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共8篇)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篇1

摘 要:村镇银行是我国基层的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人群是广大的农民,对于发挥市场经济和货币流通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村镇银行面临着来自于市场、信用、管理等多方面金融风险的干扰,对其自身产生了严重影响。我们这篇论文侧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希望能推动村镇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管控

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管控是村镇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所必需面对的问题,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村镇银行是我国的基层金融机构,是服务于农民的基础性行业。但近些年来,我国的村镇银行面临着来自于市场、信用、管理等多方面金融风险的干扰,切实的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对于其发展大有裨益。我们这篇论文侧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必要的防范措施,目的在于推动村镇银行的发展。

一、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不单单是针对于村镇银行而言的,在其他的大型国用银行内部信用风险也是重要的金融风险类型之一。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人群是农民和社会上的微小企业,而发放贷款是银行主要的经济业务。这是由于缺少必要的信用记录、信用评估等有效的信用管控措施才致使村镇银行在金融信贷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了农民不认账、拖欠贷款的恶劣现象。

(二)经营风险

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认条件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也受到了来自自然条件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我国的村镇区域,农业还是作为主导的经济产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以此同时,作为直接金融管理机构的村镇银行也在经营上反映出高风险、低收益的不利特征。在某一区域内新开业的村镇银行会受到各个方面的不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做到盈亏平衡。

(三)市场风险

我们这里讲述的市场风险既包括了市场上的利率风险也包括了同等银行间的市场竞争风险,要区别对待。其一,市场上的利率变化是国家调整经济的一种常见手段,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盈利和业务开展情况。国家经常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市场上货币的流通数量,是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恰好作为货币流通的中转机构。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市场上利率的变化息息相关,可以简单的界定为一荣俱荣的关系。另一方面,市场上同类银行的激烈竞争也会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影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是有限的,而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确实递增的。拿农村信用社来说,两者的服务人群以及市场定位也大致相同。储户选择银行的关键就在于存储风险和存储利率,因此,同等类型之间的激烈竞争加剧了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

(四)内部管理风险

村镇银行存在明显的季节特性,在春、秋季节是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的黄金时期。但在村镇银行内部存在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其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无法胜任岗位要求。其二,业务流程及限制形同虚设,缺少必要的管控制度与限制条件。其三,信用政策等必要环节的缺失进一步造成了内部管理制度的薄弱,直接提高了金融风险。

二、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扩大资金规模,完善股东结构

为了更好的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我们的村镇银行在注册之初就要扩大资金规模。完善股东结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政府作为保障,带头进行股份投资。政府的积极参与既是一定政策和资金上的的保障和支持,同时也给其他的小股东带来了一定的保障性作用,起到了定心丸的功效。

2、资本开放,积极吸引投资,广泛的吸引当地和异地的投资,注重资金的监管与使用。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本地的村民和银行中的工作人员作为微小股东,以投资理财的方式吸引其进行资金注入。

3、将注入的资金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做到一定的支持与保障。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地的产业发展会拉动村镇银行的发展与重大。另外,明确各股东的责任,最大限度的使用资金。

(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服务于农民,要想切实的发展与壮大,村镇银行必须要做到业务完善。具体的经营完善模式有以下几点:

1、创新信贷模式,村镇银行要将银行、贷款客户以及担保人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通过三方协议来分解金融风险。另外,为需要贷款的种植户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将龙头企业作为贷款客户的担保人。

2、村镇银行在内部管理上要遵循“股东参与、科学有效、精简干练、制衡协调”的工作原则,明确董事会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核心意义。处理好业务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各种监管制度、完善工作环节与流程,在相关业务方面形成有效的制约与协调。

(三)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力度

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要建立在自身资金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上,对各项经济业务做好监管。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遵循“监管一切风险与管理,真正实现透明与公开”的原则。对银行内的各项经济业务做好分类与审查,明确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控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风险监管,我们还要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加大基层监管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管控。

(四)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为了实现对于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防控,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市场注入与市场退出环节的完善。在市场准入环节将不符合条件以及会对正常经济秩序产生不利影响的金融结构裁决。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村镇金融机构准入标准来给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对资不抵债、宣告破产的村镇银行实行“刚性”退出机制管理,目的在于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五)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有利防范金融风险的辅助性措施,村镇银行要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内容是是业务规范化、操作精准化、环节紧密化和相互制约化。

三、结语

金融风险的有效管控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与完善,我们通过上述内容简单介绍了关于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希望通过上述内容能切实的实现金融风险监管,推动村镇银行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

参考文献: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篇2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风险防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为支持新农村建设,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在四川、内蒙、湖北等6省 (区) 的农村地区进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四类新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到2007年底, 上述四类机构已达31家, 其中村镇银行19家。随着村镇银行试点的进一步扩大, 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引人关注,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中西部农村金融需求特点

随着“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从学者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 其金融需求呈现如下特点。

1.金融需求强劲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农户的资金需求。在200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 417户农户中有258户有信贷需求, 占有效问卷的61.8%。[1]在山西省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调查中, 150样本农户中有91户表示在未来两年内有借款的打算, 占到样本总户数的60.60%;有56户近三年有过借钱给别人的经历, 占到样本总户数的37.0%;有123户近三年有过向外借款且获得资金的经历, 占到样本总户数的82%。[2]其次是农业贷款的增长。根据农业部2007年统计资料, 农业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从2000年的4.9%增长到2006年的5.9%, 贷款数量从2000年的4889.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3208.2亿元。

2.金融需求存在差异性、层次性, 以小额贷款为主

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户对于资金的规模、期限以及是否要求抵押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高、家庭富裕则对资金需求的规模相对要大、期限相对要长, 贷款用途主要为工商业生产, 可以接受抵押贷款, 但一般不能提供充足抵押担保, 借贷规模一般为2万~10万元。经济发展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户, 资金需求规模小、需求时间短, 贷款一般用于生活需要, 基本上不能提供有效抵押, 借贷规模一般为5000元以下。中等农户借贷规模一般为1万~2万元, 贷款用途一般为小农再生产, 贷款期限相对较短, 提供的有效抵押有限。

3.乡镇企业资金需求回落

乡镇企业经历了上世纪的80~90年代高峰期后, 其发展进入低谷, 资金需求也相应萎缩。根据农业部2004~2006年统计资料, 乡镇企业贷款2004年达到8069.2亿元高峰额后开始回落, 2006年已回落到6222.0亿元, 甚至低于2001年的6413.0亿元, 这一趋势说明目前乡镇企业处于资金需求下降阶段。

二、村镇银行信贷的特点

村镇银行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中西部等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形式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中西部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 村镇银行跟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相比, 其信贷存在如下特点。

1.收益低, 小额贷款多

村镇银行信贷低收益与农业低收益有关。由于农业、农村收益率明显低于工业、城市, 这使得以农村业务为主的农信社收益率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最低, 村镇银行也会面临同样状况。此外, 村镇银行由于面向农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信贷业务将占其全部业务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 而且其贷款对象主要为农户, 贷款量小而面多, 十分分散, 缺乏中间业务, 这都将导致村镇银行收益低下。

2.信贷风险集中, 难以分散

一是产业集中, 中西部农村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严重缺乏, 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任何工业, 农业是其主要乃至唯一的产业, 村镇银行的贷款投向的产业也就主要是农业, 信贷风险集中在农业产业上。二是地区集中。村镇银行以县或乡镇为其营业地区, 其贷款相应也集中在县或乡镇地区。由此,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主要取决于某一县或乡镇农业发展的状况, 风险集中十分明显。

