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发展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于这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师范大学的音乐教育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新形势当中,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乐理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师音乐专业发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师音乐专业发展论文 篇1:

基于能力发展的高师音乐专业“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理论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以及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中的相关知识和笔者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以及大量实践调查,针对我国现行高师钢琴教学存在的各种弊端,提出应切实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呼吁,同时提出培养音乐能力的重要举措——“综合性”钢琴教学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重要理念和理论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音乐能力 钢琴教学 艺术素养 综合

2012年度获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项目名称:基于能力发展的高师“综合性”钢琴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ZK12084。

“音乐能力”是指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个性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是从事音乐活动所必备的一种特殊能力。对于音乐学习者,“音乐能力”不仅是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必要前提,也是将音乐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的重要品质,更是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但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却长期忽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更无所谓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基于多年的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和冷静思考,加之积极了解国内外音乐的前沿理念,在总结归纳现有音乐钢琴教学种种弊端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综合性”钢琴教学法作为改善目前教学现状、培养学生能力的举措。

本文所指“综合性”钢琴教学法包括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再到操作层面的三层含义。“综合”是借来之词,它的核心是坚持人本原则,坚持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的沟通整合,形成一种学科内部和不同学科间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各种教学活动心理活动共同参与、以提高学生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的、既符合学科发展规律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综合性的音乐钢琴教学方法。

“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具体来讲,“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目标如下:

1.将关注和开发钢琴作品中的“美”和人的感性生成作为引导钢琴教学具体展开的中心和长远目标。作为一门艺术,“美”是音乐生命力得以持久的关键因素。因此,将音乐作品中的“美”作为教学主导和统领,反过来指导各种弹奏技能是“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的首要理念。

2.钢琴教学中鼓励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发展学生的审美“通感”能力,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1],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心理体验引起另外一种心理体验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联觉或通感。联觉或通感在艺术审美活动中处处皆是。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审美通感能力,既是学生轻松获取真谛的心理基础,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3.建立钢琴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紧密联系,将孤立的钢琴单科教学置于与其他艺术学科教学的相互联系中。在教学中以钢琴教学的独特内容和方法为主线,同时有机地穿插并融合钢琴以外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一种有所侧重的综合式的钢琴教学。

4.改进传统的学科主题,设计合理的人文主题,并将两种主题相互结合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钢琴教学中情感与技艺、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的结合[2]。

“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在内容安排组织上,“综合性”钢琴教学法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和顺序性。综合性教学内容是本文所提倡的“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的主要载体和实现途径。它从广度上要求钢琴教学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与钢琴弹奏有关的一系列作品、理论和技能,还应该包括学科内部其他课程和其他艺术学科甚至非艺术学科的相关内容。顺序性指是要刻意打破传统钢琴教学中注重按照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安排课堂内容的观点,主张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心理发展为顺序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2.思想性和艺术性。思想性主要是指钢琴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以及全部内容传递出的所有思想意义,这种意义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常常能启迪人的心智、鼓励人的意志、唤醒人的道德。艺术性主要指钢琴作品在表达生活、抒发情感、塑造形象时所体现的美的程度,这种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常常以毫无功利的纯形式让人愉悦,并将人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变得完美和谐。“综合性”钢琴教学法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体现出以上两点。

3.经典性和广泛性。所谓经典就是指该作品无论形式、技法还是精神内涵,往往能够反映人性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能够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最高艺术成就,能够经得住时间的筛选和考验。“综合性”钢琴教学法要求必须把经典作品引进课堂,以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作品演奏和创作能力。广泛性是指钢琴教学在曲目选择上不应只局限于西方古典钢琴曲,而应该将中国作品、中西方现代作品、流行钢琴曲纳入进来;不应只局限于钢琴独奏曲目,还应该加入四手联弹、双钢琴弹奏、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等曲目;不应只局限于钢琴作品正谱的学习,还应该把各种正谱伴奏、视奏也融入到教学中来。

4.理论性和实践性。这里的理论性主要指钢琴教学在注重弹奏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钢琴技术基础理论、钢琴艺术发展史、钢琴作品赏析、钢琴文献、钢琴教学法、钢琴论文写作等内容的教学。实践性是指钢琴教学在内容安排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师应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表现机会和舞台,这既是专业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又是实现培养学生上讲台和上舞台能力的重要一环,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总结与呈现,也是查缺补漏的好机会。

