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旅游业正在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四川省阿坝州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其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及发展策略虽在某种程度上推进和扩展了其旅游市场,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阿坝州旅游资源现状及旅游的条件策略入手,深入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并探讨促进阿坝州旅游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旅游产业发展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论文 篇1:

基于旅游产业发展分析高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摘 要] 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石就是课程设置,课程设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高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是否可以对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给予满足。我国旅游业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促使旅游英语专业也不断发展。以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为基础,对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进行论述。

[关 键 词] 旅游专业;高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就非常快,我国旅游英语专业教育也随之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近些年我国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当今旅游市场的需要,因此需要针对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进行教育改革。

一、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当前需要的人才是可以掌握英语并且懂得旅游知识的,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针对当前我国旅游专业英语的师资结构,其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以英语为专业的教师讲授旅游英语课程,缺乏旅游实践活动经验,很难深入地讲解专业知识,而从事旅游的专业教师在英语表达与口语方面又有所欠缺,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师资结构影响下,对于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

旅游英语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专业,因此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是照搬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但是在本质的意义上,旅游英语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具有根本上的不同,培养旅游英语专业的技能,需要熟练地运用英语,使其可以更好地对旅游业给予服务,旅游管理需要利用管理的思维,将旅游业中的规律进行挖掘,并且将其技能进行熟练运用。

(三)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具有一定的距离

针对高校的教学计划书,课程设置的基础就是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但是实际情况下,很多高校的教材建设都没有及时更新。选用专业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专业英语教材并没有结合语言和专业,没有良好地控制其难度。旅游英语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缺乏配套的系列教材。

二、基于旅游產业发展的高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一)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需要准确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这和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旅游英语专业在定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可以为地方或者行业经济建设提供直接的服务,使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给予满足,这也是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需要渗入行业内部,展开调查研究,充分分析人才需求,准确地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个方向的主干课程进行体现。

(二)旅游英语教材的改革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出现不合理体系和教材的滞后性具有一定的关系,当前我国利用的旅游教材种类比较少,内容也十分陈旧,虽然具有很多的版本,但是内容都差不多。因为教材的原因,需要放弃合理的课程体系。旅游英语课程改革需要结合教材改革,使二者可以实现同步,而旅游英语教材的改革需要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建设合理的旅游应用课程体系,同时设立基金,对高校旅游教材的改革给予支持。坚持整体优化的观念,及时更新知识,增加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可以结合本专业和职业岗位要求,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一线教师和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充分发挥出来。

(三)重视旅游英语的实践课程

旅游英语专业需要加强和旅游企业的合作,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具有直接的影响。旅游英语专业教育要想更好地培养人才,需要重视旅游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为企业提供岗位培训的任务,加强和企业的合作。旅游英语专业的教育需要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使企业明确自身的收益性,使其可以更加积极地和学校进行合作,可以在课程设置和制订计划当中积极地参与,并且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可以来到这里就业实习。所以说旅游应予以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就是实践课程。

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对未来市场的要求更好地适应,设置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需要结合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完成得更好,使市场需求成为课程设置的具体导向,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今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艳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193.

[2]陈泉.浅议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1(11):308.

[3]孙彬.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及反思: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6):88-89.

[4]刘丽.高校培养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的对策分析:基于河南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69-70.

作者:何雯雯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论文 篇2:

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摘 要:旅游业正在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四川省阿坝州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其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及发展策略虽在某种程度上推进和扩展了其旅游市场,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阿坝州旅游资源现状及旅游的条件策略入手,深入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并探讨促进阿坝州旅游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阿坝州;旅游产业;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发展策略

旅游产业是指旅游业和为旅游业提供物质、文化、信息、人力、智力、管理等服务和支持的行业。旅游产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体,即人们经常说的“大产业”。旅游产业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其增长不仅与众多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密切联系,而且其发展也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关联带动作用。其综合性、牵动性使旅游业对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保险乃至物流业的发展发挥着助推和粘合作用,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一、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是阿坝州的主导产业。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等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留下的众多革命遗迹以及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旅游产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阿坝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成为阿坝州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并成为阿坝州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地方消费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游客到阿坝州旅游,促进了当地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州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成为拉动阿坝州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旅游产业对全州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是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

二、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自然环境优势。(1)区位独特。阿坝州位居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其北通丝绸之路,西进雪域圣地,南连天府之国,是西南、西北两大经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的便捷走廊。四川与青海、甘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立体旅游圈的形成,还将赋予阿坝州更特殊更重要的区位优势。同时它可依托成渝地区的游客市场成为成渝游客的日常休闲度假地。(2)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条件。阿坝州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品位高,特色强,充满新奇与神秘,原始与粗犷,瑰丽与雄浑的特点。拥有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龙国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众多的省级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并且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特色各异,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很多,能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需求。

