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体育旅游发展研究(精选8篇)
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体育产业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重点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确立海南国际旅游岛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以休闲体育产业为核心内容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贡献率,使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1.制定“三阶段”发展长期规划,促进体育产业循序健康发展
根据目前海南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劲,体育产业基础还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按照海南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遵循产业发展一般规律,大致将海南体育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为筑建基础阶段:扩建、改造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完成资源整合,奠定重点工程,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第二为整体提高阶段:全面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力,体育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以上。第三为发展强盛阶段:进一步拓展体育产业领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体育科技发达,体育文化繁荣,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以上。
2.实施体育休闲岛大体育战略,构建陆、海、空一体的体育产业体系
第一,实施海上运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
立足自身极为优越的海洋体育资源条件,建设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是海南培育本土特色体育产业项目的需要,是海南体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就是要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上体育旅游目的地、海上体育赛事举办地、海上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成为群众海上运动开展普及的旅游岛。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是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岛屿的构成要素和配套功能。海陆空一体的便捷的交通、数量和种类众多的五星级度假酒店、豪华的购物中心、顶级的休闲体育健身设施等,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所应具备的条件。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的建设,将使海南高端休闲度假的功能更加完备,有利于推动旅游岛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第二,实施陆上高端休闲体育战略,建设世界著名高尔夫旅游目的地。
建设世界著名高尔夫旅游目的地,就是将高尔夫休闲体育旅游打造成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生活的标志性产品,使其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世界著名高尔夫旅游目的地,海南已初步具备条件。目前,海南拥有高尔夫球场20多个,数量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第四。这些球场地貌独特,风光秀丽,风情浓厚,且大多与风景名胜区或旅游度假区连为一体,非常有利于开展体育休闲活动。世界著名高尔夫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将有力推动高尔夫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成为海南高端休闲体育旅游业的中坚力量。
第三,实施航空体育发展战略,建设航空体育岛。
航空体育是借助飞行器实现的在低空空域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无动力悬挂滑翔、有动力滑翔伞滑翔、热气球飞行以及各行飞行表演和飞行赛事等。海南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开展航空体育。海南四季如春,无酷冷酷热,空气能见度高,低空飞行器一年四季均可飞行,航空体育不受季节影响,能常年进行。海南航空体育的魅力还在于人们运动过程中能饱览岸线岛屿和海洋山地景观,充分获得新奇性、惊险性、刺激性感受。
海南于201月28日启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飞活动,开始了发展航空体育的历程。海南航空体育的发展,应与游艇、高尔夫等海陆高端体育相互协调,融为一体,构建陆、海、空高端体育项目完备及体育服务功能齐全的高端休闲体育格局。建设航空体育岛,正是着眼高端体育发展全局,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海南航空体育发展,目标是把海南建成航空体育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水平先进的旅游岛屿。
陆、海、空一体的体育产业体系的构建,将使海南形成强大的体育市场网络,市场优势互补,产生巨大合力。
3.立足自身体育资源优势,培育本土主导体育产业项目
除了体育用品和体育装备制造业外,海南可以发展其他所有类型的体育产业,包括:休闲健身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服务业、体育运动俱乐部、体育广告服务业,体育经纪服务业、体育创意业、体育人才培训、体育产品研发业、体育会展业、体育保健康复业等等。海南发展体育产业,既要兼顾全面,又要重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紧紧抓住休闲健身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服务业这三大领域(其中又以海上运动服务业和高端休闲体育服务业为特色产业),努力将这三大产业培育成海南主导体育产业,并通过它们带动其他相关体育产业发展。
4.以举办单项特色赛事为重点,打造海南体育赛事特色品牌
未来较长时期,海南还不具备举办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的条件,但海南非常适合举办各种各样的单项赛事,尤其是海上单项赛事。海南可以举办的单项赛事数不胜数,但赛事资源有限,要经过研究论证,综合考量各种赛事的经济社会效益,从中挑选一批极具影响力,能吸引世人目光,对海南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的商业价值巨大的赛事来精心培育。围绕这些赛事的长远发展吸引国内外投资,修建专门设施,培养专门人才,做专门技术准备,努力将它们打造成海南特有的,比赛条件优越的,赛事水平最高的,世界上其他地方难于替代的赛事,铸就海南体育赛事的特色品牌。
5.进一步增强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实力,提高帆船帆板等优势项目的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已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竞技体育发展路径。将具有明显体育资源优势的帆船帆板、高尔夫等列为海南竞技体育的重点项目,并取得了突出成绩。帆船帆板在国内排名一直处于前列,高尔夫专业队建立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进步较快,成绩喜人。然而,至今为止,海南仍是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最为薄弱的省份之一,在竞技体育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致使帆船帆板运动的优势地位也变得十分脆弱。海南发展竞技体育,完全可以不必争夺金牌、奖牌总数的排名,但必须使能充分彰显热带海岛特色的竞技项目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以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所具有的极高的观赏性和感召力,有力促进群众体育的开展,扩大海南体育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队建设,在完善训练比赛场地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运动队规模,保障经费投入,不断升级运动设备,增强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2011年全省GDP突破2500亿元[EB/OL].(-02-17)[2012-03-6].www.hainan.gov.cn/data/news/2012/02/147784.
