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推荐13篇)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业机械维修业务,保证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维护农业机械维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农业机械维修,是指使用工具、仪器、设备,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和修理,使其保持、恢复技术状态和工作能力的技术服务活动。
第三条 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经营及相关的维修配件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维修和维修配件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保护农业机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国家鼓励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科研开发,促进农业机械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费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二章 维修资格
第七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具备符合有关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条件,取得相应类别和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持《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农业机械维修业务。
第八条 农业机械维修业务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农业机械维修业务根据维修项目,分为综合维修和专项维修两类。综合维修根据技术条件和服务能力,分为一、二、三级。
(一)取得一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整机维修竣工检验工作,以及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的所有项目。
(二)取得二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各种农业机械的整车修理和总成、零部件修理,以及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的所有项目。
(三)取得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
(四)取得农业机械专项维修业务资格的,可以从事农业机械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钣金修理和喷漆等专项维修。
第九条 申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提出,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农业机械维修业务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者营业执照;
(三)相应的维修场所和场地使用证明;
(四)主要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清单;
(五)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明。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发放《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决定。不予发放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农业机械维修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按原申请程序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式样由农业部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并编号,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按规定发放和管理。
第十一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悬挂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并公开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
第十二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在核准的维修类别和等级范围内从事维修业务,不得超越范围承揽无技术能力保障的维修项目。
第十三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应当向农业机械消费者如实说明维修配件的真实质量状况,农业机械维修者使用可再利用旧配件进行维修时,应当征得送修者同意,并保证农业机械安全性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禁止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从事下列活动:
(一)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维修配件;
(二)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维修配件维修农业机械;
(三)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或者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四)利用维修零配件和报废机具的部件拼装农业机械整机;
(五)承揽已报废农业机械维修业务。
第十四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和维修配件销售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三章 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 维修农业机械,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或者与用户签订的维修协议,保证维修质量。
第十六条 农业机械维修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农业机械因维修质量不合格的,维修者应当免费重新修理。
整机或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3个月。
第十七条 农业机械维修配件销售者对其销售的维修配件质量负责。农业机械维修配件应当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有质量检验合格证。
在质量保证期内的维修配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包修、包换、包退。
第十八条 农业机械维修当事人因维修质量发生争议,可以向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投诉,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受理,调解质量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十九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量具、仪表、仪器等检测器具和其他维修设备,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应当填写维修记录,并于每年一月份向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维修情况统计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者的从业资格、维修人员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农机执法人员培训,完善相应技术检测手段,确保行政执法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十二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否则受检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二十三条 农业机械维修者和维修配件销售者应当配合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未取得《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从事维修业务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并于5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不能保持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技术条件符合要求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收回、注销其《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注销《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后,应当自注销之日起5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被注销者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超越范围承揽无技术能力保障的维修项目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一、三、四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二、五项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100元以下罚款:
(一)农业机械维修者未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统一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
(二)农业机械维修者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和报送年度维修情况统计表的。
第二十九条 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1. 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工作的高度重视, 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工作的强度。严格维修等级的评审和等级评审标准, 规范和促进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淘汰维修质量和服务能力低下的摊点。对维修服务质量好、深受农机户欢迎的维修网点从政策上扶持、技术上支持, 促进其发展。
2. 充分发挥和引导农机大户的先导作用和原乡镇
农机站改制下岗技术人员的余热。农机大户和乡镇改制下岗技术人员往往接触机型多, 从事农机工作时间长, 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
3. 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大与劳动保障、就业部门和
各种职业培训学校的通力合作, 争取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国家的培训补贴, 加大对乡镇水利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大户、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等。规定维修技术人员在取得一定的维修从业资格证后, 才能从事农业机械维修。
