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展生态旅游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云南发展生态旅游(精选8篇)

云南发展生态旅游 篇1

云南省旅游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

一、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和纵贯全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构成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在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云南旅游发展历程回顾

云南旅游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1、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旅游开发地区。当时全省仅有一家旅行社和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到1988年,我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从13万人次发展到129万人次。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2、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至1995年七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199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1994年省政府分别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到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30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 0%和43.8%,并分别跃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29万人次增加到1622万人次,年均增长52.5%;全年旅游总收入从7100万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110%,旅游业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

3、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部署和实施,成立了省旅游支柱产业领导小组,充实和加强了省旅游局力量,全省各个地州(市)及主要旅游县都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1996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2000年省政府邀请世界旅游组织帮助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制定了《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指导和支持力度,全面推动了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进程。1995年至200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60万人次增加到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65亿美元增加到5.2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12.3% ;接待国内游客从1622万人次增加到68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47亿元增到3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5%和23.3%;旅游总收入从61亿元增加到430亿元,年均增长21.5%。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日趋明显,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

4、旅游经济强省阶段。200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在充分借鉴学习旅游先进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 “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全面启动和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通过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带动我省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主,积极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康体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努力实现将云南省建省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二)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以来基本情况

旅游“二次创业”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连续三年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先后召开了一系列旅游现场办公会和专题调研会,进一步理清了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解决发展难题,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旅游发展,全省上下呈现出新一轮加快旅游发展的新态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地新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8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1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第八、西部第一的地位;接待国内游客10250.1万人次,突破了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663.3亿元,跃上了600亿元的新台阶,全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的增幅均保持在15%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全国海外游客下降4.4%,旅游创汇下降12.3%的情况下,我省实现了海外、国内两大市场的双增长。其中,接待海内外游客5886.8万人次,同比增长17.6%;旅游业总收入达367亿元,同比增长21.5%。随着我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0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到6.8%,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38.5%,旅游业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0.3%,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占全省劳动就业人员的比重达7.2%。旅游产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以抽样调查游客消费结构数为测算依据,2008年旅游业对我省包括航空在内的交通运输业贡献为128.8亿元,对住宿业的贡献为128.2亿元,对餐饮业的贡献为95亿元,对娱乐业的贡献为31.8亿元,对商品零售业的贡献为123.2亿元,游览花费为94.1亿元。

2、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日益繁荣。通过旅游经营秩序规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推动了我省旅游购物标准、服务质量和诚信体系的建设,树立了“和谐云南,诚信旅游”的诚信优质服务的形象。同时,随着旅游市场多元化促销战略和旅游促销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以及重点客源市场营销和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的深化,特别是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后,我省温泉旅游、科考娱乐旅游、高尔夫旅游的不断涌现,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云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不断增强,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游客结构发生明显改善,旅游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外旅游者占全省游客接待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2.4%;国内过夜游客占国内旅游者的比重从59%上升到61%,外国人游客占海外旅游者的比重从66 %上升到68%,海外游客和长线游客呈增长态势。同时,海外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2005年的170.6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87.3亿元,增长9.8%,国内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360.1元增加到423.2元,增长17.5%。

3、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初显成效。全省通过建立旅游重大项目督查制度和报告制度、旅游重大项目目标责任制度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强了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和建设协调力度。从2006年起,列入全省重点推动的旅游重大项目(投资3亿以上)达160个,预计总投资3109.9亿元,实际已完成投资209.8亿元。其中已建成的有4个项目,预计今年5个项目,明年11个项目将相继投入运营;正在建设的有76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开工准备的有50个项目;纳入储备的有30个项目。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以观光型为绝对主导的旅游产品格局已发生改变,全省160个旅游重大项目中,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类项目有37个,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类项目有53个(含高档休闲酒店、会所休闲运动等项目),旅游文化产品类项目有48个,酒店住宿单体类项目有10个,商务会展、旅游购物和公益性设施等其它类项目有12个,休闲度假产品已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省六大旅游片区均衡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在游客接待规模和旅游经济总量上,滇中、滇西北、滇西三个传统旅游区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71.1%、75.2%分别下降到2008的68%和73.4%;同时,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三个新兴旅游区,占比从2005年的28.9%、24.8%上升到2008的32%和26.6%。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目前,全省共有19564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行社431家(国际社52家,国内社379家),旅游住宿设施14234家(星级旅游饭店747家),旅游景区425个(A级以上景区120家),汽车公司47家,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69家,此外尚有旅游购物企业300多家及上千家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馆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全省旅游产业拥有固定资产总规模超过600亿元。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12个,始发航线数达208条,其中国际航线23条、地区航线3条,航线里程达到14.6万公里;有贵昆、成昆、南昆、内昆等多条铁路通往省外;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6.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4954公里,不仅连接省内各主要旅游景区,还向外辐射到临近省份和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随着昆曼公路的全线贯通,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航运的开通,连接周边东南亚国家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大通道发展格局初现端倪。同时,城市建设、供水供电、邮电通讯、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安全卫生、社会治安、金融保险、边检海关、商品购物、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各种公共服务和“窗口”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我省旅游“二次创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去年以来,经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经济社会的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针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活、政策支撑不够、旅游投入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要素不配套等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做出了通过改革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抓紧编制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适时启动了改革试点工作,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今年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了《规划纲要》,并将云南省作为推进改革试验工作联系点。为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5月27日国家旅游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已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云南省将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

(一)下一步云南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为先导,以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目的,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把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探索以旅游产业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发挥试验和示范作用。

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符合旅游经济规律的政府管理引导、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旅游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客进出便利化、生态环境优质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构建起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统筹、生态建设、对外开放、改善民生和就业增长的新机制,成为国家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试验基地和以旅促农、以旅脱贫、以城带乡的示范,以繁荣旅游经济提升沿边开放、建设和谐边疆的先行样板,和谐平安旅游的示范窗口。通过努力,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0亿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超过550万人次),年均增长10.19%;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1.12%;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8%,在全省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17.5%,将云南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下一步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今年的8月29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全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明确提出了要以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和开展旅游试点省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为全省旅游“二次创业”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支撑。

1、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要通过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全面推进全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的实施。一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全面整合旅游行政管理资源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强化监管,大力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探索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的集中管理模式,加快构建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旅游管理权责对等,高效运转;二是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性作用,不断深入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进程,加快推进大型旅游企业资本运作步伐,多渠道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综合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旅游债券等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和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切实破解旅游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三是创新旅游统筹发展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旅游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以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城镇为支撑的旅游线路统筹发展机制,加快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开发,通过延伸和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四是创新旅游促进对外开放机制。以建立西双版纳、瑞丽、河口、麻栗坡和腾冲等五大沿边特色旅游开放区为切入点,着力构建“资源互享、客源互送、引资引智、市场无障碍、企业得利益”的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际旅游知名品牌企业到我省进行旅游投资和参与旅游开发,推进我省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与国际标准和规范接轨,全面提高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五是创新旅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研究制定旅游重大项目设施景观化、垃圾无害化、污水零排放的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在高原湖泊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相对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大胆推行旅游产业替代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和建立旅游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的新机制。

