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经处于信息化社会,每一个人都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使学生成为掌握良好专业素养、拥有较高计算机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篇1:

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批准号 JXJG-15-70-3

摘 要: 发端于1980年的中国高职教育,素来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而作为高职教学重要课程之一的《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就是一门极具操作性与实践性的课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型的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模式俨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对于网页网站设计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翻转课堂;高职教学;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引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高职教学者也不断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力求培养出跟得上时代潮流的网页设计人才。最初出现在2007年的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亦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它的有别于传统课堂“课上传授知识,课下消化知识”的教学过程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翻转课堂的模式下的学生主要通过课前看视频或PPT完成课程的自主预习,而后再在课堂上提出和交流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本文将通过三个环节的实例阐述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一、课前的任务创设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为主,[1]学生为辅”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达。这种“满堂灌”的课堂往往导致学生参与性低,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很难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操动手能力。《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这样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往往要求学生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灵活的实践能力相结合。基于翻转课堂的模式,首先创设好合理的课前任务来明确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重点工作。初步制作出一个完整的静态网站是《网页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因此高职的该课程考核目标往往就是使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在期末前制作出一个静态网站。教师在完成任务创设的工作之后,便需要上传视频、PPT等形式的教学资料到MOOC等平台上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水平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同时在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时,学生必须事先了解清楚学习目的,从而带着目的进行学习。期间学生还可以通过记笔记、暂停和回放视频来自主掌控学习过程,从而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应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运用网络搜索与翻阅教材等方式初步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从而使课堂上的疑难解答环节更加精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制作的教学资料需要体现出一定的个性化和分层次教学,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课上的疑难解答与个性化辅导

Zaid Ali Alsagoff教授曾提出翻转课堂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进行制作视频等有效的“线上”活动[2],而在于如何鼓舞学生的主动性,进行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在翻转模式下的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堂上,教師一开始要做的就是解决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同时对待这些问题教师也应当分门别类--对于一些小的问题应对学生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對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协同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比课前练习难度更大的任务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比如通过操作Dreamweaver软件制作出一个网站的首页。在分组时要力求控制好学生的分组规模,不宜过大,同时更要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而当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上安排的练习任务之后,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个展示以获得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成果反馈。如在对网站首页进行布局时,不同的小组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布局类型。因此相同的素材也可以制造出大相径庭的设计效果。而通过对作品的展示,不仅可以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还可以在教师的讲解点评中进行知识点的进一步升华。

三、课后的复习总结与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一向力求使教学过程以“项目”为导向设计整体教学流程。因此在高职教学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的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尽管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与课上的答疑交流中已经一定程度地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而为了达到真正内化知识的目的,课后学生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复习与总结。而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通过对学生状态的评估,来反思和改进自身在翻转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出于验证新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在多个教学班上组织网页设计大赛,从中选择出优秀的网页设计作品发布到相关网站上参与全国大学生网页设计大赛的评比。

四、结束语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特征比较明显的高职课程,其主要还是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优化实践这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出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杰出网页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迎春.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三峡高教研究,2016(2):34-36.

[2] 张璐璐.翻转课堂在高职项目式教学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4):73-77.

作者:张莉 肖霞

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篇2:

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探究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经处于信息化社会,每一个人都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使学生成为掌握良好专业素养、拥有较高计算机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水平高低不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理论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信息技术;基础教学

一、引言

在当前的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人都会通过信息技术和这个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中职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获得良好的技能,还要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顺利实现就业,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较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那么学生在实现顺利就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中职学生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且能够将计算机与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充分的融合,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水平高低不一,课堂教学过程困难

中职学生的来源是不统一的,并且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普遍较低的,这就导致学生的水平高低不一。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接触过所教学的内容,因此学习时会游刃有余;有的学生虽然也能够进行计算机操作,但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所欠缺,导致学习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这种情况对教师的教学形成了非常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要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帮助那些计算机能力较低的学生,这就使课堂教学的进度比较缓慢,课堂教学的过程变得困难,无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材编排不够科学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从教学形式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教师通过演示和教学,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入的思考,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放弃进行主动思考的行为,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从教学目的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为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考试当中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成绩,并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这样的理论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在就业之后将计算机与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融合的,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从教学结果来看,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计算机知识,但是学生所能够掌握的内容也仅限于教师所教学的内容。计算机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学生通过传统式的学习方式无法做到触类旁通,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理论实践相互脱节,教学质量不如人意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实践相互脱节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教师所使用的课本和教学的内容长时间没有进行更新,所教学的内容与社会所需要的技能有着很大的出入,这就使理论教学和学生的社会实践脱节。同时,理论实践相互脱节,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愿,也使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三、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实践探究

