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需要可靠的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安全保障。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交易、买壳上市收购与兼并等几种方式。[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公开上市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需要可靠的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安全保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论文 篇1:

新环境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摘要:风险投资在中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高成长行业。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

选择上,外资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就目前新政策环境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公开上市;并购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0.10.06

1991年美国数据集团(IDG)在北京设立办公室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正式拉开序幕.随后软银中国、鼎晖投资、红杉中国等外资基金,纷纷进入中国大陆。之后外资风险投资基金便一统天下。但是,国家商务部等六部委令2006年第10号公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后,政策环境开始向人民币基金倾斜,之后人民币基金开始快速发展,深创投、达晨创投、九鼎投资等人民币基金崭露头脚,外资基金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

一、风险投资概述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目前,我国常见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PE等形式都属于风险投资的范畴。

二、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

l、境内公开发行上市(IPO)

2006年商务部第10号文件规定.中国政府对中国境内企业通过设立境外离岸公司实现境外上市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之前在风险投资界流行的“两头在外”的退出模式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在2006年之前没有完成境外离岸公司重组的企业就不能再绕开商务部的监管而轻易实现境外公开上市。目前,风险投资选择的退出方式主要由原先的境外公开发行上市转变为境内公开发行上市.主要会选择深圳创业板。从2007年开始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致使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的资本市场大受挫折,公开发行的PE远低于国内的上交所和深交所的PE值。因此。风险投资机构从退出时的收益角度考虑也首先选择在境内公开上市退出。

2、境内借壳间接上市

境内借壳上市的退出方式就是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在业务成长之后.在境内A股市场选择合适的壳公司,然后通过收购、换股、资产注入的方式间接实现在A股上市。境内借壳上市方式与境外借壳上市相比。境内借壳上市相对可操作性强、政策法律环境更熟悉,成功率相对较高。但是,国内资本市场由于发展时间短,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壳公司资源不多。因此借壳的成本较大。另外,在境内借壳上市后。会受到原始股东锁定期限长的影响.风险投资基金的完全退出会有所推迟。

3、境外设立离岸公司境外直接上市

在2006年商务部10号文件之前.多数外资风险投资基金通常选择的是境外设立离岸公司境外直接上市。即通常在BVI设立离岸公司.离岸公司控股国内实体公司,最后离岸公司在境外上市.境外可选择的资本市场主要有:纳斯达克、香港联交所、纽交所、新加坡主板等。能否以离岸公司的形式成功在海外上市从而实现投资退出.是在2006年之前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是否投资中国创业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该种退出方式的优点是:第一,境外上市通常锁定期较短,可尽快从资本市场套现,实现完全退出:第二,上市周期较短,通常1-2年;第三,境外资本市场估值方式有利于高成长型高科技企业;第四。无外汇自由兑换的限制。

但是.采用境外上市退出方式也不可避免存在缺点和障碍。一是部分行业对外资有准入限制:二是BVI离岸公司的设立、协议安排、对境内公司的重组、上市审批过程具有较多的不可控制因素:三是对于企业运作提出的要求很高:四是境外上市的操作经验和技巧要求较高。

4、境内公司境外直接上市

以境内公司设立离岸公司境外上市诚然是首选.但是.投资基金和被投资企业都需要投人相当的人力和财力来面对退出过程中的绕开境内监管机构的监管.存在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所以.很多企业由于政策上的限制.采用了以境内股份制公司去境外发行股票的形式实现海外上市.从而大大降低了审批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此类上市退出方式也有缺点.就是拟上市企业需要受境内和境外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的治理成本也会大幅提高。

5、境内公司境外借壳间接上市

境内民营企业在境外借壳上市的成功案例很多.主要在美国纳斯达克的场外交易市场(0TCBB)和新加坡交易所。但是。主流的风险投资机构一般不会考虑所投资的企业这么操作。主要原因在于:(1)通常壳公司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经营状况或市场形象不佳。特别是境外的上市公司,由于经济、文化、法律的区域差异较大.其内部潜在的问题有可能带来众多法律、财务、经营方面的风险;(2)收购壳公司的股权通常是通过现金收购加换股收购.因此公司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公司在上市之前通常现金并不充裕,而通过财务公司提供过桥贷款的方式又具有非常大的财务成本和财务风险;(3)借壳上市完成之后,资产置换、业务重组、资本市场形象的重塑、二级市场股价的维护等一系列环节也将耗费股东和管理层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

