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文献(通用8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为迎合中国会计改革的新形势,在论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近2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还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预警分析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也就是预先所准备的因应计划必须开始起动之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因应计划随之而动。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若要能够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及时且合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咨讯系统,提供及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产生,经营者应及早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丝马迹,对症下药,以防财务恶化。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于缓慢,表示企业营销部门可能不尽心收取顾客账款。如此,一来资金运转将吃紧,二来企业将承受更多的交易风险。此时,营销部门主管应深入探究缘由,并提出对策。
二、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就企业微观操作而言,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实际上减少了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如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可能收到假币,购置验钞机就可大大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又如企业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还应比较控制风险的代价与减少损失之间的关系,只有减少的损失大于控制的成本,这种策略才是可行的。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就可能减少货款被骗的可能性。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方案,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出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就将应由本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改为由联营企业之间共同承担。实际上这种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方法,因为它将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其他企业。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通常做法,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具体地,当企业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时,企业的兴衰成败就集中在此种产品上,而在经营多种产品时,若一种产品销售不景气,另一种产品却可能比较畅销,当一种产品亏损时,其他的产品却可能盈利。这样,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稳定,不会因一种产品的销路不畅而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因此,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分散财务风险。
对外投资多项化,又称多元投资,是企业分散风险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即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多元投资可以达到以丰补歉,以盈补亏、取长补短的目的。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项化进行分散投资风险的前提就是保证预期的投资收益的实现。
4.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通常有多种形式:A,购买保险法。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可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B,签订远期合同。远期合同的作用,在于明确购销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C,转包法。企业可将风险大的业务,采用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式,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经营,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租金。这样,企业的效益就有保障,而风险则转由承包(租)人来承担。D,租赁法。企业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使用而不经常使用的机器设备,若采取购买的方法,需要马上筹集资金,既要承担资本成本,还要承担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风险;若采取租赁的方式取得,则可以避免这一风险。E,转卖法。它是指企业根据有关信息和风险预测,将经营风险大的资产提前转让出售的方法。
5.自保风险法。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即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一种是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设立偿债基金;另外一种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企业财务预警, 即财务失败预警, 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 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 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 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 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 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国外专家学者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
(一) 单变量模型
1、1932年, Fitzpatrick利用单变量破
产模型, 选取19个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进行预测, 结果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当时由于条件限制, 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对正常企业和非正常企业进行财务比率比较和经验分析。
2、1966年, Bwaver利用30个财务比率进行研究, 发现三个比率是有效的:
债务保障率 (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 (债务总额/资产总额) , 其中, 债务保障率指标表现最好。这可以看作是单变量模型的开创性研究, 方法简单易行, 可操作性强, 在当时研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优势很大;其局限性也较明显, 单一的财务比率不能全面反映客观事实, 有可能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粉饰某个指标的嫌疑, 影响预测的有效性。
(二) 多变量模型
1、Z计分模型。
20世纪六十年代, 爱德华·阿尔曼对5个财务比率分别给出一定权数, 计算其加权平均数值Z值: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股份市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一般地, Z值越低, 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若Z≥2.675, 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 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1.81, 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
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 (五种财务比率) , 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X1、X4) 、获利能力的指标 (X2、X3) 和运营能力的指标 (X5) 有机联系起来, 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在企业失败前一、二年的预测准确率很高;预测期变长, 准确率有所降低, 距失败前五年的预测准确率仅为36%。1977年, 爱德华又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ZETA模型。
Z计分模型准确率相比之前的单变量模型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未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变动情况, 而且要求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 降低了模型的使用范围。
2、Logi s i t i c回归模型。
该模型属于线性概率模型, 通过对观察对象条件概率的观测, 来判定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适用于因变量是非连续的且为二分类选择模式, 将违约概率限定在0和1之间, 并通过函数的对数分布来计算违约的概率。在二分类判别法中假设因变量为1和0, 分别对应事件发生和事件不发生。Logisitic回归模型形式为:
该模型使用的是最大似然估计, 似然函数值越大, 表明模型的模拟效果越好。其最大优点是, 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 能够克服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 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目前这种模型使用较为普遍, 但其计算过程较复杂, 需要操作者具有较高的数学基础, 同时其计算过程有近似处理, 结果将会影响到预测的精确度。
3、Pr obi t模型。
假定企业的破产概率为P, 样本服从正态分布, 选取的财务指标对应P的分位数, 先确定企业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 然后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就可以得到参数αβ, 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求出企业的破产概率。P<0.5, 判别为财务正常;P>0.5, 即为破产型。
其公式为:
该模型和Logistic模型方法相似, 但条件严格, 计算方法相对复杂, 使用面不如Logistic模型广泛。
4、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 (ANN) 。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 是由大量的简单处理单元相互联结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 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作为非参数的预测模型, 它克服了选择模型函数形式的困难, 同时对样本及变量的分布特征没有限制, 还能克服统计方面的限制, 能够同时处理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 具备处理资料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然而由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模型计算量较大, 辨别能力不强, 人工神经网络对人体大脑神经模拟的科学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递归划分分析模型。
以财务比率为判别点建立二叉分类树, 以最低误判成本为标准对样本企业进行分类预测。结果发现将破产企业误判为非破产企业的概率要高于将非破产企业误判为破产企业。可以选用非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 但复杂的分类树结构可能引起样本的过度适应, 预测风险高。
6、支持向量机模型。
该模型建立在机器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Fan A etc采用欧氏距离方式最大化不同类的向量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同类的向量之间的距离, 实现对预警指标的筛选, 计算成本较低。Van Gestel T etc将其应用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 采用最小二乘法作为支持向量机线性学习器, 构建LS-SVM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判别准确率高达89.91%。
三、我国学者的主要研究
国内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直到1996年以后, 才陆续出现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并逐渐发展起来。
1996年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 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选取了31家破产公司和31家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 并且用4, 160家公司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验证, 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 具体模型为:
其中, X1、X2及X4与Z计分模型中的X1、X2及X4反映的指标相同, 而X3、X5与Z分数模型的X3、X5不同。X3= (税后净收益+折旧) /平均总负债, 它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 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X5= (税后净收益+利息+折旧) /平均总资产, 测定的是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 (其中的利息是指企业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余额) 。相对于Z分数模型, 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判别临界点为0.0274。
1999年陈静选取1998年27家ST公司和同行业、同规模27家非ST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在单变量分析中, 选取了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4个指标。发现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的误判率最低。在多元判别中选取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构建的模型, 在公司ST发生前三年能够较好地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
2001年吴世农、卢贤义采用剖面分析法、单变量判定分析方法、多元线性判定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得出结论:多变量优于单变量, 且Logit回归模型的判定准确性最高。选取的预测变量有盈利增长指数、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存取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资产周转率。同年, 杨保安引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企业财务危机判定与预测, 选用BP神经网络法构建模型, 结果显示判别正确率高达95%。
2003年, 杨淑娥、徐伟刚在借鉴美国学者Altman的Z分数模型基础上, 在变量选取方面考虑到反映现金流量方面的比率指标和累计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 具体共12个指标:速动比率、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债务保障率、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总额、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成本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资本保值率、累积盈利能力, 形成了Y模型。
四、各种模型评述
单变量分析模型相对简单直观, 但不能够反映企业综合财务状况, 同时使用几个单变量, 有可能出现矛盾情况。多元线性判别模型能够较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提高判别和预测的准确度, 变量之间需要满足不同的假设前提, 且需要大量的样本作为支撑, 计算相对复杂。ANN模型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 并且具有学习能力, 无需考虑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 能同时处理定性和定量变量, 也同时存在结构确定困难性、不具解释性、操作性差及训练效率低的缺陷。支持向量机模型是一种新型的模式, 无需特殊假设, 针对小样本具有较广的推广空间。
每种分析方法均有其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选择操作性强的财务预警模型,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及时预测财务状况, 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莲, 张淑琴.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综述及其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1.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 1999.4.
