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游戏读书笔记(精选8篇)
望江散人
《资本的秘密》是由秘鲁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索托所编撰,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长年累月的调研,最终着就此书。本书围绕着遗漏资料、资本、政治意识、历史意识和法律不健全五个资本神秘之处来叙说。同时,本书提及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即为什么资本主义只在发达国家得到发展,而未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同样的财富。而这五大神秘之处都与该问题息息相关,就我认为,这与公共部门是否有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钟罩
本文从封闭了资本主义的钟罩谈起,西方国家好似与其他第三世界以及前共产主义国家被钟罩分隔开来。在钟罩内,资本主义使西方国家发展繁盛。而在钟罩外,尽管其他国家付出巨大的努力,但资本主义制度仍然一事无成,不仅难以发展,还面临着各种困难艰苦,使经济满目疮痍。然这些国家的经济失败并非与其文化遗产或基因遗传中的缺陷有关,阻碍全球五分之四人口从资本主义获利的主要绊脚石在于他们无法创造资本。在提出了这个引子后,作者便开始分章节来详细讲述各个神秘之处与问题的关系。
被遗漏的资料
资本位于首位的神秘之处是遗漏的资料。作者与他的小组通过去到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挨家挨户搜集,得到大量的资料数据,经过分析后却发现,并不是人们没有资产,特别是穷人们。他们的资产之多超出普通人想象,他们也一样过着现代生活,但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的资产无法得到表述,无法产生附加值。这些无法创造资本的资产,由于所有权界定不清晰,缺少表述所有权和创造资本的过程,被称为“僵化资本”,故不被人们所认同。他们有房屋,但没有所有权凭证;他们有产出,但没有契约;他们有企业,但没有法人地位。他们能适应从回形针到核反应堆的每一个西方发明,但因缺少这些基本的所有权表述,才始终无法创造出使他们国内资本主义制度发挥功效的足够资本。而资本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创造国家财富的动力,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命线,是发展、前进的基础。
穷人为何不使资产合法化?
资本如此重要,这使得我们想到为什么穷人不使自己的资产合法化,从而创造资本让自己得到最大利益呢?事实上,并不是人民没有努力尝试,而是发现,使自己资产合法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为了得到合法的权益,不仅要花费巨大的资金,还要耗费精力去通过一道道官僚程序以及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而回报也不与付出成正比,因为政府不能保证这些财产一直保持合法地位,而保持合法地位与取得合法权益几乎同样艰苦。这就导致移民们并没有违反法律,法律却背叛了他们,于是他们放弃了法律制度,选择制定了属于自己的、有约束力的非正规协议来保护和利用他们的资产。从而,他们的资产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交换,这种狭小的圈子限制了分工和专业化,限制了信贷和投资,导致他们无法在当今全球化趋势加强的情况下得到机会和资本,因为他们的资产是不被认同的。这样即使穷人拥有企业家智慧创造出巨大财富,却无法发挥出其作为发展的潜在资本的最大来源的功能。若公共服务是有效的,公共部门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便不会出现如此的结果。
资产如何转化为资本?
在了解如何才能产生资本之前,要先清楚资本是什么。作者回顾历史,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的思想中重新发掘我们对资本的认识。资本表示的是资产的物质存在和资产创造剩余价值的潜能。然而从发达的西方国家来看,这个隐蔽的转换过程难以被解释清楚。于是作者从不合法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发现法律中所有权的重要性。所有权产生的六大效应使资产和经济潜能被确定,分散的信息被融合入同一制度,每个人的资产都有权威机构的确定。这使得人们放心地互相交换资产,从而建立起人际关系的网络,()这个网络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甚至可以扩展至全球。只有资产被确定后,人们才敢于建立利益关系网。与此同时责任制度必不可少。被登记在案让人们不敢轻易不履行条例,保护了交易安全正常进行,使人们可以通过少量的交易行为,调动大量的资产,只需用所有权表述就可以进行交易行为。而难以拥有所有权权限的人之间会自己组织内部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服务,因为布罗代尔的钟罩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无法受益于所有权产生的六大效应,这使得资本主义成为私人俱乐部,只对小部分的人得益。事实上,这钟罩是由法律衍生出来的。但政府却迟迟未发现钟罩并打破它。
为何政府迟迟无法发现钟罩并打破它呢?