4.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与工商部门协调, 严格农
业机械经销企业 (特别是整机销售) 的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在审核经销商, 特别是国家购机补贴整机经销商时, 要求每个经销企业必须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维修从业资格的维修技术人员, 以保证售后服务的正常开展。对不具备和不履行售后服务的经销企业取消其经销资格。
5.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工商部门, 结合
【关键词】水电建设;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1.机械设备维修的组织
水电站工地大多远离城市、而施工设备专业性强、野外施工设备修理条件差,因此,如何设置修理机构、安排维修人员、配备维修设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应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施工环境、条件的好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修理机构。维修机构的设置原则是大中修集中,保养、小修分期。各级维修机构的规模,根据设备的拥有量、维修任务,维修工艺以及维修间隔期、机械复杂程度等确定。需要合理配备维修人员,使设备修理与工种、工序互相配套。
(2)疑难故障和设备大中修主要依靠专业修理厂靠社会力量进行修理,以便保障设备修理质量,加快设备维修速度,防止走弯路。设置维修机构应尽量与区域性维修网络加强合作,不把自己的维修机构搞成大而全或小而全,对于需要加工处理的零部件,在加工量不大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外协加工来解决。
(3)为了降低维修成本、缩短停修时间,维修机构的设置力求层次分明、专业分工合理。针对设备品种繁多,机型复杂,宜采用“对口保养法,即要维修人数少,又要速度快、质量高、成本低,就要求工人技术全面,才能缩短维修保养作业的时间。施工机械的施工地点多、面广,特别是非机动设备(如推土机、挖掘机)等,维修时装卸运输困难。延长了设备的维修时间。这些设备维修的最好形式是“现场维修”提倡维修“野战化”。
(4)现场维修要做到随时准备进行维修,尽量利用生产间隙和非生产时间,必要时进行突击抢修。制订一套适合现场维修的工艺和维修方案。改进现场维修设备,挑选机动性好的维修设备组成维修车。同时加强工人对承修设备的责任感,把维修质量的好坏与工人的奖励结合起来,减少奖金分配中的矛盾。
2.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按照“预防为主,养修并重”的指导思想。实行“按计划预期检修制度”规定各级定期保养和修理的间隔期,作业项目和作业要求。规定保养和修理的级别,使机械设备保持正常的技术状态。基本内容是“定期保养,计划维修”。
(1)“计划预期检修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完好率起着积极的保证作用,将一切维修活动都置于管理的控制之下,保养作业严格按照“技术保养规程”规定的项目和要求进行。开展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允许拖延,必须强制的执行,对于减少机械磨损,延长机械寿命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2)作为施工现场的设备大中修,应贯彻以设备“技术检验为依据、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及“预防为主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设备是否需要大中修主要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项目,结合保养,在尽量在不进行解体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技术状态分析,然后针对性的对不合格要求的部分进行修理。
(3)失修和过度修理是设备使用、维修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最理想的维修时机是在设备将要坏、但还没有坏时进行修理。但往往因检测手段和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判断不一定准确。但指导思想应该是努力把机械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保障设备的良好状态,避免造成机械事故,引起过大的损失,应配置先进的设备检测仪器,避免故障诊断不准,盲目换件造成的损失。
3.机械设备维修的技术管理
(1)安排专业维修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下发保养作业单,制定修理方案和修理工艺。设备维修应先准备技术资料,维修人员必须搞懂设备的构造、原理、装配技术要求后才能进行修理。因此每一台设备应该配备设备使用说明书,备件图册,修理手册,检修部位图册等,由专业人员准备技术资料,查阅资料制定修理技术工艺和装配技术要求,并在修理过程中严格技术把关和质量把关,记录作好装配记录等(包括换件记录 装配数据、修理工艺)为以后检修提供依据。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质量检查工作,切实做到不合格的配件不使用,坚持修理过程中的“三检制度”。要改进修理工艺,提倡文明生产,修理现场要求清洁整齐,避免动则用钳子、改刀、榔头、扳手“四大法宝”硬拆硬拉。努力做到修理场地清、零件清、工具清洁,不断提高修理质量。
(2)要避免为抓工期抢进度,而忽视新设备的走合保养。要改变设备修理不按技术规程,设备大中修后不磨合保养。宁愿买多花钱买配件、不重视修理技术培训操作的观念。避免重生产抢进度,轻视设备维护保养的现象,造成设备早期损坏或失修。
(3)目前应对新设备的上岗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最好是请厂家派人到工地进行),注重培养年轻的技术骨干,改变技术工人轻黄不接的现象。
4.合理配置施工设备的维修设备和机具
水电工程大型设备多、维修工作量大、如挖掘机换斗牙、铲斗焊补以及维护保养等工作频繁,如果设备停下来回厂修理,耽误时间长,影响整个工作面,造成部分设备停产,因此提高维修作业速度、保障修理质量、改善修理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十分重要。建议配置维修快速作业车,提倡维修“野战”作业,到施工现场进行快速修理。
5.机械设备配件管理
配件的消耗在机械设备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配件管理要求有一定的储备量,以保证维修的需要,既要配件的消耗少,库存少,还要供应及时,这是設备维修供求的一对矛盾。
(1)决定配件的储备量,应该综合考虑零件的磨损规律、使用寿命、平均消耗量,价格、维修水平、市场供应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后正确地制定配件储备定额。一般根据设备新旧程度和供货的难异程度总体控制在原值的5%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搞活经济,区域性专业化机械设备修理厂的发展和维修网络的建立,配件送货上门服务,部分配件可外协加工制作,服务日趋完善,因此机械配件的品种、数量、储备可以相应的减少。许多常用配件可以少备用或不备用 ,可以降低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采用调(购)用附近配件站厂的配件,这对于减少非常用配件的库存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2)常用易损消耗配件可以按季、月消耗量进行批量定货,便于降低成本,保险配件临时筹措条件只在偶然条件下使用,一般情况不宜备用。对于那些采购困难,定货周期长如果损坏将造成长期停产的配件,可以预见性的备用。
(3)在复杂的市场条件下,为了降低配件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要制定完善的配件管理制度,并不断加强材料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配件采购计划、审批、验收和发放制度。依靠Internet互联网进行配件的选择以及寻价、招标采购降低配件采购成本。严把质量验收关,防止采购伪劣产品和无用产品。
1.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现况
现阶段,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较为恶劣,而且煤矿井下空间狭小,井下空气十分潮湿,更不用说充斥着大量的粉尘和很多有害气体了,再加上煤矿机械设备通常是超负荷运转,这就导致相关机械设备容易损坏,损坏之后又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及专业的维护,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由此大打折扣。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整体平均水平跟发达国家比尚且存在显著的差距,而且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均亟需改进。但是也有部分煤矿企业逐步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煤矿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机械设备方面存在一定的层次性,与之相对应的维修技术也具有较强的层次性特点。不仅如此,在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方面也不尽完善,对煤矿机械设备的研究投入过少,并且也没有实时更新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2.现阶段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
2.1预防维修
所谓预防维修指的是为了防止机械设备精度、性能劣化或者为了降低故障率,按照事先规定的计划和相应的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预防维修一般来讲主要有两种方式: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预防维修弥补了事后维修的明显缺点,并且以时间为基础。预防维修因采取的是一定时间和不同程度的维修方式,因而能够有效地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达到减少或者避免因机械零件寿命超期所带来的失效问题的目标。
2.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具体指的是当设备发生故障后,亦或是设备的性能以及精度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时所采取修理措施的非计划性修理。事后维修又称为故障修理,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修理方式。当煤矿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之后,往往会给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也让修理工作变得被动,修理难度由此大大增加,这正是事后维修的缺陷所在。但是这种维修方式适合故障停机后对生产不会造成损失的机械设备,并且不会导致维修费用的增多。
2.3改善维修
改善维修是为了消除设备的频发问题和本身先天性缺陷,改进机械的零件的设计和设备的局部结构,并且结合修理方法实现改装,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及维修性。实际上,改善维修是预防维修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该方式与预防维修存在一定的差异。改善维修相对于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来说是比较适合现代化生产需要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仍然是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
3.煤矿机械维修性设计的提高
3.1模件化设计