关键词:光伏;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38-01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能源危机逐渐加剧,加上能源消费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使得传统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能源结构迫切需要革新和改变,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应用的相关研究,以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许多良好的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涌现诸多知名的光伏生产企业,当然这些光伏生产企业快速的壮大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着技术、竞争、汇兑、利率、资本结构、经营决策等方面的风险,特别是伴随着欧美对我国光伏生产企业诸多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光伏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压力更大,因此,对光伏企业财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以便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避免光伏企业财务风险扩大所带来不良影响。
1 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存在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不是一个新兴话题,发展至今,在各个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在光伏企业得到了应用,但国内部分多晶硅及光伏制造业,受地方政府主导实现了规模投资型超越式发展,未能及时控制好发展与经营风险,最终经营风险转化为支付不能的财务风险,甚至步入债务重组式的破产整合,因此,生搬硬套其它行业较为成熟的企业预警机制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科学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缺乏。科学财务风险预警方法是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多数光伏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导致财务预警体系存在诸多漏洞。特别是在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应用方面,以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为主,缺少较为先进的以计算机为手段的模糊数学、AHP、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另外在预警指标的选择方面也缺乏全面性、客观性的考虑,自然也就造成了财务风险分析有失科学性和严谨性。
②合理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缺乏。目前光伏企业还没有设置职能分明、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即便设置了相关部门,在工作职责落实方面也有所欠缺,一旦风险发生,形同虚设,便无计可施。
③规范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据笔者调查,整个光伏企业缺乏功能齐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导致财务风险分析没有完整、可靠的数据,无法科学评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因子,当风险发生时也就无法有效的加以应对,风险预警机制的效应自然难以发挥。
2 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光伏企业还未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针对性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健全和优化。
2.1 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
财务预警指标选择是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预警建立的前提,本文在满足有效性、客观性、针对性、敏感性、逻辑性、特殊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参阅大量文献,结合光伏企业行情,确定了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和反映企业行业影响力、节能环保能力等的非财务指标。并通过AHP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得出目前光伏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主要体现于较低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第一,受前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降低对光伏产业的政策补贴,致使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净利润减少,进而造成光伏企业利息保障倍数、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大幅下降,甚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第二,国际运输费用上涨增加了销售费用,研发投入加大、管理机构扩大、雇员增多等都增加了光伏企业成本费用,利润自然出现下滑,导致成本费用利润率的下降。第三,受欧元贬值的影响,外币债务利息增加和外币收入汇兑造成了利息费用大幅上升。可以看出,这些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使得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更加迫在眉睫。
2.2 预警组织机构的设立
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决定其实施必须有专业组织机构和人员来完成,因此,文章认为光伏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结构,即在企业中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财务处风险预警部,将财务风险预警纳入正常的工作范畴中,并明确预警部门的权责。预警部在享有与企业其他部门同等权利的基础上,担负着风险控制目标确定、风险信息搜集、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制定等职责。预警部需定期利用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对企业财务数据和其他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并以书面报告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若发现风险,需要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并落实风险的降低和消除。
2.3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作为财务治理的最根本措施对财务风险的预防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在美国上市,因此面临着《萨班斯法案》的严厉监管,这就要求光伏企业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满足《萨班斯法案》监管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①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光伏企业需建立反舞弊机制和规范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以防止由于个人经济利益驱使而出现虚假财务报告。并培养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整体性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系数。
②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组织专业评估队伍定期对现有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加以改进和完善,对控制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加以监督。
③从上到下风险管理的实施。光伏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控制,一般会对所有财务科目、财务的业务流程進行检查。但按照《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的要求,需要采取从上至下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不重要系统、内部流程、财务报告系统等作适当筛选,以减轻内控工作量。
2.4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
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取得是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光伏企业应全面推广ERP系统的应用,通过一套完整的ERP项目,不仅方便财务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其它信息的整合。ERP系统可彻底改变“财务”仅仅只与财务部门相关的观点,事实上,采购、物流、销售等非财务部门在系统中的数据己关联到财务销售成本、销售价格、库存价值等方面的计算、结转,成为财务数据的一部分,这正是ERP系统的真正价值,对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都会产生影响。
2.5 财务预警应急系统的构建
应急系统是财务风险预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财务危机处理措施能保证光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为此,本文设计了光伏企业的财务预警应急系统程序。首先,企业财务状况异常发现后,立即组建专业应急处理机构。主要包括预警员、信息员及相关负责人,必要时可聘请有经验专业人事联合处理。然后,启动事前建立的应急预案。完善的财务危机应对预案的来源包括公司以前对失误的控制与矫正方案、企业长期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抵御风险的经验、同行业相关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的案例等。应急预案内容应与公司经营特点相关,一般应包括处置风险的原则、目标、与债权人的谈判策略、可信任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可供咨询的专业机构等。
3 结 语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光伏企业而言,更需要从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和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保证光伏企业在严峻的市场行情中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鹏.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2] 张清,范蔚文.萨班斯法案下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审计与理财,2007,(6).
