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村庄发展规划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村庄发展规划(精选8篇)

旅游村庄发展规划 篇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根据省、州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工作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农民为主体,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突出民族特色,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整合各种资源,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与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与“两违”清理、整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先期试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群众需要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村庄及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先期选择几个民族村寨做试点,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实施村庄整治工作。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整治工作从实际出发,根据村寨的资源优势、民族文化特色进行整治。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的原则。要不断加大村庄整治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和引导各界力量参与村庄整治,充分发挥农民在村庄整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群众真正拥有村庄整治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四是坚持资源整合,各部门资金统筹协调的原则。协调各部门资金,将村庄整治专项资金、农村危改资金、农村扶贫水利等资金,捆梆安排到需要整治的村庄中,以实现齐抓共管,资源共享。

三、主要目标

1.村庄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乡村风貌有较大改善。通过大力实施村庄整治示范工程建设,尽快建成一批村庄风貌靓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备齐全、寨容寨貌整洁、民族风情浓郁的旅游村寨。

三、公路沿线需整治的村庄

旅游公路沿线行政村共计XX个。分别为一下几条线路:

1、XXX,2、XXX、3、XXX,及每条线路沿线村XXXX。

四、村庄整治的内容

以实现“六化”(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路街亮化、村庄绿化、文体设施配套化)为主要工作内容,以行政村为单位,重点对我县旅游公路及厦榕高速公路两侧村寨开展村庄整治。其具体整治内容如下:

1、环境净化:通过全面清理道路、沟渠、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清除生活污染源;通过改水、改沟、改圈、改厕,建设三级化粪池及排污系统,全面推行水冲式厕所,确保每村建立一座无害化公厕;在寨内配备必要的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改变村寨脏乱差局面,实现村寨环境全面净化。

2、道路硬化:对村寨主干道、次干道、宅间道路、进户路进行硬化,结合当地风格和特色,铺装石板路或卵石路面,规范道路系统,实现户户相连,户路相通。

3、房屋美化:通过拆旧、改造、新建、修缮等方式,对寨内民居进行整治。拆旧是指拆除占道违章建筑或占防火道建筑物;改造是指对危旧房屋进行加固和整治,重点对房屋瓦面、门窗、墙面进行整治;新建是指对需要疏散和搬迁的民居,选择适当地点进行房屋新建;修缮是指对具有文化保存价值的古民居、古祠堂按文物保护方式进行修缮。通过整治达到建筑规范整洁,合谐统一。

4、路街亮化:在村寨主干道及公共场所安装路灯,进行村庄夜景灯光整治,规范电路管理。

5、村庄绿化:对村寨进行庭院绿化、路旁、村旁、屋旁、河旁进行绿化,配套建设村内小花园或小花圃,确保每村至少有一个农民休闲场所。

6、文体设施配套化:加强文体场所建设,做到中心村至少有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一个学习培训室、一个宣传公告长廊、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通俗易懂文化墙、一个合作医疗所。

五、村庄整治工作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层层建立工作领导小组。

一是建立县级班子联系督查制度,明确四位县级领导分片区负责督查乡镇村庄整治工作。二是成立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常务副县长XXX同志任组长,县人大副主任XXX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县级各职能部门及各乡镇。三是各乡镇要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村庄整治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并安排一名党政班子副职专抓此项工作。四是各行政村村级班子要成立工作小组,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组织村民开展村庄整治工作。

(二)健全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

各镇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多元融资的角度拓宽思路,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政府补助一点、各项目资金整合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农民群众投资投劳一点、挂点单位和干部帮扶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解决村庄整治的投入问题。各镇要把各渠道的资金、物质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切实搞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三)各部门明确职责

1、县级责任领导

县级督查领导对责任范围内乡镇的村庄整治工作进行督查。

2、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统筹全面工作。包括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实施计划、组织审查各乡(镇)工作方案和预算经费;协调相关单位、部门对项目进行立项申报;搜集、填报各类统计数据,发布工作信息;将村庄整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对各乡(镇)村庄整治工作进行督促、考核。

4、县级各支持部门

具体负责村庄整治工作资金筹措、项目的立项申报、村庄整治的实施、监督等工作。

5、各乡(镇)人民政府

负责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包括村实施方案制定、规划公示、宣传动员和发动群众、组织实施、资金使用拨付、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督、工程量核实和参与工程竣工验收。

6、县住建局 联系和安排各村庄地形图测量、规划编制、规划评审、技术业务指导和培训。

(四)先抓试点,再全面铺开的工作措施

先期以XXX为工作试点,由县住建局负责编制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制定规范的整治内容和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整治,打造成村庄整治的样板村寨,总结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再全面铺开公路沿线的村庄整治工作。

六、资金筹措方式

一是争取村庄整治专项资金对公路沿线村庄进行整治改造。二是争取2012集中危改资金实施整村推进,集中危改资金对公路沿线重要村庄建筑物进行统一整治。三是筹统县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加大公路沿线村庄道路、给排水管网、垃圾池等基础及环卫设施的建设投入,彻底改善村容寨貌。四是争取农业部门的扶贫资金向公路沿村庄倾斜,改善农生活环境。五是争取水利部门资金,改善村寨人畜饮水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六是争取文化及医疗卫生部门的资金加大村寨文化娱乐场所及医疗卫生室的建设,保障农民生活需要。七是整合责任单位帮扶资金,加大村寨基础设施建设。