模件是设计机械设备的智能结构之一,是从机电设备中单独分离出来的结构整体,例如压力油泵、电子设备的模块等。模件化设计的优势在于维修工作可以不单纯在一个元件上,模件化设计是采用原位更换而不是传统的维修现场原位拆修的修理方法,这样不仅操作简单,同时也有利于节省时间。模件化设计可以调动机械维修人员自主维修,当然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更换频繁度高的模件的尺寸及重量,也应考虑模件尽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便人员操作。当模件重量超过维修人员的提重能力时,要及时安装辅助设施。
3.2冗余性设计
冗余性设计有三种形式,即工作设备设计、非工作储备设计以及表决储备设计。工作储备设计中,对于较为关键的部件,需要采用两个以上与其相同的单元的形式,串联、并联、串并联等是常见的形式,例如有些进口采煤机运用两个阀同时工作。非工作储备设计是当设备的分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另一个未工作的分系统通过故障检测装置及其转换工作装置进入工作状态的设计。非工作储备设计的优点在于具有可靠的系统,缺点是在转换工作时,手动转换和自动转换各有利弊,如果进行手动转换,可能会引起短暂的停机,如果采用自动转换,制造成本就会增加,所以这就对平衡生产成本和高质量、高性能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表决储备设计意思是在N个不同的系统或者单元中,只要有K个以上的单元没有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能正常运转,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有利于保障整个系统顺利工作。
3.3易识别性设计
易识别性是维修工人在维修机械的某个部位能够很快找到准确位置,这在煤矿井下照明光线不足的地方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针对这些容易损坏的部位在设计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醒目的标牌或者符号、字母来凸显。但是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同一类型的设备应该有统一的标记形式,这样才能方便统一管理,而且标记要能够达到抗腐蚀和耐用的标准。
3.4可操作性设计
可操作性是指在维修设备时,维修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地接近维修位置并进行维修工作。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减少维修的差错,以便提高维修作业的效率和舒适度。首先可操作性设计表现在安装场所的可操作性。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拆装时,安装场所是十分重要的一大因素,维修人员用最舒适的姿势予以维修,各个方向所需的尺寸就组成了维修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维修标准的要求。对于内部可操作性,内部的部件的空间设计和留出位置,从维修设计的角度出发,既大又重的部件,放置设计要合理,如果以后出现损坏问题,在更换时不会涉及到其他部件,而且经常维修的部件应当放在最容易到达的位置,还应留出拆装部件所需的手和工具的空间,内部部件还应注意不要放在接近高温或者高压的位置。
3.5方案设计
现如今所需求的机械设备,一方面要适合生产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的安装、使用以及维修时候更加方便。所以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尽量把产品设计到投入使用过程中包含的诸多因素均综合性加以考虑。设计者在设计建模的时候,要考虑到机械产品的安装、拆卸、维修、保养等的工艺性,整个机械设备切勿出现死角部位,各个部件也应采用容易解脱装置,以方便检查和维修工作的展开。
3.6故障检测性设计
故障检测对于整个机械设备的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中小型但又是重要的机械,可以按照检查故障的逻辑要求,来设置一些必要的方便的检测点。对于大型重要设备,应当进行自动故障检测设计,并实现自动诊断,从而保障机械正常工作。对于需要持续工作的设备,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事先留出可检测处,这样在出故障的时候可以用铁铺或者光谱技术进行检测和排查,以便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
3.7机械设备的简化设计
复杂的机械设备功能强大的同时,维修难度系数也会相对较高,因而机械设备要进行简化设计,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机械的结构,以降低煤矿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和难度。当然简化设计也要满足标准化要求、通用化要求和其他要求,这也是开展快速维修工作以及改善煤矿机械维修性的重要方法。
4.结语
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精心维护是设备管理的关键,它对减少机械磨损,节约能源消耗、保证机械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都有重要的意义。机械设备的保养包括例保、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以及其他保养,维修必须严格按照各类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规定及设备运转台帐记录进行。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以及所属各项目部。
1、例保(每班进行保养)
1.1例保工作在操作人员每班工作前,工作后进行,按例保的项目,要求进行检查、保养和润滑。以确保设备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1.2例保工作的检查由使用工地的机管员进行,发现问题应要求随机操作工马上整改。
1.3例保内容按各种机械的日常保养的规定来执行。
2、一级保养
2.1一级保养以随机械操作工为主进行,维修人员辅导,按计划对机械设备进行局部和重点部位拆卸,检查。以润滑、紧固为中心,主要内容有按润滑周期加注润滑油,清洁机容,疏通油路,更换滤油器,检查磨损情况,调整间隙,坚固各部位,另外,电工还应检查电器元件,仪表反映的灵敏性。
2.2一级保养的间隙期一般为250工时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并注明尚未消除的缺陷和注意事项。
2.3一级保养的工作由各项目部维修人员制订安排,由各项目部机械员下达任务并验收。
3、二级保养
3.1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参加,对机械设备的规定部分进行分解、检查、修理。以紧固、调整为中心,其内容包括一保的内容外,还须进行机电维修、更换磨损的零部件、更换润滑油。
3.2二级保养由各项目部机管人员制定计划,由机管人员下达任务,并由他们组织验收。二保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然后由机管员会同操作工填写收单。
3.3二级保养的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年,也可以单项工程完成后进行。
4、三级保养
4.1三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配合,对机械设备进行解体检查,以消除隐患为目的,其主要内容为二保的内容外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更换主要部件的总成和部份零部件的大修理,以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
4.2三级保养由各项目部机管员制定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由机修车间进行保养,三保完成后由维修人员填写三保维修记录和机管员填写三保验收单。
4.3三级保养一般是三个二保间隔期,也可根据实际延长或缩短。
5、其他保养
5.1停放保养是指机械设备停用超过一个月以上,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相当于一级保养作业内容的检查、保养。
5.2超期保养是指新机械设备或经过大修的机械,必须按照设备超期的有关规定进行保养,由操作人员执行。
5.3换季保养是指机械设备在入冬、入夏前的季节性保养,更换适合季节的润滑油以及采取防寒、降温措施。
6、维修
6.1日常维修以恢复原机的各项基本性能为目的,对因磨损过大或损坏的部分或总体进行更换或修复,以满足生产与安全需要。
6.2大修是对整机进行彻底的以达到原机的设计性能要求为目的的修理,因此,大修后的机械要按照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7、保养维修的环保要求
7.1各项目部在机械设备保养维修过程中应规定专人负责废弃物(油污等)的处理,集团公司材料设备科应定期对项目部机械设备保养维修中的环保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7.2对保养维修中产生的对土壤、水体等形成污染的废弃物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
7.3在保养维修中因清洁机械设备产生的污水,应该统一收集进行净化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7.4严格控制管理机械设备保养维修所需的润滑油、防腐剂等化学用品,做到统一保管、统一领取、统一回收处理。
7.5对报废设备应及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做好消帐、消卡等工作。
8、保养质量检验要求
8.1清洗,保养前应将机械清洗干净,总成解体,检查,清洗拆下的部件,保证油、水、通气管道的畅通。
8.2润滑,按照润滑表和规定的润滑指、润滑油将缺少的油嘴、油杯和通气塞配齐,并按规定更换和补充润滑。
8.3坚固保养前,应将各部紧固件等按顺序扎紧,如有短缺应配齐。
8.4调整各部间隙应按规定数据进行调整,压力,真空度,自由行程等技术性能数据亦应通过测试并调整,使其性能符合要求。
8.5为保证保养质量,各工地应明确职责。
8.5.1公司材料设备科应经常对保修质量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对保养资料进行析,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经常总结保养经验,积累资料。
8.5.2机械车间应对维修人员强化质量意识,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保修任务,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8.5.3各级保养完成后,大修及保养检修资料送材料设备科存档备案。
9、设备管理制度
9.1各项目部对进入施工现场所有设备必须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9.2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日常检查,检查正常后可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检查记录,设备在使用中应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
9.3设备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因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检查及修理,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9.4设备在使用段时间,必须进行检修和保养,由机管员制订保养内容,机修操作人员进行检修、保养,做好检修记录。
9.5每年各项目部对所用的机械设备制定一个大修理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个理,做好记录。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主要针对设备摩擦损耗进行处理。
化工机械设备为连续作业,不间断摩擦导致设备受损、生产效率下降,必须进行润滑处理控制。
润滑处理对化工设备而言,是较为常见的管理内容。
此外,设备还需进行防腐处理,受化工生产的环境影响,生产过程中腐蚀效应较为常见,对设备的内部磨损严重,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为此,加强机械设备的防腐管理是必要内容。
2.2 保养、维修内容分析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一般是针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的零部件进行处理,保证设备后续期间的正常运转。