浙江师范大学纪委 课题调研组
目 录
一、廉政风险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4
1、廉政风险的界定
2、风险预警的界定
3、高校廉政风险的主要类型
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 7
1、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
2、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三、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现实意义和要把握的原则……………… 10
1、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现实意义
2、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要把握的原则
四、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12
(一)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网络
1、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内容
2、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渠道
3、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工作制
(二)廉政风险信息研判评估
1、廉政风险信息分析
2、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发布
(三)廉政风险预警处臵措施(预警谈话制度)
1、一级预警:责令整改
2、二级预警:戒勉纠错
3、三级预警:警示提醒
(四)廉政风险预警处臵情况的督查
1、廉政风险预警处臵结果反馈制度
2、廉政风险预警处臵督查制度
3、廉政风险预警处臵情况通报制度
五、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保障措施………………………………… 20
1、廉政风险教育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思想保障
2、预警信息员队伍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组织保障
3、党风廉政建设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制度保障
4、预警信息系统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技术保障
高校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研究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在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提高高校预防腐败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推进高校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优化高等教育发展和育人环境。
本报告在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础上,根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进行了廉政风险预警模式的探索,主要针对目前廉政风险预警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要把握的原则,重点就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网络、廉政风险评估、廉政风险预警处臵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廉政风险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1、廉政风险的界定
一般来讲,风险即指活动或事件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廉政风险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执行国家公务和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正确履行廉洁奉公职责,利用其权力和影响力谋取私利,从而出现的各种腐败行为的可能性。
2、廉政风险预警的界定
廉政风险预警,是指围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和现代技术分析廉政风险信息、评估廉政风险状况和预测廉政风险趋势,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防范和解决潜在廉政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工作过程的总和。
3、高校廉政风险的主要类型
(1)招生领域的廉政风险。招生人员索贿受贿,利用负责招生工作之便,收受学生家长贿赂,是高校职务犯罪中的一个权钱交易关口,涉案人员一般为负责招生工作的领导、专家评委、普通工作人员。主要表现为负责招生的领导、专家评委、工作人员接受好处,利用职权招收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关系生”、“条子生”,或以帮助学生入学、选系、改专业等为名索贿受贿。尤其是在单独招收艺
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保送生等领域,由于涉及到招生主管部门、高校、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关系等多个环节、多种关系,最容易发生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和金钱交易等违法乱纪行为。
(2)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领域的廉政风险。由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经费由单一财政拨款向多渠道筹集经费的转变,资金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使得一些高校财务管理领域的廉政风险不断增加。领导干部或一般财务人员利用财务管理的漏洞,贪占、挪用单位资金或公款私存侵吞利息等违规操作,造成学校大量资金损失。少数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利用各种创收手段,私设小金库,然后伺机贪污、挪用。在高校资产管理领域,由于高校资产数量较大,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和技术力量有限,往往不能彻底清查固定资产,存在个人利用各种关系占用学校资源的现象,特别是在房屋出租、营业房招标等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较大的腐败风险。
(3)基建工程领域的廉政风险。随着高校规模迅猛扩张,大兴土木扩建校舍、发展新校区、建大学城蔚然成风,基建工程也成为近年来高校腐败的频发区域。工程建设领域收好处费、工程回扣等几乎成为行业通行的潜规则,“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了窝案串案。在高校基建项目中,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企业投标时低价中标,并承诺了许多优惠条件,中标后则千方百计要求修改合同条款,加大工程预算,提高工程造价,这时负责基建工程的领导或工作人员与施工企业就很容易发生不正常的经济关系或其他违法交易,产生较大的廉政风险。
(4)物资采购领域的廉政风险。为了保证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高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教材等物资的采购。虽然目前高校招投标制度
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物资采购工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廉政风险。一些供应商非常了解学校的招投标制度,经常以低价中标,然后通过更改合同、串通验收专家等多种方式来获利。参加招投标专家一般都是本地校内外的专家,负责招投标的工作人员岗位一般都较为固定,如果供应商长期招投标就有可能和评标专家、工作人员较为熟悉,就可能出现供应商在招投标事前或事后行贿,影响招投标的公正性。
(5)组织人事领域的廉政风险。近年来,我国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采取了公开招考、干部任用公示、民主测评等,使高校在选人、用人上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虽然公开招考笔试相对来说较为公正,但是面试和最后政审阶段人为因素仍然存在,主要领导对选人用人上的明示或暗示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现在高校都采取岗位聘任制,在考核和评优评奖中,领导的个人意见和看法也会影响到考核的最终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廉政风险。
(6)学术科研领域的廉政风险。近年来国内高校各类学术腐败现象呈快速增加的趋势,所涉人员从普通教师、教授、到院士等不一而足。学术腐败不仅有违大学精神,更是对法律赋予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权的滥用。学术科研领域的廉政风险主要包括为学术不端行为、科研经费使用、职称评审、科研立项等方面。而近几年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部分科研人员错误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是一个潜在的廉政风险高危领域。高校学术腐败具有智能性、隐蔽性和传递蔓延性等特点,教授、博导出现了学术不端,势必影响其学术的品行,亦有损所在高校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公信力。
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
(1)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在识别廉政风险点上取得初步成果。廉政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人、制度、技术等手段及时发现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有效识别关键岗位、重点环节以及重点人员存在和潜在的廉政风险。特别对新增的廉政风险点以及原有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上升的情况,能够实现及时动态跟踪,确保学校廉政风险点无遗漏。在廉政风险基础上,通过完善现有的制度,建立相应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制度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我校通过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动态监控学校招生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在省外招生的特殊专业一般由评委现场进行打分,每年评委相对比较固定,评分的主观性仍然存在,是一个新增廉政风险点。在对学校基建工程审计中发现,基建工程项目变更和增加预算现象较多,主要风险就集中在基建工程联系单的审批和管理上,是一个重要的廉政风险点。
(2)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在化解风险上取得初步进展。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就是通过剖析廉政风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产生风险的原因和规律特点,并针对其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预测并及时发出预警,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的措施,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廉政风险通过预警机制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有助于预防腐败的发生,赢得广大师生的拥护和赞誉,使高校发展的软实力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如我校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渠道中反映少数专业教师在体育类招生录取工作中存在感情、人为因素,出现了廉政风险的苗头。学校纪委与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联系,聘请220余人次解放军官兵担任各测试项目工作人员,尽可能的使用电子计时、计数的等设
备,采取专项测试考评教师名单由学校纪委抽取等措施,最大限度了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
(3)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在规范制度措施上效果初显。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在廉政风险易发高发的环节和领域及时收集廉政风险预警信息,针对预警信息提出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措施,定期分析评估各学院、各部门的廉政风险预警工作情况和效果,进而把反腐倡廉的要求有效地体现在相关改革措施和政策规定之中,逐步形成一个自我检查、循序渐进、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如我校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针对可能会泄露投标供应商信息的廉政风险,开发网上匿名下载系统;针对评标过程中诱导倾向性以及信息泄密等廉政风险,制定了监察处全程参与监督、全程录像、手机上交等制度;针对验收环节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学校实行采购和验收相分离制度,负责采购的部门不参与项目的验收,验收由项目管理部门聘请专家予以验收。
2、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1)廉政风险预警配套制度较少。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中,惩罚性规定往往占绝大多数,预防性规定少之又少。预防性法律依据少,可操作性弱,因而一直是我国法律、政策制定的薄弱环节。廉政风险预警机制重在预防,而不是惩罚,在相关配套制度上比较少,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落实的仍比较少见。然而鉴于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高校也积极得在探索,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也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廉政风险信息的收集渠道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廉政风险信息主要依靠信访举报、检查考核、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渠道来获取,存在渠道窄,信息