关于这个问题,就牵扯到政府在政治上的两大盲点。其一,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发现这些脱离法律的人口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并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企业家阶层,但政府只看见了表面的无序,而没能看见这些人潜在的价值,却不知这是落伍的合法所有权制度导致的结果。这正如盲人摸象一般,无法看到整体和深度,从而不能找到能够处理这个问题的合理政策。其二,几乎没人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这些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曾也经历过。由于这两大盲点,政府无法快速准确地想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事实上,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从而解决我们的自身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对法律和所有权制度进行改革,而非对不合法人民暴力相向,对于不合法财产进行破坏。
现实感想
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现状,在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小摊贩,他们无法得到安全保障,没有经营许可证,政府为使这些小摊贩消失做了很大的努力,让大量的城管监视他们,驱赶他们,但见效并不大。暴力执法,摊贩和城管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讨论,导致人们对城管的印象十分差。政府只看见摊贩们带来的战乱,认为他们影响市容,却没发现这些摊贩的无奈。难以申请到经营许可证,贫困的家庭环境,低文凭,都是他们走上这条路的原因。很多摊贩并不想在公共场合被无尊严地训斥驱赶,或被暴力拆摊。他们也许创造出来的食品不管是质量还是安全上不比正规的店家差,他们也愿意花钱使自己的生意合法化,但是为了达到目标需付出的精力,使得他们无法支付。但是这些被过度忽视、乃至嗤之以鼻的不正规经济,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能量。
紧缩型调控促进房地产基金登上主要的融资舞台
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调控从紧, 房地产企业想要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获得资金越发困难。一方面, 房地产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房企的国内贷款金额占其总资金来源的比重于2010年出现了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 开发商自筹资金比例增加更快, 2011年前7月达到40%的历史高点。在2010年全年及2011年上半年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融资, 仅有少量企业通过增发与发行企业债融资。见图1
种种迹象表明, 政府从紧的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延续下去, 房地产企业被迫寻求其他融资渠道, 可供选择的主要方式为信托和房地产基金。
2011年上半年, 房地产信托疯狂增长, 在房企融资结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半年包括保障房在内, 共发行536款房地产信托产品, 发行规模达1670.1亿元, 同比增长137.36%, 并超过去年全年资金量。但是, 从5月开始, 银监会下发《关于逐月上报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测表的通知》, 对房地产信托提出严格监管要求, 大部分信托计划被迫停止发行。信托渠道融资遭遇重大调整之后, 房地产基金也就成为房企自筹资金结构中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
基金规模增长明显
2010年, 国内房地产私募基金开始增长。根据ChinaVenture的数据, 2010年PE投资房地产项目为17例, 较2009年增长29%, 投资金额为99970万美元, 较上一年增长71%;2011年, 房地产PE的投资热度并未减退, ChinaVenture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PE统计报告》表明, 2011年第二季度,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房地产的案例有4起, 投资金额为21344万美元。同时, 各房地产企业也纷纷表示已成立或正在筹备房地产基金, 复地、金地、华润、中海等建立了各自的房地产基金业务。
资料来源:五合智库搜集整理
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目前已有的房地产基金投资项目, 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其中, 一线城市的项目多为商业地产、高档住宅及别墅, 二线城市项目中普通住宅则占更大比例。见图2
资料来源:五合智库搜集整理
从城市布局分布的情况来看, 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的武汉、重庆、成都和西安四市。其中, 开发商旗下的地产基金跟随项目投资, 目前在贵州、广西等地区都有分布;而独立的房地产基金, 则更集中地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及省会城市, 更着重于投资项目的高收益与良好的退出渠道。
从物业类型来看, 大部分投资亲睐于包含住宅这类流动性较强的项目。投资标的主要有如下特点:1.经济发达或高速增长地区的城市, 省会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2.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和消费能力;3.较为活跃的物业交易市场;4.优质开发商;5.中高档项目。此外, 对于非开发商附属基金来讲, 他们投资项目时还会考虑项目的品牌效应, 期望通过投资项目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定位与模式——房地产基金的生存之道
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刚性需求需要房地产基金来满足, 但房地产基金的设立并非单为满足房企的融资要求。作为投资主体, 房地产基金应该也必然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以及合理的回报。只有具有清晰定位、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基金, 才能经受住市场和政府大浪淘沙的考验, 得以长期地生存。
确立适合自身的行业定位
房地产经营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对于所有基金来讲, 集中在相同的区域进行投资并非一件好事, 但对于单个房地产基金, 将投资项目集中在管理团队所熟悉的某一个或多个特定区域, 有助于降低项目识别成本和投资风险, 同时也方便基金管理人对项目进行监控。早期外资基金进入内地市场投资房地产, 多与当地房地产商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 就是在寻求熟悉市场的合作伙伴。 (见表1)