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则是在设备未发生损耗的前提下,进行预防控制、保养保护处理,一般维修保养包括设备清洗,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润滑、防腐处理,避免后期设备的损坏几率。
3 化工机械设备的现状问题分析
国内化工企业的运营状况表明,多数企业为了保证生产量,未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处理,根据国内化工企业运行状况,其现状问题总结如下。
3.1 机械化工设备的管理问题
化工设备的管理一般是针对两方面进行:防腐、润滑控制,现阶段,国内化工企业多数未进行润滑防腐处理,对应相关作业人员未进行相应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的建立,整体设备管理质量缺陷较为明显。
另一方面,化工企业作业人员对设备的润滑、防腐不重视,为了缩减管理成本,存在以次充好的行为,导致设备实际润滑效果不达标。
部分作业人员未进行相关培训,添加润滑油时与实际要求标准不匹配,导致添加后无法满足设备性能最优的要求。
3.2 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问题分析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中,较为常见的是泄露事故,设备密封性差、粘合度低均会导致后期设备事故。
此外,针对化工机械设备的仪表控制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化工企业的原料多为混合物,成分复杂、控制精度高,未进行对应比例的控制容易引起后续产品的质量、性能变差。
同时测量仪表、仪器设备的偏差不容忽视,对化工产品的负面影响相对较高。
但是国内化工企业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未进行上述相应问题的分析,到时设备保养维护难度过高。
4 化工机械设备的优化措施分析
现代化工企业对国民经济而言是重要支柱,保证其化工产品性能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竞争实力的关键,为此必须加强对应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为了保证化工产品的性能满足相应标准,需要对设备管理、维修、保养等进行对应检测优化,不断根据时代进步进行改革,具体分析如下。
4.1 机械设备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现代化工企业中,设备管理主要任务是进行润滑,对其进行完整的润滑控制管理是必要环节。
首先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型号选取,必要时可添加一定量的辅助剂,对于设备的润滑效果增加、磨损程度降低具有积极影响。
避免后期润滑油的频繁更换,降低能耗率。
此外借助润滑管理可避免设备故障率过高。
为了实现良好的润滑管理,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管理登记,形成详细的使用记录,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检验润滑油的质量抽查,避免性能较差的润滑油投入使用。
现代化工管理中,润滑作业的重要性较高,需要保证落实到对应人员,保证一旦后期设备故障可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可提高润滑管理的精确度。
4.2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优化措施分析
维修保养工作相比于传统设备管理的难度较高,主要针对温度变送器、流体流量器的故障进行处理,上述两问题对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施工具有重要价值。
温度变送器的故障一般是电源引起的,为此,保证电源正常工作、持续供电是降低变送器故障率的基本方法。
对应仪表的线路接线、连接合理与否十分关键,该环节中检测技术较为重要,需要进行检测技术的优化改革处理。
测量流体流量设备的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流量计的等级以及电源接线是否准确,如果电源接线不准确无法测量到较准确的流量。
同时还要检查变压器的运作是否正常,化工机械的部分设备需要额定限度的电压,通过这些方式的采取将能够使得化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的效果更加显著。
化工设备的保养可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一级保养可称为月保养,一般需要在设备运行都对应时间后有技术员、设备员联合处理,并进行验收评定操作。
内容包括:依据设备的使用,做解体的检修及清洗。
除了要进行例行的保养之外,还要适当地调整设备各个部位间的配合间隙,以加固松动的部位及螺钉。
清洗油毡、滤清器、油线以及防尘装置,以使管路能够保持畅通、无泄漏。
要检查一些主要电器的控制单元,并更换个别的元器件。
目的在于降低磨损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级保养时间:两班制为三个月一次检验;单班制为六个月一次,根据生产计划、设备运营状况可进行临时调整。
另一方面,设备的二级保养,一般是设备运行满周年后,根据保养计划进行处理。
内容包括:设备的依照设备使用的情况,进行设备的解体、检查、拆卸及保养等。
更换或者修复设备磨损的零件,并且给下次的二级保养或者大修做备件资料的准备。
1.1 周期性维修
即以上所说的小、中、大修, 这是一种预防维修方式, 在以往采用较多, 但企业在进行设备周期性维修时, 又往往局限于生搬硬套行业的条文性规定, 没有根据设备本身磨损规律做必要的调整, 所以制定的修理计划未能较好地结合设备实际和生产实际。比如有些设备还未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损坏, 不能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强行按周期维修对设备进行修理, 就不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求。另外, 由于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有高低之分, 而且相同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有所区别, 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同、设备工作环境不同及保养工作的落实不同等等。在周期维修中, 如果不考虑这些具体因素, 就不切实际。总之, 周期性的维修是一种计划性的、被动的维修方式, 它只适用于那些已掌握磨损规律的部分设备。
1.2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后, 或者设备的精度、性能降低到合格水平以下时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但若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就会给施工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给修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特别在一些重要设备、连续运行的设备和地处偏远工地的设备上, 损失更为严重。大多数的事后维修只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理, 而不是对整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 就好像消防队一样, 哪有火就到哪, 因此设备经常连续出现故障。事后维修采用的很普遍, 但这也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 适宜于一些设备和发生故障后对正常生产影响小, 能及时提供备件、并且修理技术不复杂、利用率不高的设备。
1.3 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官能力, 根据设备的日常巡回检查、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设备状态变化资料,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 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 适时地安排维修, 减少突发性故障, 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由于状态维修方法能对设备适时地、有针对性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维修工作量, 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率, 从而降低各种维修消耗和费用。状态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 比周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更合理.对一些利用率高、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及配件供应困难的精度高、大型设备可实行状态维修。
综上所述, 设备的维修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种维修方式都不科学。在实际生产中, 要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选用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维修方式;要积极地做好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同时, 要尽可能地推广状态维修方式;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使设备停机损失小, 综合效益高, 寿命周期费用低, 使设备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企业多创效益。
2 设备维修管理的措施
以往, 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 我们实行操作、维修明确分工, 导致操作人员认为, 设备维修是维修人员的事, 与使用人员无关或关系不大, 从而使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分离开来, 造成企业人员利用率下降及设备的损耗加剧。在实际工作中, 操作人员由于只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因而对设备的机械原理、构件磨损等情况理解和掌握不够。使用中, 就会想当然地进行一些简化操作程序或不规范操作, 结果加剧了某些部件的磨损。有时设备在使用中遇到突发故障需采取紧急措施时操作人员便不知所措, 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因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1 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指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 四会指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
2.2 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 企业首先要收集各种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 这些是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基础。在维修过程中, 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制, 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更换的主要部件, 要检查测量核实, 做出详实记录, 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 做出整改预防方案。