2.人文环境优势。(1)灿烂的民族文化。阿坝州的藏羌族占全州的总人口的80%以上,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于普通游客依然是比较陌生的,而陌生则代表着无穷的吸引力。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进行着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民居、生活民俗、服装、手工艺品、食品等都彰显着浓郁的民族特征,都洋溢着浓厚的藏羌风情。(2)光辉的红色(红军长征)文化。红军在阿坝州境内留驻达16个月之久,创造出了无数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和宝贵的红军文化遗产。藏羌文化走廊上的卓克基官寨、松岗竹木碉等都记录着红军长征时代的那一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3)悲壮的黑色旅游(地震遗址)文化。汶川大地震形成的灾难性景观,以及大量的遗物和救援遗存等,无不反映着灾难的深重和救援的艰辛,作为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地,灾区的许多地方对广大游客都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地震发生后媒体高密度的报道,使得汶川、北川、映秀等地名,甚至一些救援场地和倒塌建筑的名称几乎无人不晓,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因而能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4)神秘的宗教文化。与西藏相比这里的佛教文化虽比不上其深厚,却多了几分亲切。特别是与当地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释比”文化又有几分神秘和诡异,这些都将成为旅游的文化线索。

(二)不利因素

1.自然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阿坝州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很多景区地形地貌差不多,开发的方式也千篇一律。一般是以高山峡谷、溪流、海子为主,辅以藏羌各族文化。

2.交通可达性差。区内仅有都汶高速,还有许多地方不通公路或公路等级太低,不少景区公路为断头路或季节性公路,不构成旅游环路,且常因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道路阻塞,造成旅客出行难回程难,影响游客的兴致。距中心城市和当地城镇较远,游客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在景区的时间长。加之地形地貌极为复杂,缺乏比较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与通讯网络,致使旅游阻抗增大,游客进入量有限。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阿坝州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制约了阿坝州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3.对民族文化挖掘、开发不够,缺乏具有轰动效应的文化旅游精品牵引客源市场。阿坝州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较繁杂,精品却不突出。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缺乏认识,发掘不够,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优势。

4.文化旅游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开发层次较低、品位较次,特色产品开发开发利用深度和广度不够,旅游市场可供游客购买的具有地方特色、有纪念保存价值的名特新奇商品和民族传统工艺品甚少。旅游业特色资源(如文化、生态、传统、民族、历史等)挖掘不深,游客可参与的旅游活动严重不足。不管是文物古迹参观、博物馆旅游,还是文化节活动,大都是展示、表演给游客看,除了跳锅庄、火把狂欢游客能参与外,其余活动他们都是旁观者,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游客的自我表现欲。

5.旅游季节性太明显。一般州内的景区在遇到黄金周和寒暑两假时会出现游客爆满的景象,一天的人流量将会是淡季时的好几倍甚至更多,但是从11月到次年2月时阿坝州处于冬季气温会明显偏低并时常伴有大雪,时间长一点就会在路面积雪成冰,车辆行驶时就会特别危险。每年七八月份,震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现象突出,严重阻碍游客的进出。

三、阿坝州旅游产业发展途径探索

对于阿坝州这样一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地区,如何对阿坝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如何提高阿坝州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如何使阿坝州变成西部旅游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旅游产品的级别,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增加能刺激旅游者需求的娱乐型、观光型项目。同时顺应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积极发展融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同时适当增加特种旅游与专项旅游的比重。

2.加快主要旅游干线交通、通信等硬件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以九寨沟旅游环形公路建设改造为龙头,建成以国、省道干线与九寨沟旅游环形公路为主骨架构成的公路网络,实现交通运输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3.切实搞好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要利用人文景观优势,将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相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优势,促使潜在的旅游文化产品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商品优势。集中精力,开发、包装和推出一批新、特、奇、趣、美的旅游拳头产品,并挖掘民族工艺产品开发利用潜力,扩大旅游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档次。

4.细分旅游市场,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出旅游市场细分的详细方案。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阿坝州旅游的实际情况。比如,针对一些海拔较高的风景区,可以开发适宜青壮年的探险旅游;针对一些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开发与其对应的宗教界人士的研究型会议旅游。