房地产基金将进一步向行业细分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由于商业地产经营环境并不成熟, 国内大部分房地产基金都是对住宅或综合项目进行投资, 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 投资于持有型物业且专注于特定物业类型是大势所趋。美国在1994年可归类为多样化投资类型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有48家, 到2000年已减少到20家。截至2011年7月, 美国共有REITs145家, 其投资已做到相当专业化和行业细化。
专业化发展之路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和专业化的资源来运作, 目前国内少数的房地产基金在建立之初提出的专业化投资方向, 就是其管理团队或是背后母公司擅长经营的领域。一级市场乃至二级市场的细分, 能使这些基金更快地累积这一市场的运作经验, 也更容易使他们从良莠不齐的房地产基金中脱颖而出。
与证券投资相似, 好的行业里也会有坏的公司, 坏的行业中也会有值得投资的企业, 房地产基金在选择项目时, 不妨将眼光看得更长远一些, 摒弃随大流盲目复制他人市场定位的做法, 回到自身熟悉的地区和细分市场中, 寻找好的投资机会。
打造持续稳定的商业模式
成熟的行业, 拥有能够持续的商业模式, 而新生的房地产基金, 除了简单的“投资、销售、退出”的模式以外, 还在做着不同的尝试。
资料来源:五合智库搜集整理
再开发增值投资型
高和投资效仿铁狮门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 专门选择商业地产作为投资对象, 采用“整购+资产精装修+销售”的模式, 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先后投资凯德华玺、中莎广场、金澳国际以及高和萃等项目, 通过专业的物业管理、统一招商运营服务等资产管理手段来获得稳定持续的经营现金流, 提升所购商业地产的价值, 再分散出售给其他投资者。
此种模式要求基金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商业地产经营管理经验, 能够在短期内通过改造和引入一流的物业服务等手段, 并且具有强大的租户招商能力;同时, 基金还要拥有强大的销售能力, 能在短期内将改造好的资产迅速销售出去。
高和短线投资的主要风险还是在基金的退出机制问题上与国际市场相比, 国内房地产基金缺乏公开上市渠道, 但高和采取了一种折衷的方法, 即化整为零:将资产分散出售给不同投资者, 降低商业地产投资的门槛, 在减小单个投资者投资规模的同时也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此外, 近一年来一些政策的出台也为房地产基金, 尤其是为商业地产的投资基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退出渠道。2010年9月, 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可用于房地产投资, 这其中就包括不动产与房地产基金。2011年3月, 发改委重启PE基金备案, 经过备案的基金能够获得社保基金的投资。2011年6月底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5.75万亿, 且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 社保基金亦明确提出有1000亿资金会在未来几年用于私募投资。优质持续运营的商业地产具备保值增值特性和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将成为险资与社保基金亲睐的投资对象。具有商业地产管理能力的房地产基金可以在项目开发完成后另发起一支基金, 募集类似险资和社保基金一类安全型和增值型资本, 在原先基金的大部分资金得以退出的情况下, 继续经营和管理物业, 获得基金管理费、资产管理费等收入。
直接从事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
2010年12月成立的星浩投资, 于2011年3月募集近60亿资金, 目前已开始投资其星光耀计划第一单——大连东港新城。其基金有限合伙人聚集了大批民营企业, 欲打造包含民企总部、购物中心、主题酒店、私人会所及精品住宅在内的星光耀城市综合体, 众多民企充当其合伙人, 将会成为其部分物业的租户。
“打造城市综合体”, “出售住宅和写字楼回笼资金”, “出租购物中心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入”, 星浩资本的投资开发模式与万达等城市综合体开发商有颇多类似之处, 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显著的区别。首先, 开发过程中的主体不同。万达地产以开发商的身份参与项目的全程开发, 星浩资本在全程中相当于投资人角色, 虽然也有专业人员负责项目运作, 但是该部分团队将成立独立的机构接受星浩资本基金委托进行开发与运营管理;另外, 万达的城市综合体主力租户是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第三方品牌资源, 星光耀计划中主要物业租户与基金合伙人挂钩, 基金投资者的选择与项目经营密切相关。
相对于投资型基金, 直接参与开发模式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一方面, 从项目的判断、设计、开发、监控到后期的物业管理, 项目管理团队几乎要承担开发商的所有工作, 将分散基金运作投资的精力;其二, 基金将与所有开发商一样面临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风险, 即政府的限购政策和对房价的调控;第三, 基金作为开发商, 本身具有融资需求, 否则, 如果没有财务杠杆, 基金的投资利润将大受影响, 这就需要在建立项目实体时进行精密设计, 作为项目投资主体, 项目公司应具有融资能力, 但是在项目公司与基金之间应建立防火墙, 避免项目公司经营风险传导到基金投资者。
开发商系基金——业务扩张的另类方式
并非只有独立的房地产基金才探索商业模式, 开发商附属型房地产基金的一些投资方式, 同样也耐人寻味。
金地的房地产基金迥异于传统基金机构, 其与公司房地产主业的结合则开启了开发商系基金运作的新模式。金地集团从2010年开始将房地产基金作为公司的战略新业务, 在天津成立了专注于基金管理的稳盛投资天津管理有限公司, 并发起成立了一系列合伙制的房地产私募基金。2011年, 稳盛天津及其投资的稳恒基金发起设立稳实基金, 引入西藏信托募集的资金, 投资于湖南福晟99%的股权, 开发长沙钱隆世家项目。在钱隆世家项目中, 福晟集团获得了房地产基金的投资;金地集团作为投资人, 将取得基金的杠杆收益, 作为基金管理人, 将取得基金管理收入、投资业绩, 作为项目管理人, 还将取得项目管理服务收入;更为重要的是, 金地集团作为刚进入长沙市场的地产开发商, 通过旗下房地产基金的股权投资, 迅速获得了当地项目开发和管理的机会, 并省去了拍地等前期一系列环节, 其中尽管引入了具有强制偿还风险的信托资金, 但福晟集团连带保证又直接降低了金地自身的风险。从某种角度来说, 金地通过金融手段实现了自身业务的扩张。
可见, 在房地产行业资金短缺的大背景下, 开发商发起基金除了为自身开发的项目进行融资以外, 还可以较少的自有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金投资于第三方项目,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投资工具与契约的设计, 既控制了自有资金的风险, 最大化基金利润, 且主导了第三方项目的运作, 成为快速进军新区域房地产市场的一种手段。
以专业化团队提供增值服务——增加安全边界, 强化品牌形象
8月底, 中国房地产基金投资联盟提出“我们提供增值服务, 除了为其解决资金需求以外, 基金利用股东单位资源为其提供管理输出、渠道指出、品牌输出的增值服务”。近两年来成立的房地产基金的发起人和管理团队, 多为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人员组合而成, 如此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团队, 能为项目公司提供从筛选、管理到咨询、营销等各环节的服务, 这从以上三种模式中可见一斑。增值服务的提供, 不仅有利于房地产基金稳固其与项目公司及住户或租客的关系, 树立品牌形象, 更可以加强基金管理团队对投资项目的控制, 增加基金的安全边界。