2.3 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 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 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 因此要采取各种培训方式, 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 能准确判断故障, 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 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为企业及时提供所需的机械设备, 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2.4 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设备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时间修理及修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 以免出现过剩维修。在不同的修理时期, 要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 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 发挥最大的功效, 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在设备进人报废期后,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技术改造, 挖掘其可使用的潜在功能, 以期增加设备的功能和效益, 对老旧淘汰设备有使用价值的部件, 可通过必要的技术改造, 予以充分利用, 减少维修费用支出。但同时要考虑分析修旧利废的经济可行性,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设备改造的方案要周密慎重, 需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方可实施。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问题;管理对策
一、加强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1、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够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人和物的原因,机械设备的不安全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理,如果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出现较大的问题,将会增加伤亡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通过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避免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2、做好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维修管理方针体现了我国一人为本的重要理念,機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响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政策的号召,通过总结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的科学实践经验,贯彻执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能够从各个方面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3、保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够有效缩短工程造价。通过全过程的机械设备安全,可以避免机械设备受到破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降低了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进而有效的缩短工程造价。
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不能够处理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问题,不仅仅会阻碍工作进度,还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伤亡事故。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避免机械设备存在和使用过程中的破坏,减少机械设备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
建筑企业经常忽视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使其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疲劳工作状态,提高了故障发生的概率,加剧了主要零部件的疲劳磨损,加大了维修难度,最终导致无法修复或没有维修价值而提前报废,大幅增加了企业的使用维修成本。
2、零配件供应不及时
工程机械流动性较大。因工程项目地域、现场环境及仓储等条件所限,酉己件采购相对较困难,为了减少资金占用也不大可能购买较多的零部件,一般只库存易损件、常用零配件或少量难购件、特殊零部件等,库存量不大,只是需用时提前一定时间或即时购买。设备计划性的维修或突发性的故障修理,常因库存不足或购买周期长,导致设备待修时间长,影响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成本。
3、维修人员技能水平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越来越先进,对操作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也相应提高。而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维修人员数量偏少、技术水平较低且长期得不到提高,对工程机械的结构、性能特点、技术参数、操作维保要点等不熟悉,无法适应工程机械维修操控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4、重修理,轻改造
建筑企业反复对工程机械进行局部修理并更换磨损件,没有全局维保观念,只是简单的拆装更换,维修保养没有预见性,殊不知多次换件维修后其总费用与新购整机费用相差无几且生产效率又不能提高。经常忽视工程机械的技术改造,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增加了维修成本,降低了使用精度及效率,施工质量及使用安全性又无法保证,不利于工程机械技术更新、大力推广应用的行业发展需求。
5、检测技术落后
技术人员对工程机械进行维修及故障判断时,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及检测设备作保障,只是凭借经验进行,判断结果准确率低,没有预应性及关联性,对故障发生点及损坏程度难以全而评估,后续维保工作不能顺利实施,延长了维修周期,增加了使用成本。
6、维修设施简陋、作业环境差
项目管理层大多只关注工程施工进度,故而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的维修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维修方式以手工作业为主,现场作业环境差,维修机具设施、检测装备十分简陋,能不配备就不配备,拆拆装装了事。如此的维修方式及管理理念,一时难以改变工程机械维修管理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维修质量差、维修周期长、维修费用高”的不正常局而。
三、提高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维修管理团队
为了提高建筑机械的维修质量及效率,降低使用维修成本,建筑企业应逐步完善专业化和集中化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维修管理团队,可设置维修负责人、技术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维修技师等职能岗位,各级人员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2、加强配件的供应工作
建筑机械配件的供应原则应掌握好,严格控制来源渠道,加强仓储管理,编制好需求计划,进行适量库存。做好配件的供应以保证维修工作的正常进行,合理采购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的设备配件,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提高维修质量,对建筑机械配件的供应遵循“提前制定需求计划,在保证重要的购买周期长的或较难购买的零部件的同时,兼顾一般常用的零件或易损件,在降低维修成本的同时,为不至于影响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而保证最低库存”原则。
3、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力求提高修理效率
高效的修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单机修理法,其特点是需要修理的机型较复杂、修理时间长且维修质量难以保证,而修理单位修理任务不足及维修技术力量较薄弱,可暂且使用该修理方法。二是总成互换修理法,其特点是同类型设备装备较多,零部件通用性强,易购且库存充足,修理的层次较简洁,维修换件的速度快、时间短,因此建筑机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都有明显提高,有利于加强建筑机械维修的专业化,减少设备全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严格管理,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等各项制度
每一种产品,包括机械设备都有使用寿命,所以其维修、保养直至损坏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这其中保养和使用尤为关键,他们体现着设备的使用价值,这两点应当得到相关的管理人员的重视。任何一个施工项目的负责人,既应该负责好该项目的工作任务,也应该清楚全部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所以,应当将这种安全管理制度贯彻到施工过程中,掌握好设备的装拆操作,确保大型机械的安全运行。
4.1企业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建立使用、维修和保养的有关规章制度。对于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要落实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机制,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对于多班制工作岗位,各班员工要做好交接工作,对机械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
4.2针对新购买的机械设备和经过大修的机械,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要定期到指定地点对这些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及时掌握机械的性能和发现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做好使用记录及检修记录的归档工作。
4.3应执行机械设备的承包责任制,将设备的运行状态、维修保养费用、技术升级项目等列入承包内容,与生产效益挂钩到一起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因违章作业、拼装设备、失修等员工自身的疏忽造成的机械设备损坏、维修等费用,应按承包合同进行经济处罚。
结束语
企业要严格机械设备的设计和使用,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提高机械设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南平.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3(16):193-195.
