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精选14篇)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篇1

一谈到幼儿音乐课,许多家长就想到唱歌,一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仅限于唱歌、律动、游戏,而作为幼儿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往往却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家长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音乐欣赏这门艺术的重要性,不懂得音乐欣赏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进而开发智力是至关重要的。

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如何让幼儿听懂这最动听的语言呢?关键是充分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使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受音乐形象。

一、音乐欣赏能发展幼儿的有意想象力

幼儿期是想象力发展非常活跃的时期,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音乐欣赏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音响、节奏、旋律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应现实生活。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不是让幼儿自由地、无意地凭空想象,而是需借助教师的启发性语言、直观形象的教具等,让幼儿有目的地听,有意识地想,近而去感受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例如,在音乐欣赏课《雕像》,我首先展示雕像的图片,让幼儿先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知道雕像是不能动不能说话的,是安静的。然后请他们聆听老师带来的音乐《倒映的彩色蜡笔画》,让他们说出对这首音乐的感受,这首音乐的意境也是安静的。结合音乐,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摆出各种不同造型的雕像。通过听优美安静的音乐,看直观的图片,教师启发性的语言和幼儿富有想象力的造型,使幼儿的有意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音乐欣赏能诱发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音乐是流动的图谱”。在音乐欣赏中,那和谐、明快、动听的旋律直接浸入幼儿的心扉,使幼儿听到音乐时产生生活联想和艺术想象,这是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诱发其再造想象不可缺少的。例如,音乐欣赏《含羞草》,孩子们被音乐优美动听的旋律所感染,教师借助直观教学方法,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植物含羞草,模仿含羞草收缩的样子。通过想象,寻找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和含羞草一样收缩,充分调动幼儿的再造想象力。在第二段音乐中,音乐形象变了,教师用语言引导孩子,诱发孩子们从声音联想到“风来了”。自由的想象含羞草在做“张开”、“变可爱”、“长大”、“随风跳舞”的动作。由此可见,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巧妙的引导,对于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再造想象力,都会起关键作用。

三、音乐欣赏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幼儿期,创造性想象正处于发展阶段,而音乐欣赏正是要求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某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是蓝天上的白云?还是小桥流水?是可爱的小白兔?还是狡猾的狐狸?......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触合乎生活逻辑的形象,进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四、音乐欣赏通过用音乐游戏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通过音乐游戏,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游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使孩子自发主动的学习,它的所有变化形式都能为孩子接受并喜爱,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可以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和音乐的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发展游戏情节,展开自己的想象。比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幼儿会骑在小凳子上,嘴里边叫着“笛笛.....嘟嘟......”边唱着儿歌:“一列火车长又长,运粮运煤忙又忙,钻山洞,过大桥,呜——到站了”,你瞧,幼儿已经置身于自己的想象中去了,俨然就是一名列车员。幼儿园应当经常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把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在轻轻松松的游戏氛围中,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篇2

关键词:民间音乐,陶冶情操,幼儿发展

中国作为礼乐之邦, 从远古时代起, 音乐就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作为中国的第一位音乐教育家孔子, 把音乐摆放在他所开设的六门课程 (礼, 乐, 射, 书, 数, 御) 的第二位。在他看来, 不学音乐的人只是一堵站立的墙, 不会有什么出路和成就。古希腊的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以音乐为基础, 每个人都要学”。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游戏和童话一样, 也不可缺少音乐”。可见, 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民间音乐教育, 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 丰富知识, 开发智力, 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弘扬民族艺术, 振奋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选取合理的民间音乐教材,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制定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这是进行民间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 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音乐

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 到了3岁,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他们之间能相处得很好, 比成年人更乐于交朋友, 并且有自己特殊的朋友, 能更好地使用语言, 并被一些词句所吸引, 开始懂得词语的幽默含义。他们也喜欢那些无意义的节奏, 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4岁幼儿在词语方面的兴趣给教师提供了将音乐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机会, 对歌曲的旋律也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一些大点的孩子已能开始去分类和组织关于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旋律、节奏、力度、曲式。5~6岁的幼儿肌肉之间协调能力提高了, 孩子们更有兴趣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实验。更喜欢有节奏的唱歌, 乐意为一种音乐创编舞蹈。更积极地去参加唱歌和节奏游戏, 愿意把音乐动作化、戏剧化。大部分幼儿能将自己的动作与节奏刺激协调一致。从生理角度来看, 学龄期儿童所使用的音域 (唱歌) , d1到a1 (中央c1以上) 也可扩展到中央c1以下, 柯克帕特里克1962年的报告说:4~6岁幼儿的唱歌音域低可在中央c1以下的F, 高可在中央c1以上的e1 (高音谱号第四间) 。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选取幼儿音域的, 所能承受的歌曲。

(二) 选取合理的民间音乐教材,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选取趣味性的民间音乐。

在选取民间音乐教材时, 必须注意趣味性, 这样才能吸引幼儿。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 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 如贵州民歌《螃蟹歌》, 这首歌采用诙谐的语调, 描写螃蟹用它那“两只大脚脚, 夹住了我的脚”这样生活的一件趣事, 全曲突出了一个“脚”字, 由此发生一连串戏剧性的情节。在教学过程中, 以生动的方言呈现, 更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情趣, 采用歌曲表演的形式, 满足幼儿的表现欲, 通过这种形式, 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便于孩子掌握。

2. 选取促进良好情感发展的民间音乐。

一次好的音乐活动所产生的强烈情感之影响, 甚至会成为终生的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 如在教授自编歌曲《夸家乡》 (选用河南民歌《编花篮》曲调) , 歌词为:“夸, 夸, 夸家乡, 我的家乡在塔城, 生我养我是塔城, 我是一个塔城人, 我深爱塔城, 嘿, 乖乖咙地冬”, 通过学习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 最主要的是培养幼儿爱家乡、爱塔城的良好情感。