2、合理规划布局,切实加快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国家公园、旅游休闲度假项目等“五个一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精品景区的开发建设,我省将优先推出一批旅游重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投资开发,切实加快建设进程。一是大力推进40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建设。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把大理市、景洪市、古城区-玉龙县等市县建设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把澄江县、罗平县、弥勒县、沧源县等县(市、区)建设成为三级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旅游市场结构,提升云南旅游品质;二是加快建设60个旅游小镇。在巩固和提升官渡古镇等10个云南旅游名镇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服务管理标准,加快建设黑井古镇等60个旅游小镇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小镇的吸引力和配套服务功能;三是继续开发建设200个特色旅游村。在进一步完善全省首批50个旅游特色村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开发建设呈贡县斗南村等150个特色旅游村,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特色村综合接待功能和服务体系;四是规划建设10个国家公园。借鉴国际上旅游产品建设管理的先进理念,结合我省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国家公园的规划,加快地方立法,出台技术标准,规范建设程序,序加快迪庆普达措、丽江老君山、迪庆梅里雪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大理苍山、昭通大山包、怒江大峡谷、屏边大围山、普洱菜阳河、昆明轿子山10大国家公园建设,努力把国家公园打造成全省生态旅游精品;五是加快推进50个休闲度假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休闲度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策划一批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项目,重点推进石林民族生态运动场、腾冲世纪金源旅游体育休闲中心、景洪江心大沙坝项目等全省50个休闲度假类旅游重大项目的建设。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在我省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50到100家高星级酒店。要力争到2015年全省旅游重大(重点)旅游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真正形成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局面。

3、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全省各地开展旅游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实施《规划纲要》和国家旅游局将我省列为试点省份,标志着云南全省都可以开展国家旅游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可以在国家允许和授权的范围内,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试验,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根据《规划纲要》的精神,省政府将安排专项经费,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和措施,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的各地、各有关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自行确定多种类型和性质的旅游产业综合改革或专项改革内容,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对积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善于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努力探索,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并能够较好完成目标责任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并在扶持资金、土地利用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要通过多种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积极参与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努力形成全省“万马奔腾”抓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4、推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我省将通过建立涵盖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和环节的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的行业管理来规范旅游市场,从管理体制机制的层面入手,积极稳妥地解决旅游市场上负面影响大、游客投诉多、群众关注高的违规、违法现象和行为,彻底根除“削价竞争”这一造成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和恶性循环的顽疾和根源。要引导行业内标杆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制订出台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产业要素企业的服务质量标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加以推广,使之成为衡量云南旅游企业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标尺。同时,要健全旅游质量监督机构,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把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贯彻落实旅游服务标准化情况,纳入旅游市场监督检查范围,强化监管,及时整治。要通过对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广,促进旅游市场的各个主体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里,实现充分的、有序的、合理的竞争,切实规范经营行为。此外,为彻底堵住旅游市场管理方面的漏洞,要在抓紧建设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旅行社经营、旅游住宿、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旅游运输等企业申报准入制度和旅游企业的评级挂牌制度,完善旅游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和规范景点门票定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制止恶性竞争;创新旅游保险,扩大保障范围,建立旅游安全保障救援体系;打破区域封锁,推进无障碍旅游;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以实现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5、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度高、依托性强的产业,我省将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提高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一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切实加快西双版纳、瑞丽、河口、麻栗坡和腾冲五大特色沿边开放旅游区建设,通过沿边旅游合作模式和口岸协调管理体制的创新,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和跨境旅游产品建设,力争在特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免税购物、出入境便利化、发展跨国旅游线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二是积极引进国际旅游品牌企业到我省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特别要引进一批知名酒店和旅行社,促进我省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知名旅游企业的销售网络,吸引和招揽客源,扩大我省海外游客比例;三要积极推行国际先进标准,无论在旅游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旅游软环境的管理方面,都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在景区景点开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等方面要积极利用国际标准来规划、建设;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新的旅游业态,提高国际化水平。

6、创新促销方式,积极务实地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我省将在全面实施旅游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旅游宣传促销方式由“宣传云南旅游”向“营销云南旅游”转变。一是创新促销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与在线旅游服务代理商、中央预订系统提供商、旅游分销系统提供商、旅游商务情报提供商等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的合作,科学构建云南旅游的营销体系和营销方式;二是加大力度培育旅游节庆活动,着力打造云南节庆会展品牌,进一步发挥节庆会展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牢固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三是突出重点,针对具体的客源市场,集中力量开展小规模、多次数、短周期、高投入的精准促销活动,积极推动形象促销向专业促销方向发展转变,争取每年我省都能够在成功开拓新兴的旅游客源市场方面取得实效,通过几年的开拓和积累,使我省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实现较大转变;四是建立健全“省级联动、州市配合、省外联合”旅游大联动促销机制和奖励机制,完善“云南旅游目的地营销专家咨询组”和“云南旅游宣传促销媒体联盟”,重点是在主要国内外客源市场发展一批云南旅游产品海外旅游销售代理和直销商(点),并根据其招徕入滇游客数量和质量进行奖励,全力以赴地抓好海外客源市场开拓工作。

7、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提供健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和丰富的公共服务,我省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社会工程来推进,全方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在研究制订全省旅游交通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一批旅游区连接公路和连接景区的支线公路建设,加快全省干线铁路、湖河航线和丽江、大理、腾冲国际口岸机场的建设,开辟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东乃至欧美地区和国家的直达航线,不断完善全省快捷、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和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的功能。进一步加快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统一规划、注重配套、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全省主要旅游城镇建设100个游客服务中心,在省内的旅游交通干线、主要旅游环线规划建设200个旅游休息站和30个自驾车营地,在旅游城镇和旅游交通干线、主要旅游环线及旅游景区规划改造和建设2000座旅游厕所和一批中英文旅游标识牌,不断完善全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突出和彰显旅游业的公共服务功能。

7、加强规划指导,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主体。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的主体,我省将加大规划指导力度,切实帮助旅游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主体,全面提高云南旅游业的竞争力。一是分类制订鼓励和扶持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的规划及相关政策,并抓好落实。通过改制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旗舰型的国有旅游企业;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一批有实力的龙头民营旅游企业;通过发展新业态,鼓励和培育一批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会展商务旅游等产品的专业性公司;三是发展一批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咨询、规划设计、旅游营销、旅游职业认证、旅游保险经纪等中介性质的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努力,培育10家以上的旅游综合性的龙头企业集团,发展100家有实力的专业性旅游企业,1000家为旅游发展和服务的中小型特色旅游企业。

(三)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的工作措施

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困难较多。为此,我省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凝心聚力,发挥优势,迎难而上,强化措施,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云南发展生态旅游 篇2

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特性

生态体育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 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尤其是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 大自然被赋予浓重的人文色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特定民族文化生态系统, 很难将自然和当地历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截然分开, 生态体育旅游对象的内涵也从“自然景物”扩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生态体育旅游经济是一种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性旅游产业, 当然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 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体育效益和经济效益, 又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育旅游活动。

云南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分析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强, 全省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景观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典型最为集中的, 这也是云南生态体育旅游业的一大特色。由于各个民族的居住环境、文化沿革受外来影响的程度都不一样, 在语言、文字、民俗、绘画、音乐、宗教、建筑、服饰等方面各不相同, 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民俗节庆、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餐饮、民族婚恋、民族工艺以及民族居所、民族体育等均魅力无穷。

从现实情况来看, 云南的大多数地区由于开发较晚, 交通不便, 信息相对闭塞, 自然景观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较小, 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 民族风情绚丽多彩, 自然风光旖旎壮观,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发展旅游业特别是生态体育旅游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旅游资源是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最大的优势资源, 如果在云南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条件适合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充分地发展起生态体育旅游业来, 这将对发展云南特色经济, 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云南应当把发展体育旅游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战略选择。

1.加强边疆各民族的团结, 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体育活动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居住生存环境、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它们表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表现了人民积极上进、坚强不屈等精神。因此, 通过开展生态体育旅游可以很好地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 从而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同样, 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是他们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窗口, 通过民族生态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 可以使更多的民族, 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增进各民族彼此间的了解, 加强相互间的情感交流, 从而能够使这些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起到稳定边疆, 稳定国防的作用。