5.打好灾后重建这张牌,“5·12”汶川地震引起的世界对中国汶川的关注度,增加了阿坝州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到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尤其是对口援建我州重灾县的省市推介阿坝旅游产品,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进展情况通报,展现灾后重建成果,提高援建对口省市群众的关注度,从而拓展对口援建省市的客源市场。

6.认真搞好旅游总体规划,突出旅游精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先导、关联、带动功能和对内对外的窗口作用。一方面要确立开发方向和开发次序,突出旅游景区与景点的新奇性和典型性,按照客源的流量、客源的结构以及不同层次和内容的需求来选择开发吸引力强、经济效益好的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旅游项目,开辟更多的景区景点,建设更多的设施;另一方面要搞好旅游种类的搭配、景观的交叉、线路的流畅与科学、景区的衔接与互补。

7.加强宣传促销,做好旅游网络营销。扩大宣传范围,改变宣传方式,为海内外游客开启一扇扇透视长期埋藏于雪山草地中鲜为人知的旅游胜地的窗口,激发他们来阿坝州旅游观光度假。同时逐步实现区域旅游网上查询、虚拟景区游览、票务、食宿预订和网上电子商务服务。通过网上服务平台的建立,实现景区、商业、交通、金融、保险、物流等行业的综合服务效应,促进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阿坝州旅游景区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07.

[2] 阿坝州2009—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3] 蔡建波.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与路径选择[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78-80.

[4] 庄春辉.论阿坝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责任编辑 王玉妹]

作者:杜志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论文 篇3:

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研学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SWOT分析的广西研学旅游产业发展路径,针对广西研学旅游产业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广西研学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深刻解读,找准研学旅游教育价值和商业价值平衡点;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完善研学旅游产业链;立足经典,找准定位,塑造研学旅游文化品牌;多方合作,有效融合,建立成熟开发模式。

【关键词】研学旅游 产业发展路径 广西

研學旅游,作为一项撬动素质教育改革杠杆的综合实践育人举措,是“教育+旅游”的产物之一。目前,研学旅游市场日趋火爆,研学旅游已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和旅游增长点。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将研学与现有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优质研学旅游产品,推动广西研学旅游产业发展,是当前广西教育以及文化旅游行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一系列研学旅游产品,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本文试运用 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研学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广西研学旅游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一、广西研学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其中,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的威胁(Threats)。以下试对广西研学旅游产业进行SWOT分析。

(一)优势

广西发展研学旅游产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旅游资源上。广西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分布面广,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味高,特点突出。目前,广西拥有许多知名度高的旅游资源,部分旅游资源为广西独有,有国家级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114家;具有代表性的有桂林山水、宁明花山岩画、北海银滩等。桂林山水、北部湾、边关风情、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长寿康养文化等六个方面的旅游资源,可提供多种类型的研学旅游产品。二是表现在地理位置上。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既是西南中南出海大通道,又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飞机航线密集,到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省会城市交通便利,为研学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

(二)劣势

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喀斯特地貌广布,占广西总面积的37.8%,大石山区集中连片分布。这种地形地貌既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也造成了地质环境复杂,道路险峻,为发展研学旅游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广西旅游业创新发展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还是有一定的滞后,研学旅游产业的开发、投入、创新不足,研学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深度,存在研学旅游的教育价值和商业价值相互冲突的情形。研学旅游作为一项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教育改革措施,需要在教育和商业价值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有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而目前广西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略显不足,一些旅游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缺乏相关的研究与课程。

(三)机遇

广西研学旅游市场前景好,各大景区抢滩研学市场,广西挂牌16家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推出桂林王城科举文化体验游、广西药用植物园中医药文化游等多个研学旅游线路,这些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定期接待研学团队,已经初具规模。此外,广西高度重视研学旅游,将研学旅游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先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积极打造研学旅游示范点,提升研学旅游水平。在中国—东盟的合作背景之下,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也进一步加强,同时,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国际民歌节等国际性项目进一步刺激国际化研学旅游市场开拓。

(四)挑战

广西研学旅游起步较晚,还未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研学旅游市场。研学旅游产业分散、凌乱,各自为战;研学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竞争突出,产品的挖掘、培育、宣传不足。面对火爆的市场,各类旅行社大多依托较为成熟的国外、区外研学旅游产品,将广西研学旅游需求导流到国外、区外。火爆的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公司和个人开展研学旅游业务,也出现缺乏资质、挂羊头卖狗肉等乱象。此外,对于研学旅游的界定和研究还不成熟,目前关于研学旅游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对于研学旅游与观光游、冬夏令营等类型区分研究不足,研学旅游的市场形象模糊,不利于研学旅游市场的规范发展。