3. 选取幼儿拓宽知识面的民间。

幼儿民间音乐来源于幼儿生活, 反映幼儿生活, 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知识, 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 还可以结合歌曲内容, 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如贵州民歌《植树造林》, 在教授歌曲之前, 教师给幼儿讲解树对人类的重要性, 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并启发幼儿集体种树, 给小树浇水, 这样既拓宽了知识面, 感受到自己种树的成就感, 又感受到歌曲的欢乐情绪。通过应用多种手段有机地结合, 互相渗透,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使幼儿多方面受益。

4. 选取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教育, 作为幼儿美育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 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 对幼儿有着特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幼儿喜欢与音乐作伴, 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唱、跳、游戏等形式, 来抒发自己的喜悦, 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音乐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事先幼儿人手持一布娃娃, 为其设置良好的环境氛围, 伴随音乐, 轻轻拍着布娃娃, 随之轻轻摇摆, 通过自身行为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宁静、温馨、甜美的乐曲风格, 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 以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二、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间音乐教学

1.通过民间打击乐器的学习, 培养幼儿节奏感。幼儿活泼好动, 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 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 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 另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一些民间打击乐器, 如竹板、鼓、碰铃、钗等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同时在活动室内, 布置音乐角, 引导幼儿自己摆弄打击乐器, 熟悉打击乐器的音质、音色, 帮助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 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作为老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 鼓励他们多听, 多练, 多感受。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 准备一个大鼓, 一个小鼓, 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练习, 通过节奏的训练, 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 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 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2.通过民间舞蹈的学习, 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促进动作协调发展。民间舞是生产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 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 经过人民群众不断加工创造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自古及今, 舞蹈始终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活泼可爱, 并富于幼儿的情趣, 节奏欢快、明朗, 孩子特别喜欢。从舞蹈中体现了民间舞蹈特有的魅力和特点。

3.通过民歌、民谣的学唱, 创造特定的环境情绪气氛, 来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民间音乐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它有地域之分、民族之分、时间之限, 南方的音乐清新美丽, 北方的音乐粗犷豪迈, 维吾尔族的音乐诙谐有趣, 蒙古族的音乐奔放有力, 要让幼儿感受这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采用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 逐步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让歌曲唤起幼儿情绪的反应, 去感受歌曲中的情景, 创设特定的环境, 带幼儿与同伴交流。通过谈话方式诱导幼儿联想、想象, 达到教育和感染幼儿的目的。民族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 还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教师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 幼儿的劳动、生活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着, 美化幼儿的生活, 长期的民间音乐的熏陶, 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爱好, 还可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培养民间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还增加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民间音乐来自于民间, 不仅有一定的主题, 且语言精练, 节奏感强, 颇受幼儿喜欢。通过听这些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 孩子们不仅开阔了眼界, 丰富了知识, 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对风土人情, 对大自然, 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 孩子们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愿这寓教于乐的民间音乐, 继续发扬光大, 永远流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篇3

【关键词】想象力;教育;宽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一、应该给孩子留下幻想的空间

想象力其实就是孩子开动脑筋的一种表现。当一种创意变成现实时,人们都会称赞;一个创意没有成为现实时,人们又会嗤之以鼻。儿童世界的想象,往往是无中生有的,所以经常会让人感到幼稚、可笑。于是,在我们的藐视甚至讥笑声中,孩子的想象力可能正被我们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亲手扼杀在襁褓之中。因此,为保护和增强幼儿稚嫩的想象力,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如:教师热爱关心每一个幼儿,让幼儿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各种不同的问题,即使说错也没关系;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各项活动;给幼儿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幼儿因好奇做错了事或者因好心办坏了事,可以适当给以宽容等等。这样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我意识得以实现,自信心增强了,其想象力也会随之萌芽。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儿时曾因顽皮被学校开除,只能由其母亲在家对他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二、在游戏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象被人称为智慧的翅膀,它也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孩子想象产生之日起,它就伴随着孩子的各项学习和游戏活动。因此,多鼓励孩子的游戏活动。孩子以玩具、各种游戏材料代替真实物品,想象故事情节,促进想象发展。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想象力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儿童游戏玩得越好,想象力的发展也会越好。当然,游戏离不开玩具,玩具是引起孩子想象的物质基础,他们的想象往往都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因此,游戏活动在孩子想象中有着突出的作用。

三、鼓励孩子多听、多看、多想、多做

平时我们可以多引导孩子听一些想入非非的童话,多引导孩子自己翻阅一些科幻图书,带孩子多看看大自然的美景,聆听鸟语花香等,尽可能地让幼儿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鼓励孩子“构思”一些异想天开的故事。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让他们用笔画下来,让幼儿自由创作,按幼儿自己的意愿自由画画;可给幼儿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尽可能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鼓励他们玩出花样。当然所有这些举动,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想象得到认可,以至不断增强其想象的自信心。

四、实践是想象力发展的归宿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作画自由,无所顾忌,随意夸张,对世界充满新鲜感,什么都想知道,他们好奇、好动的特征大都反映在玩上,在玩中增长知识,在玩中求乐。了解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辅导时就应该从玩开始,玩就是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例如小班的玩色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能力,为其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尊重天性,顺其自然,潜移默化地引导。想象是创造前奏,不会想象就不会创造。对此,教师要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相结合,集绘画、诗歌、舞蹈、音乐、游戏于一体,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好奇的张扬,启发幼儿大胆落笔,创造与同伴不一样的作品。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创作过程中,幼儿才会画出智慧的火花,才会更好地发挥想象、创造潜能。多鼓励和提倡儿童大胆地画,无论是想象画、写生画、自创画、自由画,都应让幼儿亲自体会一下、实践一下。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儿童的天赋才能得到发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挖掘,儿童的聪明才干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梵高、米罗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当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上海充满了机遇,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最常见的就为美术展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幼儿前往参观,或者请家长带领幼儿前往参观,让幼儿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篇4