单一的特点。由于举报人并不是知情人,往往只能对问题笼统的描述,对于违纪的事实和依据很难提供有线索的信息。检查考核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很难深入了解学院、部门的党风廉政工作,一些廉政隐患很难被查到,并及时处理。个人对于重大事项报告的表述方式存在主观随意性,也加大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的难度。这些都导致我们被动接收廉政风险信息的比例过大,往往错过发现那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最佳时机。
(3)外部监督的缺失阻碍廉政风险预警功能的发挥。目前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等现象时有发生,制约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不健全,群众对一些重大事项不了解,不知情难以监督,下级因受制于人不敢监督,同级因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上级因距离太远难以监督,这些都使得外部监督缺失。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功能就是预警、防范,当外部监督缺失时候,廉政风险信息收集难度也加大,预警功能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廉政风险预警工作尚未形成合力。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用多方面力量的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处预警防范的作用。目前高校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主要依靠党内自身监督,尤其是党委纪检部门的监督,远没有发挥出党外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各方面的力量。
三、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现实意义和要把握的原则
1、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现实意义
(1)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需要。近几年高校腐败形式呈现多样化、手段也较为隐蔽,给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而廉政风险产生的来源是机关和部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因此,注重权力的制
约和监督就抓住了制约腐败行为的重点,而抓好廉政风险监督、预警,就抓住了预防腐败问题的关键。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本质上就是提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廉政的风险,防范于未然,使腐败行为不发生或少发生,特别是不发生大的廉政风险,从而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2)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这对于有效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意义重大。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点在于预防,惩治也是为了更好地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着眼点就是如何预防廉政风险的发生,从人、机制、技术等手段来对廉政风险及时预警,努力减少和控制诱发腐败的风险,对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是加强监督、预防干部违纪违法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一般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不同程度地面临诱惑和考验,并且权力越大,掌控的资源越多,廉政风险就越高。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就是要把监督工作做在前面,把更多的精力、财力和资源用在廉政风险的预警和防范上, 及时遏制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警醒干部职工正确履行职责,防止滥用权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要把握的原则
(1)重点突出,关口前移的原则。廉政风险预警就是把单位或个人可能产生腐败的苗头性问题或已经出现的轻微性问题指出来,及时提醒,严肃警告,使其不出现腐败问题或把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相对现行的监督模式,它侧重于事前监督,监督领域介于自我约束与纪律处分之间,是在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
法防线之间架设一道预防警戒防线。因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要坚持重点突出、关口前移的原则,要以高风险、权力集中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把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和领域作为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的重点,同时更加注重预防,做到关口前移、预防在先。
(2)制度规范、防范于未然的原则。预警重在预防和警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对潜在的问题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变事后惩治为事前警示,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范,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因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基建工程等重点领域的相关制度措施,对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也需要依赖制度的完善,通过制度去发现预警信息,通过制度去规范权力运行,通过制度去预防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
(3)预警及时,措施有效的原则。廉政风险预警机制重点在于及时发现廉政风险,并对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予以及时警报,进而阻止廉政风险的发生,起到“隔离墙、防火墙”的作用。然而要达到这一点,预警的及时,措施的有效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预警不及时,措施不得力都会影响廉政预警机制功能的发挥,甚至会让本应该预警的廉政风险变成了违法违纪的事实。因此,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要坚持预警及时,措施有效的原则,努力提高预警机制的反应速度,增强信息研判的准确度,以及制定预警措施科学有效。
四、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是基于“发现——研判——处臵”的制度框架,其目的是“早发现、早研判、早处臵”。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廉政风险研判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廉政风险预警处臵是廉政风险预警机
制的落脚点。
(一)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网络
1、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内容
(1)师生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2)学校重大改革、重要政策措施出台前后的群众舆论反映、反响;(3)领导干部和党员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问题;(4)在廉洁从政(从教)和廉洁自律方面问题;
(5)在干部选拔、人员招聘、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等方面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6)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7)各项专项检查、干部考察及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问题;
(8)其他违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反映。
2、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渠道(1)组建预警信息员队伍
首先,夯实预警信息员基础力量,发挥专兼职纪检干部工作合力。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专职纪检干部和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的作用,明确其预警信息收集工作的职责和分工。专职干部要注重通过信访、监督、专项检查等工作收集预警信息;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通过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工作调研等过程中掌握师生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预警相关信息。专职和兼职纪检干部要做到对苗头性问题反应敏感、反馈及时,并坚持调查研究,以保证预警信息的真实性,为领导决策和预警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打造预警信息员精英力量,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特邀监察员队伍。在校内聘任一批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和技术等领域的专家,明确职责和权利,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广泛吸纳基层师生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提供预警信息相关线索,协助专职人员共同开展信息调查、相关课题研究,承担反腐倡廉和预警工作决策咨询等。
再次,搭建预警信息员骨干力量,组建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兼职监察员队伍。以来自学校重点领域、风险评定等级较高的职能部门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科级干部或科员)以及学院、研究所等二级单位人财物管理的一线人员为主,学校以制度形式赋予兼职监察员一定的工作职责和权利,协助开展各类专项监督工作和监察事务。另外,兼职监察员的岗位性质决定了他们在收集掌握信息方面更为深入、快捷,所以,要特别重视发挥他们信息收集的骨干作用,根据其工作岗位类别不同,可区分成立若干个预警信息收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以兼职监察员为主要组成人员,同时配备1名专兼职纪检干部负责协调联络,各预警信息收集小组要明确职责和分工安排,形成固定的信息交流工作制度。预警信息收集工作小组类型如下:
①党务校务公开信息收集工作小组,负责收集党务、校务、信息公开工作有关的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小组成员由5至7人组成,分别由专职或兼职纪检干部、党办校办工作人员、学院院办主任、学院行政秘书、学院工会主席等组成。
②经济类信息收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收集财务和资产管理、物资设备采购、基建工程领域内的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小组成员由7至9人组成,由专职纪检干部、审计部门干部,财务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基建管理部门的重要科室岗位的工作人员,学院实验室主任、财务联络员等
组成。
③教育科研类信息收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收集招生、教学、科研领域内的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小组成员由7至9人组成,由专职或兼职纪检干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要科室岗位的工作人员,学院辅导员、教学秘书,研究机构科研秘书等组成。
④组织人事类信息收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收集组织、人事领域内的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小组成员由5至7人组成,由专职或兼职纪检干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的重要科室岗位的工作人员,学院办公室主任、人事秘书等组成。
(2)依托反腐倡廉相关制度机制
首先,反腐倡廉相关制度机制的建设执行是预警信息收集工作的核心依托渠道。廉政预警信息收集主要是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日常有序地运转、执行过程中,通过制度机制执行者、预警信息员队伍等进行廉政风险预警信息的发现、反馈来完成,这是收集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工作的主要途径。其具体程序可表现为:信息收集者严格执行各自领域内反腐倡廉相关制度,关注监督日常工作程序和重要环节的运行,发现并梳理出在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以及由制度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廉政风险隐患,提炼有效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以便通过预警工作机制的运转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其次,重点领域制度机制的执行运行是预警信息收集工作的着力依托渠道。反腐倡廉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历来都是重点领域权力行使和重要事项程序运行方面的问题,因此,要重点掌握来自学校重要领域的有关信息,着力依托领域内制度机制的执行运行,借助4个信息收集工作小组的有序工作来实现信息收集。收集工作主要途径如下:党务校务公开信息收集工作小组,依托学校校务、党务
