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族性格及其形成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民族性格及其形成(精选4篇)

美国民族性格及其形成 篇1

外国语学院 2010124122 曾维坤

[摘 要] 分析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观念、实用主义等美国重要民族性格,探讨它们形成的渊源,从而加深对美国民族文化的理解,并拓宽视野,学习美国文化中的精髓。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 个人主义 实用主义 清教主义

民族性格,亦称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美国建国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民族多样性鲜明,但经过不断的探索融合形成了共同的美利坚民族性格,这一独特的名族性格影响着美国的历史进程,也同时不断发展完善着。

一、美国民族性格

美国民族性格的典型特征包括个人主义、崇尚自由和平等、追求成功的冒险精神、实用主义等几个方面。

1)个人主义——美国文化价值的中心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美国人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而不顾及他人,反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由的干涉。值得留意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词,而在西方人的眼里却是一个美丽的字眼。

个人主义的内涵,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Invidualism)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也即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一句话,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1]

美国的“个人主义”(Invidualism)持有“个性”“共同性”的内涵,在汉语里应译成“个体主义”较为确切[2]。它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确认人是价值的主体,置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注重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开展,能够说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实质和中心,它无疑推进着美国梦的完成。所谓的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是指追求富庶、自在和时机均等。举例来说,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Chris在窘境中表现出的乐观向上、坚定不移、处处向时机敲门的的精神可视为几百年来美国的主流认识所公认的中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的圆满演绎。影片中屡次提到《独立宣言》,美国国旗也呈现好几次,因而全片能够被看成是完成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表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圆满范本。

个人主义使人们的追求多元化。美国这个国家之所以显得有活力、生机勃勃,就在于美国人讲究一个“新”字,求新求变是美国人的人生哲学,因此在美国新产品、新观念、新风俗层出不穷。求新求变的观念,促使美国人去搞新的发明,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统计数字说,1901年到1984年的诺贝尔奖获奖人中,其中美国人占了130多个,苏联和日本分别为10个和5个。但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美国文化也造成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贫富悬殊,种族歧视等。

总之,个人主义已是公认的美国民族性格的鲜明特点,我们应理解他在美国历史及当今的重要作用,辩证的看待它的优势与弊端,学习其中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实现我们自己心中的梦想。

2)个人自由与平等

美国人的自由观是什么概念呢?美国人的自由观与欧洲流行的概念不同。在欧洲,“自由”是指人们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美国的自由观“不仅指免除对肉体的约束,而且指个人有权签订契约;有权从事任何一种普通谋生职业;有权获取有用的知识;有权结婚、建立家庭和抚养孩子;受自己良心的支配崇拜上帝,以及普遍地享有历来被认为是自由和平等地追求幸福所必不可少的那些特权。

美国的“自由观”强调,自由不是“无法无天的自由”,而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这是自由权利的前提。没有这个条件,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损害另一个人的自由,结果将是谁的自由也得不到保证。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自由,但是不能损害别人的自由。美国人强调,自由只有在与责任一起运用时才发挥作用。这就是克林顿总统在《希望与历史之间》一书中指出的:“没有责任感,任何自由社会都不会繁荣。”

平等观是美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一般来说,美国人等级观念淡薄,在早期,阶级界线不太明显,多数为中下层阶级。美国是新开辟的国家,在创业之初,几乎所有美国人除了力量和意志外都一无所有,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承袭来的权利就无足轻重,大家靠本事吃饭。美国人信奉”天赋人权"说,《独立宣言》就宣称,“所有人都生而平等”,都具有“天赋人权”,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美国,“平等”是指机会平等,而不是在处境方面人人一样。也就是说,人人都有获取成功的同样机会,而他们各自努力的结果并不一定相同。

3)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是美国文化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国人性格的一部分。

人们对实用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还是存在几个基本的共同点,这就是“强调行动,注重效果,提倡开拓进取,这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三个主要特征,也是它的基本精神所在”[3]。它的平民性、乐观性、实用性、个人主义以及其中的冒险精神等都很符合美国人的个性,把一直存在于美国人心中的思想、做法进行了理论升华,符合美国人应对复杂多变和竞争剧烈的社会生活的要求。实用主义精神充斥在美国文化的每一根血管里,是指导人们行动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反映了美国民族的特性,体现了美国人的性格。这些特点无不融合在美国人的政治、宗教、文化和科学领域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认为,实用主义是“美国精神”,美国人的求实精神和进取心就是实用主义培养起来的,而美国的领导是“官僚——实用主义型领导集团”。[4]基辛格对实用主义的评价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以欧洲清教主义为历史渊源的文化模式 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殖民地时期至美国独立后,此时美国人有与英国民族认同的意识;美国独立后至第二次英美战争,他们自认为自己是某州人,他们具有与本州人民族认同的意识;英美第二次战争至美国内战,北方人已经具有美利坚民族意识,而南方美国人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内战后至南方重建时期,美国人才最后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整体意识和精神。

