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整合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分析了我国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在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作用和对他们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四个主体,提出完善高校就业市场的改革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就业市场整合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就业市场整合论文 篇1:

2010年大学毕业生校内外就业市场对接整合模式

摘 要:直视2010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现状,在金融危机仍然存在当下,为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文章从不同的主体角度,探索大学毕业生校内外就业市场的对接整合模式以及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推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市场 对接整合模式

回顾2009年夏季,那也是一批应届毕业生初次进入社会入职的一季,但是七月酷夏犹如寒冬,“大专生、大学生、研究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又次上演。毕业生逐年人数愈多,而工作岗位、就业岗位有限。社会上又涌现出来许多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状态的名词,如“尼特族”、“校飘族”、“蚁族”、“穷忙族”等。金融危机的出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仍然十分严峻。

一、2010年高校毕业生即将面临现状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09年的611万,加上往届约150万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由图1可看出,200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呈逐年递增之势,2010年将达630余万人。同时金融危机的冲击,就业环境也空前复杂,供求总量不平衡的矛盾进一步突显,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对于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或工作经验不足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因此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何化解值得继续探究。

二、2010年大学毕业生校内外就业对策的提出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寄托和希望,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能否使大学生较好地实现就业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广大学生膝深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时代性、复杂性,现在我国处于非常时期对此应该非常关注。通过运用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的方法,结合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部门具体主体应采取具体措施。现从高校和行政的角度,对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模式。

三、高校角度创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接与整合的模型

第一,校企结合。就是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在大学毕业生校内外就业市场上建立的促进就毕业生业的一种就业模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员工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需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其分内职责,企业接纳大学毕业生,国家给予补助,对企业也是有利的。大型国企本身的工作岗位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职位空缺每年也多,对于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国家就辅以引导他们让他们尽量地承担起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责任。高校可以与这些企业建立联系,让大学毕业生尽可能多的“毕业就就业”。

第二,校行结合。是以高校与各个行业的行业协会联合为举措的一种毕业生就业模式。行业的行业协会是在国家机构改革,精简机构之后所出现的,如妇联、残联、工会等,这些行业协会仍然与很多用人单位存在安排就业的联系。在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高校应该主动积极地与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以便更好地安排毕业生就业。此种模式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积极有力的。但目前行业协会并不具有普及性,并非每所大学、每个大学应届毕业生都有此便利机会。所以高校要主动出击,打破结构性矛盾很有必要了。

第三,校地结合。高校与高校所在的地方人才市场的联合,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促使外地企业找到该区域内的高校并与之订立接收毕业生的协议。地方人才市场囊括了各个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的用工需求和人才需求信息,同时它与地方内外、省内外的人才市场建立联系,能够更大限度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当然这也是在“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基础上进行。校地结合实际上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公共服务。地方人才市场相对于各个企业的招工招聘需求又具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空间,所以高校要借助地方人才市场与企业建立的联系,更好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

校企、校行、校地结合三个模式的层级关系明显。高校仅仅和企业建立联系具有局限性,只能小范围解决个别毕业生就业;高校与行业协会的结合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的信息,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仍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相较之下校地结合是实现更大范围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模式。三种模式实际上是要求在这三个的基础上,打破二元劳动力的分隔,尽可能多地获取就业需求的信息,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以及制度问题等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统一。

四、从行政角度,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更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

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是我国的一个国策,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逐步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目前大学毕业生校内外就业市场分割仍然严重,如国家和地方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地区性、区域性的就业市场,企业的专场招聘会,校内招聘会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等,要打破它们之间的分割现状,建立相互联系的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各级各部门全方面地融入就业市场资源体系之中,为各类型人才的就业服务。同时我国目前各阶层及其关系在转型期发生着巨大变化,以阶层为基础的社会运动逐步凸显,而对当前各个阶层社会距离日渐分离并拉大趋势,要构建一个健康的和谐社会,则要更加关注底层社会民生的改善,促进社会流动,推进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型。大学毕业生目前被认为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2010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推进就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关键,形成城乡毕业大学生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在校企、校地、校行结合的基础上,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如在这个基础上大学生自愿下乡,为基础建设出谋划策使地方乡镇成为一个个的企业亮点、工程亮点、文化亮点等,这样可以让乡镇成为几百万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蚁族”“飘族”等的高收入聚居之地,同时使医疗、保险等保障与生产并行,使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形成良性循环。