3.信贷风险难以转移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释放出去, 至2007年底, 共有15只资产支持证券公开发行, 总发行量为400多亿元人民币, 这为银行转移风险提供了渠道。然而, 村镇银行由于其收益低, 证券化后因收益率过低而缺乏投资者, 因而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很难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出去。

4.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要求很低, 在县 (市) 设立的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 在乡 (镇) 设立的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从湖北村镇银行的实际规模来看, 其注册资本为1000万~3000万元之间, 远低于商业银行至少5000万的要求, 承受亏损的能力极其有限, 一旦发生较大规模违约, 村镇银行的生存将面临巨大威胁。此外, 由于村镇银行信贷收益低、规模小、财力有限, 因此在吸引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因成本过高而无能为力。但村镇银行采取公司制形式, 又为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供了法律基础。

三、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法律机制

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相比规模小、信贷对象不同, 不可能建立与商业银行同样的风险控制机制;同时, 村镇银行又与农村信用社的法律组织形式不同, 也不能照搬其风险控制机制, 况且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机制本身并不完善。结合农村信贷风险的特点和村镇银行的组织情况, 可以从村镇银行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构建防范信贷风险的法律机制。村镇银行从内部构建防范信贷风险的法律机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 合理选择贷款对象和利率

按照公司和商业银行法的规定, 村镇银行要拟订公司章程, 完善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和行长制度, 董事会主要负责银行重大问题和经营方向, 行长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和制度建设, 建立起公司内部的决策、执行、监督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各投资主体, 还应当明确其在紧急情况下对银行的注资义务, 确保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此外, 村镇银行应明确其商业性质, 对于扶贫性质的、风险较高的贷款申请应当劝其通过国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解决, 对于村镇银行不得不接受的某些政策性性质的农业贷款, 应当集中管理。但是, 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不宜太高, 应控制在其他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之内。之所以这样, 一是因为农村收益本来就低于城市, 没有能力承受高利率, 高利率招徕可能是高风险的项目;二是因为中西部绝大部分地区已摆脱赤贫状态, 对于贷款的需求还没有到不顾一切的程度;三是农村劳动力除在当地从事农业等产业外还可以选择外出务工。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因素, 如果利率过高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无法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2.建立贷前审查与信用评级制度, 尽量避免发放信用贷款, 加强村镇银行间的合作,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村镇银行应当建立贷款审查量化评分制和信用评级制, 列出可能对农户或企业还贷造成影响的 (如:农户 (企业) 资产状况、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其他“联保”农户的评价, 在本行开设账户的情况、贷款担保状况、贷款用途、产品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产品受自然条件、技术、经济形势影响的情况等) 因素, 并确定其权重系数, 对提出贷款申请的农户, 进行实地调查、评分, 再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在发放贷款时可以考虑接受农户房屋和承包土地为抵押的贷款。虽然现有政策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土地承包流转时不得改变其所有权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但目前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宅基地和承包土地的流转是允许的, 这使得农户的房屋和土地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无抵押或抵押不足的贷款可以采取农户联保方式来提供担保, 对于无担保贷款一般不发放。同时, 对于贷款农户的评分情况、使用和归还贷款情况予以存档, 由贷款管理部门逐步建立起对农户和企业的信用评级, 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农户、企业, 给予不同的信贷政策。在风险预警方面, 由于村镇银行财力、人力有限, 因此一方面主要通过借助外部力量来解决, 比如专业机构签订咨询服务合同, 由专业机构来提供风险预警报告;另一方面也可加强各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 考虑到地位和受益不对称, 村镇银行可以先建立自身统一组织, 集中村镇银行的力量来研究防范信贷风险。

3.建立分工明确、风险各负的科学合理的信贷管理体制

村镇银行内部应当分工明确, 建立一个贷、评、管相分离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信贷风险审查委员会, 由表现良好的信贷员为主体, 同时吸收社会上的专业人士组成信贷员和信贷风险审查委员会, 负责贷款的审查、发放和信用评级工作。对于超出信贷员审批额度的贷款申请, 信贷员同意发放贷款后, 要将有关贷款审查的全部材料移交委员会, 委员会可以经记名投票, 否决信贷员的意见。信贷员对于其承担的贷款业务应当进行跟踪监督、服务, 直至贷款顺利收回, 信贷员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贷款管理部门。董事会、行长对于信贷员和委员会的业务可以进行监督、检查, 但应当避免介入具体业务。贷款合同由行长或其授权人员签署, 对于信贷员已同意发放的贷款, 行长必须签署相应的贷款合同。成立信贷员业绩评估委员会, 委员会由行长、董事代表、信贷员代表、贷款管理人员代表、外部专家组成, 责任评估委员会负责对于信贷员和委员在贷款发放贷款中是否存在责任予以评估, 未经责任评估委员会的评估不得追究信贷员、委员的责任。采取这些措施可以保证信贷员职业的稳定性, 为其尽心尽力办好业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 为使信贷员的责任能落到实处, 信贷员能够审批的信贷额度应与年收入成相关性, 审批额度可分为单笔审批额度、一年审批和三年审批额度。对于业绩优良的信贷员, 可以鼓励其投保职业保险, 由银行给予相应的补助, 信贷员只能在其权限以内审批贷款。为激励信贷员, 对于业绩突出的信贷员和信贷风险审查委员应给予相应奖励。通过这些制度, 一方面能为信贷员建立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激励其努力工作;另一方面, 也可以保证信贷员能够实实在在的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村镇银行还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部门, 信贷员在贷款发放后应将有关贷款审查材料移交管理部门, 在信贷员的配合下由管理部门对于贷款的使用情况、贷款的收益情况、贷款本息的归还情况、贷款的风险及其变化状况进行全程管理, 对于贷款未及时归还本息的, 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通过司法手段, 追讨贷款

对于不按时清偿贷款本息的或贷款人有严重违约情况的, 应当及时催缴;对于老赖行为应及时起诉和提起仲裁, 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清偿, 维护贷款合同的威信, 促使贷款尽力、及时归还本息, 减少贷款风险。

从外部来说, 应当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督管理, 其资本充足率和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绝不能低于规定标准, 对于村镇银行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实行备案制度, 便于监管当局了解其风险防范安排;对村镇银行承担的政策性质的扶贫贷款带来的损失以及由于农村高风险低收益而又无法通过高利率来弥补的损失, 国家应考虑给予无息或低息贷款、利差补偿等措施来予以弥补;银监局、人民银行应出面对于村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等其他金融合作予以协调或强制性安排, 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村镇银行对于完善我国中西部农村金融市场、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建立一套适合于村镇银行的风险防范法律机制, 可以为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四川十市农村金融改革片区课题组.基于需求视角的西部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以四川十地市为例[J].西南金融, 2008, (02) .