云南的少数民族众多,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通过开展生态体育旅游可以使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尽现其绚丽的光彩, 甚至通过开展生态体育旅游活动可以使某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进行保护和继承, 进而大大丰富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开展生态体育旅游可以促进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使民族体育研究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

2.加快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发展生态民族体育旅游经济可以进一步落实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相结合, 使我国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尽快促使我国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实现富民兴国的战略目标。充分地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这将对发展云南特色经济, 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云南应当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战略选择。

云南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策略

1.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制定科学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行政部门在发展生态体育旅游时, 首先是要注意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以维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制定科学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时要十分注意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控制生态的容量。发展规划要按功能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特点合理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不盲目一哄而起, 不在生态资源弱区或重点保护区进行开发, 建立生态体育旅游项目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一些对资源环境影响大或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且通过补救措施不能补救的项目应中止开发。

2.加强生态旅游管理, 健全法制体系

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由当地政府牵头, 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旅游领导小组, 负责对本地区生态体育旅游的协调管理工作。在旅游规划管理和法制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的积极作用, 防止体育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对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价值核算, 防止只重视旅游经济的显性增长, 忽视对体育旅游资源破坏所造成的隐性损失。加强生态体育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法律法规建设同步进行, 鼓励保持、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 对体育旅游生态破坏严重的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3.加强生态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

生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主要是在人们旺盛的体育旅游需求的推动下兴盛起来的。由于在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的体育旅游需求又在不断地变化, 只有加强生态体育旅游市场研究, 洞悉体育旅游者需求的变化, 不断推出体育旅游者喜爱的产品项目, 才能增加客源, 拓展市场。生态体育旅游宣传促销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体育旅游企业共同参与,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逐步增加生态体育旅游促销费用。

4.与相关行业密切协作, 协调统一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是基本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旅游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没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就很难满足广大游客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如果旅游地具备较好的安全条件、交通条件及基本设施条件, 旅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会得到不同层次游客的认可, 生态体育旅游的魅力将会得到更多游客的认同。因此, 体育旅游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结语

发展生态产业 打造云南品牌 篇3

本届南博会,参展的各个国内外展商各显其能的展示和推介生态产品和产业。台湾展馆通过此次展会,加强了云南和台湾(以下简称“云台”)的生物科技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的交流、GMS的产业合作对接,扩大云台两地在生物科技、特色农业、装备制造、旅游服务、食品加工等多领域合作。缅甸展馆的水果只展示了他们特有的果大味甜的—“钻石芒果”。泰国华人种植的生态茶现场获得认可,香米获得游客的青睐,手绘伞DIY备受推崇。越南用大量图片展示本国海岸线及生物保护区、生态旅游、考古旅游及海滨度假区和休闲避暑山庄。国际旅游形象展共有马尔代夫、泰国、不丹、尼泊尔、老挝、马来西亚、肯尼亚、加纳8个国家参展,并邀请南亚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参展,马尔代夫的椰子树和沙滩屋是主要元素,沙子更是从当地空运而来。

在本届南博会中,“云南元素”引得“众目共识”,其中,高原特色馆首次举办的云南省特色产品推介会以云花、云菜、云果、云茶、云药等8个类别特色生态产品,积极推进地方特色产品在品牌建设、生产管理、营销模式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有效扩大了云南特色产品、生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绿色产业 亮相南博

绿色南博,唱响云南生态新发展。本届南博会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在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绿色南博从树立思想引领、强化行为规范与严格管理监督等方面着力,促进本届南博会办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南博会”。

据执委会介绍,昆明卫蓝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云南能投汽车租赁公司、浙江左中右电动汽车服务公司共同为南博会免费提供了143辆新能源汽车,这些车辆广泛地运用于宾客接待、展商服务、展会筹备、志愿服务和公交接驳等方面,有效缓解南博会的用车压力,同时又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尾气排放,优化了办会环境。

看完新能源汽车,跟随记者继续探寻生态产业在本届南博会上的亮点。

本届参展商华为集团依托“云”科技,将触角延伸到了云上云南、企业云、智慧园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各个领域,在本届南博会上大放异彩。制造业展馆内,由云南红河州一家企业生产的轻型飞机格外亮眼,该机可搭乘两人,一次性可加油约110升,最大飞行距离为1200公里,节能方面的优势彰显无余。

云南馆首次采用“16+1”布展模式,“16”即云南省16个州、“1”即滇中产业新区。涵盖农产品、食品、工业品、工艺品、医药及保健品、家用纺织品5大类142个商品。集中展示各地的“品、特、优” 展品,云南元素十分惹眼。商家均认为,本届南博会的展馆布置既节约展出成本,又更加清晰集中的展现了产品的特色和优势。

楚雄州展区将具有彝族风情的“建筑”搬到了展馆,现场展示了农业、工业品、电子商务、旅游产品等27个大类、上千种特色产品外。本届南博会,楚雄州还重点推介楚雄州的产业新发展。

楚雄州政府副州长周兴国介绍,楚雄州的发展将集中力量打造“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产业将重点巩固提升烟草、石化、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文化旅游、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培植支撑全州跨越式发展的产业集群;生产将着力构建“两极四组团四带两区”的生产力空间格局;在对外开放格局上,将加快形成“东融、西接、北借、南跨、中聚”的开放格局。通过展会实现对外贸易成交额预计从上届的2.8亿美元增加到3.2亿美元以上。

在文山州展区,来自文山州的苗乡三七、文山人羞花、七丹药业、华信三七、文山钰幅绒民族刺绣等多家企业参展,商品涉及科技研发、加工制造,民族服饰多个领域。文山州精选了23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文山三七、高端电子产品、民族服饰、麻栗坡祖母绿、普者黑旅游、茶叶、蔬菜、辣椒等。琳瑯满目的展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咨询、购买的好不热闹。

全新的德宏馆以“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为主题,黄色的主色调充分融入了德宏的民族元素格外醒目。现场推出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40个,概算投资321亿元。

据悉,德宏馆参展11个项目包括生物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业、新能源、木材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商贸、电能电冶等多个优势产业。展出涉及招商引资项目40个,概算投资321亿元。展会推介了瑞丽农产品交易中心、红木加工、木材加工;芒市法帕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小镇、德宏后谷咖啡产业园等;陇川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协议总投资达56亿元。陇川县、盈江县、瑞丽市、芒市多个生态项目现场通过洽谈并获得签约。

小空间成为大舞台,镇雄县参展的8家企业,以滇龙生态、德群食品、黑颈鹤生物主打绿色健康牌,唱响生态环保曲;紫云石业、晟皛水晶和春晖科技,则将千年沉睡于地下的紫砂石材,烫上鲜明的镇雄烙印,让人领略原始、天然的健康生活方式;亲馨蚕丝被和尖山刺绣不仅把镇雄女性心灵手巧、勤劳聪明的一面展示出来,更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推动了当地养蚕、桑树种植、生产加工等的产业发展。现场成了展示镇雄产品、推荐镇雄优势的大舞台。

生态农业 绿色发展

记者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馆看到,昆明市地标建筑之一的“金马碧鸡坊”被“搬”到了展区内,让市民和客商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昆明的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

据记者了解到,昆明市29家龙头企业展出了大量特色农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关注。此次参展的农特产品均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物,最具代表的就是老冰糖。展架上的土蜂蜜是该参展商最得意的商品,每有市民经过都邀请品尝。难得的冬蜂蜜,再加入本地特有的朱莉花酿制而成,颜色略黑,口感俱佳。一款叫“合作八八”的马铃薯,以赶上小南瓜的个头吸引了众多目光。

nlc202309091210

“这是来自临沧凤庆的核桃油,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和血糖等功能,欢迎选购。”展台前,展销人员向客商推介着核桃油。核桃纯天然、绿色、环保,客商对临沧的高原特色农业产品赞不绝口,有的客商已初步有了带团队到临沧考察合作的意向。

