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精选9篇)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1

一、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1、农机装备总量不断增大,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5年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64万千瓦,农机总值3.5亿元,农用拖拉机10661台,各类配套机具2.88万台件,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2.84亿元。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机械、机播、机收均在95%以上。玉米、花生、地瓜的生产机械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排灌、农副产品加工、运销机械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农业机械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条件,受到了农民群众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98年以来,新泰市农机局连续七年被省或泰安市农机办评为先进单位。

2、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农机服务范围逐步拓宽。多年以来,我们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满足了全市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要求,有些项目在全省及泰安市处于领先地位。一是小麦机收。我市小麦联合收割机从1996年的30多台发展到现在的1100多台,机收水平达到了95%,彻底解决了农民三夏期间劳动强度大、怕雨天受损的现实问题,小麦机收工作受到泰安市政府表彰。二是旱作农业开发。针对我市山区面积大,土地贫瘠、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严重,组织大型农业机械,对这些丘陵薄地进行综合开发,将坡地改梯田,小块变大块,深耕加厚土层,“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产量提高了30%以上。三是花生机播、机收工作,在泰安处于领先地位。四是适应我市农业生产的特点,推广自主创新型机具。为适应塑料大棚生产的需要,我们推广了小型微耕机、电动卷帘机等设施农业机械。另外小麦精播、覆膜穴播、座水播种、玉米机械直播也都在泰安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

3、大力加强农机执法工作,农机安全形势稳定。以建设平安新泰为目标,强化农机执法工作,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农机执法人员从源头治理,到村庄、集市、沙场、石料厂等货源集中的地方现场办公,服务方便机手,有效地提高了机进行检审及挂牌。把每年6月份作为全年安全生产月,利用广播、明白纸、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机户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另外加大农机打假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根据省、泰安市农机办“打假护农”的指示精神,结合“3.15”消费者保护日,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活动,2005年检查农机经营户90家。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2批次,净化了农机产品经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积极开展了农机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已累计办理各类职能鉴定1500多人。

4、农机经营效益提高,农机服务逐步走向产业化。2005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2.84亿元,纯收入(包括国家税费、集体提留、农机经营者所得)1.04亿元,其中个体从事农机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93%,全市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到500户。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形成了“龙头乡镇站带动农机户、农机大户带动农机户、农机户户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共同闯市场,既方便了农民,又给自己带来了较好的收益.每年的三夏期间,市农机局都组织大型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平均每台联合收割机收入2万元,最高的可收入4万元,跨区作业成为农机户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并逐步从三夏扩展到三秋,从小麦机收扩展到玉米机收,发展势头良好。

二、我市农机事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机投入不足,推广力度受限。由于农业机械(像玉米联合收割机等)一次性投入大,比较效益低,农户购买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去年开始有了购机补贴,但资金非常有限,补贴机具种类和标准都很少,局限性大,我们又没有经费和补贴资金,市财政对农机的投入也比较低。在工作中遇到农机户提出财力物力的要求,我们也无法满足,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农机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市一级农机培训机构?市农机化学校被列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六个县市区中也是唯一的,由于没有资金保障,教职工情绪波动,不利于培训人才。大多数乡镇农机站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少数的一人兼数职,根本不能开展正常的农机管理工作,有一个乡镇站全站没有一个在编人员。

三是农机执法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农民对农机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如:车不挂牌,人不办证,不检审,不参加安全学习,农机部门既没有上路权,也没有强制措施,管理起来显得比较被动。进村入户常遭遇对抗,影响干群关系。

四是受自然条件所限,一些农机技术难以推广。如小麦机收、玉米机收,在一些山区、丘陵面积较多的乡镇难以实施,道路窄、机器进不了地;地块小,拖拉机调不过头来。在这些地方,大型机具难以推广,农机化综合水平较难提高。

三、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地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关键是要引进和采用新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素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现代农机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机化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农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办农机化。

2、建立多形式的农机投入机制。农业机械化要继续发展,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采用合理的多元化农机投入机制非常重要,国家资金重点用于农机新项目的开发、示范和引导,集体资金主要用于大中型农业机械以及新型农业机械的发展补助,协助农机户解决购机

困难,农户资金主要用于需要普及推广的机具。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集体资金为补助的多元的农机化投入机制,更快更好地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搞好技术推广。农机化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最终还是靠科技解决问题。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是农机化的先导。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也是先进科学技术推广的过程,必须加快推广步伐。

4、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理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服务站要提高服务水平。村一级,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实体型农机队和配备专职农机管理员。在全市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功能齐全的农机管理服务网络。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2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农业机械化事业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深刻变化, 在改革中前进, 在创新中发展, 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3,4]。2009年底, 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亿k W, 年均增长速度为6.6%, 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1.8%、40.5%、35.0%,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 比1978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全国各类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达到3 760万户, 从业人员超过4 000万人, 根据有关发展阶段标准,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上已跨入了中级阶段, 向着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快速度、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2 发展对策