七、工作计划 1、2011年8月1日—9月30日,制定《旅游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县政府审批,各乡镇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形成良好氛围。2、2011年10月1日—12月31日,完成各村地形图测量、及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各乡镇制定本辖区内各村村庄整治具本实施方案,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并拟定具体工作内容及工程预算,报县村庄整治领导小组审批。3、2012年元月1日—2012年5月31日,各乡镇、村全面实施村庄整治工作。4、2012年6月1日—6月30日对各乡镇村庄整治工作进行中期评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5、2012年7月1日—9月30日,各乡镇整改落实阶段。6、2012年10月1日—11月30日,对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附:

1、关于成立旅游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2、2011年XX县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工作责任分解表

旅游村庄发展规划 篇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标志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对新时期下的村庄规划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村庄的规划要对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起促进作用,对乡村的“活化”与“复兴”起推动作用,还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期下,将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村庄规划和建设好,直接关系到此类村庄的产业布局与未来发展,更是提高村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非农就业极为关键的因素。

2.文化旅游型的村庄规划

2.1文化旅游型村庄的基本特征

与普通村庄相区别的文化旅游型村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拥有独特历史文化资源的村庄,这种文化资源体现在建筑、技艺、民俗和信仰等多个方面。这类村庄保存了其传统的文化基因,有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物质基础和现实需求。例如贵州省江口县的云舍村(土家族文化)、四川省茂县的牟托寨(羌族文化)等都是典型的文化旅游型村庄。

2.2文化旅游型村庄规划的编制思路

村庄规划的用途和受众与城市规划非常不同,机械化地以城市规划的思维和方法编制村庄规划,不仅不能切实的解决村民的需要,也会偏离村庄实际的发展轨道。如果对村庄的规划思维仅局限在改善物质层面而不去了解村民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就会使最终的规划成果远离最初的规划愿景。

文化旅游型村庄的规划在编制思路上,应该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维续文化”“环境宜人”“设施齐备”等六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分析,在全盘统筹这六方面的因素之后,做出一个接地气、能落实、有成效的村庄规划(图1)。

(1)因地制宜。每个村庄在区位交通、环境地貌、社会文化、经济产业、空间结构、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要以此为基础思考村庄的现实情况,分析村庄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切实勾画村庄蓝图。

(2)以人为本。编制和实施规划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村民生活得好,不论是规划师还是政府都难以衡量这个“好”。“好”与“不好”的界定,村民是最具权威的发言人。因此,规划在编制时最先要去考虑的就是村民的想法,要认真倾听村民的诉求,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解决办法,进而与村民进行讨论,交换意见,最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共识。

(3)安居乐业。如何在保留村庄现有建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危旧房进行改造和重建,协调村庄整体的建筑风貌并让村民满意等问题是“安居”的关键;如何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产业联动,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居住和就业也是规划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依据。

(4)维续文化。作为拥有独特文化资源的村庄,如何维护和延续村庄的传统文化极为重要,不能为了片面迎合旅游市场,丢失或者牺牲地域传统文化,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乡魂乡愁的精神寄托。

(5)环境宜人。与城市相比,乡村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相对较低的地区,人们向往乡村田园也是因为在乡村能够亲近自然。保护和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为村民提供了宜居的环境,也使游客在精神上得到文化充实的同时,身心也得到自然的放松。

(6)设施齐备。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庄规划中与政府投入极为密切的部分,也是新时期下国家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合理规划和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和布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资金,避免政府投资被浪费,减少项目建成落实后长期维护的经济负担。

3.案例解读

3.1村庄现状分析

红堡子社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境内,是临潭县流顺乡的一个自然村,在行政管辖上是以社为单位作为流顺乡上寨村的一部分。红堡子社共175户698人,以汉族为主,藏族约占20%。村内较好地保存有一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的军事防卫建筑——红堡子。因地制宜地从区位交通、环境地貌、社会文化、2.|区位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经济产业、空间结构、人力资源等六个方面对红堡子社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表1)。

在系统性地对红堡子社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之后,与村民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不论是村庄产业还是村庄建设的问题上,认真聆听村民意见,在以不违反规划相关法规内容的基础上,遵循村民自身诉求,最终与村民达成了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源点,形成对村庄进行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共识。

3.2规划编制思路

3.2.1村庄产业规划

(1)开发红堡子乡村文化旅游

在以文化保护为第一原则的基础上,由乡村精英带领其余村民投入资金、人力及物力,开发和建设“红堡子古城游览”“红堡子历史和文化展览馆”“洮州古法榨油坊参观”以及“藏汉结合的农家乐”这四个招牌式文化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县、市的游客来红堡子社进行乡村文化游。首先带领游客参观红堡子古堡,可登城楼远眺,也可入堡内漫步,以此领略明代戍边军事设施遗风。其次,参观红堡子历史和文化展览馆,浏览明太祖朱元璋留给红堡子始建者和初代守卫刘顺的圣旨原件,与刘顺的直系后代进行交流,了解真实的红堡子历史;聆听青苗会会首讲述“龙神信仰”文化,感受纯正的红堡子文化;接着,带领游客参观洮州古法榨油坊,观看传统榨油过程,更可以购买刚榨出的新鲜油品。最后,游客可以在藏汉结合的农家乐里享受藏包、当归羊汤等特色的美食。

(2)发展生态观光体验农业

在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附带发展生态观光体验农业,提升农业多样性,改变红堡子社原有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种植大片油菜花田,使游客在进行文化游的同时感受到唯美的田园风光,还能为村内的古法榨油坊提供新鲜的菜籽作为原材料。以游客来到乡村想要获得务农体验为出发点,开发时令农产品采摘项目,采摘的蔬菜和瓜果可以直接交给农家乐的后厨做成新鲜菜品,也可买下带回家中。除此之外,由于免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村民可以用比市场价低,但是比收购价高的价格将本地特产的当归、柴胡等中药材卖给有需要的游客。