临沧市展区负责人介绍说,本届南博会,临沧充分展示高原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树品牌、拓市场,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文化技术合作交流。借力南博会这一国际平台,临沧市正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向品牌化转型升级,擦亮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全国和世界市场。

彝良小草坝有机天麻、永善金江花椒、昭阳区的红富士苹果和大山包玛卡、巧家小碗红糖、大关竹笋、镇雄生态腊肉、盐津乌骨鸡……昭通市围绕“特”字做文章,将彝良小草坝有机天麻和昭通苹果等众多昭通名特优产品作为本届南博会“乌蒙军团”参展“主角”,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青睐的目光。

据了解,为更好地宣传推荐昭通市,将当地的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和绿色产品通过南博会推荐出去。昭通市以“磅礴乌蒙,秘境昭通”为主题,当地有特色、有品牌、有资源的46家企业共9大类种,162个品牌,288种商品参展。着力用品牌的力量吸引海内外客商了解昭通。展会上,仅苹果就签订了5000吨的购销协议,天麻等其他农产品也获得大力推广。

普洱市“一市连三國、一江通五邻”,生态、绿色、沿边是普洱市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普洱市携31家本地企业参展,展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借力南博会成功签约17.26亿元。特别是普洱市获批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后,当地绿色发展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普洱元素”在高原特色农业展馆、 制造业展馆、云南特色产品展馆和旅游产品展馆等都有展区,集中展示了茶叶、咖啡、生物制品、农特产品、普洱“绿三角”原生态之旅、普洱寻茶之旅、无量山哀牢山森林自驾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普洱把生态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将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作为总平台,以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现代林产业基地、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四大产业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智能产业四大新型产业,形成“4+4”产业集群。逐步构建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和新型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将把普洱建设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本届博览会着力打造集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会平台,为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贸人文交流提供重要的桥梁,也增强了南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和响应。开放的云南,需要南博会这样一个平台向世界表达诚意;自信的云南,更需要南博会这样一个国际化盛会来展现实力。盛会终有落幕时,但云南生态环保产业的“后南博”升温效应却不落幕,云南省将借助南博会的东风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篇4

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云财行„ 2013‟ 551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全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是省政府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每年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旅游产业建设发展和规划管理项目。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坚持以下原则:

(一)突出重点原则。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及纳入省级管理的重大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二)引导激励原则。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的投入,坚持以业主单位自筹为主,地方建设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旅游产业投入的引导作用。

(三)项目化管理原则。通过申请、审核、审批、监督实 施、决算等项目管理程序,对专项资金实施有效管理。

(四)公平、公正、择优原则。专项资金管理坚持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五)跟踪问效原则。各级财政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并确保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使用绩效。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形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景区游路、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点、自驾车营地、旅游标识标牌等。

(二)旅游产业基础工作,包括: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旅游教育和培训,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及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整治等。

(三)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及省领导确定的补助项目。

(四)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有关项目。

(五)旅游规划编制,包括: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六)旅游开发建设,包括: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商品研发及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

第六条 根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项目性质,补助方式 采取专项拨款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方式:

(一)省级项目业主单位申请专项资金,应首先向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于每年4月底前向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申报。

(二)州(市)、县(市、区)项目业主单位申请专项资金,向所在辖区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逐级上报至州(市)旅游行政主管和财政部门;再由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和初审,于每年4月底前联合向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申报。

(三)专项资金逐步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纳入预算项目库管理,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八条 申报专项资金,需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填报•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书‣(附件一)。

(三)申请专项资金需提供以下附件: 1.项目所在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件。

2.项目所在地或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批准的项目立项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所在地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4.项目所在地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5.项目所在地或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

6.项目开工建设所需的其它立项审批文件。

7.申报旅游规划编制资金的,需填报旅游规划编制申请书(附件二)。

8.申报旅游商品研发及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旅游教育和培训、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及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整治等专项资金的,需提供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等相关文件。

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上述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情况及时反馈同级财政部门。

第九条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会同省财政厅共同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资金量较大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研究确定专项资金的补助方案,报请省政府审批。

第十条 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及省领导确定的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由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省财政厅根据确定项目通知项目单位按申报程序上报材料,并对上报材料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以奖代补项目的补助范围和条件、奖励金额由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确定后,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会同省财政厅对补助项目进行审核,拟定具体补助方案报省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省财政厅按照省政府的审批意见,按照预算管 理有关规定,将专项资金下达到相关省级部门或州(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各相关州(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在专项资金到位15个工作日内,及时足额将资金拨付用款单位。资金下达文件抄送同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用款单位根据职能定位,按照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共同承担旅游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责任

(一)省财政厅按照部门预算编审体系有关要求对部门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结合财力情况,落实安排项目预算;会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审核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审核并及时、足额下达专项资金,对省级项目按进度拨付资金;督促州(市)级财政局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下达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对违反规定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查处。

(二)州(市)财政局在规定时限内及时下达项资金,并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五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一)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项目信息库,对全省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督促项目按时、按质、按规划完成建设;会同省财政厅审核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按照本•办 5 法‣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会同省财政厅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规定使用资金的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二)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属地专项资金项目信息库,对本州(市)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督促项目按时、按质、按规划完成建设;按照本•办法‣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会同州(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项目主管部门责任

督促用款单位严格按专项资金规定用途及本•办法‣规定使用资金;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工作。

第十七条 项目用款单位责任

按照项目批复及时组织项目实施;按照专项资金预算和资金安排计划、项目进度编制用款计划;在项目完成后及时向旅游发展委和财政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

第五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财政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系,对项目实行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对已下达专项资金资金计划的旅游项目,原 则上不得调整,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确需改变项目用途的,由项目单位所属的州(市)旅游、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报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经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商省财政厅同意后联合行文予以变更。

第二十条 凡使用专项资金的在建项目,项目业主单位要指定专人在项目补助资金下达的次年2月底以前向当地旅游行政主管和财政部门上报补助资金使用及项目进展情况,并如实填报“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表”(附件三),同时抄送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项目竣工后一个月内,项目业主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如实编制补助经费财务决算和项目实施绩效报告,并如实填报“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完成情况表”(附件四)和“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经费决算表”(附件五),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和财政部门审查后上报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未按本条规定报送有关材料的,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将不予受理该州(市)新项目的申请报告。

第二十一条 各州(市)财政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组织对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于当年12月31日以前报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对重点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检查。

第二十二条 凡使用专项资金的,应当主动接受监察、审计、财政、旅游行政主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 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违反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云南发展生态旅游 篇5

一、云南发展与周边国家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

(一)云南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云南省与东盟各国在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已为区域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在公路方面,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将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提供一条重要的联系纽带,也是亚洲公路网中的一条重要路线,这条陆路通道全长1,887公里,在中国境内827公里,老挝境内247公里,泰国境内813公里;在铁路方面,主要考虑“泛亚铁路”的建设,泛亚铁路建成后,可在中国境内与横贯欧亚大陆的欧亚大陆桥衔接,形成一条相互开放、联接的国际大通道;在航运方面,2000年4月,中、老、缅、泰四国交通部长在缅甸正式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该协定规定,缔约任何一方的船舶均可按照该协定和缔约各方共同制定的有关规则在中国思茅港和老挝琅勃拉邦港之间886公里河段自由航行。2001年3月,中老缅泰四国高官代表签署了《实施四国政府商船通航协定谅解备忘录》,并同意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调联合委员会(简称联委会),有关通航研讨班和船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已经启动或正在实施。2001年6月,中老缅泰四国在中国景洪举行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航典礼,并就航道改善工程达成共识。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出资协助整治疏通老挝、缅甸境内湄公河航道。一旦环境评估报告得到四国政府的批准和联委会会议的通过,湄公河航道部分整治工程即可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航空方面,中国云南航空公司现已开通由昆明通往曼谷、新加坡、万象的国际航线,已初步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面向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航线网络。