[2]中国亿万富豪5.5万人六分之一富豪打算购买私人飞机[EB/OL].(-04-02)[2012-03-6].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10-04/02/content_3419407.htm
[3]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EB/OL].(
关键词:旅游产业,海南,体育旅游
一、海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 自然优势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 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海域管辖面积最大的省份。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 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 东濒南海与我国台湾相望, 东南和南面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性气候, 有“南海上的明珠”之美称。这里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四季温暖, 终年湿润, 无明显季节之分;年均气温为23.8℃, 最冷的一、二月份平均气温也可以达到17.2℃;年均日照300天以上, 光热充足, 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二) 交通优势
海南省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包括海口与三亚四通八达的客运码头、国际花都美兰机场与凤凰机场、无收费站的环岛高速公路以及2012年开工建造的跨海大桥, 跨海大桥建成后将为国内外进出岛的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而环岛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
(三) 体育基础优势
在2010年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 海南省签订了一批诸如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等建设项目, 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体育休闲文化发展协会以及2012年第十五届国际房车露营联盟大会也均落户海南省。2011年总投资16亿元的国家飞碟训练基地及其配套项目落户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此基地将极具文化与体育特色, 并将成为本地著名的景观型建筑群。另外, 海南省也是中国足球冬训和春训基地之一。
二、海南省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体制不健全
海南省关于体育旅游的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健全, 管理过程中缺乏制度依据。同时, 旅游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不强, 在项目规划和管理、市场分析预测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缺乏有效引导, 对违规旅行社、导游等相关企业和人员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也不够。
(二)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目前, 海南省持有旅游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人数仅占全部旅游从业人员总数的17.4%。在全部旅游从业人员中, 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占49.5%,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3.3%, 整个旅游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而兼具体育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旅游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三) 体育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
一是体育旅游供给结构和产品比较单一, 体育旅游仅局限在少数几个项目上, 对休闲体育旅游及趣味体育旅游等项目的综合开发程度较低。二是产业结构同化现象严重。很多地区不考虑市场的容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 在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时, “照葫芦画瓢”, 导致同类产品过多, 资源浪费严重。三是配套设施与服务相对落后。一些体育旅游区的交通、食宿、通讯、购物、娱乐和休闲等配套行业部门未能形成一条龙式综合供给即完整的产业链条, 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发展海南省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 完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
1.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政府的监督管理应贯穿于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及运营的各个环节, 对体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范围要作出具体统一的规划, 对开发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和推进, 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惩处等。应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断加大对体育旅游的监管力度, 从而保证体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政府应加强体育旅游相关法规、条例的制定与实施。体育旅游项目本身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挑战性和危险性, 因此开展体育旅游项目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设备和安全保护设施。为此, 除应制定旅游行业的一般管理规范外, 还需建立行业工作标准化法规, 按照国际上对体育旅游业管理的通行做法, 建立健全海南省相关法规和单行条例。同时完善监督管理工作, 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旅游环境, 树立海南省体育旅游强省的形象。
3.引进先进的国际旅游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竞争机制和服务体系。重点要实施强制性的国际游客安全措施, 构建国内外游客安全保障体系, 以保障游客安全。
4.实现旅游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可以设计游客满意度测评表, 通过游客对导游员、接待人员的直接评价, 掌握实际情况并据此作出整改;制定导游接待制度、游客投诉 (反馈) 制度、保险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卫生环保制度、营销制度、安全预防制度和产品保护制度等, 加强旅游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确保海南省体育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 做好整体规划与协调, 综合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一是海南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旅游的发展,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 防止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制定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措施, 完善法规及相关政策, 为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例如, 目前海南省的高尔夫球场密度已位居全国前列, 市场已几近饱和, 应适当暂缓发展这种体育旅游形式或结合其他旅游形式进行开发。
二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适度超前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这是大多数国家在发展旅游产业初始阶段采用的普遍做法, 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政府应在政策以及资金投入方面适当向体育旅游产业倾斜, 使其发展速度比其他产业更快。同时, 应用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来武装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 使其能够为旅游者提供专业、高质的服务。
(三) 提高体育旅游产业化程度
一是要以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带动海南省体育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 并不断地开发新的体育旅游产品, 逐步形成海南省体育旅游特色, 打造海南省体育旅游品牌, 将海南省体育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为推动海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化进程和提高产业水平提供支撑。
二是要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 体育旅游不是旅游部门或体育部门独立发展的结果, 体育与旅游联姻互动, 两个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开拓体育旅游的发展空间。目前海南省的体育和旅游的相关部门应共同制定出海南省体育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在此前提下整合海南省旅游资源, 不断开发体育旅游新产品, 加强各体育旅游区的规划建设。还要加强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提高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 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南省体育旅游产业。
(四) 培养和引进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体育旅游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旅游协会、各类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作用。可举办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班, 对现有的体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达到体育竞技资源与旅游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培养出一支道德素质高, 同时又懂体育与旅游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体育旅游服务队伍, 实现体育旅游服务人才的专业化、特色化、本地化, 从而促进海南省体育旅游经济的高效发展。应逐步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常态机制, 为海南省体育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五) 加强体育旅游宣传, 打造海南省体育旅游品牌形象
目前海南对体育旅游的专项宣传力度不够, 与体育旅游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调查显示, 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 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因此, 海南省一定要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 增加宣传投入。同时, 应制定完整的宣传计划, 充分利用主流媒体, 提升对海南省体育旅游的宣传效果, 进而树立海南省体育旅游的独特形象。海南省正处于发展关键期, 把握好这一发展契机会对海南省旅游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曙辉, 刘成, 张河清.体育旅游研究的国内外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
[2]宋静敏, 游长江, 王公法, 戴瑾.海南省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
[4]李波, 车传勇.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 2008 (3) .