(3)产业联动后的利益共享

以乡村文化旅游结合观光体验农业,实现一产和三产的产业联动后,势必会出现利益分配的问题。游客前来旅游,主要的经济消费点集中在农家乐和涉农产品采购这两个方面。开办农家乐和涉农产品销售的村民获利最丰,但这并非他们自己的功劳。游客能够前来旅游并拉动村庄经济,得益于每一个出力的村民,所以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应该由村民自己在内部进行协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按劳分配的利益分配体系,实现村庄的共同富裕(图5)。

3.2.2村庄建设规划

(1)基础设施建设

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以村内的道路交通、给排水设施、电力电讯网络、供热系统、环卫设施以及综合防灾能力等六个方面为着力点,对村庄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建设(表2)。

(2)空间功能结构规划

以流顺沟为天然分界线,将红堡子社划分为东、西两个大的片区。西部片区由两个居住组团、围绕红堡子古城建立的文物保护区、南部的农产品加工区和公共活动空间组成;东部片区由两个农业区和一个居住组团组成。东、西两片外加流顺沟,在空间上共同拼合出村庄的功能组织结构。

(3)文物保护规划

由于红堡子古城在2011年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依照文保的要求划定了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以红堡子四周城墙外扩20米划定保护红线。保留堡内的八户民居,但是需要对影响古城传统风貌的建筑元素进行改造。对位于红堡子城墙外、文物保护范围内的五处民居进行异地安置,安置地点为流顺沟以西片区的居住组团内。

(4)景观风貌规划

以红堡子古城作为村内的最高建筑和核心建筑,其余建筑高度不得超过8米,与东、西两山以及流顺沟等一同构造出和谐的天际控制线。统一村庄整体建筑风貌,延续村庄原有藏汉结合式的建筑文化基因。对建筑质量差的民居进行拆迁重建,尊重村民意见,可异地安置于流顺沟以北的居住组团内,也可在原址重建。对建筑风貌差的房屋进行风貌改造。提升以打谷场为主的村内公共空间品质,硬化场地路面,布置休闲活动设施。保护村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维续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

4.总结

新时期下文化旅游型村庄在规划编制的思路上,应该从区位条件、环境地貌、社会文化、经济产业、空间结构、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对村庄现状进行分析。以尊重村民合理诉求为基础,与村民协商并达成广泛共识。依托该村现有文化资源,结合政府对农村工作的着力方向,尤其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方位地对村庄进行规划和建设。构建合理的村庄产业结构,使旅游业与农业高度融合,形成产业联动,激活村庄经济发展,增加村民经济收入。保护和维续村庄文化资源,统一和协调村庄建筑风貌,保护村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切实打造新时期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型村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9—43.

[2]谢霏雾,吴蓉,李志刚“十三五”时期乡村规划的发展与变革[J],规划师,2016(1):24—28

[3]梅耀林,许珊珊,杨浩.实用性乡村规划的编制与实践[J].规划师.2016(1):119—125.

[4]陶涛.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4.

旅游村庄发展规划 篇3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建设生态型的新型村庄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于发展乡村经济,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村庄建设的关系出发,着力探讨了当前生态旅游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此出发总结了一些生态旅游村庄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建设,村庄规划,旅游规划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多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不再是传统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聚居地,农村人口也在逐渐减少。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村庄规划建设也开始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村庄规划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正式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方针。同时,它也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总目标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短短的20字,明确描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观形象和内在要求,勾勒出了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图景。其中的“村容整洁”这一要求,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也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新农村不应只局限于风貌整治、改善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等层面上,还应当从深层次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实力。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乡村旅游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的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还能给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足的后劲。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中,本身就蕴含了建设生态村庄的内涵。生态村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生态村庄规划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规划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村庄规划与建设没有得到政府及时地关注和重视。导致现有的村庄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同时也缺少相应有效的村庄规划建设理论的指导。跟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代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理论的指导,村庄整体布局混乱,建设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建国以来,我国的城乡规划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状况,乡村规划和建设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最终导致村庄建设杂乱无序、形式单一、缺乏特色等特点。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户居住点散乱分布,房屋建设朝向、排列等迥异,总体格局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也缺少美感;第二,新建民居大量向公路边和村庄外围建设,导致原有村庄人口稀少,加之村民私自圈占土地、搭建院墙,大肆侵占大量农田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第二,基础设施匮乏,环境卫生条件差。由于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村庄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常常会出现严重的漏洞。村庄中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建设和维护以及垃圾管理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如村庄道路常会有路面过窄、硬化程度低等问题,长期失修不仅影响交通,还会导致影响环境卫生问题。又如缺少排水管,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农村中原有的“脏、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第三,基层管理队伍素质不高,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由于基层管理队伍本身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有限,对于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缺少全面正确的认识。一部分地方官员只重视眼前利益,没有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一味追求政绩,建设了较多的“形象工程”,一定程度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中央财政补贴的有限,村庄建设中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在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常常会碰见许多的建设难题。单靠农民自己拿出钱来修路、搞建设,会违背农民的意愿,若是把村庄建设推向市场又缺少相应的投资者。地方政府十分支持生态旅游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但是由于自身的财政实力和科技能力的有限,提供的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却很少。

