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精选7篇)
资本经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经营是指以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为目的, 通过资本和生产要素之间最优化的配置, 对企业的全部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的一种经营活动。包括产品和商品的经营。
狭义的资本经营是指独立于商品经营, 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租赁等各种途径来优化配置, 使企业资本经营的效益和效率达到最大化, 从而实现最大限度资产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
资本经营按照运动状态来分类可以划分为存量和增量的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按照其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来划分可以分为实业、金融、产权和无形资产的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资本经营的企业运作机制是一资本为中心的;资本经营主要就其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资本经营不是资本的占有而是更加重视资本的支配和使用;资本经营的经营方式是开放式的, 注重资本的流动性;资本经营回避风险的方式是资本的组合。
二、资本经营在国有企业中的运用状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开展了资本经营活动, 利用资产的重组、兼并、并购、参股、租赁等方式来调整所有制结构, 吸收社会上的闲散的资金, 规划经济模式, 发展和研制专业化技术手段, 从而促进了各企业快速的发展, 这种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
与国外的资本市场相比,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还是太短, 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形成的比较晚;相关制度体系还是不够完善, 可以说我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产权交易市场上。我国政府的外部推动力过大, 但是产权交易市场缺乏宏观的指导和统筹规划, 因而导致产权交易主体不规范等;市场规模还是不够强大, 资本的运营模式还是不够成熟, 就我国证券市场而言, 其发展时间只有十年左右, 可以说是初级阶段, 其问题的存在是避免不了的。首先是由于行政部门的干涉, 我国证券市场被严重行政化了。其次是证券市场没有明确的主体, 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都还存在缺陷, 导致正常竞争时不能形成市场价格, 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然后是我国证券市场结构单调, 只有股票、证券等现货市场缺乏期权期货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最后是价格市场化没有基础, 我国证券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远不具备, 市场的起落不能如实的反映供求关系, 所以失真的价格不能引导社会资源达成最优资源配置的功效。
2.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到两方面, 一方面是管理者, 另一方面是国有资产。首先是管理者方面, 一些领导缺乏对企业资产的监督意识, 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监管机制。有些企业没有人专门负责资产监管的工作, 全部依赖于会计人员, 不能准确的对资产经营的成效做出评价。还有的企业资产产权关系不够明确, 对资产没有进行正当的程序处理, 也就是会对国有资产造成影响, 导致其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同时在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中, 也会有资产的流失。在企业资产进行处置的时候, 没有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评估和处理, 有的资产在拍卖的时候, 买卖双方串通, 造成企业向有关部门提出报告降低拍卖价格。还有的企业在改革过程中, 打着改革的“幌子”却不实施政策, 把部分资产分散到多个经营性企业, 变相挪用国有资产, 造成资产的流失等。
3. 对资本经营中的风险缺乏认识和心理准备
在资本经营过程中, 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经营不善有可能会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资本经营的风险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可观测性和较强的破坏性等特征。客观性是资本经营风险的本质特征, 它的存在不是以经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管经营主体承不承认, 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可变性是指风险在不同情况下是不断变化的, 资本经营的风险在资本经营的各个时期、各个环节, 风险能否发生, 发生的概率和大小程度都是不同的;可观测性是指虽然风险可变、不可确定, 但是资本经营的风险是可以识别和预测的, 其实在资本经营的整个过程中, 风险的发生都是伴随着某些特征, 只有经营主体能够及时的发现, 便能够作出预测, 提早的做好防范的准备;较强的破坏性是指资本经营是一套系统的工程, 涉及的范围很广, 过程也是相当的复杂, 更重要的是有时涉及到国家的宏观配套措施, 所以说如果运作成功了效果很好但是一旦发生风险, 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可见资本经营也不是作用那么的大, 并非是一颗灵丹妙药。资本经营只是为企业的发展和资产的增值提供了可能性, 而企业是否能够利用好将其转换为现实性, 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生产效率同时增强对资本经营作用的认识, 时刻保持着防范风险的准备。
4. 资本经营的中介组织不规范
资本经营是一种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经营活动, 主要业务是从事金融、证券、税务、财会、法律等, 这些业务需要收集信息并进行深入的专业化的分析, 这些紧靠企业本身是完成不了的, 必须需要专业的中介组织在其中发挥作用。可是现在这种中介组织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发育时间还很短, 不仅从事资本经营的中介组织少, 而且从事人员的素质也不高、组织的行为也不规范。正是由于缺少规范化的中介机构导致了我国企业在资本经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风险。
5. 资本经营受政府的干涉过多
资本经营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自身选择资本经营活动。可是在现有机制下, 较多的体现了政府行为, 为了不同的目的, 各地方政府采用不同的形式利用政府本身的权利对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 不是从企业效率和效益出发而是从自身的政绩出发, 为兼并而兼并, 为重组而重组, 将效益很差的企业硬与效益好的企业搭配, 结果差的企业没有得到改进, 反而好的企业也被拉下去了, 造成了“1+1<1”的局面。
6. 资本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资本经营这项经营方式需要一批具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队伍。但是我国资本经营的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平均达到高学历的知识水平;企业领导的改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人员的收入水平虽然不断提高, 但是缺乏激励机制来稳住人才。
三、解决国有企业资本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资本经营出现的问题, 我认为有如下对策应当加强和实施。
1.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增加培育机构投资者和投资银行的比例, 使我国的资本经营有真正的寄托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分散投资, 组建各项投资基金来降低风险获得稳定的收益; (2) 加大银行的投资业务, 如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资金管理、风险投资、抵押贷款等其他业务; (3) 针对证券市场, 应对将制度由上市规模控制改为资格审查制, 完善证券市场的管理规则, 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督, 防止内幕交易稍等行为的发生; (4) 加强企业的融资, 最好增大直接融资的比重。
2. 重视并且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 为资本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
目前,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所以我国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起来, 把职能转给企业本身, 交给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主体, 而这个所谓的经营主体应该具体三个条件:具有法人资格;以价值的增值为目的并且能够承担责任;所作所为必须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之下进行。
3. 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风险管理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对策
对于外部环境我们应该: (1) 进一步完善资本经营的各项政策法规, 使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有法律制度作保障; (2) 规范政府行为, 正确发挥其在资本经营中的作用,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效益; (3) 加强创新, 建立新型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从而提高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总体协调能力; (4) 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构建多元化的资金融通渠道, 加快发展资本市场; (5)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序的进行, 降低资本经营的系统风险; (6) 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为了降低和防范文化风险, 必须对价值观念、制度和物质文化进行整合。对于内部环境我们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收入分配不公等不健全的制度严重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对资本经营带来严重的危害;然后我们要加强信息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在资本运作的整个过程中, 重视资本经营中的尽职调查, 及时收集资本经营相关的信息, 并且对信息设置合理的使用权限, 注意信息的保密等。最后做到技术风险的防范, 包括策略性防范和组织性防范。
4. 加强中介机构的建设,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中介机构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直接关系到资本经营的成败得失。中介机构是以服务为主体的机构, 这种服务归属于公共范畴, 我们需要理清与政府的关系, 充分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从事经营性服务的中介机构, 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发展投资银行, 如证券承销、分销和买卖, 代理企业兼并和收购, 提供投资咨询等服务,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投资银行把企业增资减债和股份制改造结合起来,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银行体系。所以, 政府可以有计划的建立一批投资性质的银行来促进国有企业的上市。