“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综合性。这一特点包含以下四层含义:第一,在教学目的上,它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和发展。这里的“综合能力”既包含知识、能力,又包含学生需要、情感、人格。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它提倡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和信息,更提倡多门学科内容的沟通和交融。第三,在教学方式上,它主张灵活多样,主张学科间的交流,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第四,在评价方式上,它注重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作综合性评价,更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钢琴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等个性化能力;并且还让评价活动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3]。

2.体验性。这一特点主要指以下含义:第一,是指钢琴教学应主张学生多进行作品的实际听赏,特别是情感层面的体验和感受。第二,主张在具体作品的学习中,教师应将自己对作品理解的经验建议而不是强加给学生,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作品的理解充分展示于自己的弹奏上。第三,主张让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展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3.多样性。上课形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完成质量,传统钢琴教学长期以来多采用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课形式,这样的教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但师生关系的非互动性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缺陷。“综合性”钢琴教学法提倡由原来单纯的个别小课教学转向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以及教授课、讨论课、观摩课、实践课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形式。

4.人文性。这一特点主要指以下两点:第一,“综合性”钢琴教学法在终极目标上不以谋生等功利性作为教学价值导向,而是引导学生发现作为人的精神依托的价值意义,让他们知道艺术是为人类存在着的,如果不珍视它、失去了它,就无法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第二,“综合性”钢琴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主张通过设计富有人文性质的单元主题来引导课堂教学,以人文目标来引领学科目标的完成,让学生在每一主题学习完成后,既明白该主题的人文内涵,也清楚具体作品是如何体现这一内涵的。

以上三方面是关于“综合性”钢琴教学法的理论设想,它摒弃了传统钢琴教学中强调学科独立性的弊端,将“综合”的理念始终贯穿渗透于与教学有关的所有事项中,是符合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继而在此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教学方法的构建和整合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宋光.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3.

[2][3]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 陕西宝鸡

作者:乾直

高师音乐专业发展论文 篇2: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

摘 要:对于这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师范大学的音乐教育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新形势当中,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乐理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出路,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培养一批更加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综合能力欠缺以及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师资需求的变化,使得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新形势当中,高师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标主要是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音乐基础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完美的平衡。在改革过程当中,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应做出相应的探索和调整。

一、改革人才培养理念

高等师范院校根据其办学的特性与定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旧的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高等师范院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主动调整,制定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适应社会新发展的音乐专业人才。对现今高師音乐教育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制定的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利弊分析,有利于我们根据历史前进的步伐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从而培养出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新形势下高师音乐创新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指导思想是:重视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综合培养,紧密结合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多元需求的能力。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对这方面加以密切关注,不断夯实学生基础并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想象能力,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依据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思想和办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并且要对应的管理制度与考核体系,来实施人才教育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办学理论思想和办学理念指导下,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并辅之以对应的管理制度与考核体系,来实施人才教育的总和。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培养的不是音乐家,而是对塑造完整的人。音乐教育贯穿着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音乐教育能够为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有意识,现如今的一些社会现状和教育现状都表明: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听众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通常有着不同的理解,音乐教育的培养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完全掌握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蕴含在学生心中的情感与音乐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扩大自主权,扩建办学模式,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封闭模式。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断地挖掘美感、发现美感,在学生体验美感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正是因为音乐所具备的这种特质,音乐教育也才具备了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优势。

三、充分了解社会需求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目标导向之一。 从音乐教育专业发展历史上来看,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素质提高水平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基于市场规律的基础进行不断的变化,从近几年的音乐教师社会就业率来看,高师培养的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高校教师,也可以是中等学校的音乐教师,以及初中以及小学音乐教师。这些师范院校培养出的音乐教师还可以充当其他课程的教师,或者从事某种职业。因此从发展的水平上看,高等师范院校进行音乐人才的培养,应当积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建立起开放式教学模式。过去人们对高师音乐系毕业的学生评价不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这些认识和评价也逐渐趋于平静,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高等师范院校培养音乐人才的方向应该趋向市场需求,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一席之位。

众所周知,市场竞争规则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市场供求规律,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变动上,在资源配置中需要发挥出实际作用,保障人才市场竞争规律,并且遵守该规律。我国进行教师模式探究,主要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 ,教育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需求水平上以及建立在适应性上。如果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无法提升高效益教学,这存在的教育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出现脱离,造成了教育出现脱节,音乐教育便失去了基础,音乐教学发展出 现无本之木,这也无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要表现出师范的教育观,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首先是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的关系;接着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关系;最后是文化与专业两大类课程的关系。在改革过程中应该做到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突出特长,协调发展,认真研究今天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社会的挑选。

参考文献:

[1]张杰.新课标视域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大众文艺,2019:258-259.

