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旅游分析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崇明岛旅游分析(通用8篇)

崇明岛旅游分析 篇1

崇明南门港江堤上绿树成荫,可观赏南岸远景和长江涨潮退潮,风景独特、秀丽。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借助沿江水利防汛工程,崇明县于2000年建设完成了沿江观光大堤工程。

沿江观光大堤外,滔滔长江水一泻千里、气势磅礴;上海钢城一一宝钢隔江相望,夜间灯光明亮,五彩缤纷。码头上,进出崇明岛的人群、车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成为崇明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明珠湖

明珠湖地处崇明岛西部绿华镇境内,是目前岛上最大的天然内陆湖,也是崇明县计划开发的西部水上游乐度假区和西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主要区域。

明珠湖湖水清澈,环境幽雅,自然风光秀美。据检测,明珠湖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级,水质为国家二级,土壤清洁,无污染、无公害。湖面南北长约 3500 米,东西宽 500-700 米,最深处负 7-8 米,可与杭州西湖媲美。坐落于该湖西侧的万亩桔园,与明珠湖互为犄角,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明珠湖是崇明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原是长江南支的一条支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经人工筑堤围造而成,现建有二个进出水闸门,以保持与长江的亲缘关系。湖中鱼类资源丰富,路亚的对象鱼种如翘嘴、七星鲈等数量多、个体大且野性十足,更以拥有众多的据说能吃掉鸭子的超级鳡鱼而名扬中外。

明珠湖以其所独有的“天然湖泊、茂密森林”而使公园更加流光溢彩。园林与湖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环湖而建的水源涵养林达2500亩,在这片林中种植了香樟、广玉兰等50多种近80万株名贵树木,还特意保留了林中大量野花野草和自然植被,加之四周茂盛的树林、密布的河网,吸引了许多银鸥、苍鹭、白鹭等七八十种鸟类来此栖息,明珠湖还是崇明的鸬鹚的保护地,环湖林间小道幽幽无尽头,漫步于林荫幽径,虫鸣鸟语,蝴蝶翩翩,欧鸟翔集,让你品位森林海洋的气息,感受大自然之神奇。崇明学宫

崇明学宫是现今上海仅存的三座学宫之一,现址又称崇明博物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出崇明南门码头,仅走二三百米,便能望见崇明学宫那层层叠叠的古建筑群。二座石柱牌楼古朴沉稳,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守门的是一对大石狮。气势恢宏。崇明学宫最大的建筑是大成殿,仿佛寺庙中的大雄宝殿。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东庑西庑是72高徒的宿舍。而今大成殿暂作古船陈列室,大成殿东庑主要是崇明知名人士的照片和事迹,还有一些崇明出土的古代器物。

大成殿后的两幢建筑是崇明民俗陈列馆。另建有万仞宫墙、棂星门、登云桥、戟门、名宦祠、崇圣祠、尊经阁等,为上海地区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门前5株18米左右高的银杏树已有377年的树龄,与树下2座结构奇特,蔚为壮观的石木牌坊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片浓郁的古意,使人顿生一股“念天地之悠悠”的苍然之感。

另建有万仞宫墙、棂星门、登云桥、戟门、名宦祠、崇圣祠、尊经阁等,为上海地区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门前5株18米左右高的银杏树已有377年的树龄,与树下2座结构奇特,蔚为壮观的石木牌坊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片浓郁的古意,使人顿生一股“念天地之悠悠”的苍然之感。博物馆内列有“崇明岛的形成与发展”、“馆藏文物”、“自然博物”三个展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崇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学宫中最有特色的当数古船陈列室和崇明民俗陈列馆这两处地方。崇明岛地质公园旅游简介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雄踞于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南与嘉定、宝山隔江相望,北与江苏海门、启东一衣带水,犹如蕴含于长江巨龙口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崇明岛旅游分析 篇2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在我国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发展形式, 以乡村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等为基础, 由每个农民家庭作为具体接待单位, 为游客提供吃、住、娱乐及购物等体验农家风情的休闲旅游形式[1]。

上海是拥有2000余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都市旅游极为发达, 在此环境下发展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是促进上海旅游项目多元化的重要方式。崇明岛以其靠近上海市区的独特优势和优良资源, 成为上海发展农家乐旅游的首选之地。2005年上海市政府通过的《崇明岛域总体规划》方案确定, 未来的崇明岛应成为“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 以闻名的旅游度假为主导, 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 具有城乡融合特点的、为上海国际大都市服务的综合型生态岛区”[2]。早在1994年崇明岛就形成了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都市型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定位, 经过近20年的发展, 目前崇明岛内已形成了特色各异、错位经营的发展格局, 主要的农家乐经营点“前卫村”、“瀛东村”、“绿港村”等虽是以“住农家屋, 吃农家饭, 干农家活, 享农家乐”为统一主题, 但是也各具特点。位于岛中北部的前卫村, 起步最早, 以“农”字为主, 位于岛东部的瀛东村则以“渔”为活动特色, 岛西部的绿港村主要以采摘为主要活动项目[3]。本文主要以前卫村为例,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分析崇明岛农家乐的旅游现状,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 前卫村农家乐调研情况与问题分析

2.1 前卫村农家乐实地调研情况

为了解崇明岛农家乐发展的状况, 笔者在2013年3~4月期间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调研活动。主要调研地区为崇明岛前卫村。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 其一为前卫村农家乐的游客, 其二为前卫村农家乐的经营者。下面对两者的调研情况分别进行阐述和分析。

2.1.1 前卫村农家乐的游客调查

笔者对前往前卫村农家乐的游客发放问卷, 主要涵盖游客的年龄、职业、收入, 在农家乐旅游中的花费, 客源地, 对农家乐活动的期望与对前卫村农家乐之行的满意度等方面。共计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其中有效问卷76份, 有效回收率76%。

