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机械专业机械英语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中国农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农业英语知识,具备专业英语交流能力,提高阅读农学专业资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目前,我国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结合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寻求到更为合适的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业院校机械专业机械英语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院校机械专业机械英语论文 篇1:

农业院校机械设计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学习态度、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法,并將这些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农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简介:金中波(1981-),男,黑龙江方正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董晓威(1979-),男,黑龙江拜泉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我校机械设计专业《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国外在相关技术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加,急需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背景,又有跨国界学术交流与技术协作能力的人才,大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一要求。目前,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一般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从调查的情况发现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等,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以便达到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现状

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机械类常用的英语单词,能够掌握机械中常用的英语句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的能力。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的变化做出了相应调整:2005年至2008年,课程性质为学院任意选修课,1.5学分,30学时,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七学期;从2009年开始,课程性质调整为专业课模块(选修),1学分,学时和开设时间保持不变。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提问,课后作业练习以及期末考试。[1]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方面的问题。专业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又要有很好的外语水平。目前,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有3人,1名在读博士学历,2名硕士学历,平均年龄为34岁,均为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尽管近年来我校引进的教师基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也具备专业水平,但是在英语能力以及教学经验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使部分教师很难驾驭专业英语课堂。此外,由于课程性质和学时的限制,造成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愿承担专业英语教学任务,教学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专业英语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学生方面的问题。该课程开设时间在第七学期后半学期,此时很多学生都忙于准备考研、公务员考试及就业等,请假、缺课现象比较严重,即使是来到课堂上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听课状态都较差,这表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3)教材方面的问题。目前在授课过程中,选用施平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的《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该书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力学、机械零件与结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管理、现代制造技术、科技写作等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本全面的教材,但是对于不同的学校,即使是同一专业其侧重点也不同,其中的部分内容与我校机械设计专业实际情况不相符。更为重要的是,该教材除了范文、词汇和部分范文参考译文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内容,没有总结归纳,也没有课后习题。由于工科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弱,这给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专业英语与基础外语相比,专业英语对专业性、实践性要求较高,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二者就要进行区别。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以课前预习,课上教师教学生认识专业词汇、阅读课文、课文翻译以及课后复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将专业知识和外语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是专业英语教学整个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5)考核方式方面的问题。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通常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平时成绩分值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课堂出勤、作业练习、回答问题及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采用试卷形式,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词汇英汉互译、文章段落英汉互译、科技论文摘要写作等。该考核方式突出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而平时成绩则相对较弱,这就造成了学生课堂学习专注力不够,课堂散漫,往往通过考试前突击复习,强行记忆书本内容达到通过考核的目的,考试过后大多数学生又都忘记了所学内容,课程形同虚设。

二、课程改革目的

按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注重引进本学科先进前沿技术,摒弃那些陈旧、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目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

三、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建设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外语基础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因此必须对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2]

四、课程改革的内容

1.课程设置

如前所述,专业英语开设时间为第七学期,性质为专业课模块(选修),这就可能出现部分学生选修课学分已满足毕业要求,选修该课程学生的人数不能满足正常开课规模要求而使课程被迫取消的尴尬境地。为此,应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课程性质调整为专业课模块(必修);将开设时间调整为第六学期后半学期,以避免与其他课程在时间上发生冲突。

2.加强师资建设

专业英语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这也决定了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一般都是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外,还要下大力气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以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例如:组织、参加专门的教学研讨与会议交流等;为教师提供去国内其他高校深造学习的机会,为骨干教师提供国外学习平台等等。

3.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首先,要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专业英语课程性质调整后,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在思想上出现懈怠的现象;课程时间重新安排后,避免了与学生考研及就业面试的冲突,大大降低了缺席率,保证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例如,大力加强专业英语知识的应用性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知识在今后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本专业前沿的、实用性强的知识,掌握专业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在考核方式上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指向进行设计,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专业英语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将专业英语学习变成一种习惯。[3]

4.选择适合的教材

单一的选用某一本专业英语教材会出现内容过多或不足等情况,另外,还存在内容陈旧且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为此,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课程学时,选取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在课堂讲授,其余内容作为学生课下自学内容;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知识的前沿性和时效性,在教材基础上,还应选取期刊杂志、网络以及其他书籍和本专业相关文章在课堂上分析讲解。

5.丰富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能把基本知识塞给学生,而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毫无创新性,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的传递由单向变为双向,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中,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师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6.强化考核方式

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重点强调了期末成绩的考核而相对削弱了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这就造成了学生们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考试前突击复习,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根据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优化改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具体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出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表现。上述三项内容都必须达到考核合格标准后才能获得最后的总成绩,凡有一项不合格,都视为总成绩不合格,不给予学分。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核采用课程设计模式。首先教师为每位学生布置任务,查阅相关英文科技文章;其次将文章翻译成中文,并撰写中英文摘要;再次将英文和中文文章以手写体形式装订上交,教师进行审阅;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成绩。[4]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改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外语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既懂得本专业知识,又熟练应用专业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改革方法可推广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及其他专业课程中,使之具有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宇光.工程力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5):139-140.