廓清制约房地产基金长期发展的问题
作为新兴领域, 房地产基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现阶段将存在资金募集、管理人及普通合伙人的合规操作与基金及其投资者退出渠道方面的问题, 未来房地产基金从业者与利益相关方需要共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 营造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良性环境。
基金融资瓶颈需要突破
投资型房地产基金一般规模较大, 一单投资或投资组合动辄几个亿甚至几十亿元人民币, 资金募集能力是房地产基金发展的关键。由于法律监管因素, 私募基金投资门槛较高, 主要依赖机构、企业和高净值个人, 吸收公众小额资金只能借助信托渠道;同时, 由于新成立的基金管理者较少成功业绩, 有实力的投资人对房地产基金缺乏信心, 不愿将资金交由陌生的基金管理团队运作。房地产基金需要通过高档会所、银行、保险等大型投资机构寻找投资人, 少量从品牌房企出来的基金管理者能够在原有客户渠道中募集资金, 但是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除了基金管理团队凭借行业经验与逐渐积累的投资业绩吸引投资者外, 基金自身应具有造血能力, 尤其是对于长期存续的基金而言, 需要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能够在新旧投资者之间形成投资接力。另外, 还需要通过项目组织设计, 基金投资主体能够具有再融资能力, 尤其是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吸收资金, 提高财务杠杆, 以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
普通合伙人需要提高有限合伙投资人的信任度
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容易遭到众人的质疑。有人爆出房地产基金募集来的资金并未如计划的那样及时投资储备项目, 而是被管理人挪用投资其他项目。此举或许并不常见, 但足以引起投资人的担忧。对于附属型房地产基金来讲, 实际管理人往往是投资标的的关联方, 有限合伙人普遍担心会因为项目选择及关联交易影响到自身的利益。如何来处理自身利益与其他合伙人的利益, 是此类基金面临的一大难题。
退出机制的确定
房地产基金的退出主要受限于国内市场环境。投资人出于对风险的考虑, 管理人急于做出业绩, 共同导致了基金追求短期回报的现状:存续时间多在3年以内, 且收益按半年或年支付, 相当部分的有限合伙人会选择在一年左右退出。为达到上述要求, 房地产基金实际进行投资时多采用过桥贷款的模式, 这种做法不利于私募基金的长期发展。对于住宅项目, 基金通常会在销售完成甚至项目在建时要求开发公司支付利息和回购股权, 以实现资金的收回;而对于商业地产项目, 只能通过出售产权。从长远来看, 房地产基金应向长期化甚至永续性转变, 增加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持有性物业的投资比重, 以投资者的退出而非基金的退出为主要方式, 在REITs推出条件成熟时, 此类以商业地产为主的永续性基金将率先成为获益者。
对于分拆上市,实际上我们并不陌生。早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AT&T分拆无线业务上市,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IPO。摩托罗拉公司本次分拆上市的理由是为了改善公司多项业务的市场估值,听起来有点1+1>2的意思。拆分后,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包含了公司的移动电话业务和线缆机顶盒业务,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则继承了公共安全业务。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摩托罗拉移动的市值约为90亿美元,摩托罗拉解决方案的市值则约为128亿美元。也就是说,摩托罗拉公司的主营业务的估值还低于解决方案的业务。
这样的一宗拆分案子,放在国内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一定是被认为有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嫌疑。
分拆上市的海外模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上市公司频频使用分拆上市作为工具。俗话说合久必分,每个经济上行的周期,总是要经历大的并购浪潮,上个世纪美国企业发展也不例外。冒进的扩张性并购后,往往容易消化不良,并购后的公司问题多多。将子公司价值通过分拆上市独立出来,股价大多会上升至合理的水平,这符合投资者价值最大化的要求。
1997年4月28日,肯纳金属Kennametal公司的子公司——JLK直销公司,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430万美元的IPO申请。JLK直销公司IPO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6.9%,其余83.1%的股份由肯纳金属持有。JLK直销公司以经营板金消耗品和相关产品为主业,而Kennametal公司则以经营机床为主业。在JLK直销公司递交IPO申请当天,Kennametal公司股票价格微涨5.6%。JLK直销公司发行价格为20美元,首次交易当天达25.5美元。
事实上,早在2000年左右,国内上市公司就开始分拆部分业务到海外上市。其中,2000年10月31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并控股的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成功登陆。2001年6月1日,联想分拆出神州数码在香港实现单独上市。
自立门户,难以服众
对于分拆上市的理由,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想不通,这其中也包括易凯资本的董事总经理王冉。他笑称,有的企业喜欢把一张饼越摊越大(比如微软,通用,谷歌),有的企业好像更愿意在一个大篮子里堆满金灿灿的鸡蛋(比如华润,旗下上市公司不少于十家)。
有人说企业分拆有利于旗下高增长业务获得更高的估值,这种说法表面看不无道理。不过把高市盈率的业务分拆出去,也就意味着把低市盈率的业务留了下来。就好比分家的时候好的资产都让儿子挑走了,老爸剩下的家产在价值上也要打折扣。
也有人说把企业分拆上市是把鸡蛋装进不同的篮子,有利于分散风险。按照这个逻辑,通用电气早就应该至少分拆成四、五家公司;同样按照这个逻辑,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如果当初把证券交易业务分拆和资产管理业务出去,可能也不至于如此下场。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把一个上市公司拆成多个上市公司,表面算账一定是不合算的,因为要维持几个上市公司的成本,比一个公司是要大很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2010年的5月,戴姆勒公司选择从纽交所退市的原因,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还是上面举的例子,在JLK直销公司上市后的第三年,公司股价仅为4.875美元;同期,母公司盈利为-54.6%。可见,拆分上市,看上去很美,卸妆后有落差。
分拆上市是“富人的游戏”
如果分拆上市,对于公司在业绩层面帮助不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驱使内地的企业对于分拆上市如此热衷?