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初探 篇3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1.前言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条”改革路径中,就有一条提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根据文件所反映出的最重要的精神便是,首先是为大力发展当前中国经济需要对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社会资本放开,无论是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产业财团,民间资本都可以到中国农村地区进行投资,开设农村金融机构。再就是降低了农村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制,并且规定农村银行对所有金融机构均放开。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放开准入资本范围,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以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农民、农业、农村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村镇银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市场极大的关注。按照规划,村镇银行设立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城镇银行被赋予“立足地方、服务村镇”的市场定位。分析指出,当前村镇银行主要面对广大农户及城镇居民,这些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客户既包括农户及城镇居民,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贷款既有生产性贷款,也有生活性借款如教育、农资投入、医疗、建房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文献法

本文主要运用的文献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查找国内部分关于村镇银行建设及银行不良贷款防范等书籍与文献,重点阅读与分析了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风险的途径与方法方面的文献,所查找的文献对于丰富撰写理念,开阔本文的撰写意识具有一定作用。

2.2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灵活的运用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梳理村镇银行不良贷款防范方面的规律与特点,整理出行之有效的适合村镇银行信贷科学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上要转变经营管理的不良观念

为了防止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降低信贷风险。首先需要改变的便是传统的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观念。改变过去银行及金融系统在信贷方面盲目追求信贷数量,追求企业自身信贷方面的经济效益的不良信贷观念,转而注重信贷的质量与现实效益。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资本在市场运转过程中的危险性都迫切的要求村镇银行在现实的经营过程中要切实避免一味强调信贷数量的扩张,强调所发放贷款的数量,一味追求信贷经济效益,而不重视村镇银行自身的内涵建设的短期发展路线。为更好地实现村镇银行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避免村镇银行信贷危机的出现,降低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完善制度提高认识,最重要的还是转变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观念,转变盲目追求效益而忽视信贷安全的经营管理观念,反对盲目扩张的信贷经营理念。在村镇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中要始终把信贷发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视为银行信贷工作的生命线,以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2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上需建立有效的信贷审批流程

村镇银行信贷资产不良贷款风险的防范,除需注意以上两点因素外还需要注意村镇银行自身内部贷款手续的完善与贷款体系的完整,村镇银行需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村镇银行的审查部门要严格的对村镇银行的贷款流程进行审查,预测与监察村镇银行可能在贷款方面存在的不良风险,增加风险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建立在信贷方面的科学严谨的审批流程,加大对村镇银行员工的教育,增加员工的风险意识。介于村镇银行信贷工作人员不良信贷识别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为减少不良贷款给村镇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在村镇银行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批的流程体系,保证村镇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制约。科学并且行之有效的村镇银行信贷审批流程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制定,其一对贷款人员的财务资源的评估制度;其二为加强银行信贷人员的贷款风险决策的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

3.3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管理上需优化风险管理岗位设置

良好的人才配置和必要的人才将来机制,是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为实现村镇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村镇银行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其职能宜确定为:以效益为中心,以风险控制和防范为责任,在贷款审查、检查和不良贷款的管理中将风险控制在更低点。同时,对信贷主管分设级别业务职务序列,并相应授予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权限,统一实施“一个层次审查,双人会签审批”的信贷审查、审批模式,从机制上保证最终审批人不主导审查,有利于信贷人员、审贷人员、贷审委成员多角度揭示贷款风险点,进一步固化了“集体决策、个人负责、权力制衡”的风险防范体系。

4.结束语

村镇银行是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以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为建设宗旨,是顺应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农、惠农的农村金融组织,由于其建立时间较短在村鎮银行信贷方面的自身建设方面急需完善,为防范村镇银行不良信贷的发生,需要注意转变村镇银行的经营经营观念;管理上要实现由“高风险、低收益”到“低风险、高收益”的转变;需建立有效的信贷审批流程;需优化风险管理岗位设置等四个方面进行科学防范等措施,来实现村镇银行自身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经济与村镇银行自身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双宁.寄望村镇银行“汤水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3月2日,第A01版

[2] 张吉光,梁晓。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王宏智.对村镇银行设立的认识及建议.现代经济,2007(6)

[4] 吴玉守.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5] 董黎明.内蒙古银行发展和风险问题探析[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年(07)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xxxxx”)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明确xxxxxxxxx与各控参股公司的经营管理责任,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结合xxxxxxxxx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xxxxxxxxx各控参股公司。xxxxxxxxx委派至各控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本办法的有效执行负责。

第三条 控参股公司应遵循本办法规定,结合xxxxxxxxx的其他内部控制制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以保证本办法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 “三会”及安全运营管理

第四条 控参股公司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三会”议事规则,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依法规范运作。

第五条 控参股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计划,制定和不断修订自身经营管理目标,确保公司及其他股东权益。

第六条 控参股公司的重大合同,应向xxxxxxxxx法务中心备案。

第七条 控参股公司不得将银行存款进行抵押、质押。第八条 未经xxxxxxxxx批准,控参股公司不得提供对外担保,也不得进行互相担保。

第九条 控参股公司改制改组、收购兼并、投资融资、资产处臵、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必须事先报告xxxxxxxxx,并经xxxxxxxxx批准,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十条 xxxxxxxxx对控参股公司安全运营履行监督、监察职能。受xxxxxxxxx董事会委派,审计部不定期对控参股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审计。严格执行事故汇报制度,凡发生重大事故,必须严格按照对口管理的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任何单位及工作人员不允许拒报、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否则,按照国家法律和xxxxxxxxx安全运营的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一条 控参股公司按照公司发展战略,结合人员实际情况,制订人力资源招聘计划,提交xxxxxxxxx总行,经审核批准后,由xxxxxxxxx总行指导实施招聘。

第三章 贷款风险管理

第十二条 坚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微小企业贷款的客户群体必须明确定位于有三个月以上经营实践,需要扩大规模,并且具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第十三条 授权管理。授权分为决策权,分析权和操作权三种授权,被授权人在一笔贷款中不能同时使用分析权和决策权。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按规定设立调查岗和审查岗,人员相对固定、定期轮换,将调查、审查、审批、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岗位和管理人员承担,实现权利制约。

第十四条 贷款审批。审贷会组成人员至少由两人组成,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十五条 全面实行贷款上柜台,实现贷款管理与贷款发放的分离。

第十六条 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

第十七条 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农村小额贷款与客户经理“三包一挂”制度,即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绩效工资与相关信贷资产的质量、数量挂钩。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发放和管理各环节的尽职评价,对违反规定办理贷款,形成挪用贷款、顶冒名贷款或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及时采取停止放贷、限期收回和资产保全等措施,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严防道德风险和行业风险。贷前要认真考察借款人还款能力,深入分析评价贷款风险;贷后要定期深入管辖村镇,及时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严格监

督贷款实际用途。在行业风险中,应重点关注产品和产量风险、市场和价格风险、政策性风险。

第十九条 发放贷款应坚持逐笔核贷、一笔一清的原则。

第四章 会计核算风险管理

第二十条 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原则。

第二十一条 各项会计工作在董事会及行长的领导下,由会计机构具体实施。

第二十二条 法定代表人、行长、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行长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 会计人员上岗应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并接受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会计主管人员必须符合任职资格条件。

第二十四条 会计岗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臵,并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设臵会计岗位遵循的原则是:有利于分工协作;有利于相互制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十五条 会计人员应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会计岗位人员要实行强制休假制度。

第二十六条 会计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离职,必须办理交接手续。普通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行长或经行长授权的分管行长监交。

第二十七条 每日、定期或不定期必须进行账账、账实、账证、账表核对,每月进行内外账的核对。

第二十八条 内外账核对包括与人民银行往来、同业往来以及企业往来等各项往来发生额和余额的核对。银企对账应遵循“工作岗位独立、对账人员分离”的原则。

第二十九条 对账工作由会计及客户部门共同完成。经办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在账务核对后,应在有关账、簿、卡上签章确认,核对不符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第三十条 有价单证与重要空白凭证必须纳入会计管理范围,通过表外科目核算,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第三十一条 会计印章由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机构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刻制颁发,其他机构不得自行刻制。