第四,旅游景点开放低端,缺少特色。大部分的村庄景点开发中都存在着低端开发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许多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常常会模仿别处的景点,缺少对景点建设的深层次开发。由于缺乏指导,村民们为了各自利益也常常会进行景点或项目的重复建设,最终导致“窝里斗”的现象。村庄规划过程中,为了赶工完成建设项目,往往会导致忽视地方特色开发旅游项目,这样一来就导致旅游项目开发缺乏特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三、生态旅游村庄建设的主要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由于农村地区本身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其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建设任务。要真正贯彻执行党中央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指示和要求,建设起新型的生态旅游乡村,就必须首先解决影响当前建设的各项问题。新型生态旅游村庄建设必须要做到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生态合理等要求,从根本上改变理论指导不足,资源浪费,基础设施匮乏,旅游项目开发重复浪费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加强科研指导,提供村庄规划建设理论和技术支持。国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设计图样”。村庄规划要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手打造出地方和农村的特色。规划建设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突出协调发展的要求,防止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保护环境。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时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国家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若干建议。其中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并分别从饮水安全工程、能源技术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和公路建设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方法。

(三)、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支持力度。要加强对地方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其对规划建设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其生态保护的意识。地方政府不仅应当合理使用国家的支农建设资金,提高其使用的效益。同时也应当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资金使用问题上,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同时要做到减少资金浪费现象。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还应建立起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带动农民自身建设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生态型乡村旅游建设,体现地方特色。生态型村庄建设时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乡村旅游产业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人群就是城市居民,来乡村旅游的目的就是要暂时逃避城市生活的紧张快捷节奏,离开喧闹拥挤、空气污浊的生活环境,回归大自然,体会乡村自然风光和享受田园风情。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关注游客的需求,从市场需求上开发景点。同时,乡村景点还是乡村文化的载体,要体现出地方特色就必须在深层次的文化传统中挖掘潜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现代人的一种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

参考文献:

[1] 王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村庄规划问题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2] 姜秀娟.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村庄规划研究[D].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姚茂华. 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 张梅. 广西生态旅游休闲型城镇建设规划研究[D].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村庄规划调查资料 篇4

一、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村庄地形图(要求电子版,比例1:1000)。

二、区域发展条件资料

1、乡镇域规划:乡域范围内村镇的等级层次、规模大小、功能及性质、村庄分布、对外交通与村镇间的道路系统、电力电信等公用设施,主要村镇企业生产基地的位置、用地范围,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以及防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安排。

2、农业区划:对家业的生产发展条件、发展方向和途径以及技术改革主要措施。

3、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计划:如文教卫生、商业服务、道路交通、工农业生产等各行业的发展计划。

4、包括村域内及附近区域的矿藏资源的种类、储量、开采及运输条件,以及农林牧副渔的一般情况。

5、周围村庄的影响因素:了解规划的村庄及其周围村庄、乡村有哪些与本村有密切的联系,影响的因素无论是有利还是不利的都要收集到。

6、对外交通联系:村域境内的公路技术等级、客货运量及其特点、公路走向、长途汽车站点的布局及其与村庄的联系。同周围的村镇联系是否方便,有无开辟公路新线的设想。

三、村庄基本情况

1、村庄位置、行政区划、自然条件、气象资料、水文资料(降水量、洪水、地下水、流量)、地质条件、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古建筑、近现代建筑、民俗传说等)。

2、村庄人口数量及近10年人口变化情况(近10年人口资料,包括人口数、非农人口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等),就业安置情况,教育情况,劳动力情况。见下表:

人口现状

年龄构成3、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情况),人均年收入,村集体企业,出租土地厂房,村民福利(儿童、老人、五保户等)等情况。

4、村庄土地利用:耕地、林地、养殖用地、荒山、荒地、未利用土地及水域等所占面积和比例,重点了解耕地中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所占的面积和比例。

村庄居住建筑:住宅的等级、层数、建筑面积、给排水情况及住宅基本情况和主要附属建筑;居住面积和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及宅基地面积的数量。;历年修建数量、近期和远期计划修建的数量。

村民住房形式、占地面积、每户建筑面积、层数要求等,建设施工方式情况,建设成本(含室内装修、家电设备等,要分项说明)。

5、道路市政:现状道路情况、桥梁等,运输形式:机动车、农用车普及情况,停车管理,饮用水达标,黑水(厕所冲水)、灰水(洗漱污水)和雨水的收集处理,供电,电信,网络,有线电视,采暖方式,燃料来源,垃圾收集处理等情况。

6、公共配套:村委会、中小学、小学、托幼、卫生所、商业设施,文化站,阅览室,敬老院,公共活动场所,公园,健身场地,公共厕所,公共浴室等情况。

7、村工业及农业生产服务设施

村工业的现状以及近期发展计划和远期发展的设想,其中包括工业业产品和产量,职工人数、工帮面积、建筑面积、用水量、用量量、运输量、运输方式、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污染程度以及综合治理情况等。

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种类、产量、产品、职工人数、场地面积、原料来源、产品销售和运输方式。

农业服务设施:有关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现状情况和发展资料。

三、规划资料:县城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已做的村庄规划,其他相关专项规划。

四、各级部门、领导对本次规划的设想和意见。

五、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就村庄规划出台的有关方针、政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篇5

建村[2013]18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委、天津市建交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导各地结合农村实际提高村庄整治水平,我部编制了《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你们。请组织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2月17日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高村庄整治规划编制质量,根据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庄整治规划是村庄规划广泛应用的重要类型之一,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 村庄整治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在村庄内予以公示,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经批准的村庄整治规划应在村庄内予以公布。

