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民族音乐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新时期应当坚守的重要音乐类型。随着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和民族化发展加快,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改革还应当持续深化,提高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总体质量与水准。《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一书是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邓光华主编的专业性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篇1:

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当今少数民族艺术凭借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伴随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财政不足等一系列原因而使得保护机制缺失,又由于年轻一代对现代流行音乐的青睐、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日趋面临尴尬的境地。文章通过阐述四川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意义,分析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对强化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

引言

当今少数民族艺术凭借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伴随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财政不足等一系列原因而使得保护机制缺失,又由于年轻一代对现代流行音乐的青睐、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日趋面临尴尬的境地。由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地方和学校应根据各地的人文社会环境和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民族地区还应将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1]”由此可见,对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的音乐教育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川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之本

音乐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是建设和谐四川民族地区的一大前提,同时也是当地不同民族整体教育协同发展的一大趋势。究其原因,为四川民族地区汇集了藏族、彝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而该部分民族均属于能歌善舞的豪放民族,有着得天独厚的音乐本土资源[2]。在现阶段国家法规政策及社会环境发展的形势下,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依然面临着多元文化相融及人本范畴的冲击、机遇等问题。

(二)四川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形势与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及民族相互间协调发展息息相关

因为四川地区处在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带,同时也处在现代技术与传統民族传统思想的典型冲击点上,所以,本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当构建在民族统战及多元族群的社会背景下开展。

(三)四川民族音乐教育的影响

四川民族音乐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州内不同民族,特别是学生阶层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并在传承该地区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等方面可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我国多元一体式艺术教育格局的改革创新,同样有助于深入提炼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丰富内涵。因而,四川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研究过程不仅是一个本土化、一体化相协调的融合过程,还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思想等相互碰撞的探索过程。

二、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对于藏区的一些学校而言,即便配置有音乐教师,然而大部分教师年龄偏高、观念落后。受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教学过程趋向于程式化,注重课堂教授,而学生则缺乏必要的主动性。伴随素质教育事业的逐步推进,他们却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由此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教师仍然采用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使得音乐艺术魅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难以达成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均不尽如人意。

(二)缺乏对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效重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音乐领域相关人员对民族音乐教育予以了必要的重视,付出了各式各样的努力,同时收获了一定的回报。然而,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由于外来多元文化的涌入,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小学音乐教育深受“重西轻中”教学观念的影响。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在学校音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然而一些学校依旧将应试教育视作主流,认为音乐教育仅仅是一门副课,可学可不学。

(三)教学条件有限

结合相关调查显示,阿坝州藏族地区众多小学普遍存在音乐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对于一名音乐教师而言,倘若没有教育设施的支持,必然无从下手。有别于其他教学课程,音乐教学需要运用到各式各样的硬件设施,然而众多学校教学条件有限,音乐教学设施陈旧、升级缓慢,对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教师民族音乐素养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良好素质的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然而,现阶段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师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一些地区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由于小学音乐教学师资匮乏,从根本上制约了阿坝州藏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强化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

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要紧紧跟随社会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国内外成功教育经验的学习借鉴,切实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效融合,如何进一步促进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可以将下述措施作为切入点: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

作为与生命、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生命意志的重要体现。音乐生于人心,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关。换言之,人的思想、情绪、素质修养等,均可通过音乐得以体现。音乐是生活中得到广泛推广且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同时也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促进学生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可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3]。鉴于此,学校务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切实推进音乐教育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为小学音乐教育寻求多方经济援助

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一般经济条件较为有限,学校基础设施差,仅仅借助现有的自然资源无法切实推进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不论是民族音乐活动还是民族音乐教学的开展,均离不开经济投入的有效支持。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有赖于财政拨款的小学而言,获取当地政府在财政、物质等方面的经济援助尤为关键。相关政府部门可组建民族音乐专项基金会,设立相关少数民族艺术培训班,或者组织各式各样民族音乐会走进社区活动等。除此之外,还可适时地向地方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或寻求社会组织的经济援助,以对学校教学资源及设备进行有效补充,并为学校各个学期或少数民族人民举行传统节日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三)推进特色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的有效相融