摘 要: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而激发想象力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创造性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各学科有机结合、不同风格的音乐欣赏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激发,学生,想象力

音乐是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积极投入到音乐课堂中来,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坚持不懈的追求。

一、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音乐课上,要求就是“齐、准、象”,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其实完全可以把学生从座位上解放出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与季节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大自然,聆听每个季节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声音:春天的鸟鸣虫叫、夏天的蛙声蝉鸣和雷声、秋天的风吹落叶声、冬天的雪花簌簌飘飞声等。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也把音乐这一时间艺术与造型、表现等空间艺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再造性的训练,发挥了他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点。通过各种创造性活动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在孩子生活范围内选取合适的乐曲,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大胆想象

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乐曲时能够体会到音乐表现出的生活场景,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丰富的联想。教师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的生动的故事、诗歌、绘画、音频和多媒体,、阅读或者即兴表演。

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是一首管弦乐的器乐曲,一年级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有个小朋友拥有很多玩具,一天晚上趁小主人睡着了,他的玩具们就开始行动,模拟士兵列队、敬礼、游戏等…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欣赏音乐。学生们把自己一会儿想象成了小主人,一会儿又成了玩具兵,并即兴表演出很多动作,都是他自己创编出来的,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乐曲表现的内容,并展开了丰富的音乐想象。

三、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制乐器,丰富想象力

音乐学科对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我们要借音乐教学给学生搭建“想象”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和表现。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自制简单的乐器,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例如可以用打击乐器表现风雨声、小鸟叫声、走路声等等,提高对打击乐器的认识,再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常见的乐器:碰铃、木鱼、三角板等,创编简单的伴奏。当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创制乐器的乐趣。如用纸盒侧面的四个边画上不同的节奏符号做成的节奏转换器;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做成的“沙槌”;有用自行车车铃做成的“碰铃”;有用树叶做成的“叶笛”等等。当同学们有板有眼地用这些“乐器”为歌曲伴奏时,我充分感受到音乐给孩子们带来的独特魅力,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四、各种学科有机结合,抒发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力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我们可以选择其他学科与音乐有机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

当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要求学生用相应文字记录下来,然后连接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我让学生创作画面:有动物的鸣叫时,画出相应的动物;有悠扬的抒情时,想象画出自己脑海中的景物;乐曲的旋律可以同高低色彩不同的线条交错表示。学生们能用这种直观的表现方式,增强对乐曲的渗透理解。

五、不同风格的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多选择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层面的音乐表现,想象迥异的风土人情,可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可以开扩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想象民族器乐表现出的场景或者民族英雄的气概,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还有像欣赏《土尔其进行曲》、《〈卡门〉序曲》等等后,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那些著名的音乐家是怎样谱写这么动人心弦的作品。

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案 篇5

大班综合:我画我讲

活动设计意图: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我看见中央电视台在播放东方儿童的节目,月亮姐姐一边给小朋友讲故事一边让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故事中出现的一些物品进行自由组合,然后再请小朋友进行讲述。活动简单而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于是我设计这一故事活动,将孩子带入想象与创造的天地,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舞台,以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本活动适合大班幼儿。重点放在幼儿创作和讲述上。

一、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画画、讲讲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纸、笔人手一份、实物投影仪、范例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3、教师就故事进行简单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1)小朋友,故事中主要讲了谁?(梅花鹿)2)梅花鹿头上长着一对什么?(并出示鹿角)

3)梅花鹿从台上跳下来一直奔向哪里?大海里的海浪可以怎样表示?(并出示波浪线)

4)梅花鹿伤心地哭了,哭的时候会流下什么?(并出示眼泪)5)梅花鹿在海边练习唱歌,一直练到什么时候?(并出示月亮)

(二)重点引导幼儿想象鹿角、波浪线、眼泪、月亮象什么?(让幼儿自由讲述)小朋友,老师用这四样东西进行组合,你们看变成了什么?(可以请幼儿讲述、也可以由老师讲述)

(三)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并用语言进行讲述

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将这四样东西也进行自由组合,将它变成与老师变的不一样的东西,然后告诉大家你把它们变成了什么?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上来展示并讲述自己的创作,教师评价幼儿的讲述情况。

(四)提高要求,加大难度,扩展想象,让幼儿进行合作创遍。

1、在第一次创作的基础上,要求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将各自的作品进行组合创编成故事。(幼儿操作,教师参与指导)

2、每组选一代表上来展示并讲述故事。附故事:梅花鹿唱歌

森林里要举行唱歌比赛,小动物都在忙碌地准备着,梅花鹿听说了这件事,她也好想参加这次比赛,可是梅花鹿胆子小、怕难为情,一直担心自己唱的不好,随着比赛日期的接近,她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比赛开始了,百灵鸟第一个上台唱了一首《上学歌》,歌声优美动听,小动物在下面一个劲地拍手叫好。轮到梅花鹿唱歌了,只见她一下子就跳到了台上,可是她却低着头不唱歌,下面的小动物都急得大叫:“梅花鹿快唱呀,梅花鹿快唱呀”。谁知梅花鹿却从台上跳了下来,一直向大海边跑去,她心理好难过,眼泪都留出来了,心想:“我怎么这么没用,胆子这么小,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唱好歌。”于是,梅花鹿对着大海,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一遍又一遍地练着唱着,声音也一遍比一遍响亮,唱着唱着,天渐渐地黑了,月亮出来了,可是梅花鹿还是在大海边忘情地唱着,大海停止了翻滚,好像在欣赏这动听的歌