第三十二条 会计印章的领取实行双人签领制度,并出具本机构介绍信或有效证明文件和个人身份证件,在相关登记簿上预留印模,注明启用日期,并由领用人签章。

第三十三条 会计印章实行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负责,固定存放;临时离岗,人离章收;不得私自授受会计印章。非经办人员不得动用会计印章,非营业时间必须入库或保险箱、柜保管。

第三十四条 会计印章停止使用后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停用或销毁手续。会计印章的停用和销毁必须登记造册,并在相关登记簿上登记并签章。

第三十五条 会计印章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范围使用,不得错用、串用、提前或过期使用。严禁超范围使用会计印章,严禁在空白会计凭证、账簿上预先留盖会计印章和个人名章。

第三十六条 会计人员的个人名章、操作密码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由本人使用,妥善保管。

第三十七条 同一会计档案采用不同介质保存的,应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电子会计档案必须满足保管期限的要求。

第三十八条 应建立会计档案保管库(柜)。对会计档案应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应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三十九条 会计档案的查询、调阅、保管要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一律不准外借。内部和外部查阅会计档案均应进行相应登记。

第四十条 内部调阅会计档案需经会计部门主管人员和会计档案管理部门主管人员批准;法律、法规规定有档案查阅权的部门查阅会计档案,必须持有效证件和相关证明材料,经本行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核准。

第四十一条 移交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移交手续办理,涉及变更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还应由有权人签署意见,移交双方都应签字盖章。

第四十二条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符合销毁条件的,应由档案管理部门会同会计部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报指定机构会计主管部门批准,方可销毁。

第四十三条 已满保管期的会计档案,如尚有未了债权、债务、案件或账务未查清,应待债权债务明确、案件终结或账务查清后,再按规定销毁。

第五章 现金出纳业务风险管理

第四十四条 现金业务必须坚持“当日核对、双人管库、双人守库、双人押运、离岗必须查库(箱)”的原则,做到内控严密、职责分明。

第四十五条 现金收付必须坚持“收入现金先收款后记账,付出现金先记账后付款”的原则。

第四十六条 柜员办理现金业务操作必须在有效监控和客户视线以内,做到当面点准,一笔一清、一户一清。

第四十七条 收付现金必须做到先点捆、卡把,核准封签,再散把点数;拆捆时,先确认每捆十把,再拆捆,做到账证或账单相符。

第四十八条 柜员必须坚持“一日三碰箱”制度,碰箱必须在监控录像视线范围内进行,做到账款、账实相符。

第四十九条 需进行款箱交接的,交箱前必须核对接箱人是否为被授权人,接箱时必须核对总箱数,检查款箱是否加锁、封条是否完整无损等,并详细登记相关交接登记簿。

第五十条 库房管理必须坚持“账款分离”的原则。管库员不得兼任库房记账员。

第五十一条 加强对现金支付交易的监督管理,防范利用银行支付结算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于大额和可疑的现金支付交易,应当按照反洗钱法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第五十二条 现金调运时,运送现金、贵金属、有价单证等必须由双人以上(不包括司机)持枪押运,严密交接手续,对运送时间、地点和运送路线要严守秘密,不得向任何无关人员泄漏。不得无关人员搭乘运钞车及捎运其他物品,并须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准确安全运送库款。

第五十三条 物款送达后,管库员(保管员)要与随车业务员交接清楚。原封新券按箱或捆、回笼券卡把与调拨单核对。发现松散、可疑现象的,必须当面点验清楚。无误后,管库员(保管员)方可在回单联签章。

第五十四条 柜员领缴现金时,要填制相关记账凭证,确保现金交接无误。

第五十五条 办理现金业务的柜员必须建立柜员现金箱。严禁为不办理现金业务的柜员建立现金箱。因岗位调整不再办理现金业务的,必须及时删除其现金箱。

第五十六条 柜员现金箱实行限额控制。要根据现金收付实际情况及柜员岗位职责,合理核定办理现金业务柜员的各币种现金箱限额。

第五十七条 营业期间,柜员的现金箱余额超过其现金箱限额时,超过限额部分必须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第五十八条 每日营业终了,柜员要对现金箱余额进行账实核对,无误后装箱加锁交寄管部门保管。

第五十九条 柜员半天(含)以上不当班时,其现金必须缴空,即柜员现金箱余额清零。

第六十条 会计主管应对柜员现金箱不定时进行清点,部门负责人每月至少查箱两次,分管行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检查。查箱时必须携带介绍信及相关证件,并应有相关人员在场。每次查箱完毕,应将查箱情况详细登记相关登记簿,并由检查人员和柜员共同签章,已备考查。如发现问题,要立即查明原因,严肃处理,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第六章 安全保卫管理

第六十一条 行长是本行安全保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六十二条 落实各项安全保卫责任,与员工签订安全保卫责任书,经常对员工进行合规操作和安全防范教育。

第六十三条 依法合规经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处臵突发事件预案演练,提高安全防范技能。积极与当地派出所、邻近单位协商搞好治安联防。

第六十四条 经常检查营业期间执行规章制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六十五条 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做好工作。

第六十六条 做好安全防范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六十七条 发生案件和事故及时报案,保护现场,提供线索,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第六十八条 各岗位人员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合规操作和安全防范学习培训活动,提高防范意识和技能,确保本岗位的安全。

第六十九条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业务操作规程办事,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对领导交办或授意办理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事项,要予以抵制,抵制无效要及时向上级行汇报。

第七十条 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可疑情况,可能危及银行资金安全的,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对可能涉及犯罪的,还要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七十一条 柜员要保管好自己的密码、钥匙、印章、密押、预留印鉴、重要空白凭证、现金尾箱等,严格执行内部交接、登记手续。

第七十二条 按照反洗钱有关规定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七十三条 营业前安全操作。检查营业场所有无不安全迹象,报警器、电视监控系统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检查自卫器械是否到位,取用是否方便、顺手。

第七十四条 开启营业室大门或卷闸门,同时反锁固定,防止歹徒关门抢劫;锁定边、后门做好营业前的准备。

第七十五条 运钞车到达后,营业人员二人以上携带自卫工具配合随车业务员将款包护送进入柜台内进行交接。款包交接后将大额现金入保险柜保管,用钥匙反锁边后门进入正常营业。

第七十六条 营业期间安全间操作。营业场所必须保证二人以上临柜。大额现金及重要凭证要及时入柜,不得臵于桌面或抽屉内。

第七十七条 柜台内禁止非营业人员进入,营业人员因事出入边、后门时,须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即开即锁。

第七十八条 营业人员临时离柜时,必须退出操作界面,现金、印鉴、密押、重要凭证必须入柜加锁。

第七十九条 营业期间,营业人员在柜台内不会客,不接受他人馈赠的药物、香烟、食品、饮料等物品,以防不测。

第八十条 接受检查时,营业人员在确认检查人员证件齐全,并有本单位领导或保卫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

第八十一条 营业终了安全操作。按要求退出操作系统,将现金、印鉴、密押、重要凭证清查无误后装入款包(箱)锁好。在柜台内等待运钞车接款,严禁在柜台外携款包(箱)候车。

第八十二条 运钞车到达后,随车业务员在柜台外与营业场所人员办理款包交接手续,营业人员必须二人以上携带自卫器械护卫随车业务员将款包装入运钞车内。运钞车安全离去后,方可离开。