《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和西进运动两个关键事件对美国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前者使个人主义得以深刻体现,并促进了美国人追求自由和平等信仰的发展;后者强化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并给冒险精神以深刻注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月花号公约》是对以清教徒为代表的美国先民身上勇气、坚韧、毅力、冒险、讲求实用和效率、物质主义、贪婪等性格的肯定,而且随着美国的前身———北美各殖民地的陆续建立,这种性格便逐渐的扩散整个北美大陆,进而构成了美国的主体国民性格。清教徒带着身为上帝选民的自豪感移民北美,信心十足地投入到神学实践中,把神学运用于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在新英格兰广袤的荒野上,把务实、实干、勤俭奋斗、富于创新进取的实用精神种植在这块土地上。

清教徒把清教主义自英国带入北美洲。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清教徒奋力拼搏,不断进取,艰苦创业,奠定了美国的雏形。他们以自己的宗教哲学开辟了一个新世界。康马杰指出:“虽然清教神学思想的重要性在18、19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逐渐消失,但其许多道德和政治思想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两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并没有使我们失去对这些遗产的继承。”[5]这是因为,清教主义的基本思想已经渗入美国社会,奠定了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基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美国人来说,清教主义不但是一种宗教信仰理念,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正是它铸就了美国主流社会文化价值观和美利坚基本民族性格。

三、结论

美国民族性格即美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有个人主义、自由平等观念实用主义等。其中个人主义是核心,各方面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促进了美利坚民族性格的不断完善。美国民族性格的渊源是美国形成早期来自欧洲的清教主义,清教徒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奠定了美国民族性格之基础,《五月花号公约》促进了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观念的发展;西进运动强化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及冒险精神。从而,我们应该学习美国的那种进取精神,努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美国民族性格及其形成 篇2

Among the reasons that caused American ancestors to emigrate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America, religion and economy were the two main reasons.Some Puritans called"Pilgrims"came to America to avoid religious persecution in their native countries and to pursuit religious freedom.They hoped"the New World would become a New Canaan, where a chosen people might a last built a society of which God would approve"[1].Puritans wanted to make pure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s the word itsel hints.The Puritan was a would-be purifier, which was coined by the opponents of the group and was applied to them in scorn to ridicule them as persons who thought themselves holier or bette than others.The undaunted Puritans claimed the name for themselves, adopting it as a badge of honor[2].Indeed, until nowadays the Americans inherit this kind of thought and they think they are better than others.As their ancestor Puritans wanted to be independent from the Church of England, they favored independence from others, even from their parents.Many American young people live by themselves far away from their parents to attend schools or to make a living for themselves.Their parents also think this is normal and they seldom offer economic help unless their children ask for.American children are taught this"independence"doctrine when they are just at their very early ages.In school, teachers also teach pupils to do things by themselves.Most pupils think highly of themselves and they believe that they can do anything good by themselves.Alike their ancestors and parents, they enjoy doing things."Do-it-yourself"projec is very popular among Americans.In school education, the children's ability to do experiments with their own hands is given much more attention to.Differ from the American education on children, in China, children are mostly taught everything and are required to memorize it by teachers or parents.The answer is there.The children's job is to recite.Their imagination is neglected.

The American independence character is also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reason of their far-run ancestors who emigrated and fought against the wild nature to survive and to pursuit wealth.

Besides the pilgrims, there was a large amount of people who were peasants or farmers sailed to America voluntarily, eagerly, in search of greater prosperity and freedom.They believed that the New World was a land of gold and freedom.Any individual, no matter how poor, can achieve wealth and fame through diligence and virtue.For many immigrants, this became true Those peasants and farmers in their native land rose on the socia and economic scales within a generation or two in the New World.During that time, the pioneering spirit was formed and was always highly praised.The pioneering spirit lead American settlers to travel westward by thousands to search for land and gold.This westward movement has never ceased.Today, many Americans are attracted to the west because of goo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a mild climate.They are always eager to start a new life in a new place throughout the nation.In America, the average American moves fourteen times in his lifetime[3].The courage to try something new has been an American characteristic since colonial times and this always influences American children.