2010年3月31日,证监会首次在内部沟通会上认可境内分拆上市,并提出主板公司分拆至创业板上市的六大明细条件。一个月后的4月30日,分拆上市首单落户中兴通讯,其参股26%的国民技术华丽登陆资本市场,发行价87.5元,开盘便翻倍至161元。国民技术的前身是由中兴通讯出资60%发起设立,历史上通过股权转让、增资等,中兴通讯持有国民技术的股权在上市前稀释到26%。
图1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在调整后的股权架构中发现创投机构的身影。在40名自然人股东名单中,国民技术的高管们悉数进入,而且这些高管,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兴通讯。中国人,向来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说法。从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摇身一变成为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高管,这样奋斗愿景,是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们很愿意尝试的。
在2010年9月,证监会官员特地澄清,创业板原则上不鼓励分拆上市,只有主板一些大的企业满足特定条件,才可以申请在创业板分拆上市。这似乎是在说明,分拆上市,只是大公司的游戏。
分拆创业板圈钱被严控
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分拆出来上市,有损母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很明显,分拆上市注定遭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质疑。尤其是这种行为可能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有圈钱的嫌疑。一方面主板公司将子公司分拆到创业板上市,图的就是创业板的融资的高溢价;另一方面,创业板的高价发行与高估值,为高管们提供了暴富的机会。高回报驱使之下,难避免腐败行为产生。
美国国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48个样本案例中,34个案例存在新申请上市公司CEO在原上市公司担任管理职务的情形;57个样本案例中,56个新申请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是原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尽管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数据统计,但是分拆上市中的利益输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
2010年11月,证监会官员强调要从严把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证监会也看到了实际的情况,分拆上市目前争议很大,操作性并不强。尽管在分拆上市中还没有出现掏空上市公司,再分拆出新的公司来圈钱的迹象。但之前实达集团被抽血,向关联企业输送利益的现象已经出现过。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诚然这是一个好的出发的,但是分拆上市,还是一把双刃剑。
这些天来,看了马克思资本论这本书,反反复复的看,还是存在疑惑的地方,比如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接下来就讲讲《资本论》这本书的内容及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等等。
资本论总共三卷,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首先,第一卷开篇就讲了商品与货币的问题。介绍了关于货币的一些概念,什么叫做劳动二重性,资本总公式G-W-G与商品流通公式W-G-W的对比。看到这一篇的最后,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到底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以外的什么地方产生?马克思说资本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就好比如我们不是父亲生出来的,是母亲,但没有父亲,也就没有我们。我觉得为什么他们(一些学者)不从资本生产过程来研究剩余价值,这不也是产生剩余价值的途径吗?干嘛老是去研究流通中产生的剩余价值?
接着第二三篇用了绝对剩余价值跟相对剩余价值方法来反映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引出了剩余价值率,其公式是m’=m/v。接下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比劳动力的买卖过程,资本家同工人关系发生哪些变化?马克思是这样看的:1.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即对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或工人本身的指挥权。2.资本发展成为一种强制关系,迫使工人阶级超出自身生活需要的狭隘范围而从事更多的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是在小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步出现了社会分工与协作,有部门之内的也有部门之外的。
简单再生产不包括资本积累,也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现象,但简单再生产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前提、出发点。资本家追求资本增殖,就必然会选择扩大生产,这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追加到生产过程中去,就形成了资本的积累。
接下来第二卷关于资本的流通。首先承接第一卷,资本循环有三个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用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来表示为G-W...P...W’-G’;生产货币循环的总公式是P...W’-G’-W...P;商品资本循环总公式是W’-G’-W...P...W’;其实这三个公式体现了再生产的连续性,只有在三个循环的统一中,才能实现总过程的连续性,而不致发生中断。
然后是流通时间,说起流通时间,就不得不说生产时间,这两个时间是资本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劳动过程的休止的时间。流通时间包括商品转化为货币所需要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所需要的时间。然而在流通中必然会有流通费用的消耗,流通费用又分为1.纯粹的流通费用(包括簿记、广告„„)2.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 1
保管费用、运输费用„„)各种的流通费用的需要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篇讲了资本周转。刚才说到的生产时间跟流通时间就是一定资本的总流通时间,叫做周转时间。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得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结合起来讲。不变资本包括机器跟原材料等,可变资本也就是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固定资本指的是机器等不容易消耗的资本,流动资本包括不变资本中的原材料跟可变资本的购买劳动力资本。在政治经济学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不过我认为这并不是资本论的重点,就不细说了。资本家都知道要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得增加剩余价值,那么就必须加快周转的速度,缩短周转的时间。用公式来表示更能说明问题,预付资本的总周期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周转总额+流动资本周转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亚当斯密把一切个别考察的商品的价格和“每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品的„„全部价格或交换价值”,分解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三个源泉,即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然后,他通过划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区别而不得不迂回曲折地把第四个因素——资本偷偷地塞了进来。而萨伊实际上轻率认为,一个人的资本预付就是或曾经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和纯产品;总产品和纯产品的区别纯粹是主观上的。
简单再生产在这里又必须得具体分析了,社会生产有两个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Ⅰ=c+v+m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Ⅱ=c+v+m,要实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得实现第一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键是得实现两大部类间的交换,因为Ⅰ(v+m)=Ⅱc,所以就有;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接着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出现了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剩余价值,实现扩大再生产,就必须追加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还有追加新资本。到这里第二卷就结束了。
最后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阐明资本的各种形式。上面所讲的剩余价值率要区分利润率,用公式表示利润率为p’=m/(c+v),很显然利润率p’<剩余价值率m’,资本家从事资本生产活动其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高化,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个别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并不是简单的利润之和的平均数。这一卷还讲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商品及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及货币经营资本。利润构成和生息资本,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但是我不认同马克思的一些观点,就如剩余价值 C’=c+v+m,在这个公式中,C’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产品总价值,c是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即生产资料的价值,v+m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新生产的价值,其中v是工人生产的并用来补偿劳动力耗费的价值,即工资;m是由工人生产而被资
2本家无偿地占有了的剩余价值。大家应当注意到:这个公式中只包含工人的劳动,而不包含资本家的劳动,是因为马克思不承认资本家也是劳动者,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付出任何的劳动,是完全的不劳而获。请问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吗?