[2]刘文青.浅析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控制[J].中华民居,2014(12):137-139.
在一般的民营企业,工厂在器材的管理上达不到管理规范化标准,一些厂房的设备在闲置的时候, 放置的环境一般是一些闲置的厂房,而闲置的厂房都有阴暗、潮湿等特点,这对机械设备的存放是很不利的,机械设备一般都是铁质或者钢制的,放在这样的地方机器容易受潮腐蚀,零件的脱落和损坏,在操作的时候容易发生事故或者影响产品生产的速度和质量,从而拉低生产的整体进度。而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存放机械设备的地方应该相对一般企业来说要好,但是,在一些机械设备需要特殊管理的时候,往往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机械设备存放的时候也容易导致机械设备受损。
2.2 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现状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机械工程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对于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是维护其正常运行的关键。但是,在维修管理中会存在诸多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机械设备维修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让机械设备恢复运行。由于机械设备持续工作,为了确保其工作质量,就要做好维护工作。所谓的“机械设备维修”,就是对机械设备进行修理和维护。现行的机械设备维修,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还要开展相关的技术性活动。比如,机械设备维修中需要对设备的各个零件都进行拆卸、安装,之后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进行调试。在机械设备维修的过程中,还包括维修管理工作。设备在持续运行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出现磨损,逐渐地设备的功能就会有所降低,这就需要在机械设备维修中做好管理工作,以提高维修质量,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2影响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因素
(1)机械设备质量管理没有制度化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是分析机械设备在检查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将完善的制度制定出来。虽然在近年来国家针对机械设备质量管理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是,多数机械检修管理相关的制度,虽然在机械设备运行中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依然会存在诸多的不足。特别是当机械设备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时候,就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没有将机械设备质量管理制度化,导致机械维修质量管理没有按照程序进行,而且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使得机械设备运行受到影响。(2)机械设备维修中没有对零部件予以鉴定在维修机械设备的时候,需要对零部件予以鉴定,但是,在维修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机械零部件的鉴定环节,特别是机械设备经过长期运行之后,机械零部件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如果在维修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校正,并进行整修,就会导致机械设备在运行中磨损更为严重,导致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如果在对机械设备的零部件进行组装之后,没有对鉴定工作以高度重视,就会引发零部件安装操作失误,必然会给机械设备带来隐患。(3)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维修中存在着不足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维修中存在的不足是影响维修质量管理的关键,主要原因是在对零部件进行制作的时候,由于材料以及加工程序的问题,加之在零部件的制作上没有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就会导致各种不合格的零部件生产出来,导致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损坏。
3机械维修质量管理的解决对策
(1)机械维修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维修技术知识要确保企业的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机械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极为重要。如果维修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维修经验,可以在机械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及时的采取维修措施。所以,要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就需要维修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提高机械维修质量,确保机械设备高质量运行。(2)强化机械零部件的鉴定技术在安装机械设备之前,要对零部件予以鉴定,以保证机械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对机械零部件鉴定合格之后,才可以安装。零部件的鉴定,要采取持续的检验方式。对于维修中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出现问题,就要做好零部件隔离工作,对其维修检测合格后安装,以避免由于零部件存在问题而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3)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维修要完善对于已经破损的机械设备零部件进行修复的时候,要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科学的修复方式。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要遵循规定的程序修复。只有在零部件维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才能够对其质量严格控制。对于零部件的规格、硬度要严格控制,对于其光洁度都要按照规定修复。在对零部件进行修复的时候,要对机械设备安装所需要的组合件进行检验合格之后才可以安装,以避免机械设备运行中由于维修质量问题而出现不良现象。(4)机械设备维修中要将规章制度建立起来机械设备维修中,要对维修质量予以高度重视。强化机械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将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可以使维修按照规范进行,以通过提高维修质量而使得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有所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的运行在规章制度下可以降低运行故障发生率,从而使机械设备的质量有所保证。
4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机械工程质量,就要注重机械维修,以保证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面对目前机械维修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需要予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机械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化工产业的发展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实际的化工企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或多或少或出现各种故障与问题,因此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重要性
从字面意思来看,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就是要对相关的机械设备与仪器的使用周期以及质量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同时还要全权负责化工机械设备从选用、使用规范到保养等各方面的工作。通常来说,化工机械设备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故障。因此,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就要实行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一旦设备故障没有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就会将故障持续扩大,进而导致生产过程的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能够最大化消除设备的使用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2.化工机械设备问题的出现和维修