五、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同时加快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经济学家对竞争市场均衡的分析,均假定“信息是完全的”。但是市场主体获取信息可能存在差异,信息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的常态。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斯蒂格利茨称之为“新的市场失灵”。经验证明,可以通过适当的政府干预,减少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效率损失。国家宏观调控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应该市场化,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机制。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流动机制的建立,就是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大学生、人才机构之间的信息网络,促进就业信息的充分对流。在这个流动机制中,不同的主体起着不同的作用,学校是信息中介、信息交换中心、发散中心、传递中心;企业和学生是需求信息发出中心;政府信息中心和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机构是信息接受和反馈中心;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应答。其中,学校和政府信息中心应该成为主要的骨干,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应该是政府信息中心的有益补充。

2010年两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努力帮助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让人力资源市场成为统一的就业大市场,大学毕业生涉世浅、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对于没有条件和机会到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的毕业生,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无疑就是求职者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等的重要媒介。我们要竭力做到多方主体协力共建,为即将面临择业的2010届毕业大学生提供这一资源服务,实现就业信息资源网上传、网上办,网上无障碍信息流动;构建网络、视频、语音三大系统建设,达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与应用,整合信息系统,实现基本要素信息的互通共享,边建边用,以用促建,不断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大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国家未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3).

3、朱海龙.我国转型期和谐阶层关系的建构:一个社会运动的分析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

4、陈宪.市场自由、政府干预与“中国模式”[J].上海大学学报,2009(6).

5、曹玉玲,王曙光.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机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

作者:董雪艳

就业市场整合论文 篇2:

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摘 要]分析了我国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在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作用和对他们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四个主体,提出完善高校就业市场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就业市场;整合;高校毕业生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彭时代

就业市场整合论文 篇3:

延龙图区域市场整合的几点问题

[摘要]对外开放水平、地方政府行为、经济的国有化程度是影响延龙图区域市场整合的主要因素。通过相关指标的测算,可以看出延龙图区域市场化进展程度不仅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反倒呈现出市场一体化减弱的趋势。为了尽快消除目前延龙图区域依然存在的资金市场壁垒、产权交易市场壁垒及人才市场壁垒,并逐渐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就需要市场和制度的双重调节,如需要建立区域产权交易的公共平台、联合组建跨市跨行业的企业集团等。

[关键词]延龙图;市场整合;区域市场;市场一体化

[收稿日期]2010-03-20

[基金项目]延边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朴银哲,男(朝鲜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天津300071)

延龙图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内的延吉市、龙井市、图们市三市的简称。为了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从2007年起,延边州政府正式实施延龙图经济一体化战略。其中,延吉市是延边州的首府城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5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93位,是吉林省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2007年,延吉、龙井、图们三市户籍总人口8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8万人,占78.9%;朝鲜族人口48.1万人,占59.5%;GDPl49.8亿元,占全州48.8%,人均GDP为1851 5元,比全卅l平均高出4411元,财政收入(含州本级)17.5亿元,占全州63%。延吉、龙井、图们三市地缘毗邻、历史同根、文脉同宗、结构互补,是延边州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延边州甚至东北亚图们江地区经济增长较快、产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见表1)。

一、延龙图市场化水平测度

(一)市场化程度测度指标的选择

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关于市场化程度的测度指标较多,本文主要参考樊纲等提出的市场化五个方面的指标,并从中再次筛选可收集量化的相关指标。

樊纲等提出的市场化五个方面的指标,包括:第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含5个分项指标,即:(1)政府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2)减轻农村居民的税费负担(农户税费上缴占农户家庭纯收入的比重);(3)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企业管理者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间占其工作时间的比重);(4)减轻企业的税外负担(税外收费及摊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5)缩小政府规模(国有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职工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第二,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含3个分项指标:(1)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2)非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比重;(3)非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比例。第三,产品市场发育程度。(1)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程度(零售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的部分所占比重为40%、生产资料为40%、农产品为20%);(2)减少商品市场上的地方保护(各地抽样调查样本企业在全国各省销售产品时遇到的贸易保护措施,即陈述的件数与相应省区的GDP之比)。第四,要素市场发育程度。(1)金融业的市场化。包括:A.金融业的竞争(非国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占整个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比重);B.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金融机构贷款中非国有企业贷款所占比重);(2)引进外资的程度(外商直接投资额与GDP之比);(3)劳动力流动性(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占就业人员比重);(4)技术市场发育程度(技术市场成交额/科技人员)。第五,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制环境。(1)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水平,包括:A.律师人数/总人口;B.注册会计师人数/总人口;(2)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前是以经济案件收案数与GDP的比例来测算,现改为样本企业对法制环境的评价);(3)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包括:A.三种专利受理量/科技人员数;B.三种专利申请批准量/科技人员数(这两个指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市场的活跃程度);(4)消费者权益保护(按GDP调整的消费者投诉数)。