2 The Reflec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 in Chil-dren's Education

No matter the parents or teachers, they all encourage children's creativity.In class, the teacher will praise the students for their imagination even it has no relation with the class.In a test, the teacher will be pleased if he sees something new in a pupil's answer.There is an example:A Chinese boy who im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drew a crocodile playing with a log on his test paper about log.The teacher gave him an extra 0.5 score for this creativity.This will seldom happen in a Chinese classroom.The Chinese students are asked to give the memorized right answers on their papers, and high marks will be given.If a pupil also drew a picture on his paper, much more probably, he will be blamed for doing things that are out of regular rule.

In American class, democracy is also an important phenomenon.Every pupil is treated equally.This democracy can be traced back to colonial times.The nation's founding fathers started this great experiment to elect representatives, to establish the nation's laws and to determine its foreign policy.Those who disapprove of the laws and policies established by their representatives may openly express their disapproval and try to elect new representatives to carry out their wishes.This experiment is still in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government, and even in every family.Many families hold weekly meetings to determine household rules and activities.American children are introduced to the democratic concepts of majority rule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at a very early age.

Democracy is not only a way of governing, it is also a way of life and a way of education.Most schools have student council with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so that students can voice their opinions about school regulations and activities.In class, students also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bout teachers'teachings.Teachers also encourage pupil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take careful cares to their notions.In American class, there is no strict discipline to force the students to sit up straight and not to move or talk.The atmosphere of an American class is easy and happy.Children can sit forward or backward;they can even sit on their legs or the desks.Children can move their desks for convenience.The teacher's job is not to tell them the right-there answers but to show them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finding out the answers by themselves.Children are encouraged to have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to believe in themselves, to believe in their own abilities With this attitude, the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respect eyes and ears:that is to look at and listen to others carefully and find out their own ways of doing things.Besides these, Integrity Compassion, Cooperation, Perseverance and Initiative are also thought highly in educating children.During class times, they are not always just within the classrooms.They also have a lot of ou door classes.Many elementary schools in America have out-doo playgrounds.

Children's education is put into a high position in America Every family tries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s many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skills and worthwhile interests as possible.The government also spends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on children's education.This custom of valuing education dates from the Puritans time.One of the things that the Puritans believed was that every person should be able to read the Bible.One hundred percen literacy seemed like a dream in the 17th century.Within just a few years after their arrival, they took steps to set up a system o education in their colony, which eventually, in less than 20 years the Puritans introduced two practices that still influence American youth: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all children and public taxation for schools.The Americans make great efforts to educate the entire nation.The children are part of the most ambitious undertakings in history of education.Their goal is to achieve universal literacy and to provide individual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promote both their own individual welfare as well as that of the general public.Though this goal has not been fully achieved, it remains an ideal toward which the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is directed.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is notable both for its scope and for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tha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it.The American government spends much money every year on children's education.Most of the money came from the Americans taxation.

In America,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ho can receive higher education is 85%while in China it is just 10%.The 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s the different high-education system.In America,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s to promote the whole nation's quality.But in China, we produce a college student because there is a position needing a person with certain knowledge to be fixed in.In our country we need limited college students;however, we have much mor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want to be college students, so the competition is fierce.Also because of the cruel competition, many schools j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marks, not their abilities.This is called exam-oriented education.Now we call for education reform, for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But, if the high-education system isn't changed,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il just be a slogan.In America, students have no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so they can spend more time on developing their al kinds of abilities.Teachers also direct them to develop their interests or hobbies.Because of these, the American classes are permeated with easy and happy atmosphere.

3 Some Negative Points

As everything has its two sides, the American education on children also has its negative sides.Americans pursue individualism, freedom, democracy, happiness and new life.They introduce these to their children at their early ages.Sometimes, this brings negative effects.

1) he Americans request freedom and security, then the government permits them to hold private guns.Now gun-problem has become a tuff task in America.Gun violence is frequent in rea life and in TV or video programs.Children grow up in this environment and they might imitate what they have seen or heard Several child-violence have attracted the society's attention these years.We have known, through press or media, that in America, jus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several tragedies have happened:children killed their classmates or teachers even their parents with guns.Gun Control Legislation has been adopted in America.But the problem is still serious: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holding guns is their rights.

2) Many American families mov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frequently.In the United States, one cannot go home to find one's past.The old neighborhood revisited usually looks completely different.Even those who stay put have a steady supply of new neighbors.Children get used to this mobile life and the result is:"the highly mobile American society leaves individuals with feelings of footlessness, isolation, indifference to community welfare, and shallow personal relationships".Vance Packard, one of the nation's well-known nonfiction writers, urged that efforts be made to stabilize the shifting population so that Americans can"rediscover the natural human community".