[2]刘美环.建构科学合理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北方音乐》,2015:178-178.

作者:梁艺千

高师音乐专业发展论文 篇3: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

摘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学前教育能够使得幼儿在幼年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对幼儿的发展及智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前教育当中,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的音乐教育与熏陶,能够提升幼儿艺术素养,而且音乐的熏陶能够使得儿童的智力有一定的发展。本文将介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教育 现状及趋势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

在當前传统的音乐教育当中,教师只追求音乐课堂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对音乐教育功能的理解。此外,教学方式、教学设备也有待创新和发展。

笔者通过对一些学前教育学校的观察发现,实际中的教学方式与学前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在音乐教学模式当中,并没有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没有学前教育的特色,使得儿童的个性无法得到发展。在教师队伍建立的过程当中,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在一些学校当中,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对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没有进行指导,在教师的学习过程中也没有一定的培养机制。因此,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主要的方面。学校应当强化对幼师音乐专业素养的培养,打造一支独特的、优秀的音乐幼师队伍。

二、加强学前教育中音乐人才的培养

正因为实际工作中对幼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音乐课程环节,应当加强幼师的实践练习,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克服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授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加强教学实践的练习,一方面能够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能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通过实际的角色转换,来得到一定角色的信息。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定形式的教学互换练习,让一部分学生坐在下面扮演幼儿,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幼师,通过模拟一些日常的授课场景,体验教师讲授一堂完整的课程时,需要进行的一些准备工作,以及如何面对在课堂当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

在面对幼儿的过程当中,幼师应当学会如何去与幼儿进行一定的交流,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生动的课堂讲解。通过这种互换角色的方式,能够锻炼幼师在教课过程当中的一些能力,也能够创新方式方法来进行音乐课堂的教学。比如当学生通过扮演幼儿之后会了解到幼儿在上课时的一些需求,不仅仅是通过一堂课去学习一些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课堂的熏陶及其中的一些游戏或者是表演上的锻炼,能够促进个性的发展,以及讲话、演讲、表演上的一些进步,这些能力的培养才是幼师在幼儿教育当中应当极大关注的部分。

三、提高音乐教育中的教学资源配置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当中,音乐的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不仅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达到良好的互动,而且对于学校资源的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对教育场所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在幼儿园等一些教育场所中,对教学设施的要求是极高的,不仅对保证儿童的安全性有着一定的要求,而且这些要能够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以及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在音乐课程当中,一定的教学设备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音乐课程更加完善。学校也应当想办法去满足儿童的一些要求,让他们在学前教育的初级阶段就能够得到个性的发展。

在幼儿阶段,幼师可能会让儿童进行节拍的练习,这时候可能会需要一些专业的设备,教师可能会需要一台钢琴,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熏陶。在节拍的练习当中,可能需要一些像手鼓这样的器材。如果儿童所处的环境设施比较齐全,那么就会有手鼓这样的器材,让儿童进行节奏的练习。有的学校资源不是很充足,那么需要教师能够自己进行一些器材上的创新,通过一些纸杯来训练学生打节奏的能力,能够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完成一首完整的曲目演奏,在这期间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与学生的交流能力。

学前教育当中的音乐课程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不管是对于岗位需求,还是对于音乐技能的要求来说,都应当进行一定的学业考核,能够通过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衡量学生是否能够完成一定工作岗位上的任务。除此之外,对于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的一些道德要求也应当提高,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儿童的热爱,培养师资队伍的高尚师德。

参考文献:

[1]宋冬菊.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2(01).

[2]杨金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自弹自唱音乐应用能力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通化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科研项目“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201620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崔晨,女,硕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教学;张程,女,硕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崔晨 张程

上一篇:委托出口合同下一篇:时间艺术表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