第八十三条 营业人员打扫营业室柜台内外卫生,检查电器开关关闭情况,对电视监控系统或“110”夜间防侵入报警系统进行布防,将营业室防护窗、门落锁后离开,结束营业。

第八十四条 为有效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营业场所要制定应对各类突发暴力案件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运行风险管理

第八十五条 网络IP地址管理。正确使用IP地址,防止混用、借用、乱用IP地址资源。不得在网络中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IP地址。由于开展中间业务等需要与外单位网络进行互联时,必须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网络互联的设备所分配的IP地址可以与对方协商设臵,但不可与综合业务数据网的地址重复。

第八十六条 网络配臵管理。为保证综合业务数据网中各设备的软件统一,各单位的路由器、交换机的IOS软件及配臵由支行统一负责管理,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IOS软件及配臵。

第八十七条 调制解调器等通信设备的参数配臵与电信运营商协商后确定,调测完毕后不得随意更改,需要进行参数修改时必须在日间结束后进行并要做详细记录。

第八十八条 网络运行中如需要对路由器、交换机配臵进行修改,必须经行长批准,并详细填写网络运行登记簿的配臵修改记录。

第八十九条 网络设备管理。网络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网络设备与环境相匹配的要求,进行装修配臵。网络设备需要一定数量的冗余备份,必须保证主干线路网络设备的冗余。

第九十条 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建立网络运行登记簿,其主要内容应包含网络值班安排、网络值班日志、网络重要事件记录等;对通信异常情况、维护更改情况逐一登记、详细记录。网络管理员如发现无法排除的网络故障,应及时上报,由上级部门协助解决,事后认真填写网络运行登记簿,将重要事件详细记录。

第九十一条 网络安全管理。防止利用现有综合业务数据网进行危害我行安全、泄露我行秘密,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九十二条 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用户对数据和网络系统的访问必须选择与信息访问级别相匹配的认证机制,并且确保其在信息系统内的活动只限于相关业务能合法开展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用户调动到新的工作岗位或离开银行时,应在网络系统中及时检查、更新或注销用户身份。

第九十三条 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利用综合业务数据网入网线路接入互联网,杜绝利用我行网络从事与我行无关的活动。

第九十四条 综合业务数据网必须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各单位不得以单位名义自行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主页、发布信息。

第九十五条 开展中间业务时,需要与外单位网络进行互联时,必须采用网络防火墙等隔离手段,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十六条 网络设备的密码及配臵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维护,密码需定期修改。

第九十七条 认真管理网络设备的所有接入端口,严禁将与业务无关的网络接入到前台操作系统网内。

第八章 前台计算机管理

第九十八条 环境管理。前台人员应做到四防(防水、防火、防盗、防尘)。前台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挪动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不得随意调整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联线。

第九十九条 前台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修改或删除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配臵文件或程序。操作人员要定期修改密码,系统密码应由系统管理员管理,操作员密码不得混用。

第一百条 营业操作人员,不得将与业务无关的软件装入计算机中,除业务软件运行必须装入的操作系统外,不得装入WINDOWS或其它操作系统。

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控参股公司派驻人员管理办法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xxxxx”)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xxxxxxxxx《控参股公司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

为保证xxxxxxxxx对控参股公司重大事项的知情权以及决策中的主动权,使xxxxxxxxx意志能够得以实现,xxxxxxxxx对所属控参股公司及关键岗位人员实行派驻制。

二、派驻人员的范围

(一)xxxxxxxxx全资公司、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班子成员和财务部长等指定岗位的人员。

(二)xxxxxxxxx参股公司中,由xxxxxxxxx推荐派驻,参股公司聘用,在参股公司中担任指定岗位职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派驻人员。

三、职责与行为准则

(一)派驻人员必须维护xxxxxxxxx利益,按照xxxxxxxxx《控参股公司管理办法》以及控参股公司的管理制度、合同、章程和有关规定办事。对控参股公司运营过程中违反规定,侵害xxxxxxxxx利益的行为应坚决制止,并向xxxxxxxxx报告。

(二)派驻人员必须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必须以符合xxxxxxxxx最高利益、符合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要求、符合上市公司对股民负责、符合控参股公司提高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要求的精神为xxxxxxxxx和控参股公司服务。

(三)派驻人员必须遵守如下基本行为准则

1、必须忠诚xxxxxxxxx和股东,诚信规范,不得以任何方式欺骗xxxxxxxxx和股东、侵犯xxxxxxxxx和股东利益。

2、必须在法律法规、xxxxxxxxx规定、控参股公司合同、章程、协议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3、派驻人员必须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履行职责,注意团队建设,正确听取专业人员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4、必须廉洁自律,严格按规定获取报酬,不得获取xxxxxxxxx和控参股公司规定薪酬之外的任何财物。

(四)派驻人员违反上述行为准则致使xxxxxxxxx遭受资产损失(包括有形与无形资产损失、项目失利等),按照有关规定应受到相应处罚,直至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工作报告制度

(一)为保证控参股公司市场信息、财务信息和生产运营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xxxxxxxxx,提高xxxxxxxxx经营运作的透明度,维护xxxxxxxxx的知情权,并能及时掌握派驻人员的情况,建立派驻人员工作报告制度。

(二)派驻人员工作报告制度包括:述职报告制度,情况分析报告制度(按季上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三)派驻人员任期届满交接时,还应向继任者详细介绍工作内容和合作对方派驻人员的工作风格、性格特点以及素质状况等。

(四)派驻人员未按规定向xxxxxxxxx报告情况或报告虚假情况,一经查实应追究相应责任。

五、任免

(一)派驻人员由xxxxxxxxx直接任命或推荐。

(二)派驻人员所任岗位职务、派驻人数、任期等应按照xxxxxxxxx规定或控参股公司各方有关协议执行。

(三)派驻人员实行聘任任期制,任期一般为2年;任期届满,应按规定或控参股公司合同及章程规定的程序对该派驻岗位的派驻人员重新任命;派驻人员可以连任。

(四)派驻人员退休、辞职、死亡、失踪或处于重病、重伤状态时,xxxxxxxxx应及时更换或推荐替代人选。

六、管理、考核

(一)xxxxxxxxx按照有关办法和规定对所属派驻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派驻人员的劳动关系:各派驻人员应依法与xxxxxxxxx签订劳动合同,由控参股公司聘用。

(三)派驻人员根据岗位职责承接所在公司关键业绩指标,接受xxxxxxxxx对口领导的评价,经xxxxxxxxx审核确认,决定派驻人员奖金发放,考核结果作为派驻人员奖惩、任用、调换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同时接受控参股公司由董事会制定的考核目标与考核)

(四)实行派驻人员对口管理考核制度。事业内容归口在xxxxxxxxx干部主管部门;职能内容在xxxxxxxxx总部由对口业务部门的,应按照对口业务部门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及控参股公司相关情况,xxxxxxxxx的干部主管部门和对口业务部门对其进行考

核,并纳入行为评价的一项权重比例,向xxxxxxxxx提出使用建议。

(五)派驻人员的薪酬由各控参股公司按xxxxxxxxx制定的总额提取交xxxxxxxxx统一发放。(控参股公司的绩效奖励由该公司董事会决定)

(六)派驻人员的绩效奖励和日常费用,由各控参股公司在费用中列支。

(七)结合派驻人员任期制,实行派驻人员届满适度轮换制度,以加强xxxxxxxxx高管人员的交流;实行考核淘汰制度,对任期综合考核不胜任、业绩考核连续两年为D类或当年业绩考核为E类的,免去派驻人员职务。