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和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等相关工作制度开展信息收集;经济类信息收集工作小组,着力关注学校财务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设备配臵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办法,基建工程和修缮工程管理办法、工程项目采购实施制度等工程管理制度以及采购管理办法、项目变更会签制度等采购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相关工作机制的运行,开展信息收集工作;教育科研类信息收集工作小组,主要关注在学校招生管理、评优评奖规定、考试管理、教学项目经费管理、学科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执行情况;组织人事类信息收集工作小组,主要关注在干部选拔任用、党员发展、人才引进及人才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执行情况。
再次,监督工作机制的运行是预警信息收集的基本渠道。纪检、审计部门及其他具有内部监督职能的业务部门执行的专项监督机制,是预警信息收集的基本制度保障,在预警信息收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学校监督制度执行过程中,专兼职纪检干部、兼职监察员既要履职监督检查职责,又要注重开展预警信息收集,重点关注在学校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民主测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教代会民主监督、信访案件调查、小金库治理专项工作、特殊类招生考试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项目招标验收监督等专项业务中的有关廉政风险预警信息。此外,还要重视上级专项监督检查和各类社会监督中的反馈、反映,这些也都是预警信息的重要来源渠道。
(3)开发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系统
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系统基于校园网的电子监察平台,与学校财务、采购、基建、科研、教学、人事、组织等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借助数据适配器和数据交换平台,对存在的廉政风险的权力运行进行动态监控,通过分析管理运行数据、运
转流程,对异常情况进行廉政风险预警,实现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报送功能。第一,在党务校务公开领域,通过校园信息公开平台监控学校规定重点公开的信息是否已经公布,学校不允许公开的信息有无违规公布。如各学院财务公开的执行情况,学生和教职工评优评奖的公开情况等。第二,在财务管理领域,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对各项经费的审批、使用、报销等环节监控实现廉政风险的收集。财务审批方面,主要针对专项经费支出、基本建设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等方面实施动态监控;审核报销方面,主要针对大额发票报销、虚假发票报销等问题实施动态监控。第三,在物资采购领域,通过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对采购平台的公告、预算、流程、结果等信息进行监控,对超预算、合同变更、结果未公示或公示时间不符合规定等情况及时预警。第四,在基建工程领域,通过基建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立项、项目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工程款项结算、项目验收、项目审计整个流程予以监控,特别是工程施工过程中预算变更的情况及时预警。除此之外,学校其他重要领域也是通过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系统与业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对接,实现全程监控、实时监督的目的,把主动预警和技术预警相结合,以此实现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手段多元化,拓展信息收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3、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工作制(1)建立预警信息研判中心
建立预警信息研判中心,主要职责是收集、汇总廉政风险预警信息,组织召开会议进行预警信息通报、交流讨论、分析研判,并发布预警信息,决定预警处臵措施。研判中心成员一般由纪检监察、审计及重要职能部门、重点领域若干负责人组成。
(2)预警信息流转和研判制度
预警信息流转的主要程序是:预警信息员、预警信息收集工作小组对责任范围内的廉政预警信息予以初步评估后,通过预警信息系统或廉政评议报告、专项业务汇报等其他形式报送至廉政信息研判中心, 报送时间分定期和不定期,定期报送为每个季度末,特别重要或紧急的信息,则随时发现,随时报送,研判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对报送的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和传达。
研判中心在信息有序运转的基础上,建立预警信息研判制度,进行廉政风险问题现状、形成根源和发展态势等的研究判断。预警信息研判分季度研判和学期研判,紧急问题随时研判。季度研判在每季度末由预警信息研判中心成员组织开展;学期研判可在此基础上扩大成员,邀请校纪委委员、特邀监察员等开展集体大“会诊”,分析研究学校一个学期以来的廉政风险情况。
(二)廉政风险信息研判评估
1、廉政风险信息分析评估
廉政风险预警信息按廉政风险发生频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用红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1)一级预警:立足于保护和挽救党员干部,对已实施错误行为,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以不予处分的党员干部,通过限期整改和强制履行,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评估标准:①诫勉纠错后仍未改正的;②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不正之风或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纪律处分的;③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所列举的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纪律处分,或者情节轻微,可不予处分的。
(2)二级预警:立足于帮助和督促党员干部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腐败风险问
题,及时纠正其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帮助引导,终止其错误行为继续发展,校纪委办、监察处实施廉政风险预警提醒提示,要求单位落实有关问题,积极化解矛盾。
评估标准:①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②未履行岗位职责或履行不到位,有失职渎职、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行为,尚未造成损失的;③执行方针、政策、决定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
(3)三级预警:本着关心干部,维护学校稳定大局,对单位开展重要工作事项中,可能会出现苗头性的问题,校纪委办、监察处实施廉政风险预警问询提示,要求单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预防措施,杜绝违纪问题的产生。
评估标准:①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的;②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民主测评或考核满意率较低的;③工作生活中自我要求不严,干部职工有议论的;④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或有其他问题,组织认为有必要提醒的。
2、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发布
廉政风险预警信息由学校纪委、监察处发布。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预警级别、起始时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发布机构等内容。廉政风险预警信息的发布可根据风险等级确定发布方式:一级、二级预警一般给予书面形式预警单,并在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发布预警信息;三级预警一般通过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平台直接发布。
(三)廉政风险预警处臵措施(预警谈话制度)
1、一级预警:责令整改
(1)实施方式:①限期整改。对已实施错误行为,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不予处分的党员干部,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
正。②强制履行。对诫勉纠错仍未改正的,或对职责管理范围内发生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处分的党员于部进行批评教育,剖析其错误根源,强制其认真履行职责,并进行跟踪督导。
(2)实施期限:责令整改的期限根据责令整改对象存在的问题的轻重程度确定,最长不超过1个月。责令整改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其纠错落实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纪委办公室备案。
2、二级预警:戒勉纠错
(1)实施方式:①告诫劝勉。对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未认真履职或履行不到位的党员干部,由纪委书记对预警单位分管领导或单位领导干部进行告诫,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②纠正偏差。对在执行方针、政策、决定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通过书面或面谈等方式,告知其存在的问题,要求其纠征错误倾向,终止错误行为。
(2)实施期限:诫勉纠错的期限根据诫勉纠错对象存在问题的轻重程度确定,最长不超过1个月。诫勉纠错对象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制定措施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其纠错落实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纪委办公室备案。
3、三级预警:警示提醒
(1)实施方式:①组织谈话。根据群众反映,对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一般性问题的党员干部,由纪委书记或副书记对预警单位分管领导或单位领导干部进行通知或谈话询问。②重点提醒。针对党员干部岗位变动、职务升降以及因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因素影响,可能发生腐败风险的事项进行提醒
谈话。③函询整改。对举报、测评反映出的问题比较严重,但又不构成违纪或有违纪倾向的干部,发出询问函,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说明或提出整改措施。
(2)实施期限:一般在作出警示提醒决定后一周内完成。
(四)廉政风险预警处臵情况的督查
1、预警处臵结果反馈制度。有关单位和个人接到预警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对廉政风险成因进行剖析,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报告,及时回告实施预警的纪检监察部门。
2、廉政风险预警处臵督查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廉政风险预警信息处臵情况的跟踪监控,对处臵不恰当或者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及时督导。对高风险单位、高风险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每年至少抽查一次。
3、预警处臵情况通报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实施预警处臵的重要个案和综合情况,要及时向同级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五、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保障措施
1、廉政风险教育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思想保障。廉政风险预警工作的前提在于廉政风险教育,只有人人具备了廉政风险预警的意识,廉政风险预警工作才能得到顺利的开展。开展廉政风险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岗位人员的廉政风险教育,对于岗位人员坚定理想信念,规范从业行为,增强岗位勤政廉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实现廉政风险预警,防止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廉政风险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让干部、职工时刻紧绷廉政风险这个弦,牢固树立 “不想为”意识,养成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良好氛围。这也为廉政风险预警机
制的运行提供了思想上保障,使信息收集更加主动性,有针对性,预警处臵措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贯彻落实。
2、预警信息员队伍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组织保障。廉政风险预警工作的关键在于人,在于预警信息员队伍建设。预警信息的收集具有领域广,内容多,信息隐蔽等特点,这对预警信息员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警信息员在思想政治上要坚守政治纪律,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自觉做到反腐倡廉、廉洁从政。在工作态度上,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热爱纪检监察工作,能妥善解决廉政风险预警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履行好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校情民意,做好廉政预警信息的收集工作。在工作能力上,要不断加强对纪检监察业务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