再来看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率”的理论,他又给出这样一个公式:剩余价值率= m÷ 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并且着重说明:“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的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按照马克思的这种说法,因为v+m全部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新增价值,所以应当全部归工人所有,而资本家的所得只能为0,而不能留下任何一点点的剩余,如果留下了,那怕只留下1分钱,那也是对工人的剥削。那么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呢?马克思说这个部分应当为0,这就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商品总价值中,马克思已经把资本家的劳动完全否定了,在这里,马克思还要把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料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完全否定。其理由是:只有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而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不会创造价值,“在价值形成中不起任何作用。”既然如此,那工人为什么还要到资本家那里去工作呢?
所以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家就应当白白地为工人准备好了一切生产条件,然后由工人在这种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而生产的结果全部由工人拿走,不允许资本家留下那怕1分钱的剩余,只要留下了,那就是剥削。请问世界上还有这么不讲道理的理论吗?
虽然是这样,但是我觉得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论对于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规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资本论》原理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大现实意义。它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的一般规律,以人为本的经 济学说,为我们研究各种当代经济现实问题,提供了其他学说无法代替理论基础。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和雇佣劳动仍然存在,《资本论》就仍然有效。所以,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资本论》的,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本书的一些见解。
在中学时代,我不止一次接触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的内容,不管是政治课还是历史课,我都感受到了他们巨大的成就与卓越的贡献,以致我们现在都在不断地提起和使用他们的研究成果。《资本论》,全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其中一项十分巨大的成就。
如今,世界经济危机余波未消,世界经济虽然在缓慢复苏,但是依然十分脆弱,季节危机的冲击波对各国经济体和各国人民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其中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的规律性更是备受关注,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马克思的这本《资本论》有重新受到了追捧,不仅因为《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的全面性,更是因为其透彻性,阐述了一个全面的资本主义经济架构,一针见血的点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于缺陷。
经过马原课程的学习,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学习这本著作的部分内容和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虽然是不全面的认知,但我依然很钦佩马克思《资本论》达到的成就。在阅读了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后,我浅要的谈谈我在阅读这本书部分后的收获。
第一卷包含几个章节,商品和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资,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论》阐述了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开始,经历资本的原始积累,最终形成了完备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好最初形态。手工业者和商人集聚形成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构成城市经济的基础。原始资本开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开始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成熟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逐渐催生出了商品经济与其相关的价值体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占有统治地位,社会财富表现为商品的大量堆积。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缺少其中一个就不能称为商品。而商品的价值凝结在人们的劳动中。商品之所以为商品,它从原本的物品表现出了特有的交换价值,从而被人们用于交易。而商品的价值量和该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力成反比。商品,价值,交换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至货币,如果不历史地考察,是没有直线进入资本的途径的。马克思解释说是生产力在起作用及各种历史机遇在起作用,但重点在讲解各种历史机遇。生产力的作用只能是个模板,提供了满足人的历史活动的物的条件,这个物很大程度上不是量,而是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质(在起作用)。当然物很大程度上是“人造自然”,包含着文明积累、文化积累。
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讲述了劳动过程和价值的增值过程、不变的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工作日等部分。生命获取、消耗事物并使其实现价值的过程,就叫劳动。具体分为获取劳动和消耗劳动两个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吸取了过多的劳动剩余,占据了工人的劳动,从而达到了获取更多的目的。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在这里,人们说劳动的价值,并把它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人们说劳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动的价格。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使用就是资本积累。资本家能够不断发财致富的秘密所在。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资本家为了不断发财的目的,加上互相竞争的外部压力,他是不能把全部剩余价值吃光用光的,总要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积累起来,扩大他的生产,改善生产的技术。所以,资本积累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决定的。正因为这样,资本主义再生产是以扩大再生产为其特征的。