5. 转换政府职能, 提高企业效率
政府应该改变观念, 不要再利用其权利为其政绩过多的干涉企业的管理, 应该给企业主体充分的空间, 自己进行自主支配, 使其成为经济市场下最具竞争力的主体。政府应该做好宏观调控的工作, 调控市场、优化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 同时也要给企业适度的支持和保护, 但一定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政策导向和法律手段。给企业空间自主经营, 但不意味着政府退出了市场, 而是职能的改变, 由微观管理转到宏观的管理, 由直接干涉转到创造外部环境条件促进企业自主发展等。
6. 培养资本经营的人才队伍
对人的管理应该作为资本经营的首要目标, 懂得资本经营的人才应该具备多重身份即资本经营的“艺术家”、调整存量资本的经营师和扩充增量资本的战略家。他们不仅要懂得资本经营的经营方式、方法还必须具有经营的经验, 能够熟练准确的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他们不仅要具备资产评估知识和产权交易知识, 又要有组织、有实操的能力, 能科学的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各位人才都应该具有拓展的潜力和创新的精神。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 世界充满竞争和开放, 为国有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国有企业如果想搞好资本经营, 保持其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就必须要扬长避短, 改正自身劣势, 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自我发展的同时, 努力寻求外部发展途径。资本经营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价值增值能力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通过分析它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的采取以上建议和对策, 来促进国有企业更快速的发展。有效的资本经营, 才能使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罗敏.当前地方国有企业资本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资产管理, 2008
[2]庞亚辉.企业资本营运探讨.当代经济管理, 2010
[3]李振明.资本经营, 2009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学术观点 理论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040-03
一、问题提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自建国以来,通过国有化改造,国家财政的大量投入和国有企业的自我积累我国国有资本总量平均每年递增12.4%。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4.5%,进入90年代之后,国有资本呈快速递增态势,年递增率达17.9%。截至2002年底,全国国有资资本总量已达11.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为7.69万亿元,占65%,非经营性资产为4.14万亿元,占35%。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国有经济,怎样防止国有资本流失,进而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成为政府、企业和学者长期关心的重大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没有单列预算和进行分类管理,而是与经常性预算收支混合在一起,这种做法无法体现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职能及其两类收支活动的运行特征。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两种职能的逐渐分离,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必须建立起独立于公共预算之外的国有资本预算来全面掌握经营性国有资本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情况,以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再投资的有计划进行。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要求“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要求:“抓紧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法规和实施办法,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随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在各地陆续铺开。
本文对目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总结,并结合实践从理论的角度分别对其进行剖析,力图通过本文厘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学术观点的理论脉络,进而对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推行提供借鉴。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发展沿革
至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我国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理论探讨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和全面开展阶段。
1.理论探讨阶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探讨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围绕着存在性、定位、口径和形式等四个层面的大规模理论研究开始于1992年10月财政部在广州召开的“复式预算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这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印度、丹麦等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专门研讨复式预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随后,叶振鹏提出“国家财政预算应区别为公共财政的政府经费预算与国有资产财政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①此后,他将国家财政预算区别为政府经费预算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提法,修正为国家预算制度应由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所组成,公共预算除了经营性质的支出外,还包括非生产建设投资支出。②随着“双元结构财政”③的提出,基本解决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无必要存在的问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邓子基进一步阐释,我国国家财政的“一体五重”关系和财政管理部门的“一体两翼”格局是国有资本财政和国有资本预算存在的理论依据。④此后,有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定位、口径与形式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定位,形成了应作为政府财政预算的组成部分有财政扎口和应与政府财政并行分列两种不同观点。与此同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口径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形式层面主要存在“企业财务预算”论和“出资人收益预算”论两种观点。
2.实践探索阶段。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要求“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此后,上海、武汉、深圳、北京等地陆续在实践层面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可以看出,各地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都是以履行出资人职能为前提进行探索和实践,主要做法大体可归纳为“沪深模式”和“穗武模式”两种模式。“沪深模式”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财政公共预算相分离,各自独立运作,共同组成政府复式预算;“穗武模式”,即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虽由国资部门编制,但其作为财政公共预算的一部分,收支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国资部门负责收缴使用,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沪深模式”和“穗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由国资部门编制和管理,后者由国资部门编制但由财政部门管理。除此以外,“沪深模式”和“穗武模式”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口径也不尽相同。前者分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市本级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两个层次,其范围不仅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而且包括了部分行政性、非经营性资产;后者由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营运公司国有资本经营汇总预算组成,口径相对较小。
3.全面开展阶段。2006年,财政部和国资委共同起草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草案)开始广泛征求意见。各省市陆续出台法规文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在各地正式全面展开。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溯源