从游客年龄分布上来看, 25岁以下、36~45岁以及46~60岁所占比例分别为35%、24%和27%。结合职业分布状况来看, 青年游客主要为在校学生。中年游客的职业分布较为均匀, 事业单位、企业职员, 工人阶层皆有分布。游客在崇明前卫村游玩的平均时间集中在1~2日, 时间较短。这与许多因素有关。一是客源地分布。据研究,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 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其中61%的城市居民的出游市场分布在距城市50km范围内[4]。而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也正显示:90%以上的游客来自于上海, 7%左右来自于江浙地区, 长三角地区以外的游客不足3%;二是农家乐旅游的性质, 主要是休闲参与型, 尤其以观赏型和度假型为主, 缺乏能够长时间留住游客的项目。

本次调查的重点是游客对于前卫村农家乐旅游的看法和对本次出行的满意状况, 结果如图1、图2所示。

从中可见游客对崇明农家乐旅游最大的关注点在品尝时令蔬菜和水果, 因为崇明是“上海的后花园”, 农家乐旅游最大的卖点之一就在于绿色、生态。而崇明除了农家乐之外, 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 如东滩湿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这些景点都成为入岛游客的必去目的地之一。

游客普遍反映当地农家乐活动缺少特色、景点缺乏吸引力、交通不便。目前前卫村农家乐的形式不外乎吃农家菜、住农家房, 以及参与一些农事活动, 缺少一些创新的形式。此外交通问题也是制约崇明农家乐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2.1.2 前卫村农家乐的经营者调查

与对游客的问卷调查相比, 对经营者的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 辅以问卷。笔者一共走访了前卫村大大小小13家农家乐, 访谈涉及了经营时间、接待的游客类型、经营方式、收入来源、农家乐收入占家庭收入比、发展状况及带来的影响等方面。

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 前卫村农家乐的经营方式基本都为家庭经营, 以中老年经营者为主。发展历史皆较为久远, 最早的一批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了。

接待游客的情况与对游客调查得到的结果大体一致, 以中青年上海本地游客为主, 出游时间为1~3d。出游形式主要有自驾游和旅行社组织两种。除冬季游客相对较少外, 没有明显集中的接待旺季, 这与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特色农事安排和农家乐活动有关。

农家乐经营带来的年收入基本都在5万元以上, 但是占各经营户的家庭收入比略有不同 (图3所示) 。可见前卫村农家乐经营户依据收入来源可以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完全依靠农家乐获取生活来源, 农家乐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0%以上。另一类在经营农家乐的同时还兼营其他工作 (如经营小卖部, 子女外出务工等) 。

经营者们普遍认为农家乐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状况的明显改善, 但近四成的经营者也提到了贫富差距扩大这一问题, 其中既有农家乐经营者与普通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也有农家乐经营者之间的差距。在笔者的访谈中, 经营户们都认为近几年本村的农家乐发展状况不错, 也很看好农家乐的未来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如缺少政策的支持、资金缺乏、经营项目过于雷同等。

2.2 前卫村农家乐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由于旅游产品整体缺乏迎合消费市场的吸引力, 上岛游客回头率低, 崇明岛农家乐旅游发展后劲不足[5]。此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导致了崇明岛前卫村农家乐发展受到掣肘。

2.2.1 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上海各地区农家乐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如有代表性的奉贤油菜花节、南汇桃花节等, 但崇明前卫村受自身客观条件和经营者主观认识的制约, 各经营点所提供的旅游服务项目还很单调。

目前崇明“农家乐”旅游服务仅限于观光、餐饮和住宿。根据笔者实地考察, 在前卫村“农家乐”旅游点参观瀛农古风园和生态教育馆仅需50min左右。观光景点内容的单调和固定不变使“农家乐”缺乏持续的吸引力。而在笔者走访的十余家农家乐中, 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 基本为餐饮、住宿、棋牌三项, 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个别经营户会有垂钓项目。当地与其他地域农家乐、当地农家乐之间的同质化现象均十分严重, 缺乏创新点, 因此游客回游率低。

2.2.2 经营者与管理者的矛盾日益突出

经营者与管理者存在一定的矛盾, 并有日益突出的趋势。比如, 部分经营户希望能够在庭院外修建停车区域, 方便自驾前来的游客停靠车辆, 但是由于村委在村前修建了停车场, 并收取10元的停车费用, 并不允许经营户单独再修建, 这引起了经营户的广泛不满。类似的情况还有一家经营户希望在路边修建一个亭, 供路过的游客遮阳或喝茶之用, 但是被村委批为“违章建筑”, 不予继续修建。

这一情况并非偶然, 而是牵涉到经营户们反映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土地问题。据走访的经营户反映, 村委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村子的土地出租给了某旅游公司, 而该旅游公司一直未曾进行开发, 造成了大规模的土地资源荒废。而这也导致了前卫村的村民无地可耕, 只能依靠两种方式来维持生活。一就是经营农家乐, 二是在景点、公共设施、相关部门任职, 如景点的检票、保洁、部分项目的维护等。但是后者的工资全靠村委发放, 据了解基本只有上海市最低工资水平, 与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悬殊。

2.2.3 景观建设维护与整体发展的脱节

游客前去前卫村的旅游景点观赏需要买60元的门票, 景点包括瀛农古风园、动物园、香草园、休闲广场、木化石博物馆、清洁能源教育基地。但笔者前往调研的时候发现, 门票所含的6个景点中只有3个景点是开放的, 且质量不高。