3、党风廉政建设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制度保障。学校反腐倡廉制度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共同构筑了学校反腐败工作的制度体系,也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提供了制度基础。首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保证中央反腐倡廉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运行提供了政治保障。其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通过查找风险点、绘制权力流程图、制定防控措施、规范各项制度,将风险防控工作融入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网络,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提供了整体保障。再次,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广大
师生员工的监督,从而为廉政风险预警机制运行提供外部保障。
4、预警信息系统是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技术保障。建立多层次监管、多功能运行的廉政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借助数据适配器和数据交换平台,与学校财务、采购等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预警信息系统提前设臵监察条件,当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符合监察条件时,自动产生预警信号。这样就把廉政风险预警渗透到学校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岗位和环节,完整的记录权力运行的轨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动态监控。并且通过产生的廉政风险信号,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业务管理部门制定整改、防控措施,完善业务流程的工作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廉政风险,有效抑制了腐败的发生。因此,预警信息系统相比传统监督模式,体现了刚性约束、公开透明、实时监督等优势,促进了管理监督一体化,更好地解决了纪检监察与业务职能部门工作相分离的问题。
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示意图
摘要:为确保卷烟产品制造发展质量的“优质、高效、低耗”,十分有必要建立产品质量风险预警机制。本文从卷烟制造企业实际出发,重点分析了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理由和运作。重点概述了卷烟制造企业质量风险预警的预警对象、指标和预警条件,并从5方面介绍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
关键词:质量风险预警机制、防差错技术和装置、质量预警信息监视岗
一、质量风险预警的内涵
预警,就是对事物发生的必然趋势进行估计和推测,提出预见性警示,它对于人们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具有重要的意义。
质量风险预警,就是在捕获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对质量活动的发生进行必要的研判,提出控制其发展的对策,遏制质量热点、难点问题的形成。质量预警机制建设,就是某批或某个特定时期的质量指标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提出预见性的建议,供领导机关决策后,对应对措施等进行必要的部署和落实,以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乃至发展蔓延,控制质量事件的形成,从而确保卷烟生产质量的稳定。建立企业质量预警机制,对于优化生产工艺、减少产品批量缺陷、加快质量改进速度、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卷烟制造企业构建、应用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理由
从历史的质量统计分析数据看,构建、应用质量预警系统是有效减少各类质量、消耗问题发生的方法之一。
我们对近三年来卷烟生产线上发生的各类质量、消耗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对各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有一个这样的统计结果:
各类质量、消耗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关键点计量,关键点参数控制,加香、加料”的原因,造成的各类质量、消耗问题,占整个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89.52%,并且的事件发生前往往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先兆。如各生产车间还经常面临着月底统计时各消耗指标异常时找不到原因的问题,致使消耗问题长期困扰着各生产部门。2008年8月,卷烟生产线上发生连续5批烟加料前电子称重量异常,导致连续5批烟未加够叶料,事件分析后,我们先着手进行了预警机制的建设,2009年5月14日,某批烟实际消耗值超过预警上限,操作人员按橙色预警要求上报跟班人员,跟班工艺随即进行原因分析,发现是加料前水分比平时低1个百分点,随即组织修理人员一道进行排查发现是水分仪失真,避免的事态的扩大。
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质量风险控制工作必须以防为主、主动出击、关口前移、重点转移,要下大力气构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防患质量风险于未燃,解决质量风险于苗头状态。
三、卷烟制造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
1、预警对象:对关键计量点各计量称控制重量进行预警,对关键控制点重要控制参数偏离情况进行预警,对加料、加料的关键点跟踪、波动、消耗情况进行预警。关键点定义:
⑴物料计量点:叶片旁线计量控制称、松散回潮筒入口计量控制称、叶片加料入口计量控制称、烘丝工序入口计量控制称、掺配主称、梗丝掺配计量控制称、膨丝掺配计量控制称、混丝综合称、投梗间计量控制称、梗丝回潮前计量控制称、梗丝加香前计量控制称;⑵参数控制点叶片松散工序出口水分、温度、加水流量,片加料工序入口水分、温度、出口水分、温度、加水流量,烘丝工序入口温度,筒壁温度,排潮开度,混丝加香出口水分,一级蒸梗出口水分,梗丝回潮工序出口水分、温度、加水流量,梗丝加香出口水分;⑶加料、加香点:各加香加料点过程跟踪曲线,过程送料时间,喷嘴压力(膜片压力),初始送料量
2、预警指标:包含偏低预警指标、偏高预警指标、幅度预警指标、比值预警指标。
3、等级划分: 根据影响问题的严重程度设红色警告、黄色警示、橙色警戒。
4、预警条件:
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 “红色警告”机制:
①物料计量点重量连续5批级以上波动超过1.5%或连续3批级以上波动超过2%或当批波动超
过3%;
②参数控制点工序能力指数Cp,k<0.5时(备注工序能力指数Cp,k计算公式Cp,k=(T-2ε)/6δ
式中:ε=│M-μ│——偏移量;T=2 ΔT——公差范围;μ——平均值;δ——标准偏差);
③各加香加料点生产过程中加料流量出现持续1分钟保持同一数值不变或出现剧烈波动或出现剧烈波动持续时间较短(<1分钟),但在批中出现次数超过3次的或在向现场送料过程中,未能一次性送完,需在生产过程中补送加香加料点,如出现生产正常进行过程中,加料流量计累计加料量达8kg时或首次补料仍未开始的或各加香加料点正常生产过程中喷嘴压力(膜片压力)出现≧0.1Mpa时或加香加料点在向现场送料过程中,未能一次性送完时,首次送料量超出参考值时(备注:各牌号有明显差异)。
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 “黄色警示”机制:
①物料计量点重量连续3批级以上波动超过1.5%或当批波动超过2%;
②参数控制点工序能力指数0.5≤Cp,k<0.67时;
③各加香加料点生产过程中加料流量出现持续0.5分钟保持同一数值不变或出现剧烈波动持续时间较短(<0.5分钟),但在批中出现次数超过2次的或在向现场送料过程中,未能一次性送完,需在生产过程中补送加香加料点。
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启动 “橙色警戒”机制:
①物料计量点重量当批波动超过1.5%;
②参数控制点工序能力指数0.67≤Cp,k<1.00;
③各加香加料点生产过程中加料流量出现持续20秒钟保持同一数值不变或出现剧烈波动持续时间较短(<20秒钟)。
四、卷烟制造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
1、预警理念的灌输。
牢固树立质量预警理念,是确保预警机制有效运作的关键。
为此,车间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强化员工的质量预警意识。例如,开展质量预警制度的解读讲座,要求每位员工学习和掌握质量预警制度的内容和流程;定期进行部门间的互访,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总结。同时,将质量预警制度的执行与作业区业绩挂钩,把执行情况列入厂综合巡检和工艺纪律检查的项目,从而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员关注产品质量的良好氛围。
2、预警信息的收集——实施痕迹化管理。
为加强质量预警全过程管理,确保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性,热轧厂还实施了预警机制痕迹化管理。充分的质量信息源是建立质量预警机制的基础。信息源的全面性、时效性、准确性是质量改进决策的基础,因此全面、及时、准确的收集信息源是建立质量预警机制的前提。质量信息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
按时间节点可将其划分为即时警情收集、批警情收集、周警情收集和月警情统计汇总四部分。表格内容涵盖下限报警指标、上限报警、幅度报警等内容。实行质量日报和在线预警信息跟踪报表制,⑴是实行质量日报和在线预警信息跟踪报表处理制,即要求跟班工艺收到质检科、操作工发出的橙色预警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当出现质量缺陷,通过质量预警后停机处理的,由跟班工艺负责填写信息跟踪表,再由白班工艺员组督促落实和验证效果;⑵是实行质量预警周报处理制,即对当前缺陷设定封锁周预警值,进行按周预警。由白班工艺员将周缺陷预警情况进行分类汇总,使主要缺陷预警的项目在周报上有所反映,对达到预警值的项目,每周在晨会上通报,再由分厂管理组督促落实和验证效果。;
3、积极运用防差错技术和装置。
因为目前卷包机器速度都达到万支/分左右,其产品质量已无法依靠人工感官去把关,而防差错装置对于杜绝那些由于难以保持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而产生的缺陷非常有效。
在制丝车间,改进小组人员针对烟丝含杂在原来保证除杂器正常运作基础上,就各类皮带可能磨损的橡皮制品掉入烟丝中这个久治不愈难题与设备科积极探索、研究运用检测皮带跑偏报警防差错装置来提醒修理人员进行纠偏,从而有效防止了由于皮带长久跑偏磨损掉入烟丝的质量缺陷,此外制丝车间项目组人员针对烟梗含杂这一现象同样进行了防差错装置的研制工作,最终研制出烟梗除杂装置,从而在源头上防止含杂缺陷的发生。卷包车间针对小牌号、多品种、多批号同系统生产可能产生错装这一潜在缺陷,分析可能产生原因,最终对每一机组条烟输送通道安装全封闭隔离罩、装箱机安装隔离板以及生产时在易视点增加提醒标牌等一系列防差错装置和技术来有效预防错装缺陷的发生,同时我们卷包项目组人员正针对卷包产品标识易发生差错这一顽症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和防差错技术如何融合运用防止差错发生,试想通过操作人员在发生标识变化时输入自身通过规定渠道得到的标识信息与机组电脑获取的标准进行对比,相符可以开机,不相符无法启动机器或提示报警,从而避免人为错误。
4、预警信息的处理。
质量预警信息分析处理是质量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核心。预警信息分析处理就是将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运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工具,通过整理、分析、计算、建模等方法,“加工”成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正确、有效及时的质量分析结果是质量改进决策的基础,是质量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
对出现“橙色警戒”的项目,由班组自行处理并报车间备案;对出现“黄色警示”的项目,由车间限定3天内整改落实,并由分厂综合管理科督促落实快速改进和验证效果,防止趋势恶化;对出现“红色警告”的项目,车间因立即进行停产整改并上报厂部,厂部下发“质量改进计划”、“不合格报告单”、“整改通知单”、“质量信息(预防措施)单”。内容包括:质量隐患(问题)、责任部门、整改完成期限、验证部门,并纳入月度考核。责任部门对相应的质量隐患(问题)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质量管理部对责任部门制定的预防纠正措施进行同步跟踪,并评价预防或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5、设立质量预警信息监视岗并定期开展监视测量。
质量监督是指有关机构通过对产品、服务、质量体系等进行连续的监视、验证和分析,以判断和督促其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或制度。因此,分厂设立质量预警信息监视岗,其工作职责包括对的风险预警、识别,警情的管理与处置,使风险管理由事后处置为主转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全过程监管。
随着我局大力推行“两转一实施”,加强非运输企业关键岗位监督,建立健全全面、科学、有效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确保企业运营健康开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显得尤其重要。XX公司根据路局及XX集团公司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整体要求,紧密结合生产企业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公司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监督。
一、重视教育,强化对关键岗位廉政思想建设。企业经营运作包罗万象,其中对企业的经济运行起决定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岗位主要包括企业领导决策层和中层管理者以及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人事安排、资金分配、项目审批、基建工程、物业管理等。在这些关键岗位工作的领导及管理者,肩负着不同的职责,执掌着决定企业兴衰的命运,因此,强化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XX公司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方面贯穿了这一条主线、强化两个意识(强化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立足三个建设(班子作风建设、管理团队建设和制度建设)、明确监督重点。