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应当将各个地区民族音乐的教育作为主体,并且还应当兼顾其他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秉承民族音乐特色基础上,遵循“兼容并蓄”的原则,如此一方面可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的认同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掌握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系列知识。在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教师应当对国家统一编制的音乐教材开展合理运用,教材中所有歌曲并非均要教唱,应当因地制宜地挑选相关具备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源自民族历史,源自民族生活,凸显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思想、风俗习惯等不同特征,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动听的旋律,了解自身民族音乐特有的艺术特征,体会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扬,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有着颇为丰富的音乐本土资源,藏族民歌多种多样,传统节日数不胜数,诸如阿坝县的扎崇节、壤塘县的藏巴拉节、红原县的牦牛文化节、金川县的雪梨节等,根据传统节日的不同各地会展开各式各样的歌舞表演[4]。为了进一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特色民族音乐的学习,培育民族情感,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当推进特色教育与学生课余文娱活动的有效结合,带领学生走访民间艺人,去切身体会民族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四)强化音乐教师民族音乐素质培养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唯有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民族音乐素质,方可有能力、有动力将民族艺术传授给学生,方可切实促进民族艺术的有效发展。鉴于此,强化音乐教师民族音乐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具体而言,首先,音乐教师要想成为一名民族音乐教育人才,务必要掌握该地区民族的历史、人文等知识,历史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所在地区不同历史阶段对应产生的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及蕴藏内涵的有效认识,人文知识有助于教师在评鉴、表演民族音乐时,有效掌控作品对应呈现的风土人情、价值内涵及民间歌曲的艺术特色。其次,音乐教师应当提升自身地方民族音乐知识及民族艺术素质。换言之,一方面,教师应当在掌握当地各式各样艺术独特文化背景前提下,可随口演唱一些民族歌曲,进一步深入提炼此类民族创作蕴藏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推进民族音乐知识与一般音乐知识的充分结合。如此教学方可促进对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培养,方可开拓学生的民族音乐视野,方可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进而收获可观的民族音乐教育成效[5]。最后,音乐教师还应当强化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力指的是将自身掌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演练的能力。换言之,即为组织学生参加文艺表演、组织民歌合唱队、组合民族音乐比赛等的能力。音乐教师不仅要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还应当积极参与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因而,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强化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强化对民族艺术知识的深入了解,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进音乐教育事业有序发展的一大保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依旧面临各式各样的困境,在现有的一系列条件下,音乐教育事业依旧任重道远。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經验,提高对四川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意义的有效认识,强化对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全面分析,结合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实际情况,“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为小学音乐教育寻求多方经济援助”“推进特色民族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的有效相融”“强化音乐教师民族音乐素质培养”,积极促进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跃明.对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以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为例[J].读与写,2016,13(5):162-163.

[2]汤卢,陈林.羌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研究——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J].大舞台,2015,6(11):218-219.

[3]徐燕琴.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J].大众文艺,2011,9(17):223-224.

[4]贾洪成.谈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J].内蒙古教育,2016,12(15):89.

[5]秦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以湖南省桑植县为例[J].音乐时空,2015,3(24):121-122.

作者简介:吴丹(1983-),藏族,男,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

作者:吴丹

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篇2:

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改革及作品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新时期应当坚守的重要音乐类型。随着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和民族化发展加快,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改革还应当持续深化,提高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总体质量与水准。《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一书是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邓光华主编的专业性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教材。该书在内容上既包括系统化的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历史知识,又包括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示例,还针对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知识点链接、实践与评价等进行了专业化的引导,是时下不可多得的一本专业教材。

从该书的整体框架来看,该书包括上下两编共九个章节。在上编“汉族音乐”中,该书用四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我国汉族音乐专业范畴中民歌、民族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内容,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我国汉族音乐的各个组成部分。其中,第一章围绕汉族的民歌与歌舞阐释了我国汉族民歌的题材类别、汉族歌舞的题材类别,并对汉族民歌与歌舞进行了代表性的作品鉴赏;第二章围绕汉族曲艺音乐论述了汉族曲艺音乐的艺术特征、唱腔类别、結构形式、伴奏音乐以及不同曲种介绍;第三章围绕汉族戏曲音乐介绍了戏曲音乐的构成、声腔体系,以及不同的剧种介绍;第四章围绕汉族民族器乐,讨论了汉族器乐的标题、结构形式、主要类别以及不同乐种。在下编“少数民族音乐”中,该书凸显了不同少数民族的不同音乐类型与风格,包括东北部少数民族音乐、西北部少数民族音乐、西南部少数民族音乐、中南部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东南部少数民族音乐等。在地域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介绍中,该书又列举了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包括蒙古族音乐、维吾尔族音乐、藏族音乐、壮族音乐、高山族音乐等。