2.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坚持全面发展, 不断拓展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域。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领域机械化水平。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农机总动力虽然呈连年快速增长态势, 但装备结构“三多三少” (机械多, 配套农具少, 小型机具多, 大型机具少, 低档次机具多, 高性能机具少) 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由于研发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原因, 不少农机产品性能质量不稳定, 甚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要大力提高农机化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给农机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实现农机装备的优质化。三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只有持续加强科研开发, 才能满足农民对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效率、舒适性等各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 才能研发出经济适用、节本增效的农业机械, 探索出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化技术方向, 激发农民购置更新和经营使用农业机械作业的积极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推进农机节能减排, 必须加快研发推广节油、节水、节肥、节种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节约型农业机械, 推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节约与环保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积极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目前我国已有近4 000万农机户, 但其中农机专业户仅占11%, 存在机具设备少、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要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 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 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及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扩大服务规模, 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 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 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农机作业服务,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信贷优惠、购机补贴、作业 (燃油) 补贴等扶持政策, 逐步建立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鼓励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农机服务组织, 促进投入主体多元化。二是引导创新发展。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服务品牌, 积极推动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三是强化服务指导。以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咨询等体系为支撑, 积极为农机组织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服务, 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2.3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 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求。提供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一是积极推进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构建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 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 农机科研、教育等院所和农机生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长效机制。加强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 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平安农机”等活动。三是完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机化信息网络, 以信息化推动农机化进程。

2.4 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 大中型、高性能的农机装备增长较快, 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有机无处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等问题突出。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促内需、保增长的大事, 要抓住机遇, 争取实施一批增强农机化发展的大工程项目。争取资金, 改善农机通行条件。争取中央和地方对农机场、库、棚、维修站点设施设备建设给予补助性政策扶持, 改善农机具, 尤其是高性能机具保养和维修条件。

2.5 重视和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随着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 相当一部分农机操作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 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 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机操作手的教育和培训, 造就一批业务精通的人才队伍。农机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 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 及时发现生产难题和技术需求, 倡导“论文写在大地上, 成果留在千万家”的务实精神。树立“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观念, 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努力建设一支功底扎实、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管理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孙松林, 岳大军, 李小阳.面对WTO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浅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26-28.

[2]汪安官.关于加速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3) :15-17.

[3]朱启湖.衢州市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的成效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237-239.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3

关键词:农业工程;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59-1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难得的机遇期。但是这一段机遇期也给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水准、更全面的要求。所以,作为有关人士,需要抓好这一机遇,把握好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规划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与措施。

1 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目前,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农业机械。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逐步转向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农机工业化的发展,能够提高其装备水平,从最根本中改善生产条件,也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考虑到我国目前农业所具有的生产规模小、经营过于分散、没有较强的组织力度等特点,让每一家来单独完成农业机械化是不切实际的做法。想要做好农业机械的起步很难,普及更难,我们所需要的是将农业机械与分散型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实行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这样才能提高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如果跨过农业机械发展的起步阶段,那将会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一片崭新的天空。想要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与发展,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出推广体系,而这一个技术推广体系需要拥有高效、健全、服务周到、充满活力以及有利的推广支撑。想要普及其技术发展,需要的是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为了能够及时的满足农田的需求,对于灌溉、排放的农业机械设备则需要及时的更新、改造,并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和节能。

2 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速度、方向出现了偏差

对于小型的农业机械来说,其发展的速度较快,而且数量较多;大中型的农业机械能够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但是其发展却过于缓慢。主要存在的原因则是农户经济条件的限制,一家一户单一的很难买得起。

小型的农业机械可以合资购买,但是大中型的农业机械则必须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够购买。现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而且政府在农业补助方面也没有多少良好的措施,导致农户难以筹集到购买资金。这样,不仅不能为农田生产带来较好的效益,如果农机出现了故障问题,也很难修理。最终使得发展水平和生产需求出现了不适应,进而产生了矛盾。

2.2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从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初期阶段到目前,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一直影响着农机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存在着地理环境、气候等较大差异,也使得不同的区域所使用的农机也会出现不同。部分地区还存在土地使用量不足以及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普遍过低。也正是这样的因素,才导致了农业机械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其发展也会相对不平衡。

据笔者几年来的数据统计所得:对于沿海一带,农业机械发展相对迅速、农民收入偏高,也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其中我国东部地区所占有的耕地面积达到了32%左右,但是农机拥有量却在50%左右。西部由于其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导致农机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农机拥有率还达不到耕地拥有率。

3 应对方法

3.1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笔者认为,考虑到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地区的经济实力,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措施,走不同的技术路线,以满足其不一样的需求,尽量做到在有能力的地方先实现农业机械化。但是,就算是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不能够有丝毫的松懈,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对于西部这相对落后的地区,就需要懂得抓住发展机遇,合理的调整其产业结构,抓好以技术的突破作为重点,争取做到粮食主产区达到大宗农作物机械化,并且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高效的、快速的、全面的发展。

3.2 发挥农机在生产中的作用

在生产的环节当中,农业存在着安排不够合理而导致农机出现大量闲置的局面,或者说农机出现了问题,但是没有及时的解决和修理而出现了闲置,进而导致农机经济效益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积极的推广农机是为了提高其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力,不断的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生活质量。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需要体现出农机的主导地位,在农业的生产环节与工艺上尽量多使用农机,减少人力使用,确保农机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3.3 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从最近几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来看,具有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多数是大中型)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快,但是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却跟不上增长幅度,导致出现了“有机无处使用、机坏无处修理、闲暇时无处搁置”等尴尬的局面出现。所以,笔者认为想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其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了首要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有利于农机长远发展、提高内需、确保增长的关键,只有能够抓好机遇,才能够有效的实施一批能够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工程。其次,争取发展资金,确保农业机械通行。争取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给予农机的场、仓库、维修站等设施一定的扶持政策,其中尤为要注意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4 未来的展望

农业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尤其是中国这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形势要求了我国农业必须要发展,而且还需要快速的发展。而在发展中,农机的使用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发展,农业机械必将走上自动化、智能化的道路。在发展方向上,则趋向于更加经济、更加合理和更加能够适应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农机的科技含量,把更多的新东西整合进去,才是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未来的发展,才是我国农业机械未来应走的道路。

总之,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笔者只是针对自身遇见情况做出了简要的介绍。对于以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需要广大农业机械化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方可完成。

参考文献

[1] 章正德.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10,(07) .