(二)延龙图市场化水平测算

根据上述方法,并从中再次筛选可收集量化的部分相关指标,测算延龙图市场化水平程度,其测算结果如表2。

从表2可看出:延龙图区域市场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有5项,分别是:政府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业竞争、每万人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等;延龙图区域市场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的也有5项,分别是缩小政府规模、非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引进外资程度等。单从指标分项个数看,虽然延龙图市场化的测算指标中占优势的和占劣势的指标各占一半,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占优势的指标优势微弱、占劣势的指标劣势明显,市场化进展程度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非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在全部单位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延龙图为44.13%,全国则为78.1l%,相差将近一倍;又如,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延龙图为O.75%(尤其是图们,仅为O.03%),全国则高达11.08%,相差更是巨大。另外,延龙图的有些指标虽然占优势,但区域内各市之间差距明显,如延龙图的政府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此比重越低,说明市场化程度越高)虽然比全国水平低3.5个百分点,但图们和龙井二市分别比全国水平高9.49个百分点和18.65个百分点,尤其是龙井市竞高达38.44%,其经济资源的l/3以上由政府部门来支配,可见其市场化水平之低。

二、延龙图市场一体化趋势判断

本文用“价格法”研究延龙图地区的市场一体化趋势。该测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Samuelson的“冰川”成本模型。模型的基本思想为:设Pat、Pbt,是a、b两地的t时间的某商品价格,P为t时间该商品的平均价格,不考虑交易成本,则两地的价格趋于平均价格时,两地之间市场完全整合。换言之,若数列VAR(Pij)一(Pat-P)2+(Pbt-P)2随着时间变化而趋于收窄,则反映出相对价格波动的范围在缩小,两地问的贸易壁垒与障碍在减少、市场一体化程度在提高。

为了便于数据的搜集及测算,用各地的商品价格指数来代替其价格水平。实证分析的样本为2000~2007年延吉、龙井、图们三市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由于指数不能够简单相加求得平均价格,因此,将延龙图区域各市的GDP占区域经济

总体的比重为权重求得平均指数P,以此计算相对平均价格方差数列

(j=1,2,…8)的值,其计算结果如表3.其变化趋势如图l。图中显示,在实证分析时间内,延龙图地区相对价格波动呈现出先放大、中间收窄、后又放大的趋势。因此,从时间维度看,延龙图区域总体呈现出市场一体化减弱趋势,尤其是2006年-2007年间减弱趋势突然扩大。

三、延龙图区域市场发展现状及市场壁垒分析

(一)延龙图区域市场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延龙图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类生产力要素市场均得到长足发展,请见表4。

1.商品市场繁荣活跃

目前,延龙图己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合资的多元化经营和高、中、低相互配套的多层次发展格局。己形成一个由1491个批发业网点、20446个零售业网点组成的多层次、综合性的币场体系。延吉市的批发市场与龙井、图们二市的零售市场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2.金融市场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延龙图金融市场均有较快发展,尤其是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区域银行业储蓄存款余额增长迅猛,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基础。但在某些方面仍有欠缺,尚未形成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及一定规模的外汇市场及保险市场。还存在如外汇市场品种单一,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有待大力推行,期货市场刚刚兴起,民营企业贷款难等问题。

3.人才、劳务市场竞相发展

目前,延龙图的人才服务机构有4家,每年均要举行多次人才、劳务洽谈会,为每一个择业者和接收单位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据了解,这种洽谈会已深人到供应人才的各家单位,比如高校,每年一到毕业生毕业前半年,均有多家接收单位来校招聘,许多毕业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从表4中可看出,作为延边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府城市延吉市在延龙图区域劳动力占有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教育行业的人才优势上,龙井、图们两市无可比拟,这种优势为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积累了良好的劳动力、人才储备。

