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分管理办法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学校学分管理办法(精选7篇)

中职学校学分管理办法 篇1

然而, 学分制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工作负担过重、动机不明, 使学分制在中职学校遭遇严重“水土不服”。为此, 我们在总结、分析不同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制订了我校学分制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 并于2007年开始在我校各专业全面实施。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 实施方案的主要特点

1.1 实施要点

学习绩效仍按课程学习成绩进行登记与管理, 确定学分评定方法等操作性程序, 制订学分互认、学分补偿、课程选修、专业辅修的相关规则作为学分制运行的依据, 建立奖励条款, 并据相关规定分别对教师与学生进行专题培训。

1.2 主要特色

1.2.1 以模块化的课程库为基础

我校的学分制实施方案吸纳、转换了学校前期课题研究的成果, 将“大课”按教学内容的同质性进行适当的拆分, 设计、开发了150多个教学模块, 使其组成了课程库, 每个模块不超过4个学分。每个专业均可按培养目标, 将不同的课程模块予以组合, 从而使课程体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适应学生的“弹性”需求。

1.2.2 优化运行机制

方案规定: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相同课程学分可以互认和互补, 如在第一专业中已经修习过的课程学分可以带入第二专业, 某门课成绩较好, 获得了120%的标准学分, 则可补偿另一门只获得了标准学分的80%而形成的差额部分;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笔试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组成, 各部分权重分别为10%~20%、30%~40%、40%~50%;学分按该门课程的标准分与实际的学习成绩进行折算, 不同分数段的学习成绩均可获得一定比例的学分, 如40~59分可获得80%的标准学分, 60~79分即可获得100%的标准学分, 80分及以上可获得120%的标准学分。这些规定形成了学分互认、学分补偿、学分奖励机制。

1.2.3 统一毕业标准

总学分由课程学分、实习学分、操行学分3部分构成。达到160~165个学分, 任意选修学分不超过10%, 且操行学分不低于标准操行学分即可毕业。

2 实施情况的统计分析

2.1 选修与辅修人数

我校学分制实施3年来, 自愿选修与辅修人数达1 926名, 学费收入达48万元 (见表1) 。

注:学费应收按每生165个学分毕业, 每学分按物价局核定的39元计算

2.2 学习绩效

2.2.1 资料来源

以2006级 (学分制实施前, n=1 167) 学生为对照组, 2007级 (学分制实施后, n=1 033) 学生为实验组, 分别比较药剂、营销、制药工艺、中药、物流等5个专业的总成绩和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3种不同类型课程的平均成绩。所有样本数据由我校教务科提供 (体育成绩除外) 。

2.2.2 统计结果

将样本数据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别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同专业及同一专业不同类型课程的平均成绩, 并进行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表3、表4、表5、表6。

注:A=对照组文化课成绩-实验组文化课成绩;B=对照组专业基础课成绩-实验组专业基础课成绩;C=对照组专业课成绩-实验组专业课成绩。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3 实施学分制的效果与意义

3.1 样本数据的处理

不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学生的成绩均由校内课程成绩、实习成绩与操行成绩组成, 课程成绩又包括平时成绩、笔试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权重分别是0.2、0.3、0.5, 不同课程的成绩构成比例可在一定范围内做适当调整, 但同一课程的成绩构成比例在对照组与实验组中保持一致, 以保证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数据具有可比性。由于操行的评价以主观评价为主, 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本研究选取的数据样本中未包含学生的操行成绩。

3.2 学分制的有效性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除营销专业外, 其他专业学生成绩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而不同类型课程的成绩对比显示, 实验组文化课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对2组三大类课程成绩分别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成绩差异性来源与年级不同密切相关 (P<0.05) , 而与专业不同无关。故说明实施学分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 特别是对提高学生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绩效效果显著。

3.3 学分制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这是学分制在中职学校遭遇严重“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由于学分制是按学生修习的学分收费, 学费收缴是个性、动态变化的, 多学多收、少学少收。考核评价将通过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达标的兑现应得学分, 学得好的可获得奖励学分, 学得不好的可以用学得好的课程予以补偿。由此可见, 以模块化组合的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学分制, 通过学分互认、学分补偿、专业辅修等措施, 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我想学”和“我能学”的课程,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自主设计内容、自主分层学习的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实验表明, 学分制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受益, 且能够在满足个体化学习需求和培养职业能力的社会需求上取得较好平衡, 因此, 在中职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职学校学分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学分制;社会实践