(八)加强各子公司派驻人员团队建设;以岗位业绩和价值观为重点加强对派驻人员的考核。

七、附则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原有规定执行,以往所发文件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篇5

摘要:在我国,银行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我国银行体系比较脆弱,防范风险能力较低,这从风险抵御指标一资本充足率看出,2003年我国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6.3%.而造成资本充足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银行业较高的不良资产率和效益低下.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很多,从来源来看可分为来自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外部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有关专著有较多的论述,并被有关管理当局重点关注和处理.但是,而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的研究却不多,也没有引起有关管理当局的重视.造成我国银行业效益低下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存贷利差逐步萎缩,中间业务发展滞后,产品创新能力差等制约了我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处于向国际惯例过渡的转轨时期,银行员工偷懒、破坏、灰色消费、贪污受贿、计算机犯罪、金融欺诈等越轨行为,所造成损夫近几年呈急速上升的趋势.从以上两个方面看,由于银行员工造成的风险己成为影响我国银行业融入全球化竞争和我国金融安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垦须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现今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本文希望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对银行员工的行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员工越轨行为与银行内部风险的关系研究.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并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对外部风险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而对内部风险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然后是商业银行员工越轨行为的界定;最后,通过员工行为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了员工越轨行为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论题.第二部分是我国银行员工越轨行为的诱因分析.本部分从满意度、团队生产性、内控制度、市场约束和越轨亚文化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是基于风险控制的商业银行员工越轨行为的对策.这部分从员工满意度提升、内控机制的完善,市场约束的强化和企业文化的重塑,作为基于风险控制的对策.本文的核心内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关键词:风险控制;越轨行为;激励;满意度;0.前言

0.1 选题意义

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金融风险急剧膨胀,银行危机不断发生.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统计,从1980-1995年,共计65个国家经历了银行危机,仅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银行危机支付的成本高达2500亿美元.频频爆发的银行危机一方面说明了商业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说明了防范银行风险对于防范银行危机爆发的重要意义.银行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及其所带来的破坏性越高,防范银行风险所带来的潜在收益越大.在我国,银行风险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我国银行体系比较脆弱防范风险能力较低,这从风险抵御指标一资本充足率,可以看出:截至2003年末,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我国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6.3%.其中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为7.35%,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为6.13%.四大商业银行,工行为5.6%;中行为8.16%;建行为10.08%;农行为1.44%.资本充足率低使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稳定资本来源,导致防范风险能力低.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资本充足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银行业较高的不良资产率和效益低下.2002年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接收了近1.4万亿不良资产后,四大商业银行仍有1.8万亿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率仍高达26.62%,高于巴塞尔协议的12.5%.国际上一些大银行不良贷款仅占1%-6%.造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很多,从来源来看可分为来自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外部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有关专著有较多的论述,并被有关管理当局重点关注和处理.但是,而由于银行员工的疏忽、寻租等内部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的研究却不多,也没有引起有关管理当局的重视, 资本利润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世界1000家大银行2001年的资本利润率高达12.34%,花旗、美洲、苏格兰等银行资本利润率高达20%-38.8%,而四大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仅为0.2%-6.7%.造成我国银行业的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例如存贷利差逐步萎缩,中间业务发展滞后,新产品创新能力差等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处于向国际惯例过渡的转轨时期,由于银行员工偷懒、破坏、灰色消费、贪污受贿、计算机犯罪、金融欺诈等越轨行为,所造成损失近几年呈急速上升的趋势.从以上两个方面看,由于银行员工造成的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银行业融入全球化竞争和我国金融安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现今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本文希望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对银行员工的行为进行一些探讨.0.2 银行风险研究的综述

自从1694年,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一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银行风险就与商业银行相伴.1636年荷兰郁金香泡沫、1719年一1720年南海公司骗局、1820年约翰·罗的密西西比泡沫、1846年一1847年英国的铁路狂热,1920年佛罗里达的投机浪潮都使商业银行风险的放大,引起了很多银行的倒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巴林银行和大和银行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关注.在国外有关风险控制的研究主要有:风险价值法(VAR)、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Credit Metrics)、全面风险管理模式、资产组合调整等.但是这些成果,重点关注的是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对于银行的内部风险,特别是对于员工越轨行为,主要停留一方面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外部流程约束;另一方面从完善激励机制角度,加强内部激励的方法,来消除员工越轨造成的银行内部风险.在我国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主要集中在从金融企业的违规行为分析,并采取了探讨违规行为与违规收益间的比较来,分析金融企业越轨行为的发生.而对员工的越轨行为局限在一些直观现象的描述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外部因素角度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商业银行员工发生动机、类型以及原因.徐金诺(1997),在《违规行为与违规收益:在金融监管低效率原因分析》和《金融违规行为的再分析》中,提出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对金融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徐明勋(1997),在《金融运作中的“越轨”现象不容忽视》中,对金融越轨行为进行了直观的描述.聂泳祥等(2002),在《基层行长的契约地位、报酬激励现状及利润分享激励的必要性》中,把对商业银行的核心员工一行长的越轨可以归结为激励约束机制上.刘善仕(2002),在《企业员工越轨行为的组织控制研究》中,将企业里的员工越轨行为进行了定义,并进行了分类,指出针对不同的越轨行为采取不同的组织控制策略.乔昌志(1996),在《初论企业越轨亚文化》中,对企业越轨亚文化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谢启标(2001),在《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现状及其完善构想》中,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完善构想.李永福(1994),在《从员工素质:银行行为规范的内在保证》中,将员工行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做了分析,并提出在加强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在保证方面采取措施.孙伟(2002),在《商业银行员工行为模式及其管理》中,基于人性的复杂性,将员工行为分为四种模式,即:协同式、平稳式、从众式和消极式.柳小曼(1999),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探讨》中,对员工风险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拉探讨,主要提出在内部控制、人的行为以及业务流程方面作为对策.刘玉新和张建卫(2000),在《再造员工行为》中,提出运用强化理论,和A-B-C模式,对行为功能分析.高贤凤(2001),在《知识型员工行为动力结构与激励策略》中,对知识型员工行为的动力结构,从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主要动力体系,这两大动力的平衡关系,定人大行为方向.对于员工的自我动力方面,采用报酬激励、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来启动;而对于超我动力方面采用组织目标、事业理想、企业精神、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来启动.0.3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是在国内外已有的一些理论与框架的基础之上,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对策建议以及模型构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或阐述.第一、从研究方法看,使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对商业银行员工越轨行为的内涵进行描述,同时又对员工越轨及其形成原因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试图从这种分类中提出“应该怎么做”的思考.本文注重实践的检验,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文中首先采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风险管理小组发表的有关数据,来验证员工行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随后,从员工行为的角度,对巴林银行事件进行了分析.还引用了某商业银行员工的报酬数据,来验证我国商业银行的报酬激励现状.第二、从研究角度看,许多文献只对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而对内部风险却关注不够或停留在现象的直观描述.本文从员工行为的角度,对内部风险的控制进行了探讨,并将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和越轨亚文化这两个概念引入到对商业银行员工的分析中来.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员工越轨行为泛滥,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员工的内在激励不足和外在约束不足的现状造成的.内在激励不足造成员工满意度低下,而外部约束不足,使员工的这种不满得以表现出来.在这个新的角度,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员工行为造成的银行风险高的现状.第三、从对策角度看,现有的文献大多采用完善内部控制等加强外部约束的方法来改善这种越轨泛滥的现状.而对内在激励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本文作者认为商业银行以提高员工满意度方式来激励员工;以完善内控制度和强化员工的市场约束的措施来加强员工的外部约束;以完善企业文化的方式,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建立以剩余分享制激励方式为主的薪酬体系加强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借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和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建立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体系,通过报酬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方式来提高员工满意度,解决员工越轨泛滥的现象.通过以上几种综合措施,来应对由于员工行为所造成的银行风险.第四、从模型构建角度看,本文首先发展了控制权报酬激励的模型,加入了“搞好关系”这个中国化的行为,使控制权报酬激励模型更加切合我国的国情.其次,本文借鉴团队生产理论,构建了商业银行控制权回报激励模型.1.员工越轨行为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关系研究 1.1 银行内部风险的内涵