4.房地产市场逐步完善

近年来,延龙图三市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延龙图三市的房地产市场逐步完善,目前己形成出让、转让两级市场并存,招标、拍卖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的态势。龙井、图们二市在开发、竣工、销售规模上虽远不及延吉市,但在价格方面却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延龙图三市均存在大量空置房闲置的现象,尤其以龙井、图们二市更为明显。

5.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与产权市场

此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一些企业的破产、兼并等产业整合,延龙图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也随之出现,但发展速度较慢,规模较小。不过,随着延龙图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这些新兴市场将逐步发展、逐步完善。

(二)延龙图区域市场壁垒

区域市场壁垒是指一国国内统一、开放的市场遭受分割,从而导致商品及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自由流动被人为阻隔的状态。

延龙图三市之间所要形成的区域市场不是同质市场,三市之间的差距明显。尤其是延吉市与图们市、龙井市之间的差距更是悬殊,不管是在商品市场、资金市场还是在房地产市场和人才、劳动力市场,延吉市均具有相关市场份额80%左右的绝对优势,“极化效应”明显。因三市市场间的不同质,区域市场壁垒不可避免。尤其是对龙井与图们这些相对不发达市场而言,通过壁垒,保护脆弱的本地市场的意愿更为强烈,否则阻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区域市场壁垒的形成是同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市场的发育程度紧密相联的。商品经济越是发达,社会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越高,生产要素越是易于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市场壁垒的程度就越低,而且也易于克服。相反,越是经济不发达、市场发育落后的地区,市场壁垒的程度就越高,而且种类繁多,难以逾越。

延龙图经济地域客观上存在着分属两级(地级政府与县级政府)的延边州、延吉市、龙井市和图们市4个政府,相应存在着4个独立的财政体系和投资主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虽然各级政府的规章制度等成文的壁垒均已消除,但由于延龙图区域各政府问的关系不对等(如延吉市自治州首府城市的绝对优势地位),加上地方保护思想的根深蒂固,区域市场壁垒现今依然存在。其中,最突出的是资金市场壁垒、产权交易市场壁垒与人才市场壁垒。

1.资金市场壁垒

长期以来,大量存在资金投入划地为牢的做法。为了追求本地区的门类齐全,不顾其他地区已具有现成生产规模而大搞重复建设;为了增加本地区生产速度,不顾与其他地区雷同和本地区是否具备资源、市场、地理等条件而争投资、盲目上项目。这些不将其他地区已有市场视作自己的市场,仅将市场限于本地区内部的投资方式,就是一种市场分割与壁垒。延龙图产业结构趋同以及各自均存在不适合自己资源特点的一些产业,就是这种资金市场壁垒的体现。

2.产权交易市场壁垒

随着延龙图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工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日渐突出,许多企业的联合改组与外迁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为了保证本地的既有利益,各市之间却以邻为壑,不允许其他地区的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联合或兼并本地区的骨干企业,也不允许自己所属的好企业自主决定与跨地区的企业自由联合,甚至不顾客观需要与条件,强迫其联合本地区的较差企业。出现上述人为阻隔企业资产重组与产权交易情况的原因,与各级地方政府财政独立体制是分不开的。

3.人才市场壁垒

近些年来,随着劳动合同制的实行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延龙图区域人才流动有了较大的自由度。然而,对于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来说,本地区的人才所有制仍有广泛的残余和深远的影响。档案、工资人事关系、组织关系、户籍方面的众多规定仍很容易将人才限制在各自局部范围之内,不利于实现人才在区域统一市场内的自由进入与流出。

四、延龙图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一)延龙图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虽然,延龙图区域的外贸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7.68%跃升至2007年的34.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5%),但与全国平均水平66.6%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对外开放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非常复杂,不同的开放水平可能有不同的结果。Poncet在分析沿海与内地的边界效应时就指出,由于沿海地区开放水平高,其边界效应弱于内地。延龙图地方政府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只注重推进自给自足战略,不断积累自给自足程度,降低彼此间的贸易联系。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及外资的进入,必然会带来原有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企业逐步采取外

向型经营策略,企业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这些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强。