针对新时期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路径与策略来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根据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了多样化的民族音乐,要想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国民族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当做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以学生为本位,让学生在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总体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具体地通过代表性的民族音乐类型来进一步学习、传承和传播我国的民族音乐,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让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的音乐发展当中。具体而言,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地更新民族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与任务,了解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对民族音乐保护、传承、教育的重视,并在学生的民族音乐教学中突出民族艺术文化特色,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精神,树立我国的艺术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二,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应当做好学校课程的优化设置、专业教材的创新研发和教学技术手段的引进,从多个方面保障民族音乐课堂教育的顺利展开,提高民族音乐课堂教育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其三,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应当在师资力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器乐资源储备等方面有所进步与发展,创设更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民族音乐的训练学习与实践探索当中。

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鉴赏来谈,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数量不少,每个作品都熔聚着音乐创作者对现实的认识、理解、感受和映射,它多样化地反映了我国各个民族的人文风光、历史情怀、社会现实、民族心理、生活体验等。要想更好地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就需要在对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更全面地、更富有感情地、更深刻地去享受民族音乐作品带来的艺术体验。具体来说,我国民族音乐的作品鉴赏可以从以下维度出发:一方面,我国民族音乐可以从越秀文化维度进行作品鉴赏,了解民族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艺术背景、创作动机、审美情感等,从整体上分析民族音乐的特色、风格和审美意蕴;另一方面,我国民族音乐可以从音乐的基本要素维度进行作品鉴赏,根据音乐理论的要素分析,分析民族音乐作品中的音色、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力度、咬字等,从细节上进一步完善民族音乐作品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对民族音乐作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除此以外,学生还以在民族音乐作品的试听体验中进一步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基础、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更多样化地认识与阐释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民族音乐审美。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中国民族音乐及作品鉴赏》一书之后,对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改革及作品鉴赏所作的思考。在现代音乐的多元化、民族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重视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教育和传播是新时期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高校应当全方位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优化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的民族音乐教育指导下,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树立民族艺术文化审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罗亚琴,铜仁学院副教授)

作者:罗亚琴

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论文 篇3:

信息化时代下民族音乐传播路径的分析与探索

摘要:信息化时代,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模式不再单一,互联网带领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探索,信息数据化也让文化的传播朝着多样化发展。由于人们在自主选择的时候受现代大众潮流文化的影响,对处于边缘化的民族音乐的关注就会相对减少,因此,民族音乐的传播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受限制。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根基,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对当下民族文化传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民族音乐 传播路径 分析探索

一、民族音乐的传播现状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阐释

民族音乐是产生于各个民族的民间音乐,反应了人民的现实生活,是表达各民族人民心中感情的一种精神寄托方式,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民族音乐反应民族风貌,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宫、商、角、徵、羽组成的民族五声调式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曲调,管弦丝竹,琴瑟和鸣,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长久以来演变发展的人文、历史以及情感。

(二)信息时代下民族音乐的传播特点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地域性。由于文化产生依赖于一定范围的地理环境,文化的展现就会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民族音乐也不例外。对于文化的筛选与提取也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不同民族发展出来的民族音乐也带有地方特色。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不同地域的文化所传递的信息也是不同的。例如中西部地区的山歌以及劳动号子均是在农民劳作的环境中产生的,带有鼓动与激励的作用,而越剧中的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等也具有显著的叙事性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这一系列的典故与特色也逐渐沉淀下来,成为不同地域的显著性特征。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差时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覆盖,信息的传播变得不再复杂,数字化音乐也让文化之间的传播变得简易。互联网的传播具有即时性,虽然互联网技术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但是由于民族音乐的产生距离这个时代还是有一定年限的,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一样的审美价值观,那么对于音乐的选择就会偏向于新时代的潮流音乐。为了保证大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新的数据,平台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会倾向于受众广泛的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份额便会缩小,所以需要加深对于民族音乐的关注。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交互性。在还没有信息化覆盖的时候,民族音乐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随着人口迁徙与流动变迁,民族音乐的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信息的交流与扩散,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变迁。但是由于当时时代的特性,人们的信息交流与传播相对简易,资源也容易流失。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信息的传播不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多方互动,教学相长。人们通过App平台,可以有效的反馈个人意见,帮助信息整合与修改,便捷民族音乐的传播,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创新性。在流行音乐占据市场大环境的今天,民族音乐如果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进行创新。当然,并不是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做出没有原则的改变,而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将民族音乐在不改变内在本质的条件下创新内容与形式。要注重民族音乐与新媒体的结合,切忌过于商业化,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民族音乐添加新的元素。