声,月亮眨着眼睛好像在说:“梅花鹿你唱的真好听。”歌声越传越远,把小动物都引来了,大伙听了梅花鹿的歌都说:“梅花鹿唱的真好听。”梅花鹿听了心里真开心。

小朋友你们猜,要是梅花鹿去参加比赛会得奖吗?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 篇6

一、选择合适幼儿游戏的材料很重要

音乐游戏形式多样,种类很多,有易有难。选材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挑选或改编。选择音乐游戏教材时,应从以下方面挑选。

1.设置情境。

游戏的情境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逼真。如小班幼儿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藏的时候只要自己看不见别人就以为藏好了,藏好后,不少幼儿还喜欢被别人找到。根据这一年龄班幼儿的特点,选用情节简单的“找小猫”游戏他们就非常喜欢。中大班幼儿对“穿斗篷的小孩”这一游戏很感兴趣。他们对树林中远远站着一个穿斗篷的孩子这一情景能想象得出,会有极大的好奇心想弄清她是谁。因此,如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基础,挑选适合各年龄层幼儿理解水平的游戏教材,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简单易学的动作。

音乐游戏多数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的。因此,在选材时还要考虑本班幼儿随音乐动作能力的发展水

平。一般,为小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应比较简单,最好各自单独活动,相互间没有什么牵制。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可适当提高难度,可有一些需要互相配合,协作的动作。

3.活泼鲜明的动作。

音乐在音乐游戏中是幼儿的指挥者,因此在为幼儿选配音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曲或便于哼唱的乐曲,因为幼儿非常喜欢边唱边活动,如果游戏中有好听有趣的歌曲能让他们边唱边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如果是乐曲,最好便于幼儿哼唱。这样即便没有成人为他们伴奏,他们也能自己边哼边玩。另外选择的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这样幼儿才容易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

4.富有趣味的音乐。

要使音乐游戏具有吸引力,必须具有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游戏的情节要有高潮,能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其次表现在游戏的内容能调动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二、变教师的 “ 传授 ” 为主为幼儿的 “ 自主 ” 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

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我屏弃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出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我引导幼儿观察春雨落下的样子并倾听春雨的声音,随之将春雨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孩子们陶醉其中,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歌曲。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引导鼓励下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

显提高。

四、有效指导是音乐游戏展开的关键

1.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感情。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老师培养幼儿主动参加音乐游戏提供了机会。如当幼儿大胆拍出第一个节奏,勇敢做出第一个动作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棒”、“我喜欢你这个节奏”、“你肯定能行”之类)等积极评价都令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2.因人而异提要求。

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应有所不同,使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音乐游戏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鼓

励他们独立创编游戏情节、动作,要求游戏情节、动作尽量丰富;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我只要他们编出的游戏情节、动作简单完整;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只要他们编出游戏中的一个情节。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孩子们的创编热情很高,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有力促进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音乐游戏中,幼儿是主体,老师只是主导作用,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如老师可通过语言讲述故事、图片,直观教具,欣赏游戏音乐,充分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创编音乐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等,对勇于创编、积极投入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表扬、鼓励。

一个让幼儿获益颇丰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为幼儿今后迁移这种策略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和教学节奏,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起承转合的每一个

绘画教学中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篇7

幼儿时期是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绘画是直接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 是施展想象力、发挥创造才能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 幼儿绘画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技巧,而在于使其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我根据想象的属性、种类和特点,开展了以绘画教学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有益尝试。

一、引导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

幼儿的想象是在他们知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年龄限制及生活经验的贫乏,幼儿头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就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所以,丰富幼儿绘画教学内容,引导他们积累和贮存表象,是教师首先应当注意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地让幼儿接触五彩缤纷的世界, 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 从而让他们在大脑中留下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印象。比如,在春天, 幼儿一般能联想到的只是“天气渐渐暖和了”、“花儿开了”。其实从想象力的发展看 ,这些表象远不够丰富。如果要幼儿此时画春天,就勉为其难了。因此,教师应经常带幼儿去观察、去写生,加深幼儿对春天的认识。此时,再让幼儿画“可爱的春天”的主题画,他们就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多了。

二、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能力

幼儿的想象最初具有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 他们绘画时常常会重复模仿范画或照搬已有的记忆表象,对表象的创造加工成分虽不多,但这也是幼儿的再造想象能力。尽管这种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但它毕竟开始了想象力发展的进程。因此,在绘画教学中继续提高幼儿的再造想象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创造的成分, 就成为促进这一进程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经常运用启示画和临摹画的方式, 培养幼儿再造想象的能力。启示化教学是由教师运用语言对新客体加以描述, 让幼儿产生想象进而形诸画面的一种教学形式。常用的启示画有三种形式:一是画规定人物或拟人化事物,如画《葫芦兄弟》中的人物;二是画规定场景,如大海、春天的公园等;三是画规定情节,如画《黑猫警长》中黑猫警长追捕老鼠的情节等。在启示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力求浅显明白、生动形象,因为再造想象的程度取决于语言的可塑程度。如果语言深奥晦涩,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 幼儿则无法理解形象的含义,无法进行再造想象;如果语言苍白乏味,则调动不起幼儿的激情,同样会抑制幼儿再造想象力的发展。

临摹画是以提供范画的形式要求幼儿画军舰、飞机等无法直接获得经验的事物。其实这也是培养幼儿再造想象能力的一种途径, 因为它直接借助于他人的图表这一信息载体激发幼儿的再造想象。这些图表揭示出来的新的客体形象, 当它们还未能被幼儿理解掌握并贮存于大脑时, 则须经历再造想象的过程,而一旦作为定型贮存于大脑之中,便成为他们记忆表象的组成部分了。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

在培养幼儿再造想象的同时, 教师还必须大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 这是一种较之再造想象更为重要、层次更高的一种想象能力。幼儿的创造想象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 在绘画时常会带有较多的幻想色彩。因此, 为了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应经常采用命题画和想象画的教学形式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命题画是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主题, 把幼儿的想象活动指向某个目标、某个范围并形诸画面的一种会话教学形式。 如,让幼儿画命题画“动物运动会”, 这时幼儿就会把贮存在头脑中的各种动物形象和运动会上的各种运动项目“粘合”起来。在统一的主题下, 幼儿就会全凭着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画出各具特色的画。