瀛农古风园是去的游客比较多的一个地方, 但园内仅需30min即可全部游览, 原本应有工作人员辅助游客参与相关体验性项目, 但是笔者调研时并未找到相关人员。香草园是种植香薰植物的区域, 同时还有香薰物品的制造流程展示、游客参与制作项目、果蔬采摘项目, 经调研发现这些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 但与瀛农古风园的情况相似, 多数项目缺少工作人员的维护和指引。木化石博物馆中收藏了许多年代久远的木化石与制作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除上述三个景点外, 笔者在休闲广场、动物园、清洁能源教育基地均吃了“闭门羹”, 部分景点甚至已经荒废。在村内还有许多废弃的游乐设施, 破坏了整体景观效果。

3 推动崇明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针对崇明岛农家乐所面临的上述问题, 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究, 给出下列几项建议, 以助于崇明岛农家乐有更好的发展。

3.1 拓展娱乐活动项目

目前前卫村的农家乐活动较单调, 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一些参与性的活动, 比如垂钓、包饺子比赛之类的, 可以调动游客的参与性, 给游客留下更深的印象, 提高游客的回游率。

就公共景点来说, 应该围绕崇明农家的特色营建。如现有的瀛农古风园较为成功, 但是日常管理还有待加强。崇明体验式农家乐, 重在“体验”两字, 因此在整体规划上应该注重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农家建筑、生活、劳作、娱乐4个方面出发, 结合崇明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 (如湿地, 森林等) 整合资源。

3.2 合理规范门票与农家乐定价

旅游门票在全世界都存在, 门票本身无可厚非, 但是, 如果把门票扩张为门票经济, 就成为旅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和发展瓶颈[6]。前卫村的门票价格是值得商榷的。前卫村景区质量不高, 且不是所有的景点都开放, 所以笔者认为收取60元的门票价格是偏高的, 因此要适当降低门票价格。当地农家乐收入也不能过分依靠门票, 而更多的是应该通过相关活动与更优质的服务来获得等价的利润。

其次, 各农家乐的定价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点主要集中在餐饮上, 尤其是接待散客的农家乐与专门接待旅游团的农家乐之间的价格差异十分明显。应该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予以一定指导性规范。

3.3 完善交通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目前开通了长江隧桥, 但是笔者从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前往崇明岛仍花费了4h的时间。从市中心前往崇明需要近2h。因此将来需要对进岛交通进行进一步规划。

前卫村以发展农家乐为主要项目, 但是有良好的景观还是很必要的。村里的废弃游乐设施应当进行拆除。在空地上可以种植一些花草树木, 既可以净化空气, 又能美化环境。此外, 还应当建立一些供游客和村民进行活动的场所, 比如乒乓球馆, 羽毛球场, 篮球场, 这些设施既可以让村民进行体育锻炼, 又可以让游客进行娱乐活动。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整体规划离不开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同时村委会也要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做好资金动态的公开, 接受村民的监督, 认真改善农家乐的发展状况, 促进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3.4 协调解决经营者与管理者间的矛盾

经济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发展。由于之前的管理模式与固有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对前卫村农家乐发展造成了内部障碍。因此, 有关部门必须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其中首当其冲的矛盾就是土地问题, 村民对此反映强烈。村委会应该及时与村民沟通, 告知土地使用的真实具体情况, 及早解决这一矛盾。

再者, 管理者要为非农家乐经营户创造一定的工作岗位, 并且在工资标准上要做到按劳分配, 缩小农家乐经营者与非农家乐经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促进当地和谐发展。

3.5 积极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

21世纪是信息社会, 据统计, 在Internet上做广告可以提高10倍销售量, 而它的成本却是传统广告的1/10。网络广告低廉、高效的特点正符合“农家乐”经营者低投入、高回收的经营策略[7]。崇明岛农家乐的营销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 而不能一如既往的依靠平面媒体信息、亲友口耳相传等传统方式。应该确立自身的视觉识别系统, 运营理念与经营特色, 利用好网络, 尤其是Web2.0时代的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新平台进行营销。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是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与技能的培养。在上述调查中可见, 前卫村现有的农家乐经营者以中老年为主, 能够实现网络营销的少之又少, 因此除了加强从业者技能培养外, 村委等管理者也应该积极做好整体宣传、营销工作, 真正打响崇明岛农家乐旅游的品牌。

4 结语

崇明前卫村是上海最早开始发展农家乐旅游的, 发展历经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如今已初具规模,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家乐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 只有经营者与村委一起共同努力, 才能为前卫农家乐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才能使农家乐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在接下来的发展中, 笔者认为其应着眼于如何扩大前卫村的游客市场。在政府方面, 应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具体来说, 可以开设从上海市区直达前卫的公交线路, 对前卫村的农家乐进行集中的宣传等活动。在经营者方面, 要增加参与性的农家乐项目, 丰富游客的感知体验, 增加游客的回头率;要提高自身素质,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让前卫的农家乐在游客中有一个好的口碑。

摘要:指出了上海农家乐发展至今已逾10年, 其中以崇明岛农家乐为典型代表。通过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根据崇明岛前卫村实地考察调研的结果, 从游客与经营者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地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现状, 探讨了当地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崇明岛,农家乐,发展现状,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地方标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 (DB31/T299-2003) [S].上海: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3.

[2]崇明县政府网站.崇明岛域总体规划 (2003-2020) [EB/OL].[2005-07-11].http://www.cmx.gov.cn/cm/idex.

[3]王莉.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07.

[4]吴必虎, 唐俊雅.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 1997, 52 (2) :97~103.

[5]李悖, 胡小猛, 牛家丛崇明“农家乐”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5 (5) .

[6]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 2008 (5) .