(二)发展与周边国家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和意义

第一,云南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以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异性及多重景观组合优良的特点。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而且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奇异多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组合优良,相得益彰。不少景区(点)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位,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产品的条件。同时云南具有邻近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通过建设国际大通道,配合云南境内的公路、铁路、航空网和水运建设,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和国内省区开展区域合作,并融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

第二,旅游业发展积累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来对旅游业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云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精品景区景点,全省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14个;拥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位居全国第三;有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为我省国土面积的3.3%,其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 五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保山、腾冲、威信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省经各级人民

政府正式审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4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102个,旅游综合运输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比较优势,为云南“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将使云南真正从对外开放的末端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为云南旅游业发展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第四,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带来的机遇。根据共建统一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打造东南亚八国公园的构想,云南省将在有关各国合作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发挥枢纽作用,通过扩大周边地区客源市场,转接次区域的游客到国内其它旅游地的方式吸引海内外游客到云南旅游。同时,还将按中国有关规定办理到次区域各国进行边境或出境旅游。基于以上四方面的条件和机会,云南省与周边国家发展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必将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产业集群可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增加该区域旅游收入,以此来完善该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又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样就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同时也能够大大的方便广大中外游客在该区域的旅游,一改以往那种一次只能在一个国家旅游的状况,将来只需要办个该区域的特别通行证就可以一次观光整个区域的大部分主要景点,这将大大节省游客的时间、精力和费用,让游客能一次性领略区域各国各自不同的风土人情。可见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能够实现一种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云南省与周边国家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所存在的障碍

首先,该区域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旅游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处理各国在旅游政策法规方面、公共基础设施的合作建设方面、精品旅游线路的合作开发方面、旅游客源的共享方面等相关事务。

其次,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还未形成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在当今世界旅游产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如果没有自己的知名旅游品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打造终将是一句空话,无法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

再次,目前各国在具体的国家安全领域还没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合作机制。目前官方的合作尚处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备忘录的签署阶段,还未能就区域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诸如: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恐怖主义、武器走私、洗钱、国际经济、网络等领域的跨国犯罪活动等方面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合作模式。

最后,阻碍云南省发展与周边国家旅游产业集群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也就是精通该区域旅游文化和语言的专业旅游人才队伍还相当稀缺。

三、云南省发展与周边国家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

第一,建立一个专门组织来协调次区域旅游合作。目前可考虑建立一个由次区域政府、企业界、学术界人士组成的半官方或官方性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其作用是:一是协调各国旅游政策,如简化旅游入境手续等;制定旅游合作发展计划;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进行协调,筹措资金。二是举办次区域旅游论坛及其它会议,对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各种方案进行论证和分析,解决在旅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开展旅游信息交流,发行有关的旅游合作出版物。

第二,通过加强合作,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次区域交通、通讯欠发达,公用设施缺乏,旅游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采取合作方式可以共同承担开发成本,减轻财政压力,加快建设速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吸引次区域外的投资,世界银

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及西方发达国家对次区域交通、能源、通讯、旅游业等合作项目都有极大的投资兴趣。次区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应积极进行协调,促使次区域交通、通讯等设施建设优先考虑有利于旅游、贸易迅速发展的项目。如景洪——景栋——清莱——清迈、勐腊——琅勃拉邦——万象的公路建设,景洪与清莱、清迈、万象等城市的航空对接等。这些交通的建设有利于尽快形成局部的旅游环线,大量吸引游客。

第三,尽快成立联合打击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恐怖主义、武器走私、洗钱、国际经济、网络等领域的跨国犯罪活动的专门机构,金三角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毒品交易最为猖獗的地区之一,将来这一区域一旦取消现行的签证制度,简化相关的手续,实行该区域一卡通的话,必将为一些毒品犯罪份子以更多的可趁之机,将给该区域的禁毒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应尽快成立相关的机构以加强各方在跨国犯罪领域的合作,才能保证将来的旅游合作更加健康,否则我们拟开展的旅游合作将会为犯罪份子提供更多的庇护。

第四,选择重点旅游线路合作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是联结次区域各国的天然纽带,又是一条旅游资源丰富的“黄金水道”。该河流经白族文化区、傣族文化区、缅族文化区、高棉族文化区、老族文化区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区。流域内大理、西双版纳、金三角、琅勃拉邦、廊开——万象、巴色、暹粒——吴哥、金边等都是有名的旅游区。而且该流域又是次区域各个合作项目集中的地区,各领域的合作可以相互促进。选择澜沧江——湄公河一线重点合作开发,可以很快形成一条集生态、文化、科考、寻根、漂流探险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热线,为次区域旅游圈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云南发展生态旅游 篇6

5月21日-26日,由县委书记陈有极,政协主席、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许天赠,县委副书记、花卉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林和平及县有关乡镇、部门领导组成的考察团,深入云南昆明、呈贡(斗南)、九乡、丽江等地,着重就鲜切花卉、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期间走访了有关政府部门,并多次召开了座谈会,组织讨论我县产业发展情况。可以说,一路所见所闻,让考察团成员大开眼界,感受颇深,启发较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沿途所见所闻所感

(一)斗南花卉。考察由呈贡县委陈副书记,县委常委、县委办肖主任和斗南镇党委杨书记陪同,就斗南花卉产业发展、市场建设情况作了认真调研考察。斗南镇隶属昆明市呈贡县,辖11个居委会,75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27435人,耕地19291亩。花卉产业已成为斗南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花卉运销、物流、包装、保鲜及与之配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起步早、规模大。该镇于1984年率先在全省种植商品鲜切花并取得成功,农户基本掌握了花卉种植生产技术,并自发形成了集贸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全镇花卉复种面积达12431亩,形成了以康乃馨、玫瑰、百合、非洲菊、满天星、勿忘我及其它杂花7大系列,300余个品种上市交易,六大切花获得专利证书。同时,吸引和带动了盆景、苗木经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斗南花卉市场作为花卉业的龙头企业和窗口,带动了全省10多万农户种植鲜花,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仅呈贡县就达1.8万户,面积2.5万亩。

2、市场兴、品牌响。在斗南花卉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十分注重培育市场这个重要环节。1995年兴建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第一个鲜花交易市场,改变了以往的路边交易方式。为适应花卉发展的需求,1999年扩建了花卉交易市场,市场占地74亩,每天有66大类、350万至500万支鲜花上市交易,年交易额突破12亿元,销售种球、种苗5000万株(个),鲜切花16亿支,交易量分别占全省的80%、全国的57%,市场的成交价主导了全国鲜切花的批发价格。每天有120吨左右的鲜花通过航空、公路、铁路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销往新加坡、泰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花卉出口创汇总额连续5年居全国之首。现在,每天有近万人在这里参加鲜花交易,从事花卉及相关产业的企业有365家。同时,四川、河南、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的盆花、绿化苗木大量涌入斗南销售,专门从事苗木交易的经销商有50多家,盆景园艺市场占地80亩,从业人员200余人。1999年,上海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斗南花卉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和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将该公司注册的“斗南花卉”评估为具有32亿元价值的品牌,使之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无形资产的花卉品牌。斗南花卉市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鲜切花定点批发市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和“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镇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花卉之乡”称号。“斗南花卉”品牌的诞生,有力地促进了云南及全国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