6、并购

风险投资基金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是一种常见的退出方式.但并不是理想的方式.通常是一种无奈的下下策。这类产权交易模式比较适合企业所处高增长行业、企业成长性良好,且已经具有一定盈利规模.但由于企业客观条件达不到上市的要求,或在两年之内无法尽快上市的被投资企业。或者投资基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管理团队持悲观态度,希望尽早退出该企业.避免更大损失,而采取并购退出的方式。

(1)风险企业之间进行购并。当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拥有一定的实力后.往往会追求进一步的超常规的发展,购并会提供给其最便利、最迅捷的机会。

(2)风险企业直接被上市公司收购。由于投资高科技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吸引着我国的上市公司不断加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资本运营。1998年以来,高科技类项目的收购兼并活动已不仅局限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更多的从事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迫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高新技术领域。这为中小风险企业的退出提供了市场和机遇。

(3)与拟申请上市公司合并。由于风险项目通常涉及的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我国产业调整的主导方向。1999年以来.国家对申请上市的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项目的科技含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经营与财务状况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拥有较强技术开发优势、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等因素会提高申报成功的几率。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具有高新技术概念的股票往往受到投资人的追捧而表现出色。这些情况促使许多效益良好但业务范围局限于传统产业的拟上市公司.采用收购与重组的手段将中小高科技企业并入.来增加上市的筹码。抛开这种购并活动的行为本身和动机,仅从其结果来看是有利于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方面.这种购并活动使得风险投资公司将风险企业交于拟上市公司,使风险资本得以退出;另一方面,这种购并活动使得中小高科技风险企业得以在一个资金更充裕、实力更强大的环境下存续和发展.更有可能获得壮大与成功。

(4)被跨国公司收购。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基于对产品市场、开发成本、技术垄断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常常愿意与风险投资公司接触.以获得自己所需的项目或产品。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皆可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进行最优的退出选择。

总之.在目前人民币基金大力发展的今天.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首选已悄然从境外上市转向境内上市。

(责任编辑:方 涵)

作者:段嘉奇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论文 篇2: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摘 要] 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需要可靠的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安全保障。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交易、买壳上市收购与兼并等几种方式。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退出机制 公开上市

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需要可靠的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安全保障。目前主要的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有公开上市(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交易、买壳上市收购与兼并等几种方式。

一、公开上市

公开上市(IPO)这种方式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渠道,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后,获得的高额回报便是风险企业成功后,其股票公开上市或企业卖出时的资本收益,它可分为主板市场交易和创业板市场交易两种。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主板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那些在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中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并已显示出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在创业板市场未建立前,它是高科技企业的主要上市渠道。而创业板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对上市公司的过往营业记录、业绩、规模等方面的要求都明显低于主板市场。它定位于创业初期中小风险企业,着眼于企业未来增长潜力的特点,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了一个正常的推出机制。正因为创业板市场的本身特点,所以,风险投资的公开上市,一般通过创业板市场实现其退出。

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1.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作用主要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国际性的技术产权交易所,构筑科技与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三者相结合的体系。在我国,科技企业的融资瓶颈长久地困扰着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在实践中,一方面对技术成果价值的认定没有一个人人都认可的标准,二是企业创新缺钱少粮,而解决的核心是产权问题。

2.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定位。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定位的目标是要架设科技与资本的桥梁,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科技企业引进战略性投资伙伴,使成长中的科技企业实现增资扩股,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以促进风险资本的良性循环。它以促进科技企业、科技成果、成长型企业,以及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股权投资、产权交易,创业(风险)资本的股权投资、科技产权交易为主要内容;以科技成果、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产权为重点交易对象;以技术型产权交易为突破口,吸引海外投资资金,并要为国有资产结构战略性重组多作探索,营造产权与投资资本的汇集中心。

3.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区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门槛相对低得多,零到亿元资产规模以内的企业,都可以得到扶植。而一旦这个企业壮大了,成熟了仍可以到证交所上市。打个比方,证交所就好像拍卖行,进去的人必须西装笔挺,有基本的身价认证。拍卖一旦举标不能反悔,拍的东西是经过审核的标的。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更像自由市场,可以自由进出,可以不让第三者知道价格。中国高科技更缺的就是这样的自由市场。一旦“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真正活跃起来,众多科技企业不用上市就可筹资,必将大大促进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三、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风险企业通过先收购某一上市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取得对其实质意义上的控制权后,再将自己的资产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到上市公司内,实现非上市的控股公司间接上市的目的,然后风险投资基金再通过市场逐步退出。购并公司为非上市公司,被购并企业为上市壳公司。壳公司被收购后,并不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名字可以更改),只是将大部分或相对多数股权交由收购公司所有。收购公司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将自己的资产和业务并人上市壳公司。因此,买壳上市又被称作“反向收购”。