[5]陈志军, 应磊, 代江.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8) .
[6]谭丽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N].海南日报, 2010-06-19 (A01) .
关键词:海南 旅游业 国际
中图分类号:K9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159-01
1988年,海南正式脱离广东建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海南省旅游行业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和法律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初步具备了年接待游客2500多万人次的能力,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也由建省前的26位上升至15位。但在看到取得成功的同时,海南旅游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境。
1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建省之初,海南的旅游很落后,所带来的产值收入在GDP中只是个个位数,只有几个小小的旅行社,基础设施也很落后。在开发航权之前,到海南旅游的人当中,90%是国内游客,海南旅游在很长时间根本没有国外的概念。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休闲度假游的热潮,环境和气候因素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始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外国游客,很多国际性的旅游管理集团开始进驻海南,再加上亚洲博鳌论坛的召开,大大提高了海南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海南旅游业获得了大发展。
旅游业未来前景与远景规划:海南省将在2018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到时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基本接轨,旅游服务基本达到国际水准,实现海南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而到2028年,海南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旅游产品达到国际水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综合环境能满足中外游客的各种需求,成为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
2海南旅游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1拷贝现象严重、西化倾向明显
在开发海南旅游的过程中,人们误把西方的奢华生活方式当作文化,以为越豪华越有文化,因此修建了众多的豪华高档五星级酒店,自诩为“东方夏威夷”,但真正懂夏威夷为什么成功的人并不多。其实,夏威夷三星级酒店最多,而不是四星级或五星级。夏威夷也不是灯红酒绿,而是温馨浪漫。拷贝别人,只是在跟着人家的后面跑,无法超越。如果照这样长此发展下去,海南旅游将越来越没有个性,很可能在轰轰烈烈的国际化中迷失自我。另外,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和数量扩张,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精品景点,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对策:
海南在开发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国际市场,用“国际标准”打造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产品,同时,海南的旅游产品还必须很海南,在国际化中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毫无疑问,本土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海南处在历史上华夏文明的边沿,使得本土文化很有地域个性、少数民族文化、边疆文化、移民文化、流放文化等,只有将本土文化打造出来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一方面利用华夏文化,提升海南旅游品质。另一方面,重新梳理和打造移民文化、海洋文化、黎族文化,突出海南元素。集中精力建设精品景点,不断丰富和增加其新内容,打造诸如美国迪斯尼乐园一类的不朽景点,争取让西方以海南旅游为榜样,建造本地的“西方海南”。
2.2富旅游VS穷岛民
2008年,三亚旅游总收入近90亿元,但风景区的富人区和风景区外的穷人区差距明显,当地老百姓靠买饮料、土特产赚取一些小钱,并没有在巨大的旅游收益中获益多少,旅游虽富,但穷了岛民。而在三亚的情况,只是全海南旅游状况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海南的很多官员还是把旅游作为发展经济,拉动GDP的一个工具,把旅游作为政绩工程,没有民众意识。为了发展旅游,以牺牲当地人的利益为代价,没有给海南的老百姓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没有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海南的旅游主要以“政府+公司+旅行社”或“公司+农户”的开发模式,在该模式中,由于农户在开发中缺少经验、资金以及相关知识,往往沦为旅游中没有话语权的一方,属于弱势群体,农民真正的利益难以保证。公司投入乡村旅游开发,其动力就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就必然导致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因对利益的追逐而产生的过度商业化现象,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科学发展。
对策:
必须把全体海南人民的利益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拿旅游作为一个单纯的经济指标来考量,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伟力之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它的精神基石在民众。没有民众利益的实现就没有民众的热切参与,海南旅游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海南旅游开发,应立足于真正为全体海南人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打造一个生活乐园。要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和角度认识国际旅游岛。海南国际旅游岛稀缺的热带海岛资源绝对不能在“GDP崇拜”的魔棒下毁于一旦!