民族音乐的传播具有多元性。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兴起,民族音乐的传播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一向多”传播,而是融合了多渠道进行传播,这样一来,可以覆盖大面积的受众,更加有利于平台向不同喜好的听众传递不同种类的音乐。这种个性化的传播使得平台对于受众的划分更加精细化、定向化,就更能在第一时间内为听众传播更有实际意义的音乐作品。

(三)当下民族音乐的传播情况

音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也占据着文化产业市场的一片天。民族音乐是文化之精华,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指引,也需要与现代化的实际相结合,互联网时代虽然推进了信息化进程,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却也催生了许多同质化的作品,创新就成为当下时代新的代名词。民族音乐的传播发展需要不断突破,不断挖掘,努力创造出既与时俱进,又凸显民族文化精粹的好作品。同时,民族音乐需要利用自身的独特性与民族性,让文化更快、更好的普及给中西方不同国家的人们,让中国的民族音乐进入大众视野,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助力。

二、民族音乐的传播困境

(一)人们的审美观念随时代发展而改变

人们对于美的选择在跟随时代改变。大家更多的倾向于选择满足个性的主流音乐,而跨时代的民族音乐由于年代时隔久远,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使得大众无法像感受潮流音乐一样的感受民族音乐,就会出现一种接受无能的情况。民族音乐在当今时代本身属于边缘文化,虽然拥有其独特的魅力,但终究无法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并不像流行音乐那样拥有一大批忠实受众,像民族音乐这样非主流文化跨时代后容易被掩盖自身的光芒,从而限制了它的传播与发展。

(二)商业化模式中的民族元素未能深入根本

现如今的音乐形态发展多姿多彩,平台为了丰富人民大众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模式,各類音乐综艺竞相迸发。例如《声入人心》将美声、歌剧、音乐剧等小众音乐融入到节目中,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受众反馈,这类综艺节目是在传统音乐节目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开发。但目前这种商业化的综艺节目对于民族音乐的涉及点还是少之又少,许多中国风音乐穿插利用中国民族元素为歌曲润色,一定程度上是进行了创新,却未能对其根本的特性进行探索与发掘,纯民族音乐的传播率低。

(三)民族音乐的传承人才培养缺失

目前国内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人员较少,大众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欣赏较为局限,新一代年轻人甚至认为民族音乐十分俗套,不能与他们的当下活力四射的气质相符。他们更加愿意涌入人潮中跟流行音乐“死磕到底”,尽管该行业已然千军万马。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大量人才涌入新兴的潮流音乐行业,民族音乐的市场急剧缩小。缺少了市场的支撑,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民族音乐研究,从而导致人才紧缺,民族音乐的传播就再次陷入困境之中。

(四)民族音乐的传播内容缺乏创新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审美认识也不同,直白的把民族音乐放到听众的面前,鲜少可以引起共鸣,更无法达到共情的目的。那么,受众从根本上就很难自主能动性的欣赏这类音乐,如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当下人民大众能接受的潮流文化相结合,丰富民族音乐的内容,使民族音乐散发独有的魅力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五)民族音乐的传播形式有待突破

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但网红音乐集聚,覆盖了大面积的听众,各大平台利用算法推送用户喜爱的类似音乐以获取更大利益,流行音乐的市场之庞大,以至于吞噬了类似于民族音乐这种小众音乐的生存空间,各平台商家之间的竞争垄断,使得独立音乐人的生存环境变得狭小,民族音乐更加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那么,如何突破现有的困境,寻找新的出路也是需要思考的。因民族音樂的现存量无法与竞相迸发的流行音乐想抗衡,再加上不具有独特的吸引听众的形式,搜索点击量低,平台无法向听众精准传播。