如上所述,由于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理论界从上世纪80年代末便开始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理论界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存在性、定位、口径、形式等四个层面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和观点。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存在性研究。围绕在我国有无必要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理论界形成了“中国特色”学说和“一体两翼”学说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中国特色”学说认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系是我国所独有的,西方并无实际意义上的国有经济,因此,以西方预算理论为基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我国没有存在的基础,特别是我国对国有资本的经营和监管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与此相反,“一体两翼”学说认为“国家财政预算应区别为公共财政的政府经费预算与国有资产财政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⑤财政是“母体”,税务与国资是与母体不可分割的“两翼”,其基础是我国国家财政的“一体五重”的关系。“一体五重”的关系,即一个主体(国家或政府)——两种身份(政权行使者、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权力(政治权力、财产权力)——两种职能(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两种分配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两种分配关系(税收征纳、利润上缴)。这种“一体五重”的关系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特有的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本)财政的“双重(元)结构模式”;对应于财政管理部门来说,则形成国家财政部门和国家税务部门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一体两翼”格局(其中,财政是“母体”,税务与国资是与母体不可分割的“两翼”)。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本)财政的“双重(元)结构模式”决定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存在性。⑥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独特地位,有必要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评价体系来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站在出资人的角度,体现出委托—代理的关系,对国有资本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预算约束,通过明确的制度安排来减少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从而规范代理人行为、降低代理成本,防止国有产流失,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定位研究。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定位,主要有“财政扎口”和“并行分列”两种不同观点。“财政扎口”观点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作为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归入财政部门扎口管理的收支体系。“并行分列”观点则认为,鉴于国有经济的规模和重要性,须作为两个并行的预算体系与公共财政预算分列,充分体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在性意义。
“财政扎口”和“并行分列”两种理论观点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践工作中均有体现。广州和武汉等地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即是按照“财政扎口”的观点来实行的,形成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穗武模式”。在“穗武模式”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国资部门编制,但其作为财政公共预算的一部分,收支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国资部门负责收缴使用,财政部门负责管理。与此同时,“并行分列”理论在上海、深圳等地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中成功推行,形成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沪深模式”。在“沪深模式”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国资部门编制和管理,与公共财政预算相分离,各自独立运作,共同组成政府复式预算。
应该讲,“并行分列”理论相对成熟,代表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并行分列”理论的推行是建立在城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本运行机制比较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进程较快,国有经济总量较大,企业运行效益良好的基础之上。目前,一方面我国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刚刚建立,在职责分工和管理方式上与企业及相关部门仍处在磨合过程;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城市国有经济比重下降较大,改革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扎口”理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由国资管理部门单列编制同时纳入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在改革实践中震动较小、调整较快,虽然纳入财政公共预算会因为国有资本收益的起伏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但符合现阶段国家对非税收入统一管理的要求,操作性较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口径研究。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口径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可称为狭义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国有资产预算”。狭义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口径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对象特指经营性国有资本,即国有企业;“国有资本预算”口径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对象包括所有国有资本,即除国有企业外还应包括其他国家出资的非盈利性组织;“国有资产预算”口径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对象涵盖所有国有资产,即除了出资所有的国有资本外还应包括自然形成的国有资产,包括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海洋等自然资源。这三种观点所描述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口径实际是一种从小到大的递进关系,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狭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国有资产预算”口径之分是按照国有资产的本质属性进行区分的,按照管辖权限还应区分为不同行政区域内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各级国资委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因此,各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口径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各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划分口径,无论是狭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预算”还是“国有资产预算”,均是指导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践的一种标准选择。因此,选择何种口径,关键在于对具体条件下实践工作指导的有效性。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分阶段、有层次地逐步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考虑在自成体系的同时要留出与公共财政预算的接口,即一方面将国资部门组织收缴的国有资本收益资金纳入财政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另一方面须设立国资专户实行扎口管理,将财政及相关部门对出资企业的资本性投入,都通过单独设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户支出。在此基础上,在成熟的时候进一步将预算的范围扩展到所有国有资本,进而扩展到所有国有资产。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形式研究。“企业财务预算”论和“出资人收益预算”论是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形式层面流行的主要观点。“企业财务预算”论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按照企业预算的内容和形式编制,即以三张报表为基础编制。“出资人权益预算”论则认为,应充分体现国有资本出资人的利益,以国有出资人收益预算为核心考查出资人权益的变动状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形式上存在“企业财务预算”、“出资人收益预算”两种观点的分野,主要是由于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视角决定的。企业财务三张报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和资产状况。以此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预算”论,侧重反映企业经营和国有资本的变动过程。“出资人权益预算”论则更加注重站在出资人的角度,集中反映出资人的收益情况。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规范企业经营、保障国有出资人权益都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应予反映的重点。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具体形式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应站在出资人的角度,以是否有效管理为选择标准,根据本地情况灵活实施。根据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实践来看,“企业财务预算”论和“出资人收益预算”论的有机结合,采取分级实施的方式较为可行。
分级实施的预算实施方式,即按照两级模式来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国有资本经营总预算(简称总预算)由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核心预算(简称核心预算)和出资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基础预算(简称基础预算)两个级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汇总合并编制组成。其中,核心预算是由国资管理部门按照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方向,根据获取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土地因出资企业运作而增值部分的收益,以及在公共财政等预算中安排的用于出资企业的各种专项资本性投入资金,在基础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的本级收支预算。基础预算是由出资企业在企业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国资管理部门对该企业资本营运、调整等建议指标编制的本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理论界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存在性、定位、口径、形式等四个层面分别形成了“中国特色”学说与“一体两翼”学说,“财政扎口”论与“并行分列”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论、“国有资本预算”论与“国有资产预算”论,“企业财务预算”论与“出资人收益预算”论等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理论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上述理论观点的解析可以得到许多对理论界和实务界颇多裨益的启示。