第五条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规划编制资质,编制人员应熟悉农村情况。[1]

第二章 编制要求

第六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任务。

第七条 尊重现有格局。在村庄现有布局和格局基础上,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保持乡村特色,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便村民生产,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

第八条 注重深入调查。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准确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

第九条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和村庄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第十条 保障村民参与。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规划调研、编制等各个环节充分征询村民意见,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规划成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避免大包大揽。[1]

第三章 编制内容

第十一条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要按依次推进、分步实施的整治要求,因地制宜确定规划内容和深度,首先保障村庄安全和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和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按照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要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第十二条 在保障村庄安全和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方面,可根据村庄实际重点规划以下内容:

(一)村庄安全防灾整治:分析村庄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排除隐患的目标、阶段和工程措施,明确防护要求,划定防护范围;提出预防各类灾害的措施和建设要求,划定洪水淹没范围、山体滑坡等灾害影响区域;明确村庄内避灾疏散通道和场地的设置位置、范围,并提出建设要求;划定消防通道,明确消防水源位置、容量;建立灾害应急反应机制。

(二)农房改造:提出既有农房、庭院整治方案和功能完善措施;提出危旧房抗震加固方案;提出村民自建房屋的风格、色彩、高度控制等设计指引。

(三)生活给水设施整治:合理确定给水方式、供水规模,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划定水源保护范围;确定输配水管道敷设方式、走向、管径等。

(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提出现有道路设施的整治改造措施;确定村内道路的选线、断面形式、路面宽度和材质、坡度、边坡护坡形式;确定道路及地块的竖向标高;提出停车方案及整治措施;确定道路照明方式、杆线架设位置;确定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位置;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

第十三条 在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和配套设施方面,可根据村庄实际重点规划以下内容:

(一)环境卫生整治: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引导分类利用,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实现就地减量;对露天粪坑、杂物乱堆、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提出整治要求和利用措施;确定秸秆等杂物、农机具堆放区域;提出畜禽养殖的废渣、污水治理方案;提出村内闲散荒废地以及现有坑塘水体的整治利用措施,明确牲口房等农用附属设施用房建设要求。

(二)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确定雨污排放和污水治理方式,提出雨水导排系统清理、疏通、完善的措施;提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整治、建设方案,提出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位置、规模及建议;确定各类排水管线、沟渠的走向,确定管径、沟渠横断面尺寸等工程建设要求;雨污合流的村庄应确定截流井位置、污水截流管(渠)走向及其尺寸。年均降雨量少于600毫米的地区可考虑雨污合流系统。

(三)厕所整治:按照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提出户厕及公共厕所整治方案和配建标准;确定卫生厕所的类型、建造和卫生管理要求。

(四)电杆线路整治:提出现状电力电信杆线整治方案;提出新增电力电信杆线的走向及线路布设方式。

(五)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合理确定村委会、幼儿园、小学、卫生站、敬老院、文体活动场所和宗教殡葬等设施的类型、位置、规模、布局形式;确定小卖部、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规模。

(六)村庄节能改造:确定村庄炊事、供暖、照明、生活热水等方面的清洁能源种类;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提出房屋节能措施和改造方案;缺水地区村庄应明确节水措施。

第十四条 在提升村庄风貌方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一)村庄风貌整治:挖掘传统民居地方特色,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措施;确定沟渠水塘、壕沟寨墙、堤坝桥涵、石阶铺地、码头驳岸等的整治方案;确定本地绿化植物种类;划定绿地范围;提出村口、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整治方案。防止照搬大广场、大草坪等城市建设方式。

(二)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提出村庄历史文化、乡土特色和景观风貌保护方案;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区;确定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防止拆旧建新、嫁接杜撰。

第十五条 根据需要可提出农村生产性设施和环境的整治要求和措施。第十六条 编制村庄整治项目库,明确项目规模、建设要求和建设时序。

第十七条 建立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鼓励规划编制单位与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重整治建设、轻运营维护管理。[1]

第四章 编制成果

第十八条 村庄整治规划成果应满足易懂、易用的基本要求,具有前瞻性、可实施性,能切实指导村庄建设整治,具体形式和内容可结合地方村庄整治工作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整。

第十九条 村庄整治规划成果原则上应达到“一图二表一书”的要求。第二十条 “一图”主要包括:

(一)整治规划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1000)村庄用地布局方面:明确村庄内各类用地规划范围。

安全防灾方面:标明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范围、防护范围、防护要求;河流水体防洪范围;村内避灾疏散道路走向、避灾疏散场地的范围。

给水工程方面:标明给水水源位置、应急备用水源位置、保护范围;给水设施规模、用地范围;给水管线走向、管径、主要控制标高;提供给水工程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

道路整治方面:标明各类道路红线或路面位置、横断面形式、交叉点坐标及标高;路灯及其架设方式;停车场地的位置和范围。

环境卫生方面:标明环卫设施(垃圾收集点、转运场、公共厕所等)、集中畜禽饲养场、沼气池等的位置、规模、用地范围;提供环卫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

排水工程方面:标明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用地范围;排水管(渠)走向、尺寸和主要控制标高;截流井位置、标高。标明水面、坑塘及排水沟渠位置、宽度、主要控制标高;提供排水设施建设工程示意图。电杆线路整治方面:标明电力、电信线路的走向;电力电信设施的用地范围。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标明公共活动场所的范围;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用地范围。绿化景观方面:标明主要街巷、村口、水体及公共活动空间等重要节点的整治范围;提供重要节点整治示意图、绿化配置示意图、地面铺装方式示意图、水体生态护坡、硬质驳岸等的整治示意图。