[2] 陈博.农业机械的发展及未来[J].吉林农业,2011,(03) .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4

农机安全生产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前,新农村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农民正逐步迈入小康,加之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 随着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迅猛增加,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农机事故蓄发的态势仍然没有改变,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是摆在农机部门面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的农机保有量得到了迅速增加,农机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截止2008年6月底,全市拥有拖拉机7074台、联合收割机781台;挂牌数分别为5919台、708台,挂牌率分别为83.7%、90.7%;检验数分别为4803台、708台,检验率分别为81.2%、100%;驾驶人持证数分别为6367人、781人,持证率分别为90%、100%。全市拥有农机安全监理人员28人,其中专职监理人员8人,兼职监理人员(乡镇)20人;近几年来,我市虽然未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但存在重大的农机事故隐患,因此,我们要以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拖拉机发展迅猛,种类繁杂,安全技术状况令人堪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机动车有了大幅度增长,原先以交通运输为致富门路的格局被打破,大量的拖拉机被用作生产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拖拉机的性能、质量、种类、品种千差万别,一部分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很难保证,有的拖拉机违章载人,这成为农机事故的一大重大隐患。

2、拖拉机驾驶员文化素质差。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中,小学文化 4500 人、初中文化2146 人、高中文化502人,分别占驾驶员总数的 63.6 %、30%和6.4%。

3、拖拉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由于拖拉机驾驶员量大面广、居住过于分散,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他们的农机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淡薄,农机违章现象极为严重,为农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特别是乡村机手,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培训就无证驾驶,有些人即使有驾驶执照,但农机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特别在货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多拉快跑,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如我市汶南镇某村驾驶员在驾驶拖拉机往城里运送砖的途中,拖车右轮突然掉下,造成拖拉机翻车,险些造成生命危险;这是拖拉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的典型例子。同时,由于农村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农民缺乏基本的拖拉机行驶安全常识,机手安全意识普遍淡薄,行车走路我行我素,因此,拖拉机违章比较严重。

4、乡村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失调,行车环境和条件较差。乡村道路建设突飞猛进,硬化里程不断增加,乡村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车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乡村道路属平面混合道路,且比较窄,两侧村庄、学校较多,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匮乏,安全隐患突出;同时,乡村道路的使用率较低,违章占道现象严重,大多乡村道路沿线有乱挖乱建、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现象,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通行;而且农村道路维修养护不及时到位,路况差。

5、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试不规范。我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是培训拖拉机驾驶员的唯一场所,近几年来,由于受经费及教师工资(自筹自支)无保障的影响,学校在办学方面走入了“只收费 不培训”的怪圈,致使我市拖拉机驾驶员交通法规及农业机械基本知识都极其匮乏,存在严重的农机事故隐患。

6、农机维修网点管理不够规范。农机维修网点无论在设施、技术人员方面等方面都没有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存在维修设备陈旧、维修场地狭窄、维修工技术素质低的现象,有的甚至无任何资质,就从事农机维修业务,这样农机维修质量就无法保障,也存在严重的农机事故隐患。

7、农机监理工作量大,人员编制不足。我市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有28人,其中专职8人、兼职20人(乡镇),这20名兼职监理人员由于受管理体制的束缚和限制,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所以农机安全监理的重任就落在8名专职监理人员身上,按照全市现实情况,仅拖拉机一项专职监理人员年人均担负监理任务884台,显然人员编制是不够的。

三、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要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达到消除违章、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具,农机安全生产是促进农机化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把安全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紧抓细抓实;要成立县(市)、乡两级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农机、安监、公安等部门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农机、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同时要求村级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以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县、乡、村三级配备适当数量的专兼职农机安全员,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

2、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实行农机安全目标责任制管理,各级农机部门负责人和村主任为当地农机事故第一责任人,层层签定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加压于乡镇村,实现上下联动,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新局面。对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农机事故,实行事故责任倒查追究制,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一查到底,层层追究责任。对因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检验登记、驾驶员考试和年审等环节失职、渎职造成特大事故发生的,严肃处理。

3、强化农业机械和驾驶员的管理。(1)严格牌证管理制度,严禁为非法拼装、改装和及变形拖拉机办理入户登记手续。对已核发牌证的,要坚决予以收回。(2)加强驾驶员管理工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严格驾驶员考试制度、加强对驾驶员遵章守法的安全教育,严把驾驶员年审关,对身体条件已不适合驾驶农业机械的驾驶员要依法予以注销驾驶证。(3)强化驾驶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驾驶员驾驶技术水平,为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4、建立健全的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是打造平安农机的保障。因此,我们要把建立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作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来抓,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边提高,走出一条以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执法新路子。要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专项整治经常化,源头管理规范化。主动与公安、安监等相关部门配合,避免陷入孤军作战的艰难处境。