参考文献:
[1] 禹贡.欧阳洪昭.旅游景区景点经营案例解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 文力.旅游产业:21世纪的支柱产业[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 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海南旅游业经过数年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2002年全省旅游收入95.38亿元,占全省GDP的15%;2003年受非典影响,旅游收入略有下降93.55亿元,占全省GDP的13%。1999年-2004年5月海南旅游主要经济指标(见附表1)显示旅游行业处在持续稳定增长期。但从行业具体的运营状况来看,长期以来存在市场不规范,旅行社、导游暗箱操作,收取佣金现象突出,淡旺季分界明显,景区、酒店接待量不足,旅游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弱、经营状况欠佳、负担重等问题。本文试以政府的角度从行业管理、公关与宣传、会议目的地定位、优惠和扶持等四个方面探讨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可行性。
一、行业管理和环境净化
今年上半年,省旅游局制订了若干价格管理办法,旨在整顿行业歪风,建立诚信机制,规范旅游市场。办法一经颁布,在业内激起强烈反响,总的来看,赞同的少,反对的多,对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以2004年3-5月与2002年(2003年非典不具可比性)同期全省接待游客量比较(见附表2):2002年4月比3月减少12.5%,2004年4月比3月减少16.7%;2002年5月比4月减少6.1%,2004年5月比4月减少15.2%。同期相比,减幅有如此大的攀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旅游局对市场价格的控制亦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海南现有的旅游价格是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客源地与海南相近的香港、东南亚等地旅游价格也不高,目前,泛珠三角开展合作,港澳旅游极有可能对区域内9省主要城市居民全面放开,在这种形势下,海南简单地单方面提价,直接结果就是游客分流到其他旅游目的地。
主管机关希望通过指导价规范市场,初衷良好,但做法欠妥当。价格是供求关系的产物,健康的市场供求关系必定能自动调节生成合理的价格,但反过来,政府试图以干预价格的方式约束市场参与方的行为却未必奏效,旅游市场的整顿,应该解决根源问题。
1.鼓励和引导旅行社重组和兼并,消除因旅行社过多、相互竞争压价对市场造成的扰乱和破坏。
作为游客和旅游接待企业(景区、酒店等)的中介,旅行社在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业内甚至有“旅行社和导游操纵着海南旅游命脉”的说法。据统计,截止2003年底,海南省共有旅行社157家,其中国际社39家,国内社118家,2003年国内社平均营收476万元,低于此平均值的旅行社95家,无营收的旅行社5家。此外,旅行社对外的承包部门和代理点不计其数。
从量上说,旅行社的供远远大于求,这就为外地组团社压价提供了机会。中小旅行社和营业点为求生存,报出低于成本的接团价格,然后将团卖给导游,导游则通过收取景区、购物点的回扣谋生,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对旅行社和导导游的清理,是问题之关键。
建议由政府制订规则,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对资产规模、业务量等指标的限制,以联盟、合并、兼并的方式对现有旅行社进行重组,组建若干大型旅行社集团,实现规模经营,消除因旅行社过多相互竞争压价对市场造成的扰乱和破坏。市场清理完成后,供求基本平衡,价格由扭曲恢复正常,旅行社和导游均有生存空间,取得合理报酬,暗箱的违规操作动机就会减小。
在清理中,应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操作。由于每家旅行社在旅游局均存有20-50万元不等的质量保证金,在过去屡屡出现对旅行社清理不彻底的现象,有的旅行社违规经营被取消,换个名字又重新开业。有关单位应为大局和整个行业的长远利益着想,暂时放弃部门小
利益。
2.建立完善的旅游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和诚信机制,加大违规经营成本,实行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建立完善的旅游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对旅行社和导游实行档案记分管理,发生违规严格追究责任,加大违规成本,对于违规情况严重的,处以取消经营资格或从业资格的惩罚。只有当违规成本远远高于违规可能带来的获利,并且执法部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时,处罚措施才能起到应有的威慑和警戒作用,否则将沦为执法部门和被处罚者的遮羞布。
3.以规划控制和引导制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作为海南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旅游景区和景点存在总体开发水平不高,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多,同类产品供大于求,相向削价竞争,企业经营状况普遍欠佳等问题;从布局上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形成“东重西轻中弱”的格局(见附表3),导致海南旅游观光线路单一老化,游客逗留时间短,经济效益受影响。
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避免出现同类的问题,应该从根子上解决,即以规划控制项目的开发建设。东部地区已出现供过于求和部分现有产品的老化,在今后的开发中应注意新项目的限制和现有项目的二次开发,而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弱势局面,政府应引导或给予必要的优惠,鼓励中西部的开发。在项目类型上,注重差异化开发,减少或消除同质项目重复建设,既避免项目建成后对现有市场份额的掠夺和项目本身的经营苦难,也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规则。
4.加强社会综合整治,创造安全文明旅游软环境
游客到达目的地首要关注的是安全问题,2002年巴厘岛的爆炸案使到底旅游一夜之间滑到谷底。目前海南旅游软环境不容乐观,刑事犯罪、制假售假、拉客宰客、敲诈勒索等案件时有发生,去年发生某院士来海南旅游被杀一案轰动全国,这直接影响了海南旅游的声誉。建议由工商、公安、旅游、环卫、质监等部门组成联合稽查小组,常年定期进行巡查,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净化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5.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中英文道路交通标识,加大对主要旅游线路和景区公交运力的投入,尽快开通粤海铁路客运专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将为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公关与宣传
1.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利用航权开放的契机,开拓境外市场,提高旅游产业效益
海南的目标是建设中国旅游强省,从附表4数据来看,海南接待游客总人数仅占全国的1.3%,旅游总收入仅占全国的1.8%左右,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为全国的0.5%,与周边的广东、云南等省份相差甚远。目前海南接待的外国游客以东南亚观光客为主,消费能力强的欧美度假客人寥寥。
海南虽然享有落地签证、免签证的优惠旅游政策,但是在国外知名度不高,就连近邻韩国,不知道海南的人也为数不少,企业到国外宣传的难度之大,成本之高可想而知。远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在中国投放了本国的旅游宣传广告,国内的深圳、桂林、聊城、云南、四川也在各种媒体上以硬广告的形式推广本地旅游。建议海南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的营销战略,改变过去经营单位各自为政、打价格战促销的局面,政企合力统一对外宣传海南旅游形象。通过政府出一部分,企业集资一部分的形式筹措资金,制订多层面、长期
性的推广宣传方案并付诸实施,提高海南旅游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只有市场打开了,航权开放的契机才会成为海南旅游飞向国际市场的双翼。
2.再塑旅游形象,改变游客老观念,开辟新市场
6-9月为海南旅游的传统淡季,原因之一是人们认为海南地处热带,夏天必定更加炎热,因此避开海南旅游出行;实际海南为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多雨,凉爽湿润,比内地很多城市更适合旅游。主管机关和旅游经营者应再塑海南旅游形象,特别针对北京、武汉、重庆、南京、上海等高温市场,宣传“到海南避暑”,改变人们错误观念,以各种折扣和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平衡全年客源,使得淡季不淡,也减轻旺季的接待压力,逐渐改变全年苦乐不均的现状。
3.提高危机公关水平,将负面消息件对旅游行业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近年来中央和外省媒体屡屡暴光海南导游拿回扣、甩团,大排挡宰客等问题,某些人的不良行为破坏整个旅游行业的声誉;今年五一前,省卫生部门发布海南是乙肝高发区的消息,使得不少原来打算黄金周来海南旅游的游客望而却步。类似这些问题,治本固然重要,但是如何避免负面消息对整个行业造成重创也应是政府主管机关、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思考的问题。建议主管机关建立危机公关机制,遇有突发事件及时积极采取措施,澄清事实,预防和减少负面舆论对全行业的影响,维护大多数合法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利益。
三、海南会议目的地定位和塑造
会展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新兴的朝阳产业,据统计,中国会展业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会展的产业带动系数是1:9,即会展业如果有1元的产值,那么社会相关行业的产值为9元。会展业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海南会展业的发展,应该利用优势,扬长弊端,注重引进国际优势资源,并从政府的高度加以扶持和引导,促进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
1.利用优势,扬长避短,优先发展会展经济中的会议产业
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表现出“轻会议、重展览”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展览,会议规模小,公众参与度低,会期短,收益不如展览等因素,专业策划组织单位自然偏向能带来更多收益的展览了。