文化保护方面:标明重点保护的民房、祠堂、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的位置和四至;划定保护区的范围;提供保护要求示意图。

主要整治项目分布图:标明整治项目的名称、位置。

村域设施整治方面:标明村域各生产性服务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的位置、类型、规模和整治措施。

第二十一条 “二表”主要包括:

(一)主要指标表:包括村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户数、各类用地指标。

(二)整治项目表:包括整治项目的名称、内容、规模、建设要求、经费概算、总投资量以及实施进度计划等。

第二十二条 “一书”是指规划说明书,内容包括:村庄现状及问题分析,附现状图,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1000;整治项目内容和整治措施说明;工程量及投资估算;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以及有关政策建议等。[1]

第五章 附 则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篇6

一、总体要求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力争到xxx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二、工作任务

(一)做好村庄分类。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在xxxx年底前,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类分类要求(详见附件x),基本完成村庄分类工作。村庄分类要注意征求村民意见,村庄分类结果要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xx日,搬迁撤并类村庄需经村民会议同意。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发改委)

(二)优化村庄布局。在组织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全面分析村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状况、传统历史、人文底蕴及群众意愿,以已编制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基础,强化村庄布点专题研究,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到xxx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发改委、各镇人民政府)

(三)开展规划评估。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在xxxx年xx月底前,根据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自行分批(或分镇)对已批准正在实施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评估结论。经评估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村庄规划;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要求重新编制村庄规划。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住建局、各镇人民政府)

(四)实现应编尽编。根据村庄规划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实际需要,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对于没有编制过村土地利用规划、美好乡村规划等规划,或经评估不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但是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力争xxxx年底前做到应编尽编。暂时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要编制详细规划,不再编制村庄规划;对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紧邻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编制村庄规划,或者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镇建设用地统一编制详细规划;对正在编制的美丽乡村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应当按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五)用好现有村庄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前,已经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规划的村庄,规划用地布局安排与生态红线及现行的`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冲突的,可将其与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共同作为村庄建设、整治的管理依据;没有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规划的村庄,可以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总体规划、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作为村庄建设、整治的管理依据,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

(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六)用好机动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的未落地的机动建设用地规模,可以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镇政府可向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提出使用机动建设用地规模申请,并按规定修改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落实机动建设用地规模、明确规划用地性质,更新规划数据库。使用机动建设用地规模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

(七)优化调整用地布局。允许在不改变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情况下,优化调整村庄各类用地布局,更新规划数据库。实施“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要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xxxx〕x号)“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要求,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经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由县政府按照法定程序调整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并按照调整后的规划组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由县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然资源厅同意,报自然资源部调整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进度安排

1、xxxx年xx月,基本完成村庄分类工作,村庄分类需征求村民意见,分类结果要进行公示,搬迁撤并类村庄需经村民会议同意。

2、xxxx年x月—xxxx年x月,完成规划评估,对全县正在实施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综合评估,形成评估结论。根据评估结论,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的,不再另行编制村庄规划;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报批;不符合要求的,按照要求重新编制村庄规划。

3、xxxx年x月—xxxx年底,对于没有编制过村土地利用规划、美好乡村规划等规划,或经评估不符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但是有条件和有需求的村庄,力争xxxx年底前做好应编尽编。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督导。镇政府履行好村庄规划编制主体责任,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基础数据和资料提供等工作,各相关部门联动配合。村庄规划工作已纳入市对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要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序进度要求扎实推进(xx县村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x)。

(二)加强村庄规划队伍建设。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要积极争取支持,探索建立驻村、驻镇规划师制度,充实镇规划专业管理人员,壮大乡村规划管理队伍力量。加强对基层规划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水平。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延伸规划编制单位服务链条,将规划内容宣传辅导、定期到乡村跟踪指导村庄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服务要求。

(三)加强经费和技术保障。规划编制经费预算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村庄规划工作经费。选择高水平的技术团队,承担规划评估及规划编制有关工作,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和《x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具有城乡规划或土地规划乙级及以上资质承担我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四)定期报送工作进展。从xxxx年xx月开始,各镇在每月x日前,报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进展情况表和村庄分类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x、附件x),每季度第二个月x日前报送村庄规划开展情况的报告,报县自然资源规划局。

旅游村庄发展规划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取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病也日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加快我国城乡进程, 将国家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村庄, 缩小村庄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真正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经济城乡一体化是当今国家的发展战略, 也是解决民生问题, 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1]。

要想将村庄的建设与规划做好, 就一定要结合实际, 对当前农村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对症下药。本文探讨了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实现村庄与城市经济的衔接的办法。具体措施有:村容村貌的整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注意村民的文化思想建设, 不断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对村民进行民主化管理让村民过的幸福;同时这些措施与村庄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 真正提高农村生产力实现村庄与城市的有机结合。

1 广西村庄的现状

广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广西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广西村庄独特的发展状况, 村庄分布零散交通不便。虽然广西的村庄有极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但由于独特的环境, 造成了村落的分布散乱, 经济发展缓慢, 资源得不到开发, 城市化进程缓慢[3]。

1.1 村庄环境脏, 村容村貌差

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广西散落村庄住宅多以砖混结构为主, 还有部分土肧结构, 这就造成了村容的不整。由于村内交通不便造成了很多生活垃圾无法快速统一处理, 垃圾堆放使得村庄环境脏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各种工地施工建设没有统一规划, 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没有明确的界限, 缺少公共绿化。村内没有统一的道路规划, 而且路以土路为主, 不卫生也不整洁。环卫建设差造成生活垃圾污水不能及时处理, 牲口多为放养, 使村庄环境乱上加乱。