[2]韓霞,金中波,李连豪,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水平[J].中国农机化,2010,(1):112-113.

[3]李志芳,谢红梅,何贵青.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6-88.

[4]刘永光,朱靖.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16-117.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金中波等

农业院校机械专业机械英语论文 篇2:

从农业英语视角看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研

近年来,中国农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农业英语知识,具备专业英语交流能力,提高阅读农学专业资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目前,我国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结合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寻求到更为合适的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笔者现结合《农业英语》一书,就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研展开论述。

1 《农业英语》简介

《农业英语》由王静萱担任主编,2017年2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研究成果。全书由12个单元组成,内容选择上难易结合,涉及自然资源、农业、植物、农业技术、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种植、植物保护、生态农业、外贸英语以及应用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每单元有3~5篇文章组成,题材实用,相关知识都配有图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为便于学生学习,每篇文章均配有难句和要点注释、练习、参考译文及参考答案,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能力,为学生拓展眼界,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的农学专业技术,推动我国农学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2 《农业英语》特点

2.1 内容全面丰富

该书改变以往被动化的单一文章讲解教学方式,采用丰富的英语视听材料,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课程预习以及课后知识巩固。另外,书中每一单元都配有相应的农业英语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习兴趣。书中各个单元还增设农业英语知识的中英文名称比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无法理解的英语词汇时,通过查阅能够对词汇进行掌握,充分发挥书籍的实用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题材实用性强

基础英语与农业英语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差异。《农业英语》编写者贴近农学专业知识,紧跟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针对农业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改善。该书所选取的各类题材不仅与当前的农业形式相符合,也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到农学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与传统农业英语教材相比较,该书更具备专业性、趣味性,弥补教材题材的不足之处。

2.3 排版设置合理

《农业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以3篇课文以及听力理解内容组成,在3篇文章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练习题,使文章内容更具备专业性和针对性。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相对来说较弱,在文章后配备相应的练习题以及参考译文等各类教学材料,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学专业英语学习难度较大,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运用统一的写作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教材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农业英语内容,学生也能够很快适应书籍的编排。

3 当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设计的重心应围绕如何体现教育的总体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各种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综合涉农高等院校农学专业教学情况,结合《农业英语》教材中所具备的特点,我们能够了解到,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3.1 农学专业课时不足

教育大纲要求学生需要完成基本英语的学习以外,还要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四六级分数线,同时还要辅修对应专业的英语专业知识。农业英语是必修课程,所以课时数不能低于专业课程的课时数。但目前大多数农业高校并未重视农业英语的教学,甚至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开展教学工作,无法适应当下时代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3.2 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

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处于统一分数段内,若是要细化到每一项科目当中,学生各项成绩就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甚至还会发现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语音、词汇、语法学习任务以传统的、机械的形式操练为主,大都为单词、短语或句子层面的输入和输出,缺乏真实使用语言的语境,不利于学生语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困难,导致农学专业课堂英语教学成效并不高,也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

3.3 教师队伍建设需提升

农学专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长期处于研究专业相关科目的教学,忽视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特点,并未遵循英语专业课程的规律以及教学方式。学习任务设计基本上没有涉及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和自我评估等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师在农学专业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调整英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思路,采用合适的英语专业教学策略,才能达到农学专业教学目的。

3.4 加強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以往,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方式,多半为传统的半授课式教学,教师无法提升教学效率。农业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多半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传统农业专业英语教学课堂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农业英语能力。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作为一项应用性极强的科目,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章进行翻译阅读,为学生指出重点词汇、短语以及句型等,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从而有效提升农业英语能力。

4 从《农业英语》看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

4.1 明确专业英语教学任务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课程受到课时数的限制,致使教师无法在规定的短期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课时数量不够,一旦课程进度拖慢,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立更为高效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在农业英语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知识进行沟通交流。最后,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所讲述的重难点知识,运用《农业英语》教材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教材中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设立对应试题,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不断拓展学生的眼界,有效提升学生的农业英语素养。

4.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具有差异性,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表现,并给予恰当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掌握自我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进程和结果等一系列的技能,教师在这个学习模式中主要起辅导和促进的作用。许多教师和学者有这样一个共识: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掌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程度,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还需重视学生对农业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将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力逐渐转化为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将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应用到未来就业工作之中。作者在编写过程中,穿插与课文内容相应的图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为直观的理解作者所编写的内容。教材将英语知识与农业专业知识进行联系,例如在第五章环境保护这一课程中,作者并未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本着科学的态度,在编写过程中运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农业词汇。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作者采用直译以及意译的方式对农业英语知识进行表达,并设立课文参考译文板块,学生在遇到无法理解的内容时,能够对其进行参阅,增强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印象。