(二)延龙图地方政府对本地市场的保护,阻碍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延龙图各市政府出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基于追求本地企业的生存能力、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维护本地社会稳定等目的,置效率于不顾,增加对地方市场的保护,必然阻碍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带来区域性市场的失灵。如延龙图三市共同将医药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三市开发区土地资源的浪费与闲置、龙井市与图们市各自新建的乳胶手套生产基地的几近相似,均表明延龙图地方政府对本地市场的保护依然存在。银温泉,才婉茹(2001)的研究也表明,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导致地方市场分割行为的强化。

(三)国有化经济比重依然很高,制约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为了保障高就业率,地方经济国有化程度高的政府要分割市场的意愿很强。延边和东北其他地区一样,各项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严重滞后,这不仅加重了地方政府沉重的就业压力,也不利于企业的跨区域发展。

2007年,延龙图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5.87%,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出近2个百分点(请见表5)。如此高的国有化率,意味着延龙图区域的企业并没有主动实现资源在一定空间内优化配置的手段和能力,当地政府直接插手企业的要素配置、生产经营和资产重组及各种投资建设项目的意愿仍然强烈,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不充分,这不利于企业跨市发展,制约着延龙图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五、构建延龙图一体化市场的路径选择

从区域商品自由流动与资源跨区域、跨部门 配置的角度看(如表6所示),在一个国家内部区 域间开展跨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一 般要经过萌芽、成长、成熟和繁荣四个阶段。

目前,由于延龙图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市场发育不充分,统一市场难以很快形成。因此,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应先培育区域市场,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序推进,逐渐形成区域一体化市场。针对延龙图市场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可相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延龙图市场一体化的实现,如破除区域市场消极壁垒、培育共同市场和组建跨市、跨行业的企业集团等。需要指出的是,前者需要的是制度调节,后二者为区域市场介入的主要方式,需要的是市场和制度的双重调节。

(一)尽快消除各种区域市场壁垒

打破区域市场的消极壁垒,就是要取消各种隐性的或显性的地方关卡、附加条件等限制性措施,使各地商品得以自由流通,生产力要素得以自由流动。这就包含着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有关银行信贷分配体系、税收制度、户籍制度、人才流动机制、知识产权交易及社会保障体制等许多重大变迁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延龙图各地的产品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如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可使延龙图各市能够相互开放城市户口,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等。

(二)建立区域产权交易的公共平台

产权交易能使区域经济合作达到更加深入的程度,对实现经济整合和资本的低成本扩张,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合理的产业分工具有重大作用。目前在这方面,上海走在了全国前列。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运作令人称道,为长三角的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的公共平台,推动了长三角的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增长。比照上海经验,建议设立服务于整个延龙图区域的产权交易所,打造延龙图区域产权交易联盟,并逐步扩大与区域外的产权交易协作关系,为不断提升延龙图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服务。

(三)联合组建跨市、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伴随着各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争取依托基础雄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改组、改制和改造,建立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产品档次和产品质量高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新的产业群体。企业集团内部按照谁有优势谁当龙头的原则,发展规模经济,并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分产值、分利润、分税金、分产品的鼓励办法。当前,可在延龙图区域范围内选择若干个行业进行试点,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四)设立权威性协调机构

为顺利实现延龙图市场一体化,有必要建立一个高层次的组织协调机构。促进延龙图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有组织保障体系,仅靠地方、企业、民间低层次的协作是难以奏效的。延龙图区域目前已成立延龙图党委,并组建常设工作机构——延边州延龙图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制定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规划的实施。关键是要看它有无强制执行力。本文认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期,政府直接介入区域整合和强制执行统一的区域政策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五)完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各种生产力要素的自由流动,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人与货物的空间流动需要交通基础设施,能量的输送需要供电网络,信息和资金的传输需要邮电通信基础设施等。目前,延龙图之间虽已有一条高速公路(延吉一图们高速公路)、一条铁路(图们-长春铁路)和一条高等级公路(延吉龙-井高等级公路)相连,并拥有一座机场(延吉机场),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远远小于社会经济对其需求的能力,需进一步新建、改建、扩建各种道路设施,提高设施的技术水平。

延龙图市场整合是一个逐步扩展与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进。从现实需要来看,可以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自由流动做起。因为基础设施不足是阻碍货物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中最先遇到、并且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而商品自由流动则只要实现各地商品检验、检疫、认证和商品贸易仲裁机制的互认,取消行政性壁垒,就能够很快为区域内经济主体带来实质性的效益。

作者:朴银哲

上一篇:儿科优质护理论文下一篇:工程安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