1、银行风险的定义

银行风险是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银行经营活动涉及的客户多种多样,大多数业务的完成均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而银行在经营货币的过程中一方面期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可能的损失.这些损失包括资产、收益、信誉以及银行经营的外在条件等多方面,但最终会体现为银行经济效益的损失.2、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的风险通常可以分为以下风险:(1)资产风险:是银行运用资金,对客户进行贷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人贷款本息所形成的风险.与资产风险相关联的还有抵押品进行处置、变现时其价值降低所形成的风险.(2)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是一种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引起商业银行持有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而带来的风.(3)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买卖风险,二是交易结算风险,三是汇价风险.(4)流动性风险:是存款人按照正当理由要求提款时银行不能支付的风险.一是现金支付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存款者提现需求,二是银行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等存款者转账支付需求.3、银行内部风险的定义

10村镇银行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篇6

2010村镇银行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

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旦找不到主发起人,村镇银行便无法设立,致使这一惠农政策成为空中楼阁,试点县市十分失落。

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

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价值失离:嫌贫爱富,弃农逐工。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村镇银行在价值取向上偏离宗旨,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工业行业。

三、政策建议

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建议完善村镇银行试点政策,调整规划,以地区为单元,坚持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将试点任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扩张计划进行捆绑,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

承担村镇银行发起任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达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时,要求其在相应的欠发达地区发起成立一家村镇银行,以打破试点乡镇、试点县市层层向上争取无门的难堪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

调整方式:改“发起成立”为“组建成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村镇银行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支持的是弱势区域、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应当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在部分难以找到主发起人的欠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定县市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改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为地方财政出资组建成立。

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而不在于谁发起。因此,不能因

为找不到主发起人而影响村镇银行试点进程,进而影响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和惠民政策的落实。

优化布局:改“抓大”为“扶弱”。根据《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坚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优先原则,充分体现“扶弱”的优惠政策,力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尤其是目前处于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要设立村镇银行,切实解决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坚守宗旨:改“弃农”为“惠农”。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有关部门应敦促村镇银行履行职能,坚守宗旨。一是量化考核。规定村镇银

行对当地“三农”的信贷投入不得低于70%,吸收的存款原则上应用在当地经济发展上,防止“资金进城”和“农转非”现象的发生。二是价值回归。村镇银行要立足“三农”,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增加金融供给,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那一世范文网

形成合力:改“取”为“予”。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理应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篇7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2006年12月20日, 全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全国的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从此启动。根据规定, 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中、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 从事银行卡业务和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但目前来讲, 其主要业务仍是信贷业务。河北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末, 河北省共计组建村镇银行51家, 其中开业44家, 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0.12亿元、1273户, 发放农户贷款28.78亿元、4651户,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农户、农村经济组织或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然而, 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 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从事高风险、低收益的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农户及资信低、规模小的小微企业, 他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 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并且信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难度较大, 反过来更加重了信贷风险隐患。因此, 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 是信贷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如何在海量的银行信息中发现引起贷款风险的诱导因素呢?在这方面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提供重要的方法指导和技术支持。

2 决策树算法

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 它能够高度自动化地分析数据, 做出归纳性的推理, 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 帮助决策者调整策略减少风险, 做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树算法 (Decision Tree) 是数据挖掘的经典算法之一, 是用于分类和预测的主要技术, 它是一种典型的以实例为基础的归纳学习算法, 着眼于从一组无次序、无规则的事例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形式的分类规则, 由于这种决策分支画成的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 故称决策树。决策树表示在某种条件下决策树算法中最有影响的是Quinlan于1986年提出的ID3和1993年提出的C4.5算法。ID3算法只能处理离散型描述属性, 它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划分训练样本, 其目的是进行分枝时系统的熵最小, 从而提高算法的运算速度和精确度。然而, 由于该算法用信息增益作为分枝属性的标准时, 偏向于取值较多的属性, 而在某些情况下, 这类属性可能不会提供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 C4.5算法在ID3算法上进行了改进, 它不仅能够处理离散型的描述属性, 还能处理连续型描述属性, 同时, 它采用了信息增益比作为选择根节点和各内部节点中分枝属性的评价标准, 克服了ID3算法使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于取值较多的属性的不足。C4.5算法的原理如下。

在选择决策树中某个节点上的分枝属性时, 假设该节点上的数据集为X, 其中包含d个描述属性, 样本总数为total。设描述属性Af (f=1, 2, …, d) 具有q个不同的取值{a1f, a2f, …, aqf}, 利用描述属性Af可以将数据集X划分为q个子集{X1, X2, …Xq}, 其中Xs (s=1, 2, …, q) 中的样本在Af上具有相同的取值。设ns表示子集Xs中的样本数量, 则描述属性Af划分给定数据集X的信息增益比的定义式如下:

分子Gain (Af) 的计算方法同ID3算法中信息增益的算法相同, 此处不再赘述。分母split (Af) 的定义式如下所示:

C4.5算法选择信息增益比最大的描述属性作为分支属性 (即根节点) 重复以上步骤, 当所有的当前节点数据属于同一类时, 终止迭代, 得到一棵完整的树。

3 村镇银行信用风险指标体系

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模型的基础, 评价指标必须能够客观地反映农户信贷风险评估的实际情况。课题组从某村镇银行信贷系统中随机抽取150个样本数据, 参考国内外信用评价指标, 选取年龄、健康状况、个人品质、信用记录、收入负债比、生产经营、家庭收入、财产和借款用途9个指标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风险等级分为“无风险预警”、“轻微风险预警”、“中度风险预警”、“较重风险预警”和“严重风险预警”五类。

(1) 年龄:18-35;36-50;50岁以上。

(2) 健康状况:所有成员健康;健康状况一般;有个别成员患有慢性疾病;家庭成员有重大伤残疾病;成员有重大伤残疾病并影响生产经营。

(3) 个人品质:良好;较好;一般;差。

(4) 银行信用记录:有银行信用无不良记录;无银行信用记录;存在贷款逾期30天;存在贷款逾期90天。

(5) 家庭收入负债比:5倍以上;3~5倍;3倍以下。

(6) 生产经营稳定性:5年以上;3~5年;1~3年;1年以下。

(7) 家庭收入与当地家庭平均收入之比:5倍以上;5倍~3倍;3倍以下。

(8) 家庭财产状况:15万元以上;5~15万元;1~5万元;1万元以下。

(9) 贷款用途: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经营活动;生活消费。

4 利用C4.5算法构造信用风险预警决策树

4.1 构造决策树模型

按照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150个样本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 用2/3的数据即100个作为训练样本, 其余50个作为测试样本, 用来测试挖掘模型的准确度。根据C4.5算法中的公式先计算出该样本训练集中各属性的信息增益和信息增益比, 详见表1。然后选择信息增益比最大, 且其信息增益大于所有属性信息增益平均值的属性作为测试属性, 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算法构造决策树模型。