4.3 加强高素质师资团队建设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并不能脱离单一的专业课程教学,还需结合各类灵活因素开展教学。其一,农业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高校也需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高校农业英语教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其二,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分析涉农高校学生所具备的英语基础能力,促使新的农学专业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其三,教师还需结合当代社会农业发展现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课堂位置。教师需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以及辅助作用。通过建设高素质师资团队,能够提升学生对农业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需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其中加入更多具有吸引力的知识点,并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农业英语学习方式。

4.4 高校开展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农业英语与一般英语课程存在着差别,专业英语教学课程内容需要结合当代时代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农业行业发展保持着紧密联系,促使涉农高校农业英语教育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高校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农业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增加语言实践环节,抓住农业英语课程重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接触到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影像能够将十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结 语

《农业英语》是一本内容十分精巧的书籍,該书围绕农学专业结合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论述,教材体系十分新颖,从整体上来看,整体构思十分巧妙。教材通过听力训练、课后练习等环节的设立,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到农业英语知识内容。《农业英语》具备实用性较强的板块,帮助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复合型人才,对农学专业学生英语课程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性,从而提升专业人才的学术能力。中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业技术、改进农业设备是我国农学专业改革重点,加强高校对农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时华玉,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育。)

书名: 农业英语

作者: 王静萱

ISBN: 9787562489337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定价: 49.80元

作者:时玉华

农业院校机械专业机械英语论文 篇3:

农业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农业人才需求增大。我国历来重视农业,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为农业“引進来”和“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农业院校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视角出发,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为基础,阐述发展农业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分析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教学设想,以期助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建设。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研究

一、农业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

全世界的研究学者对跨文化交际培养这个话题的看法层出不穷,其中最出名的要属Hyme的跨文化交际学说。其他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如Ruben等,都热衷于讨论跨文化交际能力[1]。虽然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标准层见叠出,但言语行为的语法正确性和社交得体性被公认为重要内容。“跨”意味着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拥有相异的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此次调查把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对各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调研采用网络化的问卷调查法,共12道选择题,从三个方面考察,分别是:英语语言能力的自我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调查选用无记名答卷的方式,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填写,调查结果相对客观可信。共收到150份问卷,其中含有有效卷142份,有效率为94.67%。

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五个方面最强,其次是书写能力,听力能力排在第三位,口语居第四位,最差的是翻译能力。即使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说、译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首先,高考作为决定学生学习方向的“指挥棒”,直接决定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方向。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听力所占分值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很大精力放在语法、词汇方面,重视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听力,更别说在高考中不考的口语了。学生平时对听力和口语训练极少,因此在升入大学后基础薄弱,更对听力、口语提不起兴趣。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攻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的难关。

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测评,主要包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中西方习俗的差异掌握程度、与外国人交际的态度和心理、对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掌握以及影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这五个方面[2]。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在对跨文化知识了解程度方面,有超过一半(52.98%)的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在对中西方习俗差异掌握方面,有45.06%的学生表示“这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这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与外国人交际的态度和心理上,接近八成(77.35%)的学生有“害怕”“害羞”的心理,并且缺乏交往主动性;关于对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掌握情况,有69.45%的学生认为自己“知识很少”;并且有67.08%的学生认为,影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是“知识掌握不够”和“害羞心理”。

二、培养农业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当前,我国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积极与国外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市场广阔,人才流动也日益频繁,急需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硬的全球化人才。随着农业生产国际化、市场和销售国际化、投资和金融国际化,以及竞争国际化的加快,全球市场对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农业人才需求增大。农业院校应当扮演好农业人才培养摇篮的角色,为我国农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中,突出强调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这一能力可以确保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也能为我国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中国积极活跃在世界舞台,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事业也逐渐繁荣。很多高校课程中已经增设了《跨文化交际》《国际文明礼仪》等课程。问题是,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关注点始终聚集在了解别国语言文化方面,在跨文化交际实践方面却轻描淡写。因此,要想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和语言知识[2]。从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来看,实践才是最终目的。重理论、轻实践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因此,跨文化交际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弊病,还需要及时发现并大胆改革,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三、农业院校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影响,教师以讲授为主,突出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把英语学习变成了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和交际功能,使得语言技能的培养变成了形式化明显的机械操作。而今,虽然教学观念转变了,但受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真实的语言环境缺乏和教学设备跟不上的影响,最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无法真正进步。