要从思想上教育引导有管理和处置权的人员,使预防风险的意识“内化于心”,不断提升积极预防廉政风险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的识别机制,找准、找全、找深各职能部门和权利者个人履行职责的各类廉政风险,着重增强廉政风险教育的针对性和提高受教育主体的参与性,强化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我们通过公司内部RTX办公平台、内刊《XX人》开辟专栏深度宣传廉政文化和倡导“六廉”。结合路局“两项法规”专项检查工作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既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又注重从精神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干部,让有效查找风险、积极防范风险、自觉廉洁从业的意识深入人心。公司先后组织关键岗位人员认真学习了《关于国有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几个问题》和《国有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等相关知识,学习了中纪委驻部监察局《纪检监察信访动态》第3期内容,深刻吸取赵华等人违法一案的教训。在今年2月组织基层各党支部兼职党风监督员共18人进行了为期2天的岗位培训。培训围绕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特点、企业在执行“两项法规”中应该注意的重点事项等内容,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地对各基层兼职党风监督员进行了由浅入深出的理论培训。
二、抓好防范,建立健全关键岗位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重要岗位监督机制,既是对企业人、财、物的有效管理,也是对市场运行规律的尊重。企业经济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全方位有效监督,更是为企业经营运行创造自我保护屏障。
一是建立健全重要岗位监督管理机构。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牵头,党群工作部、综合部、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门监督机构,负责对所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监督检查,督促其依法经营,秉公办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现工作或经营运作中出现不良现象或苗头时,及时对其诫勉谈话、问责,发挥公司一级监督机制的作用。
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根据“一岗双责”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别成立重要岗位监督领导小组和专责监督工作小组,监督所辖人员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履行职责情况;企业专责监督小组负责对中层干部、关键岗位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实施监督和考核,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级负责的廉政监督制约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民主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剖析会,进行廉政述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厂务公开、民主评议、测评和民主生活会、落实“一岗双责”,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质询、监督,促使企业权力始终置身在阳光下运作,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建立有效地防控制度。我们深入开展廉政风险查找
工作,确立了从“岗位、部门、公司”三个层次,六大方面进行查找,经过反复查找与指导,最终确定廉政风险点25个,其中岗位风险19个、部门风险6个;其中较高风险6个、一般风险19个。针对企业存在的25个廉政风险点,公司按岗位、部门、公司三级共制定了29项防控措施,并对现有制度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公司廉政风险的关键点防线。
三、突出重点,加强对关键岗位运行监管。
关键岗位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要动用手中的权力,就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风险因素。权力有大小、风险有高低。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每个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全方位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机制,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规范权力运行流程,规范决策程序。根据路局成都铁路局机关部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要求,公司规范了在物资采购、中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任用、大额资金使用、工资奖金分配、职工调动、资产处置等重点环节的流程,并制定了廉政风险防范图,标识出廉政风险点和表现形式,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集体决策。凡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建立起重大决策过程的跟踪反馈、监督检查、决策后评价和决策
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强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长效机制。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要立足生产企业经济运营和预防腐败的要求,对权力的运行流程进行适时的审视和调整,使其步骤更加规范,程序更加简洁,制约更加有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不断的加强学习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建立科学的预防腐败长效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关键词:警兆识别,预警运用,排警对策
财务预警机制就是利用财务指标度量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企业经营者由于掌握的信息很多, 使得其具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先决条件, 而且承担着受托责任, 也使其有进行财务预警的动力和压力。同时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选择重点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 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 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运行潜在的问题, 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兼有监测、诊断和治疗功能, 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一、警兆识别
(一) 外部风险
行业之间的竞争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其竞争程度越高, 财务风险越大。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 是另一个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因素,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产品价格的变动和原料价格的上涨。
(二) 经营风险
1. 销售的非预期下跌。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 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 (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 。
2. 交易记录恶化。
3. 管理层人员、董事或财会人员突然或连续变更。如美国安然公司在危机爆发之前的4~5个月就相继出现总裁、财务总监辞职的现象。
(三) 投资风险
1. 过度大规模扩张。
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 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 可能使企业因负担过重, 支付能力下降而破产。一旦扩张业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未进行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 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现象。
2. 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且长期未作处理。
这表明资产呆滞, 营运能力下降, 账面资产和利润被虚夸, 这是财务出现破产风险的征兆。
3. 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并且未作处理。
这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虚列, 投资收益被虚夸。
(四) 筹资风险
1. 资不抵债。
出现这种情况, 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被清算偿债或进行重组的威胁, 很可能要折价变卖资产或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会计报表上的计价标准可能不再使用。
2. 过度依赖短期借款。
这时企业极易出现筹资受阻, 周转不灵, 进而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或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
3. 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
出现这种情况, 要么是企业偿债能力低下, 要么是债台高筑, 负债压力大。
二、财务预警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时, 企业可以从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结构两方面进行预警:
(一) 财务指标预警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 可以通过观察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 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一般来说财务危机征兆的表现有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小于1、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流动比率降到150%以下、存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1.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 否则可能加大企业还债负担, 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负担过重,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 (投资者) 来讲, 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 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 则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小, 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长期偏低, 而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或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入, 企业必将面临财务危机。
(2)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 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 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 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 国外经验表明, 该比率在0.20以上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 若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后, 不足以偿清债务, 而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 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 但债务本金的偿还还是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 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现金流量超过需要, 有剩余的现金, 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 比率越大, 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 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 财务状况良好。
(2) 资本购置比率, 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 “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 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 资金自给率越高, 当比率达到1时, 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 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所需的资金。