与内地省份情况相反,海南的情况是会议多、展览少,这与海南产业基础弱,运输条件差、城市人口少,缺少专业的展览馆等原因有关系,这些劣势短期内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避开内陆省份趋之若骛的展览业,利用海南已有的优势条件,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优先支持发展会展经济中的会议部分。在会展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可全面展示本省的经济、文化、社会风貌,扩大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引进国际先进会议策划和管理经验
海南自然环境好,拥有“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所在地的会议品牌,近年来博鳌、三亚等地也建成了一批配备专业会议设施的酒店,硬件条件可以说是万事俱备,但作为会议产业发展的龙头——会议策划和会议服务仍然是海南的薄弱环节,这就造成了海南的酒店只能等外省市会议举办者到海南来“选秀”,十分被动。从博鳌数年来接待会议的经验看,一家单位在博鳌办会,必须从外省市带来会议策划、服务、布展人员,这样就增加了办会的成本和工作量,也是限制海南会议产业发展的瓶颈。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海南利用珠三角特别是港澳资源打开了方便之门。香港的会展产业已发展多年,有比较完善的营销网络、高程度的中介和市场化的社会配套服务水平,并拥有丰富的专业人才和国际会展操作管理经验。按照CEPA规定,香港的会展公司于2004年1月1日起即可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在香港注册的外资会展公司经营一年后也可进入内地市场,据报道,世界会展巨头博闻、法兰克福、励展等国际公司已在香港设立子公司。
面对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渠道,海南应主动出击,以引进或合作的方式移植香港的会议策划、服务成功经验,解决瓶颈问题,为“海南会议目的地”打下基础,相信国际成功策划管理经验和本地完善硬件设施的结合,必定能将海南的会议产业带上一个新台阶。
3.政府成立专门的会展管理部门
随着会展业在经济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政府从行业的高度加以引导、协调和控制。国内已有专家学者提议在国家商务部下设会展产业发展司。
据统计,新加坡的国际会展量居亚洲第一位,仅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各种MICE(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就达5000次,会展和旅游在新加坡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加坡旅游局早在1974年就设立了展览会议署,主要主持会展经济的学术理论研究,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开展工作,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宣传推广新加坡举行会展的优越条件。新加坡在亚洲会展行业的地位,无疑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会展符合海南产业结构政策,对相关行业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建议政府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会展行业的发展,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省旅游局下设会议展览处,组织会展经济的研发,制订行业发展战略和部署,牵头引进优秀资源(如香港会展机构),引导会展业健康、迅速发展,使会展业成为海南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
四、政府对旅游行业的扶持
1.实行酒店业水、电、气价格与其他工商企业同价,减轻酒店负担
2001年12月29日经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规定,对旅游宾馆、饭店实行与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但该政策至今未实行,电力部门仍然对全省酒店酒店业执行最高电价,达0.8元/度。酒店本来就是能耗大户,能源费用占总成本费用的20—30%左右。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部门,酒店与其他部门一样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产值和税收,又不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应该享受和其他企业同样的电价。建议政府协调有关单位退让部分垄断利益,按照《条例》执行合理价格,减轻酒店经营负担,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2.各市县自行设立的针对旅游行业的价格调节基金应取消,或直接用于扶持旅游企业近几年,部分市县(如海口、三亚、琼海)在旅游行业征收价格调节基金,以琼海为例,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对象为旅行社(按接待人数,2元/人次)、酒店(按出租床位,五星级酒店5元/床位)和景区(按出售门票数,1-3元/张不等),征收的基金主要用于副食品价格变动补贴和支持农副产品基地、城市建设等。
众所周知,海南旅游业是个“旺丁不旺财”的行业,绝大多数企业一直亏损或微利(见附表5),价格调节基金由旅游企业向游客代征,虽然未直接增加旅游企业负担,但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报价,而且存在对游客重复征收的问题,这与省政府发展、扶持旅游业的产业政策相背,因此,建议:
(1)取消征收该项基金;
或者(2)该项基金直接用于补贴当地旅游企业,或者专款用作当地旅游推广宣传经费。
国家预计将海南岛建设成为一个成功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际旅游岛,这是一个大项目,任重道远,可再大的项目也得从第一锹土挖起!鸿洲集团旗下创办海天盛筵展会亦是一锹土一锹土挖起来的,作为以旅游业为先导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三亚的鸿洲集团海天盛筵展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海南海天盛筵展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展会,海天盛筵展会品牌的勾勒也逐步清晰——一个倡导学习国际尊贵生活方式的展会。历届海天盛筵展会组委会的成员都致力于邀约更多更知名的国际尊贵生活方式品牌及其生产商前来参展。这一举措虽是直接致力于做好海天盛筵展会,但也不能忽视鸿洲集团对国际旅游岛的滨海游艇业的建设作用。在创办海天盛筵展会之前,鸿洲集团旗下早先就已经建立了鸿洲国际游艇会俱乐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艇爱好者、游艇生产商和其他游艇俱乐部加入。这不仅将国际的超级游艇文化初步引进到海南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游艇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西游艇文化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领域。
在21世纪的前几年,进口游艇源源不绝进入中国,以及环中国南海地区,中国南部地区游艇业发展的薄弱之态暴露无遗。豪华游艇制造商Fairline Boats(亚洲)总裁布莱恩•琼斯形容,中国香港、中国海南、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地已经成为市场明星。正是基于对游艇产业的大面积空白,海天盛筵展会的游艇展才有了更突出的市场意义。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从体育旅游定义、特征和分类入手,浅析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重点分析影响湖北省体育旅游因素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北省体育旅游的策略:(1)加强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2)加强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3)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推动湖北体育旅游发展等,为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体育旅游 因素 策略
1、体育旅游的内涵
什么是体育旅游?目前,体育旅游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得知: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体育旅游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的体育旅游是指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达到使旅游者身心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与一般旅游相比,体育旅游具备的特征有:健康性、观赏性、文化性、专业性和参与性。从体育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体育旅游分为参与性和费参与性两大类型。本研究认为,体育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或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为目的而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地作暂时性逗留,并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总和。
2、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湖北省具备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几年来,湖北省体育旅游正在围绕长江、武当山、神农架等山水做文章,准备打造国内一些知名体育旅游品牌。目前,大三峡体育旅游圈正以宜昌为依托,以三峡大坝为核心,以长江为主轴,走向国际市场,其清江闯滩、神农溪、九畹溪、杨家溪等特色各异的漂流项目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武术与旅游的成功契合,不仅在国内诸多城市推出旅游产品,而且已经迈向世界,成为彰显中华民族气概的体育项目。作为“特色旅游”的武当武术旅游近年来在武术市场开发中也凸显出商业价值,在第五届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期间,接待中外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4960多万元。神龙架是一个充满了神奇与原始风味的旅游区域,目前具有原始森林穿越、野人训踪、高山滑雪、湿地观光、极限挑战等一批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并且已经初步彰显了品牌特色,吸引着海内外科考人员和大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体育旅游者。总体上来讲,湖北省具备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目前湖北省体育旅游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