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将注意力较为集中地放在词汇、句型的理解上,或者在复杂的语法上钻牛角尖,而很少体会文章中体现的特殊的西方文化。如果教师没有给他们讲解单词、语法的话,他们会觉得学习没有收获,进而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而很多英语教师则认为讲解文化的任务应当留给上《英语国家概况》《西方文化入门》等专门传授文化知识课程的教师。但实际情况却是,只有很少一部分选修英语辅修课的学生有机会接触这些课程。而这些课程的教师往往也只是对课本中出现的文化知识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对学生的理解吸收不做硬性要求。还有的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掌握得很好,但是对“跨文化”的理解不够,缺乏社交技能和实战经验,在遇到实际的跨文化交际难题时还是一筹莫展,最后以一场失败的跨文化交际告终。语言运用能力固然重要,但这只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我们必须了解文化差异、加强实践训练,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语用失误、文化误解而导致交际障碍的发生[3]。

四、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解决方案和教学设想

1大学教育应注重自由选择和民主教育

在我国,对于高中生的教学大纲要求是全面发展,因此学生需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多门课程。而大学教育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特定的专业,在某个领域深入学习,成为专门性人才。因此,针对部分学生由于高考调剂志愿专业,而就读于农业院校农林相关专业,但并无学习热情的现状,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转专业,并适当放松转专业的硬性要求。据调查,很多农业院校对有转专业想法的学生有硬性要求,例如必须满足一定的学年专业绩点,才有转专业的资格。事实上,真正需要转专业、有潜力的学生,往往是目前在本专业领域成绩不够理想,但渴望在真正热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的学生。柏拉图曾说,国家应当进行一种公正的教育,对个人进行筛选,发掘个人优势,给每个人分配适合禀赋的工作[4]。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长处,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给其提供成长的土壤,最终个人的才能将应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展示的态度。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其次,要克服文化定式对学习的不利影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文化定式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破坏性,要做到理解学生行为和信念背后的文化支撑,通过循循教导和耐心指导带领学生重新认识目标语文化,教会他们换位思考,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不同文化的交际对象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以此促进更好的交流。另外,要积极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根本是来源于文化差异,因此只有提高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从基础的词汇和句型的背后探索文化的差异,还要注意不同民族的信仰、价值观、生活习俗、礼仪外交等方面的不同对语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探索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方法

首先要选择适合实际教学环境的教学法。课堂教学方式要依实际情况而定,要将学生的差异、文化环境以及社会需要等因素纳入教学方式的选择。具体的环境对方法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环境的不同,才能开展高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其次,教学内容应当结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失衡或有所取舍。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只满足于对语言结构形式的理解、对复杂语法规则的把握,还要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差异的了解。第三,开展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深入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反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突出。英语教师不仅要研究意义本身,还要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化,在教学中密切结合文化和语言。同时,教师也应当课下积极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比较英汉文化的不同,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收获更多。最关键的是要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应用能力。对农业院校大学生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同时举办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比赛,如:跨文化交际模拟大赛、异域风情导游大赛、文化背景PPT设计大赛等,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积极与国外名校联系,开设留学生项目、培养交换生,加强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合作关系。

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引起全球关注。通过国际合作深化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研究,2017年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等机构联合提出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辨思维、创新、沟通、合作[5]。大学教育应该有一场革命。英语教师应当根据5C的要求设计新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模式应从直接教学向指导实践转变。直接教学是以教师为导向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指导实践则意味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是以学生为导向的[6]。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长期实践,学生的审辨思维素养和创新素养将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应该平衡语言、文化和交际技能的教学。语言是交际的媒介,文化是交际的背景[7]。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只满足于对语言结构形式的理解、对复杂语法规则的把握,还要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差异的了解。只有把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取得成功。

五、结束语

尽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非英语专业的教学设计中日益突出,但成效依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薄弱、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等。在农业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需要加以重视。可喜的是,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突出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做传播西方文化知识的使者。然而,教师们应当将文化教学和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结合起来。如果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只重视文化而忽视了语言能力,那么缺乏基础语言能力支撑,空谈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不现实的,是得不偿失的[8]。因此,在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中,要平衡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做到三者兼顾发展。教師要抓住机会进行自我提升,并致力于改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感受到跨文化交际的独特魅力,从而更有信心和兴趣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56.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学:与英美人交往指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3]Edward T.Hall. 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 Anchor, 2014:32.

[4]王晓梅.一本书读懂西学经典[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166.

[5]Popescu T., G. Iordachescu. Rais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98.

[6]Lombardi M.M. Authentic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An Overview[Z/OL].Retrieved 22th May, 2017, from: 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3009.pdf.

[7]Archee R., Gurney M., Mohan. Communicating as professionals (3rd ed.)[M].Victoria, Australia: Dorothy Chiu, 2013:98.

[8]朱曉姝.跨文化成功交际研究[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78.

A Study 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Non-English Major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DING Hui, GUO Li-ying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作者:丁惠 郭利莹

上一篇:发改局政风行风建设方案下一篇:初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