建立健全的农机安全执法长效机制,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做到明确“一个目的”,认清“两个关系”,防止“三种倾向”。明确“一个目的”就是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出来,在严格执法中体现热情服务,在热情服务中保证严格执法;认清“两个关系”,一是严格执法是热情服务的前提,没有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只能是空谈,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漠视和严重不负责任;二是热情服务是严格执法的保障,是工作的目的和归宿;防止“三种倾向”,一是防止对立看待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关系的倾向,绝不能一提服务就谈化执法,陷入不敢管,不原管的误区,更不能一提执法就谈化服务意识,以管人者自居,把管理理解为管制,把执法理解为执罚。二是防止孤立看待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关系的倾向,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目标上是相同的,“重执法轻服务”是忘本,而“重服务轻执法”是失职。三是防止打着严格执法旗号乱执法,谋私 利的倾向,这是对法律的践踏。

(2)正确处理农机安全管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严格执法保证有机户的高效运行和农田作业,有效缓解交通供需矛盾;二是要以热情的服务优化道路交通的软硬环境,积极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对内对外形象,要进一步规范各项交通管理业务操作程序,加快服务节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三是要以超前的意识发挥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努力实现经济同步发展。要抓住当前深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利时机,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积极为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3)正确处理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的关系。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集中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和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而要真正达到农机安全无事故的长期稳定,仅靠一两次专项整治行动是不够的。因此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综合协调机制,措施到位的事故预防机制。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机制和严格有力的打击查处机制,不断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安全交通环境,使农机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出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以服务促执法,以执法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

农机、安监、公安三部门要加强合作,建立执法长效机制,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脱检脱审、违规载人、超速超载及人货混装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对普遍存在的拖拉机超载违法行为,更要加大打击力度,消除农机生产的不安全因素,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保驾护航。

5、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走村入户、赶大集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知识,提高机手的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事实证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法违章驾驶、操作农业机械,存在农机安全隐患,发生农机事故,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所造成的。要定期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制度,运用典型农机事故案例和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同时,在农机安全检查中,对违法违章者坚持严管重处、不接受安全教育不放过的原则,提高驾驶操作人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把农机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6、建立农机事故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农机部门有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农机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培训及驾驶证申领等工作过程中,违反规定造成农机重特大事故,应当追究其责任;这样将责任关口前移,有利于监理业务的规范办理。

7、建立规范的农机维修管理体制。农机维修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规范农机维修行政审批程序,保证农机维修质量 是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重要措施

8、增加监理人员编制,确保监理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使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建议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办理与行政执法分离,县(市)级农机管理部门组建农机综合执法机构,把农机部门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加大农机执法力度,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3、建议农机管理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农机、安监、公安执法长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

农业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论文 篇5

2.1节能型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快速发展

节能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其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也必须朝着节能型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要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提高农业机械的性能,根据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降低污染,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也就是说要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来促进农业机械化技能的提高,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2.2环境日益好转

由于国际化的重视,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级政府都从自身出发,加大了农机开发与监察工作,在农机购买、农机使用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制度的出台,技术的提高大大改善了我国农机市场环境,增强了农民对农机使用的信心,激发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加速了农机设备的发展进程。

2.3技术水平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粮食的优质化高产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对于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械要求也会逐渐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要迅速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3农业机械化的设计方向

3.1选择性能较好的发动机燃料

作为农业机械最主要的构成,内燃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柴油与汽油是内燃机最主要的燃料,但这类燃料燃烧污染严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未来农业机械的设计上,必须要考虑到环保的问题,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降低能耗,减少废气的排放,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避免温室效应。

3.2增强易拆卸设计

农忙季节,农业机械必然会超负荷工作,但很多农业机械很难修理,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零件,对农民来说修复难度实在太大,因此在进行最初的设计时设计师要不断完善设计质量,使其可以便于拆卸,方便使用,降低材料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环保的目标。

3.3提高可回收性

“可回收”就是环保的另一种说法,这就要求农业机械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初期就要考虑选用可回收的材料进行回收,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在产品淘汰后零部件仍然可以二次使用,进而节约成本,减少浪费,降低能源损耗,达到环保的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农业当前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看到,要想实现农业机械环保的目标,就必须要不断完善设计质量,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意识,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才能更好的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保证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6

吴斌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摘要: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意义,科学地分析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4—0067—02

一、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始于80年代,过去10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从有机农业在国外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形成正说明了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继续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加以解决,而发展有机农业正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现代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的综合利用,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2、发展有机农业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德国农业部的农业报告,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的农业企业的多年平均纯收入水平,无论是按单位土地利用面积、单位劳动力还是农户计算,均至少不低于以常规方式生产的同类农业企业。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的购入物资成本较低。近年来国内很多单位积极开拓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环保产业,通过开发有机食品帮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3、发展有机农业可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走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道路。邻近南京的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原为贫困乡,近几年靠发展有机农业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客商到该乡投资,现在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不用多久,该乡就将甩掉贫困乡的帽子。在我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有机农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并且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但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粗放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农业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业污染等问题突出。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市场层面

第一、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

小,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中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目前中国有机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初级产品,缺少市场需求量大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最为关注的畜牧和水产品,更缺乏有机加工品,生产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因而,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市场不够规范,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市场问题对有机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只有规范了有机产品的市场,才能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也才能使消费者信任有机产品。