想象画比命题画有较大的自由度, 常常没有明确的主题、范围。幼儿很喜爱画想象画,一旦接触这一内容,其创造想象力便会全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但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把握这种情绪,设置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环境,刺激幼儿的创造欲望。比如,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猴子的帽子》,当讲到“小猴的帽子随着一阵狂风飘上天,被弯弯的月亮勾住”时故意卡住,让幼儿想象小猴子是怎样取得了帽子,并让幼儿用图画表现出来, 这样幼儿的画面表现就会丰富多彩。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篇8

一、游戏是大纲要求的幼儿教学的主要形式,所以我们要严格贯彻幼教大纲中寓教于乐的宗旨,积极开展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反映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促使幼儿想象力逐步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游戏这一幼儿最喜爱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精心设计幼儿游戏环节,选择好游戏材料,利用好这一幼儿学习的最好老师,通过游戏给幼儿带去很大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会自然地放松压力、体验快乐,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对周围玩具和游戏材料,能根据游戏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使用,发展游戏情节,这些内容都推动幼儿想象过程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促使幼儿想象力逐步向前发展。

二、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开展多种形式,通过美术、手工、音乐、语言故事、表演等文学艺术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想象力

我们在语言教学中,通过让孩子倾听、复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展丰富他们的想象内容,同时我们根据原有的故事,让孩子改变情节,启发幼儿进行再造想象,进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在绘画手工活动过程中,教师确定不同的主题,让孩子从生活经验中回忆、体验,利用主题和色彩、形式的不确定性引发幼儿的自由创意,使其想象更活跃,胆子更大些,进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再如,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通过设计不同的舞蹈训练题材和场景让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幼儿的创编虽然显得幼稚,但是处处透露着鲜活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三、在幼儿教学实践中通过充分的玩教具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玩具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自制幼儿玩教具。我们要根据幼儿的设计要求,为他们提供不同的素材,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让幼儿自由想象,自主制作,利用各种容易找到的生活用品、废旧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例如,把废旧的饮料瓶做成插花瓶,把不同的纽扣、瓶盖做成物品归类的教具,把蛋糕盒做成教室内的装饰品,这些都可以促使幼儿展开联想,启发幼儿的想象活动,从而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篇9

[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园的音乐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它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电教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起来,具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电教媒体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恰当准确运用电教媒体这一手段,能为幼儿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审美素质。本文就电教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使用的优越性,结合自己在音乐活动的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合理

运用

电教媒体

音乐活动

[正文]: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电化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使活动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促进了幼儿的理解记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在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直觉感受刺激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变单一为开放,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把所学知识点的信息传递给幼儿,新《纲要》的新理念确定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现代教育原则。幼儿在探索中亲手所做、耳闻目睹,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不断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电教媒体在游戏活动中的运用,使游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幼儿的探索也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在音乐活动中,我运用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根据所学内容的迥异,选择适当的电教媒体,围绕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各种情境,力争能新颖有趣,吸引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电教媒体多样性、直观性、形象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的特点,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声”“形”“色”“体”的结合上给发展中的孩子以美的享受。它通过“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通过“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发挥了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从而取得其他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诗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我播放了有关春天景色的DV,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情境中:春天到了,青翠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花儿争相开放,嫩绿的小草偷偷地从泥土中伸展出腰身,在春风的吹拂下,柔软的柳枝轻轻摆动着腰身,可爱的小黄鹂唱出优美的歌声,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采蜜,并时而发出嗡嗡的声音,燕子拍打着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柳树姑娘在微风的轻拂下,摆动着碧绿的“长辫子”,小朋友在草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幼儿仿佛置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春风的抚摸,陶醉在美的氛围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灵活的运用电教媒体,既能实现了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建构的主体地位的转变,也能实现了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变呆板为活泼,在音乐活动中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和提高审美情趣。音乐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它通过声音运动的变化、组合,利用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等,将各种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表现,激起听者的共鸣,使音乐的情感和听者的情感合二为一。音乐有益智、调节情绪、审美的功能,它有集中注重、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能给幼儿美的享受,能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幼儿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恰恰是表情达意的艺术。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如我在教小班音乐课《我是小海军》的时候先让幼儿整体听一遍音乐,让幼儿说说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幼儿说的都是一些开船、开枪、开炮的内容。在这个时候我放了海军叔叔驾驶轮船的飒爽英姿,在船上训练的艰苦勤奋以及参加海战的英勇不屈的影片,并学习海军叔叔的旗语,孩子们感受颇深,他们不仅认识到海军叔叔的辛苦,无私奉献,勇敢坚强,也知道了海军叔叔为了阻止敌人入侵英勇奋战,当再一次听《我是小海军》的音乐时,孩子们已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着驾驶轮船、奋勇杀敌的动作。

在中班音乐游戏《顽皮的小猴》中,我选用电视录像辅助教学,录像中小猴子生动有趣的扮相,形象清晰而完整的表演,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他们边看边学,边学边做,并有所创新,很快掌握了游戏的方法,在观看的同时,老师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小猴”找东西吃、发现桃林、摘桃子、吃桃子、游戏、回家的顺序及游戏的规则。通过电视录像教学,幼儿学到的动作活灵活现,在游戏中孩子们真的成了一只只顽皮可爱的“小猴子”。

由此可见,可见适时、恰当的电教手段,不仅增强幼儿的直观感受,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情趣,提高了审美情感。