在这里,我非常想谈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理论点出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资本家通过不断压榨公认的剩余价值,比如延长劳动时间,是工人创造出超过工资价值的劳动,这些多创造的价值工人无法得到报酬,资本家通过积累这部分多出的剩余价值,完成了资本的积累。货币作为价值的等价替换,巧妙地将价值转换为可以“看得见的”,可以“操控”的微小部分,合理量度了价值,资本家通过货币的积累完成了资本的积累。这个转换非常巧妙。
因此,我想到了那句名言“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我觉得这句话展现了资本主义非常黑暗的一面,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选择铤而走险,蔑视法律的威严,泯灭人性的光芒,做出一些伤天害理,天地难容,违背道德的黑心事件,为了金钱利益,而放弃了做人的底线,这是不能被容忍的,这也是资本主义天生的、无法取出的缺陷,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和唯利是图性。
一、劳动价值论
(1)价值: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决定的。作者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会生产的不同阶段。
(2)剩余价值
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发展人们制造商品已经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来的,他说增加剩余价值可以有两种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
(3)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不是满足资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为了投入资本来赚更多的钱,投入新的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不是像《国富论》把剩余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可变的资本。
资本的积累造成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一方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则造成生存的压力,他说:“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可见他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
他主要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和消费品的生产,他认为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同价格总量相符的,然后价值(社会的)可以变为价格(个别的),这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三、关于地租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大多数土地由少部分人占有,所以土地资源面对工业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现在农民把一部分工资交给资产阶级,自己却当一个田户,这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谷物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所造成的,在资产阶级社会制度下,小块土地所有制,不断的衰退,它排斥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社会的积聚和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等等。
《论法的精神》研究指向的是什么问题, 或者说, 孟德斯鸠在该书中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所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接下来, 我将对本书中的几个重要的观点加以阐述。
一、政体决定法律
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 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政体。孟德斯鸠把国家政体分为两大要素:政体性质和政体原则。在政体的两大要素中, 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政体原则。
(一) 政体性质决定基本法律
在孟德斯鸠的语言中, 所谓“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政体性质就是指国家权力结构和行使的最基本现象, 或最本质因素。
孟德斯鸠将政体按照传统的方法划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体。共和政体的性质就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共和政体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民主政治—由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另一种是贵族政治—有一部分握有最高权力。君主政体的性质是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的政体。专职政体的性质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政体。
(二) 政体原则决定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 政体的原则不同于政体的性质。政体的性质是“政体本身的构造”;政体的原则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同时, 孟德斯鸠强调, 所谓政体的原则, 不是说各种政体中已有的或现有的东西, 而是应有的东西, 即“应该要有这些原则, 否则政体就不完全。”总的看来, 孟德斯鸠所说的政体的原则主要是指处于某一政体中的人们的思想、品质、情感、观念之类的主观精神状态。简单的说, 孟德斯鸠所谓的“政体的原则”是一种政体中的主导性群体所应当具有的精神、观念、情感、意识等。
二、对安全的追求决定法律
(一) 为保障国家安全、防御外敌而采取的措施, 决定相应的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 “政治法都是从同一个原则出发, 就是:‘人民的安全就是最高的法律’。”对安全的追求, 是一个国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保障国家安全的办法。共和政体从本质上说, 并不安全、稳定。他认为, “一个共和国, 如果小的话, 则亡于外力;如果大的话, 则亡于内部的邪恶。”无论是民主制的共和国还是贵族制的共和国都不能避免这种弊端, 以至它们都容易被君主专制所取代。专制国家通常用荒废边境部分土地以便与外界隔离, 或者设置藩镇以便与外敌隔离的办法来保障本国的安全;君主国家通常用设置要塞、驻扎军队的办法保障自己的安全, 这些都分别表现为相应的法律规定。
(二) 为自卫而攻击、征服他国后所采取的统治被征服地居民的措施, 决定相应的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 就像公民拥有自卫权一样, 国际法也规定国家有进行自卫战争的权利。孟德斯鸠甚至认为, 如果一个民族预见到他民族可能会发动旨在灭亡自己的攻击行动时, 就可以主动攻击该民族。不同政体的国家对被征服地会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 这会决定被征服地的法律。一般来说, 征服国对待被征服国有下列四种统治方式:“ (一) 按照被征服国原有的法律继续治理其国家, 而征服国则仅仅行使政治及民事方面的统治权; (二) 在被征服国建立崭新的政治和民事的治理机构; (三) 毁灭这个社会而把它的成员分散到其他的社会里去; (四) 把它的公民全体灭绝。”