小学作文游崇明岛 篇3

那天我去了崇明,我是乘渡船去的,早上四点钟,我还没有睡醒呢,妈妈已经叫我起床了,说乘船还要排队,于是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崇明还很早呢,我们就去先了“前卫生态村”,在里面我们玩了走独木桥,踩高跷,踩水车,纺纱织布,磨面粉等等很多的游戏,玩的可开心啦!下午,我们又去了“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因为里面很大,所以爸爸说去骑车,大家都同意了,公园里的树木都很高大,空气也很新鲜,大家骑着车你追我赶的,都在争第一。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了“东滩湿地公园”,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看也看不到边,可是没有看到鸟,只看到芦苇荡的水里面有许多的小螃蟹,这时候也差不多中午了,也到了回上海的时间了,我们愉快地结束了崇明的旅行。爸爸说:“等崇明大桥通车了,一定再带女儿去崇明!”

崇明岛一日游作文 篇4

这个五一节,我来到繁华的上海,看见了黄浦江。

这个五一节,我跟随着弟弟妹妹们来到了崇明岛,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味。

4月29日,那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傍随着一声声弟弟妹妹们的笑声,我们来到了崇明岛。崇明岛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是一处与上海市区截然不同的好地方。从上海到崇明岛的路途中,就像从灰蒙蒙的水泥森林中驶向宽阔的海洋。那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到了崇明岛,你会发现,假如上海是一座别墅,那么杭州是它的后花园,而美丽的崇明岛就是它之中的小花园。它也是鼎鼎有名的中国三大岛屿之一呢!人们都说长江、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可要知道,崇明岛就是长江冲下来的泥沙聚集而成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儿的水车了。水车有手动拉的,也有脚踏的。还记得以前爸妈小的时候,都是这样踩踩拉拉长大的。看着他们玩得乐翻天,我也跃跃欲试。可是,我一上去就发现重心不稳,好害怕哦!看着弟弟妹妹都一个一个上去了,做姐姐的怎么能服输呢?我看着他们,鼓足勇气,硬着头皮一步一个脚印地踩,怎么越来越快?我一不小心脚踏空了,摔了下来。我失败了。不过坚定的信念让我下定决心要学会,终于,在一声声鼓励中,我走得越来越快,变得越来越熟练了。这是毅力让我成功。我开心地笑了,越踏越起劲。“一二、一二、…… 坚定的口号在长廊中久久回荡。

后来,我们去了那争奇斗艳的花丛中,那五颜六色的鲜花陪伴着我,也陪伴着弟弟妹妹们,我感受到了当姐姐的幸福。

崇明岛生态城的低碳建设分析 篇5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规划布局整合

当前, 全球气候变暖逐渐成为全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而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 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 如何解决城市的能源消耗问题, 降低城市碳排放量, 扭转全球变暖趋势,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以低碳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低碳城市建设实例, 介绍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策略和条件, 并总结论述了未来人类社会低碳发展的可能性。

1低碳城市的相关理论及发展策略

1.1 低碳城市的相关理论

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 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 (Low-carbon Economy) , 即通过最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 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

学术界关于低碳城市理论的研究涉及了不同的领域范畴, 但同时又都涉及到低碳经济这一概念, 并从科学技术创新、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消费等方面对低碳经济一词给予解释。总结起来, 本文认为, 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 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 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其目标是建设一个社会生产结构优化、社会资源可循环利用、社会经济体系节能高效、社会生活方式健康、节约、低碳化的生态城市体系, 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高效、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1.2 低碳城市的研究意义与发展策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 城市化运动的不断扩张, 人类对能源的消耗过度, 世界能源匮乏现象日益突出。低碳城市理念的提出, 能够更好的约束人们的生活消费浪费行为、改变公众的出行方式和居住方式、优化现有的社会产业结构、节省人类能源, 对未来人类社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低碳城市的发展, 同样离不开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实现城市能源、经济、社会低碳的支撑和保障。根据引起城市高碳排放的方方面面, 现在城市发展低碳建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 发展新型清洁能源 (核能、太阳能、风能等) 取代传统能源的使用方式, 实现生活方式低碳化, 减少空气碳排放。2) 实现技术创新, 从基底上改变能源供给, 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 彻底实现城市的低碳和“零碳排放”。3) 实现城市结构低碳化。优化城市交通系统、产业布局、功能分布等。通过调整交通方式,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有效削减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 城市建设应推行紧凑的城区格局, 减少城市蔓延, 让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 通过调整居住方式, 提倡居住建筑低碳和公共建筑低碳。对于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 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 进行能源审计, 提高大型建筑能效。4) 改善城市绿化环境, 优化城市绿地系统, 使城市自主呼吸、自主调节空气碳含量。

2崇明岛生态城实现低碳发展的科学方法分析

2.1 生态城的建设定位

城市发展低碳与否, 除了要依赖技术力量的支持以外, 在国内, 政府决策者的思想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走向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上海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 城市碳排放量高增, 崇明岛作为上海地区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之一, 其未来建设走向对上海的城市空间格局有着重要影响。为此, 根据发展规划, 未来的崇明岛将成为21世纪上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并依据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等原则, 将其功能定位于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和科技研发岛的建设上, 建成后崇明岛将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崇明岛生态城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崇明三岛森林覆盖率达到55%, 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环境大气标准等, 并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品牌, 以特色旅游度假为主导, 以发达的清洁生产为支撑, 达到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低碳排放的世界级城市生态岛区。

崇明岛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零碳排放”的岛区之一。

2.2 生态城的资源优势

崇明岛能够并有条件走向低碳建设, 还有赖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 以及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崇明岛实现低碳排放的重要前提之一。

崇明岛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根据科学研究的不完全统计, 崇明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能够达到4 700 MJ/m2, 年均辐照时数超过2 000 h, 日照率几近50%。崇明岛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能够为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和光伏发电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 长江口区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崇明岛上空70 m高度处平均风速可维持在7 m/s左右, 能量密度为329 W/m2, 每年风力持续时间长达7 300 h, 是我国开发风力发电的理想地域之一。风能的开发利用, 可使崇明成为世界级的特大风电场, 其发电量足以供给整个崇明地区。