中国分类号:G718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教育,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密切协调、共同进行,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导型教育。

一、目前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不明确

中职学校对于入校学生的文化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从而为中考、高考失利的学生提供了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入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从现有教育体制上看,他们不是中、高考的“胜出者”,而大多数是“失败者”,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得不到肯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带来了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会感到前途无望,普遍表现为上课不听讲,随意讲话、睡觉,上网成瘾,沉浸在虚无缥渺的空幻之中,进网吧聊天、玩游戏,吸烟、酗酒等,迷失了人生方向。而且,因为处于青春的成长期,学生的不良心理有相互“传染”之势,影响甚危。

2.师资力量相对较弱,进而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提升

部分学校在德育教育上的师资投入不足,安排的教师要么是刚参加工作的,要么是将要退休的。前者创新有余,但经验不够,后者经验丰富,但往往拘泥于条框之内。一些教师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直未能纠正“以教为主”的错误思想观念。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其主要任务,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们,将学生变为被动接受知识者,并没认识到学习方法的传授,没有做到授之以渔。

3.教学手段单一化,与社会实践相分离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德育课程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原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情况恰恰相反。受缺乏创新、畏惧失败等思想的影响,一直继承着传统的课堂模式,可以用五步曲来概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布置作业,这是一直以来是每一位传统教师上课所遵守的规则。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脱离了社会实践,不但激发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觉得单调无味,缺乏新鲜感,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德育学分制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行业中需要的人才更趋多元化,既需要拥有高学历的科技人才,也需要普通的技术工人,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其中显得尤为抢手。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建设者,技校生在校所接收的职业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面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压力,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大学生将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企业对于每一位员工的认可不再局限于技术专业和熟练操作技能上,反而把职业素养纳入考核的第一位。

但是,目前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招生难、生源质量差、问题学生多、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尽管学校采取种种手段加强了管理,但仍存在迟到早退、课堂秩序混乱等现象,部分学生流连于网吧、甚至结伙斗殴,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学生中一部分厌学分子可能会发展成为辍学的“骨干分子”,一些“差生”可能变成真正的“问题学生”,甚至成为未成年人犯罪者的后备队。尽管为了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养,中职学校在管理和教学上作出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和社会的热点相脱离、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与教学理念相脱离,这足以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实行德育教育改革,优化德育学分制度,不但能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还能激发学生参与学校和社会中的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建议

1.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将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时事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和相关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改变以往德育课只凭分数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变得多元、灵活。课堂内容不再仅限于一张纸的分数,而包含了课堂上学生的纪律、作业情况、教室的卫生,以及课堂外学生的生活行为,如宿舍的卫生情况和家具的损坏、在校园里随意扔垃圾的行为、在食堂中的插队及损坏食堂餐具行为、打架斗殴、不文明用语行为等,都纳入德育分数制的考核标准。通过这些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提高学生的素质。

2.大力开展社会实践课程

大量的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養良好道德情操。应保证充足的活动课程时间,学校可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及各种进步社团活动,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可鼓励学生参与勤工俭学、专业实习等社会参与度高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提前融入到社会中,切实体会到在社会与学校环境的差别,提高其自主独立的意识,进而能够较好地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形成整体性德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管理,使之达到净化、美化的教育意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歌、校训、教风、学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认真抓好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图书室、荣誉室、德育活动室、文体艺术等多种专用场所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校学分制典型案例 篇3

——XX学校学分制实施案例

XXXX学校 XX年X 月 X日

XX学校学分制实施案例

案例摘要:中职学校扩招后,正经历由数量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不足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如何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尝试了以学分制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取得了良好效果。案例:以学分制管理为抓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试