3、影响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因素
3.1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旅游资源缺乏认识
目前,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意义认识非常浅薄,在国内的旅游类学术著作中很少谈及体育旅游类别,对体育旅游的专论非常少,对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缺乏深入和系统性。同样,各部门和地区对本区域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潜力、政策措施、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旅游企业对体育旅游业务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人们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迟缓,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景区中忽视体育类项目规划与布局。
3.2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合作
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有关体育旅游的概念来说清体育旅游到底是属于旅游产业,还是属于体育产业,或者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体。这样导致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思想上很难达到统一,有的甚至为了各自利益的分配而发生冲突;此外,由于中国法制化建设滞后,没有关于体育旅游经营的法规条例,这样使得湖北省各旅游景点在经营时无法可依,在经营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出现相互拆台现象。
3.3体育产业发展不同步
体育旅游的吸引物主要来自体育产业的内容,然而中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产业结构存在缺陷。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占70%以上(美国仅占30%),而体育服务业只占30%左右,结构严重不平衡。作为体育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之一的观赏娱乐业和竞技性体育产业所占份额太小,而且没有得到广泛推广,这也一直影响到体育旅游的市场化。我国的竞技体育由国家垄断经营,市场化不足。目前这种国内的体育产业发展不同步在湖北省也同样存在,甚至更加突出。
4、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4.1起步较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有待完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体育旅游业在体育部门和各大旅行社共同经营下快速发展。但由于体育旅游在我省起步较晚,且计划经济形成的那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已成为制约体育旅游业继续发展壮大和形成品牌瓶颈。主要表现为:体育旅游发展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划;各旅游景点存在各自为政、封锁市场,互相拆台现象时有发生;
各旅行社及大部分景区还在传统体育观念下运作,不注意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体育旅游没有专门研究,缺乏对体育与旅游结合的认识等问题。
4.2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依赖形象的传播。体育旅游促销是指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向体育旅游消费者对本国或本地区及其体育旅游产品的注意、兴趣,产生好感与信任,进而使其做出购买决策的行动。和,湖北省旅游局投入几百万元在中央电视台连续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这与湖北省整个庞大体育旅游市场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4.3缺乏专门的旅游人才
现代体育旅游对体育旅游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旅游导游的业务素质包括:一是具备水上救生员资格、野外活动指导资格、红十字紧急救护员资格、登山保护员资格,以确保旅游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二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三是具有进取、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以自身特点体现体育精神,展现体育魅力。体育旅游人才强调专业性,但进行体育旅游服务的人员往往缺乏体育旅游的专业知识,体育旅游市场也缺乏管理和运作人才,这也影响到对体育旅游市场的长远规划和管理。
5、湖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5.1加强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导游,这种专业人才不仅了解体育旅游资源,而且具有开发和投资体育旅游市场的能力,即熟悉体育旅游市场的运作。因此,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会有助于我省体育旅游市场的投资与发展。建议在我省一些体育院校开设有关体育旅游的专业。
5.2加强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
旅游资源的发挥,往往取决于宣传。应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交通工具等方式进行多渠道的全方位宣传,让人们更充分地认识了解湖北体育旅游项目,从而激发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动机。
5.3利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推动湖北体育旅游发展
湖北省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和经验。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加速城市建设、改建和修建各种体育设施,大力申请举办各种国内外体育赛事不但能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的眼球,而且能提高国民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提高将有助于大众体育热潮的掀起,从而促进体育旅游消费成为都市消费新时尚。
5.4对湖北体育旅游经营进行科学的时空策划
体育旅游经营的空间策划是指对于开发各项体育休闲项目所在地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体育旅游空间的.选择要尽量远离污染、喧哗的大都市,构建体育运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体育旅游经营的时间策划是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不同的季节要安排和提供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同时,要抓住时机,体育旅游很多业务多出现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期间,一旦错过或滞后,体育旅游市场随之消失。
5.5树立品牌、特色经营
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应强调民族特色,这种特色应该是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而且这种特色应与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体育旅游产品才会有市场。与此同时,体育旅游产品应善于创新,产品创新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亦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进。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规模。可将民族风情同民族传统体育结合起来,使体育旅游更具人文性和民族文化特征,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到体育旅游的队伍中来,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持久发展。
5.6联合促销战略
联合促销战略就是要求目的地体育旅游产品和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组合促销。这样既可以使不同旅游产品相互促进,增加旅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还可以满足游客的多目的性要求。
6、结论
湖北省体育旅游的前景是比较光明的,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很严峻的。发展体育旅游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齐心协力。合作交流最为关键,任何的战略政策都必须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下才能够顺利实施。政府必须要承担起责任,在政策上提供优惠,能够引进大量投资商,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为湖北省体育旅游的腾飞铺好路。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严琳。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政策[J]。体育科研,,5(28)。
[2]雷选沛,周家婷。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原则及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
[3]吴永芳。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4]韩鲁安,和平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海南发展全域旅游对海南省旅游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从旅游人才需求数量上将有更大规模的增长,从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上也将有更高要求。同时,海南全域旅游的发展给海南省旅游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面对机遇和挑战,海南必须制定相应的旅游教育发展对策。