2.1化工机械设备的常见问题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润滑油的使用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的投入大小及其经济效益的高低。合理规范的使用润滑油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直接性摩擦,降低设备的磨损,增长设备的使用时间与周期。但是当前对润滑油的使用管理却被严重忽视,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首先,润滑油管理工作尚未受到领导重视,尚未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其次,在机械设备的设计环节中就忽视了对润滑油的使用,并未考虑到设备的实际运作情况。
2.2机械故障与维修
化工机械设备通常出现的故障原因主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厂家生产技术、设计、装配过程中而引起的设备自身的缺陷。
(2)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的生产原材料不合理或与设备的规范要求不同,并未在化验或检查过程中发现。
(3)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因素,如震动、敲打、撞击等,而引起的变形、磨损、震动等情况
(4)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操作不当、超负荷工作或维修保养不当,引起的故障。一般而言,化工机械的初期故障都是由于设备自身的缺陷以及在安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或不当造成的,而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零件磨损或老化,能引起的故障率较低。
3.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措施
3.1健全维修和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质量是保障机械设备使用的前提和基础,而准确的维修质量是建立在科学高效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基础上的。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尤其是要加大对其维护与保养的管理力度;其次在维修与管理中,要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结合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的维修与保养计划,落实机械设备管理责任制,将实际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专人身上;最后,要按级来做好机械设备管理的对接工作,维修管理人员要定期的巡视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工作情况,并做好保养情况的检测,同时还要做好维修保养时间、情况、保养人员的详细记录。
3.2协同维修和同步保养
由于化工产品大多数的生产介质都为流体,因此在生产中其是连续性生产的。简单来讲,在化工生产中每一个生产单元或是单独的设备间以及操作系统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任何的设备或操作单元出现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生产原料从机械设备的入口进入时,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是没有间断或是停留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时,就要对整个设备进行协同维修和同步保养。
3.3重视保养工作
在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中,其维修与保养间的职能是分开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主要是为了恢复其性能,而进行保养是为了维持其正常性能。目前,在实际的维修与管理中,都是重修理轻保养的,有的企业甚至是“以修代养”,这样就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机械设备出现的异常磨损与故障,主要都是保养不当引起的。故而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机械设备的保养,避免“以修代养”情况的出现。一是,在维修管理中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保养计划,建立健全相关的保养规章制度,并根据机械设备的不同,提出针对性的保养计划。二是,要加大对保养工作的监督力度,从保养的内容、项目、规程等方面做好保养监督,同时还要做好保养记录。三是,要明确机械保养与管理的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
4.结束语
随着化工机械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关系着企业的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也是企业低事故高质量的保障。因此,在機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中,要加大重视,端正态度,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平.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07:93-94.
[2]钟俊炎.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在化工机械设备中的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519.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现代企业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断提高, 并且依赖度更高。机械设备在企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也是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造纸企业中, 机械设备更是决定了企业自身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非常有必要。设备维修是保证设备恢复正常生产状态的方法, 是排除故障、减少事故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增加正常运行时长的重要措施。在造纸企业中, 造纸设备的维修要求较高, 整体维修工作涉及范围较广, 机械设备数量较多, 维修工作难度较大。现阶段, 大多数机械设备维修工作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上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将就造纸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1 设备维修方式
机械设备维修方式主要分为周期性维修、事后维修和状态维修3种。3种维修方式各有特点, 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理安排维修方式, 可以更好地完成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维修成本。
1.1 周期性维修
周期性维修是以前采用较多的维修方式, 大体分为大修、中修、小修, 其是一种以预防维护为主的修理方式, 属于计划性维修。在实际进行周期性维修工作时, 受行业条文规定所限, 大多企业缺乏对自身机械设备磨损情况的检测和调整, 不能根据自身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与生产情况来建立良好合理的维修计划。但事实上, 在建立维修计划时, 要充分考虑到操作人员素质的不同、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和环境的差异、保养工作的进行状况等, 尽量避免不实际的维修计划。如果检修周期过长, 不能有效解决机械设备过度磨损的问题, 就会造成设备故障;如果检修工作提前进行, 则难免会造成浪费和损失, 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周期性维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与被动性, 适用于磨损较为规律的设备维修上。例如:造纸机各种导辊的转动轴承、压力筛的筛鼓、各种流体泵的转动部件、纸机的各种刮刀等。可以依据摸索出的磨损周期制定严格的周期性检修计划, 保证设备出现问题前及时更换磨损的部件, 以免造成停机损失。
1.2 事后维修
相对于周期性维修, 事后维修是一种非计划性维修方式。事后维修大多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停止生产或设备使用情况难以符合生产标准的情况下进行。事后维修方式由于其非计划性, 可以减少设备维护的时间和成本。但是, 如果设备出现相应故障则会影响企业生产, 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同时维修工作也具备一定的难度。
对于事后维修, 大多是进行局部故障部件的维修, 机械设备的整体状态难以得到保证, 维修较为被动, 适用于对生产影响小、价值低和构造简单的设备。例如:造纸机的一些附属设备、有备用品的设备。
1.3 状态维修
顾名思义, 状态维修是以设备状态为依据的维修方式, 也属于预防性维修。状态维修利用相应的检测方式与机械日常工作状态, 对设备进行有规律的巡查, 定期地对设备进行状态检测, 力求及时发现设备隐患, 提前进行维修准备工作, 降低故障发生率, 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状态的检测又分为离线检测和实时在线检测2种, 其中离线检测前期投入费用低, 检测点和检测方法比较灵活, 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变化, 但是需要人员长期在现场采集数据, 耗费人力且手工采集来的数据存在差异;而实时在线检测是定期自动获取数据, 数据的可靠性高且节省人力, 但是前期投入费用较高且采集点相对固定, 无法灵活变更。
状态维修相比事后维修和周期性维修, 主动性高, 积极性高, 整体维修合理性更加可靠, 对企业生产影响更小, 适合大型的重点机械设备采用。例如:造纸机的压轧辊转动轴承, 碎浆机和双盘磨等大型打浆设备, 空压机、复卷机等重点设备。
2 提高造纸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确认造纸机械设备维修的要求