一、实施背景: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扶持,中职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中职学校正在经历由数量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得企业、社会和家庭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不再仅限于专业技能过硬,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中职学校学生的来源参差不齐,中职学校的设备条件和师资水平有限,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让每一个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能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为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们以模块管理下的学分制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为突破口,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果。为努力提升办学内涵,科学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我们制定并试行了学分管理方案,其工作任务是建立学校学分管理评价体系、建立班级学分考试水平与教师教育 教学质量挂勾制度、建立学生评优、推荐就业和毕业挂勾制度。

二、实施过程: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课程学分包含德育、职场素养、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技能竞赛、两证考试等6个学分项目,非课程学分包含社团活动、学生竞赛、社会实践、表彰奖励等4个学分项目。

对于课程学分的职场素养、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等,我们倡导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把专业课程分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分成几个项目来实施教学,每一个项目又划分成几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由几个基本操作去完成。“教学做评一体化”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目标,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平时表现为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一是考核平时表现,教师进行随堂检查,并记录好每次的考核结果,每周一公布,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二是考核实践操作,根据平时课堂完成的作品,以及期中或期末的综合大作业,根据评价的相关办法来进行评定。

为顺利推进学分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①教务处制定德育中的政治、职场素养和文化水平考试科目以及专业技能竞赛的得分实施细则,并统筹、审核学分; ②学生处、团委制定课程学分中德育的操行评分及非课程学分的得分实施细则;

③专业教学部制定专业技能考试科目的得分实施细则,负责学生学分的登记、初核; ④班主任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成绩汇总,交所在专业教学部;

⑤科任教师配合制定考试考核得分实施方案,负责将学生考试成绩等学分数据交班主任。

学分登记的程序:考试、考核结束1周内,数据提供人将学分数据交班主任→班主任汇总成绩→专业教学部登记、初核学分→交教务处审核、汇总存档。学分的利用:

1.课程学分中的考试科目不合格不能拿到该科学分的,学生有一次免费补考机会,由专业教学部负责组织补考。如果补考仍不合格,学生必须重修该科目,离校前给一次有偿补考机会。

2.非课程学分每期至少要拿到2学分。如果没有拿到学分的,给学生一次有偿补考机会,由学生处、团委负责组织补考。

3.学生评先评优和各种奖励必须以该生的学分为依据。凡是有考试科目未能拿到学分的,实行一票否决。

4.实行学分与毕业证发放挂勾制度。按照教学计划,毕业时还有考试科目没有拿到学分的,不发放毕业证。

5.实行学分与就业推荐挂勾制度,根据学生学分情况,优生优推。

中职学生仅仅是专业技能过硬,如果综合素质不高,也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2014级学 生开始,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试。

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分为专业素质、身体素质、普通话水平、书写水平等五个项目。专业素质由专业教学部组织测试,主要测试专业基本核心技能,由专业教学部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组织命题,学生抽签进行操作。身体素质测试由体育组组织,主要测试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如跑、跳、球类运动水平,音乐水平测试由音乐组组织,主要测试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普通话水平和书写测试由语文组组织,主要测试学生普通话运用和汉字书写水平。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测试领导小组,业务副校长具体指挥,教务处组织协调和督查落实。

综合素质测试必须严肃认真对待,考查出学生素质真实水平,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不得徇私舞弊,不得走过场,测试成绩由各专业部造册登记,报教务处备案。凡测试未合格的学生可以补考一次,凡综合素质测试有未合格项目的,学校不推荐该生参加顶岗实习和就业,并推迟一年发放毕业证,测试时间(含补考)在学生顶岗实习前。

三、成效与经验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我校实行以学分制为抓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特点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和安排学习过程,能较好地体 现因材施教原则,使学生扬长避短地得到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的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健康上进的学习心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实施学分制管理,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试,促进了学校发展

实施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方方面面,学分制改革给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行学分制,促使教育观念转变,进而引发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机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多层面的变革,从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学分制促使学校树立服务意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更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强办学活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三)推动了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实施学分制的核心内容。

我校实施学分制,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以市场就业需求为导向,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借鉴“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了适合学分制管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我校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成果,在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加大对学生过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比重,实施分层考核等,尊重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我校自 2014年9月试行学分制以来,学生的平均及格率在90%以上,远远高于先前的水平。