四、收购与兼并

收购与兼并是指风险投资人通过由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被投资企业或被投资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的办法来使资本退出原被投资企业的一种方式。

1.兼并与收购决策的主要依据。对风险投资人而言,只要将被投资企业出售或兼并后其资本收益的折现率比被投资企业仍保持独立存在时的折现率高,则通过兼并收购撤出投资就是合算的。当然,出售或兼并决策还要考虑被投资企业预测的增长率、市盈率(P/E)、新增融资成本、适当的折现因子,以及协议转让被市场接受的程度等。

2.兼并与收购决策的动因分析。(1)购并降低了退出行业的成本。如钢铁和冶金行业,它们的资产专用程度非常高,固定资产比重相当大。这类行业中的企业即便经营状况不佳,也很难轻易退出。低效企业维持生产,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兼并解决了退出成本高的问题,有利于行业结构的调整。(2)购并是社会成本最低的一种扩张方式。积累或再投资方式的扩张,如果不以产品消费市场的同步增长为前提,必然会造成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淘汰掉其中一批企业,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业内领导扩张的企业也会造成损失。(3)购并可以把收购方主要竞争对手吃掉。如果业内主要企业进行内部积累或直接投资,会给其他企业带来压力,如果业内其他企业纷纷仿效,该行业势必面临一场“加速扩张”的竞争。若一家企业的内部扩张引起竞争对手的联合,更是得不偿失的事。因此,在竞争对手联合前兼并掉其中强有力的一家或几家,就可以减轻企业经营上的压力。(4)购并可以达到规避税收的目的。事实上,为鼓励优势企业并购亏损企业,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税收抵免的优惠政策。例如,我国目前对股票转让的资本利得暂不征税,目标公司的股东愿意选择和收购方互换股票的方式。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因为目标公司的股东可以暂缓缴纳股权转让带来的所得税,而收购方则可以省去资金筹集环节。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对股票收购方式的确存在明显的偏好。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成思危论风险投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焦方义 刘春燕: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刘降斌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论文 篇3: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为风险投资设计一个清晰的退资路线,完成整个风险投资预期计划,是保障风险投资增值和股权投资收益的关键,对风险投资的最终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入手,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后,提出了解决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投资 退出机制 IPO 回购

0 引言

风险投资作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一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推动作用,而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而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务以及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1 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或不能继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本形态,以实现资本增值或避免和降低财产损失的机制,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安排。鉴于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特点,其依赖于在“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其高收益必须通过一定的退出渠道实现。因此,为了实现投资者的目的,就要求市场上有健全的退出机制,让投资者能够顺利的把资金撤出。

首先,风险资本的退出途径是其实现收益的途径。风险投资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获得投资收益的方式不同。风险投资一般不以企业分红为目的,而是以股份增值作为报酬,必然要求有一个能创造出资本大幅增值的变现方式,这就有赖于有一个能顺利撤出的退出渠道。其次,风险资本最根本的特征不仅仅在于它敢冒风险将资金投入到前景不明的产品或领域,更重要的是其资本和投资活动的循环流动性。一旦成功可以带着高额利润全身而退,进行新一轮投资,这更要求风险资本必须能够撤出。

2 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主要通过三种渠道来实现:①竞价式转让: 股份公开上市( IPO)。即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转换成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股份公开上市被一致认为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主要原因是,投资获益最高,往往是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有的甚至更高;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现金流入,增强了流动性;但也受到必须上市才可实现资金退出的限制,而且上市成本一般较高。②契约式转让: 出售或回购。一般来说契约方式退出有两种形式:股份出售或回购。股份出售是指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或非风险投资公司,按协商的价格收购或兼并风险投资企业或风险资本家所持有的股份的一种退出渠道,也称收购。股份出售分两种:一般购并和第二期购并。第二期购并是指由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接受第二期投资。股份回购是指风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出资购买风险投资家手中的股份。③强迫式转让:破产清算。众所周知,风险投资并不总能成功。当风险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组织股东、有关专业人员和单位成立清算组,对风险企业进行破产清算。这种方式退出投资者会承担很大程度的损失,是投资失败的必然结果;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者成长太慢,不能给予预期的高额回报,就要果断地撤出, 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

2007年度,我国共有197个投资项目实现退出,退出总金额为99. 84亿元。其中, 147个项目的退出金额达到99. 27亿元,平均单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为6753.36万元。在99.84亿元的退出金额中,有47.77%的金额是通过IPO上市交易实现,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金额比例为48.08%,清算方式退出的占4.15%,见图1。