崇明岛地区地处东海之滨, 又位于长江入海口, 岛的沿岸蕴藏了丰富的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这种资源的优势, 将成为上海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潜力之一, 为未来崇明地区的低碳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崇明岛地区还具有生物质能的开发应用潜力以及地热能资源。

崇明地区潜在的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如果开发成功, 不仅可以为全岛的建设提供清洁的能源, 还可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提供宝贵的绿色能源, 大大优化全市的能源结构, 降低整个上海地区的碳排放量。

2.3 生态城的规划布局整合

崇明岛在开发的过程中, 由于其生态环境良好, 自然资源丰富, 生态建设将会是崇明地区未来开发的主要旋律。由此, 将会引起崇明产业布局与功能规划方面的定量优化。

1) 生态功能区优化。崇明岛在进行规划的时候, 总体上横向被划分为五大类型6个生态环境功能区以及1个自然保护区, 在纵向上则划分为三大类型的生态产业带即南部的城镇产业带, 中部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经济林带和北部的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聚集带, 崇明地区通过这样的产业优化, 将彻底实现生态城的建设, 有效的增加城市系统自身吸收碳的能力, 降低城市碳含量。2) 人居环境优化。随着崇明岛与外界交通条件的改善, 未来的崇明地区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具有独特休闲、旅游、度假功能的自然湿地中心, 人居环境将以生态化为核心, 集中建设绿色居住区,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 减少生活污染与能源消耗, 降低居住区碳排放。为了为居民生活建设一个高品质的生态环境, 未来崇明岛将加强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建筑高度限制8层, 公交车以燃料电池或太阳能电池为基本动力, 实现清洁能源消耗, 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实现城市“零碳排放”。3) 绿色工业区优化。城市成为高碳排放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建筑、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外, 工业产区的碳排放是引起城市高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崇明岛地区中南部工业发展区将通过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 重点建设绿色工业园区, 进驻园区的企业应按照生态学功能分为生产制造者、物质消费者和废料处理分解者三大功能类别。绿色工业区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将有效的降低工业产区的碳排放量。4) 旅游产业优化。旅游业作为崇明岛第三大产业, 未来建设将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 既遵循生态规律, 又遵循经济规律, 实现低碳经济理念。其分布格局, 总体上呈现“一线两翼”的态势, 即以崇明县城为中心, 分为东部生态旅游区和西部生态旅游区。其中东部以陈家镇为中心, 西部以绿华镇为中心, 构成生态旅游发展的3个中心。崇明岛生态城的建设在提出“零碳城市”理念的同时, 将会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城市结构的优化设置予以实现。

2.4 生态城的绿地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的呼吸器官, 在城市的碳吸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崇明地区的绿地现状, 加强城市绿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形成区域绿地网络化, 将有助于提升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满足崇明生态城“零碳排放”的目标。

基于崇明岛目前绿地布局, 未来将建成五大功能区绿地, 即崇东绿地规划区, 崇南绿地规划区, 崇西绿地规划区, 崇北绿地规划区, 崇中绿地规划区。在未来的城市格局中, 五大区将形成网络化连接, 共同支撑城市的呼吸机能作用。

除了五大绿地区之外, 未来在崇明地区还将建设沿海防护林带, 以及沟通绿地系统的廊道等, 彻底实现岛屿绿地网络密集化, 打造真正的生态绿化城市, 让城市呼吸自主, 不受高碳的污染与干扰。

3结语

崇明岛生态城的建设与发展是上海区域生态化建设的一个重大的工程, 随着对未来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 产业布局及城市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 城市绿地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崇明岛将会迎来一个全面发展的低碳时期。

崇明县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现状分析 篇6

崇明县, 现隶属上海市, 位于长江入海口, 全县地势平坦, 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1]。1996年崇明县开始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为崇明岛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明确了方向, 并以此为契机相应提出了“发展靠环境, 致富靠生态”的发展方针[2]。2009年, 崇启大桥通车, 随着岛域内外交通条件的改善, 人类活动的频繁, 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危险废物通常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废物[3]。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和管理, 会对地下水、空气、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甚至可直接危害人群健康及生命安全。

1 崇明县目前工业危险废物的现状

1.1 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量

崇明县工业危险废物具有产生量大, 种类繁多, 情况复杂, 具有分布上广泛, 数量上相对集中的特点。2010年崇明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数据中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共68家, 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166.23吨, 其中处置量为8800.95吨;利用量为1259.28吨, 综合利用率为12.39%。图1为2009~2010年崇明县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及利用现状对比。2010年全县危险废物产生量比2009年增加了1363.17吨, 增加了14.49%。

1.2 危险废物的类别

2010年崇明县共产生危险废物种类15种, 其中HW12染料、涂料废物、HW08废矿物油、HW34废酸为我县主要的危险废物种类。

1.3 危险废物产生源企业区域分布

2010年崇明县18个乡镇共产生危险废物10166.23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源企业主要分布在长兴镇、竖新镇、城桥镇和陈家镇这四个地区。

1.4 危险废物产生源行业分布

2010年崇明县主要危险废物为金属船舶制造、船舶修理及拆船等行业。四分之一的危险废物产生企业集中产生全县95%以上的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产生量大且集中是我县危险废物的特点之一。

2 工业危险废物的治理现状

2.1 危险废物委托转移处置现状

根据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数据, 2009年崇明县工业危险废物转移处置量约为3851.34吨, 占当年全县工业危险废物的43.75%;2010年崇明县工业危险废物转移处置量约为8800.95吨, 占当年全县工业危险废物的86.44%, 2010年较2009年危险废物转移处置量增加了128.52%, 有明显提升。