三、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变教学活动为游戏教学,潜移默化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爱好是十分重要的,真正的音乐教育,在于给幼儿快乐和享受,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创新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更加快乐。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它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例如:在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先放小动物的录音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知道小动物在叫,然后请小朋友看小动物们的录像,然后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再把小动物的形象做成PPT,并配上模仿的小动物的声音ⅹⅹ ⅹ—︱ⅹⅹ ⅹ—,这些简略生动的画面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能引起幼儿对其他小动物的联想,并尝试将其他的小动物编入歌曲足以说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在小班音乐游戏《拔萝卜》中,采用一套综合式活动投影片,先投出一张农村的背景图,一个巨大的大萝卜,接着逐步展示老公公带领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拔萝卜的情景,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小动物在那个人帮忙时,幼儿会一起为他们呐喊,当众人一起拔起大萝卜是,幼儿又兴奋地欢呼跳跃。这样,幼儿在看投影,听故事的过程中既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又了解了游戏的内容和方法,然后再请幼儿听音乐,根据刚才的所见所闻,创编出众人拔萝卜和请人帮忙的动作。幼儿看的专心,学的踊跃,是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始终保持紧张而愉快的情绪,促进了幼儿潜能的发展。

四、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变抽象为直观,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幼儿歌曲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反映了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自我表现形式,通过音乐活动与电教媒体的结合,把各种音乐方面的知识技能生动直观、形声兼备的展示给幼儿,适应了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弥补了他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幼儿,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扩大了幼儿的眼界,拥有了健全的心理,发展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像力。例如学习歌曲《小鸡出壳》时,为了让幼儿有个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我先放一段小鸡出壳的录像,同时形象生动的语述“小鸡出壳”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在第一遍清唱歌曲时,运用“小鸡出壳”的flash动画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当歌曲唱到“圆圆的蛋壳里钻出一个小脑袋”时,我将画面暂停,里面立即钻出了一只可爱的、毛茸茸的“小鸡”的脑袋。丰富有趣的动画演示,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幼儿不禁在脑海中想象小鸡出壳的画面。

在大班音乐游戏《森林舞会》中,有各种动物的模仿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小动物是幼儿经常见到的,所以模仿它们的动作,想象它们跳舞的动作对幼儿来说都是很简单的。但是还有很多动物是幼儿在生活中见不到或者是很难见到的,因此模仿它们的动作就比较难,老师在游戏引导时利用传统的示范法和语言引导很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请幼儿观看有关森林里动物的电视录像,利用录像中形象逼真的画面和教师的言语引导,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电视录像教学,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在游戏中争先恐后地扮演,大胆想象扮演森林里动物的舞蹈动作,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想的效果。电教媒体的运用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创设了赏心悦目的环境,培养幼儿音乐的耳朵、艺术的头脑、美好的心灵。

五、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变灌输为探索,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独特、感染力和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音乐活动中去,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让幼儿视音乐活动为乐趣,就能解决这一问题,达到让幼儿想唱想跳、敢唱感跳、能唱能跳、多唱多跳的目的。从而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如我在教中班幼儿唱歌《柳树姑娘》,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先教幼儿念歌词,第二步教师范唱,第三步教幼儿唱歌。这种单调的“三步曲”,使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效果也很一般。这次再教《睡醒了》这首歌时,我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将这首歌制成了“flash动画”的软件形式,便于烘托和渲染学习气氛,剌激幼儿的兴奋点,使其更好地在宽松愉快、合作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的。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篇10

麦积区劳动路幼儿园

田晓莉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逐步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不仅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更生动全面地展示教材,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美术教学中,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多半是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的形式进行,这样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这样对幼儿大脑提供的信息刺激不强,幼儿绘画的兴趣不浓厚。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的打开,生动直观的动画会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以实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幼儿创作的火花。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促进幼儿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造力得到发挥。而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向幼儿提供多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儿呈现知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增进理解能力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形象性特点,而多媒体能以静化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同时,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直观等特点,有助于幼儿理解作品的结构。如欣赏歌曲《小燕子》时,将燕子飞来、燕子啄虫、燕子飞走的画面与乐曲相配,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区分乐曲的段落,使幼儿得以完整的理解和感受音乐。

四、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

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其使用更为方便。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篇11

一、童话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最贴近幼儿的心理。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它运用极度的、强烈的夸张造就浓烈的幻想氛围,突出所描绘的形象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使作品产生诱人的美感、趣味感和幽默感。因此,童话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文学形式。这主要因为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也常常带有夸张性、多变性,可以说幼儿的思维就带有童话的特点。在童话故事中,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训和抽象的道理都会变得十分生动具体。

二、幼儿欣赏童话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1)环境创设误区。重心理环境,轻物质环境。童话是一个想象的、美好的世界,当孩子们在听故事时,脑海中会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浮现相应的画面。很多老师很重视精神氛围的创造,如悲伤的故事,常常渗透悲伤的感情基调,但是很少为孩子营造童话中的环境。如果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简单的童话环境,那么孩子自己就能幻想成为童话中的王子、小公主,更能体会童话的趣味。

(2)童话内容选择的误区。在童话内容选择上,教师常常过多地从自己角度考虑,忽略童话是讲给孩子听的,忽视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因为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长篇幅、情节复杂、人物繁多的故事就不适合他们。另外,小班孩子喜欢和自己生活经验有联系的故事。例如,讲述《灰姑娘》故事时,王子要举办一个舞会,孩子会问:老师,什么是舞会呀?国外的优秀童话故事,包含着它们的文化风俗,经过翻译之后,文字发生变化,词汇比较复杂,读给孩子听,有时就不一定受欢迎。

(3)活动形式局限。安静的时候多,活动的时候少。很多时候,阅读活动都是比较安静的,静态活动比较多。但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在讲故事时,不时有孩子学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这时,老师会要求孩子安静地听故事,孩子很难做得到。

(4)指导策略的误区。在讲故事时,很多老师不善于应用声音的变化,不了解自己的音质特点,总是用一个语调讲,孩子们就会不喜欢。另外,在讲故事前,教师要对故事有充分了解,如果对作品不了解,或者不大喜欢这个童话,就不能很好地带动孩子去喜欢并愉悦地欣赏童话。