3、建中心、上水平。继斗南花卉市场之后,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于2002年12月20日开始试拍。一期工程占地178亩,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投资1.26亿元,拥有300个交易席位、两个电子拍卖交易大钟,可日拍卖200万枝鲜切花,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产地拍卖市场。拍卖中心采取的是一种竞价购买的全新理念的交易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买卖双方对手交易,竞价从高至低又区别于一般物品拍卖,具有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为云花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目前,拍卖中心日均供货量21万枝、成交量20万枝左右,参与交易的有70人左右,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批发商。

4、形产业、带旅游。“斗南花卉”在全国乃至国外都有一定知名度。近5年来,慕名到斗南花卉市场参观旅游的外国游客达15万人次,国内游客达20万人次,散客达50万人次。仅2003年,到斗南花卉市场参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就达25万人次左右。

(二)云南旅游。重点考察了昆明世博园、九乡风景区(溶洞)、云南石林、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主要景点,其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就是“独特、创意、配套”:

1、独特,就是景点属国内独有或少有中的精品。如世博园,拥有外国参展部门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建盖的永久性庭院,展示出不同文化、不同特点的地域园林艺术;九乡风景区,地质属典型的岩溶地貌,区内拥有全国罕见的大型溶洞群;云南石林,把自然界最秀美的奇石、瀑布、溶洞、湖泊等自然风光都汇集这里,形成最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为世界仅有,堪称“天下第一奇观”;丽江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古朴如画的古城,被中外人士誉为“东方的威尼斯”、“东方瑞士”。玉龙雪山属现代海洋性冰川,是北半球最南面的终年积雪的雪山,是杜鹃花的著名产地和药材宝库。这些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2、创意,就是出奇制胜,大胆增加旅游项目,引导游客消费。如九乡景区洞内的“古河穿洞”,河水奔泻入洞分为两股,形成高约30米罕见的雌雄瀑,其中一股也是人工的;出洞口时,游客在走得气喘吁吁的时候,刚好可以乘上全长476米的索道,以舒解游览时的疲劳;下了索道,不经意中他来个索道上的电脑摄像,游客在新奇中很乐意地奉上15元。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建设者引进意大利缆车,让游客毫不费力登上海拔4546米,既领略雪山胜景,又圆了登上高海拔雪山的梦想,这对未见过雪山或没有登高经验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在自然景观中,加上智者的创意和能工巧匠的妙手,在无形中使景区增添非凡的魅力。

3、配套,就是从“行、住、吃、游、购、娱”等诸方面抓好配套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一是举办大型活动。如“五一”期间,云南举办第5届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欢歌劲舞彩云南--中国昆明合唱健身操交流赛”、99世博5周年庆典、春之旅亚洲群星演唱会、七彩国际原生态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展示活动,等等。二是风味美食。昆明汽锅鸡、过桥米线、沙锅鱼、王府家宴、宜良烤鸭、农家宴、菌王火锅、酒林药膳、撒尼族风味等,让游客回味无穷。三是特色购物。如缅甸玉器、云南白药、虫草、三

七、天麻、普洱茶、雪莲花、云烟、傣锦、扎染布、斑铜工艺品等成为游客购物的热点。四是民族风情。云南聚居着26个民族,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其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留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编撰出“云南十八怪”等,这些都成为游客猎奇对象之一。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云南省花卉、旅游产业的发展,起步早、规模大、特色明显,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云南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我县发展花卉、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结合清流实际,借鉴其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清流必须突出“生态经济强县”这一发展定位。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富余的劳动力,淳朴的民风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清流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潮中有所作为,必须立足县情,发挥优势,争创特色,主动融入,加快对接,用生态兴县理念引领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才能在贯彻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全市构筑“两带一圈”区域发展布局的实践中加快发展,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强县。其中一产要在继续发展壮大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蜜雪梨、特早温蜜、水蜜桃)、畜牧水产等重点产业的同时,突出把苗木花卉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做特做强;二产要在大力发展矿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林产化工、水电等重点产业的同时,突出把氟化工业作为经济提质、增效、壮总量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三产要突出把原生态旅游作为增强经济活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做旺做强。

(二)必须聚智聚力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现状:2002年9月,引进香港浩捷集团创办了元生花卉公司,现已种植30多个鲜切花品种1500多亩。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开展科技合作,建立了花卉组培科研实验基地和100立方米的种苗、鲜花保鲜冷库。同时,计划与中国土畜进出口集团、厦门国贸合作,投资1200万元种植神马白菊500亩;与上海种业集团合作,种植康乃馨200亩。在“省第五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上,香石竹(康乃馨)获产品一等奖、大丽花获展品金奖。目前,我县花卉苗木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福州、北京、广东等地,并出口日本、新加坡。为进一步拓宽花卉销售网络,元生花卉公司在福州乌山等地建立4个批发点的基础上,又与闽东大黄鱼集团公司合作,投资3000多万元在福州兴建5000平方米的福建花卉贸易交易中心。目标、定位:经过若干年努力,逐步把清流建设成为万亩鲜切花卉的中国南方特色花卉基地和千亩珍稀花卉观光园区。具体措施:

1、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好、花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运输条件前景良好、有一定的花卉科研和生产基础等方面优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决心做大做强这个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当前,要使清流花卉成规模、上档次,县委、县政府要全力加以推动,才能早见成效。因此,建议县里进一步充实加强专门工作班子,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花卉产业的宏观管理和统筹规划,并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做大扶强里田花卉基地的基础上,引进更多企业入驻我县,发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发展,才能使我县花卉产业长盛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要创建特色,树立品牌。花卉市场的焦点在于花卉产品的质量。花卉企业为了迎接市场的挑战,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除了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积极应用优良品种外,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创出特色,防止在同一个企业内,搞的品种太多、太杂,否则很难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产品,缺乏应有的竞争力。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有实力的花卉公司,无不在搞专业化生产,有的只进行一种花卉的生产,如玫瑰种苗公司,郁金香种球公司,香石竹种苗公司等,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从长远看,必须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在花卉品种和产品质量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大胆调整发展战略,创造出名牌产品,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3、要扶持龙头,壮大规模。我县花卉产业要形成规模,发挥优势,必须走“农户+公司+市场”的运作模式,以“建大市场、搞大流通、兴大产业”为指导思想,以公司为龙头,以花农自产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推动我县花卉产业的壮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做大龙头。元生花卉公司要按照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控股、参股、合资、联营等形式,吸引有实力企业(如在斗南投资的台商景先生)加盟我县花卉产业发展,努力形成集团化和专业化经营规模,提高我县花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还要认真抓好外围企业、农户的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及产品的对外销售三个环节,逐步形成科研、生产、销售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要发动农户。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动农户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花卉产业发展,在做大里田花卉基地的基础上,逐步把花卉产业辐射到长校、李家、灵地、东华等其它乡镇,不断把清流花卉产业做大做强。

4、要完善服务,优化环境。一要健全完善交易市场。今年来,元生花卉公司在福州乌山等地建立了4个鲜切花批发点,与上海种业集团联手,第一批建立10个鲜切花联锁店,并与闽东大黄鱼集团公司合作投资的福建花卉贸易交易中心正在建设,将使我县的花卉交易上一档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全省花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今后,要继续搞好服务,加强采后冷库等处理设施的建设。此外,待时机成熟后,可进一步探讨建立拍卖中心的可能性。二要加快配套产业发展。花卉产业的发达必然会带动一大批配套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形成一个门类繁多的产业群,它为我县化肥、农药、塑胶、包装、运输等许多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三要搞好优质服务。各有关服务职能部门要为花卉的出口、运输、检疫等提供高效、快捷、周到的服务,建起花卉出省出国的“绿色通道”,通过扩大花卉出口促进全县花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建议省、市要出台促进花卉企业出口的政策和措施,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四要形成旅游产业。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还可探讨建设花卉公园,与其它旅游景点一道对公众及旅游者开放,供游人观赏、拍照、采栽等,为清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一处景点。