(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为指导,我校积极探索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树立了新的职业教育观,增强了市场意识、发展要求和自主意识。大多数教师认为学分制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能发挥教师的潜能。

四、体会与思考

(一)更新观念,面向市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目前,面对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难等问题,需要分析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目标从一次性的就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位,由培养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工作重点从注重数量的扩大转向注重效益的提高,由规模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办学模式从过去单纯学历和学制教育转变为面向市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放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探索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

(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参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我们将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指导 精神,加强市场需求调研的力度,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比例和权重,开发综合化和专题化课程,探索模块化组合课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对接。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培养教研组的角色意识、研究意识、文化意识,发挥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主动性,提高教研组工作效率与质量

中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 篇4

经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同意,并在主流媒体上公示的中职学校及经市教委批准可以开展中职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学院,可开展中职招生工作。经教育部批准跨省招生的中职学校,可以开展跨省招生工作。

1、市内学校跨省招生。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跨省招生工作统一按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部门的要求进行。

经教育部审批的跨省招生的中职学校,要将招生专业、学制和收费标准等情况及时函告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部门,并报重庆市中职招办备案。跨省招生学校应在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加强招生管理,规范招生行为,完成跨省招生任务,但“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中职段不得跨省招生。跨省招生学校凭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部门加盖公章的录取名册到市中职招办审核后到市教委进行新生注册。凡教育部未下达跨省招生计划的学校不得跨省招生。

市内中职学校跨省招收的市外学生和经我委同意的外省市转入我市中职学校的学生,如参加我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必须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以及重庆市高考报名“三年户籍、三年学籍”的管理规定(详见《关于重庆市全国普通高考招生考试报考人员户籍、户籍资格审查的通知》(渝招委〔〕33号))。跨省招收或转入的高中起点的市外中职学生,一律不得在我市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含“三校生”招生考试),严禁中等职业学校参与“高考移民”行为。

中职学校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篇5

西宁市大通职业技术学校“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切实加强“道德讲堂”的有效管理,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特制定本制度。

一、“道德讲堂”由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道德讲堂”要按照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的统一部署,根据县教育局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听取宣讲员意见,认真制定方案计划。

三、“道德讲堂”实行每月开讲制度,要因人、因时、因需制宜,精心策划讲堂内容、形式,及时做好宣讲资料、音像图片收集归类入档。

四、“道德讲堂”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教育群众”的原则,及时做好广大师生新风尚、新道德、新事物的采撷提炼,宣讲员在“首时间”和“零距离”宣讲。

五、“道德讲堂”要为宣讲员提供条件,确保宣讲员专心备课、用心讲课、精心评课。

六、“道德讲堂”要做到整洁、有序、文明、和谐,成为全体师生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第一堂课。

安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道德讲堂”活动流程

“道德讲堂”活动贯穿“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谈感悟、送吉祥”五个基本环节,整个过程注重仪式感,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使讲堂更加生动饱满,富有感染力。

一、“唱一首歌曲”(唱歌曲):每一次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公民道德歌曲或爱国歌曲。

二、“讲一个故事”(学模范):采用视频短片、曲艺展示、文体表演或者模范人物现身说法等方式,讲述一个道德故事、一段道德模范事迹或身边好人的善行善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三、“谈一点感想”(谈感悟):组织参加讲堂的师生围绕讲堂内容讲述感受,感悟道德力量,提升道德境界。

四、“诵一段经典”(诵经典):组织大家诵读或者邀请专家学者解读一段道德经典篇章、现代美文、文明礼仪(如市民守则)或城市精神(如“新青海精神”、“西宁精神”)等,启发道德心。

五、“送一份吉祥”(送吉祥):活动结束前,给参与者每人一句吉祥语。安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班级“道德讲堂”活动流程

学生“道德讲堂”每月一次,由学校道德讲堂宣讲团成员、学生中的道德模范主讲。各班利用班会时间或其他时间组织,由学生处做出相关具体安排。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要注意收集活动相关文字材料及照片、录像等影像资料,体现活动成效。

一、我选——以年级为单位,学生自主评选“道德模范星”,整理相关事迹材料,不断充实道德宣讲内容。

二、我听——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阵地,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聆听道德故事宣讲活动。