2、政府政策层面

第一、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有机农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消费者从直观判断上难以区分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难免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加上实际存在的质量隐患,使有机农业面临公信挑战。

第二、政府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机构及相应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而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项目与经费,国内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发展和水品的提高。

第三、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多数发达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策略2010年4月

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既要靠有形手的调节又要靠无形手的调节。而就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状况来说市场和政府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解决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使其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而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探讨就变的十分必要。

1、根据市场导向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有机农产品。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并开展有机食品的深加工。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有一定创汇基础的能形成品牌的天然食品、特色食品。采用国际标准,积极策划开发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大对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居住区和高档超市,以及特殊性消费集团和群体为主的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2、在制定有机农业的标准上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脱离开来,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华开展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权威的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

3、政府要正确引导与扶持

要认识到我国大部分地方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单位及农民的生态、环保、法律意识还不够高,积极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意

义,扩大有机食品在市场上的影响。有机农业虽然节省了化学农药,化肥等的投入,但在生产过程中用工较多、产量较低,在生物治虫等科学管理方面投入较多,成本较高,而且从现代农业向有机农业过度的初始几年,有可能导致减产减收,降低了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我国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为顺应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首先了解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然后探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学、王玉林、李华臣:开发有机农业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J],垦殖与稻作,2006(2).[2]吴大付、李东方、刘大强: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7

设施农业又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精细的系统工程, 需要把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整体效益的获得必须以技术含量高的相关设备和器械为载体。因此, 设施农业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同步发展。通过对萧山区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现各相关部门为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萧山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逐步发展和完善阶段。

1. 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

(1) 棚内耕作机械。萧山区农机推广部门根据设施农业的实际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机型的耕作机械进行推广。主要有杭州产的“卡林达”、台州产“农腾”、北京产“小丰”、台湾产“小牛”等大棚管理机, 这类机型大都配备配套机具, 能完成旋耕、犁耕、开沟等多种作业。通过几年的努力, 取得了较好效果, 目前已拥有这类机械360台。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棚内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同时, 也为大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种植机械。设施农业作物的种植和栽培方式多种多样, 配套机械也各不相同。目前使用的播种机械有条播机、精密播种机等, 在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应用较多。栽植机械主要是钵苗移栽机, 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等配套设备, 小型移栽机的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 急需引进推广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 要求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 且控制准确, 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

(3) 节水灌溉机械。传统的棚室灌溉采用沟灌、浸灌, 这种方式需水量大, 土壤养分流失严重, 供水量难以控制, 并且棚内湿度过大容易引发病害。而采用喷滴灌技术, 可达到节水、增产、提温、省工、高效的目的。喷滴灌设备水量控制准确, 水流量小, 可以兼施可溶性化肥、农药、除草剂等。萧山区从2007年开始成立了喷滴灌技术推广应用课题组, 通过对全区喷滴灌技术应用现状的深入调研和对喷滴灌相关技术的不断探索, 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的各项配套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把喷滴灌设施列入农机补助目录这一政策的出台, 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用户发展喷滴灌设施的热情, 加快了节水灌溉机械的推广应用进程。截至目前, 全区已拥有各类节水灌溉机械400余台 (套) 。

(4) 棚内植保机械。棚内使用大田用的植保机械, 效率低, 农药残留量大。因此萧山区上规模的设施农业企业已改用机动喷雾器, 应用最多的为台湾产TB26-F768A背包式机动喷雾器, 雾化效果好, 效能高, 喷雾量为8L/min, 药桶容量为25 L, 每只标准大棚喷雾一次仅需花时5 min左右, 每台价格在3 000元左右, 深受用户欢迎。其次是推车 (担架) 式机动喷雾器, 一次性可根据需要及容器大小配药50~500 L, 可用推车推走, 不用人背, 减少劳动强度, 具有雾化效果好、压力可调、省力、效率高等优点, 非常适合连栋大棚和高秆作物的使用, 但价格也较高, 每台在5 000~8 000元左右。

2. 发展对策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各项支农惠农措施的拉动下, 萧山区设施农业机械有了较大发展, 但还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在机型、数量和质量上还要进一步提升。应根据全区主导产业的实际需求, 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推广性能先进、功能实用、价格适中、经济耐用的系列化成套作业机械。为实现这一目标, 促进萧山区设施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 加强宣传, 积极引导设施农业机械的应用。设施农业机械尽管在萧山区有了一定的发展应用, 但不够普及, 各职能部门要把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让广大农民认识和了解设施农业机械的内容, 掌握其应用技术, 通过广播、电视、现场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形式, 帮助农民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成果,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

(2) 制定规划, 有效推进设施农业机械的健康发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萧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 根据用户需求, 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技术优势, 面向市场, 依靠科技推进设施农业机械的健康有序发展。切忌脱离实际, 贪大求洋, 盲目发展。

(3) 政策扶持, 加快设施农业机械的建设步伐。设施农业机械化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特点,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区级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 加大对大棚温室、喷滴灌、配套装备等设施的资助。有条件的镇街道, 要加强配套, 将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列入本级贴农扶农政策。二是要优化财政资金配置。对于已建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基地, 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推广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上要优先安排、加大倾斜力度。三是对投入较大的设施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 可通过政府资金启动, 开展有偿服务或农户租赁等形式进行示范。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8