2.2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与处理处置能力

崇明县共有2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 分别是上海永程固废处理有限公司 (沪环保许控[2010]38号) 和上海盛博工贸有限公司 (沪环保许控[2010]32号) 。

3 崇明县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危险废物单位未能自觉进行申报登记

随着经济的发展, 部分类别的工业危险废物逐步增多, 缺乏相应的监管手段。由于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未涉及危险废物转移处置单位的调查内容, 因此, 危险废物的处置去向需要进一步明确, 存在极大的环境风险。

3.2 工业危险废物的动态管理有待加强

随着崇明县产业结构变化, 对废物的动态管理能力日显不足。企业填报的《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 (转移) 计划备案表》中危险废物数量与实际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数量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的工作形式只能算是对有关单位一段时间内已经发生的转移, 做一备案, 不能第一时间监控废物动向, 管理手段与所要达到的污染防治的目标差距很大。

4 结语与建议

预测“十二五”末, 崇明县危险废物年产生预计达到20000~25000吨。总体而言, 崇明县工业废物处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依然有一些问题, 特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工业危险废物的源头控制

按照减量化的原则, 推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实行清洁生产, 控制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 从源头上防范污染环境风险[4]。对现有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加强监管, 对不达标的企业督促整改甚至吊销许可证, 逐步淘汰, 要求持证单位建立在线监测系统, 并对危险废物转运车辆配置GPS装置, 实现资质处置单位的清洁生产, 避免二次污染。

4.2 加强废物废物监管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对各种危废的生产、收集、运输等环节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探索对部分危险废物进行电子标识的全过程监督。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 确保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 依托骨干企业, 建立危险废物技术骨干和利用处置设施运营专业人员。三是完善危险废物事故应急体系, 建立和完善危险废物监测网络。建立企业应急预案报备、应急处置和环境监测制度, 落实企业风险防范主体责任, 全面提高危险废物事故应急处置能力[5]。

4.3 提高危险废物网络信息化管理

继续实行危废申报登记制度, 在已经形成的工业危险废物管理 (转移) 计划备案制度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的基础上, 实现危险废物在线申报并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数据库还具备数据汇总分析功能, 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固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时对申报数据中“产废”和“处废”单位的申报信息进行对比, 及时发现数据异常企业, 并进行调查[6]。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崇明县.http://baike.baidu.com/view/83496.htm

[2]《崇明岛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组编.崇明岛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M], 2003

[3]牛东杰, 孙晓杰, 赵由才.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47-52

[4]卢志强.工业危险废物在处置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 35 (3) :30-34

[5]王钦建.工业危险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9, 27 (2) :36-39

崇明岛旅游分析 篇7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的东缘, 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和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和文化中心。自1993年党中央提出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同时上海城乡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耕地减少量较大。因此, 合理、科学、有计划地利用滩涂资源, 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

目前, 高滩涂资源已明显紧缺, 大力开展中、低滩涂促淤圈围工作, 已成为缓解用地矛盾、保证二十一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最有效途径。崇明北沿圈围工程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施的滩涂造地工程, 工程包括高滩围堤及夹泓围堤二个子项。崇明北沿圈围工程现已实施完成, 运行良好, 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龙口涮深, 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就此问题出现的原因作分析, 以总结经验和教训。

2 夹泓围堤概况

2.1 夹泓围堤及龙口设置

夹泓围堤长度为1468.08m, 设置一个龙口, 设置在夹泓围堤最深处中段 (中心桩号为夹泓围堤桩号0+800, 滩地平均高程为-1.80m, 吴淞高程) 。

2.2 龙口结构设计

龙口宽度:龙口底部 (高程-1.80m) 宽度为250m;龙口上部 (高程4.00m) 宽度为308m;龙口护底:采用砂肋软体排护底 (护底高程为-1.8m) , 软体排尺寸为398m×187.5m;龙口护底压重保护结构:“4个堤头及各50m外伸段坡面均采用一层铅丝石笼保护, 龙口段内外棱体下部采用200mm厚袋装碎石和铅丝石笼一层镇压保护, 棱体内外及及中间的龙口护底采用铅丝石笼网格加大块石镇压保护, 铅丝石笼单重1t, 间隔4m, 大块石单重≥80kg, 呈间隔布置, 压重达150kg/m2”。

2.3 龙口涮深

在本工程实施过程中, 发生了龙口严重涮深的现象, 最深处达-16.0m。

3 龙口涮深原因分析

3.1 设计原因

3.1.1 工程龙口直接设置在深达5.5m厚的淤泥层上欠妥

本工程《地勘报告》单位在报告第4.1点中对设计单位作了如下提示:“本工程围堤、坝当采用第 (1)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时, 需考虑基底强度低、压缩性高的不利因素以及层厚变化造成地基不均性影响, 建议清除表层淤泥层并采用渗透性好的垫层材料加速排水和地基土固结。第 (2) 层砂质粉土夹粉质粘土, 工程特性较佳, 但具1-1有一定不均匀性, 设计时应予以注意。”但设计未予充分重视。

3.1.2 在未经处理的淤泥质粉质粘土 (俗称烂污泥) 的滩地上直接铺设砂肋软体排

根据交通部《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明确要求:土工织物不宜直接铺设在淤泥质软土上, 宜在织物和软体和软体之间设置砂垫层, 其厚度水上不小于0.5m, 砂垫层宜采用中粗砂, 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采取直接在淤泥质粉粘土上铺设砂肋软体排, 软体排由230g/m2丙纶长丝机织布和150.00g/m2涤纶无纺布针刺复合而成。施工单位借用“长专3号”铺排船铺排, 前后历时1个多月完成铺排, 以后陆续在软体排上抛填大块石和笼装块石压排, 当南北吹填管袋分别吹填到K0+970m和K0+620m桩号, 即夹泓围堤龙口宽度350m时, 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发现:在抛石坝头水流明显加快, 多处出现旋涡, 听到哗哗的响声, 发现软体排有漂浮现象, 这说明滩面已经冲涮, 并形成沟槽。