第一,在有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在性、定位、口径、形式等争论中,其核心在于国有经济的地位及其监管权限的界定上。在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理论的探讨中,学术界基本形成了承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在性的共识。定位、口径、形式等方面受制于各地的客观经济条件不尽相同,但对国有出资人地位的明确是各种理论观点和工作实践共同遵循的,这是我国国资监管理论和实践的一大进步。
第二,不同理论观点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定义各有差别。本文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该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政府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为依托,以国有资本战略调整为导向,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为目的,以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为基础的,运用其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可支配资产,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专门预算。
第三,从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来看,目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采用分级分类的模式较为可行,在条件成熟时将预算对象扩展到所有可确认和计量的国有资产实现与公共财政并行的专门预算。分级分类的模式下,国有资本经营核心预算和出资国有资本经营基础预算共同构成国有资本经营总预算,同时依据出资企业的性质对基础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进行分类指导。条件成熟时,即国民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步入良性稳定发展阶段且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已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并行分列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为南京市软科学项目“南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与组织机制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叶振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构财政职能[J].财经研究,1993(3)
2.张馨.双元结构财政——中国财政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3.邓子基.国家财政理论思考:借鉴“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叶民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构财政职能[J].财经研究,1993(3)
注释:
①叶振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构财政职能[J].财经研究,1993(3)
②见叶振鹏1993年5月在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苏州年会上的发言《财政赤字问题的思考》。在双元结构财政中,国家财政由相对独立的政府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两个方面组成,二者相互对应,分别体现了政府社会管理者和资本所有者的两种身份。
③叶振鹏,张馨.双元结构财政——中国财政模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6
④邓子基.国家财政理论思考:借鉴“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⑤叶振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构财政职能[J].财经研究,1993(3)
⑥邓子基著.借鉴“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黄茹原,南京市国资委企业处;张日方,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良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 世纪末,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走出短缺经济后暴露出来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已成为经济再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理论界与实务界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制、利改税、股份制等项改革后, 以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资本经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资本经营已被企业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接受,但对资本经营的内涵、运作方式等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资本经营的概念
目前在关资本经营的讨论中存在多种观点, 不论在提法上还是在界定相关内容上都有所差异。 有的称谓“资本运营”,强调“存量资产”的流动与重组;有的称谓“资产经营”强调“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有的称谓“资本营运”,强调“可支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谋划与配置。我们主张采用“资本经营”这一术语。首先从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的关系看,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资产=资本”,如果从产权关系的角度看,这一平衡式还可描绘成“企业法人财产=债务资本+股权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资产与资本也是分离的,即资产以物权的形式由企业的经营者掌握,而资本则以股权或债权的形式由出资人或债权人拥有。从狭义的角度讲,资产经营的对象是企业法人财产,强调的是资产物权的交换或转让,即通过改变资产的实物组合形态或存在方式,通过吸收、集聚资产的方式实现资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和增值;资本经营的对象是资本,强调的是股权、债权的交换或转让,即通过资本的流动、重组、转让(兼并与收购)等方式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从广义的角度讲,资产是资本的载体,资产是实物形态,资本是价值形态。资产与资本是从两个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事实上,在资产经营中就可能包含股权的形成或转让,而在资本经营中也可能会涉及到资产的重组、置换或转让等。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资产经营强调的是资产经营的物质流,资本经营强调的是资本经营的价值流,不但包括实物资产的价值变化, 而且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优化配置。 由于资产实物形态的流动和重组必须借助于价值形式进行,即资产只有资本化、证券化才能进行交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经营”比“资产经营”的概念更宽泛些。至于“资本经营”、“资本运营”、“资本营运”,我们认为这些提法并无内涵上的区别,只是人们习惯上不同而已。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资本经营是以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和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对企业全部资产或资本进行综合运营的一种经营活动。
二、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
资本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时所要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它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和起点,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最终又回到生产经营,为生产经营服务。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在经营对象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经营对象不同。生产经营的对象是各种产品或劳务,经营的核心问题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资本经营的对象是价值化、证券化了的物化资本,或者说是资本化了的企业资源,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确保资本保值增值。前者经营的是实物形态,后者经营的是价值形态。
(二)市场条件不同。 生产经营面临的市场主要是商品市场, 经营者关心的主要是原料和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资本经营面临的不仅是商品市场,更主要的是资本市场,经营者更关心各种证券的价格、金融市场的动态、资金的流向等。
(三)发展战略不同。生产经营是一种内部管理型战略或称产品扩张型战略,即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调整内部资源,包括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调整组织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等维持并发展企业竞争优势。资本经营是一种外部交易型战略或称资本扩张型战略,即通过吸纳外部资源,包括兼并、收购、联合等活动迅速扩张企业可控制规模,提高市
鄂政发〔2008〕2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发„2007‟26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国有资本收益的合理分配及使用,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国有资本的合理配置,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适度集中。统筹兼顾企业自身积累、发展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及全省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适度集中国有资本收益,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
2、相对独立,相互衔接。既保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又保持与政府公共预算的相互衔接。
3、分级编制,逐步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编制,根据条件逐步实施。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围和征收标准
(一)收入范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具体包括:
1、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上交的利润;