(5)多媒体课件应用少。时代在发展,幼儿欣赏童话的媒介日趋丰富。传统的故事展示图片,一般人物是静态的,孩子们只能看。但多媒体动画不同,除了看,还能听,故事中的人物能自由活动。丰富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对话,让孩子看得目不转睛。

三、解决欣赏童话问题的策略

(1)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童话氛围和环境。从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营造孩子喜欢的童话环境。身处这样的童话环境,孩子们不自觉地进行幻想,根据场景,他们还可以进行讲述和创造。这样的童话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童真的审美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选择适宜的童话阅读材料。年代久远和艰涩难懂的,不适合孩子阅读;不贴近我国幼儿生活的,也容易让孩子消化不良。针对孩子性格及心理特征,应该选择一些简单、动态、有趣的故事,有重复的语言和场景,便于孩子更好地接受和消化。

(3)活动形式多样化。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听故事时,往往把自己也置身于故事中,和角色一起动,一起开心,一起伤心。针对这一特点,不妨在幼儿熟悉故事后,请孩子们来模仿表演。在表演中,给幼儿布置简单的场景,让孩子来模仿小鸡的动作、小狗的叫声,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再让孩子来自己选角色。这样的讲述自然、表演生动,孩子们能够进一步感受故事情节,提高理解能力。

(4)教师和孩子一起欣赏童话。有时候,教师会因为自己非常喜欢一个故事,就很爱讲给孩子们听。这里的前提是,说故事者以他自己对故事的钟爱而为孩子建构了一座沟通的桥。当说故事的人伴随着他对故事的爱和对故事的了解,童话故事的大门即会开放。在讲述美好的童话故事时,不只是孩子,教师自己也一样被滋润,并且被带入永恒的童话世界之中。因此,教师自己必须先沉浸在童话中,以自己的感受去带领幼儿。另外,在讲述故事中,要注意有丰富的教态、表情,吸引孩子一起沉浸在童话氛围中,获得心灵与智慧的成长。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童话故事和具体引导幼儿阅读时,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和实践。教师要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童话氛围和环境,选择适宜的童话阅读材料,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并且和孩子一起欣赏童话,从而发展幼儿的幻想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童话是一种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幻想故事。文章从童话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幼儿欣赏童话过程中的一些误区、解决幼儿欣赏童话问题的策略几方面研究如何指导幼儿欣赏童话,从而发展幼儿的幻想力,教育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童话,想象力,欣赏

参考文献

[1]王文军.谈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7(02).

浅谈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篇12

浅谈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文/张 丽

摘 要:民间音乐,如,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是适合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具有鲜明的原生性和地区性。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音乐纪录和反映着民间历史文化。内蒙古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特点,天籁般的长调、呼麦,悠扬的马头琴声,好来宝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等,都一一记录着蒙古族千百年的文化。如何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让中国民间音乐得以弘扬,这是青年教师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民间音乐;传承;推广;情感教学

一、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根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像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而各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特色就如这花园中每一朵芳香各异的花。它们来源于民间艺人,来源于各地群众的劳动、生活,它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民间音乐文化有着独特的记载方式,那就是靠口传心授在民间流传和发展,因为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着群众的精神生活和心声。在《中国民间音乐》一书中,伍国栋先生将民间音乐界定为:“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始创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有、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创作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中国民间音乐是指由百姓集体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映其生活情境的,生动地表达其情感愿望的作品。”

二、民间音乐在社会进步中传承和发展

民间音乐的产生伴随着大众对生活的期望和渴求,也偕同社会历史的前进,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传承和发展。由于民间音乐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产品,所以有着不可割断的承继性和发展性。民间音乐的继承还具有流变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属性,使它在社会变迁中发展,在社会进步中传承,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各时期、各地域、各民族的社会生活。

三、民间音乐不能在不经意间消亡

改革开放促进了外来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带来了新潮和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吸引了现代人的眼球,从而忽视了本民族固有的艺术精粹。尽管民间音乐还在静静地流传繁衍,然而它的重要性和社会作用在一些层面已经慢慢开始被淡忘忽视。新一代文艺工作者要认识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重视民间音乐的生存与发展,要把创新植根于民间音乐,深入学习研究民间音乐的精髓,保护、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文化,切实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贡献。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电子音像制品使民众的音乐视听变得无限广阔,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依赖于简单、直观、本地的民间音乐满足精神生活了。各地方、各民族淳朴的民间音乐在新生代传唱中越来越少,甚至只有在穷乡僻壤才能听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歌,维吾尔族的木卡姆、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少数民族音乐也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其实,按照现在的科技手段,想保留住这些民间音乐文化是不难的,但是如果意识不到继承和保护它的价值,这些宝贵的遗产就会在不经意间消失。

四、继承和发展民间音乐的一些举措

首先,要走进民间广袤的天地去采风,近距离地感受、考察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风格及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更多捕捉民间音乐资源,还可以辅助相关学科和人文历史的研究。

其次,传承如果只限于由调查到出专著、开讲座,那很有局限性,因为这样只能面向一个专业领域的群体,所普及的受众群不够广泛。要利用好现代化科技媒介,记录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对民间音乐进行准确清晰的录音、录像等采集工作,使它们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今人和后人研究、传承提供丰富的资源。

再次,要汲取民间音乐的.原生态精粹,把它融入人文音乐创作中,使民间音乐在人文音乐的创作中传播和发展。现在国内很多音乐作品,在运用民间音乐的曲调和元素来吸引民众,甚至西方一些作曲家也在使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有中华民族风格的作品来增加感染力,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魅力。

最后,要重视学校的民间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喜爱民间音乐艺术。我是一名初中音乐老师,我从事的就是音乐教育,我很喜欢民族音乐,从心底里希望它能不被人们淡忘,今后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将我所学到的优秀的民间音乐传授给我的学生,让民间音乐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要将中国的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必须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广大劳动者是民间音乐的创作者,是她真正的主人。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也固然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义务与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个国人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的民间音乐文化也就多一些艺术生命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与努力!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篇13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旋律结构及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2、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3、学习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间,相互交流、配合,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合作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和啤酒桶》、编辑好的纯音乐:摇篮曲、啤酒桶波尔卡选段。

2.小老鼠、啤酒桶图片各一张。

3.小仙女魔法棒一只。

活动重难点:

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情节的特点与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能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一个地窖里,有一群小老鼠和一大排的啤酒桶,有一次他们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想象猜测。

4、那我们一起到地窖里仔细看看、听听吧!