3)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say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This statement does not mean all human beings are equal in ability or ambition but means that all people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before the law and given equal privileges and opportunities.In practice, this ideal does not work perfectly.There have always been those who would deny the rights of others for their own interests.In some American families, children's rights are put too high.The children seem to be in charge.Some parents are even reluctant and perhaps afraid to say"no"to their children for fear of stifling their personalities or losing their love.As a result,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ossessions take charge of the house, and the youngsters make excessive demands upon their parents'time and money.In those families, the adults often suffer in silence, believing that they are doing the right thing for their children.At the same time, the children suffer, too, lacking the security of strong, decisive parents who set appropriate limits and provide intelligent guidance.This phenomenon also becomes a problem of nowadays America.This is an unexpected effect of educating children too much democracy.Though in many families, children are in dominant positions, there are also parents and children who often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 in a society of rapidly changing social and moral values.They may argue about unimportant matters as styles of dress or hairdos.But quarrels may also concern about how the children spend their money, career decisions, use of family cars, etc.Some children may drop out of school, run away from home or even use illegal drugs.Children do this, because they think they are individuals, they are equal to adults and they have their rights to pursue freedom and happiness, too.

4 Conclusion

Culture can influence and reflect education.A nation's future lies mainly on the quality of its citizens.And children'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untry's future.Culture may form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s or opinions about the society, but it also has negative influence, too.Every nation should develop the positive influences of culture on education and try to avoid the negative sides.

摘要:美国早期的居民大都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斗争中, 在清教徒精神的鼓舞下, 美国人民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不断创新、肯于吃苦、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这一民族的心理特征必然也反映在对其儿童的教育之中。在美国, 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 还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都在有意无意之中引导着儿童, 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信、外向而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性格。这种教育方式, 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会使某些儿童形成叛逆的心理或具有暴力倾向。

关键词:儿童教育,文化反映,美国

参考文献

[1]Zhu Yongtao.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Majo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M].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7.

[2]Wu Weiren.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0.

毛泽东的性格形成分析 篇3

李玉萍

摘要:毛泽东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青少年时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湖南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东西方文化和历史人物对毛泽东的影响都非常的深刻,进而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也影响了整个中国。

关键词:环境; 文化; 性格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作用。有道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生命的高度,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因素促成了一代伟人无以伦比的性格魅力呢?下面将针对这一问题,作浅层分析。

一、残酷的社会历史背景,造就了英雄的毛泽东

19世纪末的中国,陷于甲午战争惨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水深火热之中;19世纪末的湖南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民不聊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湖南同盟会首先响应,并取得了成功,之后湖南成为新一轮的革命和权力争夺的拼杀之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你争我夺,是湖南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在湖南这方特定的山水中演绎惨不忍睹的暴行。毛泽东就诞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的青少年也是在这片惨绝人寰的广袤土地上度过的。所谓乱世出英雄,独特的地域文化,在山水灵气中培育了毛泽东相对稳定的性格特质,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动荡的社会,赋予了毛泽东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时的中国,民族矛盾尖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很多的志士仁人“我以我血荐轩辕”、“风血雨洒江天”,揭开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拯救湖南,拯救中国的革命运动。特殊的历史,促成了一代特殊的人物,他们众志成城、勇敢顽强,毛泽东在这部血雨腥风的史卷中,开始了别样的人生。他不屈服于任何的权威,勇于逆着阻力前行;总是充满激情和热情,斗志昂扬的致力于自己热衷的事业;既沿承了湖南人倔强性、反抗性、破坏性的特点,同时又摒弃了年轻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作风;毛泽东本性好斗,[1]喜好运动,力主“文明其身,野蛮其体魄”,提倡“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

[2]斗,其乐无穷!”他不怕挑战,总是满怀信心,以百折不挠、宁折不弯的意志,在以后的革命生涯里,奠定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乱世出英雄,时代造就了英雄的毛泽东;但同时,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不能使毛泽东成为一个无懈可击的完美人物。晚年时期的毛泽东将青少年时期的这种蓬勃的、不安分的、不服输的性格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点。1966年,毛泽东由于对国际政治运动发生的变局、党内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等问题估计得过于严重,得出了悲观的结论,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不管后来被多少居心叵测的野心家利用,但是历史却戏剧性的再现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不服输、不妥协、勇于挑战的性格,只是成了相反的一面。

二、复杂的家族背景,塑造了反抗的毛泽东

首先,韶山毛氏家族是典型的移民家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从军打仗的传统,尚武精神十分的突出。毛氏始祖毛太华是“以军功把人楚省”著称于世,毛氏的子孙,也都秉承了这种血浴芳刚的精神并世代相 1