2、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国有股应分得的股息、红利和股利;
3、企业国有产(股)权转让净收入;
4、国有独资企业清算净收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清算净收益中国有股应分享的净收益;
5、其他按规定应上交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二)征收标准。
1、国有独资企业按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10%-30%的比例征收。具体比例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及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剩余部分为国家所有,经批准后可转为国家资本金或资本公积。
2、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国有股应分得的股息、红利和股利全额上交。
3、企业国有产(股)权转让收入在扣除相关成本及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剩余部分全额上交。
4、国有独资企业清算净收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清算净收益中国有股应分享的部分全额上交。
5、其他应上交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支出范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包括:
1、资本性支出。根据国家和全省产业发展规划、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发展等要求,安排的资本性支出。
2、费用性支出。用于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等方面的费用性支出。
3、其他支出。
具体支出范围依据国家和全省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统筹安排确定,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及分工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二)各级财政部门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管部门。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及其他有国有企业监管职能的部门(包括交通、商贸、文教等国有企业监管部门)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以下称预算单位)。
文教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纳入“统一布置、统一编制、统一汇总”的范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实行单独征收与管理。
(三)试行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商预算单位,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各预算单位所监管(或所属)企业执行。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职责分工。
1、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修)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各项管理制度、预算编制办法和预算收支科目;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月报,报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汇总编报国有资本经营决算;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办法;收取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省财政厅负责审核和汇总编制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
2、各预算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制订本单位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参与制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管理制度;提出本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组织和监督本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编报本单位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负责组织所监管(或所属)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财政部门、预算单位按企业财务隶属关系收取、组织上交。企业按规定应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使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及时、足额直接缴入国库,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以下程序办理:
1、提出申请。符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使用条件的企业,向预算单位提交申报材料,同时抄报财政部门。申报材料包括:(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使用项目申请表》;(2)项目可行性报告(包括项目目标任务、资金使用总体绩效目标、分分阶段实施目标等)和初步设计书;(3)立项核准(或备案)部门对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文件;(4)经中介机构审计后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5)项目资金证明书,包括项目已投入资金证明书和项目自筹资金证明书;(6)申请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的企业,应提供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以及企业资金筹措、资产变现等资料;(7)预算单位、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2、项目审核。对资本性投入的项目,由预算单位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项目支出安排初步意见,送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会同预算单位提出项目安排计划,联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对用于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的项目,由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补助方案,联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3、资金拨付。财政部门根据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项目安排计划,下达项目安排计划文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资金拨付到用款单位。
4、考核评价。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用款单位按规定向财政部门、预算单位报送财务会计信息并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财政部门会同预算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项目安排计划的依据。
5、监督管理。财政部门会同预算单位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骗取、截留、挪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中如需调整,须按规定程序报批。预算确定后,企业改变财务隶属关系引起预算级次和关系变化的,应当同时办理预算划转。
(四)终了后,财政部门应当编制国有资本经营决算草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实施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规范运作,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逐步在全省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
(一)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暂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政办发„2007‟100号)规定执行,从2007年开始试编,收取2006年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从2008年开始,对省政府各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全部企业(包括交通、商贸、文教等国有企业),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取2007年实现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二)市(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开始试编。
(三)县(市、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08年进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从2009年开始试编。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做好此项工作。省财政厅要会同省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抓紧制订有关配套制度和办法。各预算单位和有关企业要认真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各项制度和办法。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确保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8〕9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以下简称预
算资金)是指自治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专项用于支持自治区本级直属国有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支出。
第三条 预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宏观政策,遵循规范透明、突出重点、公平公正、科学管理、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二章 预算资金支持范围、内容和方式
第四条 预算资金重点支持自治区本级直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区直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第五条
预算资金按照资金使用性质划分,主要包括:
(一)资本性支出。根据自治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发展要求,以及自治区战略和安全等需要安排的支出。即向新设企业注入国有资本金,向现有企业增加资本性投入,向公司制企业认购股权、股份等方面的资本性支出。
(二)费用性支出。用于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方面的支出。
(三)其他支出。依据国家和自治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