关键词:调整优化;法律;扶持资金;经营体制

1 农机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目前,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以农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户数量多且生产规模小,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调整时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农机化工作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到2013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98160台/47.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3 %。全年完成机耕面积87万亩,机耕率96%;机播面积5.5万亩,新增4.6万亩;机排灌20万亩,机灌率21%;机收50万亩,机收率56%。小麦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6.5%。收割机发展到1940台,耕整机达到2060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达到22214台,农用水泵达到28206台,农用运输车达到3125台,各类拖拉机达到2483台。农机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1)显著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不断增强提供了动力。目前,我县机械化作业水平达56.5%,其中,脱粒、排涝、农产品初加工、运输等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收割、耕整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平均达到76%。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惠农”及“三农”的农机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我县抓住这一机遇,严格管理,阳光操作,充分发挥了补贴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据统计,近几年国家对我县投入了3000余万元购机补贴资金却直接拉动引导农民投资农机12000万元以上。《农机化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购机负担,从而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用农机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3)农业机械化极大地节省了劳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2011年我县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27.5万人,第二、三产业劳动力15.6万人,比上年增长10.67%,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4)逐步形成的农机服务体系,为农机的推广、培训和保养等服务提供了保障。我县目前包括农机服务中心、推广站、农机监理和农机学校在内的农机服务体系,迄今为止已连续5年开展了针对播、耕、收分环节免费农机技术培训,在农机推广方面发挥了切实的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结构装备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一般产品多,精品名牌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粮食作物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油菜收割机械化虽然有所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2)农机投入的相对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也就是说,尽管农机补贴每年大幅度增加,可是仍然赶不上农民需求范围的扩大。经调查统计,我县农机化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农民自身无力解决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所以购机者一般都是通过自筹、向亲戚朋友集资等方式来购买农机的。

(3)农机推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农机服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许多工作不能切实到位,制约了全县农机化发展。

(4)农机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农机执法力度不强,限制了农机化发展。一方面,道路交通执法人员要依法办事,查处“黑车非驾”,农用机动车的高覆盖面无形中加大了基层执法的难度;另一方面,农民又普遍反映农用车上路难,一辆驾驶证、行驶证、年审齐全的农用车,要上路还要缴纳强制保险、管理费等额外费用,这就需要政府出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协调。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5)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目前我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2亩,而大规模地推广农业机械化势必造成一些闲散农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对农机化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我县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3.1 调整和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推动农业做精做细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农机化结构调整优化坚持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农机补贴相结合。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种植业和大农业所需机械的比例,引导农民购买科技含量高、复合作业性能强的农机具。二是要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又适应农民购买能力的机械。三是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做到农民种植什么作物,开发什么项目,我们就发展什么类型的机械。四是要与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起来,要以小麦、玉米机械种植、油菜机械收割两个薄弱环节为突破口。

3.2 加快体制创新步伐,促进农业做大做强 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因此,必须要立足土地规模化经营来抓农业机械化,解决小田块与大生产的矛盾。

3.3 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建议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做到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合力。

3.4 加大对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优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机耕路建设的投入,建议政府应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内支出,争取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村通延伸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償使用费中安排机耕路建设内容。二是结合村村通道路,建立机耕道常效管护机制,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三是结合新农村规划,对机耕路、机库棚设施全面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性骨干维修点。争取中央对机库棚、维修站的补助性投资。

加大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提高工资待遇,设立培训经费,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9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如何指导农业生产,农民的生产经营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

。近几年在我市悄然兴起的订单农业,以订单为纽带,把农户、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

所谓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按照与客户签定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市的订单农业是近几年在面向市场需求,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为有效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全市各级和广大农民纷纷把订单农业作为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来抓,订单农业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仅局限于良种繁育拓展到现在的育种、蔬菜、粮食、果品、畜牧等10多个产业;订单农业规模迅速膨胀,据各镇(处)自报统计,2006年,全市合同种植面积由上年的5.05万亩发展到8.68万亩,合同养猪由4.06万头发展到15.58万头,合同养鸡由1692万只发展到2075万只;订单农业效益稳步提高,预计今年全市订单农业总收入可达1482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45.7%。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订单农业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依托加工企业型。这是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涉及到种植、养殖等各个领域,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了稳定原料供应,与村级经济组织或农户签定生产合同。如**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培育起2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带动全镇发展订单蔬菜1.8万多亩。

二是依托科研部门型。这种订单农业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繁种制种领域,合同履约率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也比较稳定。如市花生办公室与省花生研究所签订的花生新品种繁育合同,由花生研究所提供良种,在我市发展花生育种面积2000亩,生产的花生种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回收。

三是依托中介服务组织型。主要是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产品购销大户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搞好农产品的集中销售。这种订单农业合作形式,一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因而合作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如**镇肉鸡生产协会,与**集团等3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每年帮助农民销售肉鸡500多万只。再如**镇果品购销大户刘洪正,每年帮助果农销售果品1000多吨,市场遍布广东、福建、上海等国内20多个省市。

四是依托外贸出口型。这是目前潜力最大的一种订单农业发展形式,主要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以“三资”企业、外贸企业和国外农业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如**镇王家埠村,通过挂靠中日合资三元成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蔬菜合同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出口各种蔬菜6000多吨。

从调查情况看,不论哪种形式的订单农业,都是以合同为纽带,在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因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欢迎。