做好造纸机械设备维修工作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生产的维修计划, 对相应的设备、生产安排、维修周期、维修时间等各种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在维修形式的选择上, 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工期要求, 进行维修工作的调整, 根据工作量大小来安排维修工作, 从而合理配合企业生产。在维修设备和维修人员的分配上, 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保证维修资源的配置最优化。对于作业和修理方式的选择, 也要视现场情况而定。在维修成果检验上, 要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 对维修技术进行严格评定, 并做好维修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状态检查工作。
2.2 加强对造纸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评价
完善的造纸机械设备管理评价机制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维修工作的进展和实际完成情况, 对改进维修管理工作、提高维修技术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在评价体系中, 要对设备完好率进行严格控制, 对设备利用率和价值创造率进行严格的统计和精确的计算, 把握自身机械设备创造实际价值的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利润创造能力。
2.3 加强维修队伍建设, 提高维修人员技术水平
高水平的维修队伍对于造纸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有重大意义。随着近年来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企业设备投入量不断增加, 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维修队伍对于企业生产十分重要。在企业进行队伍建设时, 要充分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对人员培训方案进行调整, 加强对人员培训成果的考核, 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激励职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保证自身技术条件与时俱进, 保证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 造纸企业对造纸设备的投入不断增加, 在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中, 维修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维修工作的效果。在维修工作中, 企业要善于运用新技术。例如:金属修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造纸设备的维修中, 它可以快速有效地修复磨损的机械零部件, 减少停机时间;带压补漏技术也可以快速修复设备和管道的穿孔, 避免不必要的停机。
2.4 加强监督和审核
监督和审核是控制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环节, 严格的维修质量检查是控制机械设备维修效果的重要保证。在维修工作进行过程中, 要对维修操作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审核, 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流程和标准核查, 实行有效的监督。对于机械设备部件的更换, 要做好相应的记录, 并找到原因, 以便日后整改和故障预防。对于设备维修工作的成本核算, 要根据机械设备实际状态, 选择和调整维修方式, 避免出现维修成本浪费的现象。要在维修的不同阶段, 对机械设备每个部分进行具体的了解, 以提高维修部件的配比水平, 降低维修成本。在机械设备报废后, 要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潜在功能挖掘, 做好技术改造工作, 充分利用实际资源, 减少维修工作的经济投入。做好机械设备维修的监督和审核工作, 可以有效保证维修工作的成本投入和维修质量, 对于保障整个维修工作的正常进行意义重大。
3 结语
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企业自身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投入, 维修管理工作的分类也越来越多。在造纸企业的整体投资中, 机械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修的成本投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经济效益。提高造纸企业的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水平, 可以延长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时间, 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 减少由于机械设备故障造成的停产损失。做好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从设备选用、维修维护、零件供应、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计划的合理安排等方面入手, 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
摘要:介绍了造纸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 并对提高造纸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造纸机械,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姚小元.有关造纸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9)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机械维修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从中积累经验,并积极研究探索机械维修相关理论知识,使自己的维修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到目前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业务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在机械维修的道路上我走过了26个春秋,其中有汗水,也有快乐;有困难,也有成就,但更多的是收获,下面我把我的收获和大家共同分享下:
工作经验总结
(1)日常工作中常出现的故障和处理办法
(2)工作中的小诀窍 ①更换篦筛板步骤:
1、松开半托梁上方的上锁紧楔块
2、操作千斤顶,使篦筛稍微提起
3、移出垫铁,使篦筛架前端的车轮落在下壳体内轨道上。
4、从大门处推进取篦筛小车,使用千斤顶使篦筛架后部落在小车上。
5、去掉下壳体内部侧壁档块,抽出半托梁。
6、用天车通过钢丝绳将篦筛架拉出。
7、采用上述相反的程序安装 ②锤头的装配原则
1、转子的工作圆柱面上,同一径向的锤头重量应彼此相等或相近。
2、转子的工作圆柱面上,轴向各排锤头总重量应彼此相等或相近。
3、位于转子中部的锤头最重,并向两端递减或交错配置重量。
4、新锤头在安装前,应按图纸要求检查,超尺寸的锤头要修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锤头。
5、无论是新锤头,还是翻遍使用旧锤头,都要逐个称重,按锤头重量的大小顺序编号,并严格按照锤头排序展开图的要求进行装配。
1#最重,45#最轻
③机器维护的特殊说明
1、锤头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磨损,锤头重量减少到80%左右时必须更换,否则产量、粒度均难以保持,新锤头前部棱边磨损到其宽度的3/5时可将锤头翻边使用。
2、锤轴在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通常在挂锤头处和锤盘支撑锤轴处被磨成凹槽,产生棱边,在重新安装前,可通过打磨或碾平消除这些棱边,一、以改善锤轴的受力条件。
3、当在正常工况下,本机的产量减少、电耗增加或出料粒度变大时,应检查锤头、篦筛和其他部件的磨损情况,并进行调整和维修。
4、新机在正式投用后,主轴轴承跑合一段时间,应清洗轴承更换新的润滑脂,以确保轴承正常的工作和使用寿命。
④减速机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1、减速机运转声音不正常:齿轮啮合不好;齿轮磨损严重或断齿;轴承磨损严重或损坏;齿面有粘附物;箱体内有杂物;轴承游隙太大。
处理方法:调整齿轮啮合情况;更换齿轮和轴承;放油清理并认真检查箱体;调整轴承间隙。
2、减速机升温过高:润滑油不干净;润滑油不合格;注油太多;散热条件不好。
处理方法:清洗干净、重新换油;放掉多余的润滑油;清除减速器箱上的浮煤等影响散热的杂物。
⑤如何排除破碎机常见故障
1、如发现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振动异常:
(1)、说明物料过大,可以检查一下进料尺寸。(2)、磨损不均,说明反击锤头需要更换,(3)、转子不平衡,需调整,(4)、基础处理不当,需检查地脚螺栓并加固。
2、如发现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轴承发热:(1)、说明轴承缺油,需及时加油,当然加油过多也会使轴承发热,加油时一定要检查油位,(2)、轴承损坏,要及时更换轴承,(3)、上盖过紧,要调节好螺栓,松紧适度为宜。
3、如发现破碎机(反击破碎机)出料粒度过大:(1)、说明锤头磨损,需将锤头调闲或更换,(2)、锤头与反击板的间隙过大,一般调整为15-20mm,(3)、进料粒度过大也会影响出料粒度。
4、如现在破碎机皮带翻转:(1)、说明皮带磨损,需更换三角带,(2)、因为皮带输装配的问题,需将皮带轮调整在同一平面上,(3)、一定要注意三角带本身质量。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北京市农业机械维修合同09-07
农业机械组装与维修工作总结10-17
机械维修人员管理06-08
农业机械化管理06-07
原阳县农业机械管理局07-03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12-13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监督管理办法09-17
维修机械合同11-09
机械维修简历11-27
农业机械学会年会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