由表1中数据计算可知, 所有属性信息增益的平均值为0.46, 因此可以确定4个测试属性为“银行信用记录”、“家庭收入负债比”、“家庭财产状况”和“家庭收入与当地家庭平均收入之比 (当地收入比) ”。由于“银行信用记录”在4个属性中具有最高的信息增益比值, 所以第一个被选为测试属性, 作为决策树的根节点。“银行信用记录”有4种取值, 所以它包含4个分枝:当存在贷款逾期90天时, 所有数据样本均为“严重警告”, 因此该分支形成叶节点;其他3个分枝样本不属于同一类别, 采用递归调用方法重复计算其他属性的信息增益比, 继续划分, 直到得到叶节点。经过上述迭代过程生成决策树, 并对决策树进行剪枝, 剪枝后的决策树见图1。

由图可知, “银行信用记录”是影响决策分支最重要的因素, 其次为“家庭收入负债比”、“家庭财产状况”、“当地收入比”, 这些都是影响村镇银行进行贷款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可以作为评估贷款申请人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

4.2 模型验证

为了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 课题组将样本数据中剩余的1/3 (50个) 数据, 作为测试样本来评估和测试模型的准确度。通过测试样本的验证, 利用决策树建立的评价模型判别准确率为46/50=92%, 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预测能力, 对贷款风险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5 结论

我国村镇银行资产业务比较单一, 贷款的信用风险较高, 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有助于强化贷前管理。通过对贷款农户的银行信用记录、家庭收入负债比、家庭财产状况和家庭收入与当地家庭平均收入之比进行分析, 即可确定是否存在风险。如果农户属于较重风险或严重风险的等级, 则不予贷款;如果属于中度风险的等级, 需在贷款后加强管理, 关注农户经营情况及时收款;如果属于轻微风险和无风险等级, 则可以比较放心地贷款给农户。经验证, 模型对测试样本的准确度可达92%, 将有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预警水平。

摘要:本文针对村镇银行贷款风险较高的问题, 构造了基于决策树算法的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经测试验证,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预测能力, 能够为评估贷款申请人的信用风险提供依据。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用风险,C4.5算法

参考文献

[1]陈志泊, 韩慧, 等.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文远波.数据挖掘在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12.4.

商业银行企业授信的风险控制研究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授信;风险控制

近几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复杂多变,给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许多经营风险,而正是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风险系数。2008年,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极端宽松,强力拉动经济迅速止跌回升。商业银行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鼓舞,较为积极的发放贷款,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很快使经济增长陷入亢奋状态,出现了经济过热的征兆。于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加速下行,经济形势也急转直下,不少企业经济遇到困难,银行贷款风险开始加大。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转型,由此引起银行信贷风险不断加大,进而越来越引起银行业内的重视,也引起理论界研究的关注。

一、 A商业银行经营及企业授信风险现状分析

A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随着多年来的发展和经营,A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非常深远的市场影响力。A商业银行目前在全国拥有20000多个分支机构,覆盖全国各个城市和地区,为全世界3亿多客户提供便利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截止到2013年,A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14.56亿元,较2012年增长9.9%,各项存款达到11.81亿元,A商业银行净利润达到1662.11亿元,负债总规模为9.8%,11.86%,不良贷款率1.22%。

A商业银行企业授信风险控制主要以贷前管理和贷后控制为主。当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之后,A商业银行便对企业的贷款用途进行全程管理,做好贷款的质量根据、评估管理等工作,并定期进行授信结果阶段评估,针对企业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重大不利事项、息回收以及违约等问题,A商业银行将会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措施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控制,防止银行自身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二、 A商业银行企业授信风险控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同业竞争激烈放松信贷的准入标准

近几年,伴随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商业银行的数量日益增多,就拿郑州地区来说,许多地方性商业银行纷纷落地如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以及刚刚进驻的平安银行。同一区域的同业密度明显加大,如今在一个中等城市银行网点的数量比公共厕所还要多,而他们要实现自己的总体目标“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在总体市场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争取更多主动权,尽量规避同业之间恶意竞争的局面。A银行为了完成高额的营业任务,只要企业客户来开户,条件一切给予优厚。至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济实力完全流走形式,只是让客户填一份简单的授信申请表。以上的种种行为,可以形容为一种“自杀”行为,人为地忽视了信贷风险的存在,进而为企业授信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 信贷组织结构不健全

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自上而下的独立性系统不同,我国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它是按照职能需要的原则设立信贷管理机构。A银行也不例外。首先是设立贷款审批委员会,由行长或主管信贷的副行长任主任,负责全行的信贷业务的评审;其次是在贷款审批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部和信贷部,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除了审批人能起制约作用外,其他部门都难以有实质性的制约。事实上,在我国,商业银行多数实行客户经理体制。这种体制下,客户经理等于承担着业务发展和信贷风险分析的双重职能,但并无相应管理体制的支持。从而导致信贷业务部门人员包括客户经理对于信贷风险分析工作敷衍了事,即使提供优良的信贷分析工具也缺乏有效执行。

(三) 授信风险制度操作性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间的市场竞争也日渐加剧,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改良和创新服务业务,才能够有效调动银行市场竞争力,争夺更多的客户资源。A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为避免企业贷款流程过于复杂、贷款门槛高等不利影响,一方面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流程,防止业务萎缩;一方面加大授信风险控制力度和投入,最终导致业务人员责任负担过重,银行风险控制成本不断增加,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

针对企业授信风险,A商业银行推出了岗位责任制度和授权授信控制制度,但这些控制制度都操作流程较为复杂,制度的实际作用效果也并不明显。同时,由于高层管理者权利过度集中,部分贷款发放往往超出制度控制范围,在没有良好的监督和监管手段之下,也导致银行经营压力的不断攀升。

三、 商业银行企业授信风险控制措施

(一) 严格授信标准

商业银行企业授信业务是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在加大企业贷款业务拓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授信标准的把控,加强对客户资质和调查,以降低贷款风险,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损失。首先,商业银行必须要对授信评价标准标准化设定,从企业经营活动、经营状况等方面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加强对企业现有资金流动的考察,做好风险分析和评价,以确保银行授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 健全信贷组织结构

商业银行必须要明确授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重视业务开发和拓展的同时,提升企业授信风险的重视程度。业务人员在进行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发时,必须要做好企业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工作,并对授信风险控制部门提交。授信风险部门对授信业务进行独立的评估和审查,并由部门经理、支行、分行行长签字确认。企业授信业务必须要经业务经理、授信风险控制部门经理以及分行、支行行长签字确认后生效,授信风险控制部门享有监督和终审权利。

(三)加强授信风险稽核部门建设

授信风险稽核部门是针对企业授信风险实施监督和控制的部门,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稽查部门的管理能力非常有限,稽查部门无法对平行部门监督达到预期效果。为此,首先应该对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的隶属关系进行调整,提升稽核部门的地位和组成,组建由董事会成员牵头的内部稽核小组,不受分、支行行长的控制,保证稽核部门的独立与权利,确保企业授信风险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结:

企业授信业务是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贷款需求逐渐增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来重视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的同时,必须要正确看待企业授信业务风险,加强企业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降低授信业务风险对银行自身的威胁,促进银行的健康平稳发展。(作者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黑素玲,刘也恬.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对策[J].华章,2011(10)

[2]赵川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的内部控制浅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8)

上一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