3. 获现能力分析指标。
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 具有鲜明的客观性, 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 销售现金比率, 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 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 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 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 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 说明需要借款分红, 此公司面临财力危机。
(3)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 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 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
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 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 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 若其比值大于1, 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 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 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二) 财务报表预警
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 经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类汇总, 最终形成了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对过去财务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辅助报表。企业财务报表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但通过分析, 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整体效果和变动趋势, 通过预警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成果。
三、财务排警对策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并对其警情进行测度后, 当发现警情或警度已经测定时, 为防止警情扩大或爆发, 企业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排警对策。这些对策可归纳为:
(一) 经营风险的排警
1. 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丧失市场是财务出现风险的开始, 因此, 扭转财务的不利局面应从拓宽、拓新产品的市场开始。
2. 寻找涨价原材料的替代品。寻找供应紧张的主要原材料的替代品, 可以降低成本, 为企业生存带来一线生机。
3. 经营多元化。企业有多种产品, 有不同的消费群, 即使某种产品亏损, 也可以用其他产品的盈利来补偿, 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 投资风险的排警
1. 实施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 优化资产配置,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减少投资风险。
2. 处置资产。为了偿还债务或将呆滞资产变现来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 企业会处置资产。
(三) 筹资风险的排警
1. 寻找新的抵押和担保贷款。
通过资产的抵押和质押, 或寻找相应的担保, 争取更多的经营资金。
2. 售后回租资产。
如将办公用房、交通车辆等出售, 然后再向买方租用房产和车辆, 因为租金远远小于其出售款, 可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同时还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 债务重组。
对于无法展期的债务, 若到期无力偿还, 企业可以与债权人达成协议, 实施债务重组。
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经营者预防危机, 也是企业各利益关系关注的焦点。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 改善企业经营, 预防失败;投资者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的萌芽后, 要及时处理现有投资, 减少更大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预测, 帮助作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相关企业可以在这种信号的帮助下作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其审计程序, 提高审计效率, 规避审计风险。
总而言之, 企业应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 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 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和恶化。
参考文献
[1].艾健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企业经济, 2002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前言:医院财务安全作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对医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医院财务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会产生偏差,造成经济损失,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的建立和完善至关重要。
一、医院财务风险主要类型
(一)资金来源方面
近年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对医院资金投入不到位,医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资金来源。目前,我国医院资金主要来源于业务收益,而医院在扩大规模,引进设备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医院为了实现正常运转,适当的负债因素是合理的,而负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一旦医院负债融资无法控制,没有及时的将资金漏洞补充上,就会抑制医院发展,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进步。另外,医院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进行融资过程中,遇到银行放贷控制和利息上调等情况,会增加融资难度,且融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无形中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1]。
(二)资金使用方面
医院资金使用与医院未来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医院资金主要是用于投资项目。一般情况下,医院投资项目需要建立在周密、严谨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如果缺少评估,就难以预见潜在风险,埋下了风险种子,特别是对预期收益过于乐观,在投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极有可能导致投资失误,例如:盲目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等,造成流动资金积压,影响预期收益,导致医院资金周转不灵,进而促使医院面临着巨大医院财务风险,阻碍医院进一步发展。
(三)资金回收方面
应收账款和坏账是影响医院资金回收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医院需要承担社会救助责任,对一些危机病人开通“绿色通道”,会造成医疗欠费现象的发生。另外,醫疗费用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涨,我国医疗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医院无力承担患者欠下的医疗费用,国家也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恶意逃费现象的存在,也使医院费用不能及时收回,特别是一些数额较大的资金,进而会引发医院财务风险,致使医院工作无法正常运转。
二、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基础建设
医院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将医院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制度以及管理作为重要基础,并进行宏观与微观规避风险两种形式。一方面,宏观规避主要是全面、系统对医院进行管理,从整体上进行医院财务风险预警分析,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确保医院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微观规避则是针对医院财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加强对财务资金融资、使用以及回收全过程的管理,为医院正常运转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有效规避风险[2]。
另外,制度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也不例外。医院管理者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医院财务资料,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实现动态监督,找到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找到解决对策,不断完善医院财务制度,确保医院财务工作有序进行,规避风险,推动医院进一步发展。
(二)采取综合性预警方法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预警财务指标以及各种指标最优值,并加强对财务指标的观察,预计医院可能或者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因此,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采取综合性预警方法。首先,在预警机制建立过程中,医院要结合内部部门、岗位以及职位不同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其次,财务预警报告作为医院自身的一种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报告制度,能够有效发挥监督作用,财务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并整理数据信息,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支持和借鉴;再次,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医院可能面临风险的成因,预计可能造成的损失,并上报到医院管理层,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提高医院风险预警能力;最后,医院管理者作为管理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主体,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掌握财务决策主动权,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调整医院发展战略,确保日常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医院发展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推动医院进一步发展[3]。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医院财务风险作为医院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对医院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管理者要认识到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综合分析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控制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并积极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医院风险预警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住院处)
参考文献:
[1]刘梦祯,吴金声.浅议行为科学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1(08):23-25.
[2]秦国美.当前形势下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02):30-31.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文献】推荐阅读:
企业质量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及应用10-02
财务风险的预防、预警与控制09-17
信贷风险预警监测07-12
电力安全风险预警体系10-31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06-30
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心得体会范文11-14
安全隐患预测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12-18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09-29
信用风险防范机制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