传。特别是近代湘军的兴起,更把毛氏家族的尚武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韶山毗邻曾国藩的家乡,得风气之先,故有大批毛氏子弟加入湘军。在左宗棠收复伊犁的多次重大战役中,他们功绩卓越;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民国初期的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他们为民族独立和民主共和做出了的牺牲和贡献。毛泽东的父亲以及私塾老师也都有从军的经历。年幼的毛泽东,就是在这样一个具有从军打仗的传统家族中成长起来的。家族的尚武精神,对毛泽东的性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从小就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喜欢读《水浒传》、《说唐》、《三国演义》等描写战争的书;在读书期间毛泽东就很热衷锻炼体魄,体力竞赛。美国学者施拉姆在研究毛泽东时发现“尚武,无疑是毛泽东个人性格中一个根本特征,这个特征我们在毛泽

[3] 东一生每个转折关头都能看到”。

其次,家庭生活环境,对毛泽东思想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影响。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性情温良,恺恻慈祥,随时愿意接济和帮助穷人。毛泽东继承了母亲的勤劳善良,同情贫弱,乐于助人。他在上小学时,每天都会多带一些午饭,分给穷困人家的孩子。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精明能干,性格刚毅而倔强,拥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由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成为富甲全村的大富,在当时的社会是很不容易的。毛泽东是佩服自己父亲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的,甚至可以说是自豪的。但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对待妻儿专横而粗暴的态度,要求妻儿对他必须言听计从的专横;在发家手段上,严抠细算、不顾亲情的自私、淡漠。毛泽东对于这样的父亲又是不满的,从而也就渐渐滋长了浓厚的反叛意识,讨厌繁文褥节,阿谀奉承。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

[4]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帐,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在父亲的影响下,毛泽东拥有了农家子弟的本色:吃苦耐劳、勤快朴实、不怕艰难、学以致用;但同时也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在与父亲的磨擦和斗争中,他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5]温顺驯从,他反而大骂我更厉害。”毛泽东是固执的,同时又是自信的。因而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

独立的过程中,他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赢家;用父亲传给他的学以致用的精神,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但是毛泽东又是独断专行的,晚年的毛泽东在党内的家长制作风,清楚地反映出了他的父亲当年留在他身上的影子。

进攻、外张、不愿牺牲自我的性格,贯穿于毛泽东的整个青年时代;毛泽东与父亲冲突形成的反叛意识和家族尚武精神的结合,奠定了毛泽东一生性格的基本色调。而一旦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无论优劣都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与他的无所畏惧,劲直尚气,极度的张扬个性,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气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三、渊源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睿智的毛泽东

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掘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又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史学知识

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史学修养,对历史研究的特别透彻。他熟读过《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日知录》等,这些奠定了他深厚的国学基础和渊博的历史知识;他也读过“二十四史”,共850册,有详细的眉批和勾画,广泛涉猎了历朝纪事本末,以及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孔子的“重民”;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世民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思想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后来的执政中,毛泽东将其发展为改造国家的根本方法“民众的大联合”,创造了我党的根本领导路线“群众路线”。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井冈山斗争,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义无反顾的执行着毛泽东的号令,历史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性和不可取代性。渊源的中国历史教给毛泽东:人民群众的伟大和重要,毛泽东将它付诸实践了。

毛泽东在阅读史籍的过程中,特别善于总结历史,肯于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孙子兵法》是毛泽东非常喜欢和重视的书,他能将其中的战略思想博采众长、运用自如,甚至能将其战略精华结合中国的实际,应用得当,科学发挥。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毛泽东吸取了孙子的军事辩证思想,剖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35对矛盾,从而创立了灵活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游击战术,以及保存有生力量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在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坚持持久战反对速决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可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毛泽东战略战术的胜利。而这一切都源于历史,让毛泽东掌握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和灵活的军事战略;并在建国后,将史学理论引用到党的建设当中来,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执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二)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

毛泽东9岁就在家乡韶山南岸读私塾,熟读《三字经》、《论语》、《孟子》、《诗经》等书籍,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19岁考入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后,攻读宋明理学、朱熹哲学,认真研读朱熹的《近思录》、《朱子语类》、《四书集注》等书,受其“知行观”的影响非常大。清代早期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将实地考察与书本知识相结合的“实学”精神;王夫之博大精深的学术和履践笃实的精神,都是令毛泽东深深佩服的哲学思想。

1937年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渊源关系。当然这并不是对古代知行学说的简单继承,而是他的哲学思想摒弃了理学唯心主义,明显的转向现实,时刻不忘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表现出了卓尔不群的世界观,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他将古代哲学中的知行关系改造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毛泽东思想。正是这套理论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也在政治上获得了人生至高点的升华,成为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

(三)湖湘文化

[6]湖湘文化的特点是“以禹墨为本,周孔为用”,主张社会变革,反对因循守旧;重视民族气节,崇

[7]尚艰辛的劳动,提倡独智大醒;强调“民为邦本”,推崇务实精神。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社会改