5、要引智引力,科技兴花。花卉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花卉质量的竞争,而要提高花卉产品质量,关键在于科学技术。一要加强科技合作。要加强与省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以育种、引种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重点,利用我县丰富的种质资源,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品种;加强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加强切花的保鲜、贮运研究;专用花肥花药及栽培基质的研究与开发等。二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除了由各类专业院校培养花卉专业人才之外,要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业余班,有计划地对花卉生产、管理经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加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三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经常组团派出学习考察,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县花卉产业的发展。近期,建议清流县与呈贡县、里田乡与斗南镇建立“友好县(乡)”的结对关系,共同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

(三)想方设法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以地貌多样、温泉众多、生态优良和文化底蕴深厚见长。近几年来,我县把旅游产业的发展始终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旅游业,走“政府引导、社会兴办”的路子,先后开发了灵台山、狐狸洞和夜滩温泉山庄等景区、景点,特别是近年引进浙江宁波滕头公司兴建的绿化苗木基地,与台商开发的冷泉养殖、蜜雪梨基地,为今后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10月,我县又引进福建万宝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开发九龙湖、北斗山风景区项目,计划两年内将完成第一期投资7000万元,使景区具备对外开放条件。这些景区的建成,将使我县旅游开发产生质的飞跃,特别是随着连城机场的启用,以及京福、长龙、泉三等高速公路和赣龙铁路的开通,必将迎来我县旅游业大发展的春天。目标、定位:力争经过3-5年左右时间,逐步把九龙湖、北斗山景区建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现景秀园林生态农业观光园、嵩口氡泉休闲疗养区、城区“S”型夜景工程观赏区等特色景区对游人开放,使我县成为闽西北新兴的原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区。具体措施:

1、要强化旅游产业的领导力度。旅游开发是一项投资额大,但效益长久的项目,单靠政府旅游部门投资难以在较短时期内见效。旅游资源开发应走“统一规划、政府运作、政策引导、社会投资”的路子。应该说,今年县委、县政府在抓旅游的工作力度较大,专门成立了旅游领导小组,下一步必须在全县更大范围内进行大动员,以形成共识,并把这种共识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强化部门的配合力度。旅游部门是发展旅游的中坚力量,要抽调精兵强将加强旅游局的力量,充实管理人员,使旅游部门无论在景点规划、开发,还是在行业管理中都能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好参谋好帮手。

2、要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旅游发展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作为指导。要按照科学合理、创新体制、突出特色的要求,加快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论证和审议工作,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在编制规划时,要立意高远,站在全省、全国旅游市场竞争的角度,提升我县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要通过科学、合理、有质量的新品开发,最大限度地把资源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努力在新奇、独特、创新、高效等方面下功夫,把山、水、洞、泉、林、花、岩、峡的精华充分展示出来,把清流淳厚的风土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原始的天然景致突显出来,开发环保旅游、田园旅游、小吃旅游等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新品,策划、包装出一批旅游精品。要深入挖掘景点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在凸现他们的灵秀隽永和悠久历史的基础上,扩建一些雕塑、文化走廊等景观项目,不断拓宽其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民情、宗教特色、文物价值等文化内涵,顺应现代旅游民俗化、时尚化的要求,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在此基础上,要有效分类,精心设计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提供选择、加以推广。

3、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充分发挥县城距连城冠豸山机场仅70公里优势的同时,尽快打通内外交通要道,增强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和在县内活动的便捷程度。一要尽快修复好清流通往三明公路,主动对接三明,通过京福、三泉高速公路和鹰厦铁路吸引省内外游客;二要优先安排沙灵线(沙芜至灵地)改造,实现我县景区相连互动,并与连城冠豸山机场实现对接;三要优先安排清流通往连城的里田至长校公路建设,尽早打通进出口通道;同时,积极配合市里做好三泉高速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动工建设。为此,建议上级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对我县道路建设给予倾斜扶持。

4、要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要紧紧抓住福建万宝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开发北斗山、九龙湖景区的契机,主动配合做好景区的总规和详规编制工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配合万宝公司按照建设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准,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力争明年“5.1”前开放部分景区。经过努力,逐步把九龙湖景区建成养生、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等多类型多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把北斗山景区建成观光、体验、探险、野外生存训练等不同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要加快景秀园林生态农业观光园、里田“花卉之乡”、嘉德冷泉休闲中心等项目建设,并进一步加快热氡温泉、灵台山等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我县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有规划,高标准,高起点,敢于标新立异走自己的路子,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如在九龙湖景区造古人类雕塑、博物馆,在北斗山建设红军路、高空索道,等等。此外,要加快城建步伐,把县城当作景区来建设,对县城实施净化、美化和绿化,重点规划建设好城区“S”型夜景工程,树立旅游城市形象,建设与旅游相适应的新县城。

5、要全方位搞好配套建设。要从“行、住、吃、游、购、娱”等诸方面抓好配套建设,形成“一个景区(点)一个产业群体”的开发格局,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一要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确保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需要包括企业管理、行业管理、服务人员及宣传促销、形象策划等各类旅游人才。要利用若干优惠政策和生活待遇,引进、培养一批旅游经营管理、形象策划的高级管理人才,并有计划地对从业人员(如导游、宾馆服务员等)进行分期培训、深造,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及服务技能,使清流的旅游管理水平能较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二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旅游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对旅游创汇与收入的高低有着重大影响。为此,可考虑成立清流县旅游商品开发中心,抽调专门力量,专题研究旅游商品开发问题。要大胆创新,精心培育有鲜明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旅游商品系列,使旅游商品真正成为“清流之旅”的延伸和清流印象的物化。同时,要在城区、主要景区景点设立旅游商品一条街和专卖店,形成多层次的旅游购物网络。三要增强文体活动。借助节庆日、商贸会等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让游客融入参与性活动和游览中,扩大各类消费。四要加快其它配套。为拓展旅游市场,要加快星级宾馆和私人旅馆建设进度,加快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清流的接待水平。

云南发展生态旅游 篇7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云南,旅游业

1 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识

国际上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沿用的是世界旅游组织在其出版物《E-Business for Tourism》中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定义:“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同性 (connectivity) , 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和贸易, 改进旅游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增进知识共享。”

在国内的研究文献中, 信息化专家陈禹把它定义为:旅游电子商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全球商务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旅游电子商务不该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互联网的在线销售模式, 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企业与企业之间 (业务联系、车辆调度、财务管理操作、项目投标、客房竞价、协作陪同)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了数字化的处理过程, 而且它们会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这种变革甚至会最终影响政府对旅游管理、旅游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杜文才在他出版的《旅游电子商务》丛书中, 根据其自身需要把旅游电子商务定义为“利用互连网和通信技术, 实现旅游信息收集与整合, 实现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电子化运作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活动, 是一种先进的运营模式。旅游电子商务主要包括旅游信息网络宣传, 旅游产品在线预定、支付以及旅游企业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旅游目的地营销等。

基于对以上定义的理解, 笔者认为: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对内进行提高管理水平和对外给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总和, 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有如收费、领料、报表统计、客户管理等, 对外提供的服务有如网上咨询、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等。

2 云南旅游业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的发展, 使人类文明进步、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人类生活节奏加快, 使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 人类缺乏归属感, 这促使人类旅游、休闲、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加强, 以上因素都给旅游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旅游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兴趣。旅游目的经营管理机构和业界都在为旅游业新一轮的发展做努力。旅游业本身的特性使自身能跟电子商务很好的契合在一起, 因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产业, 旅游业为游客提供的是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 行业的跨度范围很大, 旅游者在做出旅游决策之前需要了解各个方面的信息, 因此旅游业又是一个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的产业, 也因此旅游业与出版物、软件并称为最适合发展电子商务的三大产业。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但云南依托自身优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使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处全国前列, 目前云南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次创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急需采用不同的措施巩固和开拓客源市场, 笔者认为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是可行的办法之一。