二、广西研学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基于SWOT分析,广西研学旅游产业发展应找准定位,准确把握政策核心,勇于开拓和创新。具体而言,有如下发展路径。

(一)深刻解读,找准研学旅游教育价值和商业价值平衡点

旅游是具有商业属性的,研学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对于旅游商家来说,其开发本质上是要刺激消费,是要盈利的。而教育部推出研学旅游政策,本质上是为了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两者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教育通过旅游的方式实现其教育价值,学生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同时也成为旅游商家的消费顾客;旅游依托教育的契机实现其商业价值,旅游商家通过提供教育性质的旅游产品而获得学生这个特定顾客群体。两者在这个层面上是相互促进的。然而,有些旅游商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抑或是对研学旅游政策解读得不到位,忽略了旅游产品的教育价值,挂着研学旅游的名头,做的却是纯商业旅游的产品。在这个层面上,两者是存在冲突的,这与研学旅游的本意背道而驰,而且会严重制约研学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无论是政府机构、旅游机构、教育机构,还是一线的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供应方,都要解决政策的深度解读与普及问题,让研学旅游的普及不仅仅表现在字面上,更应挖掘其真正的价值与意义。研学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其教育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上。

(二)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完善研学旅游产业链

针对目前我国研学旅游产业链仍然存在产品同质化、单一化,产业分散、不成规模,研习特性不明显等问题,需要从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标准、整合资源等方面,完善研学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提质增量。首先,政府需要从系统性工程视角,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一套标准,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并针对具体情况推出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执行文件,实现课程设置有本可依、师资配备有标可查、安全管理有章可循、评价监督客观有效的制度化体系,使研学旅行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其次,要对广西旅游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对于一些比较分散、不成规模的产业,进行分类分块,系统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于一些同质化、单一化产品,要充分提炼主题形象,结合广西特色进行专题化开发。逐步完善广西研学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产品层次。对于研习特性不明显的产品,要深挖教育价值,拓展研习路径,并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层次进行个性化设计,结合现代旅游的体验性,使研学产品中的知识体系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和时尚化,让呆板的书本知识灵动起来。

(三)立足经典,找准定位,塑造研学旅游文化品牌

广西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拥有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具有广西本土特色的八桂文化、民歌文化等是广西少数民族走向世界的经典代表。广西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壮族天琴艺术、六堡茶制作技艺、坭兴陶烧制技艺等。这些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的经典文化,是十分优质的研学旅游资源。广西研学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找准自身定位,充分挖掘自身经典特色,并将其塑造成一个个旅游文化品牌,将这些优势旅游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多方合作,有效融合,建立成熟开发模式

研学旅游因其教育与旅游的跨界结合,决定了研学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加强各方主体的合作,即政府、学校、旅行社及各类教育、科研和旅游行业之间开展多方合作,深度融合,建立成熟的开发模式。具体说来,其主要的开发模式有以下三种。一是学校为主导的模式。学校在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开发上着力,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学生希望通过什么类型的研学旅游产品来获取教育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求合作企业,为学校量身定制研学旅游产品;或者由学校自主开发,建立专门的研学基地、大师技能工作室、博物馆等项目。二是旅行社为主导的模式。旅行社在研学旅游线路设计开发上着力,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以往的观光旅游中提炼研习的内容,并对优质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或提炼,在研学旅程中加入人文关怀、情操陶冶、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旅游体验项目。三是政府为主导的模式。政府在规划、指导、监督、保障等方面着力。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政府首先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引领和指导,将各相关部门有效整合在一起,实现政校企层面的协同配合,发挥多主体能量,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完备的研学旅游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研学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其次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和资金、人力等多方保障,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经济、政治、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职能。

研学旅游产业发展是推动广西教育教学改革及旅游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研学旅游产业开发应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勢,抓住国家研学旅游产业政策窗口,平衡好商业价值和教育价值,完善研学旅游产业链,打造旅游品牌,激发多主体协作,完善开发模式,实现研学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让研学旅行发挥更大作用——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J].广西教育,2017(8).

[2]谯娇.研学旅行如何知行合一[N].中国文化报,2019-10-23.

[3]陈晓燕.株洲地区研学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6).

[4]吴欣蔚.供给侧改革下南宁研学旅游发展的思考[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基金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立项课题“研学旅游发展路径研究”(GSB2017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媛媛(1984—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旅游、职业教育。

(责编 何田田)

作者:林媛媛

上一篇:最美护士演讲稿下一篇:市长就职演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