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任务,统筹安排确定。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支出。
第六条 预算资金按照资金用途分别用于企业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和其他项目等方面的支出。
第七条 预算资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给予支持:
(一)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采取资本金注入和补助等方式。
(二)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区直企业承担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
(三)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原则上采取参股和跟进投资两种方式进行投资。对关系全局、涉及国防安全的重大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项目,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采用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补助。
(四)区直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采取投资补助方式。
(五)其他项目按照项目情况分别采取资本金注入和补助方式。
第三章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第八条 预算资金安排的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重点鼓励国有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和能力建设,促进国有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减排机制。
第九条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重点支持:
(一)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关停小火电机组项目;
(二)工业重点节能工程项目以及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备案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投资的综合节能改造项目;
(三)建筑、交通行业节能项目;
(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
(五)重点行业减排项目;
(六)重点行业节能技术、低碳技术及循环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示范应用项目;
(七)国有企业实施的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其他项目。
第十条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助标准,原则上根据项目性质、投资总额等因素综合测定。
(一)对关停小火电机组项目,按照经确认的关停容量给予适当补助,统筹用于解决关停费用等问题;
(二)其他列入支持范围的节能减排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的20%注入资本金。
第四章 重大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第十一条 预算资金安排的国有企业重大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确定的重点任务,支持区直企业研发机构(以下简称研发机构)实施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区直企业开展重大技术研发活动。
第十二条 研发机构是指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或认定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和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等机构。
第十三条 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指研发机构为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技术研发任务,改善研发条件,为重大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提供保障。包括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研发所需技术条件(设备)购置等。
第十四条 对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额度,一般不超过区直企业实际投资额的30%;区直企业承担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一般不超过项目研发费用的30%。研发项目费用支出范围,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第十五条 预算资金安排的区直国有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第十六条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八大领域发展任务,重点支持以下项目:
(一)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研发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四)重点创新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应用示范项目;
(五)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新兴产业创投基金项目);
(六)重点高技术服务创新工程(包括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等服务);
(七)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其他项目。第十七条 预算资金鼓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试点,试点的具体运作程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
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开展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9〕2743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内政办发〔2007〕42号)进行。
第六章 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预算资金安排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重在引导和支持区直国有企业强化安全生产,促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区直国有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遵循“依托现有、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先进适用,事权划分、职责明确,依据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
(一)区直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所需的运输吊装、侦检搜寻、救援救生、应急通信、个体防护、后勤保障、实训演练等装备。
(二)区直企业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特种设施。各类
设备、设施项目的具体内容,详见《区直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基地)装备、设施配置指导目录》。
所申报的项目,应当由有关区直企业结合现有队伍(基地)基础设施、装备配置状况和职责范围等情况,精心筛选并进行科学论证,确保其符合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实际需要。
第二十一条 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置项目,按照所核定项目的投资概算额给予补助;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设备维护等日常费用,由区直企业承担。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装备配置项目,在所核定项目投资概算额的60%以内给予补助。
第七章 其他项目资金支出管理
第二十二条 预算资金可以安排用于认购股权、弥补企业改革成本、提高公司信用等级、改善企业自身产业结构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的其他支出等。
第二十三条 其他项目资金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支持企业改制、投融资、结构调整等任务,重点支持以下项目:
(一)区直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小微企业项目,提高企业综合层次,吸纳就业,增加职工收入;
(二)区直企业兼并重组、破产等对职工的安置费用,厂办大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以及国有企业离退休干部医药费补助等;
(三)提高区直企业信用等级,增强投融资和担保能力,更好地为区直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四)向现有企业增加资本性投入,向区直公司制企业认购股权、股份等方面的资本性支出;
(五)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四条 上述第二十三条第(一)、(二)项采用财政补助方式,第(三)、(四)项采用资本金注入方式。具体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额度,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八章 项目申报及审核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财政部门根据预算资金总规模及支持重点,于每年8月份布置下一预算草案编报工作,并统一组织对预算资金支持项目的申报、审核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区直企业根据自治区财政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应当提供以下书面资料:
(一)项目名称及主要内容;
(二)项目承担企业基本情况;
(三)项目承担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和目标;
(五)资本性支出项目包括项目立项依据,备案、核准或审批文件,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投资方案与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实施进度与计划安排,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等;费用性支出项目包括立项的必要性,项目具体的支出范围,项目资金测算依据和标准等;
(六)项目绩效考核及其有关责任的落实;
(七)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
(八)项目近三年获得国家、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情况的说明;
(九)其他需要证明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 区直企业监管部门依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要求,负责对所监管企业申报项目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和汇总,编制本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资金申请报告及申报材料一并报送自治区财政部门。
当年已经获得国家或自治区财政资金同类方式支持的项目,不纳入当年资金申报范围。
第二十八条 自治区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