革派,主要有屈原、王夫之、魏源等,他们都是社会改革的积极倡导者。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了青年时代毛泽东的睿智,锻造了他政治家的才华和诗人的内质,培养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爱国忧民的崇高理想和抱负,挑起了他与天斗,地斗,人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萌发了改革现状的爱国意向。

[8]“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样的毛泽东是志高

理远的;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的毛泽东是胸襟广阔的;1918年毛泽东发起新民学会,领导湖南学生运动,创办《湘江评论》,积极参与“驱张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这样的毛泽东是积极有为的„„

但是同任何文化一样,湖湘文化由于历史、自然环境、自身特质等因素的束缚,难以避免的是思想的闭塞、保守,陈旧的道德伦理观的根深蒂固;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中,蕴含着敢打硬拼,悍勇顽强的“霸蛮”精神。湖湘文化的这种精神特质,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能在民族危难的时刻涌现出一批横空出世的英雄。但是在和平建设的环境里,这种独尊独断、固执己见的“霸蛮”精神,却使人容易脱离实际,滋生保守与虚骄之气;过分的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忽视客观规律的存在。1958年,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后来的大跃进运动,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忽视了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速发展;从文化底蕴上讲,就是湖湘文化的负面影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射。

四、新兴的西方文化,渲染了战斗的毛泽东

毛泽东最初接触的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直到“五四”时期,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入,才使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巨大的转化。毛泽东喜欢博览群书,在湘乡会馆时,他每天都步行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学习。在这期间,他读了几十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学术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严复翻译的赫胥林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这些思想,使毛泽东接收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更是把学习和研究的重点转向西方,他开始接触并热爱上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磨擦与交融中,毛泽东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开始摒弃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从正面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反面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将三者的思想学说合理的消融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事实求是的思想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认识路线。

新文化运动,通过宣传西方的近代文化进行思想启蒙。“五四”运动,启蒙思想家更是深谋远虑,要求承认个人价值,提倡个性解放。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毛泽东,把开民智和信民心视为救国的第一要务。从唤起人民的自我意识,解放人民的思想开始,用资本主义人本主义为思想武器,把个性解放和救国救民的要求统一起来。1919 年8 月,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工作来到北京。在这片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地,毛泽东广泛涉猎了各种新思潮,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傅斯年、罗家伦等。他及时阅读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时的北京思想界、学术界空前活跃,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五光十色的思想新天地。毛泽东除了接触马克思主义,也接触胡适的实验主义、周作人的新村主义、邵飘萍的自由主义,也读

[9]了一些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并“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他对政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思想越

来越激进。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回到长沙和其他新民学会会员一起,策动长沙各校学生响应北京的爱国行动,组织罢课。他主编了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的《湘江评论》,开始热情宣传俄国的十月革命。毛泽东从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中得出结论:“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10]另造环境一法。” 历史的残酷教训,使毛泽东最终摆脱了对社会改良道路的最后一点幻想,义无反顾

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五、传奇的历史人物,引领了探索的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拥有渊博的学识。他热衷于读人物自传,还特别喜欢将自己的生活跟伟人的革命生涯联系在一起,因而许多横空出世的英雄人物,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国内历史人物的影响

第一个对毛泽东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郑观应。他的《盛世危言》,第一次让毛泽东认识到国家处于危难的困境中,为国家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毛泽东决定停止农田劳动,再次上学读书。

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深受曾国藩注重探求宇宙、人生“ 大本大源” 的影响。毛泽东将其上升为哲学的高度,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成为从根本上变换全国的思想。其次毛泽东对于曾国藩经世致用、勇于任事的特点也有深刻的继承。青年时代,毛泽东就对自己家乡的“湘湖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怀着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离开家乡,深入全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在政治军事上,毛泽东也深受曾国藩军事原则的熏陶,发展和制定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保障。

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领袖,他大量著书立说,宣传变法。毛泽东成长在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大同说》深深吸引了毛泽东。在精神上,毛泽东把大同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模式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实践上,毛泽东把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为实现大同理想的手段。但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表现出了很多的弊端。毛泽东没有意识到康有为的思想是平均主义的小农意识,它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因为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个错误,最终蔓延到思想领域,引发了一场让人深省的“文化大革命”。

孙中山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认为“最辛苦的是农民,享受利益最少的是农民,担负国家义

[11]务最重要的也是农民”。他十分关心农民的土地要求,希望耕者有其田。认为地主凭借土地剥削农民,[12]是农民贫困的根源,所以他提出“平均地权”。1984年,孙中山提出国以民为本,在《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目的在于使中华民族自由,独立于世界,而这必须依靠人民的努力。毛泽东也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反对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孙中山在斗争中认识到根据地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割据是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根据当时中国具体的国情做出分析:“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