三、我讲——动员每一个学生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宣传教育阵地为大家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并根据道德讲堂的主题内容。

四、我议——听完道德故事后,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评议身边好人好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五、我唱——每月学唱一首道德、文明方面的歌曲或学习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等;集中组织“道德歌曲大家唱”、“经典诵读”等活动。

六、我行——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安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道德讲堂”宣讲员守则

“道德讲堂”面向全体师生开展活动,重视广大师生在“道德讲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宣讲员要把握时代脉搏,反映师生需求,使“道德讲堂”真正成为师生自己的讲堂。

一、宣讲员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开展宣讲活动。

二、宣讲主题要正确鲜明,具有时代性。能唱响和谐主旋律,弘扬社会文明正气,倡导好人有好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

三、宣讲内容要积极向上,具有典型性。要以全国、省、市、县道德模范事迹、师德模范事迹等材料为主要宣讲教材,做到言之有人、讲之有情、道之有理。

四、宣讲员要发挥自身优势,经常到群众中去采撷和挖掘身边的优秀道德故事,用最鲜明、最生动、最可敬的凡人善举,在“道德讲堂”进行宣讲。

五、宣讲时要贴近广大师生的道德需要和心理需求,做到真实、真情、真诚,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宣讲富有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宣讲员要通过参加培训、自我学习、广泛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宣讲水平,使自己成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高尚的人。

安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道德讲堂”学员管理制度

一、学员要视“道德讲堂”学习为必修课,严格遵守时间按时参加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二、上课时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将手机调至震动或关机。

三、课堂上学员要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讨论时积极发言,按照要求撰写学习心得。

四、学员进入“道德讲堂“要衣着整洁,严禁穿拖鞋进入道德讲堂。

五、严禁在“道德讲堂”内吸烟。

六、学员要爱护“道德讲堂”内各种设施,不得随意损坏。

安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道德讲堂”建设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赖永胜

副组长:凌柏青 钟源春 卢俊华 胡陆峰 钟庆华 常务副组长:钟庆华

组 员:钟康胜 叶丽华 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由钟康胜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我校“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日常事务工作。

二、工作小组

组 长:钟康胜 副组长:叶丽华

成 员:陈晓斌 张明添 李春花 魏灵 各班主任 主持人:钟康胜

宣讲员:叶丽华 张明添 陈世珍 曾敏鹏 陈卫华 陈龙令 杜蔚林等及学校先进典型及外请道德模范。

安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道德讲堂”考核激励制度

一、考核目的

1、遵循“整合资源、有效开展、有序推进”的工作目标,使“道德讲堂”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运作便捷的管理机制。

2、激励宣讲员的讲课积极性,引导全体师生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四德”工程建设。

二、考核内容和形式

向“道德讲堂”学员下发《意见建议征集表》对宣讲员讲课内容进行打分考核,下发《满意度测评表》对 “道德讲堂”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打分制考核。

三、考核时间和程序

1、以“道德讲堂”工作计划为依据,在年中进行考评,在年底进行考核。

2、考核对象准备自我总结,按照个人工作表现,主要业绩、需改善方面、整改措施等进行详细汇报。

中职学校学分管理办法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

学分制是以学分计算学习量,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教学制度[1]。学分制教学管理以学分代替学年,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以弹性代替刚性,以选课代替排课,充分重视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性,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

1 中等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意义

1.1 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实行学分制后的课程类型将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程结构实行模块组合,从而使课程安排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教学模式灵活而富有弹性,学生可先就业、创业再学习,也可边工作边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提高、成长的极好机遇。

1.2 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分制教学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自主意识、开拓精神。这势必会大大加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1.3 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入学成绩差异很大,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个性品质、不同兴趣,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选修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和发展需求,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2]。学校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通过如何开齐开好必修课程,如何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规划人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1.4 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实行学分制管理后,通过学生自选课程,自选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有压力,更有动力,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励教师继续学习、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工作活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5 有利于课程评价和考试制度的变革

学分制教学管理既是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课程评价制度。中职学校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包括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和毕业水平评价两个层次的测评,既关注评价结果,又关注评价过程,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