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订单农业,其实质是用合同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农民作为卖方,事先与客户按照平等互利、自愿协商的原则,就农产品交易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等事宜签定具有法律效率的合同。通过把产后的销售活动移置到产前,可以有效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如**镇以龙口**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今年试种了40亩合同萝卜,企业承诺每亩保底收入1000元,不仅使农民生产的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二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可以将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品种、数量、质量等的具体要求,为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明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农民按照合同组织安排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缓解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镇今年以烟台**高效农业开发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合同种植。按照合同规定,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种苗、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并保证每个大棚保底收入5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仅上半年,全镇就已落实冬暖式大棚560个。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合同(订单)这个载体,可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约束双方的经营行为,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同时,在发展订单农业的长期合作过程中,随着相互联系的不断密切、信任程度的不断加深,产销双方必将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为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建立稳固的基础。如**镇大东疃等8个村庄在为外资企业宫田有限公司种植合同蔬菜过程中,与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定向生产、定向销售”的基地化生产格局,目前蔬菜基地生产面积已发展到4000多亩。

四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订单农业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为了获得订单,完成订单,就必须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这就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同时,随着农业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也使农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如**镇洪兰村连续多年都与韩国大地种苗公司签定了制种合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制种农户严格按照规定喷药、施肥、组织生产,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制种技术,而且牢固树立起质量意识、标准意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订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订单农业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如何正确引导,逐步规范,促进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订单农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市订单农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村自为战,户自为战,缺乏有序的组织引导。从生产者层面看,有的对订单农业的内涵把握不准,对订单农业条件了解不够,只凭发展订单农业的热情,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虚假单、模糊单,给了农民错误的市场导向,结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从收购方层面看,有的经营者抱有坑农心理,有些订单甚至就是以高价兜售产品为目的,收购时或是见不到踪影,或是以质量不符合要求为由压价拒收。如我市**等镇部分农民与**省海狸鼠开发中心签订的海狸鼠养殖合同,规定农民每借养一对种鼠,交押金200元,管理费90元,在合同期内,养殖户上交18对仔鼠,每对收购价为100元。但**省海狸鼠开发中心在出售种鼠后,并未按合同规定回收仔鼠,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是订单农业合同不规范。规范的合同是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法律基础。但从调查情况看,合同不规范是订单农业发展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有的主体不明确,以镇政府或村委会的名义与客户签定订单农业合同,但这二者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资格;有的内容不详细,程序不完善,所谓的订单只是买卖双方的一纸“君子协议”,对农产品价格、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一些关键环节缺少明确规定。还有的订单看似内容比较详细,但在具体规定上却不够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可操作性。如**镇与**市粮食加工企业签定的优质小麦生产合同,虽然合同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1元左右,但规定由当地政府负责收购、运输等环节。如果扣除各种费用,基本无利可图,甚至还要亏本,最终合同没有履行。

三是订单农业合同履约率不高。正是由于目前订单农业发展还处于无序状态,加之合同不够规范,结果导致订单农业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市订单农业履约率不足40%,有一半以上的订单成为一纸空文。即便是一些比较规范的合同,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有时也难以得到落实。如**镇与**著名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签订了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合同,合作初期企业还能按照合同规定收购葡萄,但2000年白葡萄酒市场出现滑坡后,企业便不再收购葡萄。该公司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知名度比较高,连这样的企业都不能正常履行合同,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履约情况更是可想而知。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因素讲,由于受自然条件约束,农民生产的产品可能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要求;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而市场需求则在不断变化,农民生产的产品可能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影响销售合同的顺利执行。如**镇**村今年与**市龙头企业签订了90亩牛蒡种植合同,企业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和技术指导服务,并实行保护价收购,但到了收获季节,由于出口不畅,牛蒡市场行情一路下滑,企业如按保护价收购,不但会出现较大亏损,而且产品也没有销路;如按市场价收购,农民收入还抵顶不了企业提前垫付的费用,最终合同没有履行。但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制约我市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还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合同双方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企业或农民经营理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履行合同的自觉意识,受眼前利益驱动,往往存有短期行为。这是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有的农民缺乏履约意识,当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从眼前利益出发,把产品卖给其他收购者,损害了客户的正当权益;有的农民缺乏守约意识,不是按照约定的标准加强生产管理,而是单纯追求数量,致使生产的产品达不到合同要求的质量和标准,导致履行订单时产生争议,出现毁约现象。但更多的是坑农事件,有的企业在农产品市场行情看跌时,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言而无信,订而不收,改从市场上收购低价原料;或者压级压价、坑农害农,剥夺农民利益。由于合同履约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订单农业的名声,挫伤了产销双方发展订单农业的积极性,为今后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增添了新的制约因素。

二是订单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载体。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高。从调查情况看,订单农业能否最终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水平。但目前就我市而言,无论是本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是外商投资的农产品企业,大都实力弱、档次低、带动能力不强。全市现有的247处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只有2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下的有140处。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足农产品总量的40%,精深加工率不足10%,难以为订单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和保障。其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快。由于分散的农户与企业不是对等的主体,发生合同纠纷以后,一家一户的农民很难与企业讨价还价。但目前我市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迟缓,全市仅有专业合作社164处、专业技术协会174处,数量少,规模小,运作不规范,难以代表农民与企业进行谈判,不能有效维护农民利益,订单农业发展缺乏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订单农业发展环境不够优越。突出表现在订单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指导管理体系还不到位。从组织领导看,有的地方对订单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订单农业发展支持不够,致使订单农业处于放任自流、无序发展状态。从管理服务上看,由于农民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旦出现违约现象,客观上需要有关部门立即介入,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但从调查情况看,违约现象发生后,大都是农民自己“孤军奋战”,有的受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限制,甚至干脆放弃法律诉讼,不愿也不会用法律武器讨回应有的公道。另外,由于目前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健全,加之企业在谈判中居于强势地位,一旦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最终受损的往往是农民。如98年初一台商与**镇部分农民签订了1000亩荷兰豆种植合同,但收获时荷兰豆市场价格下跌,无利可图,台商便以质量达不到要求为由压级压价、拒收产品。由于没有法定的标准依据,无法裁定台商的违约责任,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三、加快发展订单农业的对策