3.1.3 排上压载偏差造成砂肋软体排搭接处破坏

由于设计未按《地勘报告》提示要求, 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同时砂肋软体排的搭接宽度仍按常规设计成2m。当水上抛投沉放笼装块石发生偏差时 (砂肋软体排搭接处无笼装块石压重, 而搭接处两侧有笼装块石压重) , 会导致排下淤泥的流动, 造成搭接处的砂肋软体排向上隆起形成淤泥包,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 特别是在潮流的作用下, 将搭接处排下淤泥带走而形成龙口护底破坏, 造成龙口破坏。

3.1.4 堤头压载造成砂肋软体排的撕裂

根据《夹泓围堤龙口结构图》说明“4个堤头及各50m外伸段坡面均采用一层铅丝石笼保护, 龙口段内外棱体下部采用200mm厚袋装碎石和铅丝石笼一层镇压保护, 棱体内外及及中间的龙口护底采用铅丝石笼网格加大块石镇压保护, 铅丝石笼单重1吨, 间隔4m, 大块石单重≥80kg, 呈间隔布置, 压重达150kg/m2”。由于4个坝头处的压力远大于非坝头处的压力, 造成排下淤泥向坝头边压载较小处挤压, 形成向上隆起的淤泥包, 一方面坝头处加载对排体产生向下的撕扯力, 另一方面非坝头处由于挤淤的作用, 使排下淤泥包进一步向上鼓起, 形成对排体向上的撕扯力, 从而形成软体排排体撕裂破坏 (特别在搭接处, 更可能形成搭接破坏) 。在涨落潮流的作用下, 带走排下的淤泥, 从而形成龙口护底破坏。

3.2 施工原因

3.2.1 施工经验不足, 质量难以保证

砂肋软体排搭接宽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2m, 加速龙口涮深的形成。施工单位从未进行过同类砂肋软体排的施工, 缺少铺设砂肋软体排的经验, 因此很难保证砂肋软体排的搭接宽度达到设计要求的2m。由于设计缺陷存在“先天不足”, 又因铺排质量难于保证 (搭接宽度很有可能小于2m) 的缺陷, 加速了龙口护底坡坏。

3.2.2 缺乏自有设备, 延误工程主要节点

由于铺排作业船为非施工单位自有设备在铺设软体排前期由于租借出现问题造成铺排船未能及时到位或到位后又给调走, 使得龙口段软体排铺设的最终完成日期比计划工期延后了26天, 相应龙口内、外棱体抛石合龙也延后1个月。由于合龙延后, 长江水位升高, 这也是造成本工程龙口涮深的原因之一。

3.2.3 擅自缩窄龙口宽度, 是龙口涮深的主要原因

在夹泓围堤龙口段施工时, 设计施工图要求的龙口上口宽为308m, 下口宽为250m, 施工单位在组织抛石船水上龙口处抛石时擅自缩窄龙口宽度100m, 与设计施工图要求宽度有较大的差异。造成龙口处水流加速, 达5.0m/s这是造成本工程龙口涮深的主要原因。

3.3 施工监理原因

夹泓围堤龙口施工时施工单位擅自缩窄龙口100m, 导致严重后果, 施工监理未及时制止并要求施工单位按图施工, 是施工监理的严重失职。

4 结语

强调施工监理单位职责、技术素质与责任心, 选择整体素质较高的监理单位、技术素质较高的总监。今后同类型促淤圈围工程招标时, 提倡设计、施工联合体招标模式, 必须在招标中重视施工单位有无类拟工程的施工经验及与工程施工相匹配的自有设备能力, 避免发生重大技术缺陷的发生。对于施工难度极大的工程, 提倡成立专项指挥部, 邀请有关方面领导、专家, 及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使工程顺利实施。

摘要:长江滩涂圈围造地是缓解上海用地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崇明北沿滩涂圈围工程, 该工程位于崇明岛北部。工程包括高滩圈围大堤4126m, 夹泓围堤1468.08m, 夹泓围堤上设置一个龙口。龙口设置的合理性及龙口顺利合龙是保证圈围工程实施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崇明北沿圈围工程施工中龙口严重涮深的原因及其应该吸取的经验与教训。

“生态崇明”系列课程实践研究 篇8

一、“生态崇明”系列课程开发

五年来,“生态崇明”系列课程实践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如何对这一系列课程作总体设计与实施工作的组织管理?如何将隐含着的生态教育因素的原生态社会资源作理性的识别、筛选、加工,成为教师们可以利用的、有科学保障的课程资源?如何让教师把握和遵循乡土课程开发的原理,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

1. 构建区域性“生态崇明”课程体系

2006年,我们组建了崇明县生态教育研究所。研究所由专职研究员与兼职研究员两部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崇明县生态教育特色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生态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组织、管理,开展对国内外生态教育的情报研究,开展师资培训活动,通过“生态崇明教育网”等媒体,跟踪报道生态岛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动态,介绍推介优秀课程、教案、课件等为教师提供相关教育资源,总结介绍生态教育中涌现出来的有价值的事和先进人物。

通过对“生态人”培养目标、崇明岛生态资源及其生态岛建设蓝图和上海二期课改的深入解读,我们对区域生态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长程设计,并开展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实践。目前,已经构建起“生态崇明”课程体系的雏型,即四个课程系列。