3 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对云南旅游业的积极作用

3.1 降低地区政府旅游宣传费用, 扩大地区旅游知名度

旅游业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所以云南省政府每年都要进行一些旅游促销宣传, 制作旅游宣传片、在电视、报纸、公路上都进行广告宣传, 这些传统广告宣传费用高昂, 根据网上调查证实, 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广告每秒要花1-2万元人民币, 然而如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发布旅游广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互联网广告制作周期灵活, 即使在较短的周期进行投放, 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完成制作,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制作和变换广告内容以及投放时间, 对产品的经营提高及时快捷的辅助作用。单纯的从价格方面考虑, 与报纸杂志电视的传统媒体广告相比, 互联网广告费用也是最低廉的, 因此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发布广告可以节省旅游宣传费用。与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相比较, 网络信息传播范围最广, 因为互联网可以连接世界各个地方, 网络传播信息内容丰富, 它不仅可以涵盖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而且还可以用图、文、声、像, 声情并茂的宣传, 如云南旅游电子商务网 (云游网) 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在云游网上不仅提供旅游专题、旅游攻略等服务, 还展示了游客在旅游过程拍的短片和各州市的旅游宣传片, 通过这些, 可以在互联网人群领域内提高旅游旅游知名度。

3.2 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实现企业营销联盟

云南旅游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 到目前为止在云南几千家旅游企业中只有云南旅游 (002059) 和丽江旅游 (002033) 两家上市公司, 它们在资金、规模上有一定优势。但总体来看, 云南旅游企业是““小”、“散”、“弱”、“差”, 小是:规模小;散是:经营分散, 集团化经营的少;弱是: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差是:经营效益差。因此, 依靠单个企业来发展是比较难的, 在网络环境发展良好的背景下通过开展旅游电子商务, 形成企业营销联盟、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会大大降低旅游企业的综合费用, 增强综合竞争力。以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包括:大理、丽江、迪庆) 为例, 这个地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且丰富, 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当地的旅游企业规模小, 而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相似性高、互补性强, 因此这地区旅游企业可以建立企业营销联盟, 建设旅游电子商务资源共享平台, 从而增强本地区的竞争能力。

3.3 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 提高整个旅游业的运行效率

旅游电子商务促进了信息交流, 增加了产品透明度。旅游公司的一般业务过程是将酒店、景区等供应厂商的旅游产品采购之后, 进行优化组合, 形成特色的旅游线路或旅游项目产品, 再销售给旅游者。在此过程中, 一个接待旅行社需要若干个饭店、餐馆、航空及车船公司等企业提供其顾客所需要的服务, 还需要有一批接近客源的旅行社为其输送旅客。对于云南旅游企业来说, 通过企业内联网和外联网的建设可以增强这些旅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 加强相互间的业务联系。旅行社可以省去面对大量信息的工作, 直接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和客源地的消费者, 从而提高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 并提高效率。比如:以网络预订客房为例, 建立一个网络订房的实时管理系统, 让客户能在订房网站上看到酒店的实时客房信息, 也可以让酒店实时处理客户的网络订单, 使客户、订房网站和酒店三者能实时性的互通信息。

3.4 提供个性化服务, 提高游客忠诚度

随着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 旅游市场将走进“散客时代”, 旅游者的个性需求越来越明显, 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可以顺应这个需要。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山区, 交通一直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如果游客在出游前想全面了解云南将会大大增加出游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开展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供应商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在互联网上发布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等各方面的信息, 旅游者足不出户就能做出游前的全面准备, 降低出游的时间成本。如云南旅游电子商务网 (云游网) 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游客在出游之前就可以登录这个网站进行在线咨询, 然后得到个性化的出行建议和规划。之后网站还提供了云南省各州市全面的、实时的旅游信息, 游客可以在网站上搜集即将要出行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信息, 根据自己出游目的自助方式选择景点线路、导游、食宿和交通工具等, 这些信息均可以同时通过网络在线定制功能在网上预订;最后, 网站会根据游客所选择服务的具体内容自动形成一个属于游客自己独有的旅游路线清单, 包括:行程安排、导游服务、景点门票预订、行程中的交通预订、行程中的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的推荐和预订, 以及整个行程的费用预算, 这样游客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兴趣爱好进行自己的选择, 这不仅省时, 而且还大大满足了旅游者的个性需求, 从而, 提高云南客源的忠诚度, 并开阔新的市场。

3.5 促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高办公效率

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 而且也给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带来机遇和挑战, 机遇就是可以借助旅游电子商务来改变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 改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挑战就是改变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旅游行政管理相比,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旅游电子政务与旅游企业的旅游电子商务相衔接, 可以减少公文流通环节, 减少办公手续、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能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果云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实现日常网上办公、网上办理业务, 建设旅游政务网站集群、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系统、旅游执法网、旅游执法监督及旅游统计网等公共服务平台, 不仅能对旅游市场的宏观管理和微观调控, 也将是云南省旅游业“二次创业”新亮点。

4 结束语

云南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次创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急需采用不同的措施巩固和开拓客源市场。云南省旅游管理部门及行业内各个旅游网站、各家旅行社及各大酒店要抓住机遇, 克服目前旅游电子商务中遇到的问题, 及早利用信息化的手段, 实现全程旅游电子商务, 从而早日实现云南省旅游业“二次创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E-Business for Tourism.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Destinations and Businesses[M].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Business Council, 2002.

[2]杜文才.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艾尼.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09)

不一样的云南与会奖旅游业发展 篇8

这一次到云南与上次不一样,因为这一次是身份是会奖旅游考察团的一名成员。首先,让我感觉不一样的是昆明今年6月份投入运营的新机场。这个机场规模和面积都很大,旅客吞吐量在国内机场中居第四位。根据《会议》杂志所做的“会议目的地成功十要素”分析,会议与奖励旅游目的地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交通便利性”,而“交通便利性”的核心是航空。看来,云南由旅游目的地向“旅游+会奖”目的地发展具备了交通便利性方面的基本条件。

观光旅游与会奖旅游同属于旅游业的范畴,旅游产业链与会议产业链高度重叠,也就是说在观光旅游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对于会奖旅游也同样重要。云南观光旅游中众多的“不一样”为云南向“会议与奖励旅游目的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然而,“会议”不同于“旅游”,“参会者”也不同于一般的“观光客”,“旅游目的地”要发展成为“会议与奖励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发展会奖旅游,目的地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合优势资源并传播给国内外会奖活动组织者。这些优势资源包括:会议设施、会奖服务、政府支持等等。我们考察团成员在云南紧锣密鼓地考察了十多家会展中心、会议中心与会议酒店,这使我们有机会发现云南的另外一个“不一样”:会议与奖励旅游设施多样化,且各具特色,颇有吸引力。

考察结束时,云南省旅游局还组织了“云南省会奖旅游座谈会”,省旅游局、省内专家与从业者以及来自北京的考察团成员,大家就云南会奖旅游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云南省旅游局主管副局长文淑琼女士也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发言。省旅游局对会奖旅游的重视,让我们充分感觉到了云南与其他省份的又一个“不一样”。会奖旅游业的发展,特别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会奖旅游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云南在发展会奖旅游方面抢占先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会奖旅游业还是一个新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会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比如:如何构建会奖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使政府主管部门、专业会议设施及会议服务公司等在更高层面上展开有机地合作,进而共同构建会奖旅游目的地品牌等。但我们相信,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积极参与,加上良好的旅游业基础,云南的会奖旅游业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水利技术员个人总结下一篇:妇女节祝福语送老师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