2 中等医学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选课的局限性和盲目性

学分制的精髓是选课制。中职教育课程多,各课程之间相关性、逻辑性较强,而医学教育必修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小、局限性突出。中职学校多数学生尚未成年,职业倾向并不明显,对课程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

2.2 教学资源不足

实行学分制管理后,选修课的比例增大,对学校的教室、图书资料及实验设备的数量、品种的要求随之增加,而学校难以在短期内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改造现有教学设施,增添实验实训设备。同时许多中职学校师资紧缺,要大量增加课程困难重重。

2.3 学生管理难度大

实行学分制管理后,打破了原来班级建制的管理模式,选课使原来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学习;传统的年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加之中职学校学生多数还未成年,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容易出现松懈,日常管理容易出现疏漏,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4 重修可能失去意义

根据中等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及其教学管理过程的要求,必修课程不及格必须重修,重修及格后才能取得学分及其学分绩点。医学教育必修课很多,学生选课时间有限,只能自行免听或自行间断听课,如不建立导师制,重修实际成了变相的补考,也失去了原有意义。

3 对策

3.1 完善选课制度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离开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可供学生选择修读的课程,学分制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3]。只有开出不同种类的课程,建设数量足够多、水平足够高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学生选到自己满意的课程。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配必修课、限选课与任选课的比例,体现出弹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选课仍然存在一些必要的约束和管理机制,学生必须在修读完必修课后才能进入自主安排阶段。这一点,即使在学分制最盛行的美国高校,选课实际上还是“有限制的选课”,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学习阶段的限制、选课阶段的限制、课程领域的限制和课程类型的限制等方面[4]。

3.2 优化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学分制可打破院、校不同层次的自我封闭性,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使教学资源共享。医学教育专业课程可利用附属医院、周边医院和实习医院的资源开展校企合作。(1)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利用网络教学及网上资源可缓解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资源不足的压力。同时学校要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学分制选课系统,实现选课系统的网络化、开放式运行,保证在技术上信息化、网络化,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充分并按照专业培养要求选择课程。(2)教师将教学内容及要求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自行下载自学,还可通过E-mail、QQ、BBS论坛或聊天室等方式与教师交流,提交作业,反馈信息。同时,不同学校课程还可实现资源共享,弥补本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聘请学校离退休教师或从校外聘请优秀教师任课。

3.3 加强学分制的各项管理

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为中心,建立灵活多样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1)学校通过加强宣传,向广大学生灌输有关学分制的新观念,使学生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强烈意识。(2)对传统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营造实施学分制的良好环境,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如针对目前中职生素质较低的现状,设立课时学分、作业学分、平时成绩学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遏制缺课等现象。(3)通过修订教学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选课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专业课程设置增多与外围课程灵活性小的矛盾,为学生选课创造现实条件[5]。

3.4 设立导师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和基础,只有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学生选到自己满意的课程。针对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的问题,成立以班主任、骨干教师为主的导师制,负责指导学生选择课程,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学校聘任思想作风端正、能力较强、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若干学生的专业导师,对学生专业学习、学分选修、专业知识结构的搭配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增强专业学习的目的性。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是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还较薄弱,尚未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完整的学分制教学制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对其进行研究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也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和体制创新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周亚娣.挑战与机遇[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

[2]车龙浩.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3):25.

[3]林元璋,杨竣辉.论高校学分制度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7(7):16-17.

[4]张庆亮,王建刚.学分制的制度优势与实施保障条件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6(2):103-106.

青岛试点中职普高学分互认 篇7

青岛市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由各中小学组织,各区市不得组织统考或者区片联考。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他科目为考查科目。小学考试成绩全部以等级方式呈现。改革完善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探索实行部分学科多次考试制度,考试结果以若干等级或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逐步将艺术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试内容。

青岛市强调,加强普职课程资源的整合,加大推进普职双向融合工作力度,支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在课程、师资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职业学校要向普通高中学生开放职业教育师资、课程和设施设备等资源,普通高中要向职业学校学生开放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师资、课程等资源。

上一篇:实行党员分类管理下一篇: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