(一)重视开展高频操作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同时要注重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产生充分的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教学的高频内容放在课堂之中,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且进行反复的练习,让他们利用这些高频内容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频出现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必须要开展高频操作,让学生能够对高频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笔者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會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高频知识点有着充分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对一些经常出现的名词进行重点解释,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强化记忆,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性地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如“保存文件三部曲——位置、文件名、格式”“首行缩进两个字符”等内容。除了基本的知识点理解,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细化计算机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跟上笔者教学的步伐,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反复进行操作,直到学生全部能够独立地完成相关的计算机操作。通过对高频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就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能够不断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大部分的计算机知识点和操作流程,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综合题应用

在平时的计算机学习中,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是非常零散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综合题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在当前的社会中,人们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高的,综合题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就能够使学生就业后将本专业和计算机内容相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职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就。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讲解一个单元之后给学生布置综合性题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信息资源整合与发布”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会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并要求学生通过网页设计融入一些图片、文字、动画或者视频,这样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将这一章节和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融合,让学生将多个章节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提升了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际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不会进行网站框架的设计,有的学生不会将制作的视频放到网页当中,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且通过笔者的指导自主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让学生更好地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助手的功能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并不是非常强,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的能力是非常弱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那么会影响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教师必须要发挥学生助手的功能,在班级中找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教学助手,让学生助手去帮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使这些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和扎实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整体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开展分层次教学

开展分层次教学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的层次划分是比较明显的,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共同进步。使用分层次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分层,还要考虑到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是否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分出来的层次才更具有科学性,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竞赛形式

竞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能是比较遥远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将计算机竞赛和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紧密的结合,并且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班级中形成计算机学习的浓厚氛围。在很多地区都会有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竞赛,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说明竞赛的重要性,然后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选拔具有良好计算机应用素质的学生,这样就能够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迫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注重竞赛形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竞赛形式的应用。例如,在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制作竞赛,从制作速度、制作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比,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論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计算机学习氛围下不断地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雁行.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9(12).

[2]韦登宏.浅谈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2).

[3]谢晗曦.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5).

[4]苏沙.试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效课堂教学改进问题[J].电脑迷,2016(11).

编辑 郭小琴

作者:庞桦卉

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篇3:

如何提高中职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摘 要:对中职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中职生缺乏学习兴趣,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等对策,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是在许多普高招生之后,大多数是中考名落孙山的学子,普遍学生存在学业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院校后,对自己缺少自信心,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等现象。

一、中职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习动机不纯

部分中职生的学习动机不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高。有不少家长则是因为自己的子女分数上不了普高,又不忍心让他过早的踏入社会,因而才让其子女上中职,造成部分学生存在父母叫“我”读的心里,思想不求进取,学习不求进步,进职校只想混混日子。

(二)缺乏学习兴趣

社会上不少人对中职教育还是存在着偏见。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中职学校就是那些考不上普高、学习成绩差的人才去读的学校,选择职校是一种无奈之举。因而在入学时对自己的兴趣、专业的选择、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并不了解,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存在破罐子摔碎的倾向,造成对就读专业不感兴趣,缺乏上进心。

(三)缺少学习主动性

由于学生起点低,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无法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非常被动。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是导致自信心低、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针对以上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逐步将他们引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中职老师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太好的中职生,采取合适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操能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有自信心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形成的。针对原来学习基础较薄弱的中职学生,课堂设计更应花费心思,要考虑到学生的普遍接受水平不高的现实,上课时就必须力求简明,做到深入浅出、贴近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有兴趣学习.帮助学生来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许多中职生都是由于缺少目标的指引,在学习上不知道何去何从,迷失了方向。有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业才能进步。应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行业的动态,向学生展示一幅美好的职业前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使他们感受到职业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兴趣。利用年轻人好胜心理,引入学习上的竞争,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出一些简单的小测验,如,五笔打字比赛、文字排版比赛等,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竞争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多展示同学的作品、鼓励学生上台示范操作,并给予表扬;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比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昂扬向上的心态,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情感沟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对某科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着对该科的学习兴趣。若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教师的课程分外重视,肯下功夫学好这门功课,反之则兴趣不大,甚至存在逆反心理,不认真学、不愿学。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感情融洽,才能其乐融融地开展学习活动。因而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进行知识传授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对于中职学生,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情感沟通,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讲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做到务实精彩,底蕴深厚,教学方法得当