审,根据评审结果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统筹安排,编制自治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预算草案经法定程序审批后执行。
第九章 支出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
第二十九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第三十条 为体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均衡性,支出预算具体执行中,可按收入预算规模,采取按月预拨、年终平衡的办法。
第三十一条 支出预算指标按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草案,统筹考虑收入预算完成情况,分期分批下达各区直企业,同时抄送各预算单位。当年收入未实现的支出,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三十二条 预算资金拨付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直接拨付使用单位。
第三十三条 支出预算执行中如需调整,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预算执行中,企业改变财务隶属关系引起预算级次和关系变化的,应当同时办理预算划转。
第三十四条 区直企业收到预算资金,按照《企业财务通
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终了,区直企业应当向自治区财政部门报送上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具体包括:
(一)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四)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
已获得预算资金支持的项目,如确实无法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或开展研发活动,有关企业应当将资金清算后上缴自治区国库(作“调入资金”处理)。
第十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
第三十五条 自治区财政、审计以及各监管部门依法对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发现的问题。区直企业应当自觉接受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监督结果的运用。对于弄虚作假骗取资金或者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七条 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项目
可根据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三十八条 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预算编制和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十九条
第十一章 附 则
1 生产经营的概念
生产经营, 指的是企业围绕产品的投入、产出、销售、分配等环节开展的各种有组织的活动的总称。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 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随之制定一系列计划来生产销售其产品, 利润则随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多少而上下波动, 企业的着眼点是某种特定市场关系, 因此这种经营理念是比较狭隘的, 也是比较基础的。
2 资本经营的概念
资本经营的概念依然存在争议, 但是普遍意义上认同的资本经营是指企业以资本为经营对象, 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指引下, 围绕资本的增长保值进行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和动态调整结构的思想和方法的总称。由此可见, 资本经营是企业进行了一定的生产经营之后, 向更高一层扩展的经营方式。
3 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的关系
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都属于企业经营的范畴, 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有三点:
1) 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 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的, 贯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使得企业稳步经营。
2) 生产经营为资本经营的提供基础, 资本经营是生产经营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延续, 离不开丰厚的经济基础, 而成功的资本经营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资本经营是必要条件;资本经营在理论上可以脱离生产经营单独运作, 但是没有生产经营的持续支持, 资本经营必将不能长久。
3) 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互渗透。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 资金也在企业中不断循环周转, 如果企业管理不善, 出现资金断流必然会导致生产脱节;同时, 如果产品库存积压过多, 资本效率必然会下降, 因此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由于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在根本经营理念上的不同, 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 经营主体不同。在资本经营中, 经营的主体是资本所有者或者其代理人, 通常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而生产经营的主体则是以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为主, 与基层的生产运营联系较多, 和高层决策的联系较少。
2) 经营的对象不同。生产经营的对象是产品, 中层管理者主要管理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资本经营的对象是企业的资本, 高层管理者主要控制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和资金运用方向。
3) 经营的目标市场不同。生产经营的市场主要以商品市场为主, 中层管理者关注的是原材料和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关购进和分销渠道和产品市场份额。资本经营的市场则不仅仅是商品市场, 更主要的是资本市场, 经营者要时刻关注证券运行趋势、资金流向、市场宏观导向等金融信息。
4) 经营的阶段不同。生产经营的阶段主要有材料采购、技术开发、产品研发、设备更新、产品投产、市场销售等等, 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有效控制来提高市场份额从而增加产品销售利润。资本经营的阶段则主要有发行股票或债券、向银行借款、企业间融资等方式筹资, 通过直接和间接投资行运用资金, 通过有效管理缩短资本循环周期, 提高资金收益率, 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5) 经营的重心不同。生产经营重心有不断改善材料采购方式、更新技术水平、完善销售渠道等手段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增加自身的获利能力, 使得企业及时跟进市场动向, 提高产品利润。资本运营的核心问题是控制和调整企业资金筹集方式和流转渠道, 优化资本结构, 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益。
3 企业资本经营的模式和策略
3.1 扩张性资本运营
资本扩张是指利用现有资本结构, 通过内部积累、外部筹资等方式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 具体策略有:
1) 横向策略:具有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产业或部门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而进行产权交易, 增强企业整体实力, 调整行业结构。
2) 纵向策略: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和有关联关系的企业部门进行产权交易, 扩大自身的市场范围, 增大了市场实力。
3) 混合策略:两个及两个以上没有关联联系的非相似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 采用这种交易主要是为了适应企业多元化发展需求, 延续企业活力。
3.2 收缩性资本运营
资本收缩是指企业将自身的资产转移到企业之外, 收缩企业规模。具体的方法有:
1) 剥离:企业将拥有的子公司、资产等出售给第三方以换取股票或现金等的商业行为。企业采用剥离方式是为了对混合经营模式进行调整, 改变市场形象, 从而吸引更多市场份额。
2) 分立:企业将某些子公司或部门分离出来成立新公司, 和母公司拥有相同股东。这种资本运营有利于规避法律法规风险, 改善企业内部冲突。
3) 分拆上市:母公司转移一部分股份设立新公司, 新公司的股权将对外出售。这种方式是分立的衍生方式, 目的是获得资本溢价, 促进母公司股价上涨等。
4 企业应如何看待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可以随时调整企业结构, 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 它既可以通过资本投资直接获利, 也可以通过运用不同资本模式间接获利。资本运营的充分使用有利于企业不断重新获得市场经济的增长点。然而资本经营只是对企业资产的分配和使用, 其最基本的运营基础是通过生产经营提供商品和劳务来获取利润。
资本经营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之前我国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 资本经营是经营理念的新的突破, 也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我国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树立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的思想, 一方面要做好基本生产经营活动, 占领有效市场份额, 在同行业中形成领先优势;另一方面灵活运用资本经营的各种模式, 合理分配各种资源,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持续发展。
摘要:生产经营及资本经营在企业中已经广泛普及, 成为企业日常运作的两大支柱性活动。很多制造型企业往往将生产经营看作重中之重, 却忽视资本运作, 将资本运作仅仅视为一项投机活动, 从而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如何正确看待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重要性, 合理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企业能否高效运作的关键, 对于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关系,模式
参考文献
[1]兰发钦.论企业资本经营的若干问题.审计与经济研究, 1997, 3.
[2]刘泓.浅析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区别和联系.中国西部科技, 2008, 16.
[3]秦阳.饕餮资本盛宴下的思考.财经中国报道, 2006, 4.
[4]王琦, 张丽, 汤晓梅.企业从生产经营走向资本经营的探索.设计管理, 2006, 3.
[5]王广云.论资本经营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经济集团研究, 2006, 4.
[6]唐冬羽.浅谈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关系.今日财富.学术讨论, 2009, 2.
[7]顾云飞, 王宏胜, 邱聪.企业如何实现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跨越.中国牧业通讯, 2009, 8.