(六)民族文化普及推动力尚需加强

目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的进行教育。但是由于我国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均匀,南北差异以及东西差异明显,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美育还需要再强化。音乐课堂上的民族音乐教学普及多数也只停留在最浅的知识层面,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较为片面,而且这些新一代的群体也更加愿意关注潮流文化,希望走在时尚前沿。如此,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便失去了这一类活力四射的群体。

三、民族音乐的传播路径探索

(一)加大传播的扶持力度

现如今主流音乐攻占市场,斩获一大批忠实粉丝,为了让民族音乐得以发扬,必须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领域,需要泛众化的传播。那么,相关部门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扶持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拥有了政策的加持,为民族音乐的传播规范路径,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扩散让民族音乐发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得以在最方便快捷的领域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长此以往,深入人心。应当深入挖掘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代步伐一致,才能让广大听众接受民族音乐,欣赏民族音乐。

(二)保护地域民族音乐特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保护地域性的基础上能动性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打造新颖的具有品牌文化的民族音乐是值得被期待的。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音乐形式等,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就形成了地域独特的文化成果。例如2019年的正午阳光出品热播剧《都挺好》中穿插苏州评弹,虽是一部现代都市剧,却是展现当代家庭纷争的生活琐事,苏州评弹的出现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家庭的气息,富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三弦与琵琶相互配合,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苏州评弹的关注度也骤然提升。苏州评弹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剧中将苏州评弹与剧情穿插,既为剧情增添了不同的味道,又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三)培养民族音乐的传承人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实施音乐人才培养计划,企业需要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类型的复合人才。我国的各大音乐高校正是音乐人才的摇篮,应当鼓励对于民族音乐的探索,完善师资队伍。特别是我国偏远地区的师资建设,应当鼓励人才支教,为更多偏远地区的人带来专业的知识技能,便捷民族音乐的传递。同时,应当整合民族音乐中的优质资源,做好民族元素的统筹工作,着力有效开发的同时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

(四)挖掘民族音乐内在元素

我国的民族音乐一直以来都是具有独特的曲风与曲调的,在学界也具有一定的地位。近几年,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不断有民族元素的身影出现,且日后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民族音乐的元素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联系。流行音乐的强盛发展有着民族音乐元素的依托,民族音乐要想发展,自然也不能固步自封,应当多探索民族音乐的内在含义,深入到各民族人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将民族音乐的最精华且最具意义的元素挖掘出来,为民族音乐丰满羽翼。

(五)打造精准有效传播渠道

民族音乐的传播仅仅依靠互联网的数字传播是无法荡起太大涟漪的,需要借助特殊手段进行辅助。因为流行音乐对于时代发展的切合性,可以调动大部分流行音乐的爱好者,那么如何使将这么一大批听众分流出来,使得另外一批喜爱民族音乐的听众免受平台网红音乐推送的干扰也是一个切入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打造专业性的自媒体独立平台,树立精准的传播渠道,方便对民族音乐检索的甄选,同时完善用户的反馈渠道,真正实现音乐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受众参与,而不是单方面的传播,这样更利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为了将民族音乐普及深入平常百姓家,提倡公共文化服务就十分重要,可以利用城市与区域民族优势宣传民族音乐,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培养民族音乐的一大批潜在受众。

(六)在传承的基础上再传播

民族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培养新一代的民族传承者应当从基础教育着手,在日常的美育中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深入感受,保护民族音乐的内在精华,为民族音乐传承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在各大院校中,加强对于民族音乐的深入教育,多设立民族音乐培养的相关课程,从民族器乐以及民族唱法上下功夫,培养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带动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保留民族音乐的独有特色。

四、结语

本文围绕当下民族音乐传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民族音乐的传播需要积极探索路径,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结合新时代的特色创造新的作品,为民族文化增添光彩,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注重民族音乐的内在涵养,用更加专业的眼光研究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01):41-53.

[2]曾遂今.音乐传播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2).

[3]李丽,肖英群.传播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0):62-66.

[4]银卓玛,拥巴.“一带一路”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巴基斯坦藏族后裔的跨界研究为例[J].中国音乐,2019(01).

[5]杨丽霞.基于新媒体的民族音乐传播策略[J].北方音乐,2019(19):244-245.

[6]袁玥,杨青.新媒体时代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问题[J].音乐传播,2018(02).

[7]李雪莲.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9(04):84-85.

作者:付俊雪

上一篇:安全矿长发言稿下一篇:高职院校护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