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的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13]在此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三民主义中,孙中山认识到了武装斗争

[14]是实现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手段。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势是武装斗争” 的论断。“他明

[15]确指出“战争解决一切,这个基本点,孙中山是我们的先生”。这表明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的武装斗争的思想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扬光大。武装斗争,成为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毛泽东是利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当他苦苦的寻找一种新的信仰的时候,陈独秀对他的人生观和性格的塑造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创建了《新青年》,为了民族的前途,宣扬民主和科学,希望可以重塑青年一代的人生观和人格。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时代精神;而青年毛泽东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知、信、行”即真理、信仰、实践的完美统一,这样就转换成他原本认为的“大本大源”的理论体系。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找到了对中国人民思想启蒙的最有利的思想武器。可见毛泽东能向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并树立了人生目标和信仰,陈独秀起了一个“导师”的作用。陈独秀利用新青年社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影响毛泽东也自觉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斗争的风浪中,自觉的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他领导湖南自治,工人运动,以及后来的建党活动,都在逐步的证明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大道上一步步成长、成熟。

(二)国外历史人物的影响

拿破仑,是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驰骋占领过欧洲大部分领土,创造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百日王朝,他在征战欧洲的过程中使法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得到了更广阔的传播。华盛顿领导美国人们取得民族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俄国彼得一世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对外进行扩张,使俄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他是俄国沙皇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拥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这些出色的历史人物改写了本国的历史,同时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早的时候就读过《世界英雄豪杰传》,并深深的热爱着这些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认为中国也必须有这样的人,“天下兴

[16]亡,匹夫有责”,于是自己取名“子任”,立志救国救民为己任。在这些伟大的先行革命者的引导和教

育中,毛泽东成长成了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的命运也由此因他而改变,中国的历史也因他而生动精彩,中国的人民也因他而翻身解放,中国的今天是毛泽东奠定了独立自强的基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17]矩。”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和个人经历是起决定作用的。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养成的优良品格,使他在以后的丰富的实践斗争中完善了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在生死攸关的民族命运的关头,他总是能力拦狂澜,将中国的命运从曲折复杂、跌宕低谷中拯救出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无数改朝换代的王国里,一代代风流人物试比今朝,他们的出现,改写了历史;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培育了英雄的毛泽东,历史塑造了性格伟岸的毛泽东,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性格又挽救了中国的历史命运。

参考文献:

美国民族性格及其形成 篇4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邓容,一个4岁的小女孩,聪明机灵,她父亲是一位机关干部,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我是从中班开始带这个孩子的,她在幼儿园几乎从来不让老师操心,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跳起舞来有板有眼,她性格开朗,活泼勇敢,有同情心。小姑娘自小由父母自己教养,而且由于父母相对较年长(父亲36岁,母亲34岁)的缘故,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格外认真,对孩子有一定的纪律要求,这种纪律要求使幼儿有机会探索周围的世界并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同时又不使这一纪律要求显得充满敌意、苛刻、和强迫。让幼儿在高度的热情和中度的限制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

可以这样认为,与威望型父母对应的是性格积极、友好的幼儿。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他们是武断、粗暴的,并且对孩子的需要缺乏反应性.

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

原来,妈妈在未给她商量就报那么多兴趣班的同时,还给她定下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不准和男孩子玩!所以孩子在玩时总想着这条规定,所以不敢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二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向妈妈汇报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孩子所在英语班),妈妈是不问出来决不罢休,因为是初接触英语,而且说英语也需要一定的氛围,所以孩子总是不能令妈妈满意,于是孩子形成一种上学时的无形压力----怕错,所以不说,继而发展成为你问我,我干脆不理的局面,性格趋向自闭。

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

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

我带过这样一个3岁的孩子叫周宝,孩子很机灵的样子,特别是脑后留了一撮胎毛,缠上五颜六色的橡皮筋,十分惹人喜爱。然而他在班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头痛:自由,任性,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受任何约束:上课时,睡在地上打滚;吃饭时,站在桌子上踢碗;睡觉时,钻到床底下拆床板;游戏时,捣乱打人那是时时刻刻发生。刚开始来到幼儿园时,还有一些收敛,可是,没过多久就原形毕露。我简直是拿他没了办法,因为他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只要一犯错误被老师发现,他承认起错误来比谁都快,而且态度诚恳得令人感动,当然,再次犯错误的速度更是使人吃惊。