目前,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以及中银集团都形成了金融控股的形式。许多大公司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金融分支机构,从企业来看,海尔、三九、中石油等巨头有了自己的财务公司。
产融结合大势所趋
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历程来看,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参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内在需要。从西方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演变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时期,直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为止。在这一时期中,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银行业的不断集中,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逐渐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金融资本,取代工业资本而占据统治地位。银行业和工商业在资本融合和相互持股的基础上,在人事上也相互渗透。
金融业分业管理为主时期。在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产融结合就进入以金融业分业管理为主的时期。在银行业和证券业分业管理的背景下,美国产融结合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让产业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这样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的企业就可以运用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积累、集中和产权的兼并、收购及整合。同时美国还通过贷款银行及银行信托部、银行持股公司直接向产业投资,实现产融结合及对企业的控制。而法、日、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和发达程度与美国有较大差距,所以这三国的产融结合方式主要是商业银行向产业界通过信贷或直接投资建立以银行为核心的企业集团, 国家在产业部门与银行部门的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出现,产融结合的土要特点表现在:银行业和证券业的逐渐融合,金融业和产业逐渐融合,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传统界限被逐步打破,各种新兴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和各类投资基金迅速成长为产融结合的重要力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产融结合的最直接形式即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在资本和人事上的结合,在近年又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以巨型化、集团化工业公司为主体的产业资本和以垄断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业资本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强,以至从外在信贷联系转向内在资本结合,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上市公司挺进金融业 据统计,我国仅上市公司而言,目前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参股或控股了40多家证券公司,资本规模数以10亿计。而且尚有迹象表明,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大型产业集团挺进金融业的步伐目前还在加快。
2002年底,北京首创集团与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荷兰国际集团成立了一家合资寿险公司,首创安泰人寿。其实,6年来首创集团一直把战略定位在“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导,以实业投资为基础”,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首创集团参股或者控股的金融类企业有佛山证券、首创证券、银华基金、南方证券和首创安泰保险等。业务范围已涉及证券、基金、资产管理、投资顾问、期货、风险投资等多个领域。
海尔集团从2001年到现在,入主青岛商业银行、控股上市公司鞍山信托、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搭建起“产融帝国”的框架。海尔的一系列动作被业内称为“海尔金融风暴”。
收购鞍山信托,海尔持有 90821956股, 占总股本的 20%;投资3亿元增资长江证券后,海尔以不到7%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入主青岛市商业银行,海尔投资5个多亿,持股比例高达60%,到了2001年岁末,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这位刚刚当选“年度经济公众人物”的海尔掌门人,再次成为国内金融界的焦点:在海尔举办的“2001年度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暨构筑产融结合跨国集团研讨会”上,张瑞敏正式宣布了海尔全面进军金融业,紧接着,海尔集团与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联合发表声明,称双方拟各占50%的股份共同组建一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注册启动资金为2亿元人民币,并且初步定名为“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公司”。针对海尔集团渗透金融业的一连串动作,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以目前中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程度和结合途径而言,海尔踏出的或许已经是标志性的一步了。
内地首富刘永好先生的新希望集团也不甘心做实业,先是作为中国民生银行发起人,然后参股光大银行、成立民生保险业。
红塔集团公司这个“中国烟草大王”在金融证券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40亿元,是国内企业在该领域中投入资金最多的企业。
目前,红塔集团全资拥有北京红塔兴业投资公司,不但是红塔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持有国信证券20%股份、持有云南红塔创新风险投资公司61%股份、持有深圳国信证券网络有限公司400万股;另外,红塔集团持有华夏银行12%股份、持有交通银行3.5亿股,而在光大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红塔投入都已接近2亿元;此外,红塔投资公司还分别在太平洋保险公司投入2亿元、持有华泰财产保险公司5000万股。
严格监管规避风险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高风险的本性,金融业利润虽高,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业管制放松,金融业的平均利润率将下降。不具备规模优势的金融企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意欲进军金融企业的产业资本应该认识到这个风险。国内的金融控股公司仍处于尝试阶段,在立法与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挑战。
中国的金融机构目前还不允许直接互相投资。政府目前也还没有一个立法的框架来做一些综合的管理。现在,对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银行等,政府已经建立了管理机构,但是对于综合的金融控股的财务管理框架还没有,近期在金融市场上的挑战及“安然事件”,都促使中国要建立一个世界级财务管理框架。
在财务控股公司实施方面也存在挑战。目前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还不够齐全,财务金融机构必须努力开发产品服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服务,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
除此之外,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也还不够健全,公司的财务风险以及信息披露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然而投资金融业良好的利润回报和金融业本身发展对产业资本的渴求却无法阻挡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上,金融业至少在短时间内还不至于失去既有的“垄断利润”,而对于像海尔这样一个实施多元化、全球化投资战略的实体来说,金融业的诱惑力实在是无法抵挡,用张瑞敏自己的话来说:“产融结合不一定能保证跨国集团的成功,但跨国公司则一定要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已证明,产融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对于过渡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尽管当前存在着金融秩序混乱、金融风险加剧的隐患,但这不应阻碍我国当前产融结合的进程。只要政府制定健全的制度规则,谨慎适度地推进产融结合,这必然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苹的深入。
对产业资本控制金融资本的做法,香港经济大学教授郎咸千也曾提出尖锐批评,认为这绝不是一种积极现象,管理层应正视这一问题,尽快立法,对产业资本控制金融企业做出合理限制。对此,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认同,他认为,产业资本控股金融企业的好坏,关键还是取决于政府机构监管是否有力,只有在金融当局严格而有效的监管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才能持续发展。
【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推荐阅读: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10-28
认识企业生产与经营10-04
集团年度生产经营计划05-30
生产经营个人所得税10-19
生产经营情况怎么写11-19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报告12-07
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书07-12
企业生产经营分析报告09-13
生产经营工作会报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