1、要正确把握订单农业的内涵。订单农业的核心是通过契约关系,稳定交易行为,是规避市场风险、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重要选择。但也必须明确,订单农业只是发展市场农业的一种形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主要有三种联结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由企业完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即常说的紧密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占10%左右;第二种形式是由若干企业、农户分别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相互之间的购销关系用合同来稳定,即所谓的订单农业,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占20%左右;第三种形式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这种形式在农产品营销总量中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可见,订单农业虽然是发展市场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一定要正确把握订单农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把订单农业的作用扩大化,不顾客观实际和条件,一味追求订单农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当前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就对订单农业的发展失去信心,放任自流,无所事事。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正确引导,促进订单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受农业生产自身特点影响,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市订单农业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些常规性农产品由于种植的普遍性,企业选择余地比较大,往往导致订单关系脆弱,造成毁约现象。而特色农业、优质农产品以及专用性比较强的农产品,因为具有特有性,合同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因此,要把订单农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名特优农产品和专用农产品生产上,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高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食用品质,满足厂商客户对不同品质、不同用途农产品的需求,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占领市场,获取订单。同时,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优质农产品是订单农业的前提,但优质农产品只有被市场接收、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才能形成更多的订单。因此,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名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订单农业发展中赢得主动。

2、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订单农业的主要依托。要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就必须不断膨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要通过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想方设法引进外资企业、积极主动挂靠外地企业,不断加强订单农业发展的载体建设。特别要围绕种子、蔬菜、瓜果、葡萄等具有相对优势的支柱产业,按照规模大、经营好、辐射面广的标准,选择一批骨干加工企业,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区域优势、经济规模和市场前景的龙头企业,以此带动订单农业发展。同时,要协调好企业和农户的关系。通过订单这种形式,规范和协调企业、农户、基地等各利益主体间的经济行为,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农户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订单顺利履行,促使订单农业健康发展。如我市**镇为**集团、***集团养殖合同猪、合同鸡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在养殖过程中,当有的农户遇到各种灾害受到损失时,企业都拿出扶持金,帮助农民度过难关,而农民也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要求,及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合同双方实现了“双赢”。

3、要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是订单农业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培育壮大各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一是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合同双方地位不对等状况的根本措施。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提高农民在订立合同时的谈判地位,取得发展订单农业的主动权。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借鉴国际合作社发展基本经验,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的相互联合与合作,把从事专业化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特别是专业协会,如在西瓜主产区成立西瓜协会,在蔬菜主产区成立蔬菜协会等,由协会负责协调市场价格、确定种植数量、稳定产销关系,担当起发展订单农业的主力军。三是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组织、鼓励、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引导他们不断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水平,积极拓市场、跑订单。同时,要注重提高农民经纪人的素质,使他们不断提高营销水平,增强文明经商、合法经营意识,不仅能够促成农产品交易,而且能较好地防止和调解订单履行中发生的纠纷。

4、要规范订单农业发展。订单农业的本质是一种契约经济。因此,要促进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制约机制。一是增强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知识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和企业树立法制观念,增强自律意识,依法签约,认真履约,维护订单合同的严肃性。二是提高合同的严密性。合同是订单农业的载体。发展订单农业,必须签订好完备、严密、可操作的合同,尽量避免因约定不明发生争议,特别是要把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和违约责任等条款列详细、定明白,这是防止企业压级、压价的有效手段。如**镇农民在和**高效农业开发公司签订种植合同时,把供种、供料办法、产品回收及付款办法、违约责任等都规定的非常详细,双方严格按照合同操作,保障了订单的有效履行。三是加强对订单农业的依法管理。要健全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一旦发生违约现象,就要依法给予严肃处理,给以后违约者以警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要强化培训,让双方知道订合同怎么能更科学、更准确,出现问题后怎样解决纠纷,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5、要创造有利于订单农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创造宽松的环境,是促进订单农业加快发展的基本保证。一是要发挥好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任何组织和部门都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健全的情况下,发展订单农业,更需要发挥政府的规划、组织、桥梁和监督作用。要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地搜集信息,及时为农民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要搞好签约企业的资信调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履约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帮助农民选择信誉好、实力强、运转正常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订单农业发展中遇到纠纷时,要组织有关部门积极介入,迅速处理,依法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订单农业发展环境。二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这既是新形势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订单农业的迫切需要。要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程”,特别要注意与国际农产品标准接轨,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三是要提高农民发展市场经济的素质。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标准品意识,严格按照订单的要求去履行职责,以良好的信誉和高质量的产品树立形象,赢得订单,与企业实现“双赢”。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推荐阅读:

上一篇: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总结下一篇:ang、eng ing ong教学设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