1.2 村庄规模小, 分布散乱

由于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原因, 造成了广西村庄规模小、分布散乱的特点。由于广西还是一个一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省份, 这就更加使得村庄的分布的不集中性。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村庄, 土地资源分布零散是村落分布散乱的主要原因。在山区交通不便, 本身就不丰富的土地资源被分割成一块一块, 这也就造就了村落规模小。综合这些原因, 在广西村庄中进行资源整合变得异常艰难。

1.3 村庄建设布局混乱, 建筑密度不合理

广西的村庄建筑没有统一的规划。村庄的建筑是集收纳与居住一体的特殊建筑, 在建筑过程中, 建筑主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房屋进行规划。这就造成了村庄的居民建筑难以统一规划, 使得村庄房屋参差不齐、布局杂乱, 这是当今大多数农村改造的难题。再加上如今村民的盖房热情正高, 使得统一的管理规划变得更加艰难, 村民住房的大量承建也造成了原本不大的村庄变得异常拥挤。

1.4 基础设施简陋, 底子薄

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向是农村改造的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与现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在村庄, 传统落后生产方式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得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落后或者是发展停滞状态。在广西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要想加快广西村庄城市化进程, 加快广西传统农业的转型, 就要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 广西新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村规划中有很多现实化问题, 管理层面的协调不利, 造成建设改造工程缓慢。缺少相应的人才, 使得城村建设走了很多弯路, 建设效率低下, 同样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1 村庄规划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补, 缺乏整体规划

当前大的发展趋势是城乡一体化, 为了加快城乡化进程很多地方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这样确实加快建设速度, 但这只是表面实行。村庄本身的基础设施就比较薄弱, 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毫无疑问无法带动村庄真正实现城市化。这种缺乏长远眼光的做法是靠不住的。这就像是盖楼, 基础没有打好建筑是不牢固的, 也是永远建不高的。总的来说就是缺少整体的规划思想, 一味追求速度, 这样只能给未来的城镇发展带来麻烦。

2.2 村庄规划与土地规划脱节

对于广西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农业的省份来说, 土地真的十分珍贵。如果在经济还未完全转型的阶段, 土地规划没有做好, 那么将使城乡化进程发展变得异常缓慢。在当前阶段没有处理好土地规划问题就相当于没有处理好经济问题。没有经济作为支撑, 一切建设与发展都是一句空话。村庄规划只有与土地规划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将城镇建设实打实地做好。

2.3 村庄道路规划体系不健全, 道路管理不足

有句话说的好, 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道路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建设是多么重要, 道路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广西复杂的地形造成了广西道路体系先天不足, 这样就给广西的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村庄的道路体系不健全就好像管道的阻塞, 物质交换效率低下就造成建设的效率低下。所以对于村庄的建设改造应该从村庄道路规划抓起, 道路修得好就能高效地进行接下来的基础建设。而对于道路管理, 这是一门系统性的科学, 要想真正进行道路管理需要人才的支撑。道路的管理实际上与道路的规划施工同等重要, 所以在村庄道路建设和管理问题上有一体化的设计才是最完美的。

3 广西农村规划与建设的改进措施

从总体上说, 当前广西的经济依托是农业, 所以要进行农村建设和改造不能以牺牲农业经济为代价, 或者说将农业改造放在第一位, 优先进行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以保证经济, 为后续城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2]。

3.1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整体规划

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同。在农村大部分活动与生产密切相关, 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就要求结合他们的生产实际。而他们的房子同样要采用利于生活生产的设计方式, 所以对于乡镇房屋的改造要结合乡村的生活实际, 不能一味照搬城市的规划模式。此外农村的建设还要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 不夸张的说民俗才是一个村庄文化的根本, 能否将民俗融入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 才是新农村建设能否走得坚实的重点。

3.2 注重结合当地农民的生产方式

不同的地区生产方式不同, 而迎合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才能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转型, 同样也能获得相对好的群众基础, 这样更有利于未来的城镇化建设。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第三产业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服务业是未来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动力, 所以要从基础服务业做起, 先解决农民的农业生产问题。也就是说服务业可以从服务村民的基本生产做起, 不仅可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还能加快村庄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此外结合当地农业的发展实际, 进行相应的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风俗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进行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管理, 积极加强法制建设。

3.3 加强道路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道路建设是一个地区是否能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道路规划在整个城乡规划中应该优先进行。道路建设对于村庄来说是一项战略性发展决策, 能不能走好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未来其他方面建设是否可以走好。

道路是一个系统, 所以道路的规划一定要做到协调统一。道路建设要有很好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发挥道路对于乡村建设的作用。如果一个系统没有整体化的规划, 根本无法发挥道路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所以要真正了解当前村落各地的状况, 结合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整体性规划。并且道路的建设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 因地制宜地制定计划。

3.4 保障农村建设的资金注入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转型、地区经济转型等都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保障。作为一个农业作为经济支撑的地区, 如何在不伤害农业经济或者说是发展农业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村庄的建设变得非常重要。最好的发展方式是经济转型与地区建设同步进行, 这样就可以保障自己养活自己。此外政府要实行一整套高效的监管机制, 保障资金流动的畅通。

除此之外, 积极地吸引外商投资, 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经济转型重要途径。

4 结语

广西的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要结合当地发展的现状, 整合自身资源做出积极的调整布局。要有整体思路和长远的眼光, 多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方式, 对村庄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和改造。在进行村庄建设时同样注意村庄民风民俗的保留, 结合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 进行农村新型文化建设。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镇化建设相对落后, 只有真正解决农村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才能更好地支撑国家的经济建设。只有将城乡规划建设做好才能实现村庄与城市经济的对接,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广西村庄为例, 通过对村庄现状的分析提出规划方案, 并就规划建设建设中的具体细节和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规划,建设,广西村庄

参考文献

[1]高晓戌.浅谈新时期村庄的规划与建设[J].山西建筑, 2010 (2) :25-27.