往往教师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灵活机智的教学,更容易取得学生的敬佩、尊重和信任。

(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多些沟通,多些赞许,并做到一视同仁,不歧视,不偏袒,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

(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批评要实事求是,不夸大。说话和蔼,带着亲情,有说服力,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

(四)师生交往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美学理论中有一种心理距离说,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会产生一种超物外的朦胧美感。这有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起一个可敬可亲,又可信赖的教师形象。

师要身正,把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塑造一个令学生为之倾倒、折服的教师形象,实现学生情感的迁移,从喜欢教师到喜欢其所教的课程,从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知识最关键的动力是好奇心、求知欲和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上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到新知识。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1.创设美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美感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享受,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

例如,学习Word文档编辑软件这一章,要求学生掌握Word中的背景设置、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操作。若按课本内容纯粹进行教学,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也一般。此时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引入事先以知识点制作的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给学生欣赏,通过绚丽的色彩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欣赏美、品味美的同时,逐渐转移到“贺卡”的设计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去刺激学生,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学习知识。当然在提出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插入图片、文本框这一节时,可先告知学生其方法跟Word是一样的,在相应的菜单栏中找到相应的命令。接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怎样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本框?”让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用旧知识带动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上面的例子是通过创设美感情境、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带着问题学习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单一的情境往往是乏味的,既便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经常使用也会逐渐失去其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除创设以上两种情境外,还可以创设如探索情境、向往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等,交替的使用各种情境教学,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设计任务驱动和分组实践相结合学习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是教师紧扣学习目标学习特点设计出来的,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分组实践”是依照学生学科知识水平高低、男女生比例进行搭配,每组4~5人,每组设立一名组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组间公平竞争,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通过布置各小组的任务,小组成员再进行讨论、探索、研究,最后动手完成任务。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场外“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互助学习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学习Visual Basic编程软件有一段时间,已有一定的编程基础。针对学生喜欢上网聊天的特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聊天室系统。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学生才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

(三)电子提纲学习法,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所谓电子提纲法:是指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验任务,利用Word文档制作成电子提纲。老师在上课时将其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中,以供学生查询和完成实验任务。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而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而制定的,这样往往会造成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两头靠不上。在教学中引入电子提纲法,并在电子提纲的实验任务部分,设置必作题和增加一定难度的选作题两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必作题的基础上再完成选作题,教师在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辅导、答疑时,其他学生可根据电子提纲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兼顾到尖子生,同时又照顾到学困生,避免其因“吃不饱”或“吃不了”而失去学习兴趣。

五、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没有继续升学的愿望,学习态度比不上高中生,在学习阶段,有些学生存在混日子的心里,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这类学生,虽没有升学压力,却存在就业压力。教学时应着重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生存专业技能。使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实用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参观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

若教师本身对市场信息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相关教材滞后,势必在培养学生上往往脱离市场需求。学生单靠书本知识和课堂的学习就有其局限性,学习时学生也会感到乏味。通过参观学习,不仅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更加广阔的计算机应用领域,拓展了视野。从而端正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和市场实践相结合,调动学习积极性

知识来源于实践,更要服务于社会。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专业同当地产业的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跟某些企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再由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集中实习、分散实习或顶岗实习等。学生通过实践,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六、组织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隔一段时间,学校有组织的举办计算机理论知识竞赛或电脑技能比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中职生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竞赛”、“电脑图像处理技能比赛”、“网页的制作发布比赛”等。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参加了这样的计算机比赛,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深深地喜欢上了计算机这门学科。

总而言之,只有充分了解中职生的学习现状,才能合理的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来,收获教学果实。

参考文献:

[1]陈丽丽.中职生学习行为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9-21]. http://www.hfcjxx.com/view.asp?id=57&menuid=004004.

[2]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陈 娜

上一篇:人寿保险营销研究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的自我鉴定(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