一、政府总体协调全省旅游教育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在海南省旅游教育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协调作用,为旅游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一方面,全盘考虑全省的旅游教育发展,合理配置各方面资源,集中有限的资源建设重点旅游教育项目,同时兼顾各个非重点教育项目的建设,既要抓重点,又要照顾一般。把旅游教育作为全域旅游建设的基础建设环节,夯实基础才能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既要加强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又要注重熟练技术工人的培训,把培训贯穿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从学校培训到在岗培训,紧密衔接每个环节的教育培训,从理论和实践全方位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应加强职业教育,让旅游从业人员有机会再次走进课堂,及时“充电”接受继续教育。
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交流
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实践紧密相连。一旦脱离实践,就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在校的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每门课的讲授都应该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会旅游业各个不同部门的实际操作,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又能动手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填鸭式”的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与企业有一定的实际合作交流,但是仍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扩大交流的旅游企业种类,覆盖旅游业的各个相关行业,传统的“旅行社+酒店+景区”的实践交流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旅游市场多元化人才需求,旅游专业学生需要更广泛的接触各类旅游企业,例如会展业、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房地产等。在扩大交流企业种类的同时,应加深交流合作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旅游行业各类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加强校企交流合作可以使旅游专业学生更熟悉旅游行业的实际现状,让学生的学习“看得见,摸得着”,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旅游业实际运营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高等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学生在就业时也是必须从基层做起,熟悉旅游行业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合格的旅游行业管理者必备的素养。校企交流合作对于旅游人才培养的直接效应就是使旅游专业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理论和实践双重素质要求。
三、加强专项旅游教育,培养针对性强的“专型”旅游人才
海南提出了发展体育旅游、海洋旅游、健康疗养、会展旅游等多种专项旅游。这些专项旅游的开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的教育应该更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专型人才”,传统的“通才”教育将难以满足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的需求。
“专型”旅游人才是各种专项旅游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旅游人才培养时,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开设针对性较强的选修课供感兴趣的学生选修,例如游轮旅游课程、健康疗养课程、体育旅游课程等。
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和判断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趋势,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才培养。准确判断市场需求点,在课程设置上培养“专型”旅游人才,是海南全域旅游建设中旅游教育的必然趋势。
四、“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两种授课模式的结合运用
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较大,高校扩招,市场的大量需求,以及师资力量的欠缺等原因,使得小班讨论这种教学模式逐渐缺失。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这种“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被普遍采用。学生在课下通过大量阅读和思考,在小班讨论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这种小班讨论使旅游专业学生积极地思考旅游专业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思考旅游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旅游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对这种讨论形式的课程很感兴趣,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因此,这种小班教学方式应该在允许的条件下得到提倡,与大班授课结合运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但是这种“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控课堂讨论的节奏,对学生的发言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并且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小班讨论”这种授课形式要求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五、树立整体旅游教育观念,扩大旅游基础知识教育的覆盖面
海南发展全域旅游是一个整体性的策略,关系到海南省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在人才教育方面更应该有所体现,树立整体的旅游教育观念。
旅游基础知识的传授不应仅仅局限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在学校的课程开设中,把旅游基础课程作为一种普及型课程在相关专业中开设。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中,不论专业和年级,都应该把旅游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开设。开设课程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旅游基础知识,二是旅游德育教育。
以体育专业为例,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既懂体育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体育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旅游相关课程。由此可见,扩大旅游基础知识教育的覆盖面是全域旅游建设势在必行的举措。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
旅游专业的应用型特征,使得这门学科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院校中,对于“双师型”教师非常重视。旅游专业的教师应该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双师型”人才。旅游专业教师不仅是理论上的师者,还应该具备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才能透彻地理解旅游专业理论,在教授学生时才不至于沦为“泛泛而谈”的空洞理论灌输。
由于国内旅游学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旅游专业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专业教师较少,而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更少。高校在教师的培训上,应该更多地给旅游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平台,让教师深入旅游业经营的第一线,鼓励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只有拥有充分实践经验的旅游专业教师才能教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七、全域普及旅游基础教育,构建旅游道德体系
居民不是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的旁观者,而是整个旅游产业构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人。海南的旅游基础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变成一种终生普及型的教育。在海南省内开展全民的旅游基础知识普及,树立正确的旅游道德观念。
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旅游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学生步入社会前就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旅游职业道德,从学校抓起才能彻底杜绝我国旅游业中存在的不诚信现象,整体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全民旅游基础知识的普及,构建旅游道德体系,树立正确的旅游道德观念,才是全域旅游建设的长远之计。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旅游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体现出来的。旅游教育的贯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从事旅游教育的工作者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才能逐渐取得成效。伴随海南全域旅游的发展,海南旅游教育将迎来腾飞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丁雨莲,陆林.安徽省旅游教育发展特征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157-160.