二、分段欣赏

(一)引子的音乐《安静的地窖》。

1、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呢?

2、这个时候,小老鼠和啤酒桶应该在做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3、引导幼儿先学小老鼠坐在椅子上睡觉,再学啤酒桶抱成一团坐在地上睡觉。

(二)小老鼠跳舞的音乐

1、谁先出来跳舞的?小老鼠怎样跳舞的?它们很灵活,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吗?

2、小老鼠跳舞的时候心情怎样?表情怎么样?

3、能用欢快的动作带表情表现小老鼠?

4、啤酒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它们的表情又会怎么样?你来做一做?

(三)小仙女施魔法的音乐

1、这个时候来了谁?小仙女施了魔法,啤酒桶发生了什么变化?

2、能用动作来模仿啤酒桶先长出头,然后长出手,脚,最后慢慢站起来的动作吗?啤酒桶很笨重,要慢慢的,跟着节奏。

(四)啤酒桶与小老鼠结伴跳舞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你能和好朋友一起来表演吗?

2、分角色结伴创编舞蹈,教师引导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啤酒桶的笨重与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五)啤酒桶失去魔法的音乐

1、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啤酒桶的魔法消失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2、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缩回头、手、脚,最后抱在一团坐在地上。

(六)小老鼠与啤酒桶告别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呢?

2、小老鼠也要回去了,它们和啤酒桶告别,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3、朋友告别时还可以说哪些话?小老鼠可以一边告别一边回到座位睡觉。

三、完整欣赏游戏音乐。

1、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音乐,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讲讲这个音乐故事,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你觉得这个音乐可以分成几段呢?每一段都讲了什么事情呢?

四、播放课件的游戏部分。

1、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听一听老师播放的音乐,讲的是第几段音乐的故事。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和性质。

3、你们觉得是第几段的音乐呢?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五、音乐游戏

1、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游戏,先请女孩子做小老鼠,男孩子做啤酒桶,可以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动作来表现。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3、幼儿思考并讨论:啤酒桶与小老鼠怎样才能配合得更好?引导幼儿知道动作一致,跟着节奏。

4、那我们再来试一试,男孩子这次做小老鼠,女孩子做啤酒桶,比比谁最棒。

5、交换角色表演游戏。

附故事《啤酒桶和小老鼠》

地窖里住着许多啤酒桶,它们长着胖胖的身体,圆圆的肚皮,可是它们没有脑袋,没有略膊,也没有腿。地窖里也住着许多小老鼠,它们长着小小的身体,小小的肚皮,小小脑袋,小小的胳膊,小小的腿。

夜晚到了,小老鼠出来跳舞唱歌,想让它们的啤酒桶朋友不感到寂寞。可是啤酒桶却一点也不开心,它们想和小老鼠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但它们没有脑袋,没有胳膊也没有腿。它们不能唱歌,也不能动,这可怎么办呢?

小老鼠请来了仙女,仙女举着仙杖说:“站起来吧!”啤酒桶长出了脑袋,长出了胳膊也长出了腿。啤酒桶慢慢站起来了。

仙女的仙杖奏出了快乐的舞曲,啤酒桶和小老鼠们快乐地随着音乐唱啊,跳啊。这是一个最最快乐的夜晚。

清晨的钟敲响了,公鸡在大声地叫着:“太阳,你快出来吧!”仙女对大家说:“再见!大家都应该去睡觉了。”啤酒桶的脑袋缩回去了,胳膊缩回去了,腿也缩回去了。啤酒桶们都躺下来,他们要睡觉了。

小老鼠们轻轻的对啤酒桶们说:“再见,亲爱的朋友!”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以故事为载体,借助了孩子们所喜欢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感受音乐旋律的美。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学会安静认真地倾听,并能在欣赏过程中想象音乐形象,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将音乐形象自主地表现出来。有效的强化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启发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并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大胆用肢体表现音乐形象。整个活动都以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串成一条主线,孩子们借助故事的情节发展很自然轻松地理解了音乐形象,愉快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浅谈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篇14

处于小学阶 段的儿童 , 接受言语 能力差,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音乐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那么,如何在音乐课教学中,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培养音乐想象力呢?

一、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

小学音乐教 材中的一 些歌曲常 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 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例如,在教人教版六年制小学音乐教科书(以下所举歌曲均出于此)第三册《卖报歌》时,可以把音乐家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写下这首歌的一段经历讲给学生听。

通过介绍 , 让学生体 会到报童 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想象”作好先导与准备。

二、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 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 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第三册音乐教材中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了解到了王二小把敌人引入我军埋 伏圈的生 动故事,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二小悲壮牺牲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 由于重视了歌词教学, 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学生每每唱到“……可怜他死得这样惨”时,都热泪盈眶,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的情景。

三、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 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知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 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第二册中的《小小的船》这一课 ,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邀游星空, 全图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随着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

四、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

自古以来, 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中, 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学习第五册《鹰》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律动”,编一些雄鹰飞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们挥动手臂,如同一只只雄鹰上下翻飞,展翅翱翔。

上一篇:小学开学典礼学生的讲话稿下一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