孟德斯鸠指出, 根据自然法, 万物莫不力求保存其种类, 可以推论出, 政府是为了取得, 包含着保存和使用, 而不能是破坏。传统上认为征服者在征服之后可以屠杀被征服者的权利是不存在的。同样, 有杀人权引申出的奴役权也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民主共和国征服了其他国家, 应当将被征服国纳入民主范围;应当尽可能地以良好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来弥补征服统治的弊端。
(三) 对自由的追求, 决定了国家政体和相应的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 自由是人们珍视和重视的东西。对政治自由的追求, 可以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的目的。围绕着实现政治自由这一目的, 对一个国家有关政体的法律和有关公民行为的法律都形成一些原则性要求。
孟德斯鸠首先着手阐明自由的含义。孟德斯鸠认为, 尽管不同的人对自由有不同的理解, 但确切的说,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是从人人都认为它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 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 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三、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或影响法律
孟德斯鸠在人类思想史上率先从自然条件的角度看待法律问题。他认为, 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对法律的产生、发展有重大影响作用, 甚至可能有决定作用。
(一) 气候条件对法律的影响作用
孟德斯鸠认为, 法律在最初产生时, 受人们的精神气质、内心感情的影响相当大;而人们的这种精神气质、感情因素又受到气候条件影响和作用, 因此, 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民族因情感、气质因素的不同而创造出的法律各不相同。炎热的气候条件下, 人们大多表现为懒惰、怯懦、心神不定, 这种气质适合于暴君统治, 而暴君统治又必然制定较严酷的法律;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人们意志刚强、勇敢、自信、豪放, 这种气质的人们珍视并善于捍卫自由, 所以适合于建立共和国, 并产生出维护自由的法律。他认为, 亚洲多专制政体, 欧洲多共和政体, 主要是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二) 国家的地理条件对法律的影响和作用
孟德斯鸠认为, 一国的地理条件也对政体、法律有着重大影响。一般说来, 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国家不易防守、易被征服, 容易使人缺乏毅力、眷恋生命。于是, 在这种地理环境条件下适合于专制政体, 且法律简单、残暴。相反, 地貌多山、土壤贫瘠, 国家可以据险防守, 人们勇敢善战, 崇尚自由。于是, 在这样的地方容易建立共和制度, 且法律倾向自由。
植物学上的崖柏是一种濒危保护物种,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不过,文玩市场上热炒只是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侧柏。其年龄动辄数百上千年,油性和密度特别大。在五六年前,秦岭、太行、内蒙、川藏和鄂北一带的山农只是把它当成一般的柴木来烧火,从来未想过其还能像红木阴沉木一样登堂入室。
2012年,广东藏家冯渭首次把一座崖柏摆件带到北京大型文化博览会上展览,这是一根完整的天然崖柏,身材极度旋转扭曲,浑身散发出一股清静悠远的醇香。笔者曾到阳江“国之瑰宝”崖柏馆零距离接触过这座摆件,一眼望去就像腾空而起的巨龙,站在它前面,不禁有种灵魂震撼的感觉。
这次展览轰动全国,迅速提高了崖柏的知名度。有人接着翻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结合医学界人士的检验分析,有板有眼地论证出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医疗保健功能的奇材,引发资本疯狂收购,推动了崖柏的第一轮涨价。
2014年,以闽商为代表的一批炒家也开始大规模抢滩崖柏市场,以手串、链珠、挂牌、笔筒、手把件等更为精细化的商业操作方式,把崖柏从企业老板和文人为消费主体的高端文玩市场,成功推向了以中低端买家为消费主体的大众文玩市场。下游市场的井喷行情,再次推动了上游崖柏毛料价格的疯涨。
在商业平台,崖柏的价值差异很大。根据海拔高度、生长环境、陈化情况、外形香色的不同,精明的商家把崖柏严格细分为舍利料、骨料、沉水料、陈化瘤料、白粉料、水泥料、柴火料、红油料、黑油料等,不同说法互有交叉。玩家普遍认为,陈化越到位,香气越清醇,造型越奇美,密度越大,皮色越红老,纹路越精彩,力量感越强的,为之越好。
广州芳村是全国有名的崖柏集散地,笔者在那里亲眼看过,一块旋转夸张、外形飘逸的项级骨料,重量仅1.5斤,成交价高达3万元,明显贵过海南黄花梨。当然,也有一些只能用来搞雕刻或打粉的柴火料,论斤出售,便宜的可以讲到几十块钱。
商业价值高的崖柏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必须枯死在野外数百上千年方能把木质和形色气韵陈化稳定下来,而这类收藏级的崖柏存世量是极为稀缺的。有位河北的资深玩家陈先生曾经广泛调查过崖柏生长的大部分产区,他月初与笔者在东莞崖柏大玩家黄建明家里交流时就预言,现有资源顶多只够市场再消耗三年就会枯竭。
为了攫取超额暴利,一些不良商家早在两年前便已经开始在市场上以土柏、坡柏冒充崖柏卖给不懂行的买家。在广州华林市场,假崖柏手串、挂牌可谓泛滥于市。与此同时,为了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商业价值,将其利益最大化,另一批商家开始在崖柏的深加工产业链上做文章,开发出崖柏香、崖柏精油、崖柏茶、崖柏酒等五花八门的保健品,这加快了对上游资源的消耗速度。
从开始的浑然不懂,到有了一定的商业和艺术眼光,一些农民在采柏的过程中尝到了发家致富的甜头,他们抛弃主业,简单装备一下就上山“寻宝”。大多数的农民,从未接受过专业的攀岩训练,也不舍得购买价格较高、性能更有保障的安全设备。只要老天爷哪天心情不好,开个玩笑,他们就只能无条件地交出性命。产区的朋友告诉笔者,农民在山上铤而走险干一天,可以抵过山下干几年。只要能采到好料子,山下有大把的炒家拿着一捆捆的现金来跟他们收。正是有疯狂的资本推波助澜,加之当地林业监管对滥采滥伐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玩命上山的农民前仆后继,甚至越来越多。
经历2014年的投资过热之后,2015年的崖柏市场有所降温。然而,这只是短暂的调整。2016年初,大批来自广东、福建和江浙等地的玩家又开始到上游产地抢料,一度造成上游毛料的价格比下游市场还贵。
资深玩家陈先生曾对笔者感慨,当前我们还是在消费崖柏,以崖柏的苦难来取乐,等我们哪一天真正领略了崖柏的精神,才会来真正尊重和敬畏这种伟大的植物。
【资本的游戏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新资本论读书笔记09-20
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本06-08
读《教师的幸福资本》有感06-24
大学生的社会资本09-19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10-20
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分析11-16
论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12-05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05-25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07-17
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问题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