[2]刘利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与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 2011.

论村庄整治规划建设问题 篇8

关键词:村庄整治;规划建设

本文主要以我县与儿街镇双乐河村中院组村庄整治规划建设为例,从规划编制,建设整治,设施整治,环境整治等方面作以介绍说明,供大家在今后的美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中作以借鉴。

一 村庄整治的原则及整治前的状况

整治的原则是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从实际出发,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治理,按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思路,有针对性的选择沿淮平原、山区、丘岗不同地理环境示范建设,有序推进的整治工作。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彰显特色,结合农村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彰显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地方特色。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与发展农村产业、乡村旅游等相结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我县与儿街镇双乐河村中院组位于与儿街镇西南部,属江淮丘陵地区。农房依山而建,集中处有四十几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建设乱;设施缺;环境脏乱差。建设乱:农民的房子大多沿路或沿山坡无规则而建,缺乏规划引导,大多是已建新房,且建新房不拆旧房,宅前屋后有许多破旧搭建,建筑风格不一,新旧不齐,破旧老化的强弱电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到处乱扯。设施缺乏:村内无文化娱乐设施,无公共设施。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都堆放在池塘边,山坎旁。村庄农民的住房与畜禽圈舍混杂,几乎村里每户都使用传统的旱厕。环境脏乱差:垃圾到处乱堆,几口山塘都被污染了。苍蝇乱飞,夏天气味难闻,低矮的土墙厕所里无法进人还布满蜘蛛网。

二 整治规划的编制及整治内容

首先委托安徽中铁工程设计院进行双乐河中院村庄整治范围内8.5公顷土地进行了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编制整治规划,并具体到每家每户的整治方案,先后两次把编制的规划送至村民手里征询意见,并召开村民代表和村民理事会会议,达成村民共识,形成详细性规划文本。规划主要从弘扬传统文化体现农民意愿,突出乡土特色,坚持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采取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取直道路或拆房开路,规划的整治内容主要是实施“三清五改和建设三场一园”。即:清路障;清垃圾;清淤泥;改路;改水;改电;改圈;改厕;建设停车场;中心广场;活动场和山顶公园。

三 整治建设的实施

整治工作于2011年11月动工实施,首先逐家逐户排查所要拆除的破旧柴棚、畜禽圈舍、每家每户的破旧厕所,清除宅前屋后的垃圾杂草及路边杂物路障;对整治区内的九座山塘进行清淤、水面富氧化处理;并做了毛石混凝土护坝和台阶等亲水平台。修筑引水沟渠把上游的水引入山塘,使塘水形成活水,并可自由排放。在村口修建了一座文化宣传墙,修建200平米的停车场、约600平米的中心广场和一个200平米左右的活动广场,并由体育局结合项目配置一个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把村口山坡用毛石摆砌筑,并用水泥浆勾上自然的缝,在摆的坡面上醒目地写上“双乐河中院”五个大字,显得很有乡土气息。另外在村内人员相对集中处共修建了六座公厕,把每家每户卫生间的污水用排水管和公厕的污水连接起来用了十六个微动力污水净化器进行统一处理,集中排放;雨水通过地表排水明沟直接排至沟渠;垃圾处理是给每家每户发放有分类式垃圾箱,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由保洁员用垃圾车收集送至村口新建的垃圾收集房,再通过垃圾车送至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后,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村内居民生活用水原都通过村内两口老井取水,水量不足。现把老井都进行了保护性处理了,村民生活用水改由上游的一个大水库处理了的自来水,沿路边铺设给水管道并接至每家每户;同时对原有的乡间黄泥路进行了硬化,共修建主次混凝土道路2360米,保证每家每户都有至少有2米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结合新修道路重新架设电力杆线,更换了以前破旧老化混乱的电力和电信线路;配套安装了十六盏路灯,对五保户的快要倒塌的土房进行了重新修建;建造了一座山顶公园,并做了三条登山坡道直通山顶公园,在山顶公园内建造了一座观景亭,可对周边风景一览无余;另外统一了建筑风格,把是整个村庄都以红色坡屋顶、白色墙面作为主色调,对不协调的屋面统一换成红色陶瓷大瓦,对清水墙进行刷白处理。土建工程结束后并请林业局进行了园林绿化配套施工。

现在双乐河中院村庄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已结束,通过这次整治使村容更加整洁,环境更加卫生,并充分体会了民意,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结合山区现状形成了“红瓦、白墙、清水、绿树”的立体式景观,结合外围优美的环境使村落存在于绿化之中,绿化赋予村庄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次成功的整治也达到上次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参观,兄弟省、市的也多次来参观学习。希望今后的村庄整治美好乡村建设中能在其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建设的更好,还农民朋友一个真正的美好乡村,农民的生活更幸福,使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绍爱云、赵辉编,《新农村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2] 浦善新编,《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

上一篇:描写树的中学生作文下一篇:教育局局长2008年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