崇明岛目前已有10个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这是一批极好的生态教育资源,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增加更多的体验活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课程系列目前已规划了两期课程开发工程。第一期工程包括:《崇明县前卫村生态农业科普基地活动指南》《崇明西沙绿华镇生态科普活动基地指南》《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科普基地活动指南》《崇明县学宫生态科普基地活动指南》《崇明县瀛东村生态科普基地活动指南》。第二期工程包括:《沐雨生态农业园区科普基地指南》等五个基地指南。

2. 构建社会智力资源的支持性组织与运作机制

为保障“生态崇明”课程开发方向的正确性与内容的科学性,2005年,我们组建了由岛内外专家参与的“生态崇明”课程开发专家咨询组;2007年,在这个咨询组的基础上,我们组建了“崇明县生态科普协会”。协会主要承担崇明岛生态研究项目、大型科普宣传活动项目、出版崇明岛生态研究报告集等工作,对崇明岛的生态资源进行专题研究并举办科普活动。

首先是“生态崇明”成人科普读本的开发。为了做好“生态崇明”课程的开发,尤其是教材的编写,由崇明县科协、崇明县教育局和上海证大研究所联合成立了“生态崇明”乡情科普读本开发项目组,对“湿地崇明”“鸟类驿站”等15个专题进行了研究。为确保此项研究成果的质量,我们邀请了相关高校及我县相关专业部门的11位专家组成课程开发专家咨询组。“生态崇明”成人科普读本,被上海市科委确认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读本出版后,分赠给全县每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提升崇明教师生态素养的读本,也作为相关课程开发的参考资料。

其次是《崇明县生态科普报告集(一)》的开发。崇明岛的生态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特别是生态的动态变化,就注定了“生态崇明”课程应随生态岛建设的进程不断地得到丰富与更新。在县科协、县环保和县教育局联合组织与资助下,生态科普协会承担了生态科普“进百校、讲百课”活动。由15位专家组成讲师团,并把这些报告汇编成《崇明县生态科普报告集(一)》,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此报告集已成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提示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向、保障其内容的科学性发挥了特殊作用。目前,《崇明县生态科普报告集(二)》正在规划中。我们将构建起对崇明岛生态作持续深化研究的组织、制度与运作机制系统。

最后是乡土课程实践的经验研究。“生态崇明”课程属乡土课程范畴,也包含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一些属性。为确保此课程开发过程能遵循课程原理,尤其是乡土课程的特殊规律,2007年4月,我县成立了“乡土课程研究工作室”,就“乡土课程理论与实践”项目开展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乡土课程实践》一书,对规范未来“生态崇明”等乡土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3. 构建“生态崇明”课程科学性的保障机制

“课程科学性”包括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课程编制的科学性。我们成立了崇明中小学课程审核学术委员会,要求各校原则上做到进入课堂的课程需经学术委员会审核。审核分课程开发的立项审核和课程开发成果的验收审核。验收审核分为内容的科学性审核、课程编制的科学性审核和课程试验过程审核三部分。对一些特殊的生态课程,特邀相关专家进行科学内容的审核。

二、“生态崇明”实验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以初中教材为例

1. 教材编写的宗旨、原则与策略

“生态崇明”初中实验教材编写宗旨:凡经过初中阶段学习的每一位崇明学生都具有关于崇明生态(自然、经济、文化)和生态岛建设方面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相关的研究能力和养成与生态文明相吻合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探索一条农村地区创造性地实施上海二期课改的新路,即如何利用本地区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创造教学实践的新形态,在满足社会实际发展需要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教材的组织原则:一是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儿童的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地呈现相关的学习内容;二是教材的内容既顾及地域生态本身的科学结构性,同时又充分关注崇明生态的亮点与优势,抓住其主要特征。

教材的开发策略:一是先课程资源准备后教材编制。我们先开发“生态崇明”成人科普读本,为教材编写奠定科学的内容基础,后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教材。二是教材编写与改进实践互动。在遵循课程原理基础上组织编写教材,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必须人人进课堂进行教材使用试验,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听课教师的建议对教材作修改、调整。这样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实践——修改教材的多次反复,使教材日趋完善、成熟。

2. 教材的体例结构与内容框架

教材由三级体例结构:一级体例结构是指教材的总结构,由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三个部分组成;二级体例结构是指每个单元的结构,由单元导言、主体部分(每个单元6节课)、单元结语(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建议、相关链接)等组成;三级体例结构是指每节课的结构,由学习目标、学习与思考、探究活动、拓展阅读四个板块构成。

教材的内容框架:教材共分上中下三篇,15个单元,84个课题。具体内容为:自然生态篇(上册),由宝岛崇明的自然环境、河口岛屿的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鸟类保护、河蟹河鳗五个单元组成。经济生态篇(中册),由水土保护、植树绿岛、岛域生态农业、清洁生产在崇明、特色资源可持续利用五个单元组成。文化生态篇(下册),由生态旅游、古瀛文化、崇明岛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岛区、聚焦生态岛五个单元组成。

3. 教材试验及其使用推进

我们选取三所学校为试验学校,并明确了教材试验的内容。具体的试验内容有:实验教材的可行性试验,学校需要做好哪些配套准备?教师需要怎样的教育素养?如何获得?学生生态素养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等。通过试验教学,力求把教材修改成能为学生接受、教师认可、专家通过;让教师积累教学实践技能和成功经验,为面上推广和专题培训作准备。

由于本教材为崇明区域拓展型实验教材,属地方管理课程,主要供崇明地区六、七、八年级学生使用。原则上我们要求学校每周上一节课。其中,四分之三的课时使用本教材在课堂中学习,四分之一的课时使用学校开发的延伸性校本活动课教材,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崇明岛旅游分析】推荐阅读:

上一篇:二年级班队工作计划下学期下一篇:上报先进事迹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