理论模型证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必然是不对称的,由此产生逆向选择,为降低信贷风险,银行把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水平以下,限制资信度低的企业进入,因而产生信贷配给现象。国内外学者对信贷配给现象下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大量研究,纵观现有文献,研究偏向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归咎于企业本身在信贷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即中小企业规模不足,財务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担保资产等。

王正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比例的零长期借款现象,对长期负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他资金来源的替代效应、公司资产抵押能力、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治理因素都显著影响了公司长期借款使用。田厚平对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信贷市场类型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银行收益不仅受信息结构的影响,也受到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与信贷市场结构的制约。罗正英考察了非国有控股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的财富集中度和风险厌恶程度等异质性特征与金融市场化程度对信贷融资可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财富集中度和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对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具有积极影响,但企业家风险厌恶程度与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研究假设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研究以及我国国情,基于以下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假设1: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与企业银行信贷比例负相关,与长期信贷比例负相关更显著。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化进程与长期债务比例负相关。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化进程的提高有利于抵押资产价值较低、经营风险较高的公司取得长期性债务融资。

假设2: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银行针对授信企业,进行具体调查分析,确定有利及不利因素,估计银行综合收益程度,对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因此,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的获得。

假设3:企业信贷融资与国有控股正相关。在我国,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比民营企业更加突出和紧密,国有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贷市场上,银行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业务,尤其是长期债务。

三、研究设计与变量选取

以我国2004年上市后的326家非金融业中小企业2007-2009年连续可得数据为样本,纳入企业所在地的市场进程化,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因变量

文章选取三个因变量构建模型,分别是:

Y1:短期信贷率:短期借款/年末资产总额;Y2:长期信贷率:长期借款/年末资产总额;Y3:信贷总额率:Y1+Y2

(二)解释变量

具体说明如表1所示:

(三)控制变量:行业和年份

(四)回归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i(i=1,2,3)=α+β1Market+β2Size+β3Mortgage+β4PrA-lRt+β5Wealth+β6QuickRt+β7EquityRt+β8PrCashflowRt+β9PrROE+β10PrInterestRt+β11Age+β12Nature+β13Industry+β14Year+ε

其中α为常数项,β1-β14为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在27384个观测值的基础上,剔除样本缺失数据以及异常值以后,共得到25508个可观测值。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有效个案数为898个,根据以上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OLS)采用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控制行业和年份,回归模型R2修正值分别为0.13、0.42和0.31,模型拟合度不高,但模型显著性水平高,回归模型和实证分析是有研究意义的。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结果显示市场进程化指数与企业信贷融资负相关,且与长期信贷和信贷总额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1。

上市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可抵押资产在1%的水平下影响长期信贷的获得,大的资产规模和多的可抵押资产越有利于获得长期信贷。资金富有度与长期信贷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越高,信贷需求越小。速动比与银行信贷正相关,在应收款项质量一定的情况下,速动比高的企业,短期内偿债能力更强,银行收益性得到较好的保障。

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均为上市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两者具有替代效应,股权融资越高,企业信贷需求降低。股权融资比在1%的水平下与企业信贷负相关,且短期信贷的相关系数高于长期信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在流动负债中所占比率越高,有利于企业下一年度获得银行贷款。前年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影响在1%水平下显著,但系数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前年度资产负债率与短期信贷、长期信贷在1%的水平下正相关,资产负债率指标越低,偿债能力越强,按照经典财务理论,资产负债率应与企业信贷负相关。另外,实证结果也表明企业前年度利息保障倍数与当期信贷负相关,企业年龄与信贷融资正相关,均无显著影响。间接说明我国银行不太注重企业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指标考核,也没有与中小企业长期交往积累经营信息,金融机制仍不健全。综合上面的分析,整体来看,具有较好财务状况的上市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假设2。

控股权性质指标与短期信贷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与长期信贷负相关,并在1%的的水平下显著。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表明上市中小企业的长期信贷率均值仅为3%,而股权融资率均值达到39%,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国所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替代了长期贷款的需求。另外,银行的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动机也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长期借款比较少。这种特殊现象的存在,假设3仅在短期信贷融资因素的回归分析中得到了验证,控股权性质与企业长期信贷负相关。

五、结论与启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信贷融资难问题,是国内外融资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既受到企业自身特征和财务状况等微观方面影响,也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和金融体制、法治水平等宏观方面的影响,不能脱离任何一方面的因素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将市场化进程与企业控股性质相结合,对影响我国上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指数与企业信贷融资呈负相关,在1%的水平下对长期信贷产生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当前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尤其是长期信贷融资。但同时也发现,由于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信贷需求降低,企业宁愿放弃低成本的债权融资,转向高成本的股权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金融体制的弊端,影响了企业外源融资的选择,从而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实证的结果证明企业财务状况对信贷约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有效检验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另外,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进一步证明中小企业自身较多的货币资产降低了外源融资需求,企业自身资产规模的大小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获得。

参考文献:

1、Stiglits,J.E.andWeiss.A.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Amer

icanEconomicReview,1981(71).

2、王正位,赵冬青,朱武祥.中国上市公司零长期借款的经验研究[R].

3、田厚平,刘长贤.2009企业资产规模、信贷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管理科学学报,2010(5).

4、罗正英,周中胜,詹乾隆.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可获性:企业家异质特征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0(6).

5、樊纲,王晓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文 晶 杨亦民

上一篇:事业单位公招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区半年工作总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