[2]王艳平.高等旅游教育的国际化与属地化-对比中日旅游教育[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164-166.
[3]张慧霞.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战略构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9(1):19-21.
摘 要:海南岛的国际旅游建设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前提的,而可持续发展是以需求、公平以及和谐为价值目标的。本文通过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行分析,来看看海岸国际旅游岛的建成对海南的可持续发展上面有何优势,以及一些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岛;海南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有人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持续发展”被人解释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换句话来说就是在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应该要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以及开发大约已有两年了,一直在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走去,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将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战略方向遵循了我国中国海南省的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战略”。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方面
(一)有利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条件
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中,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以此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改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都是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目标。
对于海南省而言,旅游业是其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自身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原因在于:海南岛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气候,在发展旅游行业这一方面,海南岛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这是海南省在产业基础方向的优势。建立国际旅游岛,能够给可持续发展带来经济以及优化产业结构这两方面的优势。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在产业结构上的优势,那么经济条件上的优势有什么呢?其优势为: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之前,海南省原本自身所拥有的交通、酒店以及通讯等基本设施完善,在建设国际旅游岛时,需要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海南在经济上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省具有非常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这是对于其他省市来说所具有的最大的一个优势。自然环境的优势推动了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的推动了海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外,海南还拥有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良好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历史是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要将环境保护和开发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受益,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技术与体制机制的创新支持
众所周知,国际旅游岛是面向国际、面向全人类的建设。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旅游岛的时候,要注意适应国际化要求,符合国际化标准,同时要加强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对科技技术及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机制方面: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需要和国际全面接轨,建设符合国际水准的旅游管理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和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制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游客投诉机制和各个方面的安全机制。建立健全游客投诉机制是为了能够加强我们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而建立安全机制,首先是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其次也是为了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让大家对海南的印象更好。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在生态方面的机制及体系,毕竟生态环境才是海南旅游行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行业也发展不起来。我们需要加强对海南污染数的总控量,所有的污染物都需要达标才能排放。海南地理位置临海,给海南带来的环境效益也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们在享受海洋带给我们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海洋污染的监管,为其建立相对应的相关机制。我们只有完善法律,加强监管以及行政执法,才能确保生态安全。
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用科学的方法对海南旅游业方面进行创新无疑给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好处,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海南的环境治理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经行创新,而且科技的发展方法也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部分。
(四)基本生存保障的优势
对于海南而言,旅游业就是海南的支柱产业。而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就是:一、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动大部分人直接就业;二、旅游业所相连的其它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海南旅游业在这一方面也为海南带来了优势。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大量人群进行发展,还能够促进教育以及职业技能水平的发展。
除此之外,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还能够多方面的建设创造出高水平的旅游服务。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好的政府形象,更为完善的基本设施,需要提高我们对城市的环境管理水平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结束语
海南岛的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是有利于促进海南的可持续发展的,在海南的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以及扩大内需等方面也都是非常有利的。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只是我们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我们还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宁波.三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14-3615.
[2]刘朝霞.海南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 (6):54.
[3]宁清同.原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治探索——以海南原生态旅游资源为例[J].西部法学评论,2014,(3):24-31.
【海南体育旅游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海南旅游业发展06-11
海南旅游资源实习报告09-27
关于海南旅游文化的调查问卷10-19
海南发展银行战略发展10-07
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0-18
海南大学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合同书10-12
吉首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发展研究09-13
海南庆典贺信06-22
海南作文07-06
0715海南卷政治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