在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45. 33亿元中,以转让给其它投资机构退出的金额最多,占全部的52. 54%,原股东(创业者)回购以21. 38%的退出金额比例位列第二。

由图一可见,在我国2007年风险投资退出项目的退出方式中,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和IPO上市交易退出的项目的比例占绝对优势, 而清算退出所占比例低于5%;

2.2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现存问题 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程度不高,风险投资发展时间较短,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①缺乏退出所需的合理的市场制度安排。主板市场门槛过高,难以形成为风险资本主要的退出渠道。由于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考虑到短期资金回报的压力和分散化持有降低风险的要求,不太可能将绝大多数的资金都投入一个风险企业,一般风险企业将很难仅靠风险投资达到主板上市的要求。②缺乏完善的法规与政策体系。主板市场难以为风险投资提供畅通的公开上市渠道。主要表现在:主板市场门槛相对太高,《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公司法》关于上市公司必须达到的上市标准,对于那些刚刚步入扩张阶段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存在难以逾越的规模障碍。③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可以分为两类: 专门中介机构和一般中介机构。前者包括风险投资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督导机构、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等。这些机构在我国大部分还没有发展起来。④缺乏熟悉风险资本运作的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发展风险投资业需要的人才包括: 科技专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其中风险投资家的作用尤为重要。由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涉及到公司战略、经营管理、投资、财务金融及高科技等多方面综合专业知识,并要在相关投资、融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因而要求风险投资人才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国内,这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较少。

3 健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3.1 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①修订和完善《公司法》,为创业板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现行的《公司法》虽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005年10月27日)作了一些修订和调整,但仔细研究起来,其中的许多条款规定仍然不适用于创业板市场,甚至是与创业板市场相冲突的。因此,应该组织专家对现行的《公司法》进行研究,针对创业板市场的需要对《公司法》的相关条款进行系统性修订和完善。②修订《证券法》、出台《企业购并法》,促进企业购并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企业购并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严格地说,正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难以适应我国风起云涌的企业购并实践对法律的需求。基于我国现行的企业购并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对《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清理、协调、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我国企业购并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很有必要制定一部统率企业购并涉及到的所有领域的《企业购并法》,该法是调整和规范企业购并行为的基本法,在企业购并法律体系中居于领导和核心地位。

3.2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风险资本IPO退出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一般由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市场三个层次组成。世界各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经验表明,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是风险投资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风险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资本退出目标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尚欠完善,诸多限制条件制约了风险投资的运行发展。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逐步建立我国的二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为风险资本的IPO退出方式创造条件。

3.3 规范和发展股份回购行为 我国风险企业在实施股份回购的实际操作中主要受到来自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和不健全。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股份回购只有一般原则性规定,比较笼统、概括、可操作性不强,相配套的法规、实施细则及具体的操作办法尚未出台;二是风险企业缺乏回购股份的资金。

3.4 规范和发展风险投资中介机构 风险投资的退出通常要涉及经济环境预测、资产评估、技术论证、金融准备、法律咨询以及风险管理与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问题。因此,风险投资的成功退出,不仅取决于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本身的专业水平,而且也依赖于市场与社会为其提供完善的中介服务。加快发展专门服务于风险投资的特殊中介机构,是推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首先,应抓紧成立和完善全国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同业公会。风险投资同业公会是风险投资主体、风险企业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等自发组织起来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开展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的制定工作,对其成员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定,形成自律机制;其次,制定其他为风险投资服务的特殊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及发起人资格的限定,发起人必须是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无专家资格不得进入该行业成为中介机构的股东、合伙人和经营管理者;再次,所有风险投资中介机构都不得挂靠在任何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将中介机构办成股份公司制、有限责任制或合伙制的法人实体,使之成为自创信誉,自负盈亏,自担法律责任的法人实体,并按照“诚信、公正、科学”的原则,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安实,王健,赵泽斌.风險投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张力.浅析中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1 (13).

[3]吴鹏飞.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存在的法律障碍及其对策研究.经济师.2003,10.

[4]毛艳,任晓宇.对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分析及启示.投资金融.2005.12.

[5]王松奇,徐立国.中国创投停滞不前的原因分析.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1.

[6]雒敏,于润.试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5,(12).

[7]鲍雪梅.以产权交易作为风险投资退出主渠道[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6).

作者:王 伟

上一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法论文下一篇:中美汽车贸易现状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