我和他妈妈谈了几次才发现,原来所有这一切全是家里惯坏的,他家里有个上中学的哥哥,在目前这个独生子女的社会里,能有一个哥哥应该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他父母认为家里除了他,其他都是大人了,所以只要他说什么,大家全都顺从他,加上母亲没上班,专门照顾他,自然又多了许多的宠爱。

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也许他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他们是能满足的,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同样因为他们是孩子,然而,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满足,那将会是怎样?尽管他们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

所以,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对成人反抗,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4、父母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独生子女,所以一般都会在家庭当中具有相当重的地位,被父母忽视的情况好象不会发生。

然而,我却接触过这样一个小孩子叫王鹏,妈妈早年下海自己开了一个小商店,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家里经济条件相当优越,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在外,妈妈又特别爱打麻将。有一次,孩子饿了,要吃饭,妈妈又正在麻将桌上不想下来,拿出十元钱,对他说,自已买去,我看到孩子哭丧着脸,拿着那十元钱,悻悻地走了。而且,因为麻将,妈妈经常将他一个人关在家里自已玩。

等到妈妈忽然意识到孩子怎么变得不爱讲话了,不爱理人了,那时候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了,到读初二时,孩子已无心读书,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思,于是每天泡吧打游戏,他没有朋友,只有游戏,所以当爸爸因为读书的问题发生争执时,他居然选择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独”字--孤独,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需要尊重和理解,需要关心和爱护,而王鹏则是因长期有不受父母重视,被父母忽视情感的需要,形成一种内向自闭的性格。

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自卑,无爱心,自我封闭。二>残缺型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离异的越来越多,于是也给我们的孩子带来的许多的不同的教养方式,离异无可厚非,而它只能给孩子一个单亲的家庭教养,对孩子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上的不同,对幼儿心理在同伴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单亲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异常行为,所以当爹又当妈的家长,必然会比健全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

石清,4岁,爸妈很早就离异,从小随妈妈生活,妈妈很爱她,把她当成一个精神的寄托,只要一有空就尽量的陪他,给他全身心的爱,给他买漂亮的衣服,给他买高档的玩具,但妈妈是某一公司的高级职员,工作压力非常大,并无多少时间来照顾她,小姑娘很懂事,她聪明,乖巧,然而性格过于内向,不爱讲话,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情感。

虽然这只是一个例子,但我所接触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都较健全型家庭的孩子在更多的异常行为,孩子的性格里或多或少的都有存在有自卑,内向的成分,目前离婚对儿童的性格影响也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单亲教养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内向,不合群。

二、非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由爷爷奶奶教养的幼儿的性格形成情况

一般来讲,此类幼儿的性格都相对而言比较内向,娇弱。

“隔代养”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为父母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将全部的教养责任转移给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想着就这么一个宝贝,这责任也真是大呀,所以怕孩子挨饿了,受冻了,受伤了,被人欺负了,于是呵护有加,关爱倍至。加之久别的父母因觉得不曾带孩子,心里多少总觉得该弥补点什么,所以每次见面都会疼爱一番,给孩子增加许多特殊感。

所以这类孩子一般胆小,娇气,较自私,动作发展较同龄孩子差,群体生活中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且没有协作精神。

二>、由保姆单独教养的幼儿的性格形成情况:

李若,5岁,爸爸妈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一直由保姆单独教养。她平时不多话,也很少笑,遇到需要自已决择的事情经常呆呆地看着你,不知所措的样子。因为大多数这类孩子经常不在父母身边,大事小事都是由保姆说了算,而保姆一般为了省事,都会对孩子的行动进行主观性的安排,孩子一般也是绝对服从,所以孩子没有自主权,也不会得到一些应有的情感上的尊重,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

此类幼儿一般独立性较强,善于察言观色,但都比较自卑,不太敢表达自已的意愿。

综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的教养环境对幼儿性格成长的重大影响。尽管还不能确定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性格之间的因果联系,但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同,我不敢独断哪一种教养方式为最佳方式,但它们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却真实存在,美国心理学家诺尔希曾说过: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然而怎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健全的家庭环境,提供最佳的教养方式呢?笔者认为,虽然家庭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幼儿的性格,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养方式,只要我们作为孩子的抚育者和教养者,我们都能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我想也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性格发展:

1、关心孩子并对孩子的需要作出良好的反应;

2、对孩子的社会性行为提出适合年龄的要求,一贯地、坚决地坚持这些要求,不对儿童的吵闹让步;

3、使孩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让日常事件和周围环境都可以预测;

4、让儿童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

5、倾听孩子的观点,将父母的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解释,尽量避免强迫和模糊不清的要求,避免只靠权力作决定,让儿童注意他的行动对他人造成的后果,以及对他与别人关系的影响。

6、尽量让孩子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

7、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示热情,注意